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分析方法
骶髂关节错位
临床上大家经常把骶髂关节错位想象的过为复杂,分什么这错位,那错位,搞的刚学的朋友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其实很简单,也很容易检查,医友一看就能学会。
我运用正骨方法治疗此病以有很长时间,一般很轻易就可治疗好,为我诊所治疗最为简单的治疗手法。
具体方法如下:1。
检查,比双腿长度(身体要平躺伸直,不可歪斜,不然易出现偏差,一定要比双脚内踝,不能比脚跟,比脚跟是错误的)2。
检查后会出现一腿长,一腿短的结果。
3。
一腿长,一腿短的结果可以按这种情况分析:问患者哪条腿痛,若痛的那条腿短,就把它向下拉,若痛的那条腿长,就用正骨的方法,把它变短。
方法很简单,安全易学,若爱友需要,改日具体手法再仔细介绍给大家我还是先告诉大家吧。
治疗前一定要先询问病人有没有外伤,排除股骨颈骨裂,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以上疾病也可以造成双腿不等长的现象。
敬请大家千万注意。
治疗手法如下:1。
对于腿短的手法治疗很简单(其实就是该侧骶髂关节上移位造成的)让患者平躺与硬板床上,医者双手紧握患侧脚腕处,令患者屈膝数次,趁患者放松之即,用力向下牵拉,力量随患者身体状况而定,力量可稍大些。
一般很安全,然后比较双腿,只要长短一样就表示复位成功。
2。
对于腿长的治疗也很简单(其实就是该侧骶髂关节下移位造成),让患者平躺与硬板床上,患侧靠床边,医者用左手(或右手)紧抠住患侧腹股沟处(即股骨颈内侧),另一手令患者屈膝,膝盖方向对准对侧肩关节(若左腿,即对准右侧肩关节,这一点很重要,方向一定要对),下压于腹部之上。
在患者放松的情况下,扶膝盖之手用力寸劲下压,紧抠在患侧腹股沟处之手要抠住但不用力,一般一次即可复位。
然后双腿对比,等长即成功。
很好用,大家试试,不明处请告诉我。
这个手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不分上下,旋转什么移位,一用就灵,只要是骶髂关节错位,完全可以治疗彻底。
谈骶髂关节错缝病因和手法复位
第三、X光显示:
骨盆平片显示,两髂骨上缘高低不在一 平行线上,两髂骨大小明显不相等,两侧 骶髂关节间隙宽窄明显不对称,耻骨结节 的高低明显相错,尾骨不照耻骨联合中缝, 两侧壁孔大小不等大的影像出现,只要有 两种显示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即可确 诊骶髂熏蒸(在特制的中药熏蒸床上 熏蒸40分钟),中药选者我的临床秘方共 42味中药组成的“一洗清”,熏蒸后可以 起到解除背部所有软组织痉挛,祛风除湿, 祛风散寒,软化骨质,松弛韧带,去腐生 肌,活血化瘀,解痉止疼等效果。
摘 要:
骶髂关节错缝在临床上,属于一种 常见病症,年龄不限,女多于男,本病 症还最容易误诊,因为本病症基本都是 在影像显示或确诊其他病症以后的症状。 主要是腰大肌、腰小肌、背阔肌、髂上 肌、股内四头肌、梨状肌、椎间盘、椎 管、腰部所有韧带等发生病变形成痉挛 时,均可造成骶髂关节的错缝 ,外伤、 长期一个姿势跷二郎腿,也是骶髂关节 错缝的主要原因。
• 手机:
• 医涛:
•
谢谢大家!
再次谢谢大家!
综上所述
骶髂关节错缝只是一种病症,是在其他远端和相邻 的软组织损伤、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直接的急性 外伤、长期一个姿势坐立和跷二郎腿造成外还无其他原因。 所以我们大夫在初诊病人时,第一要考虑和检查是否有骶 髂关节错位症状,在治疗其他病症时可随手把错缝复位, 并且防止内科病的长期治疗无效,减短我们我们对其他病 症的治疗时间。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有效的,无痛苦的方法, 减少病人痛苦,减短病程,交代患者自身做相应的腰背肌 锻炼,是最主要的,是防止再次复发,并且是保护我们大 夫自己最好的方法。这些只是我多年来临床发现的粗落体 会,有讲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提出宝贵经验,我们共同研究 和提高。
2008.11.3
骶髂关节关节损伤与错位(或半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多发生在青壮年,妇女多见。祖国医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
1 精品文档
骶髂关节关节损伤与错位(或半脱位),是临床 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多发生在青壮年, 妇女多见。祖国医学称之为“胂肋骨移位”,国 外称之为“骶髂关节功能障碍”(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 ,SIJD)。
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类似,不少病例尚伴有盆腔器官功能紊乱症状, 在病因学诊断方面易致混淆,应引起重视。
屈髋曲膝复位法 2 演示 42 精品文档
屈髋曲膝复位法 2(侧面观)
43 精品文档
屈髋曲膝复位法 2 演示(侧面观)
44 精品文档
5.1.3 牵引推按法
患者俯卧,两下肢自然伸直。一助手固定患者 两腋下,另一助手往下牵引患肢,医者双手重叠置 于患侧髂后上棘下缘。在持续牵引下,医者掌根用 力往前下顿压。手法毕。
33 精品文档
4.4 致密性髂骨炎
本病多发生于女性,常为对称性。X线片可见骶 髂关节髂骨部份在接近关节面处有骨质硬化区,略呈 三角形,密度均匀。病变不侵犯骶骨。
34 精品文档
5 治疗
除暴力所致的急性损伤外,骶髂关节错位多为 腰椎力平衡失调等慢性损伤的急性发作,患者腰臀 部软组织和骨关节甚至胸、颈椎均不同程度存在原 发或继发病损。
“4”字征( Patrick test )
精品文档
直腿抬高试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
骶髂关节旋转试验 ( Gaenslen test )
21 精品文档
骶髂关节旋转试验 ( Gaenslen test )
22 精品文档
单髋后伸试验(Yeoman test )
23 精品文档
骨盆分离试验
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临床研究
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本院就诊的骶髂关节错缝患者84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
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联合小针刀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 AS评分)、功能障碍程度(JOA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V 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 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52.4%(P<0.05)。
结论: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疗效显著,能结合两个治疗手段的优点,及时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骶髂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适合一定的临床推广。
骶髂關节错缝也称骶髂关节半脱位,指患者因摔伤、下肢负重、前后旋转过度等外力因素引起骶髂关节小范围的移动脱位,且无法自行复位的一种常见关节病[1]。
该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临床多表现为下腰、臀部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病程日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临床上针对该病以药物、针灸、小针刀和手法复位治疗多见,但疗效都不确切[3]。
小针刀可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短时间缓解疼痛,但不能复位关节;手法治疗对于病程短的患者有一定优势,但对迁延不愈者疗效却不理想[4-5]。
因此本课题通过研究手法配合小针刀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索更佳的治疗方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6月于本院就诊的骶髂关节错缝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
(1)诊断标准:①有慢性劳损史,急性腰骶部扭伤史,好发于体力劳动过度者;②初始多腰骶部疼痛,导致下肢负重站立和抬腿行走时颇为困难,严重者甚至向臀部、腹股沟放射,一部分患者有小腿酸痛麻木,歪臀跛行、骶棘肌痉挛等症状;③体格检查:唧筒柄试验、“4”字试验、髋膝屈曲试验、骶髂关节定位试验、下肢后伸试验、床边试验、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等均提示阳性;④X线片检查中前错位患者示髂骨上棘患侧较健侧低,患侧耻骨下移,患侧坐骨大孔上下径缩小,患侧下肢长于健侧,髂后上棘向前向上向外侧凹陷,后错位患者反之[6]。
胯骨错缝(骶髂关节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胯骨错缝(骶髂关节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胯骨错缝(骶髂关节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
(1)有急性腰骶部扭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
(2)一侧或双侧腰骶部疼痛,不能弯腰,患侧下肢站立负重、行走抬腿困难,严重者疼痛向臀部和腹股沟处放射。
(3)骶髂部有明显压痛,两侧髂后上棘不等高,“4”字试验阳性,床边试验阳性,髋膝屈曲试验及下肢后伸试验阳性,严重者可见腰骶部脊柱侧弯。
根据髂后上棘的位置,患侧高者为向前错位,患侧低者为向后错位。
(4)骨盆正位及骶髂关节双斜位X线摄片:患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无异常。
2.西医诊断:参照《欧盟骨盆带疼痛诊疗指南》(Euro Spine,2008,17: 794–819.)。
(1)多有外伤史或孕产史。
(2)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处及臀外上方疼痛,可有下肢活动受限症状。
行走时出现歪臀跛行,不能持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不能久坐,坐位时常以健侧臀部触椅。
严重者甚至仰卧时不能伸直下肢,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
(3)检查可见骨盆倾斜,脊柱侧凸,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
骶髂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患侧骶髂关节较健侧凸起或凹陷,有压痛、叩击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筋结;两侧髂后上棘、髂后下棘等骨性标志不对称,髂嵴不等高、骶棘不居中或骶沟不对称;两下肢有外观上的不等长。
骨盆分离、挤压试验,“4”字试验,下肢后伸试验,单足站立试验等试验可出现阳性。
(4)骨盆X 线平片可见患侧骶髂关节间隙略为增宽,耻骨联合两侧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部分病人可见关节边缘增生或骨密度增高。
其他间接征象可见两侧髂嵴左右不等高,髋骨左右不等宽,闭孔左右不对称,骶骨不居中。
骶髂关节CT扫描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
(二)病期诊断1.急性期:表现为腰骶部及患侧下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转侧,不能入睡,咳嗽喷嚏疼痛加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骶髂关节错位及Mulligan复位法
骶髂关节错位及Mulligan复位法骶髂关节错位是引起下腰痛很常见的原因之一,感觉大多数有做手法的医生都会对这病所有认识,而不做手法的医生就很容易忽略掉。
骶髂关节错位在临床中属于是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做伤科、做针灸的人,这么常见的病应该要知道怎弄,懂个一两招来防身。
错位会有啥症状?•1 局部疼痛,在腰骶部疼痛,特别是骶髂关节周围,髂后上、下棘那里痛或有压痛。
•2 腿的疼痛,骶髂关节错位也能引起下肢的疼痛不适,比如腹股沟痛、股外侧痛、甚至还有类似于坐骨神经痛,因此经常骶髂关节错位会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感觉这误诊率挺高的。
•3 一些特殊的体征,比如传说中的长短腿、阴阳脚、髂后上棘的一高一低等等。
有一部分做骨伤科的人认为骶髂关节是基本不存在错位的情况,有一些大拿级别的人物也持有这观点,他们认为因为骶髂关节属于微动关节,因此是十分稳定的,基本不存在错位的情况。
OK,那怎么证明这观点是对的,只要不通过复位也可以治疗这个病,就说明不存在错位的情况,因为没有复位,但病还是好了,听上去感觉有点道理。
而我是站在'错位派'的这一边,没办法,我对于骶髂关节这问题的治疗大多是用复位的方法去处理,很多时候复位后,症状就会明显改善,所以我无法认同骶髂关节是基本不存在错位的情况。
不过,Anyway,学术界的争鸣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做个虚心的小朋友听听就好,只要这么用有效,怎么来都行。
错位有啥分型?我是根据龙氏(龙层花)正骨的分型来分的,其实在龙氏正骨里,骶髂关节错位只是属于骨盆旋移症的一部分,而骨盆旋移症可以分为腰骶关节的错位、髋骨的错位(骶髂关节错位一般指这个)、耻骨的错位、还有骶骨的错位,他们家分的比较细致。
在这里重点提一下髋骨的错位,髋骨的错位主要为髋骨前后倾、内外旋、上下移这6种错位的模式,其中前后倾,就是平时常说的骶髂关节前错位、后错位。
在临床上前后倾、内外旋最多见,上下移动真的很难能见到,除非是严重的外伤撞击而导致。
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错缝70例报告
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错缝70例报告髂骶关节错缝系指骶骼关节因外力而造成关节的微小移动,不能自行复位,且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
骶髂关节错缝亦称骶髂关节半脱位。
骶髂关节错缝在临床工作中较常见,其临床表现:诉下腰痛,走路、转身疼痛加重,站立、坐位、卧位时,均采取健侧负重,患侧不能负重。
临床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紊乱、腰扭伤等相鉴别,故常容易误诊或漏诊,临床验证其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疗效令人满意,是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方法。
但临床诊断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漏诊。
标签:骶髂关节错缝;手法复位我科自2010年1月~2014年5月共收治骶髂关节错缝的患者共70按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三种;对不同程度错缝的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其疗效令人满意,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男22例,女48例,年龄18~60岁,引起原因弯腰搬取重物时姿势不当20例,跌倒時臀部着地4例;肩担重物时突然失足臀部着地6例;久坐18例,长时间弯腰工作16例,生产所致6例。
1.2方法1.2.1诊断要点1.2.1.1病史有外伤史,弯腰搬取重物时姿势不当、肩担重物时突然失足臀部着地、久坐、生产后、长时间弯腰干活、继发于其他疾病及损伤如:腰肌劳损等病史。
1.2.1.2症状一侧腰骶部疼痛,或伴腹股沟、臀腿痛,歪臀跛行,重者患肢不能着地、负重及站立。
坐位时患侧臀部不敢着力,常以健侧臀部着床侧卧,患肢保持屈髋屈膝位,翻身困难,不能平卧,有的产生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状。
1.2.1.3体征患侧骶髂关节处压痛,髂后上棘不等高、下肢不等长、腰椎侧弯,骨盆分离试验,”4”字试验及床边试验阳性。
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下肢后伸试验阳性,单足站立试验阳性。
1.2.1.4 X线片两髂嵴不等高,腰骶三角不等腰,内骨盆及两闭孔不对称,或可见耻骨联合两侧上缘不齐(或可见)耻骨联合分离,关节间隙不等宽,密度不均,骨盆倾斜。
1.2.1.5鉴别诊断①骶髂关节结核无外伤史或仅有轻微外伤史局部即出现症状,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CT或MR检查即可明确诊断;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腰痛、下肢放射痛病史,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腰椎CT或MR可确诊;③急性腰扭伤患者多有急性腰扭伤病史,腰部明显疼痛活动受限,腰背肌紧张,局部有明显腰痛无下肢放射痛,腰椎CT检查腰椎间盘未见突出,经休息后或对症治疗后缓解。
骶骨的错位分型和治疗手法(2)
骶骨的错位分型和治疗手法(2)
这是前天晚上在龙老师的《开拓创新1、2、3、4微信群》讲课的课件第二部分。
《骨盆旋移症》与其它脊椎节段相比来说,它的理论部分是最难理解的,但是,一旦理解了道理,懂得了检查和分型,治疗操作就变得非常简单,即使没有整骨推拿基础的医生也同样可以操作并且复制出同样的效果。
关于骨盆旋移症大家可能对髋骨、骶髂关节错位关注得比较多,往往会忽略骶骨的问题,骶骨处于我们整个中轴骨的底部,上面通过腰骶关节与腰椎相连,侧外方通过骶髂关节与髂骨相连,下方通过骶尾关节与尾骨(尾骨另有妙用,有机会再分享)相连,内脏系统尤其是盆腔脏器通过筋膜组织与骶骨相连,还有与之相对应的交感和副交感系统。
所以当我们纠正了骶骨错位的时候,也同时纠正了以上层面的各个相关问题。
临床上常见的不能久坐、久坐后起身困难,或者是走路时感觉整个身子歪向一边、不对称的扭捏感等等,这都有可能与骶椎错位有关。
骶骨的错位分型和治疗手法2.来自中健骨科00:0029:55。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的诊断和手法治疗浅析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的诊断和手法治疗浅析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是临床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和妇女。
祖国医学称之为“胂肋骨移位”。
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管狭窄症”相类似,且不少病例伴有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状,故诊断上很容易误诊。
近年来,国内陆续有关于本病的报道,其治疗手法各异。
笔者根据10年来的观察和分析,兹就有关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和大家探讨。
1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的诊断1.1 依据病史、症状和典型体征诊断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明确患侧髂骨旋转的方向。
由于无客观的X线指征,全凭医生触诊两侧髂后上棘下缘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来确定,因而难以避免会出现偏差。
一般认为,患者髂后上棘较健侧偏下者为后错位,反之是前错位。
然而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是慢性积累性损伤,患者腰臀部软组织和腰椎后关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病损,脊柱力平衡失调。
由于对应补偿和系列补偿调节的作用,腰部的病损均可不同程度地引起骨盆的不对称或倾斜,因而出现两侧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假阳性体征。
因此,在检查时必须先充分松解腰臀部软组织的痉挛,复正腰椎后关节的移位后,再反复对比两侧髂后上棘的位置,方可确定髂骨旋转的方向。
1.2 关于X线骨盆平片的诊断价值,对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的X线诊断,由于无明确的客观指征而难以确诊,但骨盆平片上的间接X线征可参考和协助诊断。
如:①骶骨与两侧髂骨的关系呈不对称或骶骨中轴线偏向一侧。
②髂骨的旋转导致两侧耻骨联合的不对称,耻骨联合有错开的现象。
一般而言,患者耻骨较健侧偏上者为后错位,反之则为前错位。
③骨盆平片可排除骶髂关节结核和类风湿性病变,并可除外股骨颈的肿瘤、结核、骨折及坏死等病变。
2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的手法治疗2.1 筋骨并重。
首先充分治疗腰臀部软组织的病损和下肢腘绳肌的痉挛或挛缩。
分阶段被动牵张腘绳肌和嘱患者作屈髋压腿法(适用于右前错)和单髋后伸压腿法(适用于左后错)功能锻炼。
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分析方法
侧,这一点还可通过减小躯干和头转向外髂骨侧表现出来。
左髂骨外错位脚靠拢正中线病例
复合性方向錯位
• 在大多数情况下,骨盆不只沿着一个平面发生错位,如只向内、 向外或只向前、向后,而是通常发生两个平面的同时性错位,即引起 一种复合髂骨错位。
• 基本上存在四种复合髂骨错位。图显示带有通过关节面近似中心 点的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左侧骶髂关节。这些线将错位方向分为A、B、 C、D象限,分别代表前上外、前上内、后下外、后下内错位。
4.
瞬间或长时间反复受外力冲击,
剧烈跳跃或摇摆身体、
5.
长期从业重体力(如搬、扛、抬
等)劳动、长时间从事转体的工
作或睡软床等都可破坏骶髂关节
的结构,韧带松弛,导致骶髂关
节错位。
临临床床症症状状————顽顽固固性性下下腰腰疼疼痛痛
• 疼痛部位 下腰正中、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处,臀上 方、梨状肌处、股后外侧、腹股沟部。病史较长的患 者,疼痛部位多变,界限模糊不清。
鑑鑑別別診診斷斷
• 下腰痛的致病因素复杂,双下肢长短不等、足趾及跟痛久治不愈、一 些原因不明的颈肩腰背痛尾骨痛、膝及髋关节原因不明的疼痛、腰肌
劳损等都可能与骶髂关节错位引起全身力学结构异常或肌肉张力失衡
有关,确切诊断较难 • ① 腰肌劳损、肌纤维织炎、 • ②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 • ③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 • ④腰椎退行性变 • ⑤韧带损伤 • ⑥腰椎肥大综合征
• 前上髂骨:其关节间隙的后下缘开放,引起纤维软骨盘的膨胀(或 骶髂后韧带形成水肿)并在触诊时产生一种海绵样的液体感觉。
• 后下髂骨:骶髂关节后上缘引起海绵样水肿
另外,前缘上部亦存在一个类似的关节间隙开放部,也可出现一个 水肿膨胀的软骨盘。虽无法触及(在盆腔内),但仍然参与了疼痛 和其它征象的形成
骶骨关节错位的诊断与治疗
骶骨关节错位的诊断与治疗我们大家知道我们的骶骨是处于我们身体的敏感期的,也是处于我们身体的脆弱的阶段,我们的目的就是我们将骶骨保护好,但是我们的骶骨关节如果出现问题,那将是很严重的事情,当然就包括骶骨关节的错位,那么我们知道骶骨关节出现错位我们自己怎么做么?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骶骨节错位的诊断与治疗.骶骨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的,为凹凸不平、互相嵌插的耳状关节面,关节囊紧张,并有许多坚强的韧带包裹,活动范围极小,是人体躯干向下肢传递重量与支撑的关节,而双足或两侧坐骨结节所受的外力,也必须通过骶髂关节才能传到躯干。
骶骨关节半脱位,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就是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漏诊。
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麻等症状。
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且久治不愈。
实际上根源多为骶髂关节半脱位致骨盆扭转/倾斜,使盆内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或牵拉,一旦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位置恢复正常,许多内脏病变亦随之得到缓解。
急性骶髂关节损伤多由外伤所致,如弯腰搬取重物时姿势不当;跌倒时臀部着地;肩担重物时突然失足等,身体失去平衡,重心突然转移,身体来不及适应而导致骶髂关节错位。
根据受伤的姿势与外力的作用方向,可造成骶髂关节向前或向后错位。
前错位:发生于下肢伸髋屈膝的位置上,如剧烈奔跑、跳远或劳动中一腿伸髋屈膝,用肩推重物时,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强力收缩向前猛力牵拉髂骨,同时由于同侧骶髂关节后面韧带的作用,使骶髂关节向后旋转,导致髂骨向前下错位;后错位:发生于下肢屈髋伸膝的位置上,如跨越沟壕、弯腰搬取重物时,大腿的后部肌肉强力收缩,牵拉髂骨向后,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导致骶骨向后上错位。
诊断:①外伤、劳损、产后、风寒湿侵袭、先天因素。
②继发于其他疾病及损伤,如: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盆内脏炎症……(需排除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肿瘤侵犯等) .症状:一侧腰骶部疼痛,重者患肢不敢着地、负重及站立,行走困难。
骶髂关节的损伤与错位
骶髂关节的损伤与错位骶髂关节解剖骶髂关节由髂骨的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构成。
关节面扁平,彼此对合非常紧密,属平面关节。
关节囊紧张,紧贴于关节面周缘,其周围有许多强韧的韧带加强,关节腔狭小,呈裂隙状,因而骶髂关节活动性很小,有利于支持体重和传递重力。
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或半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妇女。
常称之为骶髂关节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1.坐骨神经痛:急性病例表现为骤然起病、患侧臀部及下肢胀痛麻木,以及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或“触电感”。
患者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
翻身起坐和改变体位时疼痛加剧。
患肢呈半屈曲状,主动或被动伸屈均明显受限并剧烈疼痛。
咳嗽或打喷嚏时患肢常有放射性疼痛。
病情急重者,往往由旁人挽扶或持拐来诊。
慢性患者上述症状略缓和,患者自觉下腰部隐痛乏力、患肢“短了一截”和酸软、麻胀、怕冷等。
如勉强行走,则呈不同程度的“歪臀跛行”。
患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坐位时以健侧臀部触椅;仰卧伸直下肢时患肢常有牵扯痛或麻胀感,故患者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
临床上常将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状:患侧下腹部胀闷不适和深压痛,肛门急胀感,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排便次数增加,尿频、尿急,甚至排尿困难,会阴部不适,阳痿,痛经等。
3.骶髂关节炎症症状:患侧骶髂关节压痛和酸胀不适,患肢外侧牵涉痛、麻木。
腰骶部酸软乏力,需经常更换坐姿或站立的重心。
部分患者表现为骶尾部顽固性疼痛和触痛。
妊娠期和产后妇女,则可引起耻骨联合处疼痛。
4.急性患者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腰脊柱侧弯畸形(健侧凸),患侧骶棘肌痉挛。
骶髂关节压痛并可往同侧下肢放射。
直腿抬高明显受限。
慢性患者,只有关节局部的压痛和患侧腰臀肌及下肢肌肉萎缩。
诊断1.病史:有急慢性腰腿痛病史或外伤史,并具有程度不同的坐骨神经痛、盆腔脏器功能紊乱、骶髂关节炎症的一种或多种临床表现和典型体征者。
2、骶髂关节位置错动的检查:患侧骶后上棘(或下棘)下缘位置较健侧偏下者,为骶髂关节后错位,反之为前错位。
骶髂关节错紊病症剖析
大腿 前 侧放 射 性 疼痛 为 主 ,后 错动 患者 出现 以臀 部后
及大 腿后 、外侧 的放 射性 疼痛 为 主 。
2 .体 征特 点 :
2 .1共 有体 征 :骶髂 关 节肿 胀 ,腰 肌 肌 紧 张 ,
在 髂后 上棘 下 方 、髂 窝 、髂 后 下棘 内下 角 ,腹 股 沟处
局 部 进 行按 摩 , 以疏 通经 络 ,缓 解痉 挛 ,然后 施
以相应 的复位 手法 。
1 .屈膝 屈髋 冲压 法 :患者 仰 卧位 ,患侧下 肢 向胸 腹 部屈 膝 屈髋位 ,健侧 自然 伸直 。术 者立 于 患侧 ,一
手 握住 患侧 踝 关节 ,另 手屈 肘置 于 患侧膝 部有 节奏 向 下 冲压 2 3次 ,使 膝 、髋 关节 过屈 ,膝 部抵 胸腹 部 为 ~
地 反 向用 力 往返 搬臀 推肩 2 3次 ,听到 弹 响声或 手感 ~
1 .3 坐姿 矮蹬 、 软沙 发尤 为 困难 。 1 .4 单 侧 或双侧 类 似坐 骨 神经 样疼 痛 。
1 .5弯 腰 、翻 身 、仰 卧等均 可 致疼 痛 加剧 。
1 .6腹 压 增高 可 引起 患侧 部位 疼痛 加剧 。 1 .7 患病 时 间长 者 ,可致 排泻 功 能紊 乱 ,女性 患 者 经期紊 乱 ,腰 腹部 下 坠感 。
能紊 乱 ,或 孕妇十 月怀 胎 一朝 分娩 后 的盆 腔吻 合 不 良,
髂 嵴连 线及 臀皱 线 ,骨 盆 分离 、挤 压 试验 、髂关 节外
展 拮抗 试 验均 为 阳性 。
或不 慎 闪仆跌 挫 伤 ,或身 体过 于肥 胖 导致 腰 曲的变 化 , 或感 受 风寒 等 种种 原 因破 坏 腰 、骶 髂 、盆腔 的生物 力 学 的稳 定性 ,代偿 功 能 阶段 的改变 均 导 致骶 髂 关 节错 紊 。 临床上 因此 是常 见病 、好 发病 。 同时表 现 的 临床
骶髂关节错位的分型及手法治疗
骶髂关节错位的分型及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可引起腰臀及坐骨神经痛症状,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较为常见。
祖国医学称之为“胂肋骨移位”。
许多学者报道了本病的诊治经验,有的只谈到临床症状、体征及一种或几种治疗手法,而未见分型;有的提出分型及手法治疗,但分型标准少而不易区别,不便掌握;大家看法尚不统一。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年龄20~54岁,男12例,女19例(均已婚已育),前错位11例,后错位20例,左侧14例,右侧17例,有扭伤史12例,无明显外伤史者19例。
1.2 临床表现31例均有患侧下腰部及骶髂关节处髂后下棘下角持续钝痛,骶髂关节有深压痛及叩击痛,患肢不适,跛行;其中有患侧类坐骨神经疼痛11例;患肢不能负重,翻身及上下床铺疼痛加剧,强迫性健侧卧位及健臀坐位22例;腰向患侧突,患肢相对变长,行走需要手扶持患肢19例;下腹胀闷不适、肛门胀坠、尿急尿频2例;髂后上棘高突20例、凹陷11例;触及痛性筋结12例;耻骨联合处压痛6例。
1.3 特殊检查骶髂关节扭转试验(Gaenslen)阳性25例;单髋后伸试验(Yeoman)阳性27例;“4”字试验阳性21例;单腿跳跃试验阳性24例;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21例。
1.4 X线检查标准骨盆正位片,患侧髂嵴及耻骨联合下移、闭孔纵径高度缩短14例,患侧髂嵴及耻骨联合上升、闭孔纵径高度延长16例,患侧骶髂关节面硬化3例。
1.5 诊断与分型诊断要点骶髂关节部疼痛,有放射痛或反射痛,局部深压痛及叩击痛存在,并具备上述五项特殊检查中两项阳性,即可诊断。
分型标准我们将骶髂关节错位分为前错位型、后错位型。
前错位型:髂后上棘比对侧凹陷,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距离增宽,髂嵴水平下降,耻骨联合下移,闭孔纵径高度缩短;后错位型:髂后上棘比对侧高凸,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距离变窄,髂嵴水平上升,耻骨联合上移,闭孔纵径高度增长。
1.6 治疗手法1.6.1 复位手法前错位型采用屈髋屈膝按压法:患者仰卧位,助手固定健肢于伸直位,医者站患侧,面向患者,一手扶患肢踝部,一手按压小腿上端近膝关节处,屈髋屈膝使膝关节指向对侧季肋,极力屈髋并用力颤压,用力迅猛即发即收,多可感觉弹响。
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后错位疗效观察
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后错位疗效观察标签:骶髂关节后错位;手法;按动疗法骶髂关节后错位是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面受到外力和其他致病因素影响,造成关节内外力学环境失衡,导致关节微小移动和相关组织损伤,不能自行复位而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
该病临床上较为常见,但骶髂关节后错位在CT、MRI 及X光检查中均无异常表现,故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坐骨神经痛”等,以致出现长时间顽固性下腰痛,腰部活动受限。
笔者在跟师期间运用本院王友仁主任医师所教方法治疗典型骶髂关节后错位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观察病例为2011年4-11月期间在本院门诊就诊的骶髂关节后错位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35~65岁,平均45.5岁;病程最长1年,最短3 d;单纯性骶髂关节后错位20例(66.7%),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33.3%)。
1.2 诊断标准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二)》[1]有关标准拟定。
①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如弯腰取重物,突然跌倒单侧臀部着地或单侧下肢跳落坠地。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③患侧腰及骶髂关节部疼痛并常放射到臀部及髂骨外侧,患肢跛行不敢负重,上下楼梯需要健侧先移动,平卧不适,翻身困难,站立位弯腰时疼痛加重,活动受限,而坐位弯腰时疼痛不明显。
④脊柱向患侧倾斜,骶棘肌紧张,患侧骶髂关节处压痛,可触及突起感。
⑤骶髂关节后错位患者俯卧时髂后上棘高于健侧,有明显隆起,患侧骶髂关节处压痛或叩击痛明显,病程久者可触及条索和结节。
仰卧时髂前下棘低于健侧,在腹股沟内侧由内下向外上可触及条索状阳性反应物,下肢短于健侧(1~2 cm)。
下肢足部表现为外翻。
⑥特殊检查: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诱发疼痛为阳性,“4”字试验诱发骶髂关节疼痛为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及下肢运动感觉无异常。
⑦X光检查:急性骶髂关节后错位常无异常改变,陈旧者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或骨赘形成,关节边缘密度增高。
骶髂关节错位的诊断及正骨方法
骶髂关节错位的诊断及正骨方法骶髂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的,为凹凸不平、互相嵌插的耳状关节面,关节囊紧张,并有许多坚强的韧带包裹,活动范围极小,是人体躯干向下肢传递重量与支撑的关节,而双足或两侧坐骨结节所受的外力,也必须通过骶髂关节才能传到躯干。
骶髂关节半脱位,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就是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漏诊。
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麻等症状;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且久治不愈。
实际上根源多为:骶髂关节半脱位致骨盆扭转/倾斜,使盆内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或牵拉,一旦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位置恢复正常,许多内脏病变亦随之得到缓解。
急性骶髂关节损伤多由外伤所致,如弯腰搬取重物时姿势不当;跌倒时臀部着地;肩担重物时突然失足等,身体失去平衡,重心突然转移,身体来不及适应而导致骶髂关节错位。
根据受伤的姿势与外力的作用方向,可造成骶髂关节向前或向后错位。
一、前错位发生于下肢伸髋屈膝的位置上,如剧烈奔跑、跳远或劳动中一腿伸髋屈膝,用肩推重物时,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强力收缩向前猛力牵拉髂骨,同时由于同侧骶髂关节后面韧带的作用,使骶髂关节向后旋转,导致髂骨向前下错位;二、后错位发生于下肢屈髋伸膝的位置上,如跨越沟壕、弯腰搬取重物时,大腿的后部肌肉强力收缩,牵拉髂骨向后,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导致骶骨向后上错位。
①外伤、劳损、产后、风寒湿侵袭、先天因素。
②继发于其他疾病及损伤,如: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盆内脏炎症……(需排除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肿瘤侵犯等)。
一侧腰骶部疼痛,重者患肢不敢着地、负重及站立,行走困难。
坐位时患侧臀部不敢着力,常以健侧臀部着床,患肢保持屈髋屈膝位,翻身困难,腰骶部痛,或可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痛(或麻)。
鞍区症状,腹股沟部及内收肌群痉挛性疼痛,其他内脏表现(如痛经、阳痿等)。
浅谈骶髂关节后下错位的临床诊治体会
浅谈骶髂关节后下错位的临床诊治体会摘要】随着汽车族和电脑手机族的日趋增多,运动量的逐步减少客观上提高了骶髂关节损伤的发病基率。
加之平时缺乏对腰骶部、臀腿部等部位肌肉科学的和必要的功能锻炼,一旦发生急性扭挫伤,就很容易出现骶髂关节错缝的情况,而骶髂关节后下错位的发生率近年来更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关键词】骶髂关节;错位;病因;诊断[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424-02笔者近年来运用传统推拿、宫廷理筋术、锤震疗法以及美式整脊的特有诊疗手法,对骶髂关节后下错位的整复与治疗进行了细致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病因病机骶髂关节是一对相对稳定的微动关节,其关节面略呈耳状或约呈“L”形状。
骶髂关节具有滑膜关节的一般特性,除具备关节滑液及关节囊外,位于骶骨和髂骨的两关节面凹凸相嵌,使关节的活动度明显受到限制而关节的稳定性增加,在骶髂间、骶骨坐骨间还有强大的韧带以增强其牢固性。
但尽管如此,由于骶髂关节本身就存在着少许旋转度,可作上下、前后移位运动。
人体站立时体重由躯干上不向下传递到骶骨,有使两髂骨相互分开或使骶骨向后下方移位的趋势。
若在较大暴利冲击和强力扭转下,就能推动骶髂关节超越生理活动度而引起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损伤,甚至使骶髂关节发生向后下的错位。
骶髂关节后下错位在骨伤科临床极为常见,究其发生的原因,无非内、外两个方面。
内因一则是本身体质较弱,平时又缺乏必要的对腰骶部以及下肢肌肉的功能锻炼,致使骶髂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力量薄弱。
另一方面是,由于久坐或长期搬取重物,使骶髂关节发生积累性劳损。
故在弯腰拾物、转身搬取重物、久坐突然站立或翻身时,即可发生骶髂关节的后下半脱位。
当然,跳跃动作、突然跌倒等较大的强力作用也是骶髂关节错位发生的常见外因。
此外,妇女妊娠期和产后,因内分泌作用,使骶髂关节松弛,此时受到扭转、牵拉、碰撞或滑跌等,则易引起骶髂关节后下错位。
骶髂关节错动24例报告
骶髂关节错动24例报告*导读: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
耳状面有甚多隆起与凹陷部分,这样的构造使两个相当的关节面密切相嵌,更加强了关节的稳定性,加之周围有韧带加强,因此骶髂关节脱位甚少见。
……1990年7月~1999年12月,我们诊治骶髂关节错动24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6例,女18例;年龄26~70岁,平均37.5岁。
左13例,右11例。
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小时~7天。
有慢性腰痛病史者11例。
均在突然变换体位时发病,急性腰骶部疼痛,并沿患侧肢体放射。
其中19例受伤当时有弹响。
24例摄X线片骶髂关节均未见异常。
治疗方法及结果:6例症状较轻者直接施术。
19例症状较重或年龄50岁以上者在局麻下施术。
常规消毒皮肤,在骶1~2平面棘突向患侧旁开2cm处,取压痛最重的点进针,以0.5%利多卡因5ml由浅至深局麻,待疼痛消失后以推拿放松患侧骶髂关节周围肌肉,再施重力按压数次,本组以此按压手法使3例获得复位。
未获复位者再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扶膝关节,助手双手握踝部,术者使患者过度屈髋屈膝,再用力伸髋伸膝,与此同时助手以突发力量牵引下肢,同时嘱患者伸髋伸膝配合,使下肢至伸直位时与床面呈10~30°角,不成功者可重复上述手法数次。
成功的关键在于术者、助手及患者三者的步调一致,默契配合。
该手法使18例获得复位。
复位标志:①施术过程中出现骶髂关节弹响;②腰骶部及下肢感轻松,未局麻者疼痛立即消失,可下床自由活动。
③局麻药作用消失后疼痛不复发。
本组3例施术过程中未闻及弹响,于患侧骶髂关节注射强地松龙3ml后嘱患者回家后主动或被动作髋膝屈伸及下肢旋转活动,2例于次晨症状完全消失,1例2日后疼痛复发复诊,再给予局麻下施术获得复位。
讨论: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
耳状面有甚多隆起与凹陷部分,这样的构造使两个相当的关节面密切相嵌,更加强了关节的稳定性,加之周围有韧带加强,因此骶髂关节脱位甚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下或前后移位。 • 4、双侧髂嵴是否等高,其连线是否经过
第4腰椎体。 • 5、骶骨中轴线是否与耻骨中心线,尾椎
尖重合,各部位有否偏移、旋转。 • 6、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是否等宽,正常骶
髂关节间隙为3mm之内。有否边缘模糊, 密度增高。
样水肿
后下髂骨 1.位于长髋骨侧 2.形成较大的投影闭孔 3. 引起腰部脊柱前凸加大 4.股骨头高度降低 5.在骶髂关节后上缘引起海绵 样水肿
(1)髋骨长度改变
前上髂骨錯位 ,該側髋骨长度缩短 后下髂骨错位髋骨长度变长
(2)闭孔形状改变
• 前上髂骨侧闭孔对角长度减小,而对侧则对角长度加 大。闭孔形状亦可受到骨盆其它错位因素的影响。
• 随着髂骨向内错位,它将进一步上移 骶髂关节,如在前上髂骨所发生的那样, 使那一侧的股骨头升高。
6、足展开(外展)改变
• 内和外错位的鉴别: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时比较两脚偏离正中线的
角度,如内髂骨倾向引起脚更远地偏离正中线,而外髂骨则倾向导致
脚靠拢正中线。
•
骨盆转位也可在站立或行走时观察到,如骨盆和脚将转向内髂骨
?
※有时在无法获得髋骨准确测量数据时,将要参照闭孔形状以便 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的分析,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髂嵴和坐骨影像 出现腐蚀现象时。
(3)腰生理弯曲消失
•
由前上髂骨引发腰部脊柱的正常前曲减
小,前凸不足。前曲减小的程度与前上错位的
程度有关
•
因腰部脊柱前曲减小,有时也可发生胸部
正常后曲和颈部正常前曲减小(代偿性)。在
侧,这一点还可通过减小躯干和头转向外髂骨侧表现出来。
左髂骨外错位脚靠拢正中线病例
复合性方向錯位
• 在大多数情况下,骨盆不只沿着一个平面发生错位,如只向内、 向外或只向前、向后,而是通常发生两个平面的同时性错位,即引起 一种复合髂骨错位。
• 基本上存在四种复合髂骨错位。图显示带有通过关节面近似中心 点的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左侧骶髂关节。这些线将错位方向分为A、B、 C、D象限,分别代表前上外、前上内、后下外、后下内错位。
前或后错位
内或外向错位
后下方向
11、、髂髂关关节节顺顺时时针针或或逆逆时时针针错错位位
•
指骨盆以骶骨为轴
心在额状面上旋转,使
骶髂关节错位。
•
错位时骨盆正位X光
片显示双侧髂嵴、坐骨
结节、耻骨支高度不
等,骶骨中轴线与耻骨
联合的中心线互成夹
角,不相重合,临床表
现双腿长短不一。
22、、髂髂关关节节、、耻耻骨骨的的旋旋前前或或旋旋后后错错位位,,
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分析方法
劉世文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康复科
骶髂關節错位的病因
正常的骶髂关节活動微弱,約12mm. 错位实际上是髂骨围
绕着骶骨的错位。可受自身
因素和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
1.
如骨盆呈女性型、中年人、
2.
体态肥胖、肌肉韧带松疏者、妇
女妊娠期及分娩后
3.
女性骨盆内疾患、
位置。
骶骨中心线轴
后 错 位
前 错 位
前上、后下方向髂骨錯位
前上髂骨錯位的運動方式
• 前上髂骨錯位 比较两侧髋骨的相对长度,短的一侧即 为前上髂骨。在侧面观察时,髂骨在前上方向上移位时, 髂骨移位是在一个前、上方向的弧形线上,其上下长度值 变小。
弧形移动轨迹
X 线 投 射
正常髂骨侧面观
前上髂骨侧面观
心线的移位,而另一侧髂骨则更加靠近骶骨中心线远离骶骨中心线错位的髂
骨可认定为外髂骨,而靠近此线的髂骨则为内髂骨
•
应该发现两侧髂骨错位是作为一个单位围绕骶骨发生的,或者由右向
左,或者由左向右。两侧髂后上棘之间的距离仍旧是相同的。因此,在内和
外髂骨错位时,无论是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耻骨联合均会偏离骶骨中心
• 前上髂骨:其关节间隙的后下缘开放,引起纤维软骨盘的膨胀(或 骶髂后韧带形成水肿)并在触诊时产生一种海绵样的液体感觉。
• 后下髂骨:骶髂关节后上缘引起海绵样水肿
另外,前缘上部亦存在一个类似的关节间隙开放部,也可出现一个 水肿膨胀的软骨盘。虽无法触及(在盆腔内),但仍然参与了疼痛 和其它征象的形成
前上错位髂骨上的 海绵间盘
•
内髂骨将引起腰部脊柱的正常前曲减小,这
是与发生于前上髂骨时相类似的一种代偿性改变。
原因是在髂骨发生对骶骨的向内错位时,它亦倾
向于向上移位,近似于前上髂骨。相反,对外髂
骨来说亦是如此。随着外髂骨对骶骨的错位和后
移,腰部的前曲加大,类似于内髂骨错位。 • 在胸部和颈部脊柱也存在与内和外错位相伴随的
代偿性改变,类似分别发生于前上和后下错位时
线,而在胶片上定位于此线的一侧或另一侧。
前后位观
上下位观
耻骨联合
内内和和外外髂髂骨骨
• 在一个患有内外方向错 位的骨盆上,一侧髂骨 可发生进一步远离骶骨 中心线的移位,而另一 侧髂骨则更加靠近骶骨 中心线
• 外髂骨:远离骶骨中心 线的髂骨
• 内髂骨:靠近骶骨中心 线的髂骨
1、髂骨宽度改变
• 在有内和外髂骨错位存在时,髂骨从
鑑鑑別別診診斷斷
• 下腰痛的致病因素复杂,双下肢长短不等、足趾及跟痛久治不愈、一 些原因不明的颈肩腰背痛尾骨痛、膝及髋关节原因不明的疼痛、腰肌
劳损等都可能与骶髂关节错位引起全身力学结构异常或肌肉张力失衡
有关,确切诊断较难 • ① 腰肌劳损、肌纤维织炎、 • ②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 • ③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 • ④腰椎退行性变 • ⑤韧带损伤 • ⑥腰椎肥大综合征
各垂线与股骨头线的绝对垂直非常重要。 • (4)测量两侧髂骨的宽度,并将测量
数据显示于胶片上。
• 比较窄的髂骨为外髂骨,而比较宽者 则为内髂骨,并将胶片依此排序。
2、闭孔形状的差异
• 闭孔的投影形状可显示出内和外髂骨 错位时的区别。外髂骨闭孔将显示其基底 处宽度加大是否等高,与髂骨旋 转错位有关。
8、骨盆入口两侧骶髂关节的结合处曲线平 滑,流畅性,如有上下移位,则视为骶 髂关节错位。
• 9、注意排除骨盆骨折,先天畸形,骨关 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严重骨质疏松、 肿瘤等。
(二)骶髂关节错位的方向分析
骨盆错位主要是以骶骨为轴心的 髂骨运动 1. 前或后错位, 2. 内或外向错位, 3. 顺或逆时针转动, 4. 旋前或旋后 5. 骶骨的前翻(前上方向)或后仰 (后下方向)的矢状面运动。
•
指骨盆以骶骨中心线为轴在水
平面上旋转,使骶髂关节错位。它 实际包括了髂骨的前或后错位 • 矢状X光片显示向前(后)旋错 位的耻骨支向前(后)错位(图236)。正位X光片显示双侧髂骨大 小不等,旋前侧髂骨横径变窄,旋 后侧髂骨横径变宽。耻骨闭孔与之 相反,旋前侧的闭孔变大,旋后侧 的闭孔变小。此外股骨颈长短也可 呈现相应变化。临床上可发现仰卧 位时,一侧足过度外旋(俗称阴阳 脚)或过度内旋,不呈正常“∨”形
康康复复治治疗疗
•• 手手法法治治疗疗 •• 牵牵引引 •• 理理疗疗 •• 药药物物对对症症治治疗疗
髂髂骨骨的的前前上上、、后后下下错错位位的的xx线线改改变变
• 前上髂骨错位,该侧髋骨长 度比较对侧缩短。長側为後 下髂骨錯位
• 观察时测量髋骨时,主要是
描绘髂嵴顶端和坐骨的最下
缘的平行线之間距離。 • 髋骨测量要首先由建立的脊
柱基线来确定,称作股骨头
线。
•
这两个测量数据中的较
小者表示前上髂骨,数据较
内侧缘至外侧缘的宽度将被不同地投
影在胶片上。内髂骨将显得比较宽,
而外髂骨将减小宽度。如下的标记步
骤 上可 的以 内用 —作 外一 错种 位补 。充方法以确定胶片
•
(1)在两侧髂骨内外侧缘处各设置一
个标记点。 • (2)以与测量耻骨联合偏离同样的方
式设置并引出股骨头线。 • (3)循各标记点各引一条垂线,确保
• 疼痛性質 可呈现持续性钝痛或针刺痛,也可有酸 胀沉重感,偶向下肢窜痛或有麻木感。患者痛苦万 般,呈屈髋屈膝状,坐卧不安。考虑为骶髂关节错动 后牵拉或损伤了其周围走行的肌肉、神经而致。
• 其它系统相关表現 消化功能障碍:腹胀痛、腹泻、便泌等;
盆腔淤血综合证:慢性盆腔炎、外阴营养不良性萎 缩,增生、瘙痒、痛经等妇科病症
的那些代偿性改变。这些改变在侧位片上比较明
显。
4、关节间隙水肿
• 外错位:因髂骨对骶骨的外错位,骶髂关节后部关节间隙分离,引起一 个膨胀的水肿盘区。触诊明显
• 内错位:在骶髂关节前缘可发生类似水肿盘区情况,此区域不能触及, 但常常产生疼痛症状,可与髂骨外错位鉴别
外错位
5、股骨头高度改变
• 外髂骨倾向于降低股骨头高度,与后 下髂骨错位类似。这是由于髂骨下移骶髂 关节,而接近到达后下髂骨的位置。相反 的情况则发生于内髂骨。
大者则表示后下髂骨。
髋骨长度測量方法
1、標記點 2、股骨頭線 3、坐骨線 4、髂嵴線 5、比較兩側髖骨高 度
結論: 短侧为前上髂骨錯 位,長側為後下髂 骨錯位
前上、后下方向髂骨错位的表现
前上髂骨
1.位于短髋骨侧 2.投影闭孔较小 3. 腰脊柱前凸减小 4.股骨头高度升高 5.在骶髂关节后下缘引起海绵
4.
瞬间或长时间反复受外力冲击,
剧烈跳跃或摇摆身体、
5.
长期从业重体力(如搬、扛、抬
等)劳动、长时间从事转体的工
作或睡软床等都可破坏骶髂关节
的结构,韧带松弛,导致骶髂关
节错位。
临临床床症症状状————顽顽固固性性下下腰腰疼疼痛痛
• 疼痛部位 下腰正中、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处,臀上 方、梨状肌处、股后外侧、腹股沟部。病史较长的患 者,疼痛部位多变,界限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