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胃癌

合集下载

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胃癌中医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胃癌诊断规范(2011 年版)》和《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2010 年初版》。

胃癌的诊断多依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此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胃癌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初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有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痛苦、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初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显然体征。

后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依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阻塞等状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1 )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一定检查手段,可确立肿瘤地点,获取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需时可酌情采纳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论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奉承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③腹腔镜:对思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确实诊和治疗依照。

(3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惯例、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记物等检查。

②尿液、粪便惯例、粪隐血试验。

(4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 MRI )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 X 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根治术后病例:依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非根治术后及后期病例:未手术患者依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 改道术 / 探查术后患者依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关于胃镜见切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能够诊断为“胃恶性肿瘤” ,并应连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胃镜 / 超声内镜( 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能够明确复发。

以影像学检查,包含MSCT、MRI 、胃镜 / 超声内镜( EUS)、 B 超、消化道造影等,必需时行PET/CT ;浅表淋奉承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10231023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 h i n es e M e di ci ne M od er n Di s t an ce Edu ca t i on of Chi na 第6卷第09期2008年09月胃癌前病变(PLG C )是指在萎缩性胃炎(C A G )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因其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7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0例均是门诊病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5.3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6.3年;萎缩性胃炎伴中度不典型增生23例,伴重度不典型增生13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46.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6年;萎缩性胃炎伴中度不典型增生20例,伴重度不典型增生14例。

两组一般资料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1982—10重庆胃炎诊治座谈会制定的《慢性胃炎分类及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试行方案)[1]及198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南昌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2],中医辨证分型依据以上标准分为:①肝胃不和型;②脾胃虚寒型;③脾胃湿热型;④胃阴不足型;⑤胃络瘀血型。

1.3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大于18岁;试验前1个月内检查证实诊断,能配合治疗者。

排除标准:凡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或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均为排除病例。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辨证分型用药。

①肝胃不和型: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郁金、延胡索、半夏、川楝子、甘草;②脾胃虚寒型:黄芪、桂枝、白术、白芍、甘草、生姜、黄连、吴茱萸、砂仁;③脾胃湿热型:茵陈、厚朴、黄连、半夏、陈皮、黄芩、生薏苡仁、大枣、甘草;④胃阴不足型:麦冬、沙参、玉竹、天花粉、黄精、乌梅、甘草、石斛、生地黄;⑤胃络瘀血型:黄芪、当归、白芍、甘草、丹参、没药、白及、甘草。

胃癌的中医辨证施治ppt课件

胃癌的中医辨证施治ppt课件

治疗方案
• 4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人参﹑干姜﹑ 附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 子﹑杜仲﹑当归﹑肉桂﹑炙甘草等。 • 5 热毒证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清胃散或泻生地黄﹑牡丹皮﹑当归身等。
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
• 10 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抗癌中草 药,如山慈菇﹑天龙﹑夏枯草﹑蛇 舌草﹑藤梨根﹑野葡萄藤﹑半边莲 ﹑半枝莲﹑龙葵﹑蛇莓﹑瓜蒌﹑急 性子﹑露蜂房﹑土鳖虫﹑薏仁﹑土 贝母﹑草河车等
治疗方案
• (二)口服中成药 选择应用安替可胶囊﹑消癌平片﹑华蟾 素片﹑金龙胶囊等中成药 • (三)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选择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 ﹑鸦胆子油乳剂﹑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 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等
治疗方案
反酸:吴茱萸﹑黄连﹑煅瓦楞子﹑乌贼骨等 腹泻:石榴皮﹑秦皮﹑赤石脂﹑诃子等。 便秘: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肉苁蓉﹑大 黄等。 贫血:黄芪﹑当归﹑鸡血藤﹑大枣﹑阿胶等。 出血:三七粉﹑白芨﹑乌贼骨﹑大黄粉﹑仙鹤 草﹑血见愁﹑茜草等。
治疗方案
胃脘痛:延胡索﹑川楝子﹑白芍﹑甘草﹑徐长 卿﹑枳壳﹑香橼﹑八月札等。 黄疸:茵陈﹑山栀﹑大黄﹑金钱草等。 腹水﹑肢肿﹑尿少:猪苓﹑茯苓﹑泽泻﹑桂枝 ﹑车前子﹑冬瓜皮﹑防己等。 发热:银柴胡﹑白薇﹑生石膏﹑板蓝根﹑紫地 丁﹑蒲公英等。
谢谢 !
谢谢大家
治疗方案
(一)中药汤剂 (二)口服中成药 (三)静脉滴注中成药 (四)外治法 (五)针灸治疗
治疗方案
(一)中药汤剂 • 1 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 草等。 • 2 胃阴虚证 治法:养阴生津 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生地﹑玉竹﹑ 冰糖等。 • 3 血虚证 治法:补血益气 方药:四物汤加减。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

胃癌的中医药治疗

胃癌的中医药治疗
加减:畏寒肢冷者,加桂枝9g,补骨脂9g,心悸 怔忡明显者,加桂枝9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 蛎(先煎)30g;腰膝酸软者加杜仲12g,寄生12g。
2) 健脾和胃:对于消化系统损伤者,常表现有 疲乏,纳呆,食少,胃脘痞胀,暖气泛酸,恶心,呕
吐以上诸症食后益甚,便溏、腹泻,苔薄白腻或薄黄,
脉细滑或细弦等消化道反应严重者,中医辨证为脾胃 不和,投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合理的应用扶正与祛邪中药。扶正和祛邪 是中医治疗胃癌的两大主要法则,但临床用药有很大 技巧。合理的用药能明显的提高临床疗效。如患者体 质虚弱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体质较好应以祛邪 为主,扶正为辅;体质一般应扶正祛邪相同用药。
(3)充分挖掘利用中医中药的多种有效治疗方法。 比如中医治疗有药物、理疗、针灸、按摩等。中药治 疗有口服、注射、静点、外用等。治疗应根据患者的 疾病和病情选择合适于患者并疗效好的中药和方法, 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药或方法的联合。
3) 健脾益肾:对于化疗引起骨髓抑制造成血象下 降、血小板减少者,中医辨证多为脾肾两虚,脾虚后
天失养,气血生化乏源;肾虚精亏,髓海失充,均可
引起血象下降,导致贫血,治法健脾益肾,方选健脾 益肾汤加减。
方药:生芪30g,白术12g,茯苓12g,菟丝子12g, 山萸肉9g,紫河车12g,当归9g,鸡血藤15g,枸杞子 12g,女贞子12g,陈皮12g,炙甘草6g。
2)术后倾倒综合征
倾倒综合征也是消化道尤其是胃癌手术后比较 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一般在15-30%之间。临床表 现为:进食后30分钟内即感上腹胀满,恶心,反胃, 继而出现暖气,腹泻、腹胀,并急需排便,伴面色 苍白,疲倦乏力,心悸、眩晕,大汗出,脉细弱或 脉数,约1小时左右症状自行消退。中医辨证为脾虚 气弱,胃失和降。治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方选: 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癌

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癌

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癌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癌中医治疗胃癌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其《素问》中记载:“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甚则呕吐,膈咽不通。

”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病机理在于胃阳虚,继而有气虚、痰湿、血瘀等形成肿物,阻塞通道。

胃癌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但非一般脾胃病所能相比,故不能按一般的脾胃病论治,但亦必须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胃癌的症状表现除胃之升降失常外,还突出表现为积(癌肿)的病变,临床中医治疗多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

胃为阳明之腑,以通为用,以隆为和,积极采取软坚散结的特点,又能达到祛邪的目的。

一般而言,早期以攻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以扶正为主。

诚如《医宗必读》概括“积聚”的治则为攻、补两法,提出根据病程的初、中、末三期有机地结合运用,并指出治积不可急于求成,而当“屡攻屡补,以平为期”。

这种“两法三期”的治疗法则极其符合胃癌的发展规律,也是临床中医治疗胃癌的重要原则。

若患者正气较虚损,可根据患者气治疗方法,符合胃腑的生理病理血阴阳虚损的不同,适当选择黄芪、党参、薏苡仁、白术、山药、白扁豆等补气药,或玄参、地黄、百合、沙参等滋阴药,或阿胶、当归、熟地等补血养血药,或肉苁蓉、补骨脂、仙灵脾等温阳药。

若患者邪毒较甚,可针对毒邪的偏胜,选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蛇莓、八角莲、绞股蓝等清热解毒药物,或生莪术、水红花子、急性子、露蜂房等活血化瘀药物,或蛇六谷、半夏、胆南星、牡蛎等软坚化痰散结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对胃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样的治疗方法,既辨证又辨病,体现了中医继承与西医学发展相结合的思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抗胃癌中草药常常以清热解毒为多,需在合理辨证的基础上加减运用。

若不予辨证或辨证不当,长期大量使用寒凉的抗癌药,可能结果适得其反。

若患者舌淡苔白而见阴寒偏盛者,或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紧而见脾胃虚寒者,苦寒之品当慎用,如苦参、白花蛇舌草、龙葵、蒲公英、椿树皮、马鞭草等。

中医如如何分析癌症的今天带大家了解中医理论的癌症六步法

中医如如何分析癌症的今天带大家了解中医理论的癌症六步法

中医如如何分析癌症的今天带大家了解中医理论的癌症六步法中医如何分析癌症的六步法癌症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医生致力于研究和治疗癌症。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日益深入的同时,中医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也在研究和治疗癌症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今天,我们将带大家了解中医理论中关于癌症的六步法。

第一步:辨证分型中医将癌症分类为不同的证型,通过临床表现、体征和病情特点来进行辨证分型。

常见的分型有:气滞型、痰湿型、瘀血型、肝郁脾虚型等。

不同的分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因此准确地辨识癌症分型对于中医的治疗至关重要。

第二步:察言观色中医强调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面色、眼神等综合表征来判断病情发展和体质变化。

察言观色不仅要对患者外在的病征进行准确分析,还要结合患者的言语表达、情绪状态等方面,为后续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步:望闻问切中医强调以四诊合参的方式进行病情诊断,包括望、闻、问、切。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进行望诊;通过嗅闻患者的体味、大小便等进行闻诊;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等进行问诊;通过切诊患者的脉搏等进行切诊。

这些诊断手段相互补充,以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第四步: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步骤。

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和病情特点,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艾灸、拔罐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治疗原则和操作要点。

第五步:调理防护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中医强调调理防护的重要性。

通过中药调理和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身体抵抗力,减轻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调理防护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心理调节等各个方面,通过综合治疗来促进患者的恢复和康复。

第六步:病后调养癌症治疗结束后,中医强调病后的调养和康复。

很多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还会有一段时间的恢复期,身体需要逐渐适应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中医认为要通过调理饮食、调整作息、增强体质等方式来进行病后调养,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止病情复发。

胃 癌

胃  癌

三、遗传因素 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血型的人较O血型者为多,美国的 黑人比白人发病率高,这些都提示遗传因素存在。日本进行的一 次研究发现,在胃癌患者中,其亲属患胃癌的占16.5%,高于其 他癌的1.63倍,进一步分析表明:兄弟姐妹共同患胃癌的比例高 于父母,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儿童时期共同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93年日本学者在发现了胰内分泌细胞癌能分泌 不同样的肽类激素的异质癌细胞,随后又发现胃癌也有同样的异 质癌细胞,认为癌是一种遗传基因突变所致的疾病,连续发生的 癌基因以及抑癌基因的突变,这种具有异基因突变的细胞株的反 复增殖,形成癌肿。 四、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可能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对 癌症的免疫监督作用下降,在胃癌发生中有一定意义。
中医名称
胃癌属于中医学中的“胃脘痛”、“噎膈”、 “反胃”、“积聚”等范畴。
中医病因病机
胃癌的病因病机,多认为忧思恼怒日久,情志不遂, 或饮食不节,导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或久病损 伤脾胃,运化失职,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结于 胃,积聚成块而发病。早期表现为厌食,食后饱胀, 胃脘隐痛。痰气交阻于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形 成脾胃虚弱证;进而痰气交结,瘀血热毒内蓄不去, 灼伤胃络,导致便血呕血,加上饮食不下,出现恶 性贫血,形成气血双亏证;如果热毒留恋难消,可 损伤胃阴,造成胃阴亏损。中晚期胃癌,多数为虚 实夹杂。但总的看来,关于病因病机,目前有两大 论述。
贲门癌主要表现为剑突下不适,疼痛或胸骨后疼痛, 伴进食梗阻感或吞咽困难;胃底及贲门下区癌常无明 显症状,直至肿瘤巨大而发生坏死溃破引起上消化道 出血时才引起注意;或因肿瘤浸润延伸到贲门口引起 吞咽困难后始予重视;胃体部以膨胀型较多见,疼痛 不适出现较晚;胃窦小弯侧以溃疡型癌最多见,故上 腹部疼痛的症状出现较早;当肿瘤延及幽门口时,则 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幽门梗阻症状。

胃癌术后早期中医辨证施治研究

胃癌术后早期中医辨证施治研究

[ ] 罗 国芬 .陈达 夫 中医 眼科 临 床经 验 [ . 都 : 川科 学 技 术 出 2 M] 成 四
版 社 ,9 5 3 1 8 :
[ ] 姚 和清 .眼科 证 治 经验 [ 3 M] 上海 : 海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99 上 17 :
1 1
[ ] 周奉 建 .张 皆 春 眼科 证 治 [ ] 4 M .济 南 : 东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山
( 2) 1 2 1 :0 5—1 2 06
[1 2 ]李蓓 , 燕 林 , 文 舟 .中药 复 明 片 治疗 原 发 性 开 角 型青 光 眼 视 郑 刘
功 能损 害 的疗 效 研究 [] J .国 际眼 科 杂志 ,0 7 7 1 :6 20 , ( )29—2 3 7 [2 2 ]苏航 , 德金 .夏 枯 草 膏 治 疗 原 发 性 开 角 型 青 光 眼 的 临 床 观 察 姚
社 ,9 9 1 17 :
[3 1 ]王 万杰 , 华 祥 , 馨 .王 明芳 教 授 治疗 青 光 眼 围 手 术 期 的经 验 周 缪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0 7 3 ( )1 J. 2 0 ,04 :8
[4 1 ]李 艳 , 艳 .绿 风 丸 治疗 原 发 性 开 角 型 青光 眼 临床 研 究 [ ] 陈 J .吉
胃癌 术 后 早 期 中 医辨 证 施 治 研 究
刘举达 , 于庆 生
( 安徽 中医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 , 徽 合 肥 2 0 3 ) 安 3 0 1
[ 关键 词 ] 胃癌 ; 术 ; 医 ; 证 施 治 手 中 辨
[ 图分 类 号 ] R 3 . 中 752 [ 献 标 识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08—8 4 (0 0 0 —16 —0 8 9 2 1 )9 10 4 研究发现, 胃癌 术 后 早 期 的 患 者 既 有 神 疲 、 短 、 力 、 言 、 气 乏 懒 面 色 苍 白 、 淡 、 白 、 细 弱 等脾 气 虚 弱 之 表 现 ; 有 腹 胀 、 舌 苔 脉 又 腹 痛 、 吐 、 门停 止 排 气 排 便 腑 实 气 滞 之 表 现 。 因此 , 胃 呕 肛 将 癌术 后 中 医 证 型 辨 为 虚 实 夹 杂 , 脾 虚 与 腑 实 并 存 。李 培 即 训 E 在 胃癌 术后 的 中 医辨 证 治 疗 中 , 据 胃癌 术 后 患 者 主 要 3 3 根 症 状进 行 辨 证 分 型 : 脾 不 和 、 胃虚 弱 、 热 伤 阴 、 血 阻 肝 脾 胃 瘀 滞 、 湿 阻 胃 、 血 两 亏 、 肾 阳虚 。李 敏等 l对 5 痰 气 脾 4 J 0例 胃癌 根 治 术 后 患 者 , 常 规 的静 脉 营养 ( ~ 1 ) , 点 进 行 中医 除 7 0d 外 重

沈舒文教授胃癌前病变辨证施证的临床思维与经验

沈舒文教授胃癌前病变辨证施证的临床思维与经验

沈舒文教授胃癌前病变辨证施证的临床思维与经验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前状态,在此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PLGC)。

如何阻止PLGC向胃癌发展是胃癌二级防治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众多的临床报告显示,中医药在逆转PLGC中具有一定疗效优势。

沈舒文教授是陕西省首批名中医,全国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我们有幸作为他的徒弟和学生,跟师学习,获益匪浅。

沈老师在治疗胃癌前病变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深的学术造诣,他认为中医辨证论治正是中医药治疗PLGC的疗效优势之所在。

据此,本文主要阐述沈舒文教授辨证论治胃癌前病变的临床思维方法与临床体会。

1.PLGC的概念及研究现状胃癌前病变是胃镜活检病理结果,包括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中度以上)、低级别上皮肉瘤变(轻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肉瘤变(重度异型增生)。

PLGC多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CAG称为癌前状态。

沈老师尤其指出,胃癌前病变的病理活检并不完全发生在CAG上,也可发生在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病变中。

临床中CAG等胃病,高度怀疑胃癌前病变的黏膜相表现为:胃内局限性红斑,血管分布异常,见糜烂、隆起、溃疡等病灶。

如果出现上述黏膜相时,应进一步行病理活检。

2.PLGC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PLGC多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演化而来,疾病进入PLGC阶段,尽管胃镜活检时病理结果与CAG不同,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沈老师认为胃癌前病变同它的基础病变-慢性萎缩性胃是一样的。

表现为饱胀、疼痛、反酸、烧心、食欲差、困倦、乏力等,沈舒文老师在他此前的相关课题研究中,对30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主诉作了统计:胃脘胀满29例,占9.67%;嘈杂23例,占7.67%;纳呆16例,占5.33%;胃痛18例,占6%;胃脘灼热8例,占2.67%;其它症状6例,占2%。

胃癌中医辨证论治

胃癌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学无胃癌病名,但历史文献中类似胃癌临床表现的记载甚多,古以“胃脘痛”、“伏梁”、“反胃”、“心积”等名称指代胃癌,认为胃癌的病因病机较复杂,应辨证论治。

胃癌的辨证主要在于分清虚与实的关系,虚是以脾胃气虚为主,还是以胃阴不足为主,脾虚是否及肾等;实则要分清食积、气结、热蕴、痰凝、血瘀何者为患,或协同为患。

本病辨证尤需舌苔的变化,苔乃胃气所附,苔厚口臭乃食积不化之象;苔白而腻,口粘且甘,乃湿邪为患;苔黄口苦则有化热之势,苔花剥则胃阴伤矣。

临床观察胃癌的舌苔以厚腻苔或花剥苔多见,舌质则以裂纹舌、淡黯舌为多,脉象多沉缓,提示胃癌辨证为脾气虚,胃阴不足,痰湿夹瘀多见。

胃癌中医辩证论治,早期以攻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以补为主,是较为公认的治则。

治胃癌健脾和胃应贯穿始终。

气机失调,既是胃癌的发病原因,亦是胃癌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变化,故理气法即使对“因”的治疗,也是对“证”的治疗。

胃癌治疗应以缓图之,用药宜平和,用方宜平和,如用药太过,反伤脾胃。

中医药三联平衡疗法是由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根据30年的抗癌经验,在先辈们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三联平衡疗法治疗具有以下特点:一、无毒无痛,防治同步:虽然说手术治疗可以将癌变病灶切除,但却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功能障碍,且创伤大;放化疗虽然可以杀死一定的癌细胞,但是却明显的抑制了消化道和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

而这些不良症状可以在服用中药三联平衡疗法后,而获得明显的改善。

二、以人为本,辩证施治:中医多是从患者全身考虑,而并不只是局限于病灶本身。

局部的治疗并不能彻底的根治疾病,中医则是标本兼治,并改善患者的组织形态及体质,在整体的治疗中不但保证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消灭病灶。

三、应用形式多样化:中药三联平衡疗法可以提高远期疗效,减少肿瘤的复发,这些都是中医治疗的益处。

胃癌中医辨证治疗

胃癌中医辨证治疗

胃癌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对胃癌进行如下论治:(1)肝气犯胃型治法:舒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柴胡舒肝散加减。

柴胡、枳壳、郁金、半夏、川芎各10g,丹参20g,白芍15g、甘草6g;胸闷苔腻恶心者,可加藿香、陈皮各10g;泛酸者加黄连12g,吴茱萸6g;胁痛或胃脘痛者,可酌加金铃子10g,延胡索6g,木香或砂仁6g;见瘀斑隐隐或舌暗者,可冲服三七粉5g,每日一剂水煎服。

(2)气滞血瘀型: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香附、枳壳、郁金各10g,丹皮15g,赤芍20g,炙甘草6g;腹中积块明显者,去川芎、丹皮加三棱,莪术各10g;呕吐宿食者去香附,郁金加厚朴、莱菔子各10g,山楂20g;有痰湿郁阻而至气滞血瘀者,需加入健脾理气、祛痰化湿药物,半夏、陈皮、苡米、白术、贝母、茯苓各10g,木香6g,桃仁、红花各12g;若见吐血及柏油便,加白及、侧柏炭、血余炭各10g,藕节、仙鹤草各20g;另外可加入大黄粉6g,三七粉6g冲服。

每日一剂,水煎服。

(3)脾胃气虚型:治法:健睥益气养胃:兼以消食化瘀。

方药: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黄芪各20g,陈皮、半夏、枳壳、香橼各10g,白术、茯苓、焦山楂各15g,木香、砂仁、鸡内金、炙甘璋各6g,若见食滞难下,腹中挛急,呕吐反胃,则加莱菔子、台乌药、白芍各10g,去枳壳、木香;舌质紫暗者,应加三七粉6g 冲服,赤芍20g以活血化瘀,预防因气虚而致血瘀;若水湿不化,凝痰湿郁阻于,可酌加苡仁20g,白寇仁、藿香各10g。

每日1剂,水煎服。

(4)脾胃阳虚型:治法:温中散寒,兼温肾助阳。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党参20g,白术、半夏、制附子、陈皮各10g,草寇仁、干姜各6g,猪苓、破故纸各15g,寒凝血瘀加鸡血藤15g,桃仁、红花各10g,桂枝6g,或三七粉6g冲服;寒凝气滞者加木香、乌药各10g;肾阳虚甚者,去于姜用肉桂3 -5g,加寇、肉苁蓉10g,杜仲15g;有明显水湿内停者,可加茯苓、泽泻、车前子各15g,桂枝1g。

胃癌中医辨证

胃癌中医辨证

胃癌中医辨证胃癌是由于正气内虚,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的,以气滞、痰湿、瘀血蕴结于胃,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以脘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黑便、脘部积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

据文献记载,胃癌的发病率约为整个消化道癌肿的40%-50%,占消化道癌肿的第一位。

男性患者,胃癌也居各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

大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85%的病人是在40岁上,但约有5%的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

我国男女之比约为2.3-3.6:1。

不同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明显区别,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

我国在世界上居于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及江浙沿海一带。

胃癌的治疗效果还不够满意。

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可以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

其途经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手术加中药、化疗加中药和放疗加中药,可以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

胃癌是最常见的癌肿之一,在中医学中属于“噎膈”、“反胃”、“症瘕”、“积聚”、“伏梁”、“心腹痞”、“胃脘痛”的范畴。

《素问·通评虚实论》:“隔塞闭绝,上下不通”。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说:“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

而更多的学者则以为古人所谓“心之积”的“伏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现今部分胃肿瘤的临床表现。

如《素问·腹中论》说:“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

……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难经·五十六难·论五脏积病》又说:“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臀,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

”这种从脐上到心下的上腹部包块,很象现今的胃癌。

治法和方药方面,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还专门载有“治伏梁方”,本方主治脘腹痞满肿块等症,也可能是治疗胃部肿瘤最古老的方剂之一。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的治疗胃反呕吐的大半夏汤,《伤寒论》治疗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的旋覆代赭汤,《医部全录》记载的华佗胃反为病方(雄黄、珍珠、丹砂、朴硝),《本草纲目》治疗噎膈反胃方(硇砂、槟榔)等治疗方药,对现今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仍有参考价值。

胃癌的中医诊断标准

胃癌的中医诊断标准

胃癌的中医诊断标准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是由胃内上皮组织发生恶性肿瘤变而引起的。

中医在胃癌的诊断中有着独特的标准,下面将详细介绍胃癌的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胃癌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望诊:中医诊断胃癌时,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体等来判断胃癌的可能性。

患者面色晦暗,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厚重,舌尖有瘀点或瘀斑等,都是胃癌的常见望诊表现。

2. 闻诊:通过闻诊患者的气味,中医可以判断胃癌的可能性。

胃癌患者常常有口臭、腐臭味、腐败味等,这是由于胃癌肿瘤引起的胃腐败、消化功能障碍所致。

3. 问诊:中医在胃癌的诊断中,还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体质等来确定胃癌的可能性。

胃癌患者常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体重下降等症状。

4. 切诊:中医诊断胃癌时,可以通过对腹部的按诊来判断。

胃癌患者常常可以触及到胃区的肿块,肿块质地硬实,有固定性,与周围组织粘连,有时可伴有压痛。

此外,中医还可以通过脉诊来辅助诊断胃癌。

胃癌患者的脉象常常细数,弦细有力,或者沉细,这是由于肿瘤对气血运行的影响所致。

总之,中医诊断胃癌的标准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和脉诊。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可以判断胃癌的可能性。

然而,中医诊断胃癌的标准只是初步的判断,仍需要通过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胃镜检查、组织活检等来最终确诊。

中医治疗胃癌的方法主要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熏洗等。

草药治疗胃癌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来帮助患者抗击胃癌。

针灸治疗胃癌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缓解疼痛等症状。

中药熏洗则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通过熏洗患者的胃区,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总结起来,胃癌的中医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和脉诊。

中医治疗胃癌主要通过草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熏洗等方法来帮助患者。

中医在胃癌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仍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胃癌中医药物的辨证论治

胃癌中医药物的辨证论治

胃癌中医药物的辨证论治胃癌病人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一为升降失常;二为虚实夹杂;三为易旁及他脏。

故临证应多注意兼顾,用药亦多寒温并用,升降并用,补泻并用,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所见,其分型如下:1.肝胃不和型主证:胃脘胀满,痛连两胁,口苦心烦,嗳气频作,饮食少进或反胃,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逍遥散合香连丸加减。

柴胡、白芍、茯苓、白术、郁金、法半夏各15克,木香、川连各6克,徐长卿、山海螺各30克,生姜10克,甘草6克。

2、湿热瘀毒型主证:胃脘刺痛,痛处固定,灼热反胃,食后痛重,脘腹拒按,心下痞块,呕血黑便,皮肤甲错,或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祛瘀。

方药:失笑散加味。

五灵脂、生蒲黄10克,生苡仁、七叶一枝花、肿节风、白花蛇舌草各30克,田七、土鳖虫、石见穿、元胡各12克。

3、脾胃虚寒型主证:胃脘隐痛,喜按恶凉,甚或朝食暮吐,宿谷不化,时呕清水,面色泛白,神疲肢冷,怠倦短气,便溏腹泻,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缓。

治法:健脾益气,温中散寒。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法半夏、党参、白术、云苓、黄芪各15克,砂仁、陈皮、干姜、木香、甘草各6克,山慈菇、山海螺各10克。

4、气血双亏型主证:面色萎黄无华,骨瘦如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怠倦乏力,腹胀纳呆,上腹部包块明显,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扶正固本。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味。

黄芪、党参、白术、云苓、当归、白芍、熟地黄、白芍各15克,生苡仁、紫河车、黄精各30克,肉桂6克,鸡内金10克。

胃癌中医辨证准确度分析

胃癌中医辨证准确度分析

胃癌中医辨证准确度分析施俊;秦志丰;李勇进;陆烨;张璇;王晓伟;叶敏;矫健鹏;裴蓓【摘要】目的:在统一辨证标准下,分析胃癌中医辨证的准确度.方法:参照同一标准,术前一天3名主治医师同时分别对184例胃癌患者进行辨证,互不干扰,至少2名主治医师共同结论为最终证型,运用卡方检验分析3名主治医师辨证准确度.结果:184例患者3名主治医师辨证结论相同的45例(24.46%),2名相同的108例(58.70%),完全不同的31例(16.85%).3名主治医师辨证结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2.三者准确率分别为60.33%,65.76%,64.13%,无统计学差异,P=0.5397.结论:在统一辨证标准情况下,胃癌中医辨证仍存在主观差异.【期刊名称】《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4)006【总页数】2页(P51-52)【关键词】辨证;胃癌;准确度【作者】施俊;秦志丰;李勇进;陆烨;张璇;王晓伟;叶敏;矫健鹏;裴蓓【作者单位】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3;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3;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3;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3;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3;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3;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3;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3;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核心,而证型的确立是由医者在个人四诊合参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临床经验主观判断而来的。

虽然近年来国家制定发布了多种疾病的中医诊疗规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辨证仍旧依靠医者的主观判断。

为探索在统一辨证标准情况下,中医辨证的主观性与准确度的大小,笔者以胃癌为例,开展中医辨证准确性分析,报道如下。

1 方法1.1 辨证方法所有患者皆为2008年6月~2010年1月长征医院外科胃癌欲手术患者,皆由术后病理证实胃癌诊断。

3名主治医师 (分别记为 Y1、Y2、Y3),术前1d上午8点至床边同时辨证,各自独立记录辨证相关症状、体征、舌脉象等,并记录辨证结果。

胃癌的中医辨证论治如何进行

胃癌的中医辨证论治如何进行

胃癌的中医辨证论治如何进行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中医在治疗胃癌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多与正气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邪毒外侵等因素有关。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则是发病的诱因。

当人体正气虚弱,无力抵御外邪时,邪气乘虚而入,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痰瘀毒邪内生,积久成块,发为胃癌。

在中医辨证论治中,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四诊,包括望、闻、问、切。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询问症状、病史、饮食起居等情况,以及闻听患者的声音、气味等,全面了解病情,然后进行辨证分型。

常见的辨证分型有以下几种:1、脾胃虚寒型主要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上应以温中健脾、散寒止痛为法,常用方剂如理中汤、黄芪建中汤等。

2、肝胃不和型症状多为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嗳气频繁,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为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3、瘀毒内阻型常见症状为胃脘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疗应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用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

4、胃热伤阴型表现为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宜养阴清热、益胃生津,可用玉女煎或益胃汤加减。

5、痰湿凝滞型胃脘痞满,恶心呕吐,纳呆食少,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当以化痰祛湿、理气和胃为主,常用方剂如二陈汤合平胃散。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强调综合治疗,不仅要针对胃癌本身进行治疗,还要调理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中药治疗可以贯穿胃癌治疗的全过程,在手术前后、放化疗期间以及晚期姑息治疗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在手术前,中医药可以调理患者的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手术耐受性;手术后,可帮助患者恢复脾胃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

中医辨证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观察
方贺;郑欢欢;范志华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7(008)01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癌前期病变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患者的临床病变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中医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我院的70例胃癌病变患者来开展研究,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患者接受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接受中药汤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病情情况等指标.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有31例有效病例,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6.1%,对照组有21例有效,临床有效率是61.7%,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前期病变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突出.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方贺;郑欢欢;范志华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哈尔滨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哈尔滨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2
【相关文献】
1.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癌前期病变临床研究 [J], 张子理
2.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J], 秦善文
3.中医辨证治疗胃癌前期病变临床观察 [J], 张子理
4.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分析 [J], 周琳
5.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应用效果初步评定 [J], 董旭辉;贾润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胃癌中医是如何认识的?
胃癌属于中医学的“反胃”、“噎膈”、“胃脘痛”、“痞满”、“呃逆”、“积聚”等病证范畴。

胃癌的发病原因甚为复杂,一般认为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脾胃受损或先天禀赋不足,后
天失于调养,邪毒乘虚而入等有关。

胃癌多方面的发病原因,产生不同的病理机制:
1、气滞由于忧思恼怒,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而为病。

2、血瘀血随气行,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条达,日久必致瘀血凝滞,日积月累,瘀结成块而
形成胂瘤。

3、痰凝饮食失节,长期饮酒,过食油腻,损伤睥胃,或脾胃素虚,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凝结而为痰,痰湿凝聚而成胂块。

4、湿聚饮食、劳倦、情志不遂,影响脾胃或睥胃素虚,脾虚不能运化水谷而使水湿停留,
继而又可影响气血的运行而成肿瘤。

5、正虚正气虚弱,脏腑功能衰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凝聚体内,日久而致肿瘤发生。

在临床上,上述病因病机往往是兼夹或互相交叉出现的,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互
为因果的。

肿瘤患者大都出现虚实夹杂,需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治疗,以获得满意疗效。

胃癌是生长在胃组织上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常见而多发的癌肿,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
死亡人数的第一位。

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在中年以上。

以40~60岁之间最为多见,尤以40~50岁之间为发病高峰,平均高发年龄为50岁左右。

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病人,其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整个病程经过短,预后更为严重。

一般胃癌病人男性远较女性
为多,男女比例为3~5:1。

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癌前病变(慢性萎缩型胃炎、胃息肉、残
胃炎等)和癌前状态(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胃癌除了侵害胃部以外,如同其他恶性肿瘤,将会直接蔓延到邻近组织,通过淋巴道转移到
左锁骨上淋巴结,还会通过血液循环向更远处转移扩散,常见的有肝脏、肺脏、骨骼、肾脏、颅脑等部受累,在这些脏器形成新的转移性癌瘤,危害极大,预后不良。

具体治疗方案,则须依据胃癌的性质、类型、部位、范围、有无转移以及年龄、体质、全身
情况等全面考虑决定。

一般胃癌以外科手术彻底切除病变为主,或酌情辅以放射治疗、化学
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中医中药等。

中医是如何治疗胃癌的?
根据胃癌形成的不同原因,中医将胃癌划为几种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类型都有具体的治疗方法,大致总结如下:
1、肝胃不和型
主症:上胃脘肛满,时时作痛,窜及两胁,呃逆呕吐,脉沉或弦细,舌质淡黄。

治则: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2、脾胃虚寒型
主症:胃脘隐痛,喜按就温,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面色苍白,肢冷神疲,便溏浮肿,舌
淡而胖,苔白滑润,脉沉缓。

治则: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3、瘀毒内阻型
主症:胃脘刺痛,心下痞硬,压痛刺痛,吐血便黑,皮肤甲错,舌质暗紫,脉沉细涩。

治则:解毒祛瘀,活血止痛
4、胃热伤阴型
主症:胃内灼热,口干欲饮,胃脘嘈杂,食后剧痛,王心烦热大便干燥,脉滑细数,舌红少苔,或苔黄少津。

治则:清热解毒或养阴清热
5、气血双亏型
主症: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甚至阴阳两虚,脉沉细无中国科学院,舌淡少苔。

治则:补气养血
6、痰湿凝结型
主症:胸闷膈满,面黄虚肿,呕吐痰涎,腹胀便溏,痰核累累,舌淡滑,苔滑腻。

治则:化痰,散结,温化中焦
中医中药治疗以扶正为主。

可对抗放疗副作用,提高白细胞、血小板,调整胃肠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中医认为胃癌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常吃或多吃新鲜的无农药等污染的蔬菜水果,特别是含有维生素C丰富的蔬果。

最好每人每天吃半公斤蔬菜,至少隔一、二天吃一个水果。

(2)积极治疗原有慢性胃疾,如胃溃疡病、萎缩性胃炎、多发性胃息肉等,并密切监视其病情变化。

(3)有胃癌阳性家族史者,更要提高警惕,中年以后,定时健康检查。

(4)不吃或少吃盐渍、烟熏、腌制、煎烤、霉变的食物,以及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量多的食品,如咸鱼、香肠、酸菜等。

(5)戒除烟酒不良嗜好,尤其当空腹时不宜服用浓烈烧酒等刺激饮料。

有胃手术史者务必戒烟忌酒。

(6)切勿忍饥挨饿,或暴饮暴食,注意每天定时进食,并且做到饥饱适度。

(7)保持精神乐观,饮食有节,进食前后尤勿暴怒生气,以免伤害“后天之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