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它在光合作用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它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一、结构叶绿体是一种独特的细胞器,具有特定的结构。
它通常呈现为椭圆形或方形,外部由两层膜组成。
内膜和外膜之间形成了一个空间,称为叶绿体间腔。
叶绿体内部含有一种绿色的色素分子叶绿素,它是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
在叶绿体内部,有一种称为基质的液体,其中包含了多种酶和其他分子,用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此外,叶绿体还包含了一系列的著丝体,用于储存和释放叶绿素分子。
二、功能叶绿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体内的叶绿素分子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它们能够吸收阳光中的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叶绿素分子能够吸收蓝光和红光,而对绿光的吸收则较弱,因此,叶绿体呈现为绿色。
除了叶绿素分子,叶绿体还含有若干光合色素,如类胡萝卜素等。
这些色素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子,从而扩大了植物对光的利用范围。
叶绿体内的光合作用主要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内的著丝体上,其中光合酶能够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电子。
暗反应则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质。
此外,叶绿体还有其他的重要功能。
例如,它参与了植物的色素合成、氮代谢、脂肪酸合成等生物化学过程。
叶绿体还能够储存和释放钙离子,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
总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它扮演着光合作用的关键角色,通过吸收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6-2叶绿体
◆线粒体的祖先很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
◆发现介于胞内共生蓝藻与叶绿体之间的结构--蓝小体,其特征在很多方 面可作为原始蓝藻向叶绿体演化的佐证。
不足之处
◆从进化角度,如何解释在代谢上明显占优势的共生体反 而将大量的遗传信息转移到宿主细胞中?
◆不能解释细胞核是如何进化来的,即原核细胞如何演化
P700被光能激发后释放出来的高能电子沿着A0→ A1 →4Fe-4S
的方向依次传递,由类囊体腔一侧传向类囊体基质一侧的铁氧还 蛋白(FD)。最后在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的作用下,将电子
传给NADP+,形成NADPH。
光合磷酸化
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
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称为
光合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的类型 ◆光合磷酸化的作用机制
为真核细胞?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中存在内含子,而真细菌原核 生物基因组中不存在内含子;如果同意内共生起源学说 ,那么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中的内含子从何发生?
非共生起源学说
◆ 主要内容:
真核细胞的前身是一个进化上比较高 等的好氧细菌--原核细胞。它比典型原核细
胞大
---要逐渐增加具有呼吸功能的膜表面
---原核细胞质膜内陷、扩张、分化形成
◆成功之处:解释了真核细胞核被膜的形成
与演化的渐进过程。
不足之处
◆实验证据不多 ◆无法解释为何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菌在DNA分 子结构和蛋白质合成性能上有那么多相似之处
◆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酶、RNA酶和核糖体
的来源也很难解释。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能否起源于细菌的核区?
内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据
◆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 ◆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能独立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合成机制有 很多类似细菌而不同于真核生物。 ◆两层被膜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外膜与细胞的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繁殖方式相同。
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制造有机 物的场所,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 能量和物质。
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膜可以产生质子, 质子泵可以将质子泵出叶绿体,形成 跨 膜 电 位 差 , 为 AT P 合 成 提 供 能 量 。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负责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能量和养分。
叶绿体的数量和分布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例如叶绿体数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植 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植物生长。
调节生长:叶绿体 中的叶绿素能够吸 收光能,产生氧气 和能量,促进植物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进而影响植物的生
长。
储存能量:叶绿 体在光合作用中 合成的有机物可 以储存起来,为 植物的生长提供 持久的能量来源。
添加标题
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 用的重要细胞器,研 究其结构与功能有助 于深入了解光合作用
的机制和过程。
导。
单击添加标题
提高光能利用率:通过研究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可以优化植物的光合 作用过程,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单击添加标题
抗逆性研究: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能量转换器,研究其结构与功 能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的抗逆性机制,培育抗逆性更强的农作物品种。
单击添加标题
生物燃料生产: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过程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通过研 究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有望开发出更高效的生物燃料生产方法。
叶绿体作为生物反 应器的应用
叶绿体在生物燃料 和化学品生产中的 应用
叶绿体在环境修复 和治理方面的应用
汇报人:XX
葡萄糖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之一,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能量和合成其他有机物的原料。
叶绿体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缺乏叶绿素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无法正常生长。
《叶绿体的结构》课件
色素
01
02
03
叶绿素a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是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 色素。
叶绿素b
辅助叶绿素a吸收光能, 同时保护叶绿素a免受光 破坏。
类胡萝卜素
吸收蓝光和紫光,有助于 植物适应不同光照条件。
蛋白质
叶绿体蛋白
是叶绿体内重要的功能蛋白,参与光 合作用的各个阶段,如光能捕获、电 子传递和二氧化碳固定等。
02
叶绿体的结构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外膜
总结词
叶绿体的外膜是叶绿体的最外层结构 ,由双层膜组成,膜上分布着孔道和 酶,具有通透性。
详细描述
外膜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叶绿体内部结 构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允许营 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进出。外膜上还 附有许多酶,这些酶参与叶绿体内部 的代谢反应。
基粒
总结词
基粒是叶绿体内的一种重要结构,由许 多类囊体垛叠而成,是光合作用暗反应 的场所。
VS
详细描述
基粒是由许多类囊体组成的立体结构,类 囊体之间通过膜片层相连。在基粒中,二 氧化碳被固定成为三碳化合物,并进一步 被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
03
叶绿体的组成成分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叶绿体的合成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重 要意义,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 有机物。
叶绿体的降解
降解过程
叶绿体在衰老或环境恶化时,会逐渐失去其结构和功能,最终被细胞 内的溶酶体分解消化。
降解产物
叶绿体被降解后,会释放出内部的色素和蛋白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细 胞重新利用。
降解意义
叶绿体的降解对于维持细胞内的平衡和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 助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存。
叶绿体作为光合作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叶绿体作为光合作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也是光合作用的关键器官。
它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使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本文将详细探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结构特点:1. 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包裹着叶绿体基质。
外膜相对光滑,而内膜呈现出许多突起,形成了一系列称为类囊泡的结构,这些结构被称为内襻膜系统(Thylakoid System)。
2. 内襻膜系统的形成使叶绿体内部形成了一系列扁平的膜结构,这些扁平膜称为类囊体(Thylakoid)。
类囊体之间形成一系列有序的排列,形成了称为类囊体堆(Grana)的结构,类囊体堆之间以及类囊体堆与外膜之间则通过称为间质(Stroma)的液态基质相连。
3. 类囊体上附着了许多称为叶绿体色素复合体的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叶绿素(Chlorophyll)。
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促使光合作用的进行。
功能特点:1. 光合作用: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光和蓝光,将其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通过一系列反应,光能被用来合成三磷酸腺苷(ATP)和还原型辅酶NADPH,并最终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淀粉。
2. 光反应和暗反应: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其中包括两个光系统(PSI和PSII)的相互配合,产生ATP和NADPH。
而暗反应则发生在间质内,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质。
3. 水的分解:叶绿体在光反应过程中还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
这个过程通过PSII产生的能量,将水分子的电子送入电子传递链,并同时产生氧气气体。
这是氧气的主要来源之一,不仅为植物自身提供氧气,也为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了氧气。
4. 能量转换和储存:通过光合作用,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ATP和NADPH中。
5章 叶绿体
3.基质
类囊体的片层结构均是悬浮于叶绿体基质中。基质 主要为一些可溶性蛋白成分,其中大约 60%RuBPcase 。 RuBPcase(56OkDa)由8个大亚基 (56kDa)和8个小亚基 (14kDa)构成,每个大亚基上均含有一个催化部位和一 个调节部位,基质中还含有一些有形成分,如核糖体、 DNA、RNA、淀粉粒、质体小球和植物铁蛋白等。叶绿体 基质中的核糖体大小为70S,DNA的含量低,约叶绿体干 重的 0.03% 。叶绿体 DNA 为环状分子,长约 15Onm ,每个 叶绿体中含有20-60个拷贝。DNA分子通常总是靠近或附 着在叶绿体内膜上。
内层膜 膜间隙 外层膜
外被
叶绿体
类囊体 基质
1.叶绿体被膜
由外、内双层膜组成,每层膜厚约6-8nm,其间的 间隙厚约10-2Onm。 外膜的通透性大,细胞质中的大多数营养分子如核 苷、无机磷、磷酸衍生物、羧酸类物质和蔗糖等均 可自由穿过外膜进入膜间隙。 内膜对穿运物质有严格的选择性,物质不能自由穿 过内膜进入基质,必须依靠其上的特殊载体才能将 物质从膜间隙转运至基质中,如磷酸、磷酸甘油酸、 苹果酸、草酰乙酸、天冬氨酸等。
五、叶绿体的发生
在个体发育中,叶绿体是由前质体分化而来。前 质体为卵圆形小体,存在于根的生长区和芽的分生组 织细胞中。前质体的大小一般为 0.5-1.0(1.0-1.5 ) µ m ,外面包围有双层膜,内部为无结构的基质,含有 DNA丝、核糖体和淀粉或其他碳水化合物。在未发育的 前质体中有小管状的类囊体原基。
叶绿体是发现最早的细胞器。
17世纪Antonie Van Leeuwenhoek(1676)即对叶 绿体做过描述。 1883年,Schimper首先使用了质体一词,并认为 质体是由原有的质体产生而来。 Meyer(1883)坚持了这一主张,并且他还在某些 有花植物如兰花的叶绿体中发现了绿色的小颗粒, 把其命名为基粒。 关于叶绿体的细微结构只有在发明了电镜之后, 才进入了深入细致的观察。
高中生物叶绿体讨论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器,也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关于叶绿体的讨论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点:
1.结构特点:
o叶绿体有内外两层膜结构,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称为基质。
o内膜向内折叠形成了许多片层结构,即类囊体,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和其他色素,这些色素能够捕获太阳光能。
o类囊体内充满了光合色素分子,并且还有许多进行光反应的酶系。
2.功能作用:
o光合作用:叶绿体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完成光合作用。
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主要产生氧气、ATP和NADPH;暗
反应(Calvin循环)则在基质中进行,利用ATP和NADPH将二
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如葡萄糖)。
3.能量转化:
o叶绿体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这种能量储存在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为生物界提供了能量来源。
4.生物进化意义:
o叶绿体的存在是植物从水生到陆生转变的重要适应性特征之一,它使得植物能够独立于水环境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能够在陆地上
生存和发展。
5.独特的遗传系统:
o叶绿体内还存在着自身的DNA和核糖体,这表明叶绿体可能起源于早期的蓝藻共生演化而来,具有相对独立的复制和表达机制。
因此,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对叶绿体的理解不仅涉及到其基本结构和功能,还需要探讨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的独特角色。
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H3C CH3 CH3
HO
CH3
CH3 叶黄素 CH3
H3C
OH
CH3 H3C CH3
• 1. 8个异戊二烯单位形成的四萜 2. 两头对称排列紫罗兰酮环 3. 不饱和C、H结构,疏水、亲脂
• 类胡萝卜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 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黄素呈鲜黄色。
• 四萜化合物——共轭双键体系——吸收和传递光能。
(2) Chl:
(3) 强吸收区: (4) 640-700nm(红) & 400-
500nm(蓝紫); (5) 不吸收区: (6) 500-600nm (呈绿) (7) 在红光区Chla 的吸收峰波
长长于Chlb 的吸收峰波长, (8) 在蓝紫光区Chla 的吸收峰
波长短于Chlb的吸收峰波 长。
• Carotene:
类胡萝卜素类 (carotenoid)
藻胆素
(Phycocobilins)
叶绿素类a 叶绿素类b 胡萝卜素(carotene) 叶黄素(xanthophyll)
(蓝绿色) (黄绿色) (橙黄色) (黄 色)
据作用分类
聚光色素(天线色素) 作用中心色素
(二)光合色素分布
chlorophyll
所有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包埋在类囊体膜中
腔—光合放O2
间质(stroma) ——光合碳循环酶(Rubisco), CO2固定(同化); DNA,RNA,核糖体70S——部分遗传自主
Elements of chloroplast
H2O:75-80%。 Dry matter:20-25% Proteins:30-50%——糖protein Lipids:20-30%,优势的为MGDG和DGDG,PG占总脂的10% 左右。 Pigments:8% Ash:10% 空间结构—— “板块流动模型”。
高中生物叶绿体知识点
高中生物叶绿体知识点
在强光下常以侧面对着光源,避免被强光灼伤;在弱光下,均匀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并以正面(最大面积)对着光源,以利于吸收更多的光能。
而蓝藻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植物的根细胞没有叶绿体。
1.2形态与结构
叶绿体由外膜、内膜两层膜包被,内含有几个到几十个基粒,每个基粒都是由很多个类囊体(囊状结构)堆叠而成,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叶绿体基质。
1.3成分
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薄膜上,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在叶绿体内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场所)中磷酸含量最多,叶绿体基粒上磷脂含量最多;而在线粒体内,线粒体内膜上磷酸含量最少而磷脂含量最多。
1.4功能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器。
1.5显微观察
叶绿体不需要染色,可选用藓类的小叶或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的菠菜叶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观察。
高中生物叶绿体知识点总结(二)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名称叶绿体分布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中形态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结构双层膜内含有几个到几十个基粒(由许。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THANK YOU
汇报人:XX
基质:位于膜结构 内的液体,含有多 种酶和中间产物, 是光合作用和呼吸 作用的反应场所
叶绿体的功能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 能,合成有机物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 所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 水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 应两个阶段
能量转换
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 化为化学能
叶 绿 体 中 的 AT P 合 成 酶 将 光 能 转 化 为 AT P 中 的 化 学 能
叶绿体的应用
生态学研究
叶绿体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通过研究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叶绿体中的基因可以用于生态学研究,以探索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进化关系。 叶绿体在环境科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评估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农业增产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增加作物产量 改善作物品质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物技术应用
叶绿体基因工程:利用叶绿体基因进行遗传改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叶绿体生物燃料:利用叶绿体光合作用生产生物燃料,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叶绿体基因组编辑: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对叶绿体基因进行精确编辑,用于治疗遗传性 疾病和改良作物性状 叶绿体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利用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的独特性质,开发新型生物传感 器和检测方法
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仍有许多未知蛋白质等待发现,未来需 要加强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等方 面的研究
叶绿体生理生化研究
叶绿体中光合作 用的机理和过程
叶绿体中能量转 换的机制和效率
叶绿体中蛋白质 的合成和功能
叶绿体中基因表 达的调控机制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线粒体和叶绿体PPT课件
辅酶Q的氧化和还原形式
2021
■ 氧化还原电位与载体排列顺序
2021
▪ ● 呼吸链电子载体 的排列顺序:
▪ 电子从一个载体传 向另一个载体,直 至最终的受体被还 原为止,在该呼吸 链中的最终的受体 是O2,接收电子后 生成水。
电子传递链中几种电子载体及电子传递
2021
■ 偶联因子1(coupling factor 1)
ATP偶联因子电镜照片(负染)
2021
■ ATP合酶(ATP synthase)的结构和功能
图 ATP合酶的形态 (a) 电镜照片; (b)根据电镜照片绘制的模式图和各部分的大小。
2021
● F1颗粒组成
2021
● 定子(stator)和转子(rotor)
叶绿体内膜中苹果酸延胡索酸穿梭转运蛋白50叶绿体内膜中的其他转运载体表载体功能adpatp交换载体进行细胞质和叶绿体基质间的adpatp交换二羧酸交换载体进行细胞质和叶绿体基质间二羧酸的交换葡萄糖载体将叶绿体基质中的葡萄糖运输到胞质溶胶乙醇酸载体将叶绿体基质中的乙醇酸运输到胞质溶胶磷酸交换载体将细胞质中的无机磷与叶绿体基质中的三碳糖进行交换512类囊体thylakoid类囊体由内膜发展而来的呈扁平小囊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场所
2021
F1和γ旋转的实验证明
2021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 1.电子传递抑制剂: ▪ 抑制NADH→CoQ的电子传递。阿米妥、鱼藤酮。 ▪ 抑制复合物III。抗霉素A 。 ▪ 抑制复合物IV。如:CO、CN、H2S。 ▪ 电子传递抑制剂可用来研究呼吸链各组分的排列顺序,当
呼吸链某一特定部位被抑制后,底物一侧均为还原状态, 氧一侧均为氧化态,可用分光光度计检测。
叶绿体膜结构的主要成分
叶绿体膜结构的主要成分一、引言叶绿体是植物和一些原生生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其中叶绿体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叶绿体膜结构的主要成分。
二、叶绿体膜的概述1. 叶绿体膜的定义和功能2. 叶绿体膜的分类三、叶绿体膜结构的主要成分1. 磷脂类1.1 磷酸二酰甘油(DPG)1.2 磷酸肌酸(CP)1.3 磷脂酰胆碱(PC)2. 蛋白质类2.1 光合色素复合物(Photosystems)2.1.1 光合色素I(PSI)2.1.2 光合色素II(PSII)2.2 质子泵复合物(ATP synthase complex)四、叶绿体膜结构成分的功能和作用机制1. 磷脂类在维持叶绿体膜结构和稳定性中起到重要作用。
2. 光合色素复合物是光反应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光能的吸收和转换。
3. ATP synthase complex是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ATP的关键酶。
五、叶绿体膜结构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1. 光合色素复合物和ATP synthase complex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磷脂类和蛋白质类之间的协同作用。
六、叶绿体膜结构成分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1. 光合色素复合物对植物光能利用效率和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2. ATP synthase complex对植物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七、结论叶绿体膜结构的主要成分包括磷脂类和蛋白质类,它们相互作用、协同作用,对植物光合作用、能量代谢及生长发育起到重要影响。
深入了解叶绿体膜结构成分对于揭示植物光合作用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loroplast: structure and function
叶绿体
(Chloroplast)
被膜 (envelop)
类囊体 (thylacoid)
外被膜—permeability
内 被 膜 — selective permeability (H2O,O2,CO2— Free; Pi, TP, aa--Transporters) 膜—光合色素、光合链——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 化(光合膜 photosynthetic membrane)
腔—光合放O2
间质(stroma) ——光合碳循环酶(Rubisco), CO2固定(同化); DNA,RNA,核糖体70S——部分遗传自主
Elements of chloroplast
H2O:75-80%。 Dry matter:20-25% Proteins:30-50%——糖protein Lipids:20-30%,优势的为MGDG和DGDG,PG占总脂的10% 左右。 Pigments:8% Ash:10% 空间结构—— “板块流动模型”。
274
绿
490-550
230
黄
550-580
212
橙
585-640
196
红
640-700
181
远红
700-740
166
红外
>740
85
荧光和磷光现象的产生
激发态
第二单线态 ~ 60千卡
放热
第一单线态 ~ 43千卡
蓝 光
基态
红
光
荧
光
三线态
磷 光
~ 31千卡
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时电子能量水平图解
• Chl*释放能量的方式:
• 外膜:双层,选择性通透,使叶 绿体成为独立的亚细胞单位
• 基质(间质):不定型凝胶状, 含丰富的酶、核酸、嗜饿体、核 糖体、淀粉粒等
• 类囊体:由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1 基粒类囊体 (基粒片层)
2 基质类囊体 (基质片层) * 所有的光合色素均位于类囊 体膜上。
* 每个类囊体的膜围成一个腔, 腔内充满水和盐类。
合成前体: ð- 氨基酮戊酸
合成途径: 合成条件:
光照 温度 矿质元素
谷氨酸或α-酮戊二酸→δ-氨基酮戊酸(ALA) → 2ALA → 胆色素原(PBG) → 4PBG →尿卟啉原Ⅲ →粪卟啉原 Ⅲ →有氧原卟啉Ⅸ → Mg-原卟啉(原卟啉Ⅸ与Fe结合 ,则可合成亚铁血红素) →原叶绿素酸酯→经光照还 原为叶绿酸酯→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绿素chlorophyll (上)和胡萝卜素carotene分子模型
类胡萝卜素功能
类胡萝卜素分子具有收集和传递光能作用,除 此之外还有防护叶绿素免受多余光照伤害的功 能!
三、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连续光谱与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
连
光
续 光
谱
吸
光
收
光
谱
(1) Absorption spectrum
• 光能的吸收和释放 光兼具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 1. C=λγ (C: 光速 3×108 m/s) 2. E= hγ= hC/λ (h: 普朗克常数,6.626×10-34 Js) 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颜色 波长 能量
紫外
100-400
400
紫
400-425
290
蓝
425-490
叶绿体的发育
光
原质体 暗
前质体
光
叶绿体发育
叶 绿 体 的 分 布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多分布在与空气接触的质膜旁, 在与非绿色细胞(如表皮细胞和维管束细胞)相邻处,通常 见不到叶绿体。这样的分布有利于叶绿体同外界进行气 体交换。
二、光合色素的种类
(一)光合色素种类
分类
叶绿素类 (chlorophyll)
二、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
CHld
CHlb
CHla
(一)叶绿素 Chlorophylls
1 卟啉环头部:
* 4个吡咯环,其中心1个Mg与4个环上 的N配位结合。 * 带电,是发生e跃迁和氧化还原反应 的位置。 * 呈极性,亲水,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 结合
2 双羧酸尾部:
CHlc
* 1个羧基在副环(V)上的以酯键与甲
不吸收区:500以上 (呈黄色或棕色)
• 类胡萝卜素除吸收 和传递光能以外, 还可稳定质体中的 叶绿素分子,防止 其自身氧化或被阳 光破坏。
植物的叶色
Chl/Caro = 3/1 Chla/Chlb= 3/1 Chl易被破坏(衰老和逆境); 而Caro 很稳定
荧光 (fluorescence) 与磷光 (phosphorescence)
第二节 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
一、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二、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 三、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四、叶绿素的形成
一、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多呈扁平的椭圆形,直径约3~6μ,厚约2~3μ。 • shade leaves>sun leaves。 • 20~200/cell。
The photograph of chloroplast under electronic microscope
H3C CH3 CH3
HO
CH3
CH3 叶黄素 CH3
H3C
OH
CH3 H3C CH3
• 1. 8个异戊二烯单位形成的四萜 2. 两头对称排列紫罗兰酮环 3. 不饱和C、H结构,疏水、亲脂
• 类胡萝卜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 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黄素呈鲜黄色。 • 四萜化合物——共轭双键体系——吸收和传递光能。
基结合--甲基酯化;
* 另一个羧基(丙酸)在IV环上与植醇
(叶绿醇)结合--植醇基酯化
* 非极性,亲脂,插入类囊体的疏水区,
起定位作用
1. Chl a
2. Chl b: 环II上甲基被醛基取代
3. Chl c: 缺乏长链尾部 4. Chl d: 环I上亚甲基被氧醛基取代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乙醇、丙酮、石油醚),干叶必须 用含水的有机溶剂抽提。
荧光现象:
叶绿素提取液在透射光下为绿色,在反射光下为红色(叶绿 素a为血红色,叶绿素b为棕红色),这种现象叫荧光现象,发 出的光叫荧光.荧光的寿命很短,约为10-9s。光照停止, 荧光也随之消失。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很少发出荧光。
磷光现象:
当荧光出现后,立即中断光源,色素分子仍能持续短时 间的“余辉”,这种现象,叫磷光现象,发出的光叫磷 光,磷光的寿命为10-2~103秒,强度仅为荧光的1%。
弱光
强光
Chloroplasts assembled perpendicular to light direction under low light intensity
Chloroplasts assembled parallel to light direction under high light intensity
Chl:
强吸收区: 640-700nm(红) & 400-
500nm(蓝紫); 不吸收区: 500-600nm (呈绿) 在红光区Chla 的吸收峰波长长
于Chlb 的吸收峰波长, 在蓝紫光区Chla 的吸收峰波长
短于Chlb的吸收峰波长。
• Carotene:
强吸收区: 400-500 (蓝紫);
类胡萝卜素类 (carotenoid)
藻胆素
(Phycocobilins)
叶绿素类a 叶绿素类b 胡萝卜素(carotene) 叶黄素(xanthophyll)
(蓝绿色) (黄绿色) (橙黄色) (黄 色)
据作用分类
聚光色素(天线色素) 作用中心色素
(二)光合色素分布
chlorophyll
所有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包埋在类囊体膜中
★ 处于第二单线态的Chl*以热 的形式释放部分能量;
★ 处于第一单线态的Chl*以3种 形式释放能量。
1. 释放热量回到基态 Chl* → Chl + Heat2. 发出荧光回到基态 Ch来自* → Chl + hν
3. 以诱导共振方式将能量 传递给另一 Chl 分子 Chl1* + Chl2 →Chl1 + Chl2*
Chl a
Chl b
叶绿素空间 结构示意图
叶绿素功能
绝大部分叶绿素a分子和全部叶绿素b分子具有 收集和传递光能作用,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分子有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作用!
(二)类胡萝卜素 Carotenoids
H3C CH3 CH3
CH3
CH3
β-胡萝卜素 CH3
H3C CH3 H3C CH3
(3)Mineral nutritions 缺N、Mg、Fe、Mn、Zn、Cu时 出现缺绿病。
(4)O2 缺O2时引起Mg2+原卟啉Ⅸ及(或)Mg2+原卟啉甲酯 积累,而不能合成叶绿素。
(5)、H2O 缺水时,Chl形成受阻,易受破坏。
• 叶绿素分解:在Chl酶的作用下变为叶绿素酸 酯,再成为去Mg叶绿素酸酯,再逐步氧化分 解。
• 该方式的能量用于光合作用
• 激发态分子自发地衰减回到基 态所发出的光为荧光;
• Chl发出的荧光为暗红色: Chl*能量的一小部分消耗于分 子内部振动上,辐射出的光能 弱于红光的能量,故其荧光的 波长略大于红光的波长(>10nm), 呈暗红色。
四、叶绿素的形成 Chl biosynthesi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fluencing Chl biosynthesis
(1) Light 原叶绿素酸酯→叶绿素酸酯,叶绿体发育。 缺光黄化。例外——柑桔种子及莲子的胚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