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文化鉴赏论文 天大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第一题: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谈到音乐,有人曾经说过:“建筑是音乐的凝固,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得艺术,也是是声音的艺术。
它的材料是声音,它不可能想造型艺术那样塑造和描绘出形态逼真的物象与人象,也不可能像语言艺术那样表达明确的思想,叙速具体的情节。
但它可以激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与共鸣。
而对我们影响最深的当数中国的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在中华民族大地上由历代产生并大多流传至今的,以及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的我国少数民族或国外外族的传入并在我国生根发展的一切音乐品种,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
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
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着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一是器乐音乐、二是戏曲音乐、三是说唱音乐、四是民歌、五是民间舞蹈音乐。
这些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
在器乐上:中国传统器乐共有8类包括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8类。
戏曲类就有很多了,其中发展成曲种最出名的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还有“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
”的秦腔。
说唱音乐早期都是农民艺术。
由于曲种的流行地域不同、流传的阶层的审美观念不同 ,以及南北文化差异 ,就形成了南北说唱艺术风格上的差异。
关于民歌文化,那就真丰富多彩了,而且是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而萌生的,每一个民族又各以多样化的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民歌主要有五种形式:劳动号子、舞歌、山歌、小调、长歌。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音乐比较探析姓名:刘学朋学号:0916302070班级:09电信一班摘要:音乐无国界. 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法查考。
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正音乐剧作为现代的一种独具艺术内涵的戏剧形式,它的音乐、舞蹈、表演、舞台美术以及所承载的艺术品质和表现出来的魅力对人们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英文摘要: , Music without borders. human society since when have a music and study. in humans is not a language, you know the intensity of the voice, to express their ideas and feel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labour, the unification of labour and each other and convey information. this is the most original music in the 1880s ;when people celebrating the harvest and the sharing of labour, tends to the stone, to express happiness, Joy,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original instruments. it is a musical as a modern a unique art form of drama, music, dance, and the art and art is the quality and show charm to the people had a strong appeal, the people's liking and confidence.关键词:音乐鉴赏; 发展; 优缺点; 历程及未来; 探析正文: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第1篇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当初选这门课完全是由于学校要求必须选择一门鉴赏课,我由于写字很丑,其他的课又不是很喜欢,就选了音乐鉴赏。
更由于这学期专业课太多,所能选择的机会不多,就选择了周二下午的这节课。
我以为的音乐鉴赏就是老师给我们放放歌,只是需要带个耳朵即可。
并且自己由于五音不全,又不是很喜欢唱歌,完全是修个学分就好。
但是当我上课时我就觉得不是自己所想的这样。
老师应该是对音乐是非常的喜欢,所以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
所欣赏的也不是什么流行音乐,而是古典的音乐会。
这的确让我认识很多。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
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
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
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
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虽然音乐欣赏课是在每个周二的下午,但仅有的几次课上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乐曲。
过去听歌曲的时候,往往需要反反复复的听好几遍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精华,而且听完了之后印象不深刻。
现在,学会了用节奏、结构去解析音乐,能融入到音乐优美的意境中去,真正的去欣赏。
这样,音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对音乐的了解也更进了一层。
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现代中外音乐今天挑了一个下午认真听了外国音乐与中国的音乐。
感觉音乐上来说,都是通情达意的东西,中外音乐都是将生活的东西融入歌曲,也就像诗歌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首先通俗音乐主要是留意了外国的taylor swift跟adele,就个人而言更喜欢adele的歌唱,以Heartbroken Soul的歌曲为主,就歌曲而言,带出如此强烈的抒情感,是因为她继承了爵士乐的精髓,主要受到美国爵士、蓝调歌手埃塔·詹姆丝与“爵士乐第一夫人”艾拉·费兹洁拉的影响,她的独特的烟嗓配合耐人寻味的曲调,每一个字都直击心灵,散发出一种渗透到灵魂深处的震撼。
她有让人听后不忘的嗓音,直击灵魂深处的最柔软也是最脆弱的地方——她用心灵之声打动了全世界体验过失恋的人们,也用自己的心灵与自己的感受无与伦比地加深这些感受。
而taylor的歌词带有高度的自传性;她属于乡村流行音乐流派,她说过:“你听我的专辑,就像读我的日记一样。
”更多是贝斯,吉他三和弦的声音,听上去情绪更加高涨,比较适合年轻人去听。
而外国的文化相对比较开放,以宣扬英雄主义为主,强调个人力量的强大,以至于音乐会偏明快激昂。
如《梁祝》以小提琴演奏为主,运用了西洋协奏曲的奏鸣形式,很好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
在表现手法上,充分吸收了戏曲的表现形式,运用了京剧的倒版和越剧的嚣张。
而《罗密欧与茱丽叶》是主要运用了声乐二重的形式,以声乐的叙述来提示乐器的表达,有中提琴,大提琴,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等等。
可看出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八度叠置其次,整体是一种悠扬、舒畅的感觉。
西方音乐多是和声,多声部的,乐器教复杂,机构精细繁杂,音乐宽广,表现力强,弦律性更强。
各国的音乐都在不停的发展之中,百花争鸣可体现在音乐上。
中国现今为了音乐交流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努力。
作为“2012盛世音乐文化周”的组成部分,小提琴家盛中国将携手钢琴家濑田裕子,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梁祝—盛中国濑田裕子小提琴钢琴名曲音乐会”。
中外名曲赏析论文
Xxxx 学院选修课论文选修课名称:中外名曲赏析论文题目:浅析《命运交响曲》学院、系: XXXXXXXXXXXXXXX 专业: XXXXXXXXXX 班级: XXXXXX 姓名: XXXXX 学号: 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年xx月xx日浅析《命运交响曲》摘要:一提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声音,这就是著名的“命运的叩门”。
在经过大学中外名曲赏析课的学习之后,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本文介绍了《命运交响曲》的基本信息,简明地表述我对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感受和认识。
它简明阐述《命运交响曲》各个章节给人的音乐感受。
关键词: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主题乐章谈到音乐,有人曾经说过:“建筑是音乐的凝固,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也是声音的艺术。
它的材料是声音,它不可能像造型艺术那样塑造和描绘出形态逼真的物象与人像,也不可能像语言艺术那样表达明确的思想,叙述具体的情节,但是它可以激起人们内心的最强烈的情感与共鸣。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
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必须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感情内容。
“乐圣”贝多芬共写过9首交响曲,这“不朽的9首”每一曲都凝聚了贝多芬的心血、热情与才华,可以说没有一首是多余或不重要的。
但其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了。
《第五交响曲》原非标题音乐,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但它有一个交响史上最突出的动机“5、5、5、3、…”,贝多芬曾向一个友人表示:“命运来敲门的声音就是这样的!”于是后人便为它冠上了“命运”之名,真正诠释了贝多芬挥舞着拳头向命运挑战的气魄。
中外音乐赏析论文
中外音乐赏析论文中国古典音乐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音乐从他的起源开始。
就代表他不可能像文字、诗歌和舞蹈一样来像读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但是音乐富有的感性是其他的艺术形式不能比拟的。
所以他要表达的内容也是最容易和听者产生共鸣的。
音乐是最早的艺术形式。
从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余姚河姆渡骨哨、陶埙、五代纹彩陶盆、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等古代文物就能看出,音乐的起源是非常早的。
世界上对音乐是如何产生的虽然都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综合每个观点会发现。
人们赞同音乐是人们相互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为了表达情感、工作娱乐时的一种消遣。
既然音乐能表达音乐作者的情感,那就需要我们去欣赏。
首先要了解音乐的作者、创作背景、民族特征、作者的创作个性,然后要从官能、感情、理智三个阶段逐渐的去感悟。
而我自己觉得中国的古典音乐特别注重理智这一层次。
因为中国的古典音乐要表达的是一种意境。
就像是诗词一样,不管作者是要表达什么思想。
总要将思想融入某种意境之中。
中国的民歌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突出词曲作者的个性,而是从集体劳动中产生,反映劳动人民一种生活的艺术形式。
像蒙古族的《嘎达梅林》就是劳动人民歌颂自己的英雄的方式。
虽然民歌现在不属于古典音乐但是他同样将情感融在意境之中,只不过这种意境是生活。
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
而意境则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境界。
可以使听众通过想象和联想,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极大的感染。
古典乐曲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灵魂。
而这种意境也是和音乐作者的人格涵养。
古人强调演奏时要将音乐的音响与自然的情怀和对生命的感悟结合起来,追求肤浅和人生态度淡漠的人,是很难演奏出深刻含义的。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嵇康善弹《广陵散》,他学识出众,终身与琴为友,文学、哲学、琴、棋、书、画精通,性格卓越,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气。
在押赴刑场之后,以《广陵散》来抒发自己嫉恶的悲愤之情,这种人格美反映在琴曲中,后人几乎不能仿效。
中西音乐文化鉴赏基础 天大
年级:2010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4班姓名:赵凯学号:3010216117浅谈赏析中外器乐经典音乐展现的是人生百态中不同的美感,无论是壮美还是凄美。
中国和西方音乐在审美取向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源于两个地域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样是通过音乐展现生命的美,中西音乐在审美取向上却截然不同。
这源于中西美学不同的发展轨迹和文化内涵。
音乐审美取向上的差异同样影响了中西音乐不同的发展轨迹和音乐理念,而这种音乐上的差异最突出的表现在中西的乐器上。
中国乐器的音色注重个性,而西方乐器的音色注重共性。
中国乐器追求音色的特异性及穿透性。
而西方乐器则追求各种乐器音响的融合性及互渗性。
中国的琴、瑟、琵琶、筝、三弦、编磐、二胡等乐器每一种在音色上都有各自的特色,而正是由于这些音色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上述乐器很难完美地融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所以中国乐器多以独奏为主。
而西方乐器则与之不同,它们具有相似的“器声”也就是说每个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是相似的。
这其中的“器”是指人为特意制造的器具而不是取材于自然的器具。
西方乐器中的每一器具具有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器具的音色,却又能与其他器具的音色想融合。
这种融合也是西方乐器的主要功能。
所以西方乐器钢琴、风琴、大提琴、小提琴、长号、圆号、小号、长笛、短笛等都能与其他乐器非常融合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融洽的整体。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所看到的西方音乐大多以强大的合奏为主。
在音色上中国乐器有别于西方乐器的显著特征在于中国乐器更加的接近人声,而西方乐器则更加远离人声,接近器声。
前者是一种富有共性的、更具概括力的音色,而后者则是一种富有质感的、更具特色的音色。
接近人声于中国音乐的生命体验相一致。
中国音乐一直注重对生命的体验,并且把自己对生命、生活以及宇宙的体验和感悟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所以在中国的音乐中我们能够通过每一种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的不同作品来体验演奏者所要表达的对美的感悟和理解。
中外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学习“中外音乐鉴赏”的感悟摘要:如今各高校纷纷开展音乐鉴赏课,通过这学期学习这一课程,我感收到音乐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审美观,产生对美的追求的渴望。
同时也为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何利用音乐来开阔我们的心理。
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将带来很大的帮助。
关键字:音乐鉴赏审美观音乐教育音乐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听觉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美育教育方式。
音乐鉴赏的过程,是一个包含感知、理解、想象、情感、鉴别、分析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的动态审美过程。
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音乐艺术教育评价的主要项目。
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在于加强高校音乐艺术教育,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和实践环节,提高大学生对音乐艺术语言的理解力,对音乐艺术作品美感和情感的感知力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就像读书的人必须识字一样,要使我们理解和体会音乐艺术作品,就必须使我们读懂音乐艺术的语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音乐艺术作品的展现形式就是声音,它把多种声音有效地组织到一起,变为人们所能控制、所能把握的音响体系,形成了能震撼人心、怡情养性、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音乐世界。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
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
在声乐作品赏析中,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我们能够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
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必须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感情内容。
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中那如泣如诉的主题旋律,合唱歌曲《祖国颂》中那英雄豪迈、欢心鼓舞的坚定节奏等。
中外音乐鉴赏选修课论文
古代与现代、西洋与民族音乐的差异、联系或结合音乐——心灵的舞蹈,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它,洗涤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说到古典音乐,人们就会想到诸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等,但真正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区别是什么呢?有人说除了朋克、摇滚、爵士乐,其他的都可以算做是古典音乐,当然,这并不准确。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本来是专指德奥在1750—1830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或翻译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这就是狭义的古典音乐。
从这个狭义的古典音乐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向前追溯到巴赫、韩德尔,乃至更早的宗教音乐(含天主教即罗马公教,东正教,基督新教),向后延伸到浪漫主义、民族乐派,以及20世纪西方的现代音乐。
这些都是广义的古典音乐,也就是基于这个传统的,无论是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还是试图以创新来突破这个传统的音乐创作尝试,都可以归入古典音乐之内。
而在这个传统外独立发展的音乐,虽然有借鉴和影响古典音乐创作的,但是一般也不归入古典音乐之内,比如爵士乐、摇滚乐,以及东方一些民族的音乐。
因此对于广义的“古典音乐”这个词来说,欧洲艺术音乐的定义更加准确。
欧洲艺术音乐与其他的非欧洲音乐和流行音乐体系的主要区别是记谱法有所不同,其规则大约源自于16世纪便开始使用的记谱法。
在西方记谱法中,作曲者给演奏者规定了音调、格律、速度,独特的节奏和对于一同段音乐准确的演奏方式。
这种即兴演奏发挥空间很小的记谱法模式,极大的不同于非欧洲艺术音乐(相对于传统的日本音乐和印度音乐)和流行音乐。
通俗的讲,古典音乐指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包括所有种类的严肃音乐,不管它是何时创作的以及为什么目的而作的。
而我们所说的“现代音乐”的范畴,实际上是一个历史范畴(音乐和历史是共同发展的),“现代”的本意即“现在这个时代”,它理应包容时下所有音乐创作的各类风格(甚至流行音乐)。
从中外器乐看中外音乐文化
从中外器乐看中外音乐文化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外音乐文化鉴赏》这门课程。
在课上,我听了许多中国民歌,外国唱诗,以及中外器乐的代表曲目。
这篇结业论文我将从中外器乐的代表作品来谈一谈我对中外音乐文化的理解与感受。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途径。
在这方面,中外音乐就有着不同。
中国古典音乐倾向于创造意境美,空灵而清雅,无论表达的是什么,都要将一种思想融入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包含着对自然的崇拜与赞美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而西方音乐则不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们创作的大多是宗教音乐,庄严而恢弘;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以后,西方音乐家们脱离教堂,将大量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强烈的表现了自己的个性;而且创作对象也不再局限于管风琴,钢琴,小提琴,管弦乐作品大量涌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
我自己学习的是电子琴,西洋乐器。
下面我就从我曾经练习过的中外音乐经典曲目来说一说中外音乐文化差异给我带来的感受。
首先来说一说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遭受失恋沉重打击后,把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悲愤,倾泻在这首感情激切、炽热的钢琴曲中。
《月光》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
一反钢琴奏鸣曲的传统形式,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这一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
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第二乐章中贝多芬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了传统钢琴协奏曲中一向作为慢板乐章的第二乐章,而采取了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乐章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承前启后”作用,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在此衔接得非常完美。
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
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
音乐鉴赏论文
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摘要:整个20世纪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巨大转型,中西方音乐文化也进行了极大的交流。
这不仅包括学堂乐歌之前的交流,学堂乐歌期间的交流,还包括“五四运动”到二十年代,三四十年代的音乐交流,从而使中国的音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推动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
关键字:音乐;中西方;交流前言中国的近代史时期是整个社会文化,人们的思考方式,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迫接受外来文化开始,直至今日自主的有选择的接受外国文化。
这期间对于国乐,西乐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不仅使国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国乐和西乐二者之间的文化交流。
一、学堂乐歌之前的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闭关的中国第一次被迫向外敞开国门,外国文化一拥而入。
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音乐史学领域也有人主张将此当作中国古代与近现代音乐史的分界点,因为从这一时刻起,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不断的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
在此时,在中国有人或有意或无意的开始向国人介绍西方音乐。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同治,光绪年间的洋务运动兴起。
清王朝中的一派人,主张推行“自强新政”,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们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一切认为可以学习的东西。
很自然的,也见识到了西洋的音乐文化。
他们将他们的所感所悟形之于笔墨。
在很多记载中记载了西洋的乐器,歌舞,音乐会,仪式音乐场面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一方面文献可见于《小方斋舆地从钞》(王锡棋编刊于1877-1897年间)。
洋务运动人士虽然到西方目睹一个广大的音乐世界,得出了坚守夷夏之别的礼乐观。
但是对西方音乐采取不承认不准学的态度。
通过对中西方音乐的对照比较,初识彼此之异同,却得出了西乐“然不可以行之中国”的结论。
仅仅只有少数人,在对西方音乐的观照中,开始萌发出微弱的对中国音乐进行改良的意愿。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无处不在,音乐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音乐乃是我们现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会欣赏音乐便的重要性,只有懂得欣赏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那份神秘、微妙,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这学期我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很多东西。
我主要有以下五点的认识:一、对中国古典、民族音乐的认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还有就是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很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它以独特的精神内涵与流动特性融入到传统文化的各个部类,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其中包括绘画的气运及诗歌的意韵,在中国古代,音乐是最被重视、并且获得高度发展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各门艺术的中心和源泉,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诗和画了。
中国人常用“诗情画意”一词来表达美的境界,这个词形象地说明了中国民族音乐注重情趣和意境,强调“善”与“美”的结合,向善中求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说抽象的文字可以表达抽象的情趣。
诗词是用文字来表达人的情感和动人的意境,而绘画则是用图画来描绘美丽的图景。
中国绘画中有“工笔”、“写意”两大类,工笔画细致入微、精雕细刻,追求的是“形似”;写意画是用笔放纵、造型概括,追求“神似”。
而“传神”一直是中国画的最高追求。
正是受这种意境的影响,中国音乐有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境界。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文学、诗歌、历史、美术的综合体。
它所映现的也正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物质和精神力量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5篇]第一篇: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课程论文经过这一学期的《中外经典音乐鉴赏》的课程,老师经过多娱体以及亲身教导的教学方式,使我可以在中外经典音乐名作品欣赏为内容的课程,同时将音乐基础知识贯穿整个课程。
通过老师循循善诱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中、西方音乐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西音乐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特点,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法等。
如中国的古乐,日本的能乐,西方的歌剧等。
从而拓宽了我的思维方式,培养我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方式,丰富了我的音乐文化知识。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
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
在声乐作品赏析中,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我们能夠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这个学期令我最深刻的就非老师教我们唱的《阿里郎》莫属了。
《阿里郎》是一首朝鲜民歌中的代表音乐作品,能用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流畅的演唱,认识长鼓舞、伽倻琴弹唱的表演形式。
《阿里郎》还翻译有了国语的版本。
让我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在合作创编与歌唱表现中培养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
而且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朝鲜族民歌又称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引起共鸣”。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中外音乐欣赏结课论文
学习“中外音乐欣赏”课后的感受我很喜欢听音乐,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能比音乐更理解人的心情和撞击人的心。
在学这个课程之前,我特地去图书馆找书看了,中外音乐欣赏是怎么一回事。
了解到它涉及自十七世纪初以来,欧洲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十九世纪末以及中国民间音乐的主要音乐特征,流派风格,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从音乐基本要素、交响乐队、声乐、器乐、中大型作品到歌剧,循序渐进地让我们了解各个时期的音乐名作,了解和熟悉一定数量的中外音乐欣赏曲目和作品主题,为进一步欣赏中外音乐经典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比较喜欢中国这部分的,搞清了以前怎么也分不清的乐器的名字,这是最令我很高兴的事。
喜欢古典名曲在那乐器下吹拉拨捻演绎的景象。
尤其喜欢古筝名曲悠扬、舒缓轻快、爽朗的曲调让人慢慢地侵陶于它所演绎之中。
在本课程中,我最喜欢的是原生态歌曲。
我第一次听到老师说,感到很好奇,在这之前我是不知道什么叫原生态歌曲的,我以前只听过什么原生态(土风)舞蹈、原生态(崖、壁)绘画、原生态(植物)公园、原生态(走婚)民俗、原生态(民俗)旅游等等,就是没听说过原生态歌曲,结果老师放给我们听,一听这不是民歌么。
经过老师介绍,原生态歌曲,顾名思义是一种结合民间艺术、民俗,未经过商业化、有自己独特文化、保存自己独特风俗的歌曲,乡土味十足,未经过任何修饰. 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由于各民族之中,其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人文文化完全不同,所以影响到它的演唱风格、演唱技巧、演唱特色等也大相径庭。
主要有长、短调牧歌,漫翰调、爬山调、山曲、信天游、花儿、十二木卡姆、姐儿歌、茅山歌、吴歌、客家山歌、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鲁体、谐体民歌,以及其他各民族的山歌等。
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汉以及广大的妇女中间,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今年选修课选了一节可以陶冶情操的中外音乐鉴赏课,我们的老师资质渊博,懂得很多中外的著名音乐。
讲给我们很多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所以我在上这几节课后感受匪浅。
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
这不中外音乐鉴赏姐快要节课了,虽然很舍不得,但是没办法。
老师在最后给我们布置了任务,回去听贝多芬的《命运》和何占豪和陈刚的《梁祝》。
《梁祝》这首曲子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和陈刚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的,是小提琴协奏曲。
随后人们根据需要将它改成了古筝协奏曲、古筝独奏曲或者二胡独奏曲等版本。
在众多的演绎版本中,我更偏爱古筝独奏版本的《梁祝》。
二胡版本的《梁祝》,也许是因着演奏乐器本身制作材料的缘故,又也许是受到想到二胡就会联系到《二泉映月》的心理作用的影响,总是使我的情绪笼罩在无边无尽的哀怨、凄楚、悲凉的氛围当中。
我觉得,《梁祝》虽然是悲剧,但这个故事以及演绎这个故事的曲子的本意与其说是在表达它的凄婉悲情,不如说是在表达人们对忠贞于爱情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希冀和追求。
而古筝这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较二胡更加润滑、更加浑厚,听起来让我感觉更加悦耳、舒服,也更有感慨。
因此,我认为以古筝弹奏《梁祝》更能表达其意。
协奏版本的《梁祝》,通过独奏和乐队协同能够演绎更多的场景,表达不同的情感,听起来是最有感觉的,但是我很多人都欣赏过,就不再重复协奏版本的分析,转而尝试对古筝独奏版本进行分析。
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
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
之后,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完美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
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
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
中外音乐赏析论文
中外音乐赏析论文中外的音乐曲风迥然不同,发源自不同的历史,衍生出不同的结果,二者又有共同之处,这或许是本次选修课的意义吧。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
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
在声乐作品赏析中,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我们能够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
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必须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感情内容。
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中那如泣如诉的主题旋律,合唱歌曲《祖国颂》中那英雄豪迈、欢心鼓舞的坚定节奏等。
法国音乐家费提斯说过:“音乐不仅能触动听觉,而且激动心灵。
”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是培养大学生美感和情感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的所学专业、兴趣爱好、性格脾气都是有差异的,但音乐以其独有的艺术感染力,激发了我们内心世界的美感和情感。
音乐鉴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我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
不少作曲家在乐曲中通过对生活中出现的音响加以艺术模拟,可以引导我们加以想象。
还有一些音乐作品具有情节性的,可以引导我们进行想象。
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另外一些抒情性的音乐作品可以引导我们进行自由的想象。
这些作品一般都倾注着作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如贝多芬的《月光协奏曲》等。
作曲家的创作构思和意图往往很少或完全不为世人所知。
这可以充分发挥我们们的想象力,进行自由想象。
音乐艺术是再创造的艺术,想象则是创造力的源泉。
而音乐鉴赏则是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同样属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音乐鉴赏的教学和实践,使我们获得了音乐基本知识,培养了我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使大学生的情感、思想、意识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中外经典音乐有感
谈到音乐,有人曾经说过:“建筑是音乐的凝固,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也是声音的艺术。
它的材料是声音,它不可能像造型艺术那样塑造和描绘出形态逼真的物象与人像,也不可能像语言艺术那样表达明确的思想,叙述具体的情节,但是它可以激起人们内心的最强烈的情感与共鸣。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
术作品。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
感情体验。
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必须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感情内容。
在下半学期的课程上,我们又接触到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期中就有我比较喜欢的莫扎特的《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简短而富有韵律。
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
原曲的歌词为“安睡安睡,乖乖在这里睡,小床满插玫瑰,香风吹入萝里,蚊蝇寂无声,宝宝睡得甜蜜,愿你舒舒服服睡到太阳升起。
”那恬静、优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诗,就像一首民谣那样深入人心。
还接触到了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
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然后第二乐章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
有一段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使人联想到情侣在美丽花园里谈情说爱的浪漫,还有中提琴的背景衬托,听来相当惬意.第三乐章,轻盈的小步舞曲,像情侣沉醉在自然美景中,翩翩起舞的欢乐。
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第四乐章,曲调轻快,描写幸福的情侣踏上归途,全曲在最愉快的气氛下结束。
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
我同时还了解到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
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
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
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第一
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
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
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
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
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
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第四乐章,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于是,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
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还接触到了浪漫主义的的代表作品,代表人物有肖邦,我最欣赏他的作品就是《夜曲》,是肖邦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风格明显地流露出传说夜曲的痕迹。
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平易优美,饱含诗意,可见此时的肖邦已无愧于“钢琴诗人”这个雅号。
其中恬静优美的旋律和精雕细琢的钢琴织体是其主要的特点。
全曲有三个主题素材。
以行板速度呈示的
第一主题恬适华美,犹如表情丰富的花腔女高音般的歌调。
这一主题在整首乐曲中反复了三次,情绪连贯,但是旋律的装饰性变化很大,具有较强的即兴色彩。
在第二主题中则注重于速度的变化。
接着再现的第一主题,其即兴特点增强,整个乐句的装饰性变化使旋律成为斩不断的情丝,诉说着内心的甜蜜和辛酸。
以上两个主题重复一遍后,出现了第三主题,形成临近结束的气氛,第三主题变化重复后出现富于热情的华彩段落,最后,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浪漫主义的代表作还有李斯特的《钟》,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练的前奏,很快在高潮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
接下来的主题继续用钢琴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
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
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
通过上这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程,使我感受并体验到不同的音乐表现要素、把握不同的音乐情感与情绪、区分不同的音乐体裁与形式、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与流派,并在大量积累音乐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并发展了我们敏锐的审美感觉力。
我们从中外音乐文化鉴赏课上学到的不仅是表层的知识点,更关键的是领会到很多做人的道理,身心得打愉悦,情操得到陶冶。
音乐一直都在,有音乐相伴,人生感觉很惬意,让我们一起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体会着搜索着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