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2018(公开课)
人教版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编写人:雷瑞平审核人:王干桥【学习目标】1、了解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重点、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学习】一、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生活的环境是,可以直接从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和,并把直接排入里。
如果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二、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1/3(1)血浆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动脉中的沿动脉流入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壁进入组织液。
C.回流:大部分能够被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
D.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3)淋巴A.定义: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也叫。
B.生成: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小部分被吸收,成为淋巴。
C.回流:经过淋巴循环由流入中。
2、内环境(1)定义: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
(2)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3)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A.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B.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相同点:①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②②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③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组织细胞主要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中。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1)渗透压: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学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学习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学习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基础知识预习】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从外界获得必需的养料和氧。
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必须依靠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他是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2.体液包括(约占2/3)和(约占1/3),后者包括、、和等。
这三者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3.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是。
4.体液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2.⑴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越多,即,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则越低。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1⑵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其相对稳定的维持与血浆中的存在有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
【练习】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BC D3.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A.尿素B.淀粉C.激素D.维生素4.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5.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7.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8.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
高中生物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_必修3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整体感知:1.知道细胞外液的成分2.概述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3.说出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4.知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合作探究:1.剧烈运动使血浆中酸性物质增加,但血浆PH变化很小。
此时最直接起到稳定PH作用的是()A.激素对细胞代谢的调节B.泌尿系统对酸的排泄作用C.呼吸系统的通气、换气D.血液中的缓冲物质2.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A.血液B.血清C.淋巴D.原尿3.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氧进入组织细胞中4.在人体剧烈运动以后,预测其血浆中的PH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解释其原因()A.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B.PH不变,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进入血浆C.PH会升高,原因是骨骼肌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Na+结合形成乳酸钠、乳酸钠是碱性的D.PH会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进入血浆后造成的5.大气中的O2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A.3B.5C.6D.106.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A.组织液回流加快B.组织发生脱水C.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D.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7.毛细血管的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A.细胞外液B.血浆和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血浆和组织液8.下列何种情况与发生组织水肿无关()A.毛细淋巴管堵塞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学生反馈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案)一、整体感知:1.知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
二、合作探究: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A.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B.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C.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2.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由于()A.肺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CO2B.肾脏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C.消化道和肺能及时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和氧D.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共同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3.人和动物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A.消化道内B.肾脏内C.细胞内D.内环境中4.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①酸碱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调节⑤蛋白质平衡⑥CO2、O2平衡A.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5.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机理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6.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上课时刻年月日第课时总课题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教材分析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具教学过程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体液——不论男性依旧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截了当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截了当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截了当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截了当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差不多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专门少。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资料分析〕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1.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要紧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第一章:人体内环境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内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人体内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人体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和血液)。
人体内环境的特点(温度、pH值、电解质平衡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人体内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和特点。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内环境的存在和重要性。
讲解演示:通过PPT或实物模型展示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和特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体内环境的特点和其在维持生命中的作用。
1.5 作业与评估: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体内环境重要性的小作文。
评估方式:通过学生的小作文评分来评估学生对人体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人体稳态的概念与机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稳态的概念和人体稳态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人体稳态的机制和调节方式。
2.2 教学内容:稳态的概念和人体稳态的重要性。
人体稳态的机制(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人体稳态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稳态的概念和人体稳态的重要性。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稳态的机制和调节方式。
2.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稳态的存在和重要性。
讲解演示:通过PPT或实物模型展示人体稳态的机制和调节方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体稳态的机制和调节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5 作业与评估: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稳态调节模型,如体温调节。
评估方式:通过学生的模型设计和解释能力评分来评估学生对人体稳态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人体水分与电解质平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人体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机制。
3.2 教学内容:人体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性。
人体水分和电解质的来源和排出途径。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精心整理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总括必修一、二,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将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先看几幅图引入第一章内容。
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界江哨位上站岗执勤。
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达到零下三十五、六度。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
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内的温度高达1600℃,炉前起码超过100℃。
1.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巡逻的战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温都是37℃左右,这是为什么?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的水(比如喝电解质饮料),这又是为什么?问题导入:1.人体的体温不论外界环境是什么样,正常情况是多少?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补充什么?为什么?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知讲授小结作业问题探讨:1.图一和图二中各是什么细胞?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有什么异同?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问题导入:组成我们身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问题:《红楼梦》里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
2018版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案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重点)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难点)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机制。
4.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调节及意义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2)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连线]
错误!
a。
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
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分
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②美国生理,学家坎农
错误!
③现代观点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提示:①-b ②—a ③—c
3.意义
(1)为细胞代谢提供所需的各种物质和条件。
①只有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保证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②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2)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错误!
探讨错误!:下表为某人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分析并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项目
测定
值
单位
参考范
围
(1
质有什么特点?
提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由上表中数据可推测该人可能患有何种疾病?
提示:该人的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的含量超标,说明该人可。
第一章人体内环境和稳态学案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基础知识】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 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 和 ,并把 直接排入水中。
2、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细胞内液(存在于__________约占体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体液 __________是存在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直接生活内环境注意:消化道、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连,内部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3、三种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
二、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1、 成分(90%)(1)血浆 (约1%):其中 含量较多。
(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 等)(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 相似。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组织液和淋巴中的 含量比血浆 。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 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
辨析:以下哪些成分属于内环境?①氨基酸、②氧气、③尿素、④K +、⑤血红蛋白、⑥血浆蛋白、⑦激素、⑧呼吸酶、⑨抗体、⑩载体、胃蛋白酶。
2、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 ①概念: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 对 的吸引力。
②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 。
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
④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为 。
(2)酸碱度: ①正常人血浆的pH 值为: 。
②血浆pH 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 血浆中存在 ,主要有 、 等。
(3)温度:人体温度一般在 左右。
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淋巴循环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外界环境注:补充完整左图。
(1)透出毛细血管壁的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及由小肠吸收的脂质不能重新透回血浆。
这类物质只能由淋巴循环送回血浆。
(2)组织液成分只能透入毛细淋巴管,不能由淋巴透回。
(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相比,前者含 较多,其它成分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内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探究兴趣。
1.2 教学内容:内环境的定义与组成内环境的重要性内环境稳态的定义与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和重要性。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运动后的口渴感,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
讲授内环境的概念:解释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部细胞外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强调内环境的重要性:讨论内环境稳态对生命活动的维持作用。
介绍内环境稳态:解释内环境稳态是指通过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各项生理参数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1.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内环境稳态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内环境的组成与特性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内环境的组成及其比例。
理解内环境的物理、化学特性。
2.2 教学内容:内环境的组成:水分、电解质、营养物质、激素等。
内环境的物理、化学特性:温度、pH值、渗透压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内环境的组成及其比例。
互动教学法: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内环境的物理、化学特性。
2.4 教学活动:讲授内环境的组成:介绍水分、电解质、营养物质、激素等成分及其比例。
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展示内环境的物理、化学特性。
小组讨论:分析内环境稳态对这些特性的维持作用。
2.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内环境组成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内环境特性的认识。
第三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理解神经、体液和内分泌调节系统的相互作用。
3.2 教学内容:神经调节系统:反射弧、神经递质等。
体液调节系统:激素、渗透压等。
内分泌调节系统:下丘脑-垂体-靶器官轴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神经、体液和内分泌调节系统的原理。
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设计人:何战利审定:生物备课组【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
【学习重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学习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自主探究学习】1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健康人的体温接近------2稳态是指------------------------------------------------------------------------------------------------------- 3内环境稳态是在------------------------------------------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4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的调节作用是-----------------------------------------------------------------------5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6为什么说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问题探讨】见P71.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提示: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因为血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浆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如果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病症。
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2018版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解析】 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 统、泌尿系统,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人体 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细 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⑤为 CO2 及 H2O、无机盐、尿素等废 物。⑥可用简明语言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 交换。
2.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解析】 A 项,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 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 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 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B 项,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 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 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C 项,动脉 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 入组织液。D 项,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 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概念:是指溶液中_溶__质__微__粒__对水的吸引力。 (2)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_溶__质__微__粒__的数目,即溶质微粒_越__多_,溶液渗 透压越高。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无__机__盐__和__蛋__白__质__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 压的 90%以上来源于_N_a_+_和_C_l_-_。
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导学案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目标导航: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7—10 ,完成下列学案)(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外界的变化和体内的进行,都会使内环境的和不断发生变化。
2、体温: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但在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3、内环境的稳态:生理学家把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叫做稳态。
问题探究:血液常规检查时,参考值为什么有一个范围?(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 .2、参与调节的系统:、、、等。
3、经典解释:内环境的稳态是在和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4、现代观点:目前普遍认为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为,而免疫调节是通过、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
5、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如:含量和含量影响能量供应,和等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问题探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会发生疾病吗?(四)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原理及结果在实验中用的方法,通过向、、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 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与相似而不同于,从而说明。
三、学生交流展示,教师释疑点拔学生按小组形式交流展示,教师归纳整理,利用课件总结。
四、训练检测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一般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2.体温过高或过低对人体都有影响,主要是影响()A.汗液的蒸发B.热量的散失C.酶的活性D.身体的活动3.下列关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有关生理活动不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含量急剧上升B.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D.炎热的夏天,人体通过增加排汗来维持体温恒定4.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2018(公开课)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2018/10/15复习要点内环境组成、内环境稳态及意义一、基础梳理1.人体的体液包括和(约占2/3)。
2.内环境: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淋巴和等。
3.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是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4.阅读P 3第二、三段,完成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的联系图解:~5.血浆的化学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是;其次是和;另有少量被运送的物质如、代谢废物、气体和等。
6.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7.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和。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8.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等离子有关。
9.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10.稳态:正常机体通过,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和理化性质等的状态。
11.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
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外。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考点透析1.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的联系—血浆成分的来源包括:消化道吸收、组织液回渗、淋巴汇入等组织液成分来源包括: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代谢产生淋巴成分的来源:组织液渗入、消化道吸收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2.内环境的物质组成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①\②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代谢废物:CO2、尿素等其他物质:血浆蛋白等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与细胞呼吸、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③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等中的物质:消化酶等3.组织水肿及其成因(1)组织水肿:是在一定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完整word版)学案1 内环境与稳态
学案1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编写人:王春花班级姓名 2018。
08.21【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能够说出内环境的组成以及内环境各种组分之间的关系2、能够说出血浆的各种成分的种类3、了解血浆的理化性质4、能够说出内环境稳态的定义、调节机制和意义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氧气,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2、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二、内环境(细胞外液)1、细胞外液的成分(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 ;(2)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含量少;水(90%)(3)血浆无机盐(约1%):其中Na+、Cl- 含量较多。
蛋白质(7%-9%)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气体等)(4)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辨析:下列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氨基酸、氧气、尿素、K+、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胰岛素、呼吸酶、抗体、载体、胃蛋白酶、葡萄糖、泪液例题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
O2、CO2、血红蛋白、H+ B。
H2O2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概念: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浓度。
③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④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⑤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为770千帕。
(2)酸碱度:①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
35-—7。
45。
②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对,主要有H2CO3/NaHCO3和Na2HPO4/NaH2PO4等。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37。
C左右。
例题2、人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纤维蛋白原B、激素C、纤维素D、淋巴细胞例题3、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人体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人体内环境的特点:温度、pH值、电解质平衡内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1.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的理解和认识设计问题问卷,测试学生对内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稳态的概念与意义2.1 教学目标理解稳态的定义和意义掌握稳态的调节机制2.2 教学内容稳态的定义: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的意义:维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肾脏调节等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稳态的概念和意义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稳态调节机制的实际操作2.4 教学评估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稳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稳态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三章:神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3.1 教学目标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掌握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具体作用3.2 教学内容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神经元传递、反射弧构成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等3.3 教学方法通过动画演示,讲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神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神经调节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内分泌调节与内环境稳态4.1 教学目标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4.2 教学内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激素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血糖调节、生长发育调节等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图表,介绍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4.4 教学评估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内分泌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分泌调节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五章:肾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5.1 教学目标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5.2 教学内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小球、肾小管等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水平衡调节、电解质平衡调节等5.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图表,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肾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肾脏调节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内环境稳态的失衡与疾病6.1 教学目标理解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掌握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6.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外部环境变化、生理功能障碍等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影响:生理功能紊乱、疾病发生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机制6.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七章:现代医学与内环境稳态7.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和应用掌握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进展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药物治疗、透析治疗等7.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和应用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现代医学与内环境稳态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八章:生活中的内环境稳态维护8.1 教学目标了解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保持内环境稳态的生活习惯和技巧8.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8.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保持内环境稳态的生活习惯和技巧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理解和经验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保持内环境稳态生活习惯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9.1 教学目标理解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掌握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9.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保持内环境稳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心理平衡等9.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方法和原则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内环境稳态的未来研究方向10.1 教学目标了解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10.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基因调控、细胞信号传导等研究热点未来发展趋势:纳米医学、再生医学等新兴领域10.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未来研究方向的理解和展望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研究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内环境稳态的失衡与疾病重点环节: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
必修3 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
必修3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姓名班级一、知识内容1、体液: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细胞内液:细胞内的液体。
3、细胞外液:存体内且在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4、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5、组织液: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又叫组织间隙液。
6、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7、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8、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9、渗透压: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0、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主要是HCO3- ,HPO4 2-。
11、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度左右。
1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1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1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⑴、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离子有关。
9.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10.稳态:正常机体通过,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和理化性质等的状态。
11.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外。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变式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血红蛋白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素浓度升高使血糖浓度上升
A.血浆蛋白、葡萄糖和DNA聚合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B.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C.神经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7.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2018/10/15
复习要点
内环境组成、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一、基础梳理
1.人体的体液包括和(约占2/3)。
2.内环境: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淋巴和等。
3.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是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4.阅读P3第二、三段,完成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的联系图解:
3.组织水肿及其成因
(1)组织水肿:是在一定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原因分析
①过敏反应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②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③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透出而流失。
④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血浆而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⑤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图解及分析
三、易错提醒:
1、血浆=血液。血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1)a、d、f合称为,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组成c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
(2)血液的O2被组织细胞B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共穿过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 ______。
(3)若此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______。
(4)若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 ______,将导致组织水肿。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考点透析
1.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的联系
血浆成分的来源包括:消化道吸收、组织液回渗、淋巴汇入等
组织液成分来源包括: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淋巴成分的来源:组织液渗入、消化道吸收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2.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B.淋巴C.消化液D.组织液
3.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B.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4.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A. NaHCO3与乙中产生的乳酸反应,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
B. 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至少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
C. 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
D. 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11.当血液流经下图所示组织(箭头示血流方向),有关毛细血管A、B两端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3、细胞内液=细胞液。植物液泡中的液体属于细胞液。
4、人体的三种环境
四、研习考法
例题1:下图为人体内体液物质循环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
B.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②
C.神经递质只能存在于②中
D.②是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变式1: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内环境的物质组成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调节物质: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
1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 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其他物质:血浆蛋白等
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与细胞呼吸、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
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等中的物质:消化酶等
8.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9.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含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含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10.下图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⑤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A.①②③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5.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
A.供给全面营养B.供能C.维持细胞的渗透压D.供给水
6.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C.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艾滋病都是免疫过强引起的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五、配套精练
1.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B.氨基酸、血红蛋白、二氧化碳、钠离子
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血浆的化学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是;其次是和;另有少量被运送的物质如、代谢废物、气体和等。
6.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7.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消化液、乳酸、CO2等物质
C.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例题2: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外,必浓度高于B端
B. 若组织细胞为肝细胞,饥饿时A端的血糖浓度高于B端
C. 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运动时A端的氧气浓度低于B端
D. 若组织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寒冷时A端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高于B端 12.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中填字母,“”上填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