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与特点

合集下载

植物源农药特性

植物源农药特性

02/746
*知识窗*
植 物 源 农药联盟专刊
植物源农药特性
02/746
(4)植物源农药的诱导抗逆功能。

植物源农药对作物具有重要保健调节功能,能够有效调节作物的生长,诱导作物产生对高温、低温、高湿、干旱等恶劣环境进行自我克服、健康生长的特殊功能。

植物源农药中的某些成分如壳聚糖、壳寡糖能够显著提高作
物的免疫力,抵抗部分病原菌的发生;有些成分(比如糖蛋白)能够激活作物信号通路,引起作物体内病程相关蛋白等的变化,以此来抵抗病原菌的侵入和发展,减轻和防止病害的发生。

*知识窗*
*接上页*。

植物源杀菌剂作用机理

植物源杀菌剂作用机理

植物源杀菌剂作用机理一、引言植物源杀菌剂是一种利用植物的提取物或代谢产物来抑制病原菌生长和繁殖的生物农药。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杀菌剂具有更强的选择性、更低的环境毒性,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植物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了解植物源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对于其合理应用和进一步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抑制病原菌的细胞代谢物生物合成及其功能植物源杀菌剂可以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细胞代谢物生物合成及其功能来达到抑制病原菌生长和繁殖的目的。

其中,对核酸、蛋白质、酶的合成和功能的抑制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例如,某些植物提取物可以抑制DNA或RNA 的合成,从而影响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植物源杀菌剂还可以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和信号传导等过程来干扰病原菌的生命活动。

三、阻碍病原菌细胞能量生成植物源杀菌剂可以通过阻碍病原菌细胞能量生成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某些植物提取物可以阻止糖、脂肪或蛋白质的降解,从而抑制孢子萌发。

此外,植物源杀菌剂还可以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等能量生成相关的过程,从而影响病原菌的生命活动。

四、影响细胞结构和功能植物源杀菌剂可以通过影响细胞结构和功能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某些植物提取物可以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破坏真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植物源杀菌剂还可以影响质膜的生物合成,从而干扰病原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

五、结论植物源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复杂多样,包括抑制病原菌的细胞代谢物生物合成及其功能、阻碍病原菌细胞能量生成以及影响细胞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深入了解植物源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有助于为其合理应用和进一步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植物源杀菌剂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施用方法、剂量和时期,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同时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植物源农药》课件

《植物源农药》课件

案例五:其他植物源农药的制备与应用
制备方法
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苦参碱、印楝 素、藜芦碱和蛇床子的制备方法类似, 通常采用溶剂提取法或超临界流体萃取 法。
VS
应用领域
这些植物源农药主要用于农业领域,防治 各种害虫,也可用于医药和卫生领域治疗 各种疾病。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提取法是最早的植物源农药制备方法,通过物理手段如压榨、浸提、萃取等,或 化学手段如水解、氧化、还原等,从植物中分离出具有农药活性的成分。这种方 法简单易行,但提取效率低,成本高,且容易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
发酵法
总结词
利用微生物发酵植物原料,产生具有农药活性的代谢产物的 制备方法。
详细描述
发酵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植物源农药制备方法,通过微生物 发酵植物原料,产生具有农药活性的代谢产物。这种方法可 以大规模生产,且能充分利用植物资源。但发酵过程中需要 严格控制条件,以确保产物质量和产量。
古代应用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某些植物的特 殊气味或汁液驱避害虫。
科学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深入研究植 物源农药的成分和作用机理。
现代应用
现代农业中,植物源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成为绿色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02
植物源农药的制备方法
提取法
总结词
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低毒性
相对于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的 毒性较低,对人和动物的安全性 较高。
多功能性
植物源农药不仅具有杀虫、杀菌 作用,还具有驱避、抑制等作用 。
01
02
天然性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无化学 合成成分,对环境友好。

植物源农药VS化学农药特点及使用方法对比

植物源农药VS化学农药特点及使用方法对比

/科普/植物源农药一、植物源农药和化学农药特点对比 植物源农药是利用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除草、抗菌、杀虫作用的活性物质,通过间接加工或者直接使用的生物农药。

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主要由C、H、O 等元素组成,使用后降解速度快,无环境污染。

而化学农药是通过人为设计、人工合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等作用的活性物质,其有效成分在自然界中是非天然存在的。

二者的特点及区别主要有: 1.植物源农药环境相容性好,田间降解快,无农药残留风险 环境中微生物有利于植物源农药降解,例如苦参碱在小白菜田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4-1.6d,在东北黑土等几种典型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1-9.8d(土壤含有微生物)和11.6-13.7d(土壤不含微生物), 化学农药使用后降解慢,污染环境风险大,容易造成 随着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视,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增强,高毒、高农残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农药受到了严格禁限使用。

更多的使用者开始选择对环境友好,对人类安全的植物源农药。

但是受化学农药长期使用的影响,很多使用习惯并不完全适合植物源农药,二者在自身特点以及使用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简要说说两者之间的差异。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2.植物源农药含有多种有效组分,作用方式、作用靶标位点多样,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抗药性 如除虫菊素是六种杀虫组分混合物,包括除虫菊素Ⅰ、除虫菊素Ⅱ、瓜叶菊素Ⅰ、瓜叶菊素Ⅱ、茉酮菊素Ⅰ、茉酮菊素Ⅱ。

苦皮藤素的有效组分包含苦皮藤素Ⅰ、苦皮藤素Ⅱ、苦皮藤素Ⅲ、苦皮藤素Ⅳ、苦皮藤素Ⅴ,其中苦皮藤素Ⅰ具有拒食作用,苦皮藤素Ⅱ和Ⅲ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苦皮藤素Ⅳ具有麻醉作用,苦皮藤素Ⅴ主要作用于昆虫中肠肠壁细胞质膜及内膜系统,使细胞膜失去固有的屏障作用,渗透失衡,细胞器破损,正常的生理功能丧失。

化学农药作用位点单一、长期使用极易产生抗药性,同时因不同药剂有相同的作用位点,药剂之间会产生交互抗性。

中草药农药-绿亨丁子·香芹酚

中草药农药-绿亨丁子·香芹酚

三、作用机理
抑制或杀死真菌、细菌的孢子,使之 不萌发或萌发后芽管和菌丝体不能继续生 长,从而对植物病害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四、防治范围



黄瓜:猝倒病、立枯病、蔓枯病、霜霉病、疫病、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炭疽病、 白粉病、枯萎病、叶斑病、菌核病、细菌性角斑病等。 番茄:叶霉病、茎基腐病、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白绢病、溃疡病、疮痂病、软腐 病、青枯病等。 甜辣椒:疫病、早疫病、灰霉病、叶枯病、枯萎病、炭疽病、根腐病、疮痂病、软腐病 等。茄子:青枯病、黄萎病、枯萎病、炭疽病、根腐病、菌核病等。 西瓜:枯萎病、蔓枯病、白绢病、炭疽病、绵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等。 甜瓜:炭疽病、叶枯病、黑星病等。 西葫芦:灰霉病、绵腐病、菌核病等。 菜豆:枯萎病、根腐病、灰霉病、锈病等。大葱、洋葱:灰霉病、锈病、炭疽病、软腐 病等。 大蒜:叶斑病、叶枯病、软腐病等。 生姜:姜瘟病、斑点病、炭疽病等。 草莓、葡萄: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褐斑病等。 烟草:青枯病、白粉病、黑胫病等。 苹果、梨、枣树:腐烂病、轮纹病、褐腐病、腐败病、黑星病等。 人参、中药材:根腐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等。 龙眼、荔枝、木瓜:霜霉病、疫病、叶斑病、炭疽病、灰霉病等。 香蕉、柑橘、柚:叶斑病、炭疽病、黑星病、束顶病、溃疡病、疮痂病等。 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 棉花:炭疽病、立枯病、红腐病、黄萎病、枯萎病等。 花卉:灰霉病、白粉病、叶枯病、叶斑病等。
一、登记情况
最高含量复配制剂产品。登记番茄灰霉病。 市场上同类产品对比: 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 单剂产品,含量低 (大多加化学农药) 公司产品 2.1% 水剂 复配制剂,有效成分种类多、含量高
二、安全性
纯植物源制剂,从丁香、藿香、牛至、牡丹皮、 连翘、野棉花等二十二种中药材中提取(登记为2 种),作用机理独特,产品配方是采用多靶标、多 位点的综合效应,通过科学配伍而制成的药剂,所 以药效高,作用显著。中药成分治标治本,安全、 无药害、无残留,是生产绿色农业产品的环保型放 心良药。广泛应用于农业有机基地和无公害绿色农 业示范基地的生产需要。绿色环保,微毒无残留 (登记为低毒)。假如棚内有蜂箱,不影响正常打 药。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

Plant Pesticides
植物性昆虫激素
• 昆 虫 蜕 皮 激 素 (moulting hormone , MH)类似物,含量较昆虫体内多。 • 抗昆虫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
–早熟素( prococene ),从藿香蓟属植物 中发现并提取的。
Plant Pesticides
Plant Pesticides
Plant Pesticides

鲤 肠

Plant Pesticides
对 蚊 虫 有 明 显 的 光 活 化 毒 杀 作 用

万 寿 菊

对 蚊 虫 有 明 显 的 光 活 化 毒 杀 作 用
毛 茛
杀 虫 植 物 毒 杀 作 用


Plant Pesticides
杀虫作用——除虫菊素(pyrethrins)
除 虫 菊 •
INTRODUCTION
植物源农药:就是利用植物的 某些部位或提取其有效成分制 何谓 “Plant Pesticides”? 成的具有杀虫、杀菌或除草等 作用的农药。
Plant Pesticides
CONTENT
• 植物源农药的分类 •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 植物源农药开发应用现状 • 植物源农药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
Plant Pesticides
二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Plant Pesticides
特点: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性, 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 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
Plant Pesticides
植物源农药的优势
具有特异性、高效性、持久性、 安全性、可持续性、与环境相容性 好等优势。
Plant Pesticides

植物源农药--绿色植保卫士

植物源农药--绿色植保卫士

植物源农药--绿色植保卫士1.概述农药主要用来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具有效率高、见效快、实施简易、可大规模应用等优点。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生产和消费农药的大国之一。

传统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此外,农副产品由于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与传统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以下优点:有效成分为天然物质,施用后较易分解为无毒物质,对环境无污染;组分多元化,使害虫较难产生抗药性;对有益生物(即害虫天敌)安全;可以大量种植,而且开发费用也较低。

植物源农药对靶标生物的作用机理与常规化学农药的差别也很大。

常规化学农药通常仅作用于靶标生物某一生理系统的一个或几个位点,而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复杂,通常能作用于靶标生物的多个位点,有利于延缓靶标生物的抗药性。

另外,有些植物源农药还能刺激植物生长,起到生长调节作用。

植物源农药是新型高效、无残留、无公害的所谓的绿色农药。

在农业生产中,人类利用植物源物质杀虫防病的历史悠久。

据史书记载,人类使用最早的农药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质农药。

公元前1000多年,古希腊《荷马史诗》中已有用硫磺熏蒸杀虫防病的记载。

中国的《周礼》、《山海经》、《神农本草经》、《齐民要术》、《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古籍中,均有使用植物性、动物性、矿物质药物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记载。

这些农药的应用历史长达数千年。

19世纪以来,在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对植物源农药的开发逐渐从经验阶段上升到科学实验阶段,如除虫菊、烟草、鱼藤发展为商品化加工制剂并广泛使用。

自20世纪40年代以后,有机合成农药占据了市场,植物源农药逐渐被人类所忽略。

到60年代后期,有机合成农。

药的种种弊端使天然产物农药重新受到重视,特别是对印楝的研究带动了植物源农药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研究的植物种类达数千种,开发成功的产品也很多,并已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2.植物源农药的特点与有机合成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选择性高、低毒、易降解、害物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

植物源农药藜芦碱

植物源农药藜芦碱

植物源农药--藜芦碱简介
剂型:0.5 %可溶液剂。

作用机理与特点:藜芦碱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乙醇淬取而成的一种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该药剂主要杀虫作用机制是经虫体表皮或吸食进入消化系统后,造成局部刺激,引起反射性虫体兴奋,先抑制虫体感觉神经末梢,后抑制中枢神经而致害虫死亡。

藜芦碱对人、畜毒性低,残留低,不污染环境,药效可持续10天以上。

防治对象:该药剂在农业部登记了可防治甘蓝的菜青虫、棉花的棉铃虫、棉蚜,茶树的茶黄螨,辣椒、茄子、枣树、柑橘、草莓的红蜘蛛等。

使用方法:
1.防治甘蓝菜青虫时,用0.5%藜芦碱可溶液剂每亩75-100克兑水喷雾。

2. .防治棉花棉铃虫、棉蚜时,用0.5%藜芦碱可溶液剂每亩75-100克兑水喷雾。

3. 防治辣椒、茄子、草莓红蜘蛛时,用0.5%藜芦碱可溶液剂每亩120-140克兑水喷雾。

4. 防治枣树红蜘蛛时,用0.5%藜芦碱可溶液剂每亩83-110克兑水喷雾。

注意事项:可和有机磷、菊酯类农药混用,但需现配现用。

急救治疗:若误服,可用鞣酸或活性炭混悬液洗胃,静
脉滴注葡萄糖液,肌肉注射阿托品等。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许 多植物源农 药都具有 干扰昆虫 内分泌 系统 分泌蜕 皮 激素及保幼激素 ,引起不育 ,阻断呼吸的功能 。 ( ) 干扰 昆虫 中枢神 经 系 统 。研 究 较 早 的 影 3
响 昆虫 神 经兴 奋 传导 的植 物杀 虫 剂 当 推烟 碱 和 除 虫 菊 素 。 近年 ,从 阿 拉 伯 茶 (a ne ui) 中得 ct dl h s 到的 D _ L 阿拉伯 茶 酮 (ahn n ) c tio e ,能 使 中枢 神经
植 物体 内 的抗 菌 化 合物 是 植 物 体 产 生 的多 种 具 有 抗 菌 活 性 的 次 生 代 谢 产 物 ,包 含 了生 物 碱 类 、类 黄 酮类 、蛋 白质 类 、有 机 酸 类 和 酚类 化 合
物 等许 多不 同 的类 型 ,如 毛 蒿 素 、皂 角 苷类 。据 研 究 ,烟草 、茶 饼 、
产 物 都 表现 出抗菌 活 性 ,在 《 中国 土农 药 志 》 中
记 载 的 2 0种 主要 植 物 中有 大 约 一半 植 物 的水 提 2 取物 或醇 提取 物对 农作 物病 害 表现 出抑 制能 力 。

1 植 物 源 杀 虫剂 . 相 对 于 其 他 种 类 农 药 来 说 。植 物 源 杀 虫 剂 是 人 们 最 早 认 识 和 使 用 的 一 类 ,害虫 的作 用 方 式 主要 表 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忌避 、拒食 、 胃毒 、触杀 、麻 醉作 用 ,其 中 以 胃 毒和 拒 食作 用 为 主 。此外 ,有 些植 物 源 天然 化 合 物表 现 出具有 引诱 、生 长调 节及 生长 抑制 作用 。 植物 源杀 虫剂 生物 活性 及作 用机 制如 下 :
维普资讯
植 物源 农 药是 指 有效 成 分来 源于 植 物体 的农 药 。属 于 生 物源 农药 中的 一大 类 ,即直 接 采用 某 些 植 物体 用 撒 灰 、浸拌 、熏 烟等 方法 防治 有 害 生 物 。或是 利 用植 物 产 生 的天 然活 性 物质 。经 提取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需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特别是植物源农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成了研究热点。

概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植物源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

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在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

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压力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1.生物碱类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

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

2.萜类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

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3.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

植物源杀虫剂相关知识简介

植物源杀虫剂相关知识简介

植物源杀虫剂相关知识简介现在市场上的农药种类有很多种,当然杀虫剂就占一大部分,那么最新出现的一种植物源杀虫剂的相关知识给大家讲解一下。

1植物源杀虫剂分类植物源杀虫剂按其有效成分活性、化学结构及用途,一般分为五大类:①生物碱(Alkaloids):主要有烟碱、苦参碱、百部碱、黎芦碱、小蘖碱、喜树碱等,对害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

②萜烯类(Tepenes):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等,这类物质有忌避、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③黄酮类(Flavonoids):多以甙或甙元、双糖甙或三糖甙状态存在,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

④精油类(Essentialkoils):此类不仅具有毒杀、忌避、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还具有昆虫性外激素和引诱作用,用于防仓库害虫,如桉树油、薄荷油、菊蒿油、茼蒿油、芸香精油、肉桂精油、猪毛蒿油等。

⑤光活化毒(Photoactivetedtoxicity):这类物质在光照下对害虫杀伤力成几倍甚至上千倍的提高,它们在植物中广泛存在。

如噻酚类的α-三连噻酚,聚乙炔类的茵陈二炔,醌类的金丝桃素,香豆素类的花椒毒素,呋喃喹啉碱的小蘖碱等。

此外,还有烃酸脂类,如除虫菊脂;木脂素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糖苷类,如番茄苷等。

2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目前,我国杀虫植物中研究较多的主要有楝科、卫矛科、杜鹃花科、瑞香科、柏科等植物。

楝科植物杀虫剂应用较早,其中印楝(Azadirachtaindica)、川楝(Meliatoosendan)、和苦楝(Meliaazeddacach)是该科中的主要杀虫植物。

苦楝和川楝是我国主要的楝科植物,两者的有效成分均为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川楝素。

研究发现,川楝素对昆虫活性主要有拒食、胃毒及一定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柑橘螨类等多种害虫。

植物源农药的应用

植物源农药的应用
酮 :制 剂 为 02 %水 剂 ,可 用 于 .8
溴氯丙烷 ,杀虫 脒 ,二溴 乙烷 ,除草醚 ,艾 氏剂 ,狄 氏剂 ,汞制剂 ,砷
类 ,铅类 ,敌枯双 ,氟 乙酰胺 ,甘氟 ,毒 鼠强 ,氟 乙酸钠 ,毒 鼠硅 ,甲胺
磷 ,甲基对硫磷 ,对硫磷 ,久效磷 ,磷胺 。
2在 蔬 菜 、果 树 、 茶 叶 、 中草 药 材 等 作 物 上 限制 使 用 的农 药 名 单 . 禁
剂 , 03 % 、 03 % 、 1 可 溶 性 液 剂 ,03 .6 . 8 % .%乳 油 , 0 8 、11 .% 3 .%粉 剂 ;混 配 制 剂 有 1 参 碱 ・ 楝 素 乳 %苦 印
子香酚 ・ 香芹酚水剂 ,可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2 1) 香 芹酚 :制剂为 5 %丙烯酸 ・ 香芹 酚水 剂 ,可用 于防治黄
虫 。f1 皮 藤 素 :制 剂 为 1  ̄ 油 ,可 用 于 防 治 十字 9苦 %- L
莨 菪碱 ・ 烟碱 悬浮 剂 ,2 .%烟碱 ・ 75 油酸乳 油 ,1 %除 0 虫菊素 ・ 烟碱乳 油 ,9 %辣椒碱 ・ 烟碱微乳剂 ,1%蓖麻 5
油 酸 ・ 碱 乳 油 。 可 分 别 用 于 防 治 十 字 花 科 蔬 菜 菜 青 烟 虫 、蚜 虫 ,柑 桔矢 尖蚧 ,小 麦 蚜 虫 、黏 虫 ,苹 果 树 黄
烟 碱 乳 油 ,可 用 于 防 治 菜 豆 斑 潜 蝇 、茶 树 小 绿 叶 蝉 和 十 字 花 科 蔬
国 家 禁 止 和 限 用 的 农 药 名 单
1禁 止 生 产 、 销 售 和 使 用 的 农 药 名 单 . 六 六 六 ,滴 滴 涕 ,毒 杀 芬 ,二
菜蚜虫 、菜青 虫、小菜蛾 。f5茴 1) 嵩素 :制 剂为 06 %水剂 ,可 用 . 5 于 防治 苹果树 尺蠖 、蚜虫 ,蔬 菜 菜 青虫 、蚜虫 。f ) 1 黄芩 甙 +黄 6

植物源农药课件

植物源农药课件

生物调节剂(bioregulators) 生物合理农药(biorational pesticides)
理想的环境化合物(ideal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 抑虫剂(insectistatics)
抗虫剂(anti-insect agents)
植物源农药
20
3.理想的害虫控制剂
植物源农药
6
3.4 抑制生长发育作用
植物源昆虫激素
phytogenous insect hormone
从藿香蓟属植物中提取的早熟素(prococene) 具有抗昆虫保细长激素功能,现已人工合成出活性 更高的类似物;
玉米螟幼虫注射印楝素(0.25-1.0微克/头)后 不能化蛹而成为“永久性”幼虫;
鱼藤酮和鱼藤根丙酮提取物对菜青虫有很强的 抑制蜕皮变态作用。
这些在化学性质上作过调查研究的植物仅 占全世界现有植物种类的10%
植物源农药
22
研究现状
2. 研 究 进 展 2.1 植物源杀虫剂
2.1.1 杀虫植 物资源的进一 步调查研究
2.1.2 传统 杀虫植物的 毒理学研究
2.1.3 植物 杀虫物质的 制剂化研究
2.2 植物源杀菌剂
2.1.4 植物 光活化毒素 的研究
要有较高的选择性,即对人畜、对害虫天敌、对鱼贝 生产、对鸟类等非靶标生物也是安全的。
植物源农药
21
4.植物源农药研究已成为当前 新农药开发研究的热点
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其产生 的次生代谢产物超过400,000种
生物碱 萜烯类
酚醌类 黄酮类 单宁类 香豆素等
Grange和Ahmed(1988)曾报道约有2400种植 物具有控制有害生物的活性

简述植物性农药的污染特点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简述植物性农药的污染特点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简述植物性农药的污染特点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一)简述植物性农药一.植物性农药的特点农药,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

此外,还有昆虫激素。

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剂、乳油、浓乳剂、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颗粒剂、微粒剂等。

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少数是气体。

或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除草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植物生物农药是指从植物体中提取,具有抗菌、抗病毒或杀虫效果的成分,或从植物体中分离纯化有农药活性的新物质作为结构模板,进行结构的多级优化,从而制造低毒、高效新农药。

这类农药也称植物性农药或植物源农药。

二.典型的绿色杀虫剂“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性农药的植物源活性成分在环境中无残留,特别适用于蔬菜、水果和茶叶等被人直接食用的作物,对作物也不产生药害;它的作用机理与常规化学农药差异大,活性成分复杂,能够作用于害虫的多个器官系统,有利于克服害虫抗药性;它不对害虫天敌产生直接的杀伤作用,对非靶标生物比较安全;大多数植物性杀虫剂对哺乳动物低毒性,防治谱较窄,甚至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多数植物性杀虫剂可刺激作物的生长,促进增产。

”对于植物性农药的特点,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徐汉虹如数家珍。

正是因为具有这些特点,植物性农药才能够成为绿色食品生产的理想农药,能从农产品生产的源头保障食品安全工程建设。

植物性农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将有力促进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减少高毒化学农药的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工程建设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植物性农药的主要开发途径有两种:一是以农药活性资源植物为原料生产植物性农药;二是从植物中寻找新的农药活性先导化合物,进行仿生合成,研究筛选出具有商品化价值的新农药。

植物源农药主要种类与应用

植物源农药主要种类与应用

植物源农药主要种类与应用(1)印楝。

其活性成分为印楝素,主要作用方式为生长调节、拒食、产卵驱避。

主要作用机理为刺激抑食细胞,引发拒食作用,对变态肽类激素进行阻断,影响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的滴度。

印楝素应用于粮食、花卉、棉花、瓜果、林木、蔬菜、咖啡、茶叶、烟草等作物,对蔬菜小菜蛾、蝗虫等起到有效防治作用。

(2)除虫菊。

其中的除虫菌酯Ⅰ、Ⅱ,茉莉菌酯Ⅰ、Ⅱ,瓜菊酯Ⅰ、Ⅱ等成分具有杀虫功效,杀虫机理为毒杀、击倒与驱避等。

除虫菌属于神经毒剂,主要对钠离子通道产生作用,致使神经细胞重复开放,对害虫造成麻痹,致其死亡。

除此之外,除虫菌还能够影响突触上的ATP酶活性。

除虫菌杀虫范围为卫生害虫与农业害虫等,应用在蔬菜蚜虫、家蝇等害虫防治中。

(3)鱼藤。

其中的杀虫活性物质为鱼藤酮,大多提取于鱼藤属等植物,在综合防治中,鱼藤酮杀虫药剂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鱼藤酮对蚜虫、小菜蛾、菜粉蝶幼虫等害虫起到强烈的胃毒与触杀作用,对日本甲虫类害虫起到拒食作用,对鳞翅目害虫起到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甚至对某些害虫能够起到熏杀作用。

(4)雷公藤、苦皮藤,主要活性物质是苦皮藤素Ⅰ~Ⅴ,作用方式为毒杀、麻醉与拒食等。

该类植物源农药的主要防治对象是猿叶甲、玉米象、稻苞虫、菜青虫等。

雷公对瓜果类害虫与叶菜类害虫藤起到拒食、忌避、抑制生长发育、毒杀、产卵忌避等作用。

(5)万寿菊、猪毛蒿。

其中光活化毒素为聚乙炔、呋喃香豆素等,在光照下受光动力与光诱发毒性影响,对昆虫起到较强杀虫活性,但活性相对于哺乳动物较低。

该类植物源农药比较容易合成,结构简单,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6)番荔枝。

其中的番荔枝素属于较强神经毒剂,对线虫、烟蚜、棉蚜、菜蛾、根猿叶甲虫等活性较好,可有效抑制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7)其他杀虫植物。

比如,杜鹃花科的黄杜鹃,胡椒科的黑胡椒,菊科的松果菊,千日菊、柏科的沙地柏,芸香科的茱萸与木茼蒿等。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
作用。
(5)茼蒿及茼蒿素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茼蒿中分离出一种有拒食活性的茼蒿素
,并在国际上首次用新的方法人工合成一批茼蒿素类化合物。经国内拒食剂研究权威
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检测,这种人工合成的茼蒿素对菜青虫的拒食率高于目前已有的其
他农药。
(6)砂地柏
陕西省植物资源丰富,约有30多家植物提取物厂家,是分布最密集的省份之一
是一种理想的杀虫剂,在害虫防治上广泛应用。不过近20多年来拟除虫菊酯的飞速
发展,使天然除虫菊受到很大冲击。
云南是除虫菊的理想生长地之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曲靖市建设了具有世界一
流水平的植物源农药生产基地。此工程包括大面积种植除虫菊,并用我国独创的新技
术对其进行加工提取,制成无公害农药。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科院昆明植物
下面介绍一下我国在植物源农药研究领域取得的一些成果:
(1)印楝及印楝素
楝科的杀虫植物主要有印楝、苦楝和川楝等,其中印楝最负盛名。近年来,国际
上生产印楝素制剂的几家大公司为了抢占正在迅猛发展的生物农药市场,纷纷投入力
量研制高质量、高含量的印楝素杀虫剂,以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德国的T
我国植物总数达到4.3万种,为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已查明
近千种植物含有杀虫、杀菌活性物质。目前,我国有100多个植物源农药产品在市
场上流通。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植物体内能防病和杀 虫的活性物质制成的农药。它包括以下几类活性物 质:(1)植物毒素,如烟碱等;(2)植物源昆虫激素,如 在藿香蓟植物中发现的昆虫早熟素,具有抗昆虫保幼激素功能;(3)拒食剂,如印楝素可阻止昆虫取食; (4)引诱剂,如丁香油可引诱桔小实蝇;(5)驱避剂, 如香茅油可驱蚊;(6)绝育剂;(7)增效剂,如芝麻油 (素)等;(8)植物防卫素,即感病植物自身的抗菌物 质;(9)异株克生物质,植物产生的某些次生物质可 抑制附近同种或异种植物生长;(10)植物内源激素, 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芸薹素内酯和三十烷醇等。 最主要的有以下产品。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简介
剂型:%、%、%、%乳油
作用机理与特点:印楝素是从印楝树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剂,具有拒食、驱避、内吸和抑制生长发育作用;主要作用于昆虫是内分泌系统,降低蜕皮激素的释放量;也可以直接破坏表皮结构或阻止几丁质的生成,或干扰呼吸代谢,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等;鳞翅目昆虫对印楝素最敏感,表现为拒食、蜕皮时间延长、蜕皮不完全、畸形或蜕皮时死亡;防治贮粮害虫也很有效;
防治对象:印楝素在国内登记用于防治甘蓝小菜蛾和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
1、防治甘蓝小菜蛾,小菜蛾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发生期间施药,注意喷雾均匀,视虫害发生情况,每7天左右施药一次,可连续使用5次;每亩用%乳油300-500毫升或%乳油60-80毫升,或%乳油125-150毫升/亩喷雾,安全间隔期5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或1%苦参·印楝素乳油60-80毫升喷雾, 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个作物周期的最多使用次数为5次;
2、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时,每亩用%乳油90-140克或%乳油60-80毫升,每季最长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3天;
注意事项: 1、不可与呈碱性物质混合使用;2、对蜜蜂、鱼类等水生生物、家蚕有毒;蜜源作物花期禁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对附近蜂群的影响;3、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蚕室及桑园附近禁用;鸟类保护区禁用等警示用语;4、使用时应穿戴防护服各手套,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5、避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接触;
中毒急救:中毒症状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等;急救措施:1、不慎吸入,立即将吸入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及安静处,病情严重者请医生对症治疗;2、皮肤污染或药液溅入眼睛,立
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3、误服中毒,立即携标签送医院,对症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与特点
发表时间:2019-07-31T13:31:52.34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3月作者:霍启伟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需要,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成为广大科技人员的研究热点,受到全社会空前的重视和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主要叙述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种类、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哈尔滨市阿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霍启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需要,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成为广大科技人员的研究热点,受到全社会空前的重视和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主要叙述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种类、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作用机理;特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

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标市场的竞争力。

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在人体和环境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

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地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

1.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
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

1.1生物碱类(alkaloids)
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

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

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已碱、苦豆子碱等。

1.2萜类(terpenes)
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

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的作用,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1.3黄酮类(flavonoids)
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状态存在,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

作用方式为拒食和毒杀作用。

1.4精油类(volatile oils)
精油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此类不仅具有毒杀、熏杀、忌避或引诱、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还具有昆虫性外激素的引诱作用,多用于防治仓库害虫,如菊蒿油、薄荷油、百里香油、肉桂精油、松节油、芸香精油、芜香精油等。

1.5其他
有羧酸酯类(如除虫菊酯)、木脂素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糖苷类(如番茄苷)等。

2.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
植物源农药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主要是次生代谢物质,许多种次生代谢物质对昆虫表现为毒杀、行为干扰和生物发育调节作用。

由于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自身防御与昆虫的适应演变、协同进化的结果,昆虫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

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对害虫的作用独特,作用方式多样化。

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毒杀作用、拒食和忌避作用、干扰正常生长发育作用和光活化毒杀作用等。

2.1毒杀作用
植物对昆虫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方式就是毒杀作用。

2.1.1胃毒毒杀作用。

毒理学研究表明,具有胃毒毒杀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破坏昆虫的中肠组织,使中肠亚细胞结构发生变化,也可阻断昆虫的神经传导,抑制多种解毒酶,发挥神经中枢的作用。

胃毒毒杀作用的症状为虫体脱水缩短,拉稀粪便,甚至拉出直肠或囊泡状物,直至死亡。

2.1.2触杀作用。

害虫接触到具有触杀作用的物质,表现出兴奋状,其神经中枢即被麻醉,使害虫的蛋白质凝固,并堵死虫体的气孔,从而使害虫窒息死亡。

2.1.3熏杀作用。

大部分精油都具有熏杀作用。

精油可使各表皮蜡质层颗粒排列发生变化,破坏中肠组织,抑制中枢神经动作电位自发放。

鉴于熏杀的特殊方式,可将精油用于防治仓储害虫和大棚温室害虫。

2.1.4内吸毒杀作用。

内吸毒杀作用是一种特殊的胃毒方式,与喷雾相比,这种方式对环境污染小,不易杀伤天敌。

许多植物源杀虫物质具有典型的内吸毒杀活性。

2.2拒食和忌避作用
具有拒食作用和忌避作用的物质并不直接杀死害虫,而是允许其存在,但是迫使害虫转移选择目标。

任何生物的行为都是在接受体内外信息后,由神经和肌肉系统综合反应的结果,能够被外来化学物质所调节。

具有拒食和忌避作用的物质就是通过改变害虫的体内外信息,然后影响神经,迫使害虫做出拒食和忌避的行为。

2.3干扰正常生长发育作用
许多植物源农药能够干扰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卵不能正常孵化,幼虫不能正常蜕皮化蛹,蛹不能正常羽化或出现畸形,在害虫的
整个生长过程中起到主导调节作用。

目前,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该类活性成分是干扰了昆虫正常的内分泌系统,导致生长发育出现异常。

这种方式对当代或当年的害虫影响不太明显,但可以控制下一代害虫的发生。

2.4光活化毒杀作用
光活化毒杀作用是植物源农药的活性物质借助于光敏化剂发挥作用,光敏化剂是光活化毒杀作用的关键。

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机制是光动力作用和光诱导毒性,即光敏化剂接受一定波长的光子,产生自由基或诱发单线态氧攻击生物的分子,如脂蛋白、酶和核酸等,从而导致害虫的死亡或损伤。

3.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3.1优点
3.1.1植物源杀虫剂活性成分复杂,能够作用于昆虫的多个器官系统,有利于克服抗药性。

3.1.2植物源农药在自然界有其自然的降解途径,不污染环境。

3.1.3由于自然界植物种类繁多,仅目前报道过的就有2400余种。

具有控制有害物质生活性的高等植物尚未完全开发,故植物源农药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

3.2缺点
3.2.1大多数植物源农药发挥药效慢,有害生物大面积爆发时,不能满足迅速救灾的需要。

3.2.2制剂成分复杂,活性成分易分解,且对光不稳定,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会有作用。

4.结语
目前,以植物源活性物质作为先导结构合成新农药的成功例子,基本上都是有较大经费投入的国外农药大公司,而我国目前尚未真正形成一个自主创新的农药体系,没有达到世界公认的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水平。

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相应的资金、人力投入和创新平台,在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合理配伍上,还非常短缺。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植物资源,在植物源农药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只要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必将取得可喜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