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划分节奏
文言文语句的节奏划分
![文言文语句的节奏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54efff3bc281e53a5802ffe0.png)
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 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 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 要有以下这些: 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 “夫”、“若夫”、“盖”、 “然”、“则” “然 则”、“岂”、“岂若”、“宜”、“诚宜”、 ” 何尝“、”其’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 “故” 等。
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 “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 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 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 该停顿。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地名---姓名---字---“甫”古 代对男子的美称) 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 余闻之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若夫淫雨霏霏(两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两处) 然则何时而乐耶 (一处) 故自号曰醉翁也 (一处)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一处)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两处)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处) 衔远山,吞长江 (两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两处)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两处) 余闻之也久 (一处)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三处)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处) 衔/远山,吞/长江 (两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两处)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两处) 余闻之也/久 (一处)
划分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划分文言文节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8c5a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4.png)
划分文言文节奏的方法
划分文言文的节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根据句式:文言文句式通常较为规整,有明显的韵律感。
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和长度来划分节奏,例如诗句、对仗句和长句等。
2. 根据平仄:文言文的平仄是指字音的上升和下降声调,平仄的变化决定了文言文的节奏。
可以根据句子中的平仄变化来划分节奏,如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等。
3. 根据重音:在文言文中,有些字音会有重音,即重读音节。
可以通过把握句子中的重音位置来划分节奏,重音部分通常会有较强的节奏感。
4. 根据语气:文言文通常会有不同的语气,如抒情、叙事、议论等。
不同语气的文言文会有不同的节奏,可以通过抓住文言文的语气变化来划分节奏。
需要注意的是,划分节奏并非一种固定的方法,而是根据具体文言文的特点和语境来确定的。
在实际划分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以上方法,结合文言文的整体语调和意境来把握节奏。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https://img.taocdn.com/s3/m/dfc36a4cf46527d3240ce06c.png)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一、考点说明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文言文的节奏划分
![文言文的节奏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698929d9a58da0116c1749ac.png)
文言文的节奏划分首先理解意思.然后根据意思来分就很简单了.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
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
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
“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
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
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文言文节奏划分的基本原则
![文言文节奏划分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03e361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b.png)
文言文节奏划分的基本原则
文言文节奏划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语境原则:文言文节奏划分应考虑到语境,因为在不同的语境下,相同的句子可能会有不同的节奏。
因此,在划分节奏时,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决定。
2.韵律原则:文言文的节奏也应该符合韵律的要求。
文言文的韵律通常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在划分节奏时,要考虑到这些韵律特点,使得节奏更加和谐优美。
3.语法原则:文言文的节奏划分应遵循语法规则。
例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都应该按照一定的节奏划分。
在划分节奏时,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
4.语义原则:文言文的节奏划分应该考虑到句子的语义。
在划分节奏时,要注意句子中的重点词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合理的节奏划分,可以使得句子的语义更加清晰。
5.连贯性原则:文言文的节奏划分应该保持句子的连贯性。
在划分节奏时,要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通过合理的节奏划分,可以使得句子之间更加紧密,逻辑更加清晰。
总之,在划分文言文节奏时,应该综合考虑上述原则,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何给文言文句子划分节奏
![如何给文言文句子划分节奏](https://img.taocdn.com/s3/m/895fcbb5aa00b52acec7ca06.png)
如何给文言文句子划分节奏一般情况下,诵读文言文时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和语调的抑扬。
这种停顿由于有标点的标志,所以一般不会读错。
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这种停顿则较难掌握,因为它是建立在对文言文理解的基础上的。
具体到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中,考查形式主要有: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判断句子的朗读节奏正确或不正确。
一般说来,确定文言文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要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停顿。
1.按照“主语—谓语—宾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与宾语之间要停顿。
如:“武陵人/捕鱼/为业”一句中“武陵人”是主语,所以要在“武陵人”后面停顿,意思为: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类似句子:“渔人/甚异/之。
”2.谓语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
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所闻”是“具言”的补语,因此我们可作这样的停顿:“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二是古代作为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在现代汉语中是双音节词,表示丈夫的配偶,但在古代汉语中却是两个单音节词,指妻子和儿女。
所以,我们在诵读时一定要分开读,否则,会误解句意。
类似句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是句中的省略成分处要停顿。
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为”后面省略了“他们”,所以在此处要停顿。
类似句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以上说的只是文言文停顿的一些常见技巧。
要想正确地读好文言文中的句子,准确地给文言文句子划分节奏,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汉语语法知识,从句子的意义入手。
【小试牛刀】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画线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5aedc32b160b4e767fcf91.png)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例③④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中考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技巧(南通市)
![中考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技巧(南通市)](https://img.taocdn.com/s3/m/8947cb56fe4733687e21aa74.png)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技巧朗读节奏的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知识梳理: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如:①其∕实味∕不同②可∕以一战5.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盖”,“夫”文言文划分节奏的常见方法:一.根据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朗读的节奏一般来说,闻言句子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往往在主谓之间和动宾之间。
这样划分符合句子的完整表达。
如:口技人∕坐屏障中(主谓之间的停顿)遥闻∕深巷中犬吠(动宾之间的停顿)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表现出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示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如: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若夫∕淫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故∕时有物外之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三.根据句子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法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两年过渡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菊,花之∕隐逸者也。
四.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例1:其一犬坐于前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狗像狼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如何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附练习,还有答案,也有划分方法)
![如何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附练习,还有答案,也有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81c1e87ec3a87c24028c411.png)
如何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知识导航】文言文的节奏和停顿主要依据的是文句的意义,只有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才不会读破句(即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
如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和揣摩,读好文言文的节奏就不难了。
一、注意分清单音词和双音词。
在文言文中,往往出现的两个单音词恰巧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词,如“中间力拉崩到之声”(《口技》),“中间”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但在句中却是两个词,因此,朗读时,要读成“中筑间筑力拉筑崩到之声”。
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根据课文注释或老师的讲解来辨别清楚,准确翻译,才能正确读好节奏。
二、句首虚词之后可停顿。
句首虚词往往起着领起全句的作用,诵读时,应在其后有所停顿。
如“夫”、“盖”、“故”等,“故筑时有筑物外之趣”、“盖筑一癞虾蟆”。
(《童趣》)三、弄清句意,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正确的停顿应是“其一筑犬坐于前”,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的面前。
如果不理解句意,误读为“其一犬筑坐于前”,那就变成“其中一只狗坐在前面”了。
这与文章所写的实际情况显然不符。
四、句首是在句中充当主语的名词或代词,其后也应停顿。
如:“余筑忆童稚时”(《童趣》)、“马筑无故筑亡筑而入胡”(《塞翁失马》)。
五、句首是动词,其后也应停顿。
如:“作筑青云白鹤筑观”、“捉筑虾蟆”。
(《童趣》)六、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学筑而不思筑则罔”。
(《论语》)【达标训练】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处。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②项为之强③以丛草为林④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⑤为人谋而不忠乎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择其善者而从之⑧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拓展训练】读下面短文,用“/”标出每个句子的朗读节奏。
晏子之御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②。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③,策驷马④,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⑤,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⑥,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⑦,常有以自下者⑧。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e7b13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6.png)
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一、按字词押韵划分。
即每句以韵为准,将相邻的历史句子把每句韵脚以相同的韵素
衔接,再把其它音节整理排列,以分割节奏,从而使古文言文具备明显的押韵节奏,增加
古文言文的诗意性。
二、借助段落划分。
按此方法,可以将一篇古文言文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中最后
一句话形成一个结尾即可,只要把这个结尾节点换一句,前后段落的节奏就会随之调整,
整篇古文言文所表达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加明确、细致。
三、借助对叠结构进行划分。
对叠结构是一种常用的衔接方式,就是把古文言文分成
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把前面的内容串联起来,再以暗喻之类的隐喻方式引入另一部分主体,再将主体部分做引申,之后再结尾总结,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角,使古文言文的表达更
加丰富、深刻。
文言文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节奏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13efb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f.png)
文言文节奏划分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节奏划分,一般需要遵循两个原则和一个规律。
两个原则分别是: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
结构原则是指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意义原则是指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一个规律是: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 (动补) 之间要停顿,句首语气词 (发语词) 要和后面的句子分开。
具体来说,对于文言文的节奏划分,需要先理解句子内容,然后再根据语意和语法结构进行停顿。
特别是对于一些古文名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指即所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需要特别留意停顿的位置和规律。
文言文节奏划分是文言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https://img.taocdn.com/s3/m/5f0023e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6.png)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一、考点说明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de)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de)长短,语调(de)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de)内在关系来划分(de)语气停顿.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de)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de),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de)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de)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de)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de)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de)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de)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de)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de)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三、方法指导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de)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de)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de)文字连读.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de),要分开读.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例①中(de)“于是”,“于”是介词,“给”(de)意思“是”是代词,“这”(de)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de)意思,“以”是介词,“用来”(de)意思.例③中(de)“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de)发出者,陈述(de)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③④中(de)动词“问”、“刻”与其支配(de)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4、充当状语(de)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de)意思.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de)“其一”是指其中(de)一只狼,作全句(de)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de)“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5、“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de)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de)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de)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de)动词(de)作用,不能分开读.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de)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尔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de)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de)动词连读.③“而”连接词性相同(de)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6、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de)原貌.如:①瞻余马首/可也.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么就歪解了原意.因为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停顿,就改变了原意.②“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就读破了.③“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de)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对古代(de)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停顿.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 “也”不是谓语前(de)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10、利用对文意(de)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例①意思是“处在朝庭(de)高位上,就为它(de)人民担忧”这样,句中(de)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de)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de)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文言文(de)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de)知识.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古诗文(de)朗读停顿知识,并诵读一定量(de)文言文,就能培养提高自己(de)语感,熟练地处理文言文(de)朗读停顿.四、技巧突破1、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de)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de)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de).文言句子(de)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de)完整表达(de).如:(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de)一项是( D)A、故 / 天将降大任于是 / 人也B、所以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 不能C、人恒 / 过,然后 / 能改D、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予 / 尝求 / 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4)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桃花源记)2、根据句首(de)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f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5)盖 / 大苏 /泛/赤壁云(核舟记)(6)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de)“之”确定朗读节奏文言文中,“之”(de)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de)“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de)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根据句首(de)连词或总结性(de)词语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de)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de)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de)后面要加以停顿.如:(8)而 / 山不加增(愚公移山)(9)然则 /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0)故 /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5、根据文句内在(de)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de)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de)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de)意思是:其中(de)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de)前面.根据文句意思(de)理解,这句话(de)停顿应在“其一”(de)后面才是正确(de),即:其一 / 犬坐于前.对下面这个类型句子(de)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11)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捕蛇者说).其实,划分文言句子(de)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de),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de)意思,把握住其内在(de)逻辑意义.五、达标检测用“∕”标出下列句子(de)朗读节奏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衔∕远山,吞∕长江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7、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8、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9、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10、学而不思 / 则罔11、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12、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六、拓展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de)一项是( B )A、环而攻之∕而不胜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行拂∕乱其∕所为D、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de)一项是( C )A、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B、永之人∕争奔∕走焉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前人/之述/备矣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de)一项是( D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因坐∕法华西亭D、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de)一项是( A )A、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B、醉则∕更相枕以卧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de)一项是( C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B、苟全∕性命∕于乱世C、日与∕其徒∕上高山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de)一项是( B )A、一鼓∕作气,再∕而率,三∕而竭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且∕壮士不死即已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de)一项是( A )A、永州之∕野产∕异蛇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彼竭∕我盈,故∕克之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de)一项是( D )A、公∕与之乘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D、而∕乡邻之∕生日∕蹙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de)一项是( C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意∕有所及,梦亦∕同趣D、贤者∕能勿丧耳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de)一项是( D )A、是∕进亦忧,退∕亦忧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入则∕无法家拂士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de)一项是(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B、其一∕犬坐于前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生,亦我∕所欲也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de)一项是( B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D、俄而∕百千人大呼1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de)一项是( D )A、往来∕而不绝者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D、上使∕外将兵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de)一项是( B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属予作文∕以记之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1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de)一项是( A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珠∕可历历数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二)用“∕”划分下列句子(de)节奏1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攻1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9、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0、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21、乃∕重修∕岳阳楼2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24、亲朋∕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25、会挽∕雕弓∕如满月。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93f993d031b765ce04081494.png)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例(1)中的“而”是转折连词,例(2)~(4)中的“若夫”“盖”“且”为语气助词。
句中有转折连词“而”,在“而”前停顿。
如:(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人不知/而不愠(《论语》)(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核舟记》)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例(1)中的“生日”是“生活一天天”的意思,与今义“生日”不同;例(2)中的“中间”是“中间夹杂”的意思,与今义“中间”不一样。
朗读时,它们都必须断开。
此外,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均属此类。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时间状语、地点状语之后一般要停顿。
如:(1)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4)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出师表》)例(1)是主谓之间的停顿,例(2)(3)是谓语之间的停顿。
例(4)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之后的停顿。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1)中“先”后停顿,是为了强调忧在别人忧之前的主旨;例(2)中“出”紧密关联着整个句子,应停顿,以突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例(1)中“其”后省略了“狼”;例(2)“以”后省略了“之”;例(3)介词“为”的后面省去了宾语“桃花源中的人”,“为”后略停,以体现出宾语的省略。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7c299ad1f34693daef3ec7.png)
二、按句首特殊词语划分
• 如果句首是句首发语词、连词、表示 时空的状语,则可以停顿。 • 1、句首发语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 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表示 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强调语气或 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 类似的词语还有“至若”、 “殆”、 “然”、“宜”、 “何尝”等。
二、按句首特殊词语划分
四、把握特殊句式 • 1、省略句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2、被动句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3、判断句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五、“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 读时在其后停顿。
• 如: 余闻之也/久。 •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 而是一个语气词,不能读成 “余闻之/也久”。
• 六、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 确定朗读节奏 •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 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 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 “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 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 • 鹏之 /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 逍遥游》)
练一练
• (1)夫 环而攻之 而不胜 (《得道多 助失道寡助》)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3)而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 (4)然则 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 记》) • (5)故 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 记》) • (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按句意划分Fra bibliotek就是把句子中意思
结合紧密的文字看作一个“意义单位”
• 2、注意语意的整体性:注意人名 前的官名地名如果是一个整体,要 保持其意义的完整性。 • 如: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⑵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3、把握多重含义:先理解句子意思,
根据句内意思的层次停顿。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e863482b160b4e767fcfb8.png)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生日”(3)《桃花源记》中的“妻子” (4)《口技》中的“中间”例:a、而|乡邻之生|日蹙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非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例:(1)其一|犬坐于前(2)必以|分人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一焉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
“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
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75c882f242336c1fb95e4b.png)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③④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e7f0fd7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9.png)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意,感受古人的行文韵律和思想情感。
首先,我们要明白文言文的句子结构特点。
文言文的句子往往比较简洁,成分相对固定。
一般来说,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状语和中心语之间需要有适当的停顿。
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是主语,“独爱”是谓语,那么在“予”和“独爱”之间就应该有停顿。
再如,“问所从来”,“问”是谓语,“所从来”是宾语,这两者之间也需要停顿。
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式,我们也要特别注意。
像“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何陋/之有”。
还有“状语后置句”,“行者休于树”,应读成“行者/休于树”。
另外,古代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一般要连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地名,“王毅”是人名,“叔远”是字,“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些都要连读。
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气词等,也能帮助我们划分朗读节奏。
比如“而”“则”“盖”“夫”“若夫”“至于”等,它们往往位于句首,在这些词后面需要停顿。
像“而山不加增”,“而”字前要停顿。
再者,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长句,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划分节奏。
先理解句子表达的大致意思,然后按照意思的层次来划分。
比如“今齐地方千里”,意思是“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按照意思就可以划分为“今/齐地/方千里”。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并非绝对固定,有时会因个人理解和朗读习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总的原则是,要符合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和语法规则,能够通顺、准确地表达出句子的意思。
在实际的学习和朗读中,我们可以多听一些优秀的文言文朗读音频,或者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通过模仿和练习,不断提高自己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
同时,多读多背经典的文言文篇章,增强对文言文的语感,这样在遇到新的文言文时,就能更加准确、自然地划分朗读节奏。
总之,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一门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不断积累的学问。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a2151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f.png)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
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 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二、“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 顿。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 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五、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
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
•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
• 解析:这是一个非四字骈字句,可按意 义划分节奏,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归纳答题步骤: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凭语感断,先易后难 2、抓词语 3、观句式 4、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 5、通读全文,进行检查。 检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断句 后,意思是否讲得通,内容是否合理。
• 例如,余闻之也久。
•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 闻之也╱久”。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 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 久”。
三、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d86795f9ba0d4a7302763a93.png)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一)相对独立完整的语言单位内部不须停顿,单位间要停顿。
这其实是从理解句子的意思着手,宜先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意义紧密结合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如:“不效/则治臣之罪”这个句子包括两个意义单位:“没有效果”和“惩治我的罪过”,这两个单位间要停顿,“不效”和“治臣之罪”为独立的语言单位,这两个单位内部不能停顿。
练习:判断正误1、有朋/自远方来2、其岸/势犬牙差互3、其/妻曰4、浊/浪排空5、其/间千二百里6、作亭/者谁7、武陵/人捕鱼为业8、环/滁皆山也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二)句首语助词、关联词要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首起强调作用或引起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这些词应停顿。
句首语助词:至、若、至若、夫、若夫、盖、岂、岂若、宜、诚宜、其、何尝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然、然则等。
练习:判断正误1、故渔/者歌曰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然/则北通巫峡4、若/夫霪雨霏霏5、故/自号曰醉翁也6、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7、故/虽有名马8、盖追/先帝之殊遇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0、其真/不知马也11、故患/有所不避也1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3、至若/春和景明14然则/何时而乐耶15盖/竹柏影也(三)按语言顺序停顿。
主语—谓语—宾语,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谓语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山不在高。
“山”是主语,“不在”是谓语,其间要停顿。
练习:判断正误1、世人甚/爱牡丹2、其岸/势犬牙差互3、作亭者/谁4、醉翁/之意不在酒5、其/将归见其亲也6、庭下/如积水空明7、遥/闻深巷中犬吠8、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9、衔/远山10、在乎山水/之间也11、先帝/不以臣卑鄙12、永之人/争奔走焉13、佳木秀/而繁阴14、问今/是何世15、今其/室十无一焉16、远/小人17、前人/之述备矣(四)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
有些词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如:荆之地方五千里,“地方”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在现代是一个双音节词,为了体现其意义,须分开读,荆之地/方五千里练习:判断正误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而乡邻之生日/蹙3、今齐地/方千里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五)名词作状语,名词与中心词要连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节奏划分教案中考复习——文言文复习孙晓燕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教学目标]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一、中考聚焦:1、中考要求:正确诵读古代诗文,读出文句的节奏和停顿。
2、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划分朗读节奏。
分值为2分。
二、知识讲解: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永州之野/产异蛇 2、太医/以王命聚之3、吾/视其辙乱4、两三点雨/山前 2、谓宾之间要停顿。
如:1、殚/其地之出 2、竭/其庐之入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寻/张怀民 3、介宾短语之前要停顿。
(动词和补语之间要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如: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如:1、可/以已大风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3、今齐地/方千里4、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5、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6、句首虚词(又称发语词)之后可停顿(“盖”、“故”、“惟)如:1、夫/战,勇气也2、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8、“也” “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①余闻之也/久矣。
②洋洋乎/与灏气俱(二)诗词曲的节奏问题。
诗词曲的节奏既可以按照音节来划分,也可以按照意义单位来划分。
如果按照音节来划分,古诗中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而七言诗以“2221”、“2212”居多,五言诗大多每句三个节拍,而七言诗大多每句四个节拍。
如: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又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如果按照意义单位划分,五言诗大多划分为每句两拍。
如: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又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七言诗则划分为每句三拍。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阴/又一村又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技巧突破1、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2、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 ),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1)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捕蛇者说》)(2)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
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4、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如:(1)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2)而 / 山不加增(《愚公移山》)(3)然则 /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4)故 /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5、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
对下面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捕蛇者说》)。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几种方法,而这几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三、达标检测(一)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衔远山,吞长江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中考复习——文言文复习孙晓燕7、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8 、而乡邻之生日蹙 9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0 、学而不思则罔 1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3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5、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6、乃重修岳阳楼17、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1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19、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0、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二)选择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而/乡邻之生/日蹙D、自吾氏三世/居是乡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室十无一焉 B、永之人∕争奔∕走焉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前人之述/备矣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D、南阳/ 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非死/ 则徙尔B、苔痕上/ 阶绿,草色/ 入帘/青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人恒 / 过,然后 / 能改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率,三∕而竭 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第3/7页中考复习——文言文复习孙晓燕D、且∕壮士不死即已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彼竭∕我盈,故∕克之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D、而∕乡邻之∕生日∕蹙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D、贤者∕能勿丧耳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是∕进/亦忧,退∕亦忧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入则∕无法家拂士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其一∕犬坐于前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生,亦我∕所欲也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D、俄而∕百千人大呼1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D、上使∕外将兵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属予作文∕以记之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4第4/7页中考复习——文言文复习孙晓燕C、珠∕可历历数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附:答案(一)随堂检测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衔∕远山,吞∕长江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7、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8、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9 、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10 、学而不思 / 则罔11、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12、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3、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1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5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6、乃∕重修∕岳阳楼17、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1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19、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0、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选择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 A、环而攻之∕而不胜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而/乡邻之生/日蹙D、自吾氏三世/居是乡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今其/室十无一焉 B、永之人∕争奔∕走焉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前人之述/备矣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5第5/7页中考复习——文言文复习孙晓燕D、南阳/ 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 A、非死/ 则徙尔B、苔痕上/ 阶绿,草色/ 入帘/青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人恒 / 过,然后 / 能改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 A、一鼓∕作气,再∕而率,三∕而竭 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且∕壮士不死即已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 A、永州之∕野产∕异蛇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彼竭∕我盈,故∕克之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 A、公∕与之乘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D、而∕乡邻之∕生日∕蹙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D、贤者∕能勿丧耳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 A、是∕进/亦忧,退∕亦忧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入则∕无法家拂士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其一∕犬坐于前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生,亦我∕所欲也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6第6/7页中考复习——文言文复习孙晓燕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D、俄而∕百千人大呼1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 A、往来∕而不绝者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D、上使∕外将兵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属予作文∕以记之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珠∕可历历数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