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申报省级特色专业自评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申报省级特色专业自评报告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2006年12月被财政部、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经过三年建设,本专业

在国内外同类专业中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一、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

专业优势:

1.精良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构成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为39%;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61%,有5名教师拥有职业技能鉴定高级维修电工考评员和“金蓝领”技师培训鉴定考评员证书,具有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2.先进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

拥有的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实训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可实现初、中高级维修电工教学,可编程控制器、现场总线、人机界面、组态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教学;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变频器原理与应用等先进技术的教学;与山东谷山电机厂、华东数数控有限公司等13家大型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双证,即毕业证书和劳动部认定的专业技能证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对口就业率可达93%以上,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3.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有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拥有科学的理论、实践教学有机整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学训交替”等“工学”结合适合职业教育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毕业生的社会反馈,毕业生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4.雄厚的资金支持

2006年12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成为国家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

专业之一,将投入104.5多万元用于课程建设;投入938.1万元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投入52万元用于实验实训内涵建设;投入15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课程、实验实训、师资建设,专业的办学软硬条件和综合实力将居省内前列,各种办学的指标将达到教育部要求的优秀标准,将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的示范专业,并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5.优越的地理环境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具备成为北方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来鲁投资的国际大财团、大公司逾百家,位于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在其中扮演了最重要角色,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山东半岛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将是必然趋势。可以预见,这样一个经济持续繁荣、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持续旺盛,必然会为专业发展带来机遇。另外学院地处威海科技新城,邻近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山东大学(威海),有优势的师资与教学设施可以共享。

专业特色:

1.形成“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发展,已形成“核心技术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现代工业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为核心技术,尝试和探索了“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核心技术课程设置一体化”、“核心技术教学环境一体化”和“核心技术职业资格一体化”,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2.以仿真工具为支撑的理论教学平台

对于《电工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EIDSON、TINA 等中文版的仿真软件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融合。

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等专业课程中,采用V-ELEQ等中文版电气仿真软件进行专业课题的设计、仿真。

通过这种先进的教学平台,将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融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使学生掌握先进的专业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和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3.以生产性实训项目为引导的实践教学平台

专业课程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部分课程聘请企业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授课。

在校内的实训基地营造职场氛围,利用实训室先进的设备,进行系统的设

计、安装和调试,重点培养学生对现代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能力。每学期末设置综合性的实践应用型项目,给学生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查找资料、设计、仿真、装配、调试、检测、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将与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的教学部分安排在生产性教学工厂和校外实习基地企业进行。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半自动模切机”、“全自动模切机”等生产性实际项目的安装、调试、检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循序渐进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我们不仅将学生培养成“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还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即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适当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具有创新气息的教学内容渗透在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开放性、多元性与全面性。

通过开放“创新实训室”、定期举办“电气技术设计竞赛”,以及创新激励制度的实施,使各门课程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蔚然成风。从“技术改造和小发明”为起点,到内容复杂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循序渐

进地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自评标准

按照2006年山东省教育厅制定的山东省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进行自我检查、评定。

其中: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中核心指标9项(表中黑体字部分),一般指标6项。验收标准给出了B级要求,明显高于B级为A级,明显低于B级为C级。

自评结论标准按照:A+B=15,其中核心指标要求A≥7。

三、自评结论

一级指标评为A级的5项,B级的0项;二级指标评为A级13项,B级2项;其中9项核心指标评为A级9项,B级0项。

自评结论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符合山东省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