大学(注释版)
《大学》原文及注释
《大学》原文及注释大学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心中,不与物斗,其心不中,虽不斗而争。
其身正,光明其德;其身不正,其光明其德虽云有之。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观其志也。
所以观其所引导也。
所以观其所成也。
所以观其所败也。
所以观其所得也。
防其所不足也。
人之所欲,不可均也,其所争者不可啬也,所不欲,如缄如咸,哗如市。
人之争一者,其未得善者也。
茍得善,则不争;茍其不善,则多争。
善则不争天下之善者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注释:大学原文是《大学》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大学之道的核心要义。
大学之道的首要目标是在于实现明明德,即明辨善恶,坚守道德之道。
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够达到大学之道的目标。
在实现大学之道的过程中,个人的身心修养非常重要。
个人应当正直善良,行为规范,才能够践行道德。
如果个人的道德品质出现问题,即使形式上有指令,也无法真正被人们所遵循。
同时,个人的内心也要保持清净平和,不与外物争斗。
只有身心俱正,才能够展现出美好的品德。
大学之道的本质是追求至善。
个人需要懂得适时止步,追求定力与静心,从而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冷静。
只有安宁和冷静的内心,才能够深思熟虑,明智地做出决策。
因此,个人需要明确事物的先后次序,从而更加贴近道的精髓。
古代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有志于在天下彰显美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而想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让自己的家庭和睦;欲使家庭和睦,首先要修身养性,修身以正心;欲使心正,首先要诚实待人,保持真诚的意愿;欲求真诚的意愿,首先要求致力于求知,修养自己的知识。
大学格物致知原文及翻译
大学格物致知原文及翻译《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以下是《大学》原文以及翻译,欢迎阅读。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的版本主要存有两个体系:一就是经朱熹选曲整理,分割为经、录的《大学章句》本;一就是按旧有次序排序的古本,即为《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甚广、影响最小,本篇就是使用的《大学章句》本。
《大学》全文-注释(1)【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慎思(4)而后有定;的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恩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够得(5)。
物存有本末,事存有卦辞。
时时处处先后,则将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身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成其身(7);欲修成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荣其意者,先致其言(8);格物在格物(9)。
物格而后Though;Though而后静心;静心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成;身修成而后家魏;家魏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就是皆以五育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厚,而其所薄者薄(13),未之存有也(14)!【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大学》原文及注解
从孔子的时代到今天,两千多年来,关于儒学的文献真是汗牛充栋,关于儒学的见解更是说不尽,道不完。
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人生体验后,关于儒学的认识也会大不相同。
久而久之,它成为了人们约束思想和行为的准那么,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的铸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的影响。
儒家传统文化延续至今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其间虽也屡遭批判,但儒学的主导地位并未从根本上动摇过。
时至今日,当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感觉来重新读儒说儒时,依然可以发现不少适应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
下面,就本栏目的有关情况略作说明。
应该说,但凡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四书?。
它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那么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
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的。
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根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
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大学》拼音版+注释
大 学❶. 大d à 学xu é 之zh ī 道d ào :在z ài 明m íng 明m íng 德d é, 在z ài亲q īn 民m ín ,在z ài 止zh ǐ于y ú 至zh ì 善sh àn 。
知zh ī 止zh ǐ 而ér 后h òu 有y ǒu 定d ìng ,定d ìng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静j ìng ,静j ìng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安ān ,安ān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虑l ǜ,虑l ǜ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得d é。
物w ù 有y ǒu 本b ěn 末m ò,事sh ì 有y ǒu 终zh ōng 始sh ǐ,知zh ī 所su ǒ 先xi ān 后h òu ,则z é 近j ìn 道d ào 矣y ǐ。
古g ǔ 之zh ī 欲y ù 明m ín ɡ 明m ín ɡ 德d é 于y ú 天ti ān 下xi à 者zh ě,先xi ān治zh ì 其q í 国gu ó;欲y ù治zh ì 其q í 国gu ó 者zh ě,先xi ān 齐q í 其q í 家ji ā,欲y ù 齐q í 其q í 家ji ā 者zh ě,先xi ān 修xi ū 其q í 身sh ēn ;欲y ù 修xi ū 其q í 身sh ēn 者zh ě,先xi ān 正zh èng 其q í 心x īn ;欲y ù 正zh èng 其q í心x īn 者zh ě,先xi ān 诚ch éng 其q í 意y ì;欲y ù 诚ch éng 其q í 意y ì 者zh ě,先xi ān 致zh ì 其q í 知zh ī;致zh ì 知zh ī 在z ài 格g é 物w ù。
《大学》全文及注释一
《大学》全文及注释一【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
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大学》拼音版+注释资料
《大学》拼音版+注释大 学❶. 大d à 学xu é 之zh ī 道d ào :在z ài 明m íng 明m íng 德d é, 在z ài 亲q īn 民m ín ,在z ài 止zh ǐ于y ú 至zh ì 善sh àn 。
知zh ī 止zh ǐ 而ér 后h òu 有y ǒu 定d ìng ,定d ìng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静j ìng ,静j ìng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安ān ,安ān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虑l ǜ,虑l ǜ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得d é。
物w ù 有y ǒu 本b ěn 末m ò,事sh ì 有y ǒu 终zh ōng 始sh ǐ,知zh ī 所su ǒ 先xi ān 后h òu ,则z é 近j ìn 道d ào 矣y ǐ。
古g ǔ 之zh ī 欲y ù 明m ín ɡ 明m ín ɡ 德d é 于y ú 天ti ān 下xi à 者zh ě,先xi ān 治zh ì其q í 国gu ó;欲y ù治zh ì 其q í 国gu ó 者zh ě,先xi ān 齐q í 其q í 家ji ā,欲y ù 齐q í 其q í 家ji ā者zh ě,先xi ān 修xi ū 其q í 身sh ēn ;欲y ù 修xi ū 其q í 身sh ēn 者zh ě,先xi ān 正zh èng 其q í心x īn ;欲y ù 正zh èng 其q í心x īn 者zh ě,先xi ān 诚ch éng 其q í 意y ì;欲y ù 诚ch éng 其q í 意y ì 者zh ě,先xi ān 致zh ì 其q í 知zh ī;致zh ì 知zh ī 在z ài 格g é 物w ù。
《大学》注释
《大学》注释大学之道.(宗旨),在明.(弘扬)明.(光明正大的)德,在亲.(新: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民,在止于至善..(有确定的志向);定而后能静.(内心宁静);..(知道目标所在)而后有定..(最高的善的境界)。
知止静而后能安.(身体安泰);安而后能虑.(思虑周详);虑而后能得.(有所获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使家和睦旺)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养好自身品德);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真诚)其意.(意念、意愿、动机);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致知在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平民),壹是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康诰》曰:“克.(能够)明.(理解并崇尚)德。
”《太甲》曰:“顾.(思念、牢记)諟.(此)天之明命..(使美德在自己身..(光辉的命令)。
”《帝典》曰:“克明.(使……显明)峻.(大)德。
”皆自明上得到彰显)也。
汤之《盘铭》曰:“苟.(假如、如果)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振作、鼓励)新民..(古老的邦国),其命.(周承受的天命)维新。
”..(使民自新)。
”《诗》曰:“周虽旧邦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极:穷尽。
郑玄注:“君子日新其德,常尽心力,不有餘也。
”意思是无处不用尽心力)。
《诗》云:“邦畿..(ji1京城及其直辖地)千里,惟.(为)民所止.(居住)。
”《诗》云:“缗.蛮.(鸟叫声)黄鸟,止.(栖息)于丘隅..(多树的丘陵)。
”子曰:“于.(同於wu,叹词)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仪表堂堂、端庄谦恭的)文王,於.(wu1)缉.(继续)熙.(光明)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原文、注释、译文、读解
前言从孔子的时代到今天,两千多年来,关于儒学的文献真是汗牛充栋,关于儒学的见解更是说不尽,道不完。
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人生体验后,关于儒学的认识也会大不相同。
久而久之,它成为了人们约束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的铸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的影响。
儒家传统文化延续至今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其间虽也屡遭批判,但儒学的主导地位并未从根本上动摇过。
时至今日,当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感觉来重新读儒说儒时,依然可以发现不少适应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
下面,就本栏目的有关情况略作说明。
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四书》。
它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
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的。
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
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一)
《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一)【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
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大学》全文及注释
《大学》之宇文皓月创作全文及翻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平稳稳定,平稳稳定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在古代,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城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
探究事理后才干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干意念真城,意念真诚后才干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干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干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干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干使天下大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从天子到普通苍生,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
人的根本废弛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成能的。
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
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拼音版+注释
大 学❶.大d à学xu é之zh ī道d ào :在z ài 明m íng 明m íng 德d é,在z ài 亲q īn 民m ín ,在z ài 止zh ǐ于y ú至zh ì善sh àn 。
知zh ī止zh ǐ而ér 后h òu 有y ǒu 定d ìng ,定d ìng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静j ìng ,静j ìng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安ān ,安ān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虑l ǜ,虑l ǜ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得d é。
物w ù有y ǒu 本b ěn 末m ò,事sh ì有y ǒu 终zh ōng 始sh ǐ,知zh ī所su ǒ先xi ān 后h òu ,则z é近j ìn 道d ào 矣y ǐ。
古g ǔ之zh ī欲y ù明m ín ɡ明m ín ɡ德d é于y ú天ti ān 下xi à者zh ě,先xi ān 治zh ì其q í国gu ó;欲y ù治zh ì其q í国gu ó者zh ě,先xi ān 齐q í其q í家ji ā,欲y ù齐q í其q í家ji ā者zh ě,先xi ān 修xi ū其q í身sh ēn ;欲y ù修xi ū其q í身sh ēn 者zh ě,先xi ān 正zh èng 其q í心x īn ;欲y ù正zh èng 其q í心x īn 者zh ě,先xi ān 诚ch éng 其q í意y ì;欲y ù诚ch éng 其q í意y ì者zh ě,先xi ān 致zh ì其q í知zh ī;致zh ì知zh ī在z ài 格g é物w ù。
国学经典:《大学》第一章原文注释
【导语】⼤学全⽂⽂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下⾯是分享的国学经典:《⼤学》第⼀章原⽂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 【原⽂】 ⼤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于⾄善。
知⽌(4)⽽后有定;定⽽后能静;静⽽后能安;安⽽后能虑;虑⽽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7);欲修其⾝者,先正其⼼;欲正其⼼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后知⾄;知⾄⽽后意诚;意诚⽽后⼼正;⼼正⽽后⾝修;⾝修⽽后家齐;家齐⽽后国治;国治⽽后天下平。
⾃天⼦以⾄于庶⼈(10),壹是皆以修⾝为本(11)。
其本乱⽽未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学之道:⼤学的宗旨。
“⼤学”⼀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是“博学”的意思;⼆是相对于⼩学⽽⾔的“⼤⼈之学”。
古⼈⼋岁⼈⼩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化基础知识和礼节;⼗五岁⼈⼤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修⼰治⼈”的学问。
所以,后⼀种含义其实也和前⼀种含义有相通的地⽅,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的“传”⽂,“亲”应为“新”,即⾰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知道⽬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上,兴旺发达。
《大学》拼音版+注释
大 学❶. 大d à 学xu é 之zh ī 道d ào :在z ài 明m íng 明m íng 德d é, 在z ài亲q īn 民m ín ,在z ài 止zh ǐ于y ú 至zh ì 善sh àn 。
知zh ī 止zh ǐ 而ér 后h òu 有y ǒu 定d ìng ,定d ìng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静j ìng ,静j ìng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安ān ,安ān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虑l ǜ,虑l ǜ 而ér 后h òu 能n éng 得d é。
物w ù 有y ǒu 本b ěn 末m ò,事sh ì 有y ǒu 终zh ōng 始sh ǐ,知zh ī 所su ǒ 先xi ān 后h òu ,则z é 近j ìn 道d ào 矣y ǐ。
古g ǔ 之zh ī 欲y ù 明m ín ɡ 明m ín ɡ 德d é 于y ú 天ti ān 下xi à 者zh ě,先xi ān治zh ì 其q í 国gu ó;欲y ù治zh ì 其q í 国gu ó 者zh ě,先xi ān 齐q í 其q í 家ji ā,欲y ù 齐q í 其q í 家ji ā 者zh ě,先xi ān 修xi ū 其q í 身sh ēn ;欲y ù 修xi ū 其q í 身sh ēn 者zh ě,先xi ān 正zh èng 其q í 心x īn ;欲y ù 正zh èng 其q í心x īn 者zh ě,先xi ān 诚ch éng 其q í 意y ì;欲y ù 诚ch éng 其q í 意y ì 者zh ě,先xi ān 致zh ì 其q í 知zh ī;致zh ì 知zh ī 在z ài 格g é 物w ù。
《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
《大学》全文注释及译文《大学》全文解释及译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我整理的《大学》全文解释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大学之道Q),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解释】(1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 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 )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 知本。
译文 孔子说:“审理诉讼,我和他人一样,不同的是,我争取务必使诉讼从根本上不 再发生。”使隐瞒实情的人不能凭借狡辩取胜,仁德足以使民众从内心敬畏。这就 是知晓事物的根本。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 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 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原文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 言偾事,一人定国。
译文 国君的家族能够兴扬仁爱,整个国家就会兴起仁爱之风;国君的家族能够兴扬礼 让,整个国家就会兴起礼让之风;国君的家族贪婪暴戾,整个国家就会发生变乱, 关键之处就在于此。这就是所谓:国君一句话就会败坏国家根基,国君一人的品性 就可以安定国家。
大学
• •
一 基本简介 《大学》作者被认为是曾参,是《礼记》中的一篇。
• • • •
二 核心思想 内容概要 章节结构 核心思想: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
三 内容评析
• • • • •
优长: 1 以个人道德品格培养为核心较好 2 基本内容较好 3 逻辑框架较为清晰 4 各阶段具体原因论述较为正确
译文 之所以说端正好家庭和家族首先要修养自身:是因为人对自己所亲爱者会有偏爱, 对自己所厌恶者会有偏恨,对自己所敬畏者会有偏向,对自己所怜悯者会有偏心, 对自己所轻视者会有偏见。因此,喜爱一个人而能知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而能 知晓他的优点,世界上很少。所以有谚语说:“没有人知晓自己儿子的不足,没有 人知晓自己的庄稼长得已经够好了。”这就是不修养好自身就不能端正好家庭和家 族。
的品性;希望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希望端正自己的内心,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希望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道德知识;获得 道德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和研究万事万物的善恶美丑优劣。
原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 •
不足:
1 过于强调统治者的道德,忽视民众,等级色彩较为明显 2 过于强调道德,对非道德因素过于忽视,非道德因素在社会组织治理中作用也很大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自身的光明正大之德,亲爱民众,达到至善之境。知道自 身应该达到的境地才能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神思沉静,神思沉静才能安详 自处,安详自处才能处事周祥,思虑周祥才能通达事物之谊。万物都有本末, 事物都有终始。知晓本末先后,则接近“道”的真谛了。
译文
认识和明了万事万物的善恶美丑优劣就能够获得道德知识,获得道德知识就能够
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内心就能够端正,内心端正就能够修养自身品性,修养自身 品性家族和家庭就能够整齐,家族和家庭整齐就能够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后就 能够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之德。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 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 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 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此之谓絜矩之道。
译文
之所以说治平天下的前提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君子尊敬老人, 国人才会兴扬孝顺之风;在上位的君子尊重长者,国人才会兴扬悌道;在上位的君 子体恤孤弱,国人才不会遗弃孤幼。所以君子遵循合乎礼法的言行准则。所厌恶于 上级的行为,不要用来对待下级;所厌恶于下级的行为,不要用来对待上级;所厌 恶于前人的行为,不要用来对待后人;所厌恶于后人的行为,不要用来对待前人; 所厌恶于右边的人的行为,不要用来对待左边的人;所厌恶于左边的人的行为,不 要用来对待右边的人。这就是合乎礼法的言行准则。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译文 古代立志弘扬光明正大之德的人,需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希望治理好自己的
国家,先要整齐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希望整齐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
译文 《诗经 卫风 淇澳》中说:“看那弯弯的淇水岸边,翠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位风度 高洁儒雅的君子,研究道德知识有如打造骨器,不断切磋,有如雕刻玉器,不断琢 磨。他的仪容庄重而威严,显耀而坦荡。风度高洁儒雅的君子,终究不能使人忘怀 。”“如切如磋”,是君子的研究道德学间的态度;“如琢如磨”,是君子的修身 时的克治之功。”“瑟兮僴兮”,是君子内在的谨慎戒惧;“赫兮喧兮”,是君子 修养有成后自然而然的威仪之容。“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是君子的道德达到 了尽善尽美,民众自然难以忘怀。《诗经 周颂 烈文》中说,“呜呼!先王的盛德 使人难忘!”君子从先王学习到了尊重贤人和亲近亲人,小人从先王那里蒙受了恩 泽和实惠,故此,在先王离世之后,民众对其还是念念不忘。
译文 从天子到平民,都必须要以专注修身为根本。修身根本错乱,家庭、家族、国家、 天下这些枝节能够治理好是不可能的。应该重视的却放在次要地位,应该放在次要 地位的却重视,这样处理而希望得到好的结果,是从来没有能够成功的。这就是知 道根本,这就是达至知的至极之境。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 ,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原文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 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 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 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译文 《诗经》中说:“与民众同乐的君子,就像民众之父母。”民众喜好什么他就喜好 什么,民众厌恶什么他就厌恶什么,所以说他像民众的父母。《诗经》中说:“巍 峨的南山,山石高耸险峻。显赫的太师,万民都仰望你。”治理国家的人不可以不 慎重道德,如果出现了邪辟,则天下的民众会共同起来诛讨你。《诗经》中说:“ 商朝未曾丧失民心时,政教能够符合上天的旨意。应该借鉴商朝存亡的教训,上天 所赐予的大命不是容易承继。”得到民心就能够长久治理国家,失去民心就失去治 理国家的权力。
原文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 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 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 尧舜以仁爱治理国家,百姓也就跟从着仁爱;桀、纣以暴虐统治国家,百姓也就跟 从着暴虐。国君的法令和自己真实的目的相反,百姓就不会遵从。所以,君子自己 能够做到的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些过错才能要求他人不出现这些过错。自 身没有仁爱之行,却教导他人去仁爱,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治理好国家的前提是 端正好家族和家庭。
译文 所谓意念真诚,就是不自己欺骗自己。如厌恶臭秽之气,又如喜欢美丽的女性,这 是一切出自内心自然,所以君子独处时一定谨慎自律。小人在一人独处时有种种不 善,无所不至,见到君子时才躲藏,掩盖做过的坏事,宣扬做过的好事。他人看到 他的形象,就如看透他的内脏一样,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在如何思虑,外 在必然显现出来,所以君子独处时一定谨慎自律。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 :“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 人交,止于信。
译文 《诗经》中说:“京城地域千里,是百姓所居。”《诗经》中说:“鸣叫的黄鸟 ,栖息在山林中。”孔子说:“鸟儿都知道应该栖息于何处,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 。”《诗经》中说:“端庄恭敬的文王,一光明磊落,知其所当自处。”作为国君 ,应持守仁爱;作为臣子,应持守恭敬,作为子女,应持守孝敬,作为父母,应持 守慈爱,与国人交往,应讲求信用。
原文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 必诚其意。
译文 曾子说过:“(君子独处之时)和处于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时候一样谨慎,这难 道不让人敬畏吗!”财富可以装饰居室房屋, 有德之人心胸宽广自然身体舒泰, 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诚。
原文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 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 ,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 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 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原文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 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 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 《诗经》中说:“桃花鲜艳妖娆,枝叶繁茂美好。姑娘出嫁,能够使夫家和美。”能 够使夫家和美,才能教化国人。 《诗经》中说:“兄弟和睦。”兄弟能够和睦,才能教化国人。 《诗经》中说:“仪容没有不足,足以作四方各国的表率。”国君的行为足以作为父 亲儿子兄弟的表率,百姓才会效法他。这就是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端正好家族和家庭 。
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 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