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
中医辨证论治胃癌
关于胃癌中医是如何认识的?胃癌属于中医学的“反胃”、“噎膈”、“胃脘痛”、“痞满”、“呃逆”、“积聚”等病证范畴。
胃癌的发病原因甚为复杂,一般认为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脾胃受损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邪毒乘虚而入等有关。
胃癌多方面的发病原因,产生不同的病理机制:1、气滞由于忧思恼怒,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而为病。
2、血瘀血随气行,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条达,日久必致瘀血凝滞,日积月累,瘀结成块而形成胂瘤。
3、痰凝饮食失节,长期饮酒,过食油腻,损伤睥胃,或脾胃素虚,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凝结而为痰,痰湿凝聚而成胂块。
4、湿聚饮食、劳倦、情志不遂,影响脾胃或睥胃素虚,脾虚不能运化水谷而使水湿停留,继而又可影响气血的运行而成肿瘤。
5、正虚正气虚弱,脏腑功能衰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凝聚体内,日久而致肿瘤发生。
在临床上,上述病因病机往往是兼夹或互相交叉出现的,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
肿瘤患者大都出现虚实夹杂,需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治疗,以获得满意疗效。
胃癌是生长在胃组织上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常见而多发的癌肿,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第一位。
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在中年以上。
以40~60岁之间最为多见,尤以40~50岁之间为发病高峰,平均高发年龄为50岁左右。
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病人,其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整个病程经过短,预后更为严重。
一般胃癌病人男性远较女性为多,男女比例为3~5:1。
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癌前病变(慢性萎缩型胃炎、胃息肉、残胃炎等)和癌前状态(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胃癌除了侵害胃部以外,如同其他恶性肿瘤,将会直接蔓延到邻近组织,通过淋巴道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还会通过血液循环向更远处转移扩散,常见的有肝脏、肺脏、骨骼、肾脏、颅脑等部受累,在这些脏器形成新的转移性癌瘤,危害极大,预后不良。
具体治疗方案,则须依据胃癌的性质、类型、部位、范围、有无转移以及年龄、体质、全身情况等全面考虑决定。
胃癌的中医辨证施治ppt课件
治疗方案
• 4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人参﹑干姜﹑ 附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 子﹑杜仲﹑当归﹑肉桂﹑炙甘草等。 • 5 热毒证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清胃散或泻生地黄﹑牡丹皮﹑当归身等。
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
• 10 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抗癌中草 药,如山慈菇﹑天龙﹑夏枯草﹑蛇 舌草﹑藤梨根﹑野葡萄藤﹑半边莲 ﹑半枝莲﹑龙葵﹑蛇莓﹑瓜蒌﹑急 性子﹑露蜂房﹑土鳖虫﹑薏仁﹑土 贝母﹑草河车等
治疗方案
• (二)口服中成药 选择应用安替可胶囊﹑消癌平片﹑华蟾 素片﹑金龙胶囊等中成药 • (三)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选择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 ﹑鸦胆子油乳剂﹑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 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等
治疗方案
反酸:吴茱萸﹑黄连﹑煅瓦楞子﹑乌贼骨等 腹泻:石榴皮﹑秦皮﹑赤石脂﹑诃子等。 便秘: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肉苁蓉﹑大 黄等。 贫血:黄芪﹑当归﹑鸡血藤﹑大枣﹑阿胶等。 出血:三七粉﹑白芨﹑乌贼骨﹑大黄粉﹑仙鹤 草﹑血见愁﹑茜草等。
治疗方案
胃脘痛:延胡索﹑川楝子﹑白芍﹑甘草﹑徐长 卿﹑枳壳﹑香橼﹑八月札等。 黄疸:茵陈﹑山栀﹑大黄﹑金钱草等。 腹水﹑肢肿﹑尿少:猪苓﹑茯苓﹑泽泻﹑桂枝 ﹑车前子﹑冬瓜皮﹑防己等。 发热:银柴胡﹑白薇﹑生石膏﹑板蓝根﹑紫地 丁﹑蒲公英等。
谢谢 !
谢谢大家
治疗方案
(一)中药汤剂 (二)口服中成药 (三)静脉滴注中成药 (四)外治法 (五)针灸治疗
治疗方案
(一)中药汤剂 • 1 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 草等。 • 2 胃阴虚证 治法:养阴生津 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生地﹑玉竹﹑ 冰糖等。 • 3 血虚证 治法:补血益气 方药:四物汤加减。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
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癌
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癌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癌中医治疗胃癌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其《素问》中记载:“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甚则呕吐,膈咽不通。
”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病机理在于胃阳虚,继而有气虚、痰湿、血瘀等形成肿物,阻塞通道。
胃癌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但非一般脾胃病所能相比,故不能按一般的脾胃病论治,但亦必须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胃癌的症状表现除胃之升降失常外,还突出表现为积(癌肿)的病变,临床中医治疗多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
胃为阳明之腑,以通为用,以隆为和,积极采取软坚散结的特点,又能达到祛邪的目的。
一般而言,早期以攻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以扶正为主。
诚如《医宗必读》概括“积聚”的治则为攻、补两法,提出根据病程的初、中、末三期有机地结合运用,并指出治积不可急于求成,而当“屡攻屡补,以平为期”。
这种“两法三期”的治疗法则极其符合胃癌的发展规律,也是临床中医治疗胃癌的重要原则。
若患者正气较虚损,可根据患者气治疗方法,符合胃腑的生理病理血阴阳虚损的不同,适当选择黄芪、党参、薏苡仁、白术、山药、白扁豆等补气药,或玄参、地黄、百合、沙参等滋阴药,或阿胶、当归、熟地等补血养血药,或肉苁蓉、补骨脂、仙灵脾等温阳药。
若患者邪毒较甚,可针对毒邪的偏胜,选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蛇莓、八角莲、绞股蓝等清热解毒药物,或生莪术、水红花子、急性子、露蜂房等活血化瘀药物,或蛇六谷、半夏、胆南星、牡蛎等软坚化痰散结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对胃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样的治疗方法,既辨证又辨病,体现了中医继承与西医学发展相结合的思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抗胃癌中草药常常以清热解毒为多,需在合理辨证的基础上加减运用。
若不予辨证或辨证不当,长期大量使用寒凉的抗癌药,可能结果适得其反。
若患者舌淡苔白而见阴寒偏盛者,或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紧而见脾胃虚寒者,苦寒之品当慎用,如苦参、白花蛇舌草、龙葵、蒲公英、椿树皮、马鞭草等。
胃癌从中医分型辨治
胃癌从中医分型辨治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凋亡之间平衡失控,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以及生长因子参与等多种因素,使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而渐渐发展为胃癌。
发病以中老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1) 寒凝胃脘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胃痛、或胃胀、呕吐、或呃逆。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食凉加剧、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或迟。
3.可能伴随的症状胸膈痞闷、或脘腹畏寒、或手足不温、或嗳气、或面色晦暗、或大便溏泄。
【治则与选方】温中散寒、调理脾胃。
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附子粳米汤合方。
(2) 热毒灼胃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胃痛、或胃胀、呕吐、或呃逆。
2.辨证要点口渴、胃脘灼热、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或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不能饮食、或口苦、或口臭、或烦渴欲饮、或胸膈烦热、或大便干结。
【治则与选方】清胃泻热、解毒和胃。
可选用泻心汤与竹叶石膏汤合方。
【药物功效】方中大黄、黄连、黄芩,清热泻火,解毒燥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生津。
人参益气生津。
麦冬生津养阴。
半夏宣畅气机,降逆和胃,并制约寒凉滋腻而不壅滞气机。
粳米补益中气,顾护脾胃。
甘草益气生津。
(3) 肝郁气结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胃痛、或胃胀、呕吐、或呃逆。
2.辨证要点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舌质暗红、苔薄、脉弦或沉。
3.可能伴随的症状胸胁胀痛、或脘腹胀甚于痛、或嗳气频繁、或善太息、或肠鸣矢气、或食则腹胀。
【治则与选方】疏肝解郁、破气降逆。
可选用柴胡疏肝散与五磨饮子合方。
(4) 瘀阻凝结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胃痛、或胃胀、呕吐、或呃逆。
2.辨证要点痛如针刺、舌质暗或紫t或瘀斑、苔薄、脉涩或沉。
3.可能伴随的症状胃痛及腰背、或疼痛夜间加重、或心胸烦热、或失眠、或多梦、或头痛。
【治则与选方】活血化瘀、通络降逆。
可选用桂枝茯苓丸与失笑散合方。
(5)痰瘀【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胃痛、或胃胀、呕吐、或呃逆。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
附表 91例胃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
生存期
(年) 气阴两虚 痰气凝滞 瘀毒内阻 脾肾阳虚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1 0 0 6 0 3 10 0 1 2 0 1 10
2 0 2 5 0 1 0 0 2 2 0 3 0
3 0 9 0 0 2 0 0 1 0 0 1 0
4 1 9 0 1 1 0 0 0 0 0 2 0
5 0 3 0 0 0 0 0 0 0 0 4 0
6以上 2 0 0 0 1 0 0 1 0 2 3 0
91例病例中,平均生存期2.66年。其中1年生存期33例,占36.3%;2年生存期15例,占16.5%;3年生存期13例,占14.3%;4年生存期14例,占15.4%;5年生存期7例,占7.7%;6年以上生存期9例,占9.8%。
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类:溃疡型腺癌20例,浸润型腺癌15例,乳头状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36例,印戒细胞癌1例,粘液性腺癌14例。属癌症Ⅱ期者6例,Ⅲ期者50例,Ⅳ期者35例。
2 中药治疗
2.1 气阴两虚型
治则:益气养胃。方药选用:党参、茯苓、生黄芪、橘皮、竹茹、生姜、大枣、沙参、麦冬、玉竹、旋覆花、降香、扁豆、甘草。
2.2 痰郁气滞型
治则:理气化痰、软坚散结。药用:海藻、昆布、半夏、陈皮、贝母、当归、川芎、独活、牡蛎、夏枯草、白术、木香、茯苓、山慈菇。
2.3 瘀毒内阻型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祛瘀。药用: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红花、枳壳、犀角、生地、银花、丹参、麦冬、野葡萄藤、白英、半枝莲。
痰郁气滞型生存期分别为:癌症Ⅱ期:4年1例;Ⅲ期:1年3例,2年1例,3年2例,4年1例,6年以上1例;Ⅳ期:1年10例。平均生存期1.66年。
胃癌的中医疗法
胃癌的中医疗法对于胃癌中晚期的患者,手术或者放化疗已经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配合中医实施辨证治疗,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施治按前述四型辨证治疗。
(1)肝胃不和型:辨证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治以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郁金、枳壳、旋复花(包煎)、代赭石、半夏、玫瑰花、杭芍、白屈菜、焦三仙、甘草。
此证系患者肝郁气滞,肝失条达疏泄,乘侮脾胃,使脾胃功能失司,胃气上逆,嗳气频作,反胃嘈??,方中以柴胡、郁金、玫瑰花疏肝理气;枳壳、旋复花、代赭石、半夏降气平逆止呕;杭芍,甘草柔肝和中;焦三仙健脾消导;白屈菜止痛缓中。
另选加抗癌中草药。
(2)脾胃虚寒型:此型辨证要点是其虚寒表现,如胃脘喜按就温,喜喝热饮,面色晄白,肢凉便溏,脉沉细等,辨证脾胃虚寒,中焦不运。
治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用人参、党参、白术、茯苓、半夏、良姜、荜拨、梭罗子、陈皮、甘草、生黄芪、紫蔻等,此型脾虚胃弱,纳食不多,运化迟缓,故痛亦不甚,得暖得按,则寒气消散,故痛亦减,脾主四肢,阳虚则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脾阳不振,故舌淡胖、便溏、脉细等,方用六君子汤健脾益气;良姜、荜拨温中散寒;生芪益气温阳,梭罗子、紫蔻行气温胃止痛。
另选用性温的抗癌中草药。
(3)瘀毒内阻型:此型辨证要点为疼痛明显,脘胀拒按,有血瘀毒瘀表现,出现热象,辨证为瘀毒内阻、血瘀胃热,治法是解毒祛瘀,清热养阴。
方用生蒲黄、五灵脂、蛇蜕、血余炭、仙鹤草、露蜂房、元胡、白屈菜、陈棕炭、玉竹、藕节等,加选其他抗癌中草药。
瘀毒内阻,日久伤络,吐血便血,血瘀有形,故痛有定处而拒按;瘀毒化热耗伤胃阴,故口干思冷饮,脉弦滑数等。
蛇蜕、露蜂房解毒去瘀;生蒲黄、五灵脂、元胡、白屈菜活血化瘀止痛;血余炭、陈棕炭、仙鹤草止血生新;玉竹、藕节养益胃阴。
(4)气血双亏型:此型大多为胃癌晚期,久病有恶病质及高度贫血,耗血伤气,后天化源不足,气血化生无源,故气血双亏,久之脾肾阳气亦虚,但此型常伴有邪实,肿物包块明显,正虚邪实,因气血大亏,不克攻伐,故只能大补气血,健脾补肾。
胃癌中医推荐治疗方案
摘要: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医在胃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可以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胃癌中医推荐治疗方案,包括中医辨证分型、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饮食调养等方面。
一、中医辨证分型1. 湿热蕴结型症状:胃脘胀满,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苦口干,大便黏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2. 气滞血瘀型症状:胃脘疼痛,固定不移,拒按,食欲不振,呕吐,大便干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 脾胃虚弱型症状: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面色萎黄,乏力,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中止痛。
4. 气阴两虚型症状:胃脘隐痛,绵绵不休,五心烦热,口干口渴,乏力,消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原则:益气养阴,和胃止痛。
5. 肝胃不和型症状:胃脘胀痛,情绪抑郁,胸闷胁痛,嗳气吞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二、中药治疗1. 湿热蕴结型推荐方剂:茵陈蒿汤加减药物组成:茵陈、黄芩、黄连、栀子、大黄、白术、茯苓、泽泻、猪苓。
2. 气滞血瘀型推荐方剂:失笑散加减药物组成:五灵脂、蒲黄、香附、川芎、延胡索、丹参、郁金、白芍、甘草。
3. 脾胃虚弱型推荐方剂:六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生姜、大枣。
4. 气阴两虚型推荐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扁豆、山药、莲子、砂仁、大枣。
5. 肝胃不和型推荐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陈皮、甘草、白术、茯苓。
三、针灸治疗1. 针灸穴位: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肝俞、内关、太冲。
2. 针灸方法:采用毫针针刺,每次选3-5个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四、饮食调养1. 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摄入,如鱼、肉、蛋、奶、豆制品等。
胃癌的中医疗法
68防癌抗癌胃癌的中医疗法俞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上海 200137)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患病率和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
早期胃癌患者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自觉有明显症状时,多属晚期,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中医学并没有“胃癌”这个病名,其属于“伏梁”“积聚”“胃脘痛”“噎塞”及“胃反”等范畴。
中医对胃癌病因病机的研究,虽各家学说不尽相同,但在中医药治疗实践中有一定规律。
什么是胃癌胃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部位包括贲门、胃体、幽门。
胃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酸化合物、幽门螺旋杆菌、不良饮食及遗传等。
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手术后残胃以及胃黏膜巨大溃疡等被视为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胃癌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其他常见的有腺鳞癌、鳞癌和未分化癌。
胃癌的中医治疗原则本病病位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
主要病机为六淫外侵,七情受困,或饮食所伤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同时疾病日久,脾肾阳虚,无法腐熟水谷,致饮食停留,阻碍气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致生此病。
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胃癌的中医辨证治疗分为四种类型。
肝胃不和型主要表现:胃脘胀满或疼痛,串及两肋,嗳气陈腐或呃逆,纳食少或呕吐反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痰湿结聚型主要表现:脘腹满闷,食欲不振,腹部作胀,吞咽困难,泛吐黏痰,呕吐宿食,大便溏薄,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方药:导痰汤加减。
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肿块,腹满不欲食,呕吐宿食,或如赤豆汁,或见黑便如柏油状,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脾肾两虚型主要表现: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泛吐清水,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神疲肢冷,舌质淡,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胃癌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病例
实践证明,中药复方制剂在某种程度上既能抗肿瘤和改善微循环,又能显著增加癌症患者的免疫力,与化疗药配合使用可起到增效减毒的良好作用。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胃癌而离开,胃癌已经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在癌症早期就发现了,那么对癌症的治疗是非常有用的,一旦是在晚期发现,治愈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我们应该明确胃癌会引起的一些症状,才能够在早期将胃癌扼杀。
下面小编要为大家介绍一下胃癌的早期症状是什么?胃癌症状一:腹部上方出现疼痛很多人患有胃癌,直到晚期才检查出来,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将胃癌看成了普通的胃病来对待,在胃癌早期时,大多数的胃癌患者会感受到胃部胀起,而且还会有一些疼痛。
很多人都认为这次是胃炎犯了,并没有引起警惕,一旦出现了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这也会影响着你是否能够在早期发现胃癌。
胃癌症状二:食欲不振比如说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都会感觉到食欲不振,但是如果不是因为季节的因素,而是自己无缘无故出现了食欲下降的情况,并且体重也在不断的减轻,这种症状持续的时间也比较久,那么你就要引起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你已经患上了胃癌,这时候建议大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能够在早期查出胃癌,并且进行治疗。
胃癌症状三:出现恶心呕吐一些胃癌患者在早期的时候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状况,并且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长,甚至还伴随着便血,这时候就要格外的注意,最好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如果确定是早期胃癌,可以直接切除肿瘤来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中医治疗胃癌的三十个秘方:[方一]菱粉30克,粳米50克。
粳米淘洗干净,如常法煮粥,待米熟时,调入菱粉,用小火烧至粥成,每日2次。
本方益肠胃,解内热,防癌肿。
可用于年老体虚,慢性泄泻,胃肠道癌者食用。
[方二]白花蛇舌草120克,煨莪术、煨三棱、赤芍各9克,代赭石粉、海藻、昆布、制鳖甲各15克,旋复花9克(包煎),夏枯草60克,白茅根30克,蜂蜜60克。
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为湖北中医学院方,功能清热解毒,化瘀散结,适用于胃癌。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胃癌属于中医“胃脘痛”、“噎膈”、“痞满”、“呃逆”、“积聚”、“反胃”等范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摸索与实践,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中医对胃癌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面的许多新学说、新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在胃癌临床治疗上的理论依据。
从痰论治在中医经典理论中,痰是疾病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又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病理产物。
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劳逸均可导致痰的产生。
痰滞成积既是胃癌的表现又是胃癌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病因。
朱丹溪所描述的“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正与胃癌易于浸润转移的特点相类似。
手术以后,正气受戕,脾失健运,水湿运化失司,容易促进痰浊的再次生成,恰好又为胃癌的复发及转移创造了物质条件。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从痰论治”是中医辨治胃癌的一个重要法则。
从瘀论治胃癌的产生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时间共同影响的结果,“久病必瘀”,“久病入络”,进而“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癖”,因此“从瘀论治”亦是中医辨治胃癌的一个重要法则。
北京御方堂中医肿瘤科专家认为肿瘤侵袭,手术创伤等加重了患者正气亏虚,气虚可导致血瘀;阴(血)不足也可导致血脉不利而致血瘀。
使用自拟扶正化瘀方药辨证论治胃癌,不仅降低了局部复发及转移率,而且血液流变异常指标有明显改善。
瘀既可作为致病因素,又可成为病理产物同时存在,瘀癌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交互为病的“瘀—癌—瘀”的恶性病理循环过程,癌潜瘀内,瘀渗癌中,癌瘀交结,瘀深癌剧。
在遣方用药上必须癌瘀同治,攻癌勿忘化瘀,散瘀更须抑癌。
从毒论治毒既是致人各种细胞的基因与外基因改变的因素,也是致癌因素与促癌因素,其引起的癌症性质、种类也是多样的,临床表现也各异。
抗癌解毒是临床上胃癌治疗的又一重要法则。
李忠教授认为癌邪为患,必夹毒伤人,且由于癌毒留结,又可以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癌毒与痰瘀搏结,则形成肿块。
因此治疗上提出以“抗癌解毒”为基本大法。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对于胃癌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诊疗方案。
以下是中医诊疗胃癌的一般方案:一、辨证施治1.根据中医辨证,首先需要辨别病因病机,进而划分到具体的证型,如胃热病型、胃气逆乱病型、胃阴虚病型等。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2.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胃癌多与脾胃虚弱有关,因此首要任务是调理脾胃,增强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可以采用健脾益胃的中药治疗,如黄芪、党参等,调理脾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3.清热解毒:对于胃热病型的胃癌患者,中医采用清热解毒的方剂进行治疗,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如清热解毒片、五味子等。
4.滋阴养胃:对于胃阴虚病型的胃癌患者,中医采用滋阴养胃的方剂进行治疗,以滋养胃阴,如六味地黄丸、虫草花等。
5.祛瘀散结:对于胃气逆乱病型的胃癌患者,中医采用祛瘀散结的方剂进行治疗,以疏通气血,舒缓脾胃,如血府逐瘀汤等。
二、中药辅助治疗1.中药化疗: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复制,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等方式,起到辅助化疗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黄芪、三七等。
2.中药放疗:中药对于减轻放疗的副作用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放疗后的低血小板等问题。
常用的中药有白芍、黄芪、丹参等。
3.中药抗转移治疗:中药在对抗转移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转移细胞的侵袭能力,预防和减轻转移的发生。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山药、玄参等。
三、中医养生调理1.饮食调理:中医重视饮食调理,建议胃癌患者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鱼肉、豆浆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等。
另外,饭后可以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消化。
2.情志调理: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胃癌患者来说,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面对病情,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轻病情。
3.运动调理: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对胃癌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胃癌中医辨证治疗
胃癌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对胃癌进行如下论治:(1)肝气犯胃型治法:舒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柴胡舒肝散加减。
柴胡、枳壳、郁金、半夏、川芎各10g,丹参20g,白芍15g、甘草6g;胸闷苔腻恶心者,可加藿香、陈皮各10g;泛酸者加黄连12g,吴茱萸6g;胁痛或胃脘痛者,可酌加金铃子10g,延胡索6g,木香或砂仁6g;见瘀斑隐隐或舌暗者,可冲服三七粉5g,每日一剂水煎服。
(2)气滞血瘀型: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香附、枳壳、郁金各10g,丹皮15g,赤芍20g,炙甘草6g;腹中积块明显者,去川芎、丹皮加三棱,莪术各10g;呕吐宿食者去香附,郁金加厚朴、莱菔子各10g,山楂20g;有痰湿郁阻而至气滞血瘀者,需加入健脾理气、祛痰化湿药物,半夏、陈皮、苡米、白术、贝母、茯苓各10g,木香6g,桃仁、红花各12g;若见吐血及柏油便,加白及、侧柏炭、血余炭各10g,藕节、仙鹤草各20g;另外可加入大黄粉6g,三七粉6g冲服。
每日一剂,水煎服。
(3)脾胃气虚型:治法:健睥益气养胃:兼以消食化瘀。
方药: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黄芪各20g,陈皮、半夏、枳壳、香橼各10g,白术、茯苓、焦山楂各15g,木香、砂仁、鸡内金、炙甘璋各6g,若见食滞难下,腹中挛急,呕吐反胃,则加莱菔子、台乌药、白芍各10g,去枳壳、木香;舌质紫暗者,应加三七粉6g 冲服,赤芍20g以活血化瘀,预防因气虚而致血瘀;若水湿不化,凝痰湿郁阻于,可酌加苡仁20g,白寇仁、藿香各10g。
每日1剂,水煎服。
(4)脾胃阳虚型:治法:温中散寒,兼温肾助阳。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党参20g,白术、半夏、制附子、陈皮各10g,草寇仁、干姜各6g,猪苓、破故纸各15g,寒凝血瘀加鸡血藤15g,桃仁、红花各10g,桂枝6g,或三七粉6g冲服;寒凝气滞者加木香、乌药各10g;肾阳虚甚者,去于姜用肉桂3 -5g,加寇、肉苁蓉10g,杜仲15g;有明显水湿内停者,可加茯苓、泽泻、车前子各15g,桂枝1g。
胃癌中医辨证施治
胃癌中医辨证施治胃癌中医辨证施治提要:胃癌古代没有这个术语,中医认为虚证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和病机,正气不足,气血虚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因而出现气滞、血瘀、湿聚、痰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形成肿瘤,胃癌亦是如此。
胃癌是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内伤或感受外邪,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或久病脾胃受损,痰湿内生,气滞血瘀,凝结于胃而成。
正如《诸病源候论》曰:“阴阳不和,则三焦隔绝,三焦隔绝,则津液不利,故令气塞不调,是以成噎。
此由忧恚所致,忧恚气结,气结则不宣流,而使噎塞不通也”。
《奇效良方·翻胃门》谓:“夫反胃者,本乎胃。
多因胃气选遂,饮酒过伤,或积风寒,或因忧思悒怏,或因蓄怒抑郁,宿滞痼癖,积聚冷痰,动扰脾胃,胃弱不能消磨谷食,遂成此症”。
中医对胃癌的治疗先分清邪正虚实,辨其邪正盛衰。
早期大多以邪实为主,治宜攻邪以辅正;晚期大多以正虚为主,治以扶正祛邪;由于胃癌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宜根据局部与整体的观点把辨证论治与辨病治疗相结合,扶正与抗癌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在改善胃癌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1、肝胃不和型:主证:胃脘胀痛,时时作痛,或痛及双胁,嗳气或吞咽困难,呕吐反胃,舌淡红,苔薄白,脉弱细或沉细。
治则:疏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剂:逍遥散合旋复代赭石汤加减。
2、痰湿凝结型:主证:胸脘闷胀,或隐隐作痛,呕吐痰涎,面黄虚胖,腹胀便溏,纳呆食少,舌淡,苔白腻、脉细濡或滑。
治则: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方剂:二陈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主证:胃脘部刺痛或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肿块,腹胀满不欲食,呕吐宿食或如赤豆汁,或见柏油样大便,舌紫暗或瘀斑、瘀点,脉涩细。
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剂:膈下逐瘀汤加减。
4、脾胃虚寒型:主证:面色白光白,神倦无力,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呕吐清水,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四肢欠温,浮肿便溏,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润,脉沉缓或细弱。
治则: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胃癌中医辨证
胃癌中医辨证胃癌是由于正气内虚,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的,以气滞、痰湿、瘀血蕴结于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以脘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黑便、脘部积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
据文献记载,胃癌的发病率约为整个消化道癌肿的40%-50%,占消化道癌肿的第一位。
男性患者,胃癌也居各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
大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85%的病人是在40岁上,但约有5%的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
我国男女之比约为2.3-3.6:1。
不同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明显区别,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
我国在世界上居于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及江浙沿海一带。
胃癌的治疗效果还不够满意。
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可以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
其途经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手术加中药、化疗加中药和放疗加中药,可以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
胃癌是最常见的癌肿之一,在中医学中属于“噎膈”、“反胃”、“症瘕”、“积聚”、“伏梁”、“心腹痞”、“胃脘痛”的范畴。
《素问·通评虚实论》:“隔塞闭绝,上下不通”。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说:“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
而更多的学者则以为古人所谓“心之积”的“伏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现今部分胃肿瘤的临床表现。
如《素问·腹中论》说:“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
……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难经·五十六难·论五脏积病》又说:“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臀,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
”这种从脐上到心下的上腹部包块,很象现今的胃癌。
治法和方药方面,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还专门载有“治伏梁方”,本方主治脘腹痞满肿块等症,也可能是治疗胃部肿瘤最古老的方剂之一。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的治疗胃反呕吐的大半夏汤,《伤寒论》治疗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的旋覆代赭汤,《医部全录》记载的华佗胃反为病方(雄黄、珍珠、丹砂、朴硝),《本草纲目》治疗噎膈反胃方(硇砂、槟榔)等治疗方药,对现今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仍有参考价值。
胃癌中医药物的辨证论治
胃癌中医药物的辨证论治胃癌病人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一为升降失常;二为虚实夹杂;三为易旁及他脏。
故临证应多注意兼顾,用药亦多寒温并用,升降并用,补泻并用,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所见,其分型如下:1.肝胃不和型主证:胃脘胀满,痛连两胁,口苦心烦,嗳气频作,饮食少进或反胃,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逍遥散合香连丸加减。
柴胡、白芍、茯苓、白术、郁金、法半夏各15克,木香、川连各6克,徐长卿、山海螺各30克,生姜10克,甘草6克。
2、湿热瘀毒型主证:胃脘刺痛,痛处固定,灼热反胃,食后痛重,脘腹拒按,心下痞块,呕血黑便,皮肤甲错,或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祛瘀。
方药:失笑散加味。
五灵脂、生蒲黄10克,生苡仁、七叶一枝花、肿节风、白花蛇舌草各30克,田七、土鳖虫、石见穿、元胡各12克。
3、脾胃虚寒型主证:胃脘隐痛,喜按恶凉,甚或朝食暮吐,宿谷不化,时呕清水,面色泛白,神疲肢冷,怠倦短气,便溏腹泻,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缓。
治法:健脾益气,温中散寒。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法半夏、党参、白术、云苓、黄芪各15克,砂仁、陈皮、干姜、木香、甘草各6克,山慈菇、山海螺各10克。
4、气血双亏型主证:面色萎黄无华,骨瘦如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怠倦乏力,腹胀纳呆,上腹部包块明显,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扶正固本。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味。
黄芪、党参、白术、云苓、当归、白芍、熟地黄、白芍各15克,生苡仁、紫河车、黄精各30克,肉桂6克,鸡内金10克。
胃癌的中医辨证论治如何进行
胃癌的中医辨证论治如何进行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中医在治疗胃癌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多与正气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邪毒外侵等因素有关。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则是发病的诱因。
当人体正气虚弱,无力抵御外邪时,邪气乘虚而入,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痰瘀毒邪内生,积久成块,发为胃癌。
在中医辨证论治中,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四诊,包括望、闻、问、切。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询问症状、病史、饮食起居等情况,以及闻听患者的声音、气味等,全面了解病情,然后进行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分型有以下几种:1、脾胃虚寒型主要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上应以温中健脾、散寒止痛为法,常用方剂如理中汤、黄芪建中汤等。
2、肝胃不和型症状多为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嗳气频繁,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为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3、瘀毒内阻型常见症状为胃脘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疗应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用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
4、胃热伤阴型表现为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宜养阴清热、益胃生津,可用玉女煎或益胃汤加减。
5、痰湿凝滞型胃脘痞满,恶心呕吐,纳呆食少,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当以化痰祛湿、理气和胃为主,常用方剂如二陈汤合平胃散。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强调综合治疗,不仅要针对胃癌本身进行治疗,还要调理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中药治疗可以贯穿胃癌治疗的全过程,在手术前后、放化疗期间以及晚期姑息治疗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在手术前,中医药可以调理患者的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手术耐受性;手术后,可帮助患者恢复脾胃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
胃癌的中医辨证方法
胃癌的中医辨证方法638019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消化食物的职能作用,一旦人体的肠胃出现问题,会招致很多疾病,比如消化不良,患病人出现嗳气打嗝、脘腹胀痛、口臭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情况出现胃癌。
胃癌出现在消化道,可以由中医手段治疗。
一、中医药辨证给予(一)脾胃虚寒中阳虚衰是脾胃虚寒的病因病机,患者出现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喜热饮等,甚者肢足阴凉、面色发白的表现,在辨证脾胃思维下,以温中散寒达到养胃治胃的。
(二)肝胃不良型对于肝胃不好者,考虑到其胃气上逆,在治疗期间通过选择膳食为主、肠内肠外营养为辅方案,缓解患者胃与肝的疼痛感。
另外,在中医视角下选择焦三仙健脾消导,甘草、杭芍、元胡、郁金等柔肝和中,藤梨根等抗癌中草药,让患者的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三)淤毒内阻型此类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选择中医治疗手段,以解毒祛瘀为目的,选择针对性治疗手段,比如针灸、推拿、食用中药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辅助五灵脂、蒲黄、全当归、白芍、炙甘草等药物,流畅气血。
图1是人体胃器官的示意图。
图1 胃器官二、经络体质消瘤法经络体质消瘤法是中医治疗患者胃部疾病的有效方式,同时适用在胃癌,对于胃癌早期患者,可以选择相关方式进行救治。
该方法将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选择15经络推拿的方式,疏通患者的经络瘀结,在推拿按摩方式作用下,还会选择中药药浴与中药灌肠的方法,在前者的作用下,可以通过患者的腿足部位,改善患者脏腑功能,在药浴腿足部位后逐渐恢复脏器功能;后者与15经络推拿相互配合,发挥中药的作用,流畅气血。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选择上述方法,同时进行心理治疗与营养支持治疗,在多种方式共同作用下,可以调整患者的身体状况。
另外,选择经络体质消瘤法必须要关注对方的心理状态,患者的心理状态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医治疗方法的作用效果。
下面是经络体质消瘤法治疗患者的常用方式:(1)药浴腿足温热寒凉是胃部出现问题者的共同症状,在中医治疗方式下,需要调节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药浴的方式,让患者将自己的腿足浸泡在药水中,其目的是调整人体体温,让人体内部温凉平衡。
中医辨证诊断胃癌的依据有哪些
中医辨证诊断胃癌的依据有哪些胃癌的中医辨证分型是哪些胃癌的辩证分型目前尚示完全统一,有分为六型,亦有分为五型,在两种分型中,有类似,亦有相异之处,现分述于下,有特今后进一步讨论统一。
(一)胃癌六型1978年北京市胃癌协作组根据患者临床证候分为以下六型。
1、肝胃不和型主症为上胃脘肛满,时时作痛,窜及两胁,呃逆呕吐,脉沉或弦细,舌质淡黄。
治则用舒肝和胃,降逆止痛,以逍遥散及参赭培气汤主之。
2、脾胃虚塞型主症为胃脘隐痛,喜按就温,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面色苍白,肢冷神疲,便溏浮肿,舌淡而胖,苔白滑润,脉沉缓。
治则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以理中汤为主。
3、瘀毒内阻型主症为胃脘刺痛,心下痞硬,压痛刺痛,吐血便黑,皮肤甲错,舌质暗紫,脉沉细涩。
治则以解毒祛瘀,活血止痛,以失笑散或膈下逐瘀汤为主。
4、胃热伤阴型主症为胃内灼热,口干欲饮,胃脘嘈杂,食后剧痛,王心烦热大便干燥,脉滑细数,舌红少苔,或苔黄少津。
治则以清热解毒或养阴清热,以麦门冬汤或竹叶石羔汤为主。
5、气血双亏型主症为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甚至阴阳两虚,脉沉细无中国科学院,舌淡少苔。
治则以补气养血,以十全大补汤为主。
6、痰湿凝结型主症为胸闷膈满,面黄虚肿,呕吐痰涎,腹胀便溏,痰核累累,舌淡滑,苔滑腻。
治则以化痰,散结,湿在中焦,以开郁二陈汤为主。
(二)胃癌五型在1982年全国第二次胃癌会议上,西安市中医医院内科将胃癌分为五型。
1、肝胃不和型多见于胃癌早期,由于情感刺激或饮食不当,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出现胸胁胃脘胀痛,呃逆嗳气,心烦口若等症。
治则以舒肝和胃,理气降逆,常选用柴胡、枳实、枳壳、青皮、香附、木香、隆香、旋覆花、厚扑、砂仁、元胡等。
2、气滞血瘀型肝胃不和,逆气阻滞,气行不畅,则引起血淤,积久成块。
症见胃痛固定,面赤烦渴,舌质暗红,有淤点淤斑,脉弦或涩,治则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常用理气药物如上述;活血化瘀药物有丹参、川芎、当归、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王不留行、土鳖、穿山甲、泽兰、蒲黄、王灵脂、郁金、赭石等。
胃癌中医分型治疗
胃癌中医分型治疗中医治疗胃癌着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调整机体平衡,中药治疗的关键在于辨证施治,对于改善患者状况,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有很大的作用,中医对胃癌患者的精确分型治疗可取的更好的疗效。
1.肝胃不和型症状:胃脘胀满,时时作痛,窜及两肋,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或呕吐反胃,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治法:以疏肝和胃,降逆止痛为主。
2.脾胃虚寒型症状:胃脘胀隐痛,喜按就温,或暮食朝吐,或朝食暮吐,或食入不久又复吐出,时呕清水,面色无华,肢凉神疲,或便溏浮肿。
舌质胖淡,有齿痕,苔白滑润,脉沉缓或沉细濡。
治法: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为主。
3.瘀毒内阻型症状:胃脘刺痛,灼热灼痛,食后剧痛,口干思饮,脘胀拒按,心下触及痞块,或有呕血便血,肌肤枯燥。
舌质暗紫或见瘀点,脉沉弦,细涩或弦数。
4.胃热伤阴型症状:胃脘灼痛,嘈杂,口干,食后痛甚,五心烦热,大便干结。
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疗:以解毒祛瘀,清热养阴,活血化瘀为主。
5.气血双亏型症状:晚期胃癌,高度贫血,面色无华,面目虚肿,畏寒身冷,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纳少乏味,形体羸瘦,上腹包块明显。
舌质淡胖,脉虚细无力或虚大。
治法:以补气养血,健脾益肾为主。
6.痰湿凝结型症状:胸闷满痛,呕吐痰涎,痰核累累。
舌暗淡,苔滑腻,脉细而濡。
治法:以化痰散结,温化中焦为主。
胃癌中医分型治疗好不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董某,女,65岁。
有胃脘痛病史7年余,2008年1月因胃脘痛加重及进行性消瘦就诊。
经胃肠钡餐透视及纤维胃镜诊为胃体管状腺癌,按国际抗癌联盟的胃癌新TNM分期法属Ⅲa期。
患者症状:感谢胃脘部胀满不适,隐痛与剧痛程不规则的交替出现,食后胀痛加重,时恶心呕吐,泛酸,纳呆,头晕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柏油样大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弦。
于3月到上海上海张学俊主任处就诊。
采用“中医扶正清毒抗癌疗法”的处方:黄芪、白术、茯苓等药材为主,在服用4个疗程后,胃脘痛大减,乏力明显减轻,大便黄色,仍时泛酸,之后再服用2个疗程,其症状明显减轻,无复发现象,在2012年回访中仍存活。
胃癌辨证分型治疗肝胃不和(精)
胃癌辨证分型治疗-肝胃不和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治疗胃癌的重要原则之一。
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表颈
综复杂,证型变化多端。
临床多分为以下七个证型进行论治。
1.肝胃不和
主症:胃脘胀满疼痛,嗳气泛酸,或见胸胁苦满,呃逆纳呆,大便不畅。
诸症司
情志之变而有反复,兼见舌质淡红或舌边红,或舌质黯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
弦细。
主症分析:长期情志不畅,癌癥中结,肝失调达,胃失通降,或反而胃气上逆,胸胁苦满,大便不畅。
或者脾虚木乘,上则眩晕呃逆,下作腹痛飧泄。
肝郁生热则舌边红、脉弦,有气郁血滞则舌质黯红。
治法:舒肝理气,和胃降逆;脾虚者兼以益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柴胡9g,枳壳12g,郁金9g,香附9g,半夏9g,丹参15g,白芍药15g,炙甘
草6g。
方义及加减:肝体阴用阳,治当气血两调,则肝平而胃安。
气郁甚者加青皮、八月札;痛而舌质黯,甚至舌有瘀斑者,合以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并酌加三七粉、莪术、侧柏叶;呕恶纳差,舌苔厚膩者加霍香、佩兰、苍术、陈皮;泛酸者合左金丸(《丹溪心法》);嗳气呃逆频频不止加旋覆花、代赭石、炒栀子。
脾气虚者合以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酌加党参、怀山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
胃癌属于中医“胃脘痛”、“噎膈”、“痞满”、“呃逆”、“积聚”、“反胃”等范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摸索与实践,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中医对胃癌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面的许多新学说、新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在胃癌临床治疗上的理论依据。
从痰论治
在中医经典理论中,痰是疾病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又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病理产物。
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劳逸均可导致痰的产生。
痰滞成积既是胃癌的表现又是胃癌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病因。
朱丹溪所描述的“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正与胃癌易于浸润转移的特点相类似。
手术以后,正气受戕,脾失健运,水湿运化失司,容易促进痰浊的再次生成,恰好又为胃癌的复发及转移创造了物质条件。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从痰论治”是中医辨治胃癌的一个重要法则。
从瘀论治
胃癌的产生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时间共同影响的结果,“久病必瘀”,“久病入络”,进而“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癖”,因此“从瘀论治”亦是中医辨治胃癌的一个重要法则。
北京御方堂中医肿瘤科专家认为肿瘤侵袭,手术创伤等加重了患者正气亏虚,气虚可导致血瘀;阴(血)不足也可导致血脉不利而致血瘀。
使用自拟扶正化瘀方药辨证论治胃癌,不仅降低了局部复发及转移率,而且血液流变异常指标有明显改善。
瘀既可作为致病因素,又可成为病理产物同时存在,瘀癌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交互为病的“瘀—癌—瘀”的恶性病理循环过程,癌潜瘀内,瘀渗癌中,癌瘀交结,瘀深癌剧。
在遣方用药上必须癌瘀同治,攻癌勿忘化瘀,散瘀更须抑癌。
从毒论治
毒既是致人各种细胞的基因与外基因改变的因素,也是致癌因素与促癌因素,其引起的癌症性质、种类也是多样的,临床表现也各异。
抗癌解毒是临床上胃癌治疗的又一重要法则。
李忠教授认为癌邪为患,必夹毒伤人,且由于癌毒留结,又可以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癌毒与痰瘀搏结,则形成肿块。
因此治疗上提出以“抗癌解毒”为基本大法。
从虚论治
胃癌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整体属虚,局部属实,从虚论治是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传统方法。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体质,提升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当前“从虚论治”胃癌的主要手段。
胃癌的本质是脾虚。
以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软坚化痰的胃肠安复方为主方治疗胃癌,临证以小复方加减。
用药当升清降浊同施,补通兼顾,清化湿热,并多用甘味补益。
分期与分型论治
北京御方堂李忠教授诊治胃癌时,辨证用药立足于“邪正盛衰”,主张既不能专攻邪毒之实,又不宜峻补正气之虚,攻邪勿忘顾其正气,扶正尚需祛其邪毒,不同阶段,各有取舍。
肿瘤患者在手术前,属痰瘀互结,予以化痰散结;手术后,多气血两虚,予以益气补血;放化疗术中,耗伤胃气,予以益气和胃降逆;放
化疗术后,伤阴耗气,予以益气滋阴;放化疗间歇期,多正虚邪实,急则治其标,加重祛邪抗癌药;晚期肿瘤患者,全身衰竭,多气虚伴肾虚,予以益气补肾。
内伤为发病的重要原因
内伤发病主要包括情志、饮食、劳逸失宜等。
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的情志失调,可以导致肝失疏泄,脾胃不和,从而产生瘀、痰、毒等引发胃癌的病理产物。
北京御方堂刘学谦教授认为胃癌病理分3阶段:初起多由情志不遂,肝气不舒或饮食不节,肝胃不和;继则肝郁气滞,气机失宜,阻于血络,气滞血瘀,日渐成积。
治宜攻补兼施,以补为主,重在补养气血,健脾和胃;以攻为辅,重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长期的情志抑郁史,导致肝郁而脾胃失调,痰浊、瘀血、热毒留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