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20200618105813)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练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练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于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

B.“春蚕食叶响回廊”一句生动贴切地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

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答案】C【解析】词中“又携书剑”展现的是儒雅、刚健、自信的形象,“路茫茫”是写廓之会踏上广阔辽远的应考之路,而不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整句流露出的是诗人的鼓励、赞赏之情,而不是“担忧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①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②。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南宋词人。

②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嘚嘚”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

B.“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境,一词一景,使本不相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

C.“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

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还没有抬起头来,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情状,又表达出词人无限愁苦的心情。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赴XXXXXX占示家人XXX在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时,与妻子离别时所作的这首清诗,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在首联中表面上是说自己力量微薄担当重任早感疲惫,衰弱的体质和平庸的才干不堪大用,实际上与XXX的“不才明主弃”相似,都是正话反说。

颔联对仗工整、灵活。

既用“以”字的实词义(“做”或“从事”)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文字功力深厚。

XXX”和“XXX”,表达了XXX对君王的感激与顺从。

自己犯罪却只是被贬,这是君主的恩赐,他觉得自己正好去当一个XXX。

在尾联中,XXX被贬边疆,临出发之前,却给老伴开玩笑地讲古人的故事,让她吟诵旧诗来送送自己,这是戏言,苦涩之中显出诙谐和豁达。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激、顺从、豁达和幽默感。

C。

末联抒发了诗人的心情。

上句借用了西晋XXX的典故,表达了对故园和退隐的思念;下句则引用春秋时期XXX 的典故,表达了对自己留居长安无谓和不宜迟归隐的痛感。

D。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特别是颔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

南归之雁和东篱之菊,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但诗人通过运用典故和氛围的渲染,将其融入到思乡归隐的情绪之中,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

15.本诗的XXX过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将仰观的景物描写得十分细致。

残星和长笛分别代表目见和耳闻,雁阵和人倚楼则取动态和静态之分。

诗人借用这些景物,交织出秋夜将晓的情景,高楼笛声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颔联情景交融,富有艺术感染力。

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情感更为细腻和内敛。

诗人通过描写景物,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而《登高》则更为豪放和慷慨,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抱负。

本词起句描写了凄风冷露之中古人坟墓成耕田之景,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词人的黍离之悲,而“开函关,掩函关”则代指朝代的更替,写出了时间的悠长。

2020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思想情感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安定城楼(唐)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②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③竟未休。

【注释】①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②回:挽回、扭转。

③鹓雏: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

《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盘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乃登楼之所见。

C.颔联用典,既有人生失意之悲,更通过“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表达自己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D.颈联情感又一跳转,由颔联的激昂转入低沉,诗人想象自己一生无为,只能在白发苍苍的晚年泛舟湖上,渺如沧海一粟。

E.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鹓雏,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

2.通读全诗,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述之。

(6分)答案1、CD【解析】C项“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主要还是诗人的身世自况,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情感没有那么积极。

D项意思表述全然相反。

颈联是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情感比较积极。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①(元)王恽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

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

由汉魏,到隋唐。

谁教若辈管兴亡。

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②未易当③。

[注]①驭说,即说书。

高秀英,当时著名女说书艺人。

②拍板门锤,说书时使用的道具。

③未易当:没有改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首句连用叠词“短短”与“淡淡”,写出了说书女打扮素洁得体而脱俗的形象特点。

B.“拂”字准确传神地刻画说书女干净、利落的动作,表现了她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态度。

C.上阕三四两句运用比喻(通感)手法形容艺人说书技高超,谈吐清雅、英爽,如含珠泻玉。

D.上阕写女艺人装束和高超的说书技艺,下阕写说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想评论,层次清晰。

(2)简要分析词的下阕末尾“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两句所表达的主旨。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

要结合诗中关键词语,关键意象,揣摩它们背后的含义。

【解答】(1)B.“表现了她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态度”错,“拂”字只表示一个干净利索的动作而已。

(2)“百年总是逢场戏”,语义双关:一是指百年兴亡,什么汉魏隋唐,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表达作者对人生兴亡的感慨;而是说说书作场,讲古论今,不过是逢场作戏,其间自有说书人一段辛酸在。

最后一句“拍板门锤未易”带有讥弹,百年兴亡不过是逢场作戏,说书人可顷刻间说破,然而仅靠说书人的褒贬,能在芸芸众生领悟其中的虚幻。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这首七律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

②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范蠡经商有道,号陶朱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登临览景,古今勾连,营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

B.颔联意在写“今”,鸟去鸟来,人歌人哭,描绘一时见闻。

C.颈联所绘之景,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时间上不连续。

D.前三联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历史兴亡、人世变迁之感。

15.与汪遵的《五湖》“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

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相比,两诗写到范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14.B"意在写今"有误,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既是写"今",也是写"古";"一时见闻"也有误,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这些景象都不是诗人一时之所见所闻,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15.(1)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范蠡的缅怀仰慕之情。

(2分)(2)不同:①杜诗表达了无因会见范蠡、无法像他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这是诗人归隐之志的体现,诗人厌倦官场,寄情山水,向往隐士生活。

(2分)②汪诗主要表达诗人对范蠡的"功成身退,善始善终"的做法的赞美之情。

(2分)诗歌赏析:本诗抒写了诗人在开元寺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古今之慨。

2020高考复习专题之诗词鉴赏含例题及答案

2020高考复习专题之诗词鉴赏含例题及答案

高考复习专题诗词鉴赏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年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解析卷

2020年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解析卷

2020年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解析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①崔涂②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③烟景有谁争。

注:①.《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本下有“旅怀”二字。

②.崔涂是江南人,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

《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③.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官,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我送春归去,表达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的愁苦,溢于言表。

C.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的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2.颔联“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造语新奇,后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十四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

请简要赏析此联。

【答案】1.B2.这一联上句巧用梦境,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郁结成梦,梦已回故园,然而毕竟像庄周梦蝶那样虚幻而短暂;下句写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啼叫,更加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加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层层加深,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20题) 三(含答案)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20题) 三(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2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庭芳·促织儿张镃月洗高梧,露氵专①幽草,宝钗楼②外秋深。

土花③沿翠,萤火坠墙阴。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

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

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

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

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①氵专:露水多的样子。

②宝钗楼:本是咸阳古迹,这里借指杭州张达可家的楼台。

③土花:苔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洗”句描写出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的景象,“洗”字体现出秋月的明净。

B.“萤火”句用视觉里的萤火和听觉里的蟋蟀叫声,表现环境的幽静和作者的悲凉。

C.“静听”“微韵”“凄咽”三句中,“转”有音调低回突然转变之意,“寒”“凄咽悲沉”是作者听来的主观感受。

D.词的上片主要写景,采用动静结合、拟物等手法描写出月下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

(2)词的下片描写了哪些与蟋蟀有关的活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居庸关【注】谢榛控海幽燕地,弯弓豪侠儿。

秋山牧马处,朔塞用兵时。

岭断云飞迥,关长鸟度迟。

当朝有魏尚,复此驻旌旗。

【注】居庸关,又名蓟门关,是长城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今北京西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从大处落笔,从总体上描绘出居庸关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B.颔联回顾居庸关一带征战不断的历史,每逢秋高马肥,北方部族就会入侵。

C.“魏尚”是汉文帝时云中太守,他爱护士卒,治军有方,令匈奴不敢进犯。

D.尾联运用典故,借对魏尚的怀念,表达了为当朝有魏尚一样的将军镇守居庸关而欣慰。

(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 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3 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 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南京市、盐城市3 月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 ~10 题。

羌村三首(其二)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 注] 公元757 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

糟床,榨酒的器具。

9. 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

(5 分)10. 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

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

(6 分)9.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

(1 分)“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1 分)“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

(1 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

(1 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

(1 分)10.(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

“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

“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

(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

“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

(6 分。

每点3 分)扬州市3 月阶段性检测(二)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 题。

至后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①(元)王恽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

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

由汉魏,到隋唐。

谁教若辈管兴亡。

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②未易当③。

[注]①驭说,即说书。

高秀英,当时著名女说书艺人。

②拍板门锤,说书时使用的道具。

③未易当:没有改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首句连用叠词“短短”与“淡淡”,写出了说书女打扮素洁得体而脱俗的形象特点。

B.“拂”字准确传神地刻画说书女干净、利落的动作,表现了她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态度。

C.上阕三四两句运用比喻(通感)手法形容艺人说书技高超,谈吐清雅、英爽,如含珠泻玉。

D.上阕写女艺人装束和高超的说书技艺,下阕写说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想评论,层次清晰。

(2)简要分析词的下阕末尾“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两句所表达的主旨。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

要结合诗中关键词语,关键意象,揣摩它们背后的含义。

【解答】(1)B.“表现了她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态度”错,“拂”字只表示一个干净利索的动作而已。

(2)“百年总是逢场戏”,语义双关:一是指百年兴亡,什么汉魏隋唐,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表达作者对人生兴亡的感慨;而是说说书作场,讲古论今,不过是逢场作戏,其间自有说书人一段辛酸在。

最后一句“拍板门锤未易”带有讥弹,百年兴亡不过是逢场作戏,说书人可顷刻间说破,然而仅靠说书人的褒贬,能在芸芸众生领悟其中的虚幻。

2020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选强化训练试题

2020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选强化训练试题

2020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精选强化训练试题1.赏析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3)三题浣溪沙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抒写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思考,做到了______________结合,浑然一体。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答:(5)“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答:答案:(1)情景或景情(2)(开放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一个角度比较深入准确的赏析即得2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堪称佳对;示例二:景物描写典型,画面生动;示例三:蕴含着生活哲理,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示例四: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3)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4)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

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5)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赠柳唐·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字。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2)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答:(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答:答:(1)留柳(2)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值得下载练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苏子瞻哀辞张舜民①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②。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①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

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数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

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茸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

②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被贬,墨石也被贬,“石与人俱贬”中的“俱”字,道尽当时的炎凉世态。

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

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

D.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

15、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作者写“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两句的用意。

(6分)14、B.“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分析有误。

“人亡石存”,更是悲凉,充满一种物是人非之悲;15、①作者表面上写墨石坚硬厚重的特点,实则以石喻人;②墨石坚重之质,不轻易改变本性,这正是苏轼坚贞品格的象征;③作者借此句表达了对苏轼坚贞品格的赞美及对其逝世的悼念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②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

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

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

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題。

齐天乐贈秋崖道人西归王沂孙冷烟残水山阴道,家家拥门黄叶。

故里鱼肥,初寒雁落,孤舰将归时节。

江南恨切,问还与何人,共歌新阙。

换尽秋芳,想渠西子更愁绝。

当时无限旧事,叹繁华似梦,如今休说。

短褐临流,幽怀倚石,山色重逢都别。

江云冻结,算只有梅花,尚堪攀折。

寄取相思,一枝和夜雪。

【注】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活在宋末元初。

9.简要赏析“故里鱼肥,初寒雁落,孤艇将归时节”的表达特色。

(5分)10.简要分析下阕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6分)9.借景抒情,“雁”、“孤艇”写出了对友人的关切与不舍之情;(3分)用典,“故里鱼肥”用晋人张翰之典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分)(共5分)10.“无限旧事,繁华似梦”寄予了作者的家国兴亡之悲;“短褐临流,幽怀倚石”透露了作者向往归隐的隐逸之情;“寄取相思”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共6分。

每点2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①宝剑篇:唐郭震因上诗收(宝剑篇)而受武则天赏识。

②新丰酒:初唐马周游历长安时住新丰旅舍.因受冷遇,遂取酒独酌;后受到太宗赏识,拔居高位。

9.本诗颔、颈两联是怎样表现“凄凉"之感的?请简要分析。

(6分)10.请赏析首尾两联的用典。

(5 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9.①以物喻人,凋零黄叶更加风雨推残,象征自己身世的凄凉遭际。

②苦乐对比,以青楼管弦的热周,对比作者旅漂泊的凄凉境况。

(③以友村己,新知遭诋毁,旧交关系疏远,写出诗人孑然孤独的凄凉困境。

(每点2分)10.①就近取事:都用本朝之事,使郭、马被重用和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无归的对比更强烈,流露出对初唐开明政治的欣慕之情。

2020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

2020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

江苏省姜堰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指导古诗词鉴赏一、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客之湖南白居易年年渐见南方物,事事堪伤北客情。

山鬼趟跳唯一足①,峡猿哀怨过三声。

帆开青草湖中去②,衣湿黄梅雨里行。

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③。

【注】①施跳:形容敏捷。

②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今湖南岳阳,与洞庭湖相连,为湘水所汇。

③湓城:即浔阳,取境内湓水为名。

1.“事事堪伤北客情”的“情”包含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6 分)2.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

(5分)参考答案:1.①多年客居他地的感伤;②送别朋友时的伤感、留恋;③对朋友别后生活的关切和担忧。

(每点2分)2.虚写,诗人想象友人路途中的见闻和经历;(2分)通过视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2分)寓情于景。

(1分)二、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午寝梦江外兄弟韩偓长夏居闲门不开,绕门青草绝尘埃。

空庭日午独眠觉,旅梦天涯相见回。

鬓向此时应有雪,心从别处即成灰。

如何水陆三千里,几月书邮始一来。

1.请简要赏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5分)答: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写出了诗人居舍幽闭、生活清闲、远离世俗的特点;(2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1分)为下文写诗人午睡时梦见远在天涯的兄弟作铺垫。

(2分)2.①以“雪”喻鬓角白发,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感慨和对兄弟的牵挂;②“心从别处即成灰”,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失意潦倒的苦闷心境;③借描述水陆距离之遥远、书信抵达时间之久,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以及对不能归去的无奈。

(每点2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①杜甫春日无人境,虚空不住天。

莺花随世界,楼阁寄山巅。

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

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②。

【注】①梓州、阆州、遂州、果州均位于四川境内,此诗为杜甫流寓四川时所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 完成14-15题。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①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②。

【注】①此诗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后, 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 在西安与妻子离别时所作。

②“断送老头皮”意思为断送了老头的性命。

尾联典故来源:宋真宗时, 访天下隐者, 杞人杨朴奉召廷对, 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今日捉将官里去, 这回断送老头皮。

”真宗不禁大笑, 放他还山。

苏轼在湖州因作诗被下诏狱, 妻子送他出门, 皆哭。

苏轼回头对妻子说起这个典故, 妻子不觉失笑, 苏轼于是离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表面上是说自己力量微薄担当重任早感疲惫, 衰弱的体质和平庸的才干不堪大用, 实际上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相似, 都是正话反说。

B.颔联对仗工整、灵活。

既用“以”字的实词义(“做”或“从事”)表达思想内容, 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 文字功力深厚。

C.“君恩厚”和“戍卒宜”, 表达了林则徐对君王的感激与顺从。

自己犯罪却只是被贬, 这是君主的恩赐, 他觉得自己正好去当一个戍卒。

D.林则徐被贬边疆, 临出发之前, 却给老伴开玩笑地讲古人的故事, 让她吟诵旧诗来送送自己, 这是戏言, 苦涩之中显出诙谐和豁达。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6分)【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 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 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 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 首先要审清楚提供的要求, 如本题问的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这是针对全篇设题, 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景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情感。

【解答】(14)C.“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字面上解释是:我被流放伊犁, 正是君恩高厚, 我还是退隐不仕, 当一名戍卒适宜。

表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 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 细细咀嚼, 似有万丈波澜。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被贬伊犁, 空有报国之志却得不到重用, 心中自有一股不平之气。

这句诗谦恭中含有愤激与不平, 而不是感激与顺从。

(15)诗歌注释交代了创作的背景, 即“此诗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后, 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 在西安与妻子离别时所作”, 可见此时属于诗人想要报国却遭贬谪, 处于失意之中, 结合首联来看, 诗人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 早已感到疲惫。

如果继续下去, 再而衰, 三而竭, 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 这里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 诗人想要报国却无门路, 流露出失意和愤懑之情;颔联“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有利于国家, 哪怕是死, 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颈联“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 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 “谪居”, 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 诗人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 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 “刚”, 即“刚好”、“正好”, 再结合尾联“戏与山妻谈故事, 试吟断送老头皮”来看, 一个“戏”字展现出直面际遇的豁达与乐观。

答案:(14)C(15)①报国无门的失意与愤激。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被贬伊犁, 空有报国之志却得不到重用, 诗中不乏失意与愤激之情。

②直面际遇的豁达与乐观。

抗英有功, 却被贬伊犁, 但不因此而消沉, 反而宽慰妻子, 并随时准备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自己。

③刚正不阿的品德和忠诚爱国的情怀。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一句, 只要有利于国家, 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 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译文: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 早已感到精疲力尽。

一再担当重任, 以我衰老之躯, 平庸之才, 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如果对国家有利, 我将不顾生死。

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我被流放伊犁, 正是君恩高厚。

我还是退隐不仕, 当一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 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 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 在此基础上, 回归诗歌, 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 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 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14-15题。

霁夜①孔平仲②寂历③帘栊④深夜明, 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 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 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②孔平仲:宋代诗人, 诗歌以“流丽清整, 通畅明快”见长。

③寂历:寂静冷清。

④帘栊:窗帘和窗牖。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是一项(3分)A.古人有悲秋之传统, 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 李白之称“秋兴逸”, 这首诗在意境塑造和情感传达上也有“秋兴逸”的意味。

B. 诗篇以"秋兴"为主题, 但不作空泛议论, 诗人匠心独运, 将过去现在, 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为一体。

尤其注意捕捉具体景物, 以表现诗人的感受。

C. 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 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

然而诗人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月色。

即先写醒后所见, 次句再写梦醒, 这是一种倒叙。

D. 作者描写选取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典型意象表现“秋兴”。

整首诗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 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本诗的诗脉。

15.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 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清”的?(6分)【分析】(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 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 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15)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

答题前, 先通读全诗, 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 所用的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解答】(14)D.“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错误, 景物安排应该是由幽暗转向明朗。

(15)“早有秋声随堕叶, 独将凉意伴流萤”作者以清晨秋叶的坠落声, 戍墙上的铃声之清泠, 与昨夜狂风暴雨对比映衬, 展现出一种夜雨初霁的清静, 突出人们内心的无限祥和之感。

“淡月笼云”是视觉描写, “凉意”是触觉描写, “秋声随堕叶”是听觉描写, 通过不同感官, 展现出清静之感。

“明朝准拟南轩望, 洗出庐山万丈青”展现出一种自然清静之感, 以清泠的墙铃声、落叶声反衬夜雨之后, 秋夜的清冷、寂静。

答案:(14)D(15)对比, 作者以清晨秋叶的坠落声, 戍墙上的铃声之清泠, 与昨夜狂风暴雨对比映衬, 突出一夜暴风雨之后, 夜雨初霁的清静。

调动多种感官, 视觉角度, 写“淡月笼云”, 触觉角度, 写“凉意”, 听觉角度写“秋声随堕叶”, 营造出一种清净、清新之感。

想象, 诗歌尾联作者想象经过暴雨洗过的庐山, 必然是一片青翠, 给人清爽之感。

译文:深夜从睡梦中醒来, 只见月色透过窗帘, 一片寂静。

回想起来, 梦中似乎隐隐也听到城墙角楼上传来的风铃叮当声。

忽然想起睡前曾有急风骤雨, 虽然眼前这淡月笼云的景象还是一样, 但那急风骤雨现在已不知飘向何处了。

只留下早就开始零落的秋叶, 听着秋叶落地的声音, 看着萤火虫在凉意渐浓的夜空中划出流动的轨迹。

明天早上准备从南边窗户远望, 那庐山巍峨的雄姿, 一定被夜雨洗涤得一片青翠, 更具一番秋日清爽的诱人魅力。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 在此基础上, 回归诗歌, 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 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 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14-15题。

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

在一个深秋的拂晓, 诗人凭高而望, 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 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

诗中“凄清”二字, 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颈联写俯察之景。

紫菊半开, 红莲凋谢, 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 以“愁”状莲, 都是移情于物, 拟物作人, 不仅形象传神, 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C.末联则抒写胸怀。

上句“鲈鱼正美”, 用西晋张翰事, 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 “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 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 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 风格沉郁而豪放。

15.颔联是赵嘏的名句。

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 诗人杜牧对此联赞叹不已, 因称赵嘏为“赵倚楼”。

杜牧如此激赏此联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14.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 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 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 景语即是情语。

雁阵和菊花, 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 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 形影相随, 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 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 高楼笛韵的烘托, 思归典故的运用, 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 风格峻峭而清新。

)15.①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颔联写仰观。

"残星几点"是目见, "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 "人倚楼"取静态。

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 颇见匠心。

②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寥落的残星, 南归的雁阵, 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