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品《家的意味》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4.1家的意味【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帮助学生理解“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
使学生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从而增强对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道德修养: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3.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家庭责任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提高传承中华优良家风的能力,增强孝亲敬老的行动力。
4.健全人格:寻找优良家风故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能够以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家的意义教学难点:家的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案课本【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师:播放视频《逃出大英馆》思考:玉壶所说的家指的是什么?对玉壶来说,家意味着什么?生:家指的是中国,回到家就会很安心暖心。
对玉壶来说,家意味着安全。
师: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
每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持续接受着家庭的熏陶和长辈的教导。
家里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挤…我们逐渐长大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更多的空间,渴望更广阔的世界。
当羽翼渐渐丰满之时,我们更应该牢记,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恋。
让我们带着爱和希望,和家人共筑美德之家!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怎么样的?那么,家是什么?你想拥有什么样的家,你能为家做些什么?这正是我们本节课要讨论的话题--家的意味二、设置情景,问题导学【活动一:小小分享会】1、师:想家,似乎是每个人都有的情感。
同学们,那你们什么时候会特别容易想家呢?生:受委屈的时候;生病;饿;心累;分享荣誉的时候。
师:的确,生活中很多情况会想到家。
我们在学校也经常会说会想家,想家想家,那到底什么是家呢?教师点拨:“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对应课程标准的内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中“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教材分析】本框题是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有讲到家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中国人的“家”,明白家庭交往中的家庭文化和相关权利与义务,让学生知道尽孝应在当下。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框题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初中生对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而且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L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家的内涵;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功能以及懂得“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家理解。
教学难点:孝在当下。
2.为什么是重点与难点本框是学习下面内容的基础,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
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长辈的爱,觉得是应该的,孝亲敬长是长大后的事情, 现在只有尽力学习就好。
3.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通过图片、音视频等材料的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对家有正确、全面的认识,知道孝亲敬长应该从现在开始,通过一件件小事做起。
4.1 家的意味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通过分析材料,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感受英雄模范人物身上的力量,引导学生认识到家风的重要性:①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②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优良家风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下列做法有利于促进优良家风建设的有(B)
①周末和父母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老人很开心
②出去吃饭时,多点一些菜品,品尝各种美味
③每天晚上,全家人一起诵读经典,交流心得
④和邻居有冲突,把垃圾扔他家门口进行报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课堂练习:
1.“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幸福。”一首《回家的路》不知道拨动了多少游子的心。游子们想家的原因是(D)
A.家是休闲娱乐的场所B.家能够提供一切物质基础
C.家是我们食宿的地方D.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2.家不是一间房子,而是在房子里过的日子;家不是一尘不染的厨房,而是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家不是豪华的客厅,而是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聊天说笑。可见,家是(D)
A.人生旅途中的中转站B.吃饭休息的居所
C.逃避挫折的最佳场所D.充满亲情的港湾
3.当我们刚会说话时,爸爸妈妈就一字一句地教我们学古诗;当我们刚懂事时,他们就给我们讲许多有趣的故事;当我们刚拿起笔时,他们就教我们写字。这段话所要表达的道理是(C)
①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②我们的知识都是父母教的
③家庭环境决定人生成长④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家的重要性,感受家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学会与家人相处,尊重家人,为家庭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懂事,对家庭有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可能对家庭有各种各样的感受,有的学生可能对家庭充满感激之情,有的学生可能对家庭有一些不满或困惑。
学生可能对家庭的理解较为片面,需要通过课堂引导他们全面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家的温暖。
2.培养学生尊重家人、与家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家的温暖。
2.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感受家的温暖。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为家庭做出贡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案例、图片、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家庭的温馨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为课堂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家庭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尊重家人,与家人和谐相处。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实际行动起来,为家庭做出贡献。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
他们对家庭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
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经历各异,对家庭的态度和感受也各有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家庭,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使他们对家庭有更深刻的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2.家庭的重要性3.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家庭,认识到家庭的意义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情感体验法: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感受家庭的温暖,提高情感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教学道具。
3.安排好课堂座位,确保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讨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播放一段关于家庭的温馨视频,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从不同角度看待家庭。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教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之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授课班级:七(2)班授课教师:吉菊慧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自己对家人、家庭的热爱之情,继承与弘扬孝亲敬长的情感。
2、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功能;通过探讨,知道家的含义以及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3、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家理解难点:孝在当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听音乐《回家》要求: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思念家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怎样的呢?那么,家是什么呢?你想有个什么样的家?你能为家做点什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
《家的意味》二、讲授新课(一)生命的居所探究一:“家”是我们很熟悉的字眼。
那么,什么是家?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71页“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理解,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教师归纳: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七年级(1)班是我家。
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狭义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
知识点:1.家庭的含义阅读课本71页最后一段。
说一说: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有哪几种?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过度: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探究与分享:思考:家庭的功能有哪些?说说你的认识。
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消费功能;情感交流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过度:家庭是法律意义上的家。
我们心灵深处对家又是什么理解呢?知识点: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阅读正文)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七年级政治上册7_1家的意味教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家庭承载的多种功能;知道孝亲敬长既是传统美德也是应尽的法律义务,明确家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初步形成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良品质、为家庭作贡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的实质,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
2.教学难点:家的实质。
[教学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思考:听了这首歌,此时此刻你有何感想?教师: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那么,什么是家庭?家的实质是什么?家庭的功能有哪些?中国的家文化中又有哪些特点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家的意味》。
多媒体显示:家的意味。
情景感悟:六点十分的爱几年前,一位刚毕业的女孩打电话给父亲,说她要去深圳一家外企应聘,并无意提起中途会经过父母所在城市的一个小站。
列车停靠那个小站时是早晨六点十分,停靠时间约十分钟。
车刚停稳,女孩倚着窗口,隐约听见有人呼唤她的名字,她探身窗外——在朦朦的曙色中是父母的身影。
母亲急忙把毛巾包着的一个瓷缸递给她,那是一罐热气腾腾的肉汤。
短暂的十分钟,父母不容她说什么,只是催促她一口口喝汤。
天凉,汤冷得快。
列车开动时,女孩父母握着一个空瓷缸站在月台上向女孩挥手。
女孩的喉头堵着,父母身影渐远时,她的泪水流了一脸。
她不知道父母是几点起身的,或许他们根本一晚没睡。
煲汤,赶早班车——母亲有关节炎,在整个城市还睡着时,他们却在黑而冷的夜色里为了一瓷缸热汤上路了。
思考:女孩为什么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探究与分享:(多媒体显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是一束温暖的阳光,可以融化掉心上的冰雪寒霜;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程;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遮挡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风雨雨;是一潭清澈的溪水,能够洗涤掉繁杂的世事回归安静的心灵;是一阵清风,可以拂去烦恼和忧伤;更是那一缕情丝,穿透着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7.1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材设计:《家的意味》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主战场。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讲,中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美好。
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需要完成“小学-中学”的过渡适应,包括身体的变化、心理的成熟、思想的完善以及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种种变化对于学生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
面对新鲜复杂的新环境,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或喜或忧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树立信心,为中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
学习目标:1.分析两位同学的不同观点,并通过欣赏视频“回家的路”自主思考总结家庭的含义,从四个方面明确与理解家的意义。
2.通过孝亲敬长故事分享,从两个方面总结孝亲敬长的必要性,分析新闻事件,借助合作探究,从四个方面总结概括出孝亲敬长的行动。
教学重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体会家的作用。
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庭,懂得孝亲敬长。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图片导入+问题激疑老师出示家庭一词的英文图片,借助图片进行关系梳理并出示问题:你家里有几口人?家庭成员之间是怎样的家庭关系?家庭的含义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问题引领,带动学生思考,引入本课课题。
)PPT呈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1.分析两位同学的不同观点,并通过欣赏视频“回家的路”自主思考总结家庭的含义,从四个方面明确与理解家的意义。
2.通过孝亲敬长故事分享,从两个方面总结孝亲敬长的必要性,分析新闻事件,借助合作探究,从四个方面总结概括出孝亲敬长的行动。
(二)执行评价任务,自主、合作探究新知环节一:生命的居所(本环节对应目标一的达成,及其相应评价任务的落实)小明:“家只是我们居住的房子”。
小红:“家是心灵栖息的地方”你怎么看待两位同学的观点?请组内辩论。
4.1《家的意味》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认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重要性,理解家庭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
2.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家庭的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责任意识:5.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主动为家庭做出贡献。
6.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家庭的含义和功能。
2.认识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3.明白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难点:4.理解家的内涵,体会家的温暖和亲情。
5.掌握孝亲敬长的具体方法,并在生活中践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温馨图片,如一家人团聚、共度节日等,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2.讲述一个关于家的温暖故事,如一个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最终回到家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安慰的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让你对家有了怎样的感受?(二)讲授新课1.家的含义(1)提问:在你心目中,家是什么?是一所房子、一个地域,还是其他的什么?o学生可能会回答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有亲人的地方等。
(2)展示关于家的不同理解的内容,如“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等歌词,提问:这些歌词中的“家” 指的是什么?“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可以栖息的住所。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中的“家” 指的是有亲人、有亲情的地方。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地域。
(3)讲解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并结合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张寒和李小樱恋爱一年,结婚成了家,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一年后,二人生下一对双胞胎,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这是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他们的邻居合法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取名闹闹,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的舅舅离婚三年后又结婚了,组成了新家庭,这是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7.1 家的意味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节《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孩子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困难。
而本框题所涉及到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2.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能力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知识目标1.知道家庭的含义。
2.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3.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感悟家庭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课前准备:教师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学生先自学新知,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公益视频《家》【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教师活动】刚才播放的是中央电视台做的一个公益视频短片。
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则负责相亲教子。
家这个字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家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宝盖头,它代表着屋檐,下部分是一个猪,代表着食物,一家人在一块儿,有着遮风挡雨的屋檐,在一块儿吃着饭,这就是家,家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孝亲敬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二、新课讲授(一)知家:体会亲情·我会说1.生命的居所(1)家的含义【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结合你的经验,说说“家”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家”并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品《家的意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品《家的意味》教案
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家的意味。
讲解新课
教师活动
通过PPT介绍“家”的内涵和功能,以及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PPT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展示案例
教师活动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优秀的中华传统家庭文化,如《红楼梦》中的___《家》中的___等。
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展示内容,理解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内涵。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内涵,增强对“家”的认识和理解。
讨论探究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就“家”的意味和孝的内涵展开讨论,如“你觉得家的意义是什么?”、“你觉得孝是什么?”等。
学生活动
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家”的意味和孝的内涵,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反思
教师活动
通过PPT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进行反思和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反思,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
能力目标: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家庭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感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新课讲授】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
出示资料: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初二(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例子中,“家”又指的是什么呢?家里有我们的父母,我们和他们是血缘关系,而爸爸妈妈之间又是婚姻关系,当然,也有的家庭父母和孩子是收养关系,这些都能够组成家庭。
家庭虽然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对家的感受和期待又很相似。
在这个醉汉的心中,在这位“父亲”的心中,在你的心中,觉得“家”是什么呢?学生发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例子,总结出一般意义上家的意味——生命的居所。
)教师:是的,不论我们的家庭里有哪些家庭成员,有什么样的结构,我们对“家”的期待是类似的。
古人对家也有自己的期待,他们是怎么看待家的呢?出示图片,解读家的写法。
出示资料:“家”字是会意字,它的外部像房子的形状,中间的部分像“豕”形,“豕”就是猪。
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生活没有保障。
因此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备食,以防饥荒,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
猪也是很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古人看来,光有栖身之处还不算真正有家,还要加上猪才行。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课方案《家的意味》教课方案【学习目标】1.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认可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顺父亲母亲的感情。
2.能力目标:能够意会家的内涵,用实质行动表达孝顺之心。
3.知识目标:认识家庭的含义、家的意义、家的特色以及怎么样理解中国人心中的“家”,理解尽孝在当下。
【重难点】要点:家的含义及特色难点:1.怎么样理解中国人的家。
2.孝在当下【教课准备】准备上课所用的音视频资料及制作课件。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师:第一让我们赏识音乐《我想有个家》,会唱的同学能够随着一同唱。
师:一曲《我想有个家》让我们沉醉在家的暖和中,也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惊。
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家有我们暖和的惦念,有真情的关心和等候,家不不过是一个场所,是吃饭的地方,更是亲人、亲情的代名词。
家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孝亲敬长?今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二.自主学习师:下边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五个问题,预习课本71-75页,预习的过程中把答案在书上标志出来。
1、家庭的含义是什么?P712、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P72-731/6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课方案3、如何理解中国人心中的“家”?P744、我们为何要孝顺父亲母亲?P745、我们如何孝顺父亲母亲?P74三、合作研究新课①师:家是我们最熟习的字眼,那么什么是家呢?请联合你的经验,谈谈你认为家是什么?生:家是房屋/家是吃饭的地方/是心灵的港湾/家是生命的摇篮师:对,总而言之,家是放“心”得地方。
对于707班的我们来说,班级就是我们的家;对茅坪中学的我们来说,学校就是我们的家;对作为一名秭归公民的我们来说,秭归就是我们的家;对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我们来说,中国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②师: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班级、学校、秭归、国家这些是大家,狭义的家和家庭相关,请大家在书上找出家庭的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七课家的意味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七课家的意味教案第七课家的意味教案【研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重点难点】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有何感想?学生回答。
师: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研究——家的意味。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__孝__”是重要的肉体内涵。
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其中国百姓的法令义务。
(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探究一:课本P71运用你的经验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本人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
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答案提示:(1)略。
(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新课标第一网探究四:教材P73探究与分享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精品教案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活动建议: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的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本框“运用你的经验”采用了发散思维的方式,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家” 的内涵。
对于“家”这么熟悉的字眼,初中学生很少去关注和深入思考。
活动给出了四个思考角度: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通过探讨打开学生的思维,进而进入开放的空间——“家”还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依据生活体验说出对家的感受。
然后由对家的认识导入新课的教学,引出“家”是“生命的居所”。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
第一目“生命的居所”。
教材以“家”是什么的体验活动导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家的内涵和意义。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家庭的内涵。
通过“相关链接”进一步引领学生认识家庭关系确立有多种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而组成的家庭、因血缘关系而组成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或母再婚组建的家庭。
在教材第一段正文给出“家庭”的内涵后,“相关链接”多角度解析了“家庭”的外延。
结合内涵和外延,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建构关于“家”的全面认知。
其二,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家庭的功能,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扶养和赡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
每一个人都来自家庭,没有家庭就没有我们的存在。
对此,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二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家深刻的热爱之情,形成正向的情感表达。
好好地爱家人,呵护亲情,建设温馨家庭,是我们生命当中极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爱是一种能力,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爱的能力,学会爱,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爱。
家的意味-精品教案
《家的意味》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生命的居所”。
教材以“家”是什么的体验活动导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家的内涵和意义。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家庭的内涵。
其二,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其三,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第二目“中国人的‘家’”。
教材结合“中国春运”这一独特的现象、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的“家规““家训”的分析、中国法律对于家庭义务的规定等相关活动,阐释了中国家庭的独特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孝亲敬长”。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中国人心目中的家。
其二,孝亲敬长。
其三,尽孝在当下。
二、教学目标1.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和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2.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3.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4.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四、教学过程1.一声叮咛、一句唠叨、一顿责备、一次鼓励、一丝安慰……对于父母这些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B )A.发泄不满的表现B.无微不至关怀的表现C.不信任孩子能力的表现D.认为我们还没长大的2.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有了家庭的稳定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下列做法有利于家庭稳定的是( C )①爸爸努力工作,我认真学习②妈妈病了,小琪给妈妈买药③周末,一家人去看望姥姥④妈妈怕我打电话影响学习,经常偷听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别忘了时间的残酷,别忘了人生的短暂;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否则你将永远无法尽孝,因为孝心不能等待。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家人的付出与亲情的温暖,养成孝敬的品德,承担对家庭的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对家、对亲情感悟与理解的认知能力,归纳孝敬父母的做法,提高孝亲敬长的行为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的法律义务。
能够回忆、举例说出家之意味的事例。
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七课《亲情之爱》中的第一框《家的意味》。
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与能力”。
本框题由“生命的居所”、“中国人的家”两目组成。
主要是引领学生体会家的意味,形成孝亲敬长的良好品德,从我做起,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二)重难点分析:感受、体会家的意味;在生活中践行孝亲敬长的美德。
三、学情分析通过课前对学生的小调查,了解到学生知道父母要工作、要做家务,但对于父母同时承担工作与照顾子女所要付出的双倍辛苦没有仔细体会过。
通过课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学生能够回忆起温馨的生活片段,但大部分都是过生日等这样的特定事例,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家庭氛围中所体现出的和谐、和睦。
另外部分学生说出了一些困惑,如不知怎样关心父母、不知怎样向父母表达情意等。
综上,需要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指导学生自觉践行孝亲敬长的良好品德。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猜一猜”(一)导入:家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同学们是否想过,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每个人对家都有不同的体味。
(二)评价任务:体会父母的辛苦1.播放视频《史上最辛苦的工作》片段1思考交流:(1)招聘者招聘的可能是什么工作?(2)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3)应聘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2.播放视频《史上最辛苦的工作》片段2思考交流:(1)应聘者真正应聘的是什么工作?(2)应聘者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三)反馈指导1.师生共同归纳:(1)应聘者应聘的是--妈妈(2)应聘者的态度前后变化:否定--惊讶--认可--感动2.思考交流:你的父母辛苦吗?父母的时间去哪了?师生共同归纳:父母的时间花在了工作上、花在了照顾子女的生活上、花在了关注子女的学习上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PPT播放视频《家风是什么?家规家训》
提问:你家的家风是什么?从小到大长辈给你制定了哪些家规?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认同中华文化中家的丰富内涵和“孝”的价值观念。
能力目标:
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知识目标:
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经济功能:满足我们生存最基本的需要
生育功能:繁衍后代、维系家庭
抚养和赡养功能:抚养子女、赡养老人
教育功能:家庭教育,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
情感交流功能:人格发展、感情慰藉、精神寄托
休息和娱乐功能:家庭游戏、休闲、调剂作用
家风是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如:勤俭持家、发奋读书、敬老爱幼、横行霸道等。良好的家风可以引领家庭中的成员积极向上,健康发展。家规是指家庭中的小规小矩,是家风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小组讨论:如何孝亲敬长?
拓展空间
展示“家”在中国古代文字中的写法,探讨文字背后的意义
课下查找资料完成
通过古代文字进一步理解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
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思考回答
看图片
思考回答问题
看视频
讨论
组长记录讨论结果并分享
通过春运时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人们对家的向往,从而感受家在人们心中深厚的意味
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家风,好的家规家训在成长中的作用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尽孝在当下及孝亲敬长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学会与他人积极交往,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本节课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父母、家人交往知识的开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家的认识往往处于表层,仅从归属角度去认识家的存在,但是并不能深入把握家的内涵、家的功能,以及在中华文化中家所具有的深厚意味和孝的内涵,由此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初识家是什么,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家的意味和孝的内涵。
讲授新课
第一目
生命的居所
一、生命的居所
学生展示课前与父母一起绘制的家庭结构图,介绍自己的家庭
提问:我们的家庭都由哪些关系组成?
引导学生阅读P72相关链接,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让学生全面感受自己在家庭中享受的温暖,在理解家庭功能的基础上,感谢父母所提供的各种呵护、亲情的播撒、感情的投入、物质的保证、未来的期望、现实的教育等
通过两则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家是心灵的港湾。
讲授新课
第二目
中国人的“家”
二、中国人的“家”
听到“春运”一词,你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景象?
PPT出示春运时期的一些图片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第七课《亲情之爱》三框“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和“让家更美好”中的第一框内容。本框内容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认识家是什么?通过学习与“家”有关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家是怎样的?由浅入深,通过本节课学生初识家,为下两框深入探讨“爱在家人间”、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在亲子之间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表达爱、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共创美好家庭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
单元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初一年级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和孝的内涵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和孝的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教学资源】视频、相关图片
3.教学过程新课
PPT播放关于家的短片
提问:看完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你觉得家是什么?
观看短片
思考回答问题
播放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把短片与教材运用你的经验结合起来使用,直接引入本课内容
课堂小结
有人说,家是温馨、宁静、安全的港湾;
有人说,家是清新、甜蜜、丰润的田园;
有人说,家是远方游子日夜漫长心灵的牵挂,是温暖的源泉。
在中华文化中,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深厚的意味,而“孝”是其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尽孝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用行动去表达。
总结本课所学
板书
课程结束,与老师一起梳理本课知识点
呈现本课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PPT出示两则故事(教材P73)
提问:通过两个故事,请分别说一说对他们来说,家是什么?
家是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展示、介绍“我的家庭”
阅读相关链接内容
分组讨论
阅读故事
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让学生与父母一起绘制家庭结构图,有助于学生对家庭有直观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内容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