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课本知识核心考点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核心考点+易混易错)

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点(核心考点+易混易错)

高中政治《逻辑与思维》知识点(核心考点)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基础知识过关】思维的相关知识1、思维的含义(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逻辑的相关知识1、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①含义: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②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其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③意义: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

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一)同一律:确定性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2.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二)矛盾律:一致性“自相矛盾”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2.要求:在同一时间、方面、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三)排中律“两不可”1.排中律的含义: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2.要求:在同一时间、方面、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的相关知识1、含义①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部编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知识点

部编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知识点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知识点1.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含义: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村民自治:性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内容: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3)居民自治:性质: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任务:是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内容: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居民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意义: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

(1)民主选举: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照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2)民主协商: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

最新部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点 必背考点总结归纳

最新部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点 必背考点总结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点必背考点总结哲学考点1.唯物论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2.辩证法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第一部分:联系第二部分:发展第三部分:规律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四课:发展的状态,原因,趋势3.认识论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4、人生价值观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5)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基本问题(1)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依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3)辩证唯物主义(特点: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历史唯物主义(特点:A它是时代的思想智慧,B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要求,C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详解第一章政治与经济生活政治与经济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释: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决定了社会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文化形态等上层建筑内容。

–例子: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经济是经济基础,其上层建筑包括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等。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解释: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发展和变革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上层建筑不完全被经济基础所决定。

–例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法律制度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点–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经济体制,具有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特点。

–例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政府仍具有宏观调控的权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正、公平的分配制度等。

–例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体现在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上。

第二章认识政党政党的概念和职能•政党的概念–解释:政党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一群具有共同政治目标的人组成的团体,以实现其政治目标为任务。

–例子: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的最高政治力量和领导核心,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政党的职能–解释:政党的职能包括参与国家政权的竞争、参与国家政治决策、组织与动员人民群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等。

–例子: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各政党通过竞选参与国家政权的竞争,向人民群众表达政治主张。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解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先进社会力量的代表,是中国人民的忠诚先锋。

–例子: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一、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
1、政治思想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3、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4、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优越性及历史地位。

二、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1、国家的概念、性质、属性和本质。

2、国家职能的基本内容及其实现形式。

三、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
1、政治权利的含义与种类。

2、政治参与的概念、形式和途径。

3、政治参与的条件、阻碍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四、团结统一与多元一体
1、团结和统一的内涵、作用及基础。

2、多元一体的概念、实现形式和重要意义。

五、宪法与法治
1、宪法的概念、性质、作用和基本原则。

2、法治的概念、内涵和基本要求。

3、法律的种类及其作用。

六、国家机构与决策制度
1、国家机构的概念、种类、职能和组成。

2、决策制度的概念、特点及其实现形式。

七、政治文化与政治道德
1、政治文化的内涵、种类及其基本内容。

2、政治道德的概念、规范及其重要意义。

八、国际政治
1、国际政治的概念、性质、基本要素和发展趋势。

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3、国际冲突的种类及其解决方法。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学习政治知识不仅有利于增长知识,更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作为一门学问和社会实践,是用来管理国家、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对于建设美好祖国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高三人教版政治知识点框架

高三人教版政治知识点框架

高三人教版政治知识点框架高三政治知识点框架一、政治生活1. 政治与生活- 政治的定义与重要性- 政治与经济、文化的关系- 政治对个人生活的影响2. 政治制度-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 政治参与-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选举制度与过程- 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 政治参与的意义与价值4.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文化建设的途径- 政治文化与社会稳定5. 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二、经济生活1. 经济与经济制度-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2.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 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 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 宏观经济指标的解读- 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经济周期与反周期政策4. 经济与社会-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经济与环境保护- 经济与人口问题5. 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与金融- 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三、文化生活1. 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定义与功能-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 - 文化传承与创新2. 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 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发展 - 文化市场的运作机制- 文化产品与文化消费-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3. 教育与科技- 教育的作用与重要性- 科技与社会进步- 教育与科技的结合- 教育改革与科技创新4. 媒体与传播- 媒体的类型与特点-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媒体的社会影响与责任- 新媒体与信息时代5. 文化建设与文化安全- 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文化安全的内涵与重要性 - 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 文化建设的政策与措施四、生活与哲学1. 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 哲学与日常生活- 哲学思维的培养2. 伦理道德与法治- 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法治社会的理念与实践-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公民道德建设3. 人生价值与社会责任- 人生价值的内涵与追求-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4. 科学发展与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措施- 绿色生活与生态文明5. 哲学思维与创新- 哲学思维的特点与方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与重要性-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哲学思维的应用通过以上框架,学生可以系统地复习和掌握高三政治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政治知识点总结高中新教材

政治知识点总结高中新教材

政治知识点总结高中新教材政治是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政治知识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公民必备的素质和技能。

高中政治教育是学生接触政治知识的起点,通过学习政治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宪法法律、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将来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政治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制度、宪法法律、政治理论和思想、国际政治关系、历史和文化等内容。

1. 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相关,是国家进行政治活动的基本规范和基本机构。

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政府机构、权力机构和决策程序等内容。

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学生需要学习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总统制、议会制和混合制等不同制度形式,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运作方式和特点。

2. 宪法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法规,是国家治理的基本依据和法律保障。

高中政治教育中,学生需要学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包括宪法的制定过程、宪法的权威性和效力等内容;同时也需要学习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知识,包括法律的种类和立法程序、法律的适用和司法解释等内容。

3. 政治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和思想是政治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现代化理论、多元文化理论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政治理论和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不同政治观点和立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

4. 国际政治关系国际政治关系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往和政治互动,包括国际政治冲突、国际政治合作、国际政治经济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将来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交往做好准备。

5. 历史和文化历史和文化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家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国家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历史和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了解和传承国家的历史文化做好准备。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辩证法原理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辩证法原理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辩证法原理知识点梳理第一部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背】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理解】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1、【原理内容】:联系是有条件的。

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间联系的条件性。

【必背】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2)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必背】六、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是我国高中阶段政治课程的主要教材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国内外政治形势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总结人教版高中政治的重点知识点,以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

一、政治制度方面的重点知识点1.国家机构的组成与职能:国家的行政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司法机关等均为国家机构,每个机构都具有各自的职能。

2.行政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央与地方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涵盖了领导制度、干部管理制度、会议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等内容。

3.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了制度设计、制度创新、改革推行等方面,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二、政治思想方面的重点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将“阶级斗争”作为社会的基础矛盾,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胜利后,根据中国国情所总结的一系列思想,包含了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刻认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即国家的长期发展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出路。

三、政治文化方面的重点知识点1.文化传承:政治文化传承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通过世界政治史、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现代中国政治文化三个层面对中国政治文化进行了详细阐述。

2.政治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是关于个人与群体对政治理念、政治实践中所持有的价值态度,其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的四大价值观念是现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国内外政治形势方面的重点知识点1.国内外政治态势:国家的政治形势是否稳定,内外部经济形势、社会情况均影响国家的政治风向。

2.民族问题: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问题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社会矛盾之一,其解决方案也是政治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3.国际关系: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包括主权、同盟、区域化、全球化等关系,互相影响。

人教版高三政治学习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三政治学习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三政治学习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 phenomenon 的学问,其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

–政治现象包括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思想文明等方面的内容。

2.政治的本质和特征–政治的本质是权力的管理与分配,并由此形成的一定的关系。

–政治的特征包括普遍性、特殊性、统一性、矛盾性。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现状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地点: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嘉兴路106号)。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间:1921年7月1日。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确立共产党的纲领、章程和号召。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建设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强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进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和文化创新。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质量、提高效率、加强内部动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推广人文关怀精神,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国际关系与外交战略1.国际关系的基本问题–国际关系的基本问题包括国家主权、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和和平共处等。

2.中国的外交战略–和平外交:积极参与和平维护、构建国际和平与安全环境。

–发展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合作。

–民心外交:注重人民之间的文化和人文交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融合。

五、政治制度与政府公共管理1.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集中制等。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让人民成为国家主人,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创造有利于人民群众参与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制度机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大全第一章政治思想- 1.1 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1.1 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 1.1.1 夏商周政治思想- 1.1.2 儒家政治思想- 1.1.3 道家政治思想- 1.1.4 法家政治思想- 1.2 各国政治思想1.2 各国政治思想- 1.2.1 古希腊罗马政治思想- 1.2.2 教政治思想- 1.2.3 启蒙思想- 1.2.4 社会主义政治思想- 1.2.5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思想- 1.2.6 民族主义政治思想第二章国家政治制度- 2.1 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2.1 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 2.1.1 国家政权的分类- 2.1.2 国家政体的分类- 2.1.3 国家政权制度与国家政体的关系- 2.2 中国的政治制度2.2 中国的政治制度- 2.2.1 中国的领导地位- 2.2.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2.4 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章政党团体和社会组织- 3.1 党派政治3.1 党派政治- 3.1.1 中国- 3.1.2 中国国民党- 3.1.3 中国民主同盟- 3.2 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3.2 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 3.2.1 人民团体- 3.2.2 社会团体- 3.2.3 社会组织- 3.2.4 政府非政府组织第四章政治决策机制- 4.1 决策的主体4.1 决策的主体- 4.1.1 国家机构的作用- 4.1.2 权力机关的作用- 4.1.3 各种决策机制的比较- 4.2 决策的程序4.2 决策的程序- 4.2.1 决策的形式- 4.2.2 决策程序的特点- 4.2.3 决策程序的改革与完善以上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的知识点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人教版高中政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根据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以下是一些必背的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人民主权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等。

6. 我国的主要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法等。

7. 我国的国家机构设置,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8. 我国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9. 我国的基本国策,包括对外开放、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

10.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11. 我国的发展目标,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2. 我国的发展战略,包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13. 我国的社会治理,强调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政治课程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政治理论,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政治必修一内容的整理,对于高中学生复习重要知识点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一)市场经济的作用在社会资源的配置方面,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为优越。

1、合理而有效的配置资源首先,在不同行业之间,资源通过市场流动,会逐渐趋于一个较优的配置比例,使每一个行业的资源既不过多,也不过少;这一过程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其次,在同一行业内部,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自愿会流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企业。

2、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3、为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提供广阔的"平台'4、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5、择优汰劣在市场经济这台复杂而又精良的庞大机器中,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这三大机制交互作用,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者资源的配置,推动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1、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必须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促使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1)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2)用法律规范市场的秩序(3)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4)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5)建立健全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二)1、公有制经济的构成: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

①国有经济:(1)含义: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2)地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对保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进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原因:第一,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控制着整个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是引导集体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强大经济力量。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材知识点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材知识点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材知识点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材知识点梳理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实现二者的统一(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第二,两者又是一对矛盾。

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部编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

部编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

部编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关于部编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股票、债券和保险1、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①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②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因素: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

③意义: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④性质:所有权凭证。

(股东可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红利等。

2、债券——稳健的投资①含义: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性质:债务证书③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3、保险——规避风险①含义: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②类型: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③投保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3、利息:①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收益。

②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③影响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4、存款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5、商业银行:①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②组成:我国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结算业务。

人教版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教版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汇总

人教版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汇总第一章政治思想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场-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2. 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矛盾分析和群众路线3. 的基本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第二章政治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和议事程序2.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领导地位和政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原则-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和运作机制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建设- 人民民主和法治建设- 协商民主和群众自治第三章国家政权1. 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作用- 国家政权的定义和本质特征- 国家政权的作用和职能2. 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国家权力的分立和三权分立原则- 国家权力的制衡机制3. 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 国家权力组织体系- 国家政权的运行程序和工作方式- 国家政权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第四章决策分析1. 决策的概念和特征- 决策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决策的目的和条件2. 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 决策理论的主要流派和方法- 决策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技巧3. 决策价值观与道德规范- 决策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标准- 决策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以上是人教版高中政治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注意: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或权威资料。

人教版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一、哲学基本观点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同时,也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意识的反作用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以及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因此,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政治与法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并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此外,人教版高中政治还涉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政府的职能与责任、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请注意,这只是对高中政治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实际教材内容可能更为详细和深入。

建议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期中复习知识梳理基本理论: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1)含义: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基本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其中,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劳动对象的范围大小也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地位: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它总是处于不断进步的变化之中。

2、生产关系(1)含义: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主要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

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统一整体,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两个方面。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2、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1、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四、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地位: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①共同劳动;②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③在生产中形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④平均分配劳动产品3、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4、管理集体事务:通过氏族议事会5.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①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代替了氏族集体劳动;②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③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部编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知识点总结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知识点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和地位: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②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③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特别提示】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只有一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拥有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包括省会所在城市,其他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即拥有立法权的机关有多个,但立法机关只有一个,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易混提示】(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

前者特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则指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2)“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

前者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包括国家元首、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

它们的关系是后者对前者负责,后者由前者产生,前者对后者进行监督,注意只能是同一级别的,如某市政府、法院对市人大负责并受市人大监督。

(3)“国家权力机关”与“立法机关”。

前者指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②产生: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

③任期:各级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特别提醒】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2)人大代表的职责①义务: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课本知识核心考点梳理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例如,对于高二政治第二课第一节第一框中的重点名词“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运用句子成分划分的办法,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1)主干成分:“联系是关系”。

简单地说,联系就是关系。

这种“化繁为简”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要义。

(2)第一修饰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联系。

也就是说,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关系”都是“联系”,只有那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才是“联系”。

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内涵。

(3)第二修饰词:“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

这表明两层意思:联系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因而,“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外部,因而联系具有“普遍性”。

这样,我们也就能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了“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外延。

2、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

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例如,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团结—批评—团结B.大小民族一律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荣D.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一道全国高考题,十分简单,正确答案是D。

但是,据当年的统计,仍然有28.2%的学生做错。

其做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分清楚“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和“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决定”与“影响”、“根据”与“条件”、“主要”与“全部”、“原则”与“政策”等,就属于易混词。

课本在知识叙述上,常使用这些词把知识点准确地加以界定。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时常注意课本上的这些易混词,区分易混词、准确地把握知识点。

3、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

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

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

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三个年级的政治课本中的政治名词概念。

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2001年12月10,中国正式成为了WTO的成员。

回顾过去,15年艰难谈判中最大的困难是中美谈判。

中国需要WTO,WTO也需要中国。

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从而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加入WTO,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利也有弊,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利大于弊。

”“请问,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对于上述题目,运用“咬文嚼字”的办法,把材料中的词句转换成“政治术语”,就能比较好地作答。

材料中,①“成为了”→“发展”→发展的观点;②“艰难”→“曲折”→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观点;③“最”→“主要”→抓主要矛盾的观点;④“也”→“联系”→联系的观点;“只能”→“特殊”→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⑤“双赢”→“共存”→对立统一的观点。

⑥“利、弊”→“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的观点;⑦“利大于弊”→两点之中有重点的观点。

4、注意对应词——学得灵活“主要”对应“次要”、“现象”对应“本质”、“物质”对应“意识”、“主观”对应“客观”、“正确”对应“错误”……我们首先就应该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对应词,在课本上做好批注。

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例如,高一政治课本第二课写到:“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调节实现的”。

因为“主要”对应“次要”,所以,课本上那句话的言下之意是,市场调剂不是资源配置的唯一实现方式。

那么,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另外还有什么其它的实现方式呢?——国家的宏观调控。

这样,就初步地、灵活地把握了市场调剂和宏观调控的辩证关系。

5、重读关键词——抓住知识重点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

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根源、标志、目标、目的、原则、源泉、决定、第一,等等,就属于“关键词”。

教材中的关键词是很多的,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采用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把关键词加以突出。

6、寻找反义词——正确理解知识点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学会从对立面去观察事物,能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

专家在编写教材时,为了对概念、观点、原理等进行准确的表达,一般都是使用一些精确的词语。

我们在阅读时,应该使用反义词的方法,准确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观点和原理,进而培养辩证思维。

例如,“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这是一句黑体字,是重点知识,是一个重要观点。

在这句话中,是“一种”,不是“唯一”。

优化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除了“市场调节”外,那还有“宏观调控”。

是“有效”,不是“无效”,是“优化”,不是“劣化”。

通过这样的分析,对“资源配置”就有了一个全面的印象、对“市场调节”就有了一个准确的理解。

7、重视“引言”——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现行政治课教材,每一课都有一个引言。

这个引言,既概括了该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也言简意赅地点拨了该课与前一个课之间的有机联系。

重视引言,能帮助我们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例如,高一政治课本上册第四课的引言。

这个引言的第一和第二句话是:“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各个行业分属于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业构成国民经济的整体。

”引言的这两句话,言简意赅地讲了三层意思:一,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细胞;二,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三大产业;三,第三课(企业)和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之间的联系——各个行业分属于不同的产业。

因此,我们不要忽视每一课的引言。

8、板书标题——使学习“纲举目张”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标题,就统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单元)有课(单元)的标题,节有节的标题,框有框的标题。

抓住各种标题,就把握了课本内容最主要的东西。

把各种标题“串”起来,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因此,在学习中,不能忽视各种标题,最好用彩色把各种标题加以突出。

在学习、复习时,把各种标题“串”起来,既能对知识起统领作用,又能把知识梳理清楚,还能训练思维和叙述的条理性。

9、区别字体——吃透知识点现行政治课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有三种字体:黑体字、宋体字和小字。

黑体字是重点。

宋体字是黑体字的延伸,它与黑体字一起构成了课本的正文。

小字是对重点和正文的补充说明,它与旁边的名言警句、语录、谚语等一起对重点知识起辅助作用。

阅读时,我们既要区别不同字体的字的作用,又要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这样,既能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维,从而把知识点吃透。

10、层层追问——发散思维一般地,政治课本上的每句话,都有它的前因后果。

我们阅读政治课本时,必须把每句话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节、前后课的内容联系起来。

具体方法是:围绕确立的中心(段意、框标题、节标题、课标题或其他),不断地对自己提出相应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类问题。

这样,一句话就就诞生几句话,一段就扩展成几段。

这样,前后知识的联系也就越紧密清楚了,思维也就得到了发散。

11、逻辑推理——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新课的学习时,应尽可能地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

在旧课的复习时,应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

这不仅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而且能建立起知识网络,便于对知识的记忆。

12、带问阅读——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使阅读变成一个有准备的、批判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

这样,既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又可以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3、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政治意识政治课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政治课源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服务。

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说明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或用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去说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能把政治课本教活,把政治课本读活。

14、联系自己的生活情况——加强说服力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说明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15、联系教材提供的材料——熟悉教材专家在编写政治课本时,为了证明所叙述的观点、原理,在教材中引用了一些材料、漫画、语录、谚语、名言警句等。

不管这些材料是否过时,它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把课本正文中的观点与这些材料进行联系、思考,这样能熟悉课本,加强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16、联系其他学科知识点——拓宽综合视野用其它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政治课本上的内容;用政治课本上的知识去解释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够突破难点,培养综合能力。

我们的政治学习应该有这方面的大视野。

17、概括段意——培养概括能力一个段落,往往就讲解一个问题。

概括段落大意,不仅能理解知识,还能培养概括能力。

政治课文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由几个不同但又相联系的句子组成。

一般地,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概括了该段的段落大意或观点。

在阅读政治课文时,首先应留心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但有时整段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该段的段意。

这时,就要求我们用精练的一个词或句子把该段的大意概括出来。

这样,对这一整段的内容就大致清楚了。

例如,对于现行的高一政治教材:“由于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这一段讲了一个什么问题。

通过“概括段意”的办法,就能得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这个问题。

18、划分层次——培养分析能力课本在知识的叙述上,有时对一个问题的讲解往往要从几个层面或从几个角度去进行。

我们应该逐层逐层地深入理解。

例如,对于现行高一政治课教材,我们提出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的问题之后,应该紧接着思考:“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有哪些表现呢?”这个问题。

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回到教材的那个自然段中去进行层次分析,很快地,完整的答案就会出来:①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②也不是完美无缺的;③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