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钱局满汉文对照表

合集下载

乾隆24局对照表

乾隆24局对照表

清代自1645年起到1911年止,满文表示的钱局有五十多个,其中铸钱最多的是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

其他主要的地方铸币局有:直隶有宣府钱局、密镇钱局、蓟镇钱局、宝直局、宝德局。

山西有大同局、宝晋局、阳和钱局。

奉天有盛京钱局、宝奉局。

吉林有宝吉局。

江苏有江宁府局(宝宁、宝安局)、宝苏局。

浙江有宝浙局。

福建有宝福局、漳州局。

江西有宝昌局。

山东有临清镇局、宝济局(宝东局)、莱州局。

河南有宝河蜀:湖北有宝武局、荆州府局、襄阳钱局,郧阳钱局。

湖南有常德府局、宝南局。

广东有宝广局、肇庆府局。

广西有宝桂局。

四川有宝川局、宁远府局。

贵州有宝黔局(贵阳府局)、毕节县局、大定府局。

云南有宝云局、大理府局、禄丰县局、蒙自县局、临安府局、沾益州局、东川府局、广西州局、东川府新局、顺宁府局、永昌府局、曲靖府局、楚雄钱局、广南钱局、宁台厂钱局、文山县局。

西藏有宝藏局。

陕西有延绥钱局、宝陕局。

甘肃有巩昌府局、宝巩局、宁夏府局。

新疆有叶尔羌局、阿克苏局、乌什局、库车局、喀什噶尔局、宝迪局、宝伊局。

台湾有宝台局。

「30秒懂币」细讲清朝顺治通宝满汉文式的主要版别

「30秒懂币」细讲清朝顺治通宝满汉文式的主要版别

「30秒懂币」细讲清朝顺治通宝满汉文式的主要版别"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收藏的大军中,古钱是收藏界认知度最高的藏品系列之一,想让更好的收藏古钱小编建议首先可以从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开始,多看少买,当掌握了一定知识和辨别技巧后选择正规渠道再出手。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古钱品类众多版别众多分辨众多古钱中收藏的价值如何还是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

最近清钱比较火热,尤其顺治通宝,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顺治通宝第五式,也是顺治通宝五式中最后一式。

顺治年间为了稳定经济前后进行了五次改制,最终取得成功;确立了清代的货币体系。

随着五次改制同时产生了五种形式的顺治通宝闻名于世,史称"顺治五式",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顺治五式中的第五式:顺治通宝第五式顺治通宝第五式为"满汉文"式,钱背分别以满、汉书写铸钱局简称,分列穿左右。

铸行时间为顺治十七年至十八年(1660-1661)。满汉文钱。

钱背穿孔左边是满文铸的局名,穿孔右边是各铸局名的汉字,共有;临、宁、原、宣、同、江、东、前、蓟、昌、浙、陕等十二局。

钱径约2.8厘米,重4~5克。

据史料记载:顺治十七年(1660)户部又重定顺治通宝背文制式,除宝泉局、宝源局续鋳背满文式外,提准重开十五个地方钱局,并按照顺治四式的规格开铸新钱,每文重一钱四分,其背文由穿右省府局汉文局名,穿左为满文局名,故称满汉文式。

据史料记载该式分别有:山西大同镇局铸满汉"同"字、江南江宁局铸满汉"宁"字、山东省局铸满汉"东"字、湖广武昌府局铸满汉"昌"字、直隶宣化镇局铸满汉"宣"字、山西太原府局铸满汉"原"字、直隶蓟州镇局铸满汉"蓟"字、江西南昌府局铸满汉"江"字、河南省局铸满汉"河"字、山东临清镇局铸满汉"临"字、浙江省局铸满汉"浙"字、陕西省局铸满汉"陕"字、福建省局铸满汉"福"字、云南省局铸满汉"云"字钱。其中福建省局铸满汉"福"字与云南省局铸满汉"云"字钱并未正式开铸,满汉"福"字钱仅发现数枚部颁样钱,而满汉"云"字钱未见真品存世。

各朝代钱币名称 及清朝造钱机构名称满汉文对照

各朝代钱币名称 及清朝造钱机构名称满汉文对照

秦汉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至东汉灭亡(公元220年)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古钱币形制统一和继续发展的阶段,圆形方孔钱取代了刀布,虽然中间经过了反复(王莽的币制改革),但最终“孔方兄”成为中国古钱的代名词,它为以后钱币的标准化和大量铸行奠定了基础。

秦国其实在统一之前就铸行了外圆内方的半两钱,钱币界称为“战国半两”,但有些半两的年代不易断定,为便于分类,将秦国半两钱均归入这一类下。

【秦】半两【西汉】半两三株白金三品五铢【新莽】契刀、金错刀→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六泉→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货泉、货布→货布货泉布泉国宝金匮直万国宝珍匮五千【东汉】东汉五铢龟兹五铢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公元220-581年),这一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生产破坏,是中国货币经济的倒退时期,钱币铸量变小,质量变差,物物交换所占比重增大,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有所改善,这一时期也是货币理论、钱币美学的萌芽时期,《钱神论》也作于此时。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趋于稳定及佛教的发展,影响了钱币艺术,这时所铸钱币往往特点鲜明,如永通万国、五行大布、布泉(又称北周三品)等,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三国】魏五铢蜀五铢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直百直一定平一百章武直百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西晋】【东晋十六国】丰货汉兴太夏真兴凉造新泉【南朝】四铢孝建四铢大明四铢永光景和两铢太清丰乐太货六铢续铢五铢【北朝】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常平五铢北周五铢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是中国又一个统一、繁荣时期,隋五铢、初唐至盛唐的开元通宝,数量虽大但个个精美,部分开元钱的字口如刀削斧劈,令人叹为观止。

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力渐衰,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中国又陷入分裂、战乱,朝代更替频繁,这一时期钱币特点是铸量少、工艺粗、品种多、珍品多,其中也不乏精美的(如后周和南唐的钱币),其中南唐钱币最早出现了“对钱”(即两枚钱币仅书体不同,钱文、大小、铜质均相同),成为北宋时期对钱大量出现的先声。

大清12帝钱币及清时高价钱币,看看你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珍稀币

大清12帝钱币及清时高价钱币,看看你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珍稀币

大清12帝钱币及清时高价钱币,看看你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珍稀币努尔哈赤时期的天命通宝楷书背80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1500,满文天命通宝大型600,天命通宝(天启版)6000。

皇太极时期的天聪通宝分满文和汉文两种,清朝定都北京后,改为一种,满汉文合壁货币。

皇太极去世后,“天聪通宝”即停止使用。

价格不一,正品极其珍贵稀少,现在能见到的多为赝品,不建议购买。

天聪汗钱为老满文,满文版直译为'天聪汗之钱'。

仅铸造了200余枚,目前市场最低已经上万,极有收藏价值,不建议购买。

顺治通宝宝源宝泉局的普品市场价格大致在10左右,品相好的200-300左右,最高不会一千,背上是新字价值在四五万左右,如果是“福”字或是“云”字那就很值钱了,目前还没有见到背面云字的顺治通宝,只有小样。

背面“同”字则3千到5千左右。

普品顺治通宝流市量大,可以买几个玩玩。

康熙通宝满汉台:小台700;大台3000康熙通宝满汉福:小福200;中福400;大福600。

康熙通宝罗汉钱:2000。

康熙通宝宝泉局,宝源局30,普币阳货存上量极大,一般几十,最高不过几百。

雍正通宝做工十分精美,属于存世量小的五帝钱,所以价格相对高一些。

雍正通宝小平雕母12000。

其余最高不过千,普币300左右,赝品极多。

乾隆通宝普币30左右,品相好的话还要看具体情况,也不过几百。

有地方乾隆通宝也就几块一个,存世量大,赝品也多。

嘉庆通宝吉语宫钱背天下太平大型厚重直径63毫米,市场价大约42000,嘉庆万年宫廷花钱超大型直径75毫米,市场价大约58000,普币10个左右。

道光通宝如果你有一枚正品的背“宝源”小平雕母钱币的话那上百万绰绰有余。

至于普币的话品相好的2 、30左右!有地方普币几块一个,一般都是正品!咸丰通宝宝泉小平母钱,市场价格在3千左右,戴书、楷书铁母1万左右,宝源小平母钱、铁母3千左右,地方局部颁样钱,6千左右。

普币品相好的2千到五千,烂品阴品几块。

清代钱币满汉文对照表

清代钱币满汉文对照表

清代钱币满汉文对照表清代钱币江汉文对照表清代各时期所设钱局大致如下:顺治朝设二十二个钱局:分别有泉、源、陕、临、宣、蓟、延、原、西、云、云、同、荆、河、昌、宁、江、浙、东、福、阳、襄。

其中以西、延、襄、阳、密、云之“云”五局铸币最少。

康熙朝有二十四个钱局:分别有泉、源、河、陕、临、宣、蓟、原、西、同、昌、宁、江、浙、东、福、云、苏、南、广、桂、台、漳、巩,其中西、巩、台、南、广五局为少。

雍正朝有十九个局:泉、源、河、陕、昌、浙、福、云、苏、南、广、桂、巩、晋、济、台、武、川、黔,其中以台、晋、济、巩、武、川、黔七局为少。

乾隆朝有二十六个钱局:泉、源、陕、昌、浙、福、云、苏、南、广、桂、晋、济、台、武、川、黔、直、伊、阿克苏、叶尔羌、和阗、喀什喝尔、叶尔奇木、乌什库车,其中以和阗、济二局为少。

嘉庆和道光朝各有十九个局:泉、源、直、晋、苏、昌、福、浙、武、南、陕川、广、转、云、黔伊、阿克苏、东,其中以伊南二局铸钱最少。

咸丰朝共三十个局:泉、源、直蓟、德、河、陕、讯、晋、济、苏、渐、福、昌、武、川、云、东、黔、南、安、广、横、台、迪、伊、阿克苏、库车、叶尔羌、喀什喀尔。

清代进关后共十个帝王以咸丰帝铸币最多,数量和样式是无法整理和统计的。

同治朝有十八个局:泉、源、苏、直、浙、阿克苏、伊、巩、桂、云、福、昌、南、广、陕、晋、武、黔,以伊、巩、晋、桂四局为少。

光绪朝有二十三个局:津、河、蓟、阿克苏、广、东、库车、苏、晋、源、泉、直、浙、昌、福、武、南、侠、川、桂、云、黔、伊,以伊局为少。

宣统朝有六个局:泉、云、东、广、福、库车。

其中除宝泉局外均少见。

中国清朝古钱币价格表

中国清朝古钱币价格表

中国清朝古钱币价格表参考清承明制,仍称本朝所铸铜钱为铜钱,顺治年间始定钱法。

清廷和地方设局铸造铜钱,钱式在顺治末年以后固定正面汉字钱文,背面满文纪局。

咸丰年间为筹措军饷,清廷改铸各式不足值的大钱,地方省局竞相仿铸,面值大小,轻重多不相同,制钱越于衰微,最后为机制币所逐渐取代。

天命汗钱满文小平光背40元;天命通宝楷书小平光背80元,明万历四十四十年我国东北地区女真族头领努尔哈赤,改后金为大清,建元天命,其间铸天命通宝,面文为老满文、汉文两种,满文钱,面文左右上下序读,光背无文,小平钱径2.7--2.8厘米,重5.46。

4克,外郭不规整,赤铜,为女真族第一代贷币,距创有文字仅50余年。

汉文钱,面文真书,直读光背,钱径2.6厘米,重4.6--6克,传世汉文钱少于满文钱,然较顺治以下诸钱为少。

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15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

顺治元年铸。

1644年李自克攻入北京,崇祯自缢煤山,清兵乘明乱入关,适逢吴三桂请兵书来,遂至山海关,败李自成于一片石,李败回北京,即皇帝位,第二天撤兵回陕,九月祖回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撤兵回陕,九月世祖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铸顺治通宝,文楷书直读,按背文分为五式,一式仿明钱,光背,径2.4厘米,重3.6克,二式汉字钱仿会昌开元,铸各于穿上下左右。

计22字,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荆延阳云襄。

径2.5--2.6厘米,重3.8--4.5克,三式权银一厘钱,穿左一厘,穿右铸局名。

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之十七字,径2.6厘米,重4.4克,五式为满汉文钱:临宁原同宣江东河蓟浙陕昌十二局,径2.8厘米,重4―5克。

二式未见西广,一厘米同福江较少。

另有合背钱,仿明制记重,记值当十大钱,径4.8厘米,重20克以上。

顺治钱奠定了有清一代钱币基础,为嗣后各代所沿袭。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6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8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4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4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1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1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7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7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4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25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45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50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15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6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8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2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6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13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2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8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2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3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4元;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500元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5000元;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20000元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50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罗汉钱10元,圣祖康熙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记局,分满文,满汉文二种,满文钱仿顺治四式,背宝泉、宝源二局,满汉文钱仿顺治五式,穿左为满文宝,穿右为汉文记局名;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清代钱币满文释读与清代钱局

清代钱币满文释读与清代钱局

清代钱币满文释读与清代钱局————————————————————————————————作者:————————————————————————————————日期:清代钱币满文释读与清代钱局来源:博宝网编辑:编辑整理时间:2008-11-06(阅读:)清代钱币满文释读清代钱局宝泉局:顺治元年开铸,至宣统二年底裁撒。

宝源局:顺治元年冬开铸,光绪三十一年停办。

延绥镇局:顺治二年开铸,顺治五年裁撒,因而“延”字币绝少。

荆州镇局:顺治三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荆”字币尤少。

襄阳镇局:顺治七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襄”。

密云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康熙十年停办。

宣府镇局:顺治元年十一月开,顺治八年停,十年复开,十开年又开铸背满汉文“宣”字钱。

康熙元年铸满汉文“宣”字钱,旋停。

六年复开,十年撤局。

临清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铸,八年十月旋停,十七年复开,钱背铸满汉文“临”字。

康熙元年复开,旋停,六年又开,十四年撤局。

巩昌府局:康熙六年开,不久停。

雍正五年迁到兰州改名宝巩局,七年又停。

咸丰五年重设,至同治三年废止,因此,除乾隆、嘉庆外,历朝“巩”字钱均少,南昌康熙宝巩更少。

薊州镇局:顺治二年开,康熙十年撤,咸丰四年重开,十二月撤局。

铸钱甚少。

漳州府局:建于康熙十九年,二十一年撤,故康熙“漳”字钱亦不多。

江宁府局:建于雍正九年,十二年停,背满文“宝安”。

肇庆府局: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停于康熙三十一年,背文“宝广”。

宝德局:建于咸丰四年,次年被撤销,背满文“宝德”河南省局:建于顺治四年,康熙元年停办,六年复开,九年再停。

雍正开年重开,九年又停,咸丰四年再次重开,直至光绪末年撤销。

山东省局:建于顺治六年,康熙九年停。

雍正九年改为“宝济”局乾隆三年停。

咸丰四年再次复开,直至同治、光绪均有铸造。

江南省局:顺治五年建立,康熙九年裁撤,后至光绪年间铸有“宝宁”机制币。

湖广省局:顺治六年改名“宝武”局,光绪末年撤。

宝苏局:康熙六年开,每文重一钱四分。

各朝代钱币名称 及清朝造钱机构名称满汉文对照

各朝代钱币名称 及清朝造钱机构名称满汉文对照

秦汉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至东汉灭亡(公元220年)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古钱币形制统一和继续发展的阶段,圆形方孔钱取代了刀布,虽然中间经过了反复(王莽的币制改革),但最终“孔方兄”成为中国古钱的代名词,它为以后钱币的标准化和大量铸行奠定了基础。

秦国其实在统一之前就铸行了外圆内方的半两钱,钱币界称为“战国半两”,但有些半两的年代不易断定,为便于分类,将秦国半两钱均归入这一类下。

【秦】半两【西汉】半两三株白金三品五铢【新莽】契刀、金错刀→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六泉→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货泉、货布→货布货泉布泉国宝金匮直万国宝珍匮五千【东汉】东汉五铢龟兹五铢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公元220-581年),这一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生产破坏,是中国货币经济的倒退时期,钱币铸量变小,质量变差,物物交换所占比重增大,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有所改善,这一时期也是货币理论、钱币美学的萌芽时期,《钱神论》也作于此时。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趋于稳定及佛教的发展,影响了钱币艺术,这时所铸钱币往往特点鲜明,如永通万国、五行大布、布泉(又称北周三品)等,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三国】魏五铢蜀五铢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直百直一定平一百章武直百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西晋】【东晋十六国】丰货汉兴太夏真兴凉造新泉【南朝】四铢孝建四铢大明四铢永光景和两铢太清丰乐太货六铢续铢五铢【北朝】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常平五铢北周五铢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是中国又一个统一、繁荣时期,隋五铢、初唐至盛唐的开元通宝,数量虽大但个个精美,部分开元钱的字口如刀削斧劈,令人叹为观止。

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力渐衰,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中国又陷入分裂、战乱,朝代更替频繁,这一时期钱币特点是铸量少、工艺粗、品种多、珍品多,其中也不乏精美的(如后周和南唐的钱币),其中南唐钱币最早出现了“对钱”(即两枚钱币仅书体不同,钱文、大小、铜质均相同),成为北宋时期对钱大量出现的先声。

清朝钱局满汉文对照表

清朝钱局满汉文对照表

清朝钱局满‎汉文对照表‎清承明制,仍称本朝所‎铸铜钱为铜‎钱,顺治年间始‎定钱法。

清廷和地方‎设局铸造铜‎钱,钱式在顺治‎末年以后固‎定正面汉字‎钱文,背面满文纪‎局。

咸丰年间为‎筹措军饷,清廷改铸各‎式不足值的‎大钱,地方省局竞‎相仿铸,面值大小,轻重多不相‎同,制钱越于衰‎微,最后为机制‎币所逐渐取‎代。

天命汗钱满‎文小平光背‎40元天命通宝楷‎书小平光背‎80元,明万历四十‎四十年我国‎东北地区女‎真族头领努‎尔哈赤,改后金为大‎清,建元天命,其间铸天命‎通宝,面文为老满‎文、汉文两种,满文钱,面文左右上‎下序读,光背无文,小平钱径2‎.7--2.8厘米,重5.46。

4克,外郭不规整‎,赤铜,为女真族第‎一代贷币,距创有文字‎仅50余年‎。

汉文钱,面文真书,直读光背,钱径2.6厘米,重4.6--6克,传世汉文钱‎少于满文钱‎,然较顺治以‎下诸钱为少‎。

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15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

顺治元年铸‎。

1644年‎李自克攻入‎北京,崇祯自缢煤‎山,清兵乘明乱‎入关,适逢吴三桂‎请兵书来,遂至山海关‎,败李自成于‎一片石,李败回北京‎,即皇帝位,第二天撤兵‎回陕,九月祖回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撤兵‎回陕,九月世祖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铸顺‎治通宝,文楷书直读‎,按背文分为‎五式,一式仿明钱‎,光背,径2.4厘米,重3.6克,二式汉字钱‎仿会昌开元‎,铸--4.5克,三式权银一‎厘钱,穿左一厘,穿右铸局名‎。

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之十七‎字,径2.6厘米,重4.4克,五式为满汉‎文钱:临宁原同宣‎江东河蓟浙‎陕昌十二局‎,径2.8厘米,重4―5克。

二式未见西‎广,一厘米同福‎江较少。

另有合背钱‎,仿明制记重‎,记值当十大‎钱,径4.8厘米,重20克以‎上。

顺治钱奠定‎了有清一代‎钱币基础,为嗣后各代‎所沿袭。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6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8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4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4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1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1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7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7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4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25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45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50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15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6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8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2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6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13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2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8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2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3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4‎元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500元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500‎0元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20000‎元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50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罗汉‎钱10元,圣祖康熙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记局,分满文,满汉文为汉文‎记局名;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清朝钱局满汉文对照表

清朝钱局满汉文对照表

清朝钱局满汉文对照表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清承明制,仍称本朝所铸铜钱为铜钱,顺治年间始定钱法。

清廷和地方设局铸造铜钱,钱式在顺治末年以后固定正面汉字钱文,背面满文纪局。

咸丰年间为筹措军饷,清廷改铸各式不足值的大钱,地方省局竞相仿铸,面值大小,轻重多不相同,制钱越于衰微,最后为机制币所逐渐取代。

天命汗钱满文小平光背40元天命通宝楷书小平光背80元,明万历四十四十年我国东北地区女真族头领努尔哈赤,改后金为大清,建元天命,其间铸天命通宝,面文为老满文、汉文两种,满文钱,面文左右上下序读,光背无文,小平钱径2.7--2.8厘米,重5.46。

4克,外郭不规整,赤铜,为女真族第一代贷币,距创有文字仅50余年。

汉文钱,面文真书,直读光背,钱径2.6厘米,重4.6--6克,传世汉文钱少于满文钱,然较顺治以下诸钱为少。

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15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

顺治元年铸。

1644年李自克攻入北京,崇祯自缢煤山,清兵乘明乱入关,适逢吴三桂请兵书来,遂至山海关,败李自成于一片石,李败回北京,即皇帝位,第二天撤兵回陕,九月祖回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撤兵回陕,九月世祖到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十二月铸顺治通宝,文楷书直读,按背文分为五式,一式仿明钱,光背,径2.4厘米,重3.6克,二式汉字钱仿会昌开元,铸各于穿上下左右。

计22字,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荆延阳云襄。

径2.5--2.6厘米,重3.8 --4.5克,三式权银一厘钱,穿左一厘,穿右铸局名。

工户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西河宁广浙之十七字,径2.6厘米,重4.4克,五式为满汉文钱:临宁原同宣江东河蓟浙陕昌十二局,径2.8厘米,重4―5克。

二式未见西广,一厘米同福江较少。

另有合背钱,仿明制记重,记值当十大钱,径4.8厘米,重20克以上。

清朝普通流通钱币和稀少钱币价格参考表

清朝普通流通钱币和稀少钱币价格参考表

清朝普通流通钱币和稀少钱币价格参考表天命汗钱满文小平光背40元天命通宝楷书小平光背80元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15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6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8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4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4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1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120元清朝钱币价格汇总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7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7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4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25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45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15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6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8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2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6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13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2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8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2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3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4元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500元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5000元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20000元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50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罗汉钱1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四种监局3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小台4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大台15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西30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巩20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漳1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桂2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南3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广10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南星月4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子25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丑25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寅25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巳2500元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干支福250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源局雕母1200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泉局雕母1500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3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安局1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晋局1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济局1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川局80元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南局180元雍正通宝楷书折二背宝黔局2000元。

康熙二十局全版别图解(配高清大图)

康熙二十局全版别图解(配高清大图)

康熙二十局全版别图解(配高清大图)康熙通宝是康熙时期发行的一枚比较普通的钱币,由于满人统治,想与汉人和平共处,这在钱币上也有所体现,康熙通宝的一个版本就是背面为满汉文,左面为满文,右面为相对应的汉字,这也非常有趣,在以后为钱币收藏爱好者多了一个收藏的品类。

现在市场上面比较有名的就是康熙二十局,即二十个地区发行的康熙通宝,还有个顺口溜—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这分别代表了二十个地区,同—山西大同,福—福建省局,临—山东临清,东—山东省局,江—江苏江宁,宣—直隶宣府,原—山西太原,苏—江苏苏州,蓟—直隶蓟州,昌—江西南昌,南—湖南省局,河—河南省局,宁—甘肃宁夏,广—广东省局,浙—浙江省局,台—福建台湾局(当时隶属福建管辖),贵—广西省局,陕—陕西省局,云—云南省局,漳—福建漳州。

同。

小头通。

非常少见的一版。

福。

类泉手福。

也是较少的一个版,面文类似泉局但未完全脱离福局风格,通头上仰微开口,整体异书临。

大头临。

通头大,汉字临左边的口和目部共用一竖。

比较多的一个版,凑数东。

本手双点通。

这个不用介绍了,大名誉版。

江,折头通。

这个版认知度不高,因为整体风格未脱离基础版楷江,只是通头那里有一处流铜一样的折角,另外通的点较细长,有同版验证。

此版数量比草书江要少。

宣,缩字。

通头俯,康尾短且楷书。

较多的版。

原。

大字版。

背文字大,少见的版,背文视觉冲击力强,一眼版。

苏。

曲满苏。

可怜的苏局,只有他来凑了。

蓟。

缩字。

通头俯,康尾楷,一眼版。

昌。

大字异书方头通。

很少的版,特征明显。

此枚满文有小变化,可能是修模所致南。

类原手点画南。

较少的大南版别。

这叫法是按《康熙钱币图谱通考》来的,也有人说像泉手。

汉字南很有特点,字间凹陷处犹如星点。

满文也有特点。

河。

东手挑河。

此版是正宗东手河,并非平时出货所说的“东手河”,那个版其实是“长点熙”。

此枚是不出康的,另有一版东手挑河正康更少。

宁。

简头通。

不多的一个版。

整体风格与普通宁局迥异。

清代钱币满文释读与清代钱局

清代钱币满文释读与清代钱局

清代钱币满文释读与清代钱局作者:日期: 2清代钱币满文释读与清代钱局来源:博宝网编辑:编辑整理时间:2008-11-06 (阅读:)清代钱币满文释读清代钱局宝泉局:顺治元年开铸,至宣统二年底裁撒。

宝源局:顺治元年冬开铸,光绪三十一年停办。

延绥镇局:顺治二年开铸,顺治五年裁撒,因而延”字币绝少。

荆州镇局:顺治三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荆”字币尤少。

襄阳镇局:顺治七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襄”密云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康熙十年停办。

宣府镇局:顺治元年十一月开,顺治八年停,十年复开,十开年又开铸背满汉文宣”字钱。

康熙元年铸满汉文宣”字钱,旋停。

六年复开,十年撤局。

临清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铸,八年十月旋停,十七年复开,钱背铸满汉文临”字。

康熙元年复开,旋停,六年又开,十四年撤局。

巩昌府局:康熙六年开,不久停。

雍正五年迁到兰州改名宝巩局,七年又停。

咸丰五年重设,至同治三年废止,因此,除乾隆、嘉庆外,历朝巩”字钱均少,南昌康熙宝巩更少。

薊州镇局:顺治二年开,康熙十年撤,咸丰四年重开,十二月撤局。

铸钱甚少。

漳州府局:建于康熙十九年,二十一年撤,故康熙漳”字钱亦不多。

江宁府局:建于雍正九年,十二年停,背满文宝安”肇庆府局: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停于康熙三十一年,背文宝广”宝德局:建于咸丰四年,次年被撤销,背满文宝德”河南省局:建于顺治四年,康熙元年停办,六年复开,九年再停。

雍正开年重开,九年又停,咸丰四年再次重开,直至光绪末年撤销。

山东省局:建于顺治六年,康熙九年停。

雍正九年改为宝济”局乾隆三年停。

咸丰四年再次复开,直至同治、光绪均有铸造。

江南省局:顺治五年建立,康熙九年裁撤,后至光绪年间铸有宝宁”机制币。

湖广省局:顺治六年改名宝武”局,光绪末年撤。

宝苏局:康熙六年开,每文重一钱四分。

九年停,康熙二十三年复开,因户部变更钱制,每文减重至一钱,康熙四十一处每文改为一钱四分,雍正二十年,每文重一钱二分,至光绪言末年撤,光绪十五年曾铸机制币。

22局之康熙满汉昌

22局之康熙满汉昌

22局之康熙满汉昌
泉藏古藏论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
方圆之间天地大,古往今来岁月明
清朝康熙帝在位61年,当政期间,全国有22个铸钱局发行钱币。

其中20个钱币背后为汉文,它们是: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2个钱币背后为满文,它们是:宝源(户部)、宝泉(工部)。

22个局名收集齐全的一套康熙通宝,文人墨客称为“诗文币”,民间俗称“套子钱”。

整理了23枚满汉昌常见版别,对照了2本钱谱,感觉细小变化还是不少的
直爪昌,蟹爪昌类,499,等级四中
铸造很规矩,看着也舒服的一个版别
方头通,29mm以上,大样,490,等级四中
好像是29.2mm吧,字口很好,也不打算洗了,这样也别有一番风味
方头通,弯尾满昌版,面细缘,489,等级五中
最常见版别,字口都很好
正样,满文中曲昌面文版,492,等级五中
常见版别
5楼变化版,决不太明显
中通,狭宝,476,等级五中
角头通,建走通,类似编号485,等级五中比较常见,铸造较好
阔字,文字饱满有力,编号488,等级四中
特征明显,略少见,查了下园地成交价大概60元左右吧
类似编号483的宽头通,大宝版别,等级五中
短通,细缘,编号477,等级五上
感觉出谱,宝、通头、满文昌跟昂康特征明显,钱谱没发现完全符合或者相似的
感觉出谱或版别小变化,满文昌头左侧内收很独特,康熙钱谱没有这样内收弯曲的。

通头,康右侧出头特征明显
让人又爱又恨的石灰坑,版别不知
目前共计429枚康熙通宝,其他局版别将陆续介绍,有空就关注吧,哇咔咔。

乾隆通宝各种钱币一览以及参考价格

乾隆通宝各种钱币一览以及参考价格

乾隆通宝各种钱币一览以及参考价格乾隆通宝各种钱币一览以及参考价格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可以参考华光普的《中国古钱币目录》,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

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

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泉)黄铜 1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泉)揩书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泉)宋体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泉)出头隆乾隆通宝(大样)背满文(宝泉)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泉)背星点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泉)合面乾隆通宝(母钱)背满文(宝泉)乾隆通宝(雕母)背满文(宝泉)乾隆通宝(雕母大样)背满文(宝泉) 15000乾隆通宝(牙样)背满文(宝泉) 35000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泉)乾隆通宝(折十大钱)背满文(宝泉)开炉钱 5000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源)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源)出头隆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源)背星点乾隆通宝(雕母)背满文(宝源)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直)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浙) 1乾隆通宝(雕母)背满文(宝浙) 20000乾隆通宝(常平式)背满文(宝浙)宽缘大型 1000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苏)乾隆通宝(大样)背满文(宝苏) 250乾隆通宝(常平式)背满文(宝苏)宽缘大型 700 直径2.77厘米重6.15克乾隆通宝(雕母)背满文(宝苏) 20000乾隆通宝(开炉大钱)背满文(宝苏)穿上月 8000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广)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桂)乾隆通宝(样钱)背满文(宝桂) 400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汉文(满文宝汉文桂) 350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武)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武)穿上星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武)穿下星乾隆通宝(常平式)背满文(宝泉)宽缘大型 650 直径2.66厘米重5.5克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南)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福)乾隆通宝(小平钱)背面穿上"福"字 500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汉文(满文宝汉文福) 450乾隆通宝(折十大钱)背面汉文"福厘" 1800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济)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昌)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川)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陕)乾隆通宝(雕母)背满文(宝陕) 20000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黔)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云)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晋)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满文(宝台) 30乾隆通宝(小平大样)背满文(宝台) 50乾隆通宝(折十大钱)背满文(宝巩)试铸样币 12000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汉文"二十四年" 500 花钱乾隆通宝(折十大钱)背汉文"天子万年" 300 宫钱乾隆通宝(小平钱)合背 300乾隆通宝(样钱)背汉文"康熙通宝" 1800乾隆通宝(折十大钱)背汉文"万寿无疆" 300 宫钱乾隆通宝(折十大钱)背汉文"福寿康宁" 200 宫钱乾隆通宝(小平钱)背汉文"天下太平" 200 宫钱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满文(宝伊)红铜 35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满文(宝伊)满文"宝"字大红铜 7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满文(宝伊)背星红铜 5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满文(宝伊)穿上菱形纹 5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满文(宝伊)穿上下竖纹 12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满文(宝伊)部颁样钱精黄铜250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阿克苏,初铸厚版 120 重7.2克乾隆通宝(新疆红钱)阿克苏,厚版 70 重6.30克乾隆通宝(新疆红钱)阿克苏,"生"隆乾隆通宝(新疆红钱)阿克苏,出头隆乾隆通宝(新疆红钱)阿克苏,背面倒版乾隆通宝(新疆红钱)阿克苏,背"当十"乾隆通宝(新疆红钱)阿克苏,背日乾隆通宝(新疆红钱)阿克苏,穿上"九" 12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阿克苏,部颁样钱精黄铜 250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阿克苏,呈样钱1000 字文深峻厚肉型乾隆通宝(新疆红钱)乌什局,初铸厚版 120 重7.2克乾隆通宝(新疆红钱)乌什局,厚版 50 重6.25克乾隆通宝(新疆红钱)乌什局,厚版狭缘 45 重5.50克乾隆通宝(新疆红钱)乌什局,大字薄版 8 重3.90克乾隆通宝(新疆红钱)乌什局,出头隆乾隆通宝(新疆红钱)乌什局,穿上十 25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乌什局,呈样钱 120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喀什噶尔局,背满维文乾隆通宝(新疆红钱)喀什噶尔局,背满文宝库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满文宝库,母钱 250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广穿、大字喀十 2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喀什、满文宝泉 45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满文宝库,呈样钱 120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满维文喀什噶尔,部颁样钱黄铜5000 乾隆通宝(新疆红钱)库车局,初铸大样红铜 15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满维文库车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满文宝库、穿上月纹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满维文、当十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满维文、库十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满维文、大字库十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汉文库局乾隆通宝(新疆红钱)和田局,部颁样钱 500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叶尔羌局,呈样钱1200 背满文叶尔奇木维文叶尔羌乾隆通宝(新疆红钱)叶尔羌局,厚版小字 120 重6.05克乾隆通宝(新疆红钱)叶尔羌局,厚版大字 200 重7.10克乾隆通宝(新疆红钱)叶尔羌局,厚版 80 重5.75克乾隆通宝(新疆红钱)叶尔羌局,铅版铅质 100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叶尔羌局,呈样钱红铜1200 背满维文叶尔羌乾隆通宝(新疆红钱)叶尔羌局,厚版红铜 2500 重7.85克乾隆通宝(新疆红钱)叶尔羌局,厚版背星月文红铜 180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面满文宝泉局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面满文宝泉局、宽缘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面满文宝浙局 5000乾隆通宝(新疆红钱)背面满文光绪、穿上月 250。

【知识贴】元代钱币和清代钱币背文对照表,请收藏!

【知识贴】元代钱币和清代钱币背文对照表,请收藏!

【知识贴】元代钱币和清代钱币背文对照表,请收藏!对于初入门的钱币收藏者来说,遇到元代和清代钱币往往会被其中的蒙文(八思巴文)和满文所困扰,以前通过查资料了解,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又搞不清楚了。

这种现象我想大家都碰到过。

今天,小编特意收集了元代钱币和清代钱币背文的对照图,相信有了下面的二张对照图,我们再也不会被搞混了!请看:钱币背面用满文表示局名,是清代铸币的重要特点之一。

从1645年起到1911年止,二百六十多年来清朝用满文表示的钱局有五十多个,其中铸币最多的是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

清代各个帝王设立的钱局随着情况变化,经常有意调整,各个钱局铸钱的数量,质量,规模和时间也有较大,差异。

下面来组清楚的(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宝泉局:顺治元年开铸,至宣统二年底裁撒。

宝源局:顺治元年冬开铸,光绪三十一年停办。

延绥镇局:顺治二年开铸,顺治五年裁撒,因而“延”字币绝少。

荆州镇局:顺治三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荆”字币尤少。

襄阳镇局:顺治七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襄”。

密云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康熙十年停办。

宣府镇局:顺治元年十一月开,顺治八年停,十年复开,十开年又开铸背满汉文“宣”字钱。

康熙元年铸满汉文“宣”字钱,旋停。

六年复开,十年撤局。

临清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铸,八年十月旋停,十七年复开,钱背铸满汉文“临”字。

康熙元年复开,旋停,六年又开,十四年撤局。

巩昌府局:康熙六年开,不久停。

雍正五年迁到兰州改名宝巩局,七年又停。

咸丰五年重设,至同治三年废止,因此,除乾隆、嘉庆外,历朝“巩”字钱均少,南昌康熙宝巩更少。

薊州镇局:顺治二年开,康熙十年撤,咸丰四年重开,十二月撤局。

铸钱甚少。

漳州府局:建于康熙十九年,二十一年撤,故康熙“漳”字钱亦不多。

江宁府局:建于雍正九年,十二年停,背满文“宝安”。

肇庆府局: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停于康熙三十一年,背文“宝广”。

清钱之顺治通宝(八):满汉文记局式版本并不算多,十三局个个精彩

清钱之顺治通宝(八):满汉文记局式版本并不算多,十三局个个精彩

清钱之顺治通宝(八):满汉文记局式版本并不算多,十三局个个精彩顺治通宝满汉文局,史书和钱谱都记录有十五局,但可惜密云局和云南省局一直找不到实物,后世怀疑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投入生产,因此只有十三局开铸,但这十三局仍然十分精彩。

直隶蓟州局的顺治宝蓟和直隶宣府局的顺治宝宣可以合并记忆,它们同时开炉,面文都采用户部标准版本,存世量大,版本单一;山东省局的顺治宝东的面文为山东局特有面文,其中又分标准版和寄郭类两种。

山东临清镇局的顺治宝临,面文分为三类,一种是户部标准版本,但略有小变化;一种是临局特有面文;还有一种是借用山东省局的面文。

河南省局的顺治宝河,类似于顺治宝临,也是除了户部标准版和山东省局面文以外,自己还有独特的河局面文。

山西太原府局的顺治宝原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直径大,达到29.2mm以上的都很常见,普通顺治局很少有28mm以上的。

顺治宝原的面文为原局所独有面文。

山西大同局的顺治宝同,直径也不小,一般也大于28mm,面文为户部标准版。

山西的两个钱局制作得大,与此相对的是陕西省局的顺治宝陕,直径为顺治钱局中最小,一般很少有28mm以上的,面文单一,类似于户部标准版。

江西省南昌府局的顺治宝江,是所有顺治满汉文铜钱中存世量最小的(除福、密云和云南局以外),面文为江局所特有的。

浙江省局的顺治宝浙直径也比较小,很少有上28mm的,面文为浙局所独有。

湖广省武昌府局的顺治宝昌,直径较大,存世量较小,面文为昌局独有。

江南省江宁府局铸造的为顺治宝宁,直径大,存量多,面文为宁局独有。

但主要分为三个版本:降宁、昂宁、十字宁,尤以十字宁较少。

另外,各种钱谱都记载顺治宁局有一种面“试铸大吉”,背面是光背或满汉宁的试铸钱,在别的钱局未曾发现,存世极少。

顺治宝福是福建省局所铸,已经被史料所记载,但一直未见实物。

直到2000年,在绍兴出土的一批顺治钱中找到了一枚顺治宝福。

两年之后,泉友们又找到一枚传世的顺治宝福,证实了《清朝通志》中所言非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