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细菌的荚膜染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细菌的荚膜染色
生物112 周泓兆1102040226
一、目的
学习并掌握荚膜染色的原理及方法。
二、原理
荚膜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不宜着色,而且含水量高达90%以上,易变形,因此荚膜染色通常采用负染法,将菌体和背景分别着色,从而把不透明的荚膜衬托出来。
三、材料
1.菌种:钾细菌(Bacillus mucilaginous),点接于阿须贝平板上,26℃-28℃培养三天。
2.染色剂:石炭酸复红,墨汁(使用前必须用滤纸过滤,除去墨汁中的杂质)
3.其它:载玻片,无菌水,洗瓶,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酒精棉球,接种环,酒精灯,镊子。
四、实验步骤
1.制片:在洁净载玻片上左右两侧各滴加一滴无菌水,取少许培养72小时的钾细菌制成涂片,空气中风干;
2.染色:用石炭酸复红与孔雀绿,分别在两涂片处染色1-2分钟,水洗,稍风干;
3.在载玻片的一侧滴加半滴到一滴墨汁,左手持此玻片,右手另拿一干净玻片做推片用,将推片边缘平整的一端与墨汁成30°角接触,顺势将墨汁推开,使其涂成一薄层,并在空气中充分自然干燥;
4.镜检:玻片自然干燥后,滴加香柏油,置于油镜下观察,菌体为红色(石炭酸复红染色)或绿色(孔雀绿染色),荚膜无色,背景黑色;
5.清理:用二甲苯与干净擦镜纸擦净镜头,将涂片和直接固体垃圾置入垃圾桶,液体垃圾倒入废液缸,无腐蚀性毒性液体可倒入下水道,用酒精棉球擦洗器材将溅出的染料擦除。
五、结果与讨论:
这个实验成功率较低,主要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取菌过少在镜检时会很难找到菌体,而如果取菌过多则涂片很难涂匀,会看到菌体形成菌胶团,无法观察到荚膜形状。
②染色时间不能太短,否则无法看清菌体。
而染色如果过长则会导致荚膜也被染上颜色。
③尽可能挑取边缘的菌种,而且涂抹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发现许多菌体破裂,影响观察。
④涂抹墨汁的时候要求墨汁量少,而且要尽可能涂的均匀,才能明显看到荚膜形状。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能否观察细菌荚膜?请解释原因。
答:不能。
荚膜主要成分为多糖,很难着色,通过简单染色无法染出荚膜,导致荚膜和背景均为透明的,因此无法观察到荚膜。
2.细菌的荚膜有何特点?在对其染色观察结果时应注意什么?
答:细菌的荚膜含水量高达90%,在风干和染色过程中不应使其遇热。
涂墨后风干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荚膜也会失水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