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践(28页版).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国际贸易理论,是指从资源原始积累一直到当代各国积累开展国际贸易的整个历史阶段的思想发展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它与资本主义上产方式一同发生和发展,经历了各部相同的历史阶段。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战后国际贸易理论两大阶段。
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又分了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和新古典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在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生产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5世纪到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实为重金主义,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成为名符其实的重商主义,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其主要著作是《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马克思称之为“重商主义福晋书”。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成本论)古典学派首先由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年出版)提出国际分工,实行自由贸易。
他在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这也是贯穿于他的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思想。
斯密认为,只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才能充分享受到地域分工的利益。
由于先天的自然条件或后天获得条件的不同,是不同国家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优势。
如果实行国家间的分工(及国际分工),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该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相互交换(即国际贸易),则对参与分工和交换的各国都是有利的。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案例分析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服务和资本跨境流动的经济活动。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国家和全球经济都有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以及案例分析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原理和实践意义非常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互补对比理论等。
其中,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一个国家对于其中一种商品生产具备绝对优势时,就应该专门生产该商品,并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商品。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强调一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的比较优势商品,并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商品。
互补对比理论将比较优势理论推广到非标准化产品和服务领域,认为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互补关系。
国际贸易政策涉及到关税、非关税壁垒、贸易政策措施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
关税是各国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可以用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
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进口许可证、反倾销措施等,用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或者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
贸易政策措施包括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等,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政府采取措施限制进口,并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实践问题和挑战。
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面临着外国商品竞争的压力,同时也享受到了更开放的市场和更广泛的贸易机会。
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转变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另一个案例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对中国的商品进行限制。
这场贸易战对于中美两国以及全球经济都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同时也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实际应用和影响,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总之,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案例分析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国际贸易的原理和实践非常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教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贸易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2.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国际产品寿命周期理论;3. 理解国际贸易的政府干预措施,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4. 熟悉国际贸易的实践,包括国际贸易规则、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5.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国际贸易问题。
教学内容:一、国际贸易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国际贸易的特点,如跨国界交易、利用比较优势、国际分工等;3. 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等。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和应用;2. 绝对优势理论的原理和应用;3. 国际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的原理和应用。
三、国际贸易的政府干预措施1. 关税的定义、种类和影响;2. 配额的定义、种类和影响;3. 非关税壁垒的定义、种类和影响。
四、国际贸易的实践1. 国际贸易规则的形成和发展;2. 主要的国际贸易协定,如GATT、NAFTA、欧盟等;3.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和功能。
五、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1. 实际国际贸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2. 利用国际贸易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国际贸易案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教学评估: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课堂测验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2. 讲义:教师准备的讲义,包括理论和实务知识的概述;3. 案例:相关的国际贸易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4.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图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带)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一、课程简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集理论、实践、政策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体系,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政策和措施,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内容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介绍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2.国际贸易理论:讲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新理论等。
3.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分析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救济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4.国际贸易实务:包括国际贸易术语、交易条件、合同签订、支付方式、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出口业务流程等。
5.我国对外贸易:介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政策法规及发展前景。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贸易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情景模拟法:模拟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32学时,每周2学时,连续16周。
2.实践教学:共计16学时,每周1学时,连续16周。
3.期末考试:共计2学时。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占比30%。
2.实践报告:占比30%。
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比40%。
七、教学资源1.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者,出版社,年份)2.参考文献:《国际贸易》(作者,出版社,年份)、《国际贸易实务》(作者,出版社,年份)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培训讲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培训讲义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概述1.1 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流、买卖以及相关金融、技术、劳务等方面的交流。
1.2 国际贸易的意义国际贸易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等。
1.3 国际贸易的形式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劳务贸易等形式进行。
第二部分: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2.1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其他产品。
2.2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自己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提高整体效率。
2.3 因素禀赋理论由何苏恒提出,认为各国因其禀赋的资源差异而形成相对优势,从而决定了贸易模式和贸易方向。
2.4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除了以上几种经典理论外,还有新贸易理论、战略贸易理论、服务贸易理论等不断涌现的理论,为国际贸易的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解释。
第三部分:国际贸易的实务操作3.1 贸易政策和障碍各国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和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禁止措施等,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2 贸易促进措施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可以采取积极的贸易促进政策,如降低关税、取消配额、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等。
3.3 贸易协定和组织各国可以通过签订贸易协定和参加国际贸易组织来加强贸易合作和解决贸易纠纷,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自由贸易区(FTA)等。
3.4 贸易融资和支付国际贸易涉及到跨国支付和融资问题,各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如信用证、跨境支付、外汇市场等。
第四部分:国际贸易的案例分析4.1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汇率的波动对国际贸易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汇率变动情况下的贸易效果。
4.2 贸易摩擦和争端的解决国际贸易中经常发生贸易摩擦和争端,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了解各种争端解决机制和效果。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第一章导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Dunning)于1977年首先提出的。
邓宁认为,一国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须具备三个优势:1.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就能从事有利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如果企业只具备前两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利用,并通过出口来扩大海外市场;如果企业只具备所有权优势,既没有能力使之内部化,也找不到良好的海外投资场所,则最好采用许可证贸易方式进行技术转让;如果企业具备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海外投资难以成功。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各国或地区进行商品与服务的交易活动;是世界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
(从国际范围来看)对外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的对外商品交换活动。
分类:A.按照贸易所涉及标的物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一般指货物(商品)贸易无形贸易一般指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指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过境交付);在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
√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最大区别反映在海关统计中:前者必须通过关境,因此海关统计可以反映出来;后者无法为海关统计所反映。
但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部分反映出来。
B.按照货物移动方向分:出口贸易商品与服务由国内生产而为国外购买的交易活动。
进口贸易商品与服务由国外生产而为国内消费的交易活动。
D.按照不同贸易体系统计方法分为: 总贸易在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专门贸易在专门贸易体系又称特殊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它指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导言: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透过开放的国际市场,各国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为了规范和促进国际贸易活动,各国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利益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贸易政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际贸易政策,包括贸易自由化、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贸易协定和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等。
同时,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呈现出国际贸易政策的具体运用和效果。
第一节:贸易自由化与开放贸易自由化是指取消或减少对贸易的限制,促进贸易的自由和公平。
开放的市场为各国提供了更大的贸易机会,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际分工。
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推动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机构,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和协商,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同时,各国也通过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协定,进一步加强了贸易自由化的力度。
小节1: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关税是各国最常用的贸易限制工具之一,其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税收来提高其价格,从而限制进口并保护本国产业。
然而,过高的关税水平往往会导致贸易壁垒,限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为了降低关税壁垒,各国之间进行了多轮的贸易谈判,并制定了相关的贸易协定,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和《货物贸易总协定》(GATT)。
此外,各国还通过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贸易,包括配额、许可证、技术壁垒等。
这些非关税壁垒的出现往往会给贸易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成本。
小节2:贸易协定的作用与实践贸易协定是各国为了加强贸易自由化和促进合作而签订的文件。
通过贸易协定,各国对贸易政策进行协调和调整,降低贸易壁垒,扩大市场准入,并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合作。
目前,世界上最为知名的贸易协定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这些贸易协定的签署将进一步促进各国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
然而,贸易协定的谈判过程复杂,各方需平衡各自的国内利益,这也是引发争议和挑战的地方。
(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考核方式及标准
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课堂表现 等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 果。
考核标准
明确各考核方式的评分标准,注重对 学生知识掌握、能力运用和素质表现 的全面评价。
2024/3/26
7
02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Chapter
2024/3/26
8
国际贸易概念与分类
2024/3/26
合规经营
企业应按照政策法规要求开展合规经营,避免违规行为带来的风险 。
建立风险应对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包括风险评估、预警、防范和应 对等方面,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政策法规风险。
32
THANKS
感谢观看
税调整会影响企业进出口成本,进而影响产品 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会限制企业市场准入,影响企业销售规 模和盈利能力。
法规变化
法规变化会影响企业合规经营,企业需要密切关 注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2024/3/26
31
如何应对政策法规风险
2024/3/26
了解政策法规
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的动态变化,及时了解和掌 握相关信息。
16
收付汇及风险防范
收付汇方式
介绍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收付汇方式,如电汇、信汇、票汇等,以及各种收付汇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
风险防范措施
阐述国际贸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信用风险、汇率风险、运输风险等,以及针对这些风险应采取的 防范措施。同时,介绍国际贸易欺诈的类型和识别方法,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024/3/26
2024/3/26
14
合同条款及履行流程
合同基本条款
介绍国际贸易合同的基本条款,包括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装运、保险、支付、检验、索赔、不可抗 力和仲裁等。
国际保护贸易政策
史和经济上的特点。 ❖ 提出保护幼稚工业的学说。
24
保护幼稚工业学说
把国家按发展阶段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 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时期、农工商业时 期”。
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应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 农工业阶段的国家:保护关税制度; 农工商业阶段的国家:自由贸易政策。
2
美国贸易保护政策措施
❖ 海关关税,特殊估价征税,进口配额制,竞 争性强,最高进口配额,绝对配额限制,进
口销。许,可反证补制贴,,技不术公壁平垒贸,易贸做易法报"复等,限反制倾。
3
阅读:美国贸易政策 简介
❖ 总体情况: ❖ 美国倡议进行长期的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特
别是要求削减关税、增加关税配额,消除出 口补贴并减少扭曲贸易的国内措施。 ❖ 在服务贸易谈判中,美国倡议在GATS下的 11个服务部门实现进一步的自由化。美国支 持建立一个免除关税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 并正与贸易伙伴们就这些服务的国内税收问 题进行谈判。
闭”“最不公平”的贸易伙伴和贸易领域。在接下来
的18个月时间内,美国政府将同这些贸易对手进行
谈判,如果贸易纠纷仍无法解决,美国就可以对这些
贸易对手实施单方面贸易制裁,主要是对其进口的某
些产品实行高关税,关税最高达100%。
14
其它影响贸易的政策
❖
美国基于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方面的原因而采取的贸易限制
法》规定只有被许可人承诺主要在美国境内制造专利产品,联邦
机构才能许可其使用属于联邦政府的专利。2000年美国还就调
整扩大卫星电视传送广播的强制许可范围进行了立法。
15
影响美国贸易政策的政体
❖ 以总统为中心的行政体系和以国会为中心的立法体系是 美国在国际贸易政策领域的两个决策中心。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是研究跨国经济交往的学科,主要探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其中,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贸易模式等。
本文将围绕国际贸易理论展开讨论。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18世纪的亚当·斯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关键要素理论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新兴的贸易理论也相继涌现,如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最早也是最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之一,由亚当·斯密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基于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进行的,国际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
通过比较各国在不同产业的边际成本差异,国家可以选择将生产要素配置在其相对优势的行业中,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绝对优势理论则是由大卫·里卡多提出的。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基于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进行的,即一个国家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
根据这一理论,国家可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来获取其它产品,从而实现互利互惠。
关键要素理论由荷兰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美国经济学家纳吉提出。
关键要素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模式取决于不同国家拥有的要素禀赋差异,即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分配与利用的不同。
根据这一理论,国家在贸易中的地位取决于其要素禀赋的优势。
除了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近年来新贸易理论也不断涌现,并对国际贸易的解释提供了新的角度。
新贸易理论主要关注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它认为,国际贸易的模式是由不同国家在产品设计、品牌建设、研发投入和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形成的。
同时,战略贸易理论也是新兴的贸易理论之一,主要关注于国际贸易中的策略行为和竞争。
《国际贸易(第七版)》(薛荣久)【简介
引言概述:《国际贸易(第七版)》是薛荣久教授所著的一本经济学教材,旨在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和实践。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详细探讨了国际贸易的原理、政策、环境和最新发展动态,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国际贸易知识和思路。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第七版)》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分为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大点阐述、小点详细阐述和总结。
正文内容: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国际贸易学中,学习和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非常重要。
《国际贸易(第七版)》涵盖了国际贸易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国际贸易的概念、原理、政策、环境和发展趋势等。
下面将分5个大点对各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大点一:国际贸易的概念与原理1.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定义2.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3.绝对优势理论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4.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5.国际贸易的收益与成本分析6.国际贸易的均衡与失衡分析大点二:国际贸易的政策与实践1.经济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的辩证关系2.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类型与作用3.反倾销与补贴的政策工具分析4.区域贸易协定的意义与影响5.外汇政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大点三:国际贸易的环境与挑战1.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与冲突2.贸易与劳工权利的平衡3.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4.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5.贸易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挑战大点四:国际贸易的最新发展动态1.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崛起2.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的融合3.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4.跨国公司与全球价值链的重构5.与国际贸易的前景展望大点五:国际贸易的前景与展望1.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2.国际贸易规则的变革与调整3.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角色与挑战4.美中经贸摩擦及其影响分析5.国际贸易政策的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总结:《国际贸易(第七版)》是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国际贸易的经济学教材。
本文对该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国际贸易的概念与原理、政策与实践、环境与挑战、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前景与展望。
国际贸易书
国际贸易书以下是一些有关国际贸易的书籍推荐: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Policy)- Paul Krugman, Maurice Obstfeld,马克·梅尔文这本经典教材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理和政策,并提供了对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的分析。
2.《国际贸易实务》(International Trade and Business: Law, Policy and Ethics)- Peter Gillies该书提供了关于国际贸易法、政策和道德方面的详细知识,适合那些对国际贸易实践感兴趣的读者。
3.《国际商务实践》(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peting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Charles W.L. Hill, G. Tomas M. Hult这本书介绍了国际商务的基本概念和实践,并对国际贸易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还涵盖了跨国公司和全球化趋势。
4.《全球贸易与投资》(Global Trade and Investment)- John F. Due, Ioana Cristina Barbu, Thomas L. Brewer该书探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性,以及国际贸易政策和实践的影响。
它还提供了一些理论框架,用于分析全球经济中的贸易和投资问题。
5.《国际商务管理》(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A Guide for Students and Practitioners)- Dr. Kamel Mellahi, Dr. Ravi Pappu, Dr. David J. Gillis这本书涵盖了国际商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跨国公司和国际商务谈判等重要领域。
它是一本综合性的教材,适合学生和从业者阅读。
国际经济学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ppt课件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 某些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完整最新版课件
13
“二元经济”的一般特点:
❖ 比较先进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其他部门高。 ❖ 工业部门的工资率明显地高于其他部门。 ❖ 工业部门的资本报酬率相对较低。 ❖ 工业部门的资本密集度高于其他部门,与其他发达国
(1)取消商品进口的数量限制
(2)改革关税制度
A 降低进口关税的总水平;
B 缩小不同商品间关税率的差异幅度。
(3)为减缓自由化带来的冲击,应辅以鼓励出口、限
制进口的政策措施。
完整最新版课件
18
第三节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一、关贸总协定(简称GATT)的产生
关贸总协定产生的时代背景;
关贸总协定是临时性或过渡性的协议; 关贸总协定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安排缔约国之间
组织
完整最新版课件
26
一、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荷比卢联盟。战后,发达国家间第一个关税同盟。 欧洲联盟的一体化进程:
❖ 1950年代初,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 荷兰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 1957年5月8日,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 1958年1月1日,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 1968年,欧洲共同体实现了设置共同对外关税; ❖ 1979年,欧洲共同体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 1992年2月7日,成员国签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1993年1月1日,形成欧洲统一大市场; ❖ 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开始启动; ❖ 2002年,“欧元”投入流通,代替各成员国的货币; ❖ 目前,欧盟扩大到25国,面积达到400万平方公里,
大学二年级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大学二年级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大学二年级经济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以了解贸易的原理和国家间贸易政策的重要性。
本文将围绕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展开讨论。
一、国际贸易的理论国际贸易的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等。
其中,比较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指的是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相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则是由大卫·李嘉图发展而来,认为国家应专门生产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比较成本理论则是由罗伯特·托伯发展而来,强调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时的机会成本差异。
理论研究表明,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个国家的相对优势和专业化生产,通过国际贸易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升。
国际贸易的理论为我们理解贸易行为和贸易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同时也为国家间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国际贸易的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内经济利益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常见的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和贸易协定等。
关税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主要用于保护国内产业和调节国内价格。
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关税来限制进口商品的流入,以保护自己的产业。
然而,过高的关税也会使国内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和更少的选择,同时也会引发贸易战等负面影响。
非关税壁垒政策包括配额限制、进口管制和技术壁垒等,用于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
配额限制是指对某种商品进口数量实施的限制,进口管制则是指对特定商品进口实施的审核和许可制度。
技术壁垒则是通过技术要求和标准来限制进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贸易协定是各国之间签订的协议,用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开放。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就是致力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
此外,各国还可以通过双边或区域性的贸易协定来促进贸易合作和投资便利化。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旨在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但也需要考虑到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互惠原则。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是一门涵盖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和技能的综合性课程。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介绍这门课程的内容和学习重点。
一、理论基础国际贸易课程的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
学生将学习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
他们还将了解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组织(例如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际贸易中的关键概念,如贸易平衡和关税。
这部分的学习将为学生提供国际贸易的理论框架,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和特点。
二、政策分析国际贸易课程的第二部分是政策分析。
学生将研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并分析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他们将学习如何评估贸易政策的效果,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和贸易协定。
学生还将研究全球贸易环境和国际贸易的国内和国际因素。
通过对政策的深入分析,学生将能够预测和应对贸易政策变化对企业和经济的影响。
三、实践技能国际贸易课程的第三部分是实践技能的培养。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国际贸易的操作和管理。
他们将了解贸易文件的准备和审查,包括合同、发票、运输文件和保险文件。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处理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和争议,并了解贸易融资和金融工具。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开展市场调研、参与国际展览和交流会,并了解国际商务谈判的技巧和策略。
这些实践技能将为学生日后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技术知识。
四、案例研究国际贸易课程的第四部分是案例研究。
学生将参与实际的案例研究,分析国际贸易中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他们将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技能,解决真实的贸易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和研讨会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案例研究,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实践和实际操作,提高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是一门涵盖理论、政策、实践和技能的综合性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理论基础、政策分析、实践技能和案例研究,培养国际贸易能力,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世界贸易组织法理论与实践pdf
世界贸易组织法理论与实践pdf本书系统阐释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理、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农产品贸易、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货物贸易相关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以及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制度、争端解决机制,并概括介绍了贸易与环境、发展中国家与WTO等诸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编写形式新颖,不仅行文风趣,而且在编排时注意区分概念定义、观点阐述与引文资料,便于读者学习与记忆。
目录:第一章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导入案例】第一节何为世界贸易组织?一、是只鸟儿,还是一架飞机?二、诞生于1995年,但并不年轻第二节贸易制度的基本原则一、非歧视贸易原则——平等地对待外国人二、自由贸易原则: 通过谈判逐步实现三、透明度原则四、鼓励发展和特殊待遇原则第三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岁月:从哈瓦那到马拉喀什一、关贸总协定:“临时”了近半个世纪二、贸易回合三、关税贸易总协定成功了吗?第四节乌拉圭回合第一章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导入案例】第一节何为世界贸易组织?一、是只鸟儿,还是一架飞机?二、诞生于1995年,但并不年轻第二节贸易制度的基本原则一、非歧视贸易原则——平等地对待外国人二、自由贸易原则: 通过谈判逐步实现三、透明度原则四、鼓励发展和特殊待遇原则第三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岁月:从哈瓦那到马拉喀什一、关贸总协定:“临时”了近半个世纪二、贸易回合三、关税贸易总协定成功了吗?第四节乌拉圭回合一、一个结束所有回合的回合?二、GATT发生了些什么?三、后乌拉圭回合内置的议程【本章小结】【思考题】【案例分析】第二章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学习目标】【导入案例】第一节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概述一、由六个部分组成的框架协议二、多哈议程,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改变第二节关税制度一、关税:更多的约束并趋向于零关税二、关税削减三、具有约束力的关税第三节农产品贸易制度一、农产品贸易协议产生的历史背景二、协议主要内容三、农产品贸易谈判前瞻四、发达成员的实践第四节标准和安全一、食品、动植物产品:如何才是安全?二、技术法规和标准(TBT协议)第五节服务贸易制度一、“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历史背景: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规则三、服务贸易谈判的主要潜在成果第六节知识产权协议:保护和强制履行一、TRIPs协议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二、基本原则: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平衡的保护三、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共同的基本规则四、执法:严厉且公平五、特殊安排六、多哈回合知识产权谈判新进展第七节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一、进口许可:程序让路二、货物海关估价规则三、装运前检验:对进口的进一步检查四、原产地规则:原产于何方?五、投资措施:减少贸易扭曲六、贸易政策审查:确保透明度【本章小结】【思考题】【案例分析】第三章国际贸易救济制度【学习目标】【导入案例】第一节反倾销制度一、倾销与反倾销二、反倾销制度的简史三、反倾销实体法四、反倾销程序法规则第二节补贴与反补贴措施一、补贴与反补贴措施(SCM)二、补贴的概念与分类三、反补贴的程序规则第三节保障措施:对进口的紧急保护一、概述二、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三、保障措施的程序规则【本章小结】【思考题】【案例分析】第四章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学习目标】【导入案例】第一节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的多边机制概述一、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渊源二、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貌三、三级一体流程四、决策方法:消极协商一致第二节WTO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范围一、对事的适用范围二对时的适用范围三对人的适用范围第三节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一、磋商程序二、斡旋、调解和调停三、专家小组程序四、上诉审查程序五、仲裁六、执行程序【本章小结】【案例分析】第五章贸易与环境【学习目标】【导入案例】第一节WTO中的环境与发展一、环境保护与WTO的关系二、在关贸总协定中新兴的环境争论三、马拉喀什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以及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四、多哈授权五、WTO中贸易环境讨论的参数第二节多边环境协议和WTO的关系一、MEAS的引言二、MEA和WTO的关系:潜在的冲突?三、WTO和MEA规则之间关系的谈判四、WTO与MEA秘书机构的合作第三节环境货物和服务的谈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践前言▪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贸易的基础、贸易的影响、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贸易的基础:研究国际贸易的基础,也就是讨论贸易发生的原因。
各国之间为什么发生贸易?▪贸易的影响:带来利益,但这种利益有多大?利益的分配如何?有没有一些利益集团受到损失?贸易对本国的生产和消费会带来多大影响?短期影响是什么,长期又有什么影响?▪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技术变动和资源增长会对贸易产生什么影响?要素的国际流动(移民、国际投资等)会怎样影响一国的经济与贸易?反过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又会怎样影响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贸易政策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研究贸易政策的内在必然性,探索贸易政策发展的规律,及其实施的客观必然性。
它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贸易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贸易政策选择的理论依据;政策工具的经济分析;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政策特征;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及其发展趋势等。
▪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贸易政策的影响和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
▪贸易政策的影响:主要是对各种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以及影响贸易的其它经济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等)的实证分析。
▪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国际贸易理论综述▪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一、世界贸易发展进程▪1. 古代的世界贸易▪(1)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人类文明就开始在中东产生。
三大宗教、农业、城市、贸易也最早从中东开始。
▪(2)到公元100年左右,古典时代进入鼎盛时期▪(3)国际贸易的第一次大推动: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势力扩张。
从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十字军多次东征从穆斯林手中夺得了地中海,从而使地中海像古代一样再一次成为欧亚大陆贸易的海上通道。
▪在15世纪前,整个国际贸易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按自愿交换的原则进行。
贸易在自然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重要,只是人们经济生活中的一个补充。
因此,当时各国之间各洲之间的贸易还处于不连续不稳定的状态。
▪2.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及由此产生的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则大大发展了各洲之间的贸易,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2)地理大发现产生的条件▪能生产600至800吨的圆体帆船。
▪中国的火药和指南针技术也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已能在舰船上载有火炮,还能生产罗盘仪和象限仪,绘制航海图。
▪传播上帝福音的宗教动力、通过贸易牟利的强烈欲望、开辟新通道的迫切需要。
▪(4)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第一,使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商业革命。
贸易的扩大促进了专为交换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各国不同的产品价格所造成的巨大利润进一步推动了为牟利而进行的国际贸易。
▪第二,地理大发现引发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
▪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从而初步形成了一个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3.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工业革命则彻底改变了各国和世界的自然经济结构,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4、战后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1)战后世界贸易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战后较长的和平时期。
▪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90年代信息产业革命。
▪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改善。
▪(2)二次大战后的国际贸易主要变化:▪第一、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
▪第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流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 成为主要的贸易模式。
第四、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第五、从贸易主体来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承担者。
▪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综述▪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贸易格局变动的理论。
在1776年亚当·斯密的名著《国富论》发表至今的200余年间,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与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这四种理论在当时都能解释这样和那样的国际贸易问题,但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国际贸易的变化,这些贸易理论也逐渐受到新的贸易理论的挑战。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1、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托马斯∙孟)▪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1)货币政策颁布法令和严厉的刑罚,禁止货币输出。
(2)奖出限入政策主张国家管制对外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政策促进出口,减少进口,实现贸易顺差,积累货币财富。
(3)保护关税政策(4)发展本国工业政策▪3、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魁奈、布阿吉尔贝尔)▪“自然秩序”的观念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重农主义学说的基础。
这个所谓的“自然秩序”,实际上是指经济社会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因此,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
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
▪重农学派对贸易并不重视,但他们从“自由经济”的基本理念和法国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反对重商主义对贸易进行干预的政策,提出了自由贸易的口号,尤其主张谷物的自由出口。
▪(二)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1、国际贸易取决于国际分工和一个国家的优势▪2、一个国家的优势来自于多方面,并且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本国的优势▪3、一个国家可以选择自由贸易或者对特定商品征收适度关税等不同贸易政策▪主张自由放任,但并未将这一思想简单照搬到国际贸易领域中,而是主张按照具体情况对于不同商品实行自由贸易或者征收适度的关税。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二、新古典贸易理论▪(一)赫克歇尔—俄林模式(H—O模式)▪1、认为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劳动。
资本、土地以及其它生产要素也在生产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
而且,他们注意到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
有些产品的生产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
这种在生产中所需的资本投入比例较高的产品可以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有些产品的生产则主要是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劳动投入。
这种在生产中所需的劳动投入比例较高的产品则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里的“密集型”是一个相对概念。
▪2、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也是不同的。
有的国家资本相对雄厚,被称为“资本充裕”国家;有的国家人口众多,被称为“劳动充裕”国家。
这里的“充裕”也是一个相对概念,用资本/劳动的比率(人均资本)来衡量。
▪3、生产要素自然禀赋论▪理论: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各国在那些能较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生产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
所以,每个国家最终将出口能利用其充裕生产要素的商品, 以换取那些需要较密集使用其稀缺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
▪逻辑思路: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商品价格的差异是由于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商品生产成本比率不同,是因为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不同,而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不同,则是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
因此,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基础。
▪(二)赫克谢尔—俄林—萨谬尔森模式(H—O—S模式)▪(三)H—O的理论挑战——里昂惕夫之迷▪三、新贸易理论▪1、行业内贸易理论▪林德尔、德雷泽率先对H—O分析范式无法解释的行业内贸易现象作出了解释。
林德尔认为,当要素禀赋条件以及产品开发过程、创新和规模经济能够在特定的商品上创造出出口潜力时,这种潜力只有在出口国具有对该种产品强大的实际需求条件下才能开发出来,即出口优势应当有需求基础。
一旦国内贸易在这种需求的基础上被开发出来,国际贸易尤其是在那些具有相似的(但不相同的)国内需求模式的国家间的国际贸易才有可能发生。
如果收入水平是国内需求模式的衡量指标的话,那么这种国际贸易将会在具有相似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国家间得到展开,并达到相当的规模。
德雷泽则进一步指出,产品的差异性、需求的差异性和收入的相似性必须在与规模经济相联系时才会发生国际贸易。
▪克鲁格曼总结出包括消费偏好多样化和规模经济的新国际贸易理论。
▪2、战略贸易理论▪第三节贸易保护理论▪一、当今流行的保护理论▪1、改善国际收支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贸易保护来减少进口,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以平衡国际收支或保持贸易出超。
▪它起源于重商主义保持贸易顺差的思想,得到凯恩斯主义的发展。
这种思想在发展中国家很普遍,这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出口能力普遍较低,而进口有刚性,外债严重有关。
工业发达国家也时常把关税作为平衡国际收支临时性重要措施。
▪实施起来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到:▪第一,别国的对策以及这种对策对本国出口的影响。
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贸易是双方的,一国实行保护,别的国家也会跟进,不管是有意报复还是进口能力下降,都会反过来影响本国的出口,其结果,虽然少买了东西省了钱,但也少出口少赚了钱。
国际收支也许没改善多少,本国消费者和出口行业都要为之付出很大的代价。
▪第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改善国际收支?要平衡收支,不仅要“节流”,更要注重“开源”。
少进口省外汇只是一种消极的、代价昂贵的平衡方法,而提高出口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挖掘更多的出口潜力去多赚外汇,才是积极的、代价较少的改善国际收支的办法。
▪2、改善贸易条件论▪改善贸易条件论认为,用增加关税等贸易保护的手段限制进口减少需求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
由于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的比率,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降低可以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即同样数量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从而使整个国家获利。
通过贸易保护来改善贸易条件的有效性仍然值得考虑。
▪(1)能否成功地通过贸易保护来降低产品的进口价格,首先取决于该国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只有贸易大国才会对市场价格有影响力,才能通过限制进口来降低进口价格。
如果是一个贸易小国,本身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无足轻重,那么,再怎么保护,对世界市场也不产生影响,哪怕完全不进口,进口产品的国际价格也不会下降。
▪(2)即使是贸易大国也未必能通过降低进口价格来获益,因为贸易是互相的,如果为了改善贸易条件而实行保护,很容易引起别国相应的报复措施。
最终结果是,贸易条件没有得到改善,贸易量却因此下降。
不仅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受到损失,出口商品的生产者也遭池鱼之殃。
▪(3)在现实中,这种报复也可能不发生。
但是,无论别国报复与否,为改善贸易条件所进行的贸易保护会造成国际市场价格的扭曲,从而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