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中医药治疗共66页文档
中医如何综合治胃癌?.docx
中医如何综合治胃癌?
随着近年中医药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剂型方面有了改变,有冲剂、片剂,服用更为方便,还有了针剂,对已经不能口服的胃癌病人来说,也可试用。
此外,还有不少中西医结合的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可采用。
以上这些,都可以根据晚期胃癌病人的不同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当然也可应用自己固有的综合方法治疗。
中医处方的原则在晚期胃癌的中医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目前口服汤药还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晚期胃癌的中医处方,大致都包含有三个组成部分。
一个组成部分叫做“辨证论治”。
依据中医理论,对胃癌病人当时的情况:癌肿情况,全身情况,各个脏器的功能情况,以及脉象、舌象、体征等综合分析,按照病因、病机,据以组方。
另一个组成部分,叫“辨病论治”,或者可以叫“辨癌论治”。
那就是从中草药中,选择一些可能有抗癌作用的,放入方中。
所谓可能有抗癌作用的药物,是指或者其中含有某种抗癌的成分;或者在动物实验中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或者过去中医传统用于抗癌或者民间习惯应用者。
而所有这些,都没有在人体中得到证实。
另一个组成部分,则是“对症治疗”的药物。
胃癌常有疼痛,加一些止痛中药;有时有“黑粪”,加一些止血的中药;胃口不好,加一些开胃的药物;便闭或者腹泻,也加相应的药物。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胃癌的中医药治疗
2) 健脾和胃:对于消化系统损伤者,常表现有 疲乏,纳呆,食少,胃脘痞胀,暖气泛酸,恶心,呕
吐以上诸症食后益甚,便溏、腹泻,苔薄白腻或薄黄,
脉细滑或细弦等消化道反应严重者,中医辨证为脾胃 不和,投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合理的应用扶正与祛邪中药。扶正和祛邪 是中医治疗胃癌的两大主要法则,但临床用药有很大 技巧。合理的用药能明显的提高临床疗效。如患者体 质虚弱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体质较好应以祛邪 为主,扶正为辅;体质一般应扶正祛邪相同用药。
(3)充分挖掘利用中医中药的多种有效治疗方法。 比如中医治疗有药物、理疗、针灸、按摩等。中药治 疗有口服、注射、静点、外用等。治疗应根据患者的 疾病和病情选择合适于患者并疗效好的中药和方法, 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药或方法的联合。
3) 健脾益肾:对于化疗引起骨髓抑制造成血象下 降、血小板减少者,中医辨证多为脾肾两虚,脾虚后
天失养,气血生化乏源;肾虚精亏,髓海失充,均可
引起血象下降,导致贫血,治法健脾益肾,方选健脾 益肾汤加减。
方药:生芪30g,白术12g,茯苓12g,菟丝子12g, 山萸肉9g,紫河车12g,当归9g,鸡血藤15g,枸杞子 12g,女贞子12g,陈皮12g,炙甘草6g。
2)术后倾倒综合征
倾倒综合征也是消化道尤其是胃癌手术后比较 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一般在15-30%之间。临床表 现为:进食后30分钟内即感上腹胀满,恶心,反胃, 继而出现暖气,腹泻、腹胀,并急需排便,伴面色 苍白,疲倦乏力,心悸、眩晕,大汗出,脉细弱或 脉数,约1小时左右症状自行消退。中医辨证为脾虚 气弱,胃失和降。治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方选: 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中医治疗胃癌的中药方(珍藏版)
中医治疗胃癌的中药方(珍藏版)胃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种之一。
在我国多数地区胃癌的发病占癌肿的第1位。
在我国,每年死于胃癌者约有16万人,占所有癌肿的23.03%。
胃癌的高死亡率集中在西北及沿海各省。
胃癌的发病以男性为主,男女之比约为2~3∶1,而贲门部的癌肿男性发病更多。
发病年龄自35岁起逐渐增加,以35~60岁为主。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多见的肿瘤。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每年死于胃癌者达16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23%,占消化系统肿瘤死亡人数的50%。
一、胃癌定义: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限于胃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不论其范围大小和有否淋巴结转移。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有时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胃低张力双重对比造影的X线检查及胃镜检查对发现早期胃癌具有很大的价值。
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或内镜下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90%~95%,对于病变局限于黏膜内的早期胃癌效果更好二、胃癌发病因素已知亚硝胺类化合物(已成功在动物体内诱发胃癌)、食盐(为外源性诱发因素)、油煎食物、熏制鱼肉、发霉食物等被认为有致癌作用。
胃癌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关系不大。
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可能是中国内陆胃癌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三、胃癌分类1.临床上多将胃癌分为:(1)早期胃癌一般分为:平坦型、隆起型、凹陷型;(2)进展期胃癌一般分为:结节蕈伞型、局部溃疡型、浸润溃疡型、弥漫浸润型、表面扩散型、混合型多发癌2.组织学上分为: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黏液细胞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腺鳞癌、鳞行细胞癌和类癌。
四、胃癌转移经过1.胃癌一般按淋巴引流顺序发生淋巴结转移,血道转移常发生于晚期,器官转移达64.2%,以肝、肺居多。
胃癌侵犯浆膜后可脱落至腹腔而引起种植,累及的器官常为卵巢、膈肌、肠等。
胃癌的预后与浸润的深度以及有无转移相关。
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改进胃癌的治疗方法,加强综合治疗措施,是防治胃癌的努力目标。
胃癌中医药治疗课件
误区二:中医药治疗胃癌可以替代西医治疗
总结词
中医药治疗胃癌不能替代西医治疗,而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详细描述
胃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中医药治疗胃癌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如调节免疫、减轻化疗副作用 等,但并不能替代西医治疗。在临床上,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胃癌的症状表现
01
早期胃癌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上腹部 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乏力、消瘦等症状。
02
中晚期胃癌患者可能出现更严重 的症状,如呕血、黑便、腹水等 ,甚至出现恶病质和远处转移。
02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理论依据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优势
整体调节
中医药治疗胃癌不仅针对肿瘤本身,还注重整体调 节,提高患者全身机能,减轻化疗带来的副作用。
胃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是一 种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胃癌的发病机制
胃癌的发病机制复杂, 涉及多个环节和因素。
环境因素如饮食、吸烟 、饮酒等与胃癌的发生 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 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 一。
遗传因素在胃癌的发生 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具 有家族聚集性。
针对李女士的症状,医生还采用了针灸疗法以调 节气血、舒经活络。
2. 西药辅助治疗
在中医药治疗的同时,医生推荐了一些西医的辅 助治疗方法,如营养支持、镇痛等。
治疗效果
经过半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李女士的病情得到 了有效控制,生存期明显延长。
案例三
01
02
03
患者基本情况
王先生,60岁,诊断为胃 癌早期,未出现转移。
胃癌中药治疗方法
胃癌中药治疗方法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以及中药治疗等。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法,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可以在辅助化疗和术后恢复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汤剂、中药颗粒、中药贴敷等。
中药治疗的原则是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病机等综合因素进行辨证论治。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胃癌的病因主要是内外因素的干扰,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内蕴,从而引发恶性肿瘤的发生。
因此,中药治疗胃癌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中医认为胃癌与热毒有关,因此可以选用陈皮、黄芩、连翘等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热毒,净化血液,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2. 活血化瘀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如三七、当归、赤芍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瘀血造成的症状,并且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3. 益气养血胃癌患者常伴有气虚血瘀的情况,中药可以通过益气养血的方法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药物有黄耆、参、当归、熟地等。
4. 化痰利水胃癌患者常伴有痰湿内蕴的症状,中药可以通过化痰利水的方法排除体内的湿气,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茯苓、石菖蒲、半夏等。
5. 支持治疗胃癌患者常伴有消化不良、厌食、乏力等症状,中药可以通过支持治疗的方法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提高食欲和营养吸收能力。
常用的药物有山楂、白术、陈皮等。
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配方调整,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中药治疗胃癌一般需要长期进行,并且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等综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胃癌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能替代传统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中晚期的胃癌患者。
中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遵循科学的用药原则和剂量,避免滥用中药或使用不明确药源的中药。
中医治疗胃癌的方法
中医治疗胃癌的方法,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表现,如胃癌初期以标实为主,如气滞、血瘀、痰湿。
后期以本虚为主,如气血亏虚、津液枯槁等症状,采取不同的措施,或祛邪,或扶正,或扶正祛邪并举。
中医治疗胃癌的方法:(1)脾肾两虚型主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泛吐清水,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神疲肢冷,舌质淡,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缓或细弱。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暖胃。
方药:理中丸合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白术、干姜、半夏、良姜、陈皮、丁香、白蔻仁、吴茱萸、附子、苏噜子、炙甘草、藤梨根等。
每日一帖'水煎服。
(2)痰湿结聚型主症:胸膈满闷,食欲不振,腹部作胀,吞咽困难,泛吐粘痰,呕吐宿食,大便溏薄,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方药:导痰汤加减。
枳实、南星、半夏、陈皮、茯苓、生牡蛎、山楂、象贝母、神曲、木馒头、黄药子、海藻、昆布等。
每日一帖,水煎服。
加减:脘痞腹胀加厚朴;舌淡便溏、喜热饮者,属脾阳不振,可加干姜、草蔻、苍术。
药理:出自《济生方》。
本方以半夏、南星、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可降逆和胃为君药,辅以陈皮、枳实理气燥湿使气顺而痰消,加之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共为臣药,以海藻、昆布、生牡蛎、象贝母、黄药子消痰散结,木馒头利湿活血消肿,山楂、神曲消食和胃,共为佐使药。
(3)气滞血瘀型主证: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肿块,腹满不欲食,呕吐宿食,或如赤豆汁,或见黑便如柏油状,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陈皮、山楂、三棱、莪术、延胡索、甘草等。
每日一帖,水煎服。
加减:瘀久损伤血络较甚,而见大量吐血、黑便,则应去桃仁、红花、三棱、莪术、赤芍等,加用仙鹤草、蒲黄、槐花、参三七等;胃痛甚加三七粉冲服;呕吐甚加半夏、生姜;胃中灼热加蒲公英、栀子、白花蛇舌草。
药理:出自《医林改错》。
胃癌的中医疗法
胃癌的中医疗法对于胃癌中晚期的患者,手术或者放化疗已经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配合中医实施辨证治疗,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施治按前述四型辨证治疗。
(1)肝胃不和型:辨证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治以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郁金、枳壳、旋复花(包煎)、代赭石、半夏、玫瑰花、杭芍、白屈菜、焦三仙、甘草。
此证系患者肝郁气滞,肝失条达疏泄,乘侮脾胃,使脾胃功能失司,胃气上逆,嗳气频作,反胃嘈??,方中以柴胡、郁金、玫瑰花疏肝理气;枳壳、旋复花、代赭石、半夏降气平逆止呕;杭芍,甘草柔肝和中;焦三仙健脾消导;白屈菜止痛缓中。
另选加抗癌中草药。
(2)脾胃虚寒型:此型辨证要点是其虚寒表现,如胃脘喜按就温,喜喝热饮,面色晄白,肢凉便溏,脉沉细等,辨证脾胃虚寒,中焦不运。
治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用人参、党参、白术、茯苓、半夏、良姜、荜拨、梭罗子、陈皮、甘草、生黄芪、紫蔻等,此型脾虚胃弱,纳食不多,运化迟缓,故痛亦不甚,得暖得按,则寒气消散,故痛亦减,脾主四肢,阳虚则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脾阳不振,故舌淡胖、便溏、脉细等,方用六君子汤健脾益气;良姜、荜拨温中散寒;生芪益气温阳,梭罗子、紫蔻行气温胃止痛。
另选用性温的抗癌中草药。
(3)瘀毒内阻型:此型辨证要点为疼痛明显,脘胀拒按,有血瘀毒瘀表现,出现热象,辨证为瘀毒内阻、血瘀胃热,治法是解毒祛瘀,清热养阴。
方用生蒲黄、五灵脂、蛇蜕、血余炭、仙鹤草、露蜂房、元胡、白屈菜、陈棕炭、玉竹、藕节等,加选其他抗癌中草药。
瘀毒内阻,日久伤络,吐血便血,血瘀有形,故痛有定处而拒按;瘀毒化热耗伤胃阴,故口干思冷饮,脉弦滑数等。
蛇蜕、露蜂房解毒去瘀;生蒲黄、五灵脂、元胡、白屈菜活血化瘀止痛;血余炭、陈棕炭、仙鹤草止血生新;玉竹、藕节养益胃阴。
(4)气血双亏型:此型大多为胃癌晚期,久病有恶病质及高度贫血,耗血伤气,后天化源不足,气血化生无源,故气血双亏,久之脾肾阳气亦虚,但此型常伴有邪实,肿物包块明显,正虚邪实,因气血大亏,不克攻伐,故只能大补气血,健脾补肾。
胃癌的中医疗法
68防癌抗癌胃癌的中医疗法俞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上海 200137)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患病率和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
早期胃癌患者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自觉有明显症状时,多属晚期,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中医学并没有“胃癌”这个病名,其属于“伏梁”“积聚”“胃脘痛”“噎塞”及“胃反”等范畴。
中医对胃癌病因病机的研究,虽各家学说不尽相同,但在中医药治疗实践中有一定规律。
什么是胃癌胃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部位包括贲门、胃体、幽门。
胃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酸化合物、幽门螺旋杆菌、不良饮食及遗传等。
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手术后残胃以及胃黏膜巨大溃疡等被视为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胃癌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其他常见的有腺鳞癌、鳞癌和未分化癌。
胃癌的中医治疗原则本病病位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
主要病机为六淫外侵,七情受困,或饮食所伤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同时疾病日久,脾肾阳虚,无法腐熟水谷,致饮食停留,阻碍气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致生此病。
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胃癌的中医辨证治疗分为四种类型。
肝胃不和型主要表现:胃脘胀满或疼痛,串及两肋,嗳气陈腐或呃逆,纳食少或呕吐反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痰湿结聚型主要表现:脘腹满闷,食欲不振,腹部作胀,吞咽困难,泛吐黏痰,呕吐宿食,大便溏薄,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方药:导痰汤加减。
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肿块,腹满不欲食,呕吐宿食,或如赤豆汁,或见黑便如柏油状,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脾肾两虚型主要表现: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泛吐清水,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神疲肢冷,舌质淡,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胃癌中药方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癌肿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癌类之首位。
这种胃粘膜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及发病条件目前仍未明确,可能与过咸饮食,亚硝胺与黄曲霉素等致癌因素,及慢性细菌感染、胃切除术后某些胃部疾患(如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肠上皮化生)、恶性贫血、遗传因素等有关。
中医将其归为“反胃”、“胃脘病”、“心腹痞”等范畴,并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瘀毒内阻、胃热伤阴、痰湿凝结、气血虚弱等各种类型。
宜辨证施治。
本病早期可无症状,也偶有食欲减退,暧气或上腹部不适,易与胃溃疡相混淆,缺乏特征性表现。
随着病程进展和进一‘步检查,包括粪便匿血检查、胃液分析、胃肠道X线造影检查、胃脱落细胞检查,以及必要的胃镜检查,可以发现上腹疼痛加重,隐痛或钝痛出现,疼痛节律性改变,呕吐、食欲减退或消失,体重下降, 疲乏无力,柏油样便等等。
晚期可见恶液质流出,贫血,全身性浮肿。
明显的阳性体征多为病程较晚期的表现,如上腹肿块,压痛,肝大结节,黄疸腹水,左锁骨上淋巴节肿大等口根据以上症状可作若干检查确诊胃癌。
1•核桃树枝煮鸡蛋治胃癌[配方]核桃树枝30厘米长(约食指粗),鸡蛋2个。
[制用法]将核桃树枝截为8-9段,水煎好,去渣,用此水再煎煮鸡蛋2个分2次将鸡蛋吃下,连续服用,直至病愈。
吃鸡蛋后如不吐,继续服用就会有效。
如吐则无效,应停服。
[功效]用治胃癌。
2•蜂蜜醋矿泉水治疗胃癌[配方]矿泉水50毫升,蜂蜜20克,醋30-40毫升。
[制用法]将3味按比例配制成饮料,每日饮用。
[功效]抗癌。
适用于胃癌。
3•醋炒黄豆芽治疗胃癌[配方]黄豆芽50克,醋适量。
[制用法]将黄豆芽洗净,用醋熘至熟。
佐餐食用。
[功效]解毒散淤。
适用于抵抗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副反应。
4•党参仙鹤草治胃癌[配方]党参15克,生白术10克,仙鹤草30克,生薏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英30克,七叶一枝花15克,石见穿18克,炙甘草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健脾,消瘕散结。
胃癌4单方验方
胃癌4单方验方
1、人参香茶片
组成:红参、香茶菜、枳壳。
用法:上药制成糖衣片,头3个月每次5片,每日3次;3个月后每次3片,每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治疗101例,1年生存率为82.2%。
2、蟾蜍皮注射液
组成:蟾蜍皮。
用法:制成注射液,每次20~40毫升,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内,静脉滴注,连用7天,休息3天,为1小周期96小周期为一疗程,停药2个月后重复治疗。
疗效:治疗20例,存活1年以上者11例。
3、参芪注射液
组成:党参10克,黄芪10克。
用法:提炼成注射液,每安瓿20毫升,静脉点滴,每日1次,15次为一单元,30次为一疗程。
疗效:治疗30例,治疗后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提高,P<0.01。
4、狼毒制剂
用法:加工成浸膏片或口服液。
狼毒浸膏片每次0.5克,1日3次,口服。
狼毒口服液,每次2克,1日2次,口服。
疗效:共治疗23例。
中医治疗胃癌的方法 Word 文档
中医治疗胃癌的方法目前对胃癌采用中医药治疗已较为普遍,与西医药紧密结合,视病情不同时期,结合病人实际,有不同的药方,效果也比较显著。
在配合西医放疗、化疗以减轻毒副作用方面,中医药也有独到的效果。
中医治疗胃癌对改善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稳定患者机体内环境平衡,保护各脏器正常功能,延长生存期、促进康复等均有良好的作用,是任何一种西药所难以替代的。
中医辅助治疗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2)保护骨髓,改善造血功能;(5) 提高内分泌及体液调节功能;(4)调节cAMP/cGMP的比值,有利于抑癌因子的生长;(5)提高机体的物质代谢,增强消化吸收功能,调节某些微量元素的比值;(6)清除体内有害自由基,保护正常组织免受损伤;(7)某些扶正固本药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增强机体的自控力;(8)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
下面谈谈中医治疗胃癌的进展。
(一)中药扶正祛邪疗法胃癌中医治疗的原则是扶正祛邪,“扶正”即调节人体功能平衡稳定,增强自身抗癌能力,祛邪即是消除癌灶,杀灭癌细胞并控制其增殖。
在临床应用中,必须将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补攻兼施,视病人机体情况适当选用。
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下面介绍一些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治疗进展。
1.汪氏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制定了一套以活血化瘀为主,兼顾扶正的治疗胃癌的方法。
中医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辅助治疗,以六味地黄汤和桃红四物汤为主导的汤药,能增强病人的体质,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间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为手术后放化疗奠定基础。
并认为放射线治疗所引起的一系列毒副作用系一种燥热之邪伤阴灼津,使患者虚热内生,加重气血不和,故治以养阴滋水,活血化瘀,常用元参、麦冬、龟板、鳖甲等,并重用黄芪(60克/剂),使患者在良好的精神与体力状态下完成放疗全程,以强化疗效。
六味地黄汤和活血化瘀加健脾和胃及养阴生津药,如和养胃汤同用,常能在短期内产生降低化疗毒性,协同增强化疗药物的抗瘤作用,加快骨髓抑制的恢复,使得化疗顺利进行。
胃癌的中医药治疗
• 2、脾胃虚寒证 • 胃脘隐痛,绵绵不断,喜按喜暖,食生冷痛剧,
•
•
进热食则舒,时呕清水,大便溏薄,或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面色咣白无华,神疲肢凉,舌淡而胖, 有齿痕,苔白滑润,脉沉细或沉缓。 治以温中和胃,健脾益气。方选理中汤合四君子 汤加味。药用熟附子(先煎) 汤加味。药用熟附子(先煎)、炮姜、吴茱萸、人 参、白术、茯苓、砂仁、黄芪、生薏苡仁、法半 夏、陈皮、甘草。 若便溏泄泻,属脾肾阳虚,加山药、芡实、鸡内 金、儿茶、补骨脂、制肉豆蔻温中止泻;若脘胀 嗳气,呕恶,苔白厚腻,寒湿内盛,减人参量, 酌加藿香、苍术、草果行气燥湿止泻。
转移
• ①直接蔓延扩散至相邻器官; • ②淋巴转移,先及局部继及远处淋巴结,最为常 • •
见,胃的淋巴系统与左锁骨上淋巴结相连接,转 移到该处时特称Virchow淋巴结; 移到该处时特称Virchow淋巴结; ③血行播散,常转移到肝脏,其次可累及腹膜、 肺及肾上腺、肾脏、脑,也可累及卵巢、骨髓及 皮肤,较为少见; ④腹腔内种植,癌细胞从浆膜层脱落入腹腔,移 植于肠壁和盆腔,多见的有在直肠周围形成一结 节性架板样肿块(blumer shelf)如移植于卵巢,则 节性架板样肿块(blumer shelf)如移植于卵巢,则 称Krukenberg瘤。 Krukenberg瘤。
以攻补兼施为宜。攻法取理气宽中、化痰 祛瘀、降逆和胃,以达到通调气机、消除 壅滞的目的。补法主要扶助胃气,促进正 气恢复,通过补益脾胃,增补生化之源,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的目 的。
辨证分型
• 结合临床实践,一般分为如下几个证型:
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胃热伤阴证、 瘀血内阻证、痰湿阻胃证、气血两虚证、 脾肾阳虚证。
• (2)痰气交结学说:胃气宜降宜和,升降出入,流 (2)痰气交结学说:胃气宜降宜和,升降出入,流
[医学]胃癌的中医药治疗
• 若便溏泄泻,属脾肾阳虚,加山药、芡实、鸡内金、
儿茶、补骨脂、制肉豆蔻温中止泻;若脘胀嗳气,呕 恶,苔白厚腻,寒湿内盛,减人参量,酌加藿香、苍 术、草果行气燥湿止泻。
• (2)进展期胃癌 癌组织浸润达肌层或浆膜层称为进展期胃癌,
也称为中、晚期胃癌,一般把癌组织浸润肌层称为中期,超出 肌层称为晚期胃癌。其大体分型为九型:结节蕈伞型、盘状蕈 伞型、局部溃疡型、浸润溃疡型、局部浸润型、弥漫浸润型、 表面扩散型、混合型、多发癌。
第五页,共67页。
组织 学分型 (zǔzhī)
第二十页,共67页。
临床 分期 (lín chuánɡ)
• 0期:TisN0M0(Tis原位癌,粘膜(zhān 层肿 mó)
瘤):
• Ⅰa期:T1N0M0; • Ⅰb期:T1N1M0、T2N0M0; • Ⅱ期:T1N2M0、T2N1M0、T3N0MO; • Ⅲa期:T2N2M0、T3N1M0、T4N0M0; • Ⅲb期:T3N2M0、T4N1M0; • Ⅳ期:T4N2M0、T1—4N0—2M1。
第二十六页,共67页。
• 2、脾胃虚寒证
• 胃脘隐痛,绵绵不断(mián mián bù duàn),喜按喜暖,食生冷
痛剧,进热食则舒,时呕清水,大便溏薄,或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面色咣白无华,神疲肢凉,舌淡而胖,有齿 痕,苔白滑润,脉沉细或沉缓。
• 治以温中和胃,健脾益气。方选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加味。
所提高,但有效缓解期延长不满意,生活质量改善不理想,生存 期延长不明显。
•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提高5年生存率。
• 内科治疗包括化学治疗、生物治疗、中药治疗、支持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