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实现新课改,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历史教育,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笔者认为的一些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供大家参考。
一、注重学科内涵和质量提升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向素质教育转变。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复杂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密贴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注重学科的内在质量提升,强调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二、掌握新教材教法,注重课堂效果
历史课程改革,也就意味着课本和教法的全面转变。
针对新的教材教法,教师应该做好课程方案的设计,制定适合新教材和学生的教学方案,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概念图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
同时,按照新教材的要求,增强实践性与研究性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三、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以前的历史教学,多数是灌输式的,老师的话语权是最重要的。
然而,新课改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因此,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兴趣引导和自主发现,把他们放在知识的探索前沿。
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四、注重发掘历史价值观
以上就是些个人认为的优质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
当然,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不断涌现,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实践,去探索,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历史人才而努力奋斗。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历史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变革和挑战。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如何有效地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以下是我分享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帮助。
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质量的提高。
新课改要求历史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更具吸引力的历史故事和案例,让学生在感受历史的魅力的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的教学资源,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板块结构和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教会学生如何从大量的历史资料中提炼和总结关键信息,并进行准确、有力地论证。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历史研究课题、组织田野调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历史知识。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意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通过学生自主搜索和整理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注重评价方式的转变和评价标准的明确。
新课改要求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开展课堂小测验、设计小组研讨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动态。
教师还要明确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论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论新课标视界下的历史课堂不再是教师自编独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互动的空间;不再是教师对学生机械训练的场地,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
课程改革可以焕发出历史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可以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标签:中学;历史;教学;新课程;理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历史课是改动幅度较大的一门课。
新的理念落实新的角色转变,新的学习方式的构建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挑战。
这些问题都是走进新课程的中小学教师经常遇到和思考的问题。
那么,中学历史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理念,体现课改精神呢?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在这几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讲述历史故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学生对某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经常地、积极地、主动地和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种负担。
因而,讲故事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口味,使他们容易产生一种亲切感,保持一颗童心。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既对本节课某一重要知识点甚至整节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我常常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讲解教材中已有的历史故事或让学生通过讲故事参与教学,由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故事;或让学生通过讲故事参与教学,由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例如在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就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述草地夜行、七根火柴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学生通过对故事的讲述,自己的表现欲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激情高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进行角色扮演历史角色的扮演里有种特殊形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
历史人物是历史构成的要素,学生们日常的历史学习往往以时间和地区为线索,对历史人物的全面了解较为缺乏,并与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相联系。
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历史人物、阅读人物传记,较为全面了解、理解人物的行为及其内在的心理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并不一定单独安排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时间,可以尝试在充分预习和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实施课堂中的即兴表演。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需要与时俱进,注重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针对这一需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历史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审视案例,让他们分析案例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同时,案例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例如,通过提供一些历史资料和文献,让学生自行寻找答案、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想。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
在历史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一个历史问题或主题,并就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彼此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教学:新时代的学生生活在数字化、多媒体的环境中,他们习惯于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获取信息。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来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例如,可以使用历史图片、地图、音频剪辑等来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手工制作和展示:手工制作和展示活动是一种让学生参与创作的教学技巧。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例如制作历史模型、地图、时间轴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关系。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将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成果与他人分享,增加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6.反思与总结: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反思和总结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结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
走进历史新课程,树立教师正确教学意识
走进历史新课程,树立教师正确的教学意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什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
一、课程意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到议事日程,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
在传统课程中,教师没有太多发挥的余地,这使我们的教师不需要去发现资源、利用资源,因此也就缺乏收集信息、检索、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而现在教材中有许多“留白”,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联系学生的实际,根据其特点增删教材,调整教法。
这需要教师重新整合的能力,要努力把时代性和时代精神渗透到历史的陈述和诠释之中,尽量引入新史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我们不光需要原有的文史哲知识,还需要经济、法律、金融、国际政治等领域的知识,这些都急需我们去学习,去充实,去完善。
二、学生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就是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知识、情感需要为本,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这是历史教学观的出发点。
学生学习历史,其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只是知道和记住了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更不应该只会重复老师或课本对历史的叙述,而是要通过历史学习不仅感受到历史的境况和氛围,体会到历史人物的心态和想法,而且要逐步学会怎样对历史进行认识,如何对过去的事情进行解释,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对社会历史进行探究和思考的经验,掌握认识历史和了解社会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这种历史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的形成应该成为历史教学观的灵魂,它帮助我们在历史与现实以及未来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通道,并通过这个通道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促进学生理解历史,感悟社会的发展,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而激发起处于青春时代的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感的萌动,这是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的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新课改的实施是推动学校教育变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高中历史教学也需要紧跟步伐,向新课改方向进行转型。
以下是我分享的几个方法,帮助高中历史教师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讲述为主,靠学生的记忆进行考核。
而新课改提倡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手段,组织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的思考。
因此,教学方法需要转变。
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包括互动式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和思考空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及应用能力,既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能对学生的创造力有所激发。
二、教材更新新课改理念强调跨学科融合、关注现实问题等特点,在教材方面也要进行创新。
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新鲜的教学材料,如日报、新闻、历史文献、影视剧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材内容与现实发展的联系。
另外,可以根据学科要求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加强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
三、评价体系改进学生的评价方法也需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改进。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
评价体系也应体现出这种特点。
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试、课外实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同时,评价需严格量化,让成绩有可比性、公平性,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并进行提升。
四、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在现代化发展的时代,互联网资源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教育教学工具。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可以建立历史教学平台,建设数字校园,向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机会。
同时,利用网络开展在线讨论、在线作业、在线测试等形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和便利。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径,推动历史教学的转型升级,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学历史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
中学历史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随着中学历史新课程的实行,在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情景的氛围下,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课的教师如何去面对新课程,我个人有以下两点看法:一、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
1、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做一名终身学习者。
尽管过去也强调教师要不断充电,要继续学习,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内容和教材相对稳定,加上体制上的因素,致使许多教师多年可以吃老本。
但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急剧加快,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又由于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完成这一使命。
2、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下的学习中,学生尽管是主体,但是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指导者,“设计、组织、管理和指导”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促进学生的学习。
所以教师角色的定位会越来越集中地体现在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上,“促进”不是单一的“传授”,更不是简单的“旁观”。
而应当是:学生所能及的,教师应避之;学生所难及的,教师应助之;学生所不及的,教师应引之、教之。
3、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习的伙伴。
新课程倡导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师应当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朋友和学习的伙伴。
但要区分教师作为朋友,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私人朋友,私人朋友完全受个人情感支配,而教师这种朋友身份,是有社会规定性的,即是以达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成长为目的的。
所以,不能为追求情感的和谐而放弃原则,忘记自己的教育职责,以致对错误过于宽容,甚至纵容,出现过去新课程改革中所出现的“激励泛化,批评缺失”的现象。
同时,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就意味着,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可以和学生在学习中共同成长。
曾有专家统计过:即使一位科学家24小时工作也只能阅读有关他这个专业世界中全部出版物的5%。
在这种情景下,教师要保持知识、观念方面的绝对权威必然成为自欺之举。
在信息时代下,教师在拥有具体知识方面的权威地位,是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维持下去的。
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
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学历史教师要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创设适宜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意挖掘教材深度,布置开放性作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中学;历史教师;新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策略一、准确把握和领会新课标的内涵,更新教学观念首先,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和领会新课标的内涵,更新教学观念,这是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前提。
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无条件地被动接受,学生的大脑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丧失了探究问题的进取精神。
而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素养全面提升为最终目的,变革学习方式,调整课程结构,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是期待点燃的火把,是等待能量释放的有机“载体”。
所以,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单纯地备知识,而应围绕教学内容,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多角度、多方面的创设情景、引出话题,让学生在充满民主、个性、活泼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问题,以此感受获取知识和获得成功的乐趣,并获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和丰富自己的体验并取得人生感悟。
教师只有领悟和把握甚至创造性地理解运用这一理念,才能真正完成新课改的教学任务。
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将教学中心放在“学”上,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设计教学时,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更多的考虑以下问题:学生学什么?他们想怎样学?哪些材料做成课件将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学更有趣?哪些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将有益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同时也考虑:教师怎样引导和组织?用哪种形式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哪种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学的有意思并能受益?等等。
教师在这些问题上安排、设计至关重要。
它决定着学生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价值去向、吸取知识的方法等。
最终对学生的思想、性格、情感、理想产生影响。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上好历史课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上好历史课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
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在新一轮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改革展开时,做到从更新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全面地提升素养,用科学的发展观上好历史课。
就此,我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认识。
首先,新课程理念下要上好历史课,教师就要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目标,优化自身的课程理论素养。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
新的历史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等相关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
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
二者共同创新和开发了历史课程。
教师发挥“授业解惑”和“道德向导”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其次,新课程认为历史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为主要内容,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自由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做到既能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独立认真地分析、理解、探究历史问题,又能做到因材施教呢?既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中做”?真正上好新形势下的历史课,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设计要“预演”,在课前准备上下功夫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历史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运用新理念钻研教材,在精心分析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拟出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准备工作,是教师精心构思的产物。
备课、备学生时,历史事件、进程灵活设计,像是历史的重演再现一样,并对历史课堂设计进行“预演”。
进入课堂时就会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进入角色和状态。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淡化”教材的作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材是搞好历史教学的重要材料,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高中历史教学也需要不断做出调整和改革。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课改呢?本文将分享一些方法,以便高中历史教师能够更好地实现新课改。
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多元化。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注重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忽略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新课改要求更加注重历史的综合性和整体性,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历史。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如跨学科内容、当代历史事件或者一些较为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以便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
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新课改要求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还可以引入一些课外作业和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写历史小说、制作历史PPT等,以便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要注重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注重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课改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修改考试方式、丰富评价标准等方法,以便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还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以便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要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课改,需要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多方面的努力。
希望高中历史教师能够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为培养具有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教法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教法初中历史教科书新编教材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令人耳目一新。
新教材以具体生动,图文并茂,知识面宽,德育和能力受到重视,体例和形式新颖多样等诸多优点展示在我们面前。
使用了新教材,原来的一套教法,有些可以照旧不变,有些却不适用了。
新教材迫使我们从头学起,认真钻研,探索出一套适应于新教材的教法来,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探索新教学,必须更新我们头脑中原有的旧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历史教师总是认为,凡是课本上写的、画的,字无论小字,图无论主次(包括文体、目录、大事年表),一概都必须在课堂上由教师交代一清二楚,滴水不漏。
如今,教师面对丰富而生动的新教材的内容,爱不释手,仍采用老办法,结果必然是完不成教学任务。
因此教师在使用新编历史教材讲课时,在讲法上应做到:一、重点突出凡是重点的地方,要讲授具体、充分。
可以把涉及重点的大字、小字、图画、地图都利用上,必要时还可略作补充。
如果能展开一些描绘性的,触及灵魂,触动感性或启发想象思维的讲述,必然使课堂生辉,效果倍增。
二、注意“大字”知识的层次性大字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一般地说,教师要认真讲授。
大字的文字简洁、概括,有的地方甚至需要教师一句一句演绎来讲。
大字虽然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讲课中要区别对待。
以历史人物说,最重要的如秦始皇、唐太宗,就要全面一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功与过两主面去评价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
一般的重要人物,只要讲明他的身份、称谓,点出他主要的特点即可。
如商纣,只要掌握他是商朝最后一个王,是一个暴君。
大字中有的人物如唐宋八大家中除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王安石以外,其余三人苏洵,苏辙、曾巩在教材中只是一闪而过,教师讲课只要点到为止,作闪现式讲授便可以。
以历史事件来说,《西汉与匈奴的和战》中提到的三次战争:白登之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以及窦固、窦宪两次打败北匈奴。
走进新课程 历史我们怎样教
走进新课程历史我们怎样教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如何做好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我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入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所学学科充满兴趣和爱好一语道破天机。
教师应如何使学生喜欢自己所教学科,引领学生接近和进入乐学境界,这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而是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
尊重学生的个性,关爱学生的成长,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最终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改变学生轻视历史课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其次,巧妙的导入,把学生引入知识的大海,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渴望和探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导入亦如此。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历史课堂教学来说,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整个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一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因此,在教学中,我深挖教材,查阅图书、资料,上网了解历史课的导入方法和技巧,取得了一些效果。
再次,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的提问要注重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教学。
在新课讲解过程中注重讲解点拨、讲中设疑、质疑。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教师点拨、归纳、补充、更正,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落实知识点。
同时探究问题,学会方法。
得出结论,升华认识。
设计问题,开展活动,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去感受去理解。
面对我们农村中学的生源,要想提高历史分数,必须做到让学生加强课前预习,注重初、高中历史的衔接,发挥每课的导言作用。
历史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历史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中历史新课改的任务逐渐实施,历史教师为适应新课改,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反思教学实践等。
[关键词]历史教师适应新课改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材、开放的观点、开放的试题、开放的答案等,还需要有教师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意识和开放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目标的统一。
长期以来,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授课“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结果是学生疲惫,甚至厌倦,造成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怎样从以前的“定规式”历史教学走向“开放式”教学,成功的实现历史教学的新课改,谈谈几点看法。
一、转换角度适应新课改由于新一轮历史教育改革的课程体系,设计了领域、科目、模块三位一体的主体结构,倡导专家、基础教育工作者、学生共同创建学习内容,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不再是只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观念,善于反思,乐于合作的探究者。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更多地是在教学层面上钻研,而很少涉及到教育理论上的钻研学习,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就像是房子和地基一样,在新课改过程中,必须转换注重教育理论的研究以推动课改向更深层次迈进;在传统教学中,只要学生的成绩,上课时以老师主体,但在新课改下,这种教学观念应发生变化,“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换,才能走好新课改的关键一步;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多地借助于粉笔、板书和老师的言传身教,新课改之下,教材体系作了大量的调整,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学手段也必须转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完善课改。
通过以上方面的角度转换,才可能走好教改的重要一步。
如何开展好新课标下历史教学
如何开展好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要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引导与启发,建立科学的教与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深度参与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设疑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自主参与
新课程标准带着鲜活的新理念,向我们走来。
它对广大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好历史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教学应当实现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
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而其中精心设疑是关键。
除了精心设疑之外,我还鼓励学生质疑。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
”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依据这一理论,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循循善诱,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
新课程下历史老师如何教学
新课程下历史老师如何教学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老师该如何教学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也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那么,如何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探讨新教法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重塑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掘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这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归还学生思考权力在历史课堂上,没有一位教师不倡导自己的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
而且现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的提问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大了,但是仍然经常听到周围的同事在抱怨:“这些学生根本就不动脑筋,我把问题说的这么直白,就差没有捅破窗户纸了,他们还是睁着两只眼睛看着你,没有一点思路”;“给了那么长时间充分思考,可就是回答不到点子上”。
虽然课堂上我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允许学生各抒己见,表面上似乎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仅仅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学生趣味索然。
其实我们给予学生的仅仅是思考时间,而不是思考的权力。
学生被教师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就教师的问题做单线性的思考,最终回归到教师的思路中来。
看似热闹的课堂讨论、思考,实则是一出木偶戏,整齐但没有思想。
教师在埋怨学生“无为而学”的同时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聆听者,而不是一个发问者;应该是一个解惑者,而不是一个质疑者,聆听解惑的优先权应当归属学生。
教师更像是学生思考路途上的交通指挥,将学生自由的思考引入合理有序,将学生无限的思考导向主次分明。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分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那么,面对新的历史教学形势,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如何实现新课改呢?本文将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改的方法,希望可以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有所启发。
一、注重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和体验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式教学,比如历史实地考察、历史影视欣赏、历史文物展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感知和历史情感,使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历史事件和故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注重问题导向教学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而问题导向教学则是一种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能力的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教学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寻找解决方案和策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不仅仅能够理解历史事实,更能够对历史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深度。
三、注重跨学科融合教学历史学科是一门涉及多方面知识的学科,它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
高中历史教学可以通过与地理、政治、文学等学科进行融合,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历史背后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学科交叉思维能力。
四、注重创新教学手段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使历史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丰富多彩。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得到更丰富的信息和感受,使历史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而网络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历史信息,进行历史研究和交流,拓宽视野,增强学生的了解历史的能力,使历史教学更加丰富多样,更加接近学生的学习方式。
历史新课程落地方法
历史新课程落地方法在教育领域,随着社会进步和知识更新的需求,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演进。
历史新课程的落地方法是一项关乎教育改革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实施历史新课程,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设计历史新课程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
目标明确而具体的制定,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所需的历史知识和技能。
这些目标应当基于当代学术研究和历史教育的最佳实践,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
课程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历史学科的广度和深度很大,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需要精心挑选能够展示历史发展和变迁的关键事件和人物。
课程内容应当涵盖多个历史时期和地区,以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还应当注重将历史事件与当代社会和个人生活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实际应用和价值认识。
第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历史新课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传统的讲授模式已逐渐被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所取代,例如问题导向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项目驱动学习等。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评估和反馈机制是课程落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即时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课程内容。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书面测试、项目成果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术表现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实施历史新课程时,教师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课程内容的更新和调整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准备工作;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可能需要教师具备更加广泛的教学技能和经验。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个性化教学方面进行精心安排和调整。
针对这些挑战,教师可以通过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团队合作来增强自身的能力和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所谓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那么,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应如何面对这次教学改革的洗礼,走进新课程呢?
一、教学观点的更新是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前提
长期以来,我们的很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持续探索的精神了。
按照一般的传统理解,课程内容规定了“教什么”,教学活动则主要解决“怎样教”,两者楚河汉界壁垒分明。
多年来教师只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严格按照课程规定,亦步亦趋,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而学生则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在“课程进度”和应试取胜驱动下,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拼命地在适合“课程要求”中挣扎,而学习效果则事倍功半。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人士开始对“教学大纲”所带来的各种教育现象实行反思,最终要以“课程标准”来代替“教学大纲”,这也就迫使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点,紧跟时代脉搏。
在“统”字模式下,我们中学历史教师一是应该对众多的教学材料实行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更适合本学校学生学习和资源利用;二是教师不应再去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教师即要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对教科书,实行重新理解。
三是教法上,教师不能再单一地讲授,而是要多种媒体综合使用。
对于教材,教师只能把它作为一种学习的材料。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领域,可增删教科书,也能够增补课外知识,以补充教材内容,同时也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所改进。
总来说之,此次课改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点、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那就是要变“以传授知识为核心”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变“权威的传授者”为“平等中的首席者”,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
二、重构师生关系是教师走进新课程的落脚点
在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时代,储存了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如何寻求和获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走进新课程中,必须重组师生关系。
新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将不再是单向传递的关系,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教师不但要有水平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要同学生实行各式各样的理解交往,只有通过心灵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才能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如历史教学中,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如果简单的把结论告诉学生,必然会使教材黯然失色,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升了教学效率,而且更主要的是完善了学生的水平。
课堂教学不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
由此可见,新课程中师生关系的构建,这个过程不是说教师的作用降低了,而是充分激发了教师进取心和创新意识,成为驱动教师的内化动力,其作用相对应提升了。
它要求教师在和学生实行灵活的课堂交往过程中要持续地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生活经验纳入课堂,创生知识,教学才会富有吸引力,才能实现“教与学相长”。
三、知识结构的开放是中学历史教师走进新课程的途径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基本上是知识内容不变或基本不变的封闭型结构。
教师的主要知识基本上局限于长期不变的教科书中的内容,知识的陈旧和老化已成为教师走进新课程的障碍。
要构建一个既有肉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历史学科知识结构,每位历史教师随时都要更新知识,在当今社会,谁不更新自己的知识,谁就会成为当代意义上的文盲。
形势急迫,只有持续“充电”,增强教学业务进修,才能从传承走向创新,从主动探知到发现新理解、新信息,在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间架起一座桥梁。
从新课程来看,虽然形式多样,但内容以课为单位,使教师容易忽视前后课的内在联系,不能够使学生形成对某个阶段的整体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从初中高中的衔接来看,因为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的教学要求和水平培养的目标,更不了解历史学科高考的水平要求,造成初中高中的教学脱节。
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对新知识的持续接纳和吸收,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持续得到改造和更新。
随着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水准的日益提升,知识的一体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走向高度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型的中学历史教师不应是固守于一门学科的狭隘专业人士,而成为具有丰富知识的人才,对每
一个历史教师来说,科技、文学、宗教、艺术、哲学等,都应在他的视野之内,如在世界近代史教学中,在讲到外国地名、人名或重大事件的名称时,教师如有意识地加上几个英文词汇,比如black people,Industrial Revolution,booty,Monopoly等学生熟悉的词汇,或增加媒体图画形象显现,这样在教学中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把历史和英语学习结合在了一起。
虽然教师在备课中增加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但却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思考的独立意识。
当然,教师在走进新课程时,知识结构的开放仍是有侧重点的,它体现了一中有多和多中有一,是一和多的辩证关系。
四、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教师走进新课程的运行机制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学习者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而新课程的教学方式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成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在上课时,也仅仅按照事先的“脚本”如同演戏样地“教学表演”,于是这些教师难以跨越传统授课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过多强调的是如何“教”,而在新课标中则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
相对应于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上课时引导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在实现新课程学习方式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持续得到发展。
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关键是能否将“各种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所以,“活动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会通过设置问题情景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参与到教学环境中来,通过实际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最终获得知识与水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提供成功的体验。
为调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水平,在教学中我们能够构建和设想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创新模式,力图打破过去从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模式。
在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原则下,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选择开放性的考试内容,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开放性考试在某些问题上不强调评价标准的一致性。
鼓励提出
独特、新颖的观点,具体形式能够是:①写历史小论文②制作历史小报③制作历史小画报④历史小制作等。
设想每学期初,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一种考试形式,学生在制作开放式考试作品中,都将融入了他的智慧和创新。
新课程强调的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种考试模式的确定,它符合了新课程的特点,必然会反馈学习方式的改进。
所以,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这是教师走进新课程的运行机制。
新课程的实施已为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一个新抉择,或在张扬教学质量中升华学生素质,或在压抑课堂教学质量中漠视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更新教学观点,转变教学方式,否则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所以,中学历史教师要适合新课程,教学观点的改变,新型师生关系的重塑,开放性知识结构的建立,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的任务是迫在眉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