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包括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合集下载

灾害的分类

灾害的分类

20
编辑ppt
观点三
21
编辑ppt
贪欲→腐败现象越来 越多而且日益猖獗→ 灾害所造成的影响越 来越严重
22
编辑ppt
17
编辑ppt
2.地球内外能量如何循环
外部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内部能量则主要 来自地热。
内部能量通过火山喷发,地震,生物化能合成 作用等方式向外释放。外部能量主要由太阳供 给,通过生物的光合作用,经由食物链,食物 网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及死亡,以及大气环流, 洋流等方式循环。
内外能量主要通过碳的形式相互转换。
6
编辑ppt
自然灾害的分类
(5)地震灾害。包括与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以及 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 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
7
编辑ppt
自然灾害的分类
(6)农作物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 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
8
编辑ppt
自然灾害的分类
(7)森林灾害。包括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 火灾等 。
9
编辑ppt
人为灾害
人为灾害指主要由人为 因素引发的灾害。其种 类很多,主要包括自然 资源衰竭灾害、环境污 染灾害、火灾、交通灾 害、人口过剩灾害及核
灾害。
10
编辑ppt
人为灾害的分类
一、自然资源衰竭灾害
1、 森林资源衰竭灾害 2、物种资源衰竭灾害 3、沙漠化灾害 4、水土流失灾害 5、土壤盐碱化灾害 6、土地资源衰竭灾害 7、水资源衰竭灾害
灾害的分类
1.自然灾害 2.人为灾害
1
编辑ppt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 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 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 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

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降”两大类,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全球有三大 块酸雨地区:西欧,北美和东南亚。
3
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 分是硫酸和硝酸,还有少量灰尘。
3 酸雨的防治
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 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
1 人为灾害
人为灾害指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
其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衰竭灾害、环境污染灾害、火灾、交通灾害、人口过剩灾害及核 灾害。
2 火山爆发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 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成 分,使这些挥发成分溶解 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 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 小,挥发成分急剧被释放 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2 火山爆发的前兆
火山爆发会有前兆,比如地表变形,从喷气孔、泉眼等发出奇怪的气体和气味;水位、水 温等会异常变化;生物会有异样反映,包括植物褪色、枯死,小动物的行为异常和死亡等。
综合实践作业:
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目录
自然灾害
1
人为灾害
2 火山爆发 3 酸雨
1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 系列事件。
造成大范围的损害或局部地区的毁灭性打击。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却 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应急预案的内容

应急预案的内容

应急预案的内容一、前言应急预案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和紧急行动的规划和指南。

本文将介绍应急预案的常见内容。

二、灾害类型分类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应急预案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暴雨、雪灾等。

对于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必须考虑到各种灾害事件的可能性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和行动计划。

2. 人为灾害人为灾害包括火灾、事故、爆炸等。

在制定人为灾害的应急预案时,应着重考虑事故发生的场所、人员和物质的特点,并规定如何迅速处置和妥善处理。

三、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风险评估是制定应急预案的基础工作。

通过对潜在灾害事件及其可能影响范围的分析和评估,确定灾害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这将有助于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应急预案。

2. 危险源辨识和管理要制定应急预案,首先需要明确可能引发灾害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辨识和管理。

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包括对潜在危险源的调查和排查、制定安全措施、培训人员等。

3. 应急组织机构与责任应急预案中应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责任划分。

例如,指定应急领导小组、成立应急指挥部等。

各个组织机构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方协调合作。

4. 应急响应措施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应急预案应制定相应的响应措施。

例如,对于火灾应急预案,应包括疏散逃生、灭火救援等措施。

而对于地震应急预案,应包括避震、抢险救援等措施。

5. 信息报告与发布应急预案中应明确信息报告与发布的程序和责任。

包括对灾害事故的及时报告、发布警示信息、启动应急预案等。

这将有助于增加公众的防范意识,并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6. 后续处理与恢复重建灾害事件后,应急预案中还应包含后续处理与恢复重建的内容。

这包括伤员救助、灾区清理、基础设施修复等措施。

及时、高效的后续处理和恢复重建是保障灾区人民安全和正常生活的重要环节。

四、应急演练与评估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应急演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灾害学中灾害的名词解释

灾害学中灾害的名词解释

灾害学中灾害的名词解释灾害是指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的事件或现象。

灾害学是研究灾害的发生、演变规律、预测、防范和减轻灾害影响的学科。

在灾害学中,灾害的名词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灾害的分类灾害可以根据其引发原因、性质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类。

按照引发原因,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火灾等,其发生与自然因素的作用有关。

人为灾害则是由于人类的活动不当引起的,例如环境污染、核事故等。

根据性质,灾害可以分为物理灾害、化学灾害和生物灾害。

物理灾害指由自然力量造成的灾害,如地震和飓风。

而化学灾害则是指化学污染、核辐射等灾害。

生物灾害包括疫病和虫灾等。

按照影响范围,灾害可以分为区域性灾害和全球性灾害。

二、灾害的特征灾害具有突发性、临时性和不可逆性的特征。

首先,灾害往往以突然而剧烈的方式发生,给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巨大冲击。

其次,灾害通常是临时性的,一旦发生,会造成一段时间内的破坏和影响。

最后,灾害往往具有不可逆性,即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很难完全恢复,或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三、灾害的评估和预测灾害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灾害进行评估和预测。

评估包括灾害的规模、程度、影响范围以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等方面的分析,通过评估可以确定灾后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的工作重点。

而预测则是根据地质、气象、地理等因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强度等进行预测,从而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四、灾害的应对和减灾措施灾害的发生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手段可以减少其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的破坏。

灾害学倡导采取减灾措施,包括灾害预警、应急管理、风险评估和减灾规划等。

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手段,及时提供灾害发生的预警信息,帮助人们采取应对措施。

应急管理则是指在灾害发生后,组织和协调救援力量,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风险评估是通过科学方法,评估不同地区发生灾害的概率和程度,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灾害学

灾害学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一、关于灾害定义的理解: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灾祸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则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灾祸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它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对人类而言则是不正常的。

(一)灾害的主体与客体灾害主体-----灾害本身灾害客体-----受到灾害影响的人类任何灾害都应该包括这两个方面,单方面不构成灾害(二)灾害的现象包括灾害现象和被害现象两个侧面,分别由现象和现象量两个方面来定义。

比如:地震:I、灾害现象----地动、裂缝、火灾、地陷灾害现象量------震级II、被害现象----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死伤人被害现象量----经济损失、死伤人数(烈度)一般认为,灾害的大小是以被害量来定义的(三)灾害现象和被害的关系式:L=f(D,E,A,B)L---被害量,D---灾害现象量,E---当地的自然环A---当地的人工环境,B---事先的防备及灾害时的行动反应等。

二、灾害地理学灾害地理学:指运用地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综合研究自然灾害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地表自然灾害的地理规律和结构。

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地域分异规律、系统结构理论等等。

自然灾害的地理规律-----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以及运动变化规律。

自然灾害的结构-----即灾害生态系统。

灾害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包括人类)、环境系统和灾害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三、灾害的分类(一)根据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综合成因成灾。

(二)根据灾害波及的范围: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微域性灾害(三)根据灾害出现的时间先后(主次)原生灾害----是主发灾害,即最先出现的灾害。

次生灾害----是原生灾害诱发的灾害,是从属灾害,这种灾害只要提前预防就可以避免。

(四)根据灾害的属性不同地质灾害、地貌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土壤灾害、生物灾害(二)自然灾害形成的内在规律3、灾害发生的时间规律性(1)灾害发生在特定的时间(2)各种周期。

山区公路重点知识

山区公路重点知识

1、灾害:是由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的不幸事件或过程,它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造成危害和破坏。

(1)分类:按成灾条件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人身、财产及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环境等方面损害的事件,即发生在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过程并导致人类社会失去稳定和平衡的非常事件,其特点是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

自然灾害的种类十分繁多,它们的空间分布范围和表现形式各异,其形成条件包括两个方面:①自然动力过程或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②受灾害影响的对象,即人类生命财产以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

在一次灾害事件中,前者可称为灾害体,后者可称为承灾体或受灾体,二者的对立统一便形成了灾害。

)(2)灾害效应:原生效应是由灾害事件本身造成的;次生效应是由主要灾害事件诱发的灾害性过程造成的,它与主要灾害事件本身无直接关系;后续效应往往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

直接损失(或称直接影响)指事件发生后立即产生的后果,它是由灾害对人类及其财产和环境的直接破坏而产生的,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准确可靠的货币价值来衡量。

间接损失(或称间接影响)指在一场灾难中以第二顺序出现的后果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造成的影响持续时间要长得多,并且这种影响多是无形的,不易用货币价值来计算。

2、地质灾害(1)定义: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2)内涵:致灾的动力条件: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3)地质灾害的分类方案①按空间分布状况分类:(陆地地质灾害:地面地质灾害、地下地质灾害;海洋地质灾害:海底地质灾害和水体地质灾害)②按地质环境变化速度分类(突发性地质灾害:火山、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渐进性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地面沉降、土地荒漠化)③按灾害成因分类(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型;复合型)(4)地质灾害的分级①灾变分级:对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规模和频次的等级划分。

灾害分类

灾害分类


1. 密度

密度指单位体积液体的质,ρ=m/v,单位为kg/m3。
密度随着温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不大,
与 通常忽略不计。一般取液压油ρ=900kg/m 3。

2. 可压缩性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受压力作用而发生体积
轨 缩小的性质。液体的可压缩性虽比钢材大100~150倍
左右,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般不考虑。
铁 性; 与 ⑵灾害防御方面归结为:躲﹑让﹑抗﹑减;进
一步发展为疏﹑补﹑控﹑用; 轻 ⑶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自然灾害将逐步得到 轨 控制,而人为灾害却因失控而增长;
⑷各种灾害对人员﹑设备﹑设施破坏状况见表7 -2。
模块二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第七章 灾害与防护 港口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
一、液压油的主要性质
轻 接触层间内摩擦力的大小程度。由于μ与力有关,所以
轨 称为动力黏度。动力黏度的单位为Pa·s(帕·秒)。
模块二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第七章 灾害与防护 港口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
(2)运动黏度

运动黏度是液体动力黏度μ与密度ρ的比值,用υ来表示,
铁即

轻 运动黏度的法定计量单位是斯(m2/s),记作St。由于
第七章 灾害与防护
地铁与轻轨常遇灾害及防治对策 表7-1

灾害分 类
破坏特点
灾害成因
防护对策
暴雨,涝灾,海啸潮水倒灌淹 大气内部的动力 1.有效排洪涝泵

气 没车站、隧道设施,冲垮高架 和热力过程演变, 站设备;2.出入 象 桥墩,台风卷走高架桥、接触 湿带和热带气旋, 口、风口汛期封
灾 网、供电设备,雷电击穿通讯、 海洋低气压热带 堵措施;3.增加

城市灾害与安全大学知识点

城市灾害与安全大学知识点

城市灾害与安全大学知识点
城市灾害的分类:
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人为灾害:如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

城市灾害预防与减轻措施:
规划与管理:合理城市规划、建立相关法规和政策、强化城市管理。

预警系统:建立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教育与培训:提高公众对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开展相关培训活动。

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抗灾设施,如抗震建筑、防洪堤等。

灾后救援与恢复:建立完善的灾害应急机制,并进行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

常见城市灾害及应对措施:
地震: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制定地震应急预案、进行地震演练。

水灾:修建排水系统、建设防洪设施、加强水库和堤坝管理。

火灾:加强火灾安全宣传教育、建立消防设施、进行火灾演练。

交通事故:加强交通管理、提高驾驶员安全素质、改善道路条件。

恐怖袭击:增加安全巡逻、加强警务合作、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城市安全管理体系:
风险评估与规划:对城市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规划。

安全监测与预警: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危险。

应急管理与救援: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协调救援和恢复工作。

安全培训与宣传:开展安全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法律支持和指导。

城市安全相关专业:
灾害管理:学习灾害防范、应急管理和灾后重建等知识。

建筑工程安全:研究建筑物防灾设计、施工安全管理等内容。

交通安全工程:研究交通事故预防措施、道路安全规划等。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的突发性事件。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是指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预测、评估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分类、防治措施和测量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质灾害分类地质灾害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其中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人为灾害包括尾矿库溃坝、矿山坍塌、地下开挖引起的塌陷等。

根据地质灾害的灾害类型,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测量技术。

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综合规划: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通过综合规划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合规划要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的种类、规模、发生概率以及该区域的工程活动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2.提高警示能力: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提高灾害的预警和监测能力。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灾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避免灾害的发生和扩大。

3.减灾和救灾:地质灾害的防治不仅要采取措施预防灾害的发生,还要做好减灾和救灾工作。

这包括加强地质灾害的救援能力,及时救助被困群众,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4.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

通过对地质灾害机理的深入研究和开展先进的测量技术研究,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能力和防治效果。

三、地质灾害测量技术地质灾害测量技术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测量技术。

1.地震监测:地震监测是对地震活动进行观测和记录的方法,通过分析地震的震源位置、震级和震源深度等参数,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和破坏力,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形变监测:形变监测是对地表及地下各类构造物的形状、尺寸、位移、沉降等变化进行观测和记录的方法。

通过形变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表和地下构造物的变形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地质灾害的危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是对地下水位进行观测和记录的方法。

中职教育-《地下工程概论》课件:第7章 地下工程灾害与防护(马桂军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中职教育-《地下工程概论》课件:第7章  地下工程灾害与防护(马桂军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于战时人民防空袭、防常规武器、防核 辐射和防生化武器的工程项目。 • 人防工程在各类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下工程的防护设计和平时期对战争 的遏制作用;战争初期对敌进攻的迟滞 作用;对战争潜力、经济发展能力的保
思考题
• 1.地下工程常见的灾害有哪些? • 2.地下工程火灾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地
下工程的火灾防护? • 3.地下工程的水灾成因有哪些? • 4.地下工程事故灾害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技术常规武器袭击的可能性很大。常规武 器主要包括炮弹、航(炸)弹和导弹。
• 核武器的破坏作用有(光辐射、空气冲击 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核电磁脉 冲、直接地冲击、由直接地冲击或空气冲 击波沿地面传播产生的地运动。)
第七节 战争灾害的防护
• 7.7. 2 地下工程的战争灾害防护 • 城市人防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城市里用
报工作、做好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加 强施工与设计的配合) • 事故发生前的防护对策 • 施工过程中预防对策(加强施工过程监控 管理、地下施工风险管理 、采用信息化施 工 、用专人管专业,抓弱点)
第七节 战争灾害的防护
• 7.7.1 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破坏作用 • 在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区域,遭到敌方高
第七章 地下工程灾害与防护
第一节 灾害分类
• 7.1.1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灾害一般是指那些可以造成人畜伤亡和形成
物质财富损毁的自然或社会事件。 一般地下工程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
灾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灾害和人为 灾害。
第一节 灾害分类
• 自然灾害包括: •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地下毒气、海啸) • 地貌灾害(山崩、滑坡、泥石流、沙漠化、水土流失) • 气象灾害(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冰雹、雷电、龙卷风、干旱、低

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哪个危害更大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主要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

人为灾害指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衰竭灾害、环境污染灾害、火灾、交通灾害、人口过剩灾害及核灾害等。

四川汶山大地震造成数十万人员伤亡,在这场灾难中,有些人失去了生命,有些人失去了家园,而国家的经济损失也是相当之大的。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当地成为数百年的不毛之地,所以说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破坏与损失。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我们要提高预测灾难可靠性的同时也要提高我们的责任心,我们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这才是我们避免灾害的根本。

Which is more dangerousNatural disasters are anomalies that occur in the nature of human. There are earthquakes, volcanic eruptions, tsunamis, typhoons, flood and other unexpected disasters; the disasters also include ground subsidence, land desertification, drought,changing coastline and so on. Man-made disasters means disasters caused by human factors, including the exhaus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disaster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isasters, fire, traffic accident, overpopulation disaster and nuclear disasters. Which is more dangerous between natural disasters and man-made disasters?There are hundreds of thousands casualties in the earthquake of Sichuan, some people lost their lives,some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national financial lost is grievous; Historically, the 1986 chernobyl nuclear accident is defined as the most serious level 7,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man-made disaster. Summing up the appeal, in my opinion, not only natural disasters but also man-made disasters are all dangerous, they cause enormous damage and loss.Of course,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attitude. In order to avoid disaster, firstly, we shoul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forecasting disaster; secondly, we should improve the people'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is is what we should do to avoid disaster.。

灾害学概论.

灾害学概论.
观测者》、《火》、《灾害》、《自然灾害科学》、《灾害管理》、《意外 事件》、《自然灾害研究委员会通讯》等刊物。我国于1985年创办了《灾害 学》杂志,随后的《中国减灾》、《中国减灾报》也是综合减灾的专业报刊。 此外,《地震工程》、《火灾科学》/《消防科技与产品》、《安全科学》、 《土木工程学报》、《地质学报》等刊物均有对各种灾害的研究、报道。
四:灾害的分级 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经济)损失来分级。根据我国国情,可分为
以下五个等级: 巨灾:死亡10000人以上,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人民币。 大灾:死亡1000~10000人,经济损失1000万~1亿元人民币。 中灾:死亡100~1000人,经济损失100~1000万人民币。 小灾:死亡10~100人,经济损失10~100万人民币。 微灾:死亡小于10人,经济损失小于10万元人民币。
三:从灾害的发展过程特性看,灾害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突变型。比如地震、泥石流、燃气爆炸等。它们的发生往往缺少 先兆,发作是突然的,发生的过程历时短,但破坏性很大,而且可能在 一定时间内重复发作。 (2)发展型。暴雨、台风、洪水等。它们有一定的先兆,往往是某种 正常自然过程累积的结果。它们发展较迅速,比突变型灾害要缓慢一些 ,因而其过程具有一定的可估计性。 (3)持续型。旱灾、涝灾、传染病、生物病虫害等。 (4)面上升以及区域气候干旱化等。这类自然灾害是一种长期的自然过程 ,是自然环境演化或加上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的必然伴生结果。
七:厄尔尼诺现象 在秘鲁西海域,由于秘鲁寒流势力减弱,造成冷性鱼类死亡,给秘鲁造
成经济损失;其厄尔尼诺现象还对全球气候有影响,一些地方暴雨成灾,一 些地区异常干旱。
八:1997年建设部公布了《城市建筑灾害防治技术政策》纲要,主要列出的 五大灾害

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一、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突发事件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和原因,发生的危害程度较大,时间和地点不易预测,并对社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山洪、泥石流、暴雨等;人为灾害包括火灾、煤气泄漏、道路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

群体性事件是指社会生活中人员数量较多、分散范围广,由于某种原因集体行动,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群体性事件通常包括大规模公共活动、游行示威、暴力事件等。

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都是一种特殊事件,常常发生在意料和预计之外,危险性较大,应对要求高,对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并组建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开展培训和演练,不断完善预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二、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1. 社会稳定原则。

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始终贯彻社会稳定原则,力求最大化地保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 预防为主原则。

要在预防和预警阶段尽可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预防和预警是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

3. 整体协调原则。

由于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牵扯多个部门和单位,因此要在各类应急救援机构之间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以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协同应对。

4. 快速反应原则。

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是很短的,因此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反应,并尽快控制局势。

5. 综合分析原则。

在制定预案的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判,制定相应的对策。

6. 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原则。

通过应急演练、应急培训等方法,提高各相关行业、单位和个人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三、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

按照事件特点和应急要求,指定应急主管单位、组建应急部门、设立总指挥部、实行组织制度。

处置方案响应等级要求

处置方案响应等级要求

处置方案响应等级要求处置方案响应等级,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的时间和等级,以及调配应急资源的要求和流程。

为了实现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采取不同的响应等级和措施。

突发事件类型突发事件可以大致划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种类型。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指自然力量或自然环境突然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和破坏的事故或事件。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风暴潮、洪灾、泥石流、干旱和森林火灾等。

人为灾害人为灾害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事故或事件,主要包括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和社会动荡等。

处置方案响应等级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程度和影响范围,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和响应等级,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等级:1.一级响应:适用于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且可能对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和民生造成巨大威胁的情况。

2.二级响应:适用于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但目前还没有造成巨大威胁,但有可能会升级为一级响应的情况。

3.三级响应:适用于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但属于一定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或事故,对局部社会生产和生活有一定影响,但不会造成严重威胁的情况。

4.四级响应:适用于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但属于轻微的自然灾害或小型事故,对局部社会的公共安全和民生有一定影响,但不会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

5.五级响应:适用于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但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非常小,基本不会造成压力和威胁的情况。

处置方案响应流程不同等级的响应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案和流程。

一般而言,处置方案响应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事件报告: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需要第一时间报告事件。

2.应急响应启动:由事件报告人员或应急值班员启动应急响应。

3.现场勘查和评估: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程度,当地政府、应急机构和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勘查和评估。

4.应急计划制定:根据勘查和评估结果,针对突发事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5.应急物资调配:根据应急处置方案,调配相应的应急物资和资源。

灾难的名词解释

灾难的名词解释

灾难的名词解释灾难是一种极端的残酷状态,在灾难过程中,有生命、资源、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等会受到严重破坏。

灾难可能来源于自然灾害,也可能来源于人为因素,导致伤亡、财产损失等,危害比较严重。

自然灾害是指因自然原因,如地震、台风、洪水、火山爆发、沙尘暴等,而对人类或动植物产生的极端后果的总称。

由于自然灾害的无法预测性,造成的破坏不仅深远、而且也会持续很长时间。

人为灾害是指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严重灾害性后果,如核灾害、环境污染、政治矛盾、战争等,它不仅包括自然资源污染,还有可能引发的社会危机。

人类灾害是指全球性的人为灾害,如气候变化、化学污染等,它可能导致生物进化和环境变化,并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威胁。

这类人类灾害使得全球经济受到破坏,全球社会也会受到影响,人类社会也会遭受到灾难所带来的严重影响。

灾难可以分为短期灾难和长期灾难两大类,短期灾难包括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灾害,通常伴随着大规模的损失;长期灾难则包括人类灾害,它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并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在现今的社会,灾难无处不在,每一次的灾害都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以及无数无助的伤亡。

受过教育的公民、强有力的法律制度和专业的技术人员,都可以通过防止灾害的发生,降低它对社会的危害,不断改善救灾工作,缩小灾害发生的范围,减少灾害造成的伤亡损失。

另外,应加强灾害研究,明确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因素;充分预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计划;在发生灾害时,及时采取行动,求助其他国家和社会组织;最后,不断加强对灾害流行病的研究,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拯救被灾害摧毁的社会。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灾难”这一名词本身就包含了极端的残酷状态,其影响可以是即时和持久性的。

它们可以是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也可以是人为灾害如核灾害、环境污染等;人类灾害如气候变化、化学污染等,更是全球性的危机,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

灾难是全球性的苦难,它会制造出罪恶和悲剧,它也会创造出更加坚强的人们。

灾害包括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灾害包括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灾害包括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校园的防灾减灾主要针对:自然灾害地震——学生的避震疏散,平时的避震疏散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加强绿地、操场、运动场的震时避震功能,加强震时管理。

台风、雷击——沿海地区及多雷雨地区,尤其是针对高层的宿舍楼及教学楼。

人为灾害建筑火灾——加强大功率电器的日常管理等,禁止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教师和宿舍。

人为的打架斗殴——加强文明修养校园交通安全——设车辆减速带,及人车分流系统。

此为还包括防偷盗,饮食安全地震逃生最忌慌不择路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和镇静自若的态度,要避免惊慌。

在唐山地震874位幸存者中的调查发现: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

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这时应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抉择。

假如你在平房,应当充分利用12秒时间跑出屋外,来不及跑的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开间小、有支撑、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比如洗手间、厕所等,切忌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以免发生生命危险。

避震时身体应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最好抓住坚固的物体,如桌腿、下水管等,也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同时要保护头颈、眼睛,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在公共场所,如车站、商店、影剧院、教室等场所切忌乱逃,要保持冷静,就地择物如椅子等躲避,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记住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以免发生爆炸危险。

在室外应选择安全开阔地避震,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避免地震砸伤。

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防灾减灾,保卫家园灾害是人们的天敌,它不仅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剥夺了数万同胞的生命。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基本原理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基本原理

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基本概念灾害:是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或现象的总称。

一般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与自然现象的区别)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人类及其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现象或一系列自然事件。

(对人类和人居环境没有造成破坏的自然现象不能称为自然灾害)1.1 自然灾害的内涵与本质“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两个属性:一是其自然属性,就其本身而言仍然是自然界部分物质以特殊方式进行的自然运动,这种特殊方式的自然物质运动可称为事件;二是其社会属性,上述事件会对它所及范围内生存和活动的人员、生物和已存在的资产产生一定的损害,这种损害被称为“灾害”。

自然灾害发生基础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也即部分自然界物质进入急剧位移运动的发生(或变异),必须有一个能量积累的过程和发生能量转换的条件,能量积累的过程和所达到的程度则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我们把自然灾害的发生所必须具备的能量积累的条件和发生能量转换的条件合称为自然基础。

发生滑坡事件的自然基础是比较陡的地形坡和坡地组成物质的结构构造特征,也即特定的地质地貌条件。

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与灾情共同组成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面系统,灾情是由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相互作用的产物。

孕灾环境是由地球几个圈层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作用环境,它对灾害系统的复杂程度、强度、灾情程度以及灾害系统的群聚与群发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

致灾因子致灾因子是指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的变异因子,指造成灾害的罕见或极端的事件.致灾因子包括自然致灾因子、技术致灾因子和人为致灾因子。

自然致灾因子:自然界对人类的各种威胁现象,地震、暴雨、泥石流等;技术致灾因子:起因于技术或工业环境的致灾因子,如生产上的安全事故;人为致灾因子:造成灾害的人为原因,包括动乱、暴乱和战争等. 灾害与致灾因子的区别:灾害是致灾因子造成的社会后果,是致灾因子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环境的破坏情况,是致灾因子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灾害影响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致灾因子的性质、概率和强度,而且取决于社会的抗灾能力.灾害链现象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原生灾害: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

第一章灾害概述

第一章灾害概述

3、按形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动力作用分 (1)自然地质灾害 (2)人为地质灾害 4、按地质灾害发展进程分 (1)突发性地质灾害 (2)渐变性地质灾害
(二)根据灾害发生的时间序列及其相互关系,灾害 可以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1、原生灾害 原生灾害是致灾因子直接造成某类承灾体的破坏 与伤亡,如地震、洪水,这些起主导作用的灾害即为 原生灾害或直接灾害。
(三)损失巨大性 不论经济发达到何种程度,都无法避免来自本地或异地的 灾害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随社会经济发 展而增大,承受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 增大。在1967年到1997年的30年中,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自 然灾害,数千万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世界上发生最频繁的 灾害是风暴和洪水,这两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85%。1997年和 1998年的两年中,自然灾害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达1200亿美元。 在各种自然灾害袭击下,人类不断地付出巨大代价,尽管 为研究、防御与抵御灾害做了很多努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但是由于问题的极为复杂,至今还不能说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 结果。因为每类灾害都涉及宇宙、天体、地球、大气、海洋、 生物和地下深部等方面的异常运动与变化,以及其相互作用, 发生的周期不定、持续时间短、规模大、威力强、危害重,是 人类现在还难以预先了解和掌握其规律的浩劫。
2、灾害的社会属性 人一方面是各种灾害的承灾体,另一 方面又是一种动力因素,对许多灾害的产 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许多人 为-自然灾害,而且愈发严重 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环境污染…
(2)灾害的损失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 切相关 灾害的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有:受灾人口、 受灾面积、经济损失… 这些指标可以有两种表现形式:相对值和 绝对值。 从绝对损失程度看,人口和城镇密集、工 农业生产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的地区,绝对 损失严重,各项指标的绝对值指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包括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校园的防灾减灾主要针对:
自然灾害
地震——学生的避震疏散,平时的避震疏散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加强绿地、操场、运动场的震时避震功能,加强震时管理。

台风、雷击——沿海地区及多雷雨地区,尤其是针对高层的宿舍楼及教学楼。

人为灾害
建筑火灾——加强大功率电器的日常管理等,禁止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教师和宿舍。

人为的打架斗殴——加强xx修养
校园交通安全——设车辆减速带,及人车分流系统。

此为还包括防偷盗,饮食安全
防灾减灾小知识
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一、地震:
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灾:
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xx:
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xx:
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
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击:
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七、暴雪:
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八、xx:
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九、疫情:
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十、防化:
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祝愿人人保平安,祝愿人人保平安!!
1.地震逃生最忌慌不择路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和镇静自若的态度,要避免惊慌。

在唐山地震874位幸存者中的调查发现: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

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这时应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抉择。

假如你在平房,应当充分利用12秒时间跑出屋外,来不及跑的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开间小、有支撑、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比如洗手间、厕所等,切忌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以免发生生命危险。

避震时身体应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最好抓住坚固的物体,如桌腿、下水管等,也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同时要保护头颈、眼睛,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在公共场所,如车站、商店、影剧院、教室等场所切忌乱逃,要保持冷静,就地择物如椅子等躲避,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记住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以免发生爆炸危险。

在室外应选择安全开阔地避震,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避免地震砸伤。

2.地震的预防
·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

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

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

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3.如何逃生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

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4.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5.地震诗
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地震发生后,人们可能面对各种困难,必须克服恐惧心理,用正确的方法自救求生,这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免遭新的损失,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不能自行脱险,一定要沉住气,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如果暂时无法脱险,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找食物和水,保存体力,耐心等待,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切不可大声哭喊,勉强行动,尽量闭目休息。

时间就是生命。

被救后要积极参与震后救人工作,迅速壮大救援队伍,让更多的人获救,要先救近处的人,先救青壮年,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生”、后救“人”;要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