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多才--诸葛亮论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学多才--诸葛亮论将
《史记》记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项羽的这段经历,真切地反映了古人们对为将之道的基本认识,即斩将褰旗的战将,与统帅三军的大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一个犹如部门主管,一个则是把握全局的总经理,他们的地位和作用是绝然不同的。尽管曹刿论战时说:“夫战,勇气也。”但人们衡量一个将领的优劣,仍自觉不自觉地将谋略放在第一位,将勇武放在第二位,认为“将在谋而不在勇”。因为在那种刀对刀枪对枪,短兵相接的原始战争中,统军大将作为一支部队的首脑,对战争的胜负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中,如齐鲁长勺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东晋和前秦的淝水之战,弱小的一方能战胜强敌,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主帅们凭着谋略和智慧对战争全局的周密谋划以及对战争各方情况的准确把握。如果没有这些优秀的统帅们的杰出活动,我国古代战争史无疑会逊色许多。
民谚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不仅阐明了古代战争对一个军事指挥员的高度重视,而且突出了古代战争挑选军事指挥员的标准非常严格。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新立三军之际,曾为选拔三军统帅颇费踌躇,当时谋臣赵衰就提出:“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第一次对三军统帅的条件作了明确的阐述。在勇、智、学三个境界中,赵衰以“学”为最高境界,断然肯定了一个称职的军事指挥员必须学识渊博,具备超乎常人的才能。尔后的《孙子兵法》也写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说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应该是有智慧,守信义,讲仁慈,精武艺,严军纪的人。可以说“兵圣”实际上对为将须有学的观点作了进一步更系统更全面的阐释,使“学”有了具体化的内容,也给后来的各种政治集团选拔将帅确立了一个标准。
无独有偶,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有一段关于诸葛亮论将的情节描述。那是在诸葛亮施展了草船借箭的奇谋后,鲁肃钦佩万分地问他“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诸葛亮回答说:“凡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军情,不晓阴阳,不看图阵,不明兵势,乃庸才也。”(《诸葛亮计服周瑜》)
诸葛亮的这次论将围绕着将领的学识这个核心,既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又有所发扬。其中牵涉到天文地理,占星卜卦,也包括行军布阵,出奇制胜,将严密的科学知识和当时还颇为神秘的玄学因素溶于一体。这就更全面地丰富了“学”的内涵,对为将者的学识具体为各科知识的融汇,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单一的掌握。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又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既然战争关系到人民生死,国家存亡,又要求分析得深远周到,这就使三军统帅肩上压了副沉重的担子,摆在战争的突出位置。
战争是复杂而千变万化的,一个指挥员要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首要的条件是必须具有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并赖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部署。我们的前人是很吃过主帅不学无术的亏的。著名的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夸夸其谈地纸上谈兵,毫无指挥战争的实际知识经验,结果在长平之战中全军覆没,大伤赵国元气,几乎葬送了整个国家的命运。又如楚霸王项羽虽要求“学万人敌”,但“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学识终究有限,最后落了个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结局。
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诸葛亮精确地论述了一个优秀的将帅应是知识渊博的全才、通才,而不能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庸才。诸葛亮自己就是以全才的标准要求自己,也是小说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全才形象。他善于治国,明于治军,外交才能也属第一流,集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于一身,成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全才形象。尤其在军事方面,诸葛亮更是出神入
化,千古一人。他不仅精通兵法出奇制胜,而且具有非同一般的才能,如察天文而“借”东风,知地理而火烧铜甲兵,造木牛流马运粮食,还发明“连弩”这种兵器。更为奇特的是八阵图,阵势变化莫测,竟能依据周天变化有三百六十五变,不仅人能排阵,即使几堆乱石也足以困敌。简直是一位夺天地造化之功,令鬼神不测之机的智慧之神。
渊博的知识,使诸葛亮拥有着超凡的才能,在二十七年的政治生涯中,他领导蜀汉集团实现了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三分天下的王霸大业,在三国时期的众多人才中独占鳌头。
我国古代论将,素有战将和大将之分,勇将和儒将之别。在地位上战将是远远难以与大将相比拟的。战将的职责是攻关夺隘,斩将褰旗,只是担负战争的局部任务的专门人才。而大将作为三军之主,负责着战争总体的谋划和调遣,集三军的安危、战争的胜负于一身,这就必须超诸单纯的专业人士之上,成为一个知识全面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正因为如此,历代有作为的政治集团领袖委任统军大将时都显得格外慎重,仪式也异常隆重。如汉高祖刘邦拜韩信时,“择良时,斋戒,设疆场,具礼”(《史记.高祖本纪》),显示着一种极高的礼遇。另外,象周瑜、陆逊等受任之际,虽没有登台具礼,但都持有尚方宝剑,得到“阃以外,将军制之”的特权。
大将和战将,这是战争中的战略整体谋划者和战术局部执行者,是两类不同境界的人才。赵衰论将谈到的学识,诸葛亮论将强调知识广博,都是指明一个大将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纵观《三国演义》中的众多军事统帅,如周瑜、陆逊、司马懿、庞统乃至姜维、邓艾、杜预、陆抗等,一个个都是温文尔雅的有学之士,他们凭借着胸中的学识导演了三国舞台上一幕幕战争奇剧。而那些徒逞血气之勇的纠纠武夫如吕布、马超等,虽然勇猛无敌,但只能充当战将之任,难为三军统帅,即使勉强拉起一支人马,参与激烈的诸侯竞争,也终究逃不脱失败的命运。
当“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之后,在今天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个企业,一家公司图生存谋发展,尤其需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学者型大将之才。纵观今日市场,尽管每天都有媒体报道成功的企业或公司,然而每天因运作失败而破产倒闭的公司更多。如果再上溯二十年,那些曾经引领风骚红极一时的企业,今天可说是寥若晨星风光不再了。有人说商品经济的第一阶段是素质较低的胆大之徒如鱼得水,第二阶段是有学之士大展身手。这其实是历史发展进化的必然结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做大做强,要想跻身世界强者之林,必须具备大批能够统筹全局,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将日益居于重要地位,而不学无术的人必将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