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癌的参考文献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34492106

34492106
示,O D C一 线 治 疗 晚期 胃癌 有 效 率 为 2 % , C D C+C — 4 D F( O D
症状改善不 明显 , 并逐渐 出现全 身黄疸 、 尿黄 、 大便 色变 白、

般情况欠佳 , 复查 C T示 肝 内多 发性 占位 、 总 管下段 占 胆
位, 考虑 为癌转移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 流术后病 情好 转 , 转至 外院给予经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 + 总管支架置人术 , 胆 黄
疸逐 渐 消 退 , 身 情 况 好 转 。调 整 化 疗 方 案 : O 2 全 D C 1 0mg ( 1 、 8天 、 1 )+ O A 10m 第 1 、 8天 、 第 天 第 第 5天 X 0 g( 天 第
D 5一 U) P+ F 方案治疗 的有效 率为 5 % , S为 9—1 6 O 0个月 。
【 关键词 】 胃 瘤; 学药物治 疗; 肿 化 多西 紫杉 醇; 奥沙利铂 ; 希罗达 【 中国图书分类号 】 R 3 . 752
胃癌 是 常见 的 、 化 系 统 最 多 发 的 恶 性 肿 瘤 。 胃癌 根 治 消 术 后 仍有 不 少 患 者 死 于 局 部 复发 和 远 处 转 移 , 后 2年 内 有 术
著名 的 V 2 研 究结果表 明 ,C 35 D F方 案 优 于 C F方 案 , C D F方




案有效率 (7 ) 3 % 高于 C F方案 (5 , 0 0 ) 中位肿瘤 进 2 % P= . 1 ,


展 时 间 (i o poes n 1 P 5 6 比 3 7 个 月 , = t me t rgsi ,T )( . o r . P
pan O A) 希 罗达 (e d ) 联 合 组 成 D X方 案 , 疗 后 完 l i,X 、 t xl a , o O 治

胃癌证治的中医文献研究

胃癌证治的中医文献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胃癌证治的中医文献研究姓名:王春燕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医医史文献指导教师:田思胜20040420提要胃癌是消化系统缀常见的悲性肿瘤,本文运阁中医文献举方法,对古代医家关于胃癌鲍痰名、辐关痰状傣薤、瘫因癍梃、辨避治疗等方露避嚣了系统的梳理,对蕊{弋文献疑理论研究、证治研究、现代医学吾并究等方面进行整理。

建立胃癌防治方药数据库,分析古今用药规律,得出如~F结论:补盏艘损是古今医家均津常重视熟辚治愚鼹,在裁基磁上,袁久重湿里蔼今入重瀵热;吉太多鼹气论,今人多获盘谂{吉方涉及药昧少瞧使霜均衡,今方涉及药昧多但不均衡。

通过文献梳理及统计学分析,提出胃癌的濑本防治思路:米病先防,煎视癌前痣变的治疗;扶助正气,培元{}虚;气盘疑於,癸气鸯主;敬{}蒹羲,熊瓣溪气是贯穿始终豹髯癌醣治瓣路。

关键运霉瘿;霹爱;鹭貌痰;健薅理气;中医文献量警爹溥、譬黼露●垒文凳意1TheLiteratureStudyonTheSyndromeTreatmentRegularRuleResearehonGastricCancerSpecialty:TCM’shistoryandliteraturestudyAuthor:WangChunyanTutor:ProfessorTianSishengABSTRACTGastriccanceristhemostcommonmalignanttumorofthedigestivesystem.Formtheviewpointsofliteratureresearch,thisthesisstudiedancientresearchfilesincludingtheoriginalityofthenameofcancerofthestomach,knowledgeaboutthecauseandpathogenesisofGastriccancer,diagnosisanddifferentiationofsymptoms,signsandmethodsoftreatment.etc.Thisthesisalsostudiedmodemtimesresearchfilesincludingthetheory,thesyndrometreatmentregularmle,modemmedicalstudy,etc.Witllthedevelopmentofcomputertechnology.databaseoftheformulasandmedicinehavebeenfounded.Bystatisticmethod,themostfrequentlyusedherbswereselected.Withthesamemethod,modemdatabasewasalsofounded.Comparedthetwodatabase,thesameandthedifferentcharactersbetweenthetwowerestudied,andthereasonsforthesewereexplainedtoo.ThelastpartofthethesisposesfourbasicmethodsforpreventingandtreatinggastriccancelAtthesanletime,Iconsiderthemethodofinvigoratingthespleenandregulatingqiisthevalidthinkingandmethod.Keywords:gastriccancer;adverseofstomach;epigastricpain;lfferaturestudyofTCM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文中除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已经发表的科硪成果。

治疗胃癌的参考文献 Word 文档

治疗胃癌的参考文献 Word 文档

治疗胃癌的参考文献1.汪志明,戎玉仙.论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一届国际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90~3912.张长武.扶正抗癌方治疗晚期胃癌62例.现代康复,1999;(4):4843.尹光耀,张武宁,许福昌,等.胃复康冲剂对胃癌前病变脾虚证胃粘膜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667 4.张静.中药对癌症患者恶病质状态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1):8715.马靖,彭文烈,梁东,等.甘草提取物诱导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2):928 6.于庆生,陈子义,王炜,等.丹参联合5-氟尿嘧啶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应用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3):210 7.朱汝安,居贤水,王玲芳,等.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食道、胃癌临床及免疫指标初步观察.中国针灸,1982;(4);328.崔开贤.针刺治疗食道癌、胃癌3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7;(2):79.何成江,龚克慧,徐群珠,等.微波针灸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85;(4):310.陈锐深,周岱翰,陈玉琨,等.DF-A型电脑仿生治疗仪治疗晚期癌瘤20例临床观察.新中医,1990;(9):5511.闫继勤,王群珍,吴春观,等。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材穴位注射对癌症发热的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1999;(7):11512.曹新怀,陶国栋.胃癌前期病变案.中国针灸,1999;(6):36013.姜长利,刘力拂,张爱英.多功能艾灸仪治疗肿瘤化疗胃肠反应100例.中国针灸,1996;(7):36614.冯继萍,马东芹,马东兴,等.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后胃肠反应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0;(6):34315.常瑛,崔华,王训华,等.654-2、异丙嗪双足三里穴位注射对抗化疗呕吐的临床观察.北京中医杂志,1991;(4):36 16.王世保,曾抒音,姜红卫,等.耳穴按摩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副反应48例临床观察.按摩与导引,1989;(5):6 17.黄喜梅.针刺治疗肿瘤患者化疗胃肠反应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0):61818.桂金水,徐明海,严华,等.艾灸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2):封三19.郁美娟,杨金洪,陈桂萍,等.针刺治疗放化疗所致造血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4;(5):420.黄晓.隔药饼灸对肿瘤方疗后造血系统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国针灸,1999;(1):3521.黄喜梅,陈惠玲,郭秀梅,等.艾炷灸治化疗所引起白细胞降低14例报告.中医杂志,1990;(2):3822.高良.穴位注射治疗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60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1991;(2):4123.周浣贞.不同针灸疗法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96;(4):2924.吴滨,周荣兴,周鸣生,等.针刺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3):139 25.夏玉卿,张栋,杨春秀.针刺对恶性肿瘤病人放疗反应的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84;(6):25026.杨金洪.针刺对肿瘤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针刺研究,1995;(1):127.沈素娥.腕踝针加药物对癌症患者止痛效果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0;(3):14328.钟青,董力.毫米波治疗恶性肿瘤30例疗效观察.现代康复,1999;(3):31229.汪训实,王润邦,张兆林.短时超高温对胃癌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中华理疗杂志,1999;(1):2830.陈涣朝,李长青,尹素云.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与化疗联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中华理疗杂志,1999;(3):14331.王中和,胡海生.毫米波穴位辐射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观察.中华理疗杂志,2000;(3):13332.闫辉,章岳山.热化疗药物腹腔灌注联合体外加热治疗腹腔转移肿瘤.中华理疗杂志,2000;(5):27333.张南征,张学庸,乔太东,等.局部注射高渗氯化钠溶液对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肿瘤的增强作用.中华理疗杂志,1996;(3):15034.彭楠,黄新,丁保国,等.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小鼠腹腔肿瘤的研究.中华理疗杂志,1996;(4):19735.柳霞,张腊梅,谢东.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化疗反应.中华理疗杂志,1991;(1):2436.华桂如,陈丽霞,赵淑华,等.毫米波治疗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效果观察.中华理疗杂志,1996;(1):40-41 37.赵佑文.康复治疗胃术后胃排空延迟症.现代康复,1999;(3):380。

有关胃癌的医学论文(共3篇)

有关胃癌的医学论文(共3篇)

有关胃癌的医学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一篇:高龄胃癌患者胃切除根治术术后护理分析高龄胃癌手术患者多属于晚期患者,由于患者年龄较高,合并疾病多,术后并发症较多,同时病死率也较为显著。

在手术治疗中,胃切除根治术运用更广泛,据有关资料显示,高龄胃癌患者进行胃切除术的比例约为%,而术后并发症率为%,手术死亡率为%。

要想保证手术治疗效果,需要较好的做好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研究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高龄胃癌胃切除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60岁至84岁,平均年龄为(±)岁;合并疾病中,高血压者6例,糖尿病者3例,冠心病者5例;胃癌类型中,近侧胃癌者13例,胃体癌者23例,全胃癌者3例,残胃癌者1例;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者23例,高中16例,大学1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60岁至82岁,平均年龄为(±)岁;合并疾病中,高血压者7例,糖尿病者5例,冠心病者4例;胃癌类型中,近侧胃癌者15例,胃体癌者22例,全胃癌者2例,残胃癌者1例;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者25例,高中13例,大学2例;所有患者均同意治疗护理与研究,签署相关同意书,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开展。

两组患者在基本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情况上没哟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主要做好心电监护与各项生命体征监察,做好常规巡视,产生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观察组运用术后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环境管理术后保证病房有安静舒适环境,控制好温度、湿度,同时做好通风,避免过多人员探视,定时做好探视时间与人数限制,同时做好地面与物品消毒清洁,避免患者产生感染问题。

胃癌文献摘要

胃癌文献摘要

总例数 部分缓解 好转 稳定 进展 总有效率 PR MR SD PD 53 3 36 12 2 73.6%
CIK细胞治疗后生存期 细胞治疗后生存期
时间(年) 随访例数 1 53 2 3 53 53
存活例数 存活率(%) 49 92.4 44 40 83.0 75.5
胃—①
CIK细胞治疗胃癌患者的相关临床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
患者例数
复发率
中位 生存时间 49个月
CIK联合 化疗组 单纯 化疗组
60
53.3%
62
71.6%
27个月
胃—② 进展期胃癌术后自身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患者 例数 DC/CIK 治疗组 单纯 化疗组 52
3年 生存率 86.8%
627个月胃进展期胃癌术后自身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患者例数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cea恢复正常dccikcc5258688687898995795治疗组单纯化疗组5865153582胃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评价患者例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好转mr稳定sd无改变pd总有效率crprcik联c合化疗组214996611523538联单纯化疗组2124834286胃结直肠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各组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达量cd3cd4cd8cd4cd8nk化疗前组前组7098551551342834534540232992990900220227081231
21
26 %
胃—结直肠④ 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 各组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达量
CD3+ 化疗 前组 化疗 后组 化疗 联合 CIK组 70.98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电子版)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电子版)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

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1)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3)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4)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复发。

以影像学检查,包括MSCT、MRI、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胃癌的治疗

胃癌的治疗

胃癌的治疗胃癌根治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胃癌及其浸润深度、淋巴转移、生物学特性等有关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加之胃镜、B超、CT等新技术的发展,使早期胃癌和发展期胃癌的诊断率大为提高,根治性胃部分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降至5%以下,并发症已见减少,五年生存率也已明显提高。

胃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及术式已日趋标准化。

手术适应证也日益明确。

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参照日本胃癌规约,把胃癌根治术分为根治Ⅰ式(R1)、根治Ⅱ式(R2)和根治Ⅲ式(R3)三种基本术式。

对某些早期胃癌,即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做R1手术,清除胃周第1站淋巴结即可达到治疗要求。

对于一般进行期胃癌,R2手术可作为基本术式,须清除第2站淋巴结。

对某些已有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应施R3根治术以争取相对性治愈切除。

所谓胃癌根治术,其根治性亦是相对而言的,其效果取决于胃癌的分期、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生物学特性等因素。

因此手术术式也据此而作决择。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扩大根治术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因而以R3为基础的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胃癌的手术种类根治性切除术:也称为治愈性切除。

即将胃癌的原发病灶,连同部分组织及其相应的区域淋巴结一并切除,临床上不残留任何癌组织。

又因其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四种根治术:未将第一站淋巴结完全清除的称R。

术式:将第一站淋巴结完全清除为R1术式,同样清除全部第二站或第三站淋巴的,称为R2或R3术式,又可根据淋巴结转移程度与淋巴结清除范围的关系,区分为绝对根治与相对根治二种,绝对根治是指淋巴结清除超越转移淋巴结第一站以上,如第一站淋巴结有转移,施行R2或R3根治,即谓绝对根治。

如仅作R1手术,虽然临床上也无残存转移淋巴结,但只能认为是相对根治。

一般根治性胃大部切除的范围,应包括原发病灶在内的胃近侧或远侧的2/3~3/4、全部大小网膜、肝胃和胃结肠韧带及结肠系膜前叶、十二指肠第一部分以及胃的区域淋巴结。

一种乳腺癌药物居然可治胃癌.docx

一种乳腺癌药物居然可治胃癌.docx

面面观诊治胃癌腹膜播散腹膜复发率:1966年全日本统计,胃癌腹膜复发占28%,居复发病例的第二位。

但日本有的报告腹膜复发率为40%,复发最多为腹膜。

1981年日本外科学会的资料,腹膜复发率33.6%~54.7%,居复发病例的第一位。

总之,胃癌发生腹膜复发播散转移者是比较多的,且往往常并有癌性肠粘连性肠梗阻,促使患者短期死亡。

一组病例报道胃癌术后腹膜转移51.7%。

其中合并肠梗阻者占30%。

胃癌腹膜播散原因:胃癌侵犯浆膜后,在浆膜面的癌细胞容易脱落入腹腔,而引起腹腔内种植性转移。

根据临床研究:胃癌细胞脱落至腹腔与胃癌是否侵及胃浆膜及侵犯胃浆膜的面积大小有关,如胃癌浸润深度未侵犯至胃浆膜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0%;可疑胃浆膜侵犯者9.1%~18.8%;胃癌已透胃浆膜者33.3%~36%;胃癌侵及胃风吹雨打脏器者59.4%~65.2%。

另外随着受侵犯浆膜面积扩大,其腹腔内游离癌细胞阳性率依次递增,胃癌侵犯胃浆膜面积大于20cm2者腹腔内游离癌细胞阳性率50%~73.3%。

临床研究:检查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率以盆腔采集标本为最高,故多数学者认为胃癌卵巢转移主要是经腹膜途径,一般发生率10%~21%。

胃癌腹膜复发的病理:前已述及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除与胃癌浸润深度及浆膜面积的大小有关外,还与胃癌大体类型、分化程度及生长方式有关,如游离癌细胞多见于浸润型胃癌,低分化和分化不良者比较高、中分化者游离癌细胞阳性率高;巢状与弥漫性生长比团块状生长的游离癌细胞最性率高。

Nakajima将癌的浆膜外观形态分为正常型、瘢痕型、结节型、苔状型、腱状型和颗粒型六种,后三型腹腔内游离癌细胞阳性高,而前几型较低。

陈峻青则将癌的浆膜外观形态分为正常型、反应型、结节型、腱状型、多彩弥漫型和苔状型六种。

刘庆华发现正常型及反应型腹腔内无游离癌细胞检出,结节型阳性率10%,而后三型阳性率高达60%左右。

朱少俊等将腹腔内游离癌细胞阳性率高,而组间无显著差异的腱状、苔状型、颗粒型和多彩弥漫型浆膜外观归为Ⅰ型,结节型为Ⅱ型,极少检出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正常型、反应型、瘢痕型归为Ⅲ型。

胃癌中医方药防治的相关文献研究

胃癌中医方药防治的相关文献研究

胃癌中医方药防治的相关文献研究胃癌中医方药防治的相关文献研究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特点。

传统的中医药在胃癌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潜力,这一观点在相关文献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1.中医药对胃癌预防的研究1.1.胃癌发生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胃癌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感染幽门螺杆菌、饮食结构、遗传因素等。

中医药认为,胃癌多由脾胃失调、湿气内生、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

因此,调理脾胃、祛湿化痰、活血化瘀成为了中医药预防胃癌的重要方向。

相关研究表明,中药如大黄、黄连、苦参等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白术、党参、山药等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红花、桑枝等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1.2.中医药对胃炎及癌前病变的干预胃炎是胃癌发生的常见前期病变,中医药在调理胃炎中显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

中药如黄连、黄柏等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减轻胃液酸性和抗炎作用;白芍、白术等可以抑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轻氧自由基对胃黏膜的损伤。

此外,中医药还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调节体液代谢等方面对胃黏膜病变起到保护作用。

2.中医药对胃癌治疗的研究2.1.中医药辅助化疗的应用胃癌的治疗常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等。

中医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胃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研究。

中药如山楂、鳖甲、连翘等具有消炎、抗癌作用;黄芪、党参、补骨脂等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放疗与化疗的不良反应;半夏、黄柏等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化疗期间的应用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2.中医药对胃癌转移的研究胃癌转移是影响胃癌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药在抑制胃癌细胞转移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药如藁本、地龙、丹参等具有抗肿瘤、抑制血管生成、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益气养阴的中药如黄芪、麦冬等可改善患者体能和抗疲劳能力,提高机体对抗肿瘤的能力;三七、鱼腥草等中药则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

中医治疗胃癌的方法 Word 文档

中医治疗胃癌的方法 Word 文档

中医治疗胃癌的方法目前对胃癌采用中医药治疗已较为普遍,与西医药紧密结合,视病情不同时期,结合病人实际,有不同的药方,效果也比较显著。

在配合西医放疗、化疗以减轻毒副作用方面,中医药也有独到的效果。

中医治疗胃癌对改善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稳定患者机体内环境平衡,保护各脏器正常功能,延长生存期、促进康复等均有良好的作用,是任何一种西药所难以替代的。

中医辅助治疗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2)保护骨髓,改善造血功能;(5) 提高内分泌及体液调节功能;(4)调节cAMP/cGMP的比值,有利于抑癌因子的生长;(5)提高机体的物质代谢,增强消化吸收功能,调节某些微量元素的比值;(6)清除体内有害自由基,保护正常组织免受损伤;(7)某些扶正固本药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增强机体的自控力;(8)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

下面谈谈中医治疗胃癌的进展。

(一)中药扶正祛邪疗法胃癌中医治疗的原则是扶正祛邪,“扶正”即调节人体功能平衡稳定,增强自身抗癌能力,祛邪即是消除癌灶,杀灭癌细胞并控制其增殖。

在临床应用中,必须将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补攻兼施,视病人机体情况适当选用。

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下面介绍一些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治疗进展。

1.汪氏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制定了一套以活血化瘀为主,兼顾扶正的治疗胃癌的方法。

中医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辅助治疗,以六味地黄汤和桃红四物汤为主导的汤药,能增强病人的体质,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间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为手术后放化疗奠定基础。

并认为放射线治疗所引起的一系列毒副作用系一种燥热之邪伤阴灼津,使患者虚热内生,加重气血不和,故治以养阴滋水,活血化瘀,常用元参、麦冬、龟板、鳖甲等,并重用黄芪(60克/剂),使患者在良好的精神与体力状态下完成放疗全程,以强化疗效。

六味地黄汤和活血化瘀加健脾和胃及养阴生津药,如和养胃汤同用,常能在短期内产生降低化疗毒性,协同增强化疗药物的抗瘤作用,加快骨髓抑制的恢复,使得化疗顺利进行。

胃癌的药物治疗(完整版)

胃癌的药物治疗(完整版)

胃癌的药物治疗(完整版)中国胃癌的高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位居前列,探索并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管理策略,意义重大。

在中国抗癌协会指导下,胃癌专业委员会基于前版指南,修订完成《2024版CACA胃癌整合诊治指南》。

继续深化“全人、全身、全程、全息”的核心思想,进一步融合多学科团队向整合医学(MDT to HIM)的先进诊疗理念,紧密贴合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特性、遗传倾向、原创科研成就及独特的防控实践。

本次修订特别注重吸纳国内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确保医疗服务的广泛可及性,既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又融入我国癌症防控的深厚经验,实现“研究证据、医生经验、患者需求”三者间和谐统一。

旨在及时更新发布一部科学、规范且实用性强的诊疗指南,能够为全国医疗工作者提供有力的指导工具,助力中国胃癌防治工作更加精准高效,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力量。

胃癌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胃癌综合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包括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1. 新辅助治疗对明确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cT3-4a、N+),推荐新辅助化疗。

方案包括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或多西他赛的两药联合方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三药联合方案(FLOT方案)。

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推荐新辅助放化疗。

对cT4bNanyM0,IVa期,建议多学科整合诊治(MDT to HIM)讨论个体化治疗方案。

对于HER-2阳性患者,可联合使用曲妥珠单抗。

靶向及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尚乏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支持,目前均不推荐作为围术期治疗选择。

胃癌新辅助化疗周期数尚无定论,时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

对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T3N1一般需要6~8周术前辅助化疗,最好不超过2个月;对T3N2或T4,时限应适当延长。

新辅助化疗后应及时评估疗效,可采用内镜、EUS、CT,必要时可用PET-CT 等检查,并关注不良反应,避免增加手术并发症。

胃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胃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CI RI EI L H A O究 进 展
张 玉超 申虎 雷海龙 李 化忠 060 ) 1 0 0 ( 内蒙 古 自治 区 乌海 市人 民 医院 肿瘤 科 内蒙 古 乌海
【 要】 摘 目的
探 讨 胃癌 的 临床研 究进展 。 法 采 用 回顾性 分 析的 方 法 , 析 和 总结 胃癌临床 诊 断 方法和 治 疗方 法 。 方 分 结果 胃癌治
【】 马 培奇 . 4 胄癌 治 疗及 其 治疗 药 物研 究 进展 [】 中 国医 药情 报 , J.
2 0 l 1 42~ 46. 0 4, 0( ):
够 将丙 氧鸟 苷转 化 为细 胞毒性 的 丙氧 鸟苷 三磷 酸 , 止 肿瘤 细胞 的 终 D 链的 合成 , 肿瘤细 胞 。 啶脱 氨酶可 以将胞嘧啶 变为 尿嘧 NA 杀伤 胞嘧 啶 , 得5 氟胞嘧啶 代谢为 5 氟 尿嘧啶 , 而达到 杀伤肿瘤 细胞的作 使 一 一 从
2 胃癌 的治 疗方 法
2 1 胃癌 的手 术治 疗 .
亡, 降低 进入 和转 移 。 吉非 替尼 和埃 罗替 尼 : 非替 尼是 一种 酪 氨 ② 吉 酸 激酶 抑制 剂 , 以降 低肿瘤 细胞 中表皮 生长 因子 受体 的表达 , 可 同时
还 可 以 上调 P 7 因 表达 , 进 细 胞凋 亡 。 罗替 尼 : 一种 可逆 的 2基 促 埃 是
1 l 9
综 述
胃癌 的发 生涉 及到 多种原 癌基 因 、 抑癌 基因 、 N D A修 复基 因、 细
20 08, 6( : 05 l 6) l 8~ l 61 0 .
胞周期调节基 因的突变 、 等 , 对胃癌相关基 因的治疗也逐渐成为 缺失 针
分 子生物学 方法治疗 胃癌 的重要课题 之一【。 I 目前较 常见的基 因治疗 州

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论文

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论文

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体会。

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例胃癌患者,进行综合临床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都成功,随访10个月之后,生存率高达90%。

结论: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要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且选择合理的辅助治疗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晚期;胃癌;治疗当前所收治的胃癌患者当中,晚期胃癌患者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我国胃癌患者的数量很大,病死率在恶性肿瘤当中居首位,我国胃癌的病死率很高,而且男性患者的死亡概率比女性患者高,男女患者死亡的数量的比例约为3∶1[1]。

胃癌多见于男性,一般患者的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属于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

晚期胃癌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手术治疗,同时还要遵循综合治疗的准则,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并且选择合理的辅助治疗方式,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选择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的患者大部分是处于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选择腹腔化疗的患者大部分是进展期胃癌患者;对晚期胃癌患者要积极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治疗的10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0例,其中7例为男性患者,3例为女性患者。

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7.8±1)岁。

所有患者全部经显微胃镜检测,并且确诊为胃癌。

按照国际胃癌的分期法分期:ia期1例,ib 期1例,ⅱ期2例,ⅲa期3例,ⅲb期2例,ⅳ期1例。

其中9例腺癌,1例腺鳞癌。

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日渐消瘦。

1.2 方法在手术之前纠正患者的贫血以及低蛋白血症,如果有必要,给予患者输血或者是静脉营养治疗,从而改善患者身体的营养状况。

如果患者还合并有其他疾病,需要与相关科室共同进行治疗,以降低手术风险。

手术之前进行常规的肠道清洁工作。

全身麻醉患者采用持续性硬膜外腔麻醉的方式。

periodical__hhyy__hhyy2009__0901pdf__090165

periodical__hhyy__hhyy2009__0901pdf__090165

胃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刘佛添【关键词】胃肿瘤;中医药治疗;辨证施治;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044{2009)01-0087-03胃癌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多种恶性肿瘤的1/4,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位。

胃癌多发于40岁以上,4l~60岁者约占2/3,男女之比约为3.6:1。

因而胃癌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起病多隐匿,早期胃癌可无症状,并常误诊为慢性胃炎,直至癌肿发展至中晚期,手术机会大多已错过。

而现代治疗方法主要是放、化疗。

这些治疗方法毒副反应极大,适应证少,疗效差。

目前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非常被看好,它适用于各型胃癌,能缓解临床症状,配合手术治疗,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时间。

因此,积极做好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和治疗在当今有重要意义。

现将近几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胃癌多因阴虚湿阻,气血不和,络脉淤阻,情志不舒,饮食不节,胃失和降,脾胃功能失常,运化失司,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阻于胃,积聚成块,或素体阴虚,痰热瘀毒交结,脉络痹【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药剂科,514500【作者简介】刘佛添(1963一).男。

广东兴宁市人,主管药师。

大专。

・87・阻而致。

孙氏…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气滞、血瘀、痰凝是标,脾、胃肾虚为主,正虚邪恋,结于胃脘而成“反胃”(胃癌)。

胃癌早期一般多见肝胃不和,肝郁气滞,伤及脾胃,日久气郁化火,导致胃热伤阴。

脾胃受伤,运化失职,痰湿内生,结凝中焦,中焦不运;肝胃不和与气滞血瘀为进展期胃癌较早的表现拉1:到了晚期,脾胃失职日久,生化之源枯竭,气血亏虚,病情由脾及肾,命门火衰,出现脾肾虚寒而气血双亏之候。

2治疗方法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根据医学辨证施治原则,运用中医中药对胃癌进行了临床治疗和观察研究。

众多的临床报道资料显示,中医药对胃癌有较好的疗效。

2.1辨证论治胃癌患者的病情特征往往是虚实错杂,常用舒肝健脾、补气理气、养血温阳、清热养阴、软坚化痰等法。

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发表时间:2013-04-28T09:02:02.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纪胜鹏周楷顺张国龙肖雨鹏王波韩玉美[导读]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纪胜鹏周楷顺张国龙肖雨鹏王波韩玉美 (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 158100)【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221-01 【摘要】目的讨论胃癌的临床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肿瘤减瘤方法以手术切除最有效。

因此,除部分早期胃癌外,只要病人全身情况许可,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能耐受麻醉及手术者,均应剖腹探查。

【关键词】胃癌治疗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

发病年龄高峰为40~60岁。

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种族、遗传、环境水土、生活饮食习性等内在或外在的因素;近年来,还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最多见于胃窦部,其次为胃小弯、贲门部,胃大弯和前壁较少见。

我院自2008年9月~2012年9月收治胃癌患者10例,现将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5~68岁,经过治疗10例胃癌患者全部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1.2临床表现胃癌早期仅有一些不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隐痛不适、嗳气反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

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食欲缺乏、消瘦等症状渐加重。

靠近幽门或贲门的癌灶增长到一定程度,可出现幽门或贲门梗阻的表现。

此期尚可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穿孔的并发症。

病程的晚期可见局部肿块、腹水、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恶病质等。

1.3诊断1.3.1对40岁以上近期出现不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或已往的溃疡病症状加重或规律性改变者,应做进一步检查。

小剂量化疗治疗高龄晚期胃癌21例参考模板

小剂量化疗治疗高龄晚期胃癌21例参考模板

小剂量化疗治疗高龄晚期胃癌21例作者:欧阳学农陈碧茵赵忠全【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氟尿嘧啶(5-Fu)与顺铂(DDP)、羟基喜树碱(HCPT)组成的FDH方案静脉给药治疗高龄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21例,给予FDH方案:CF 100mg/d,静脉滴注,第1~5天;5-Fu 250mg/d,持续静脉滴注4h,第1~5天;DDP 10mg/d,静脉滴注,第1~5天;HCPT 5mg/d,静脉滴注,第l~5天。

对照组33例,给予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第1、2天;5-Fu 4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接着以5-Fu 600mg/(m2·d),持续泵入48h;每28天为1个疗程。

化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FDH方案组21例, CR1例,PR 9例,NC 7例,PD 5例,有效率(CR+PR)47.6%。

中位生存期10.3个月。

FOLFOX4方案组33例,CR2例,PR14例,NC10例,PD 7例,有效率(CR+PR)48.5%,中位生存期10.6个月,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

FDH组Ⅲ~Ⅳ度的白细胞下降(4.76%)及胃肠道反应(0)均较FOLFOX4组(18.18%、12.12%)低(P<0.05)。

[结论]小剂量DDP、HCPT联合5-Fu持续静脉滴注是治疗高龄晚期胃癌的有效、安全的方案。

【关键词】胃肿瘤氟尿嘧啶羟基喜树碱顺铂奥沙利铂小剂量化疗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近年来受到了极大重视。

对早期病例,治疗目的不仅要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还要提高生活质量。

对晚期病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化疗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晚期胃癌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大多全身状况较差,过去应用常规剂量短疗程全身化疗近期疗效肯定,但患者难以耐受严重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胃癌的参考文献
1.汪志明,戎玉仙.论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一届国际
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90~391
2.张长武.扶正抗癌方治疗晚期胃癌62例.现代康复,1999;(4):
484
3.尹光耀,张武宁,许福昌,等.胃复康冲剂对胃癌前病变脾虚证
胃粘膜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667 4.张静.中药对癌症患者恶病质状态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11):871
5.马靖,彭文烈,梁东,等.甘草提取物诱导胃癌MGC-803细
胞凋亡的初步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2):928 6.于庆生,陈子义,王炜,等.丹参联合5-氟尿嘧啶胃癌术后早
期腹腔化疗应用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3):210 7.朱汝安,居贤水,王玲芳,等.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食道、胃癌临
床及免疫指标初步观察.中国针灸,1982;(4);32
8.崔开贤.针刺治疗食道癌、胃癌3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7;
(2):7
9.何成江,龚克慧,徐群珠,等.微波针灸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
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85;(4):3
10.陈锐深,周岱翰,陈玉琨,等.DF-A型电脑仿生治疗仪治疗
晚期癌瘤20例临床观察.新中医,1990;(9):55
11.闫继勤,王群珍,吴春观,等。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材穴位注
射对癌症发热的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1999;(7):115
12.曹新怀,陶国栋.胃癌前期病变案.中国针灸,1999;(6):
360
13.姜长利,刘力拂,张爱英.多功能艾灸仪治疗肿瘤化疗胃肠
反应100例.中国针灸,1996;(7):366
14.冯继萍,马东芹,马东兴,等.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后胃肠反
应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0;(6):343
15.常瑛,崔华,王训华,等.654-2、异丙嗪双足三里穴位注
射对抗化疗呕吐的临床观察.北京中医杂志,1991;(4):36 16.王世保,曾抒音,姜红卫,等.耳穴按摩治疗恶性肿瘤放、
化疗后副反应48例临床观察.按摩与导引,1989;(5):6 17.黄喜梅.针刺治疗肿瘤患者化疗胃肠反应的临床观察.中国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0):618
18.桂金水,徐明海,严华,等.艾灸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
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2):封三
19.郁美娟,杨金洪,陈桂萍,等.针刺治疗放化疗所致造血功
能损害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4;(5):4
20.黄晓.隔药饼灸对肿瘤方疗后造血系统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中
国针灸,1999;(1):35
21.黄喜梅,陈惠玲,郭秀梅,等.艾炷灸治化疗所引起白细胞
降低14例报告.中医杂志,1990;(2):38
22.高良.穴位注射治疗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60例疗效观察.河
北中医,1991;(2):41
23.周浣贞.不同针灸疗法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
察.上海针灸杂志,1996;(4):29
24.吴滨,周荣兴,周鸣生,等.针刺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
免疫调节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3):139 25.夏玉卿,张栋,杨春秀.针刺对恶性肿瘤病人放疗反应的疗
效观察.中国针灸,1984;(6):250
26.杨金洪.针刺对肿瘤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针刺研究,
1995;(1):1
27.沈素娥.腕踝针加药物对癌症患者止痛效果临床观察.中国
针灸,2000;(3):143
28.钟青,董力.毫米波治疗恶性肿瘤30例疗效观察.现代康复,
1999;(3):312
29.汪训实,王润邦,张兆林.短时超高温对胃癌细胞体外培养
的影响.中华理疗杂志,1999;(1):28
30.陈涣朝,李长青,尹素云.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与化疗联合
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中华理疗杂志,1999;(3):143
31.王中和,胡海生.毫米波穴位辐射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观察.中
华理疗杂志,2000;(3):133
32.闫辉,章岳山.热化疗药物腹腔灌注联合体外加热治疗腹腔
转移肿瘤.中华理疗杂志,2000;(5):273
33.张南征,张学庸,乔太东,等.局部注射高渗氯化钠溶液对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肿瘤的增强作用.中华理疗杂志,1996;(3):150
34.彭楠,黄新,丁保国,等.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小鼠腹腔肿
瘤的研究.中华理疗杂志,1996;(4):197
35.柳霞,张腊梅,谢东.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化疗反应.中
华理疗杂志,1991;(1):24
36.华桂如,陈丽霞,赵淑华,等.毫米波治疗肿瘤化疗所致骨
髓抑制的效果观察.中华理疗杂志,1996;(1):40-41 37.赵佑文.康复治疗胃术后胃排空延迟症.现代康复,1999;
(3):3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