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塑生命
哈尔滨德强学校赵汉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的人》、《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围绕莎莉文老师引领我走向“光明”回忆了一系列的故事:教我写字、识字;使我懂得每一种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引领我亲近大自然;让我明白爱是什么……从而使身处黑暗的我走向“光明”。高度赞美了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是她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光明、幸福、快乐和自由。
但同时,此文作者,即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聋哑盲人,她凭着自强不息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一个无光、无声、无色的黑暗世界里不断摸索。终于,她创造了奇迹,读完了大学,还写了十几部震惊中外的举世之作。此文就是选自她的著作之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但这奇迹的发生并不仅仅依赖于莎莉文老师的辛勤教导,更重要的是作者海伦自身的坚强意志。如果海伦不坚强,她就不能忍受世俗的歧视;如果她不坚强,她就不会接受老师的教育;如果她不坚强,她就不能饱受困难的煎熬……
可见,坚强的意志对人的一生是何等重要啊!它像一把永不生锈的利剑,辅助你在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象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为你照亮前进的方向。
二、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求,即:“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八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中已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经验,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但对文章的理解易浮于表面,品味语言也较为粗糙,不易体会出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感情。
第一单元的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品格,进行情感教育。本文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的故事。此文与这一单元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在于当事人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人,学习中要注意从这个特殊的地方入手。启发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同时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也可以用来学习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总的来说,从八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成长历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2)在阅读、浏览中把握以多事记人的方法。
方法与过程
(1)以对话、讨论的方式感受人物形象。
(2)领悟深刻的思想,品味人物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悟海伦·凯勒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与精神和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2)体会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敬意,感悟莎莉文老师的爱与关怀的悲悯情怀。
2、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理解多事记人的写法与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3)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3、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初中学生思维行为特点,设计以下教学法,力求做到灵活应用:
(1)对话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读出自己或读出问题。
(2)直观教学法:展示有关画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朗读品味法:着眼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4、学法指导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材学情特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个性学习和小组讨论为主,这节课继续重点训练学生勾画点评的学习方法,继续训练通过朗读感悟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介绍作者并体悟感受(对作者的评价)
导语:中国作家曹雪芹在他的作品《红楼梦》中,曾借宝玉之口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世间只有“女子”两个字是最尊贵的,大凡说的时候,都要刷牙漱口,否则要凿牙穿腮。这话说得够狠了一点,但它表现的是在那个封建时代对女子的尊重。今天,我们将要结识和走近的这个女子,我们对她不仅是尊重,更是景仰和震撼。她就是美国著名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明确: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19个月大时,因为一场大病,使得她从此失去了视力及听力。八岁时,海伦的母亲为她找到了一位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并进入帕金斯盲校学习。16岁时,海伦进入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院学习。4年后,她如愿进入哈佛大学,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并开始尝试写作。她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如《我的生活》、《从黑暗走向光明》、《石墙之歌》、《乐观》、《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故事》以及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大都成了激励美国人的优秀读物。
《青鸟》作者梅特林克夫人说:“海伦·凯勒是一个让我们自豪与羞愧的名
字,她应该得到永世流传,以对我们的生命给予最必要的提醒。”
“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面对奇迹,马克·吐温也只能借助如此这般的话语,走向神秘。
2、问题设置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全文围绕莎莉文老师教育海伦·凯勒,写了哪些事?前后关系是什么?
(2)安妮·莎莉文老师教会我的第一个字是什么?为什么教这个字?
教我“水”这个字是如何教会的?学会这个字有什么意义?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教会“爱”这个抽象的概念,跟水有没有关系?
(5)安妮·莎莉文为什么是再塑生命的人,为什么有这样的耐心、爱心与毅力来教海伦·凯勒?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明确:
第(l)题
写了安妮·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启蒙教育的三件事:识字、走近自然、学会理解爱的含义。
识字是学会具体的知识,走近自然是形象的知识,是物象,而爱与思考是抽象的,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是以前两者为基础的。
第(2)题,玩具,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在井房散步学会的,亲身实践。对我的意义重大,“水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光明、幸福、快乐与自由”。黑田·孝高曾说过水五则:自己流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永不停止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遇到障碍物,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时而为云,时而为雨,为霜、雪、冰、雹,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是水;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着宽容大度胸怀的,是水。可以说,莎莉文老师就是一个如水的老师。
第(3)题,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暴风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给人仁慈。
第(4)题,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从中去感受。
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有关系,安妮老师运用雨水对大地与花朵的滋润的比喻来解释什么是爱的。从而强调识字与自然的关系,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这里还应不失时机地插入进行什么是爱的仿写句训练。
原文海伦说爱是太阳,爱是花香。
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