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胚胎学-血液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血液(人卫版)
四、血细胞发生
胚胎期造血部位的变化: 卵黄囊→肝→→脾→→→骨髓
(3周) (6周) (4个月) (胚胎后期至生后)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是造血组织,黄骨髓为脂肪组织, 通常所说的骨髓指红骨髓。
红骨髓=造血组织+血窦
造血组织 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 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造血组织的网架。
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 量的测定称血像。
最常规的观察血细胞形态的方法: Wright或Giemsa染色法染血涂片。
血细胞分类和正常值
血细胞分类 正常值
白细胞分类
正常值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男:(4.5~5.5)×1012/L 女:(3.5~4.5) ×1012/L (4.0~10) ×109/L
功能:淋巴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在机 体防御疾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白细胞中数量最多
血细胞中数量最少
血细胞中体积最大
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 不规则形等,染色质颗 粒细而松散,故着色较 浅。胞质较多,胞质染 成深浅不匀的灰蓝色
细胞核圆形,一侧常有 浅凹,染色质致密呈块 状,着色深,胞质很少, 在核周成一窄缘,染成 蔚蓝色。
血液 Blood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blood cell) 血小板
(55%)
血液
(blood) 血浆 水(90%)
(45%)
(plasma) 血浆蛋白、脂蛋白、酶、
激素、维生素、无机盐等。
血细胞生成部位:骨髓
血清(serum):在体外,血液静止后,溶解状 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将细 胞成分及大分子血浆蛋白包裹起来,形成凝血块, 并析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称血清。
组织学和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第一章组织学绪论本章重点:1、掌握:组织学、石蜡切片术、光镜结构、嗜酸性、嗜碱性、HE染色法和超微结构的概念2、了解:常用的研究方法一、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1、组织学概念: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2、组织学研究水平: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
3、组织(1)构成: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2)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二、组织学技术简介1、光镜技术石蜡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5 ~10 µm 厚)、染色、封片苏木精- 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嗜酸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酸性.嗜碱性:组织细胞中的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者称为嗜碱性.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结构2、电镜技术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的结构.第二章上皮组织本章要点: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各类的分布及功能(掌握)熟悉: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功能意义了解: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的结构特点一、概述:(一)上皮组织的特点1、上皮组织由大量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2、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3、基底面附着于基膜4、上皮组织内大多无血管5、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二)分类与功能分类:1、被覆上皮-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2、腺上皮-构成腺体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二、被覆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特点:表面光滑,利于液体流动,减少器官间磨擦分布: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间皮:心包膜、胸膜、腹膜其它:肺泡、肾小囊2、单层立方上皮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分布:甲状腺滤泡、肾小管3、单层柱状上皮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长圆形、位于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特点: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细胞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基膜明显分布:呼吸道5、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特点:表层细胞呈扁平状;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基底细胞矮柱状,有增殖能力;基底面凹凸不平分布:皮肤表皮-角化口腔、食管和肛管-未角化6、变移上皮特点:细胞为多层,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异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三、腺上皮和腺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腺:以腺上皮为主构成的器官腺的分类:(1)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如汗腺、唾液腺(2)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释入血液,如甲状腺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组成四、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游离面—微绒毛、纤毛侧面—紧密连接、黏合带、桥粒、缝隙连接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1、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2、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3、紧密连接: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组织学与胚胎学血液讲课文档
形态结构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图6
• 新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细胞
血红蛋白 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
变形性 血型
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在血 流中1天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 • 正常值: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
寿 命 • 临床意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贫血
网织红 细胞
疗效的评价
第十页,共67页。
概述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淋巴 骨髓 血细胞发生
白细胞(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中性粒细
胞
• 从骨髓进入血液,24小时内以变形运动
嗜碱性粒 细胞
穿过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或淋巴组 织
• 根据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
嗜酸性粒 细胞
和无粒白细胞
胞
核右移(4~5叶):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图8-10
嗜碱性粒
细胞
• 嗜天青颗粒:浅紫色,20%,为溶酶体,
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等酸性水解
嗜酸性粒 酶类
细胞
• 特殊颗粒:浅红色,80%,为分泌颗粒
单核细胞 ,含溶菌酶、吞噬素等 • 功能:趋化作用,吞噬细菌和异物
淋巴细胞 大量吞噬后死亡,变为脓细胞
第十二页,共67页。
形态结构
• 正常值:于男性为120~150g/L,于女 血红蛋白 性为 110~140g/L
变形性 血型
寿命
• Hb结合与运输O2和CO2,即供给全身细 胞所需的O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 部分CO2
• Hb与CO 结合更牢固,可导致煤气中毒
网织红 细胞
第六页,共67页。
概述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淋巴 骨髓 血细胞发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内皮(endothelium):分布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淋巴液的流动。
间皮(mesothelium):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表面光滑,利于内脏的运动。
微绒毛(microvillus):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微绒毛在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紧密排列成纹状缘,在近曲小管处为刷状缘;在电镜下,其胞质中可见纵行排列的微丝。
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利于物质的吸收。
基膜(basement membrane):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间的一层均质状薄膜,电镜下分为基板和网板。
浆细胞(plasma cell):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圆,常偏位,染色质常呈粗块状,在核膜下排列成车轮状,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下,浆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及中心体位于核旁浅染区。
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成,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分子筛(molecular sieve):许多蛋白多糖分子立体构型构成许多微孔隙的结构,以透明质酸为主链,侧面有许多蛋白多糖亚单位,具有防御功能。
微孔能限制大分子物质通过,使基层有屏障作用;但却能让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起到物质交换的作用。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外周血中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0.5%-1.5%。
熿焦油蓝染色可见其内有蓝色的细网或颗粒,为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主要合成血红蛋白。
它既是判断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贫血疗效的指标。
贫血(anemia):红细胞少于3.0×10^12/L,血红蛋白少于100g/L即为贫血。
骨板(bone lamella):骨质结构呈板层状,同层骨板的纤维平行排列,相邻骨板的纤维垂直排列。
软骨陷窝(cartilage lacuna):软骨细胞在软骨基质中所占据的腔隙。
肌节(sarcomere):是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是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是用苏木精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是碱性染料,能和苏木精结合的称嗜碱性,呈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能和伊红结合的称嗜酸性,呈红色。
PAS反应:又称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 反应,是组织化学方法中的一种,用于显示多糖和粘多糖。
PAS反应阳性时呈红色,表示有糖原和多糖的存在。
第二章细胞第三章上皮组织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有许多纵行微丝。
在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其功能是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其内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
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
其功能是能快速、定向和有节律地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向一定方向推送。
缝隙连接:又叫通讯连接。
呈斑状,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柱状颗粒,每个颗粒由6个亚单位围成,中央有小管。
相邻颗粒对接,小管相通。
缝隙连接的功能是传递化学信息。
连接复合体: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连接同时出现,则称连接复合体。
基膜:是介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
PAS反应呈阳性。
电镜下基膜分为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和网板(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具支持、连接作用及半透膜性质。
第四章固有结缔组织浆细胞:形态:光镜——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偏位,染色质呈车轮状,胞质嗜碱性;电镜——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丰富。
功能: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考的可能性不大)分子筛:是由透明质酸借蛋白质与其他糖胺多糖结合而构成有许多微小空隙的网状结构。
小于空隙的水、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大于空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和肿瘤细胞等则不能通过,构成局部可限制性扩散的防御屏障,可防止细菌蔓延。
第五章软骨和骨骨单位:位于骨密质的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域,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为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以中央管为轴心,10-20层骨单位骨板呈同心圆环绕;内含组织液、血管和神经,并有骨小管相互通连等。
组织学和胚胎学——血细胞
引 导 学生 联系 嗜碱 性 粒 细胞与肥大细胞
(4)单核细胞 *结构
与巨噬细胞相联系
胞体直径 14~20µm,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细胞核形态多样,呈肾形、马蹄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
*功能
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常以变形运动穿出血管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
(5)淋巴细胞 *结构
简述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指 出 平常 出血 后可 见 的 为血清
(二)血细胞
血细胞: 55min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结 合 模式 图和 切片 图 讲
生理情况下,血细胞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相对稳定的数量。
述 各 种血 细胞 形态 结 构
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如下:
和正常值
红细胞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白细胞 (4.0~10)×109/l
有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
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 25~30% 单核细胞 3~8%
血小板 (100~300)×109/l
1.红细胞(erythrocyte,RBC)
结 合 模式 图和 切片 图 讲
颗粒。
以 小 电影 说明 中性 粒 细
*功能
胞的吞噬功能,结合功能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了解临床上的“核左移,
对细菌产物等有趋化性,能以变形运动聚集酸性粒细胞
*结构 直径 10~15µm,胞质充满均匀、粗大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常为 2 叶。 *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有抗过敏和杀灭寄生虫的作用;
3
基本内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组织学与胚胎学笔记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第1章组织学绪论1. 组织的概念和类型组织的概念: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
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2. 常用的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嗜酸性,嗜碱性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H-E染色苏木精(碱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本身酸性)染成紫蓝色——细胞核中的DNA、RNA,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伊红(酸性染料):将嗜酸性物质(本身碱性)染成红色——细胞质、细胞外基质、膜性结构(线粒体、溶酶体、滑面内质网)这种用苏木精和伊红进行联合染色的方法称H-E 染色嗜碱性: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可被苏木精染成紫蓝色。
嗜酸性:易于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可被伊红染成红色。
第2章上皮组织1. P9 上皮特点细胞多、间质少极性无血管分布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3. P10 杯状细胞的分布、光镜特点和功能位置:肠道单层柱状上皮、呼吸道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粘原颗粒功能:分泌粘蛋白,与水结合成黏液,润滑和保护上皮4. P10 内皮与间皮的概念和光镜特点内皮: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垂直观:细胞扁平,中央有核处较厚,其余部分胞质很薄5. 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
从上皮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从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园,居中。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
从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在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
组织学与胚胎学(带答案)
组织学与胚胎学(带答案)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必备第一章组织学绪论选择题:一、A型题1. 电子显微镜最高的分辨率为:A 0.2nmB 2nmC 0.2μmD 10nmE 0.04μm光学显微镜最高的分辨率为:2.A 2nmB 0.2μmC 0.2nmD 2μmE 5μm第二章上皮细胞一、A型题关于上皮细胞的功能哪项错误?1. A分泌 B 呼吸 C 保护 D 营养 E 排泄未角化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分布在下列哪个器官?2. A食管B气管C输卵管D输精管E输尿管关于被覆上皮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3. A被覆在身体表面和器官腔面B上皮内有丰富的血管C具有高度的再生能力D细胞形状较规则并排列紧密E有内胚层` 中胚层和外胚层发生下列哪个器官被覆单层柱状上皮?4. A血管B膀胱C皮肤D小肠E食管关于复层扁平上皮的哪项特点是正确的?5. A细胞层数多,是最厚的一种上皮B浅层为柱状细胞C细胞间隙宽,其中有毛细血管D上皮与结缔组织的连接面平直E被覆在小肠腔面下列关于变移上皮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6. A分布于排尿管道的大部分B细胞的层次与形状可随器官胀缩而改变C表层细胞呈大立方形,可有二个细胞核D有分泌作用E表层细胞有防止尿液侵蚀的作用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细胞间连接?7. A桥粒B中间连接C缝隙连接D紧密连接E半桥粒下列关于纤毛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8. A纤毛表面有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含有纵行的微管B微管的排列,外周为九组双联微管,中央为二条单微管C微管的下端与基体相连D纤毛的摆动是由于微管的相互滑动E参与细胞的吸收作用关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特点哪项错误?9. A细胞的表面均有纤毛B所有的细胞都附在基膜上C属于单层上皮D细胞高矮不同,故细胞核不在同一个平面E具有分泌和保护作用光镜下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电镜下是:10. A微管B微丝C纤毛D微绒毛E张力丝关于基膜描述哪项是错误?.11 A基膜是物质通透的半透膜B基膜由基板和网板组成C基板和网板均由上皮细胞产生D基板又可分为透明层和致密层,网板有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E基板的成分主要是Ⅳ型胶原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关于基膜内褶哪项错误?12. A这种结构能加强上皮和基膜间的连接B扩大细胞表面积,加强水和电解质转运C多分布于肾的近端D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褶叠形成E在内褶处有许多纵行线粒体第三章结缔组织A型题一、关于疏松结缔组织的描述,哪项错误?1. A细胞外基质少B细胞分散在细胞外基质中C细胞外基质由纤维、基质和组织液组成D存在的细胞类型较多E由胚胎期的间充质发生下列哪项的细胞不能产生胶原蛋白?2. A成纤维细胞B成骨细胞C软骨细胞D某些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E神经胶质细胞关于巨噬细胞,哪项是错误?3. A胞核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着色较深B胞质丰富,呈嗜酸性C胞质含许多溶酶体,吞噬小泡和吞噬体D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作用E产生基质和纤维关于浆细胞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4. A受抗原刺激后,由T淋巴细胞分化B细胞核呈嗜碱性,胞核附近有浅染区C胞核偏居细胞一侧,染色质呈辐射状D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E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浆细胞胞质呈嗜碱性是由于:5. A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B高尔基复合体发达C线粒体丰富D滑面内质网丰富E溶酶体丰富关于肥大细胞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6. A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B胞核较小,为圆形C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异染性颗粒D颗粒易溶于水E有活跃的吞噬能力结缔组织中能产生肝素的细胞是:7. A成纤维细胞B浆细胞C肥大细胞D巨噬细胞E间充质细胞巨噬细胞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分化的:8. A间充质细胞B网状细胞C单核细胞D巨核细胞E中性粒细胞关于胶原纤维下列哪项是错误的:9. A有韧性抗拉力强B新鲜时呈黄色,也称黄纤维C由胶原原纤维聚合而成D呈波浪状,有分支交织成网E HE染色呈嗜酸性电镜下能看出周期性横纹的结构是:10. A神经原纤维B神经纤维C弹性纤维D胶原原纤维E平滑肌纤维下列哪种细胞与免疫无关?11. A成纤维细胞B浆细胞C肥大细胞D巨噬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关于弹性纤维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12 A由弹性蛋白和微原纤维组成B电镜下具有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C HE染色标本上呈浅红色,折光性强D弹性大,韧性差E新鲜时呈黄色关于间充质细胞的描述哪项是错误:.13 A可分化为平滑肌细胞B胚胎时期可分化为各种结缔组织细胞C成体可分化为内皮细胞D能产生纤维和基质E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相似下列成分中具有防御保护功能是:.14 A基质B组织液C胶原纤维D弹性纤维E网状纤维疏松结缔组织基质的化学成分是:15. A蛋白多糖和糖蛋白B透明质酸C蛋白质D肝素E硫酸软骨素光镜下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电镜下是:16. A微管B微丝C纤毛D微绒毛E张力丝第四章软骨与骨A型题一、类骨质是指哪种物质:1. A未钙化的细胞外基质B钙化的细胞外基质C钙化的基质和纤维D骨盐E未形成骨板的骨基质下列哪种成分不是骨组织的组成成分:2. A胶原蛋白B蛋白多糖C羟基磷灰石D骨细胞E弹性纤维关于成骨细胞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3. A细胞呈柱状或椭圆形分布在骨质的表面B胞质显嗜碱性C粗面内质网丰富D有丰富的碱性磷酸酶E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关于破骨细胞哪项是错误的:4. A是含一个胞核的大细胞B甲状旁腺激素可抑制其破骨功能C释放多种蛋白酶使局部骨质溶解D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形成E临近骨质的一侧有皱褶缘关于骨小管哪项是错误的:5. A使骨单位中的骨陷窝相互通连B容纳骨细胞的突起C使骨单位最内层的骨陷窝与中央管通连D含有毛细血管E含有组织液骨细胞突起之间以何种方式连接:6. A中间连接B紧密连接C缝隙连接D桥粒E彼此不行成连接HE标本中不能分辨透明软骨纤维是由于:7. A基质中不含纤维B纤维为嗜银性C纤维少D纤维的嗜色性与基质相同E因含有胶原原纤维,折光率与基质相同关于软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哪项错误:8. A细胞呈扁圆或球形B胞质内丰富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C有丰富的溶酶体D胞质呈弱嗜碱性E细胞产生纤维和基质关于骨基质哪项错误:9. A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组成B骨板是骨基质的结构形成C骨基质即骨的细胞外基质D有机成分为糖胺多糖E无机成分为羟磷石结晶关于骨板哪项错误:.10 A骨板是由有机成分排列成的薄板状结构B骨板是骨基质形成的薄板状结构C同一层骨板中胶原纤维平行排列D骨密质和骨松质都有骨板E骨板内和骨板间有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特点是:.11 A能溶解吸收骨质B能进行分裂C从骨原细胞分裂而来D胞质内可见吸收的骨质E降钙素能增强其活动关于骨单位的特点哪项错误:.12 A骨单位顺骨干长轴纵向排列B骨单位之间有分支相连C骨单位中央管内无血管神经D骨单位中央管内表面衬有骨内膜E多层骨板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关于骨膜的描述哪项错误:13. A骨膜为致密结缔组织,分为内、外两层B骨膜外层纤维多,细胞和血管少C骨膜内层细胞多,血管多,有骨原细胞D骨膜内层骨原细胞分化形成成骨细胞E骨小梁和骨单位中央管内无骨膜关于股和软骨的共同特征哪项错误:.14 A细胞外基质有基质和纤维B都以内积生长形式生长C细胞都为于陷窝内D软骨膜和骨膜都有骨原细胞E骨细胞和软骨细胞都来源于骨原细胞关于骨细胞的描述哪项是错误:.15 A有突起,但不位于骨小管B骨小管内含有组织液C胞浆内无微管D相邻骨细胞突起间以桥粒相连E以上均正确第五章血液一、A型题1.关于红细胞哪项是错误的?A成熟的红细胞已失去了细胞核B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C细胞呈双凹的圆盘状D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dE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含氮的代谢产物2.关于嗜酸性粒细胞哪项是正确的?A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B再发生急性炎症疾病时显著增多C由多核细胞发生D细胞核分4~5叶E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3.关于中性粒细胞哪项是错误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B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C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D在急性炎症疾病时明显增多E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4.关于嗜碱性粒细胞哪项是正确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3%~8% B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C胞核呈圆形D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E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5.在发生红细胞最早的部位是:A卵黄囊血岛B骨髓C肝D淋巴结E脾6.关于血小管哪项是正确的?A是有核的细胞B细胞直径为7~8μm C胞质中含有嗜碱性的特殊颗粒D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E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7.关于单核细胞哪项错误?A占白细胞总数的3%~8% B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C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形,着色较浅D胞质中含溶酶体和吞噬泡E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脱落后形成血小板8.网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在下列哪种结构内合成?A滑面内质网B多聚核糖体C溶酶体D线粒体E高尔基复合体9.关于网织红细胞哪项错误?A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B胞质内有用煌焦油蓝染色的蓝色细网C数量变化具有临床意义D无合成血红蛋白能力E胞质有残存的核糖体10.关于嗜碱性粒细胞哪项错误?A核呈S型或不规则形B是数量最少的白细胞C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D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和白三烯E胞质颗粒呈嗜碱性和PAS阳性反应11.患过敏和寄生虫病的患者,血中哪种白细胞增多?A中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第六章肌组织一、A型题1.关于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哪项是错误的?A为细长圆柱形的结构B有多个细胞核C肌原纤维顺肌纤维的长轴平行排列D细胞核位于肌纤维的中央E肌原纤维有明暗相间的横纹2.骨骼肌纤维的肌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A肌浆网B胞质内的小泡群C终池D纵小管E横小管3.骨骼肌纤维中贮存钙离子的结构是:A肌浆B横小管C肌浆网D线粒体E肌红蛋白4.关于肌节哪项是错误的?A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B肌原纤维是由许多肌节连续排列而成C收缩时肌节变短D肌节含有粗肌丝,细肌丝和中间丝E肌节是指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5.肌节是由:A 1/2A+I+1/2AB 1/2A+IC 1/2I+A+1/2ID 1/2A+1/2IE 1/2I+A6.骨骼肌三联体的结构和功能是:A一个横小管(传递兴奋)和两侧的终池(储存释放钙离子)B二个横小管(传递兴奋)和一个终池(储存释放钙离子)C一个横小管(传递兴奋)和一个终池(储存释放钙离子)D一个横小管(储存释放钙离子)和一个终池(传递兴奋)E二个横小管(储存释放钙离子)和一个终池(传递兴奋)7.心肌闰盘含有:A中间连接、桥粒、紧密连接B紧密连接、桥粒、缝隙连接C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D连接复合体、缝隙连接E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8.光镜下心肌纤维与骨骼肌纤维区别,哪项是错误的?A二种肌纤维的大小和粗细不同B骨骼肌纤维有横纹,心肌纤维没有横纹C骨骼肌纤维没有闰盘,心肌纤维有闰盘D骨骼肌含有多个胞核,大多位于周边,心肌纤维只有一,二个胞核,位于中央E骨骼肌纤维没有分支,心肌纤维有分支9.心肌纤维的闰盘位于:A Z线水平B A带与I带交界处C I带水平D H带水平E M带水平10.哺乳动物骨骼肌纤维的横小管位于:A I带B H带C A带D I带与A带交界处E Z线水平11.心肌纤维的横小管位于:A H带B A带C I带D I带与A带交界处E Z线水平12.肌浆网贮存:A A TPB ATP酶C钙离子D糖原E肌红蛋白13.肌浆网是肌细胞内:A粗面内质网B滑面内质网C细胞内小管D高尔基复合体E线粒体14.组成粗肌丝的蛋白质是: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原肌动蛋白D肌原蛋白E肌红蛋白15.电镜观察骨骼肌纤维,只有粗肌丝而无细肌丝的部位是:A I带B H带C A带D A带和H带E以上都不对16.心肌细胞彼此相连形成功能整体的结构是:A T小管B肌浆网C闰盘D肌丝E二联体第七章神经组织一、A型题1.关于光镜下神经细胞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A细胞形状多种多样,都有突起B由胞体上伸出树突和轴突C胞核一般大,多呈圆形,异染色质少,核仁大而明显D胞体和突起中都有尼氏体E胞体和突起中都有神经原纤维2.电镜下的尼氏体是由下列哪些结构组成?A滑面内质网B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C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D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E游离核糖体和滑面内质网3.关于突触哪项是错误的?A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B是神经元传递神经冲动的结构C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组成D突触前成分内有许多突触小泡,小泡内含有营养物质E突触后膜有神经递质的受体4.有髓神经纤维神经冲动的传导是:A在轴膜上连续传导B由一个郎飞结向另一个郎飞结跳跃式的传导C由一个结间体向另一个结间体跳跃式的传导D由一个施郎切迹向另一个施郎切迹跳跃式的传导E在髓鞘上传导5.关于神经胶质哪项是错误的?A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B细胞和突起内无尼氏体C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保护和绝缘等作用D有分裂和增殖能力E释放特定种类的神经递质6.神经元的轴突内无:A神经丝B线粒体C微管D滑面内质网E尼氏体7.突触前膜是:A轴突末端细胞膜B释放神经递质侧的细胞膜C树突末端细胞膜D有受体一侧的细胞膜E胞体的细胞膜第八章循环系统一、A型题1.血窦不存在于下列哪个器官?A淋巴结B脾脏C肝脏D骨髓E肾上腺2.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A胰岛B肾小体C肝脏D骨骼肌E胃肠粘膜3.有孔毛细血管分布于:A肺B结缔组织C肌组织D中枢神经E胰岛4.毛细血管横断面的一般结构是:A 1~2层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外有外膜细胞B 1~2层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外有周细胞C 1~3层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基膜与内皮细胞间有周细胞D 1~3层内皮细胞附在基膜上,外包有卫星细胞E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相同排列,附着于基膜上5.下列哪些部位的毛细血管无基膜?A心肌B肝血窦C胃肠粘膜D脾血窦E肾血管球6.无毛细血管分布的组织是:A骨骼肌B软骨组织C平滑肌D肌腱E韧带7.电镜下毛细血管可分为:A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B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真毛细血管C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直接通路D连续毛细血管,血窦和真毛细血管E窦状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和直接通路8.关于连续毛细血管的结构特征哪项错误?A内皮细胞是连续的B胞质内含吞饮小泡多C相邻细胞间有10~20nm的间隙D内皮间隙常有紧密连接封闭E内皮基底面有薄层不连续基膜9.有孔毛细血管与连续毛细血管的主要区别是:A内皮细胞为连续的B内皮细胞薄,有许多小孔C胞质内含吞饮小泡D基膜薄而连续E内皮外周细胞少10.关于血窦的结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A腔大壁薄B形状不规则C内皮细胞间有较大间隙D基膜可为不连续的E内皮细胞有吞噬功能11.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可分为:A内皮、中膜、外膜B内膜、中膜、外膜C内弹性膜、中膜、外膜D内皮、内弹性膜、外膜E内膜、中膜、外弹性膜12.关于动脉内弹性膜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A为内膜和中膜的分界B横断面常呈波纹状C为胶原蛋白组成D其上有许多小孔E中动脉的内弹性膜较发达13.中动脉的内膜组成依次为:A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B内皮、内膜下层、内弹性膜C内皮、内弹性膜、内皮下层D内皮、内皮下层、内膜下层E内皮、基膜、内皮下层14.关于中动脉中膜的组成成分哪项是错误的?A平滑肌B成纤维细胞C胶原纤维D弹性纤维E基质15.关于大动脉的结构特征哪项错误?A外膜厚,外弹性膜明显B内皮下层含平滑肌细胞C中膜有大量弹性膜,和一些平滑肌组成D内膜与中膜分解不明显E外膜中有小血管16.循环管道的三层结构中,变化最大的是:A内皮B内皮和基膜C内皮下层D中膜和外膜E基膜17.关于中动脉哪项是错误的?A内弹性膜不明显B中膜无弹性膜C管径约为1~10mmD可调节到各器官的血流量E又称肌性动脉第九章免疫系统一、A型题1.中枢淋巴器官的主要特征是:A较周围淋巴器官发生晚B均以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为支架C是淋巴干细胞增殖、分化为T细胞或B细胞的场所D是淋巴细胞增殖需抗原刺激E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2.关于周围淋巴器官的特征哪项错误?A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作为微细支架B由中枢淋巴器官输送淋巴细胞C淋巴细胞的增殖必须有抗原物质的刺激D可分胸腺依赖区和非胸腺依赖区E淋巴小结是周围淋巴器官内固定不变的结构3.关于浆细胞哪项是错误的?A能分泌抗体分子B是B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而成C寿命短,仅数目D胞质嗜酸性有发达的滑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E胞质强嗜碱性,核呈车轮状4.淋巴结内T细胞的聚合区是:A淋巴小结发生中心B淋巴小结帽C副皮质区D髓质淋巴窦E皮质浅层及淋巴窦内5.关于副皮质区的结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A是一片弥散的淋巴组织B位于淋巴小结和髓质之间C含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D有许多B细胞及巨噬细胞E新生动物去胸腺后,此区显示空竭状6.关于脾血窦的结构哪项错误?A位于脾索之间,形状不规则B窦壁由扁平的内皮的细胞围成C内皮之间有明显的细胞间隙D基膜不完整E血窦周围有许多巨噬细胞7.脾脏白髓的组成为:A脾小体B脾小体及边缘区C脾小体、脾索D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体及边缘区E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边缘区8.淋巴结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位于:A淋巴小结B髓索C小梁D副皮质区E淋巴小结生发中心9.在人类中枢淋巴器官包括:A胸腺、淋巴结和脾B胸腺及淋巴结C胸腺及脾D胸腺及骨髓E胸腺及腔上囊10.对B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在人类及其发生于胸腺B淋巴母细胞化后具有杀伤功能C主要位于周围淋巴器官副皮质区D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E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11.对T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在人类其发生在骨髓B主要位于周围淋巴器官的淋巴小结C淋巴母细胞化后转变为浆细胞可产生抗体D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E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12.抗原刺激后,淋巴结的哪一部分结构明显增大形成淋巴小结?A浅层皮质B副皮质区C浅层皮质和副皮质区D髓索E淋巴窦13.脾的胸腺依赖区是指?A脾小结B动脉周围淋巴鞘C白髓D脾索E边缘区14.组成红髓的结构是:A脾索和边缘区B边缘区和脾血窦C脾血窦和脾小体D脾小体和脾索E脾索和脾血窦15.关于脾小体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脾内的淋巴小结B是白髓的组成成分C帽部朝向动脉周围淋巴鞘D健康人的脾小体很少E含大量的B淋巴细胞16.关于脾的功能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消除血液中的抗原B消除衰老的红细胞C脾血窦有一定的贮血功能D被膜和小梁的平滑肌收缩可调节脾内血流量E无造血干细胞,故无造血功能17.脾内发生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变化是?A脾索增大B脾小体增多增大C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D边缘区增大E脾血窦充血18.脾滤血的主要部位是:A脾索和边缘区B边缘区和动脉周围淋巴鞘C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索D脾小结和脾血窦E脾血窦第十章皮肤一、A型题1.厚表皮从基底向表层依次为:A棘层、透明层、颗粒层及角质层B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及角质层C基底层、棘层、透明层及角质层D基底层、棘层、透明层、颗粒层及角质层E基底层、颗粒层、棘层、透明层及角质层2.关于表皮基底层细胞的特征哪项错误:A基底层细胞为一层紧贴基膜的低柱状细胞B胞质内有张力丝束和膜被颗粒层(板层颗粒)C胞质内有较多的核糖体D细胞分裂能力很强E与基膜有半桥粒相连3.关于皮肤的结构特征哪项错误?A由表皮和真皮组成B真皮的乳头层借基膜与表皮相连C含有由真皮衍生的皮脂腺和汗腺D真皮浅层为乳头层,深层和网织层E网织层由粗大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组成4.组成表皮的两类细胞是:A角蛋白细胞和黑素细胞B角蛋白形成细胞和梅克尔细胞C朗格罕细胞和角蛋白细胞D角蛋白形成细胞和非角蛋白形成细胞E黑素细胞和角蛋白形成细胞5.关于表皮颗粒层细胞的结构特点哪项是错误?A由3~5层梭形细胞组成B细胞质内含有许多嗜碱性透明角质层颗粒C细胞核,细胞器以退化D胞质内含有许多膜被颗粒E颗粒主要成分为富含组氨酸的蛋白质6.关于表皮棘细胞层的特征哪项是错的?A细胞大呈多边形B表面有许多棘状突起C含有大小不一的透明角质颗粒D相邻细胞的突起以桥粒相连接E胞质内含有卵圆形的膜被颗粒7.关于真皮网织层的特征哪项错误?A含有大量的细胞B血管较大C有神经纤维束和神经末梢D有汗腺,皮脂腺E有淋巴管网8.关于真皮乳头层的特征哪项是错误?A是真皮向表皮突入形成的许多乳头状突起B由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交错构成密网C内含毛细胞血管网D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细密,细胞成分多E含有触觉小体9.触觉小体位于:A表皮B真皮乳头层C真皮网织层D皮下组织E以上都不是10.毛发的生长点是:A毛乳头B毛球C毛根D毛囊E表层基底层11.有关毛乳头下列哪项错误?A毛球底面向内凹陷而成B是结缔组织C富有血管和神经D含黑素细胞E对毛的生长起诱导和维持作用第十一章消化管一、A型题1.关于胃底腺的特征哪项错误?A位于胃体及胃底部的粘膜下层B为单管状腺或分支管状腺C每个腺可分为颈,体及底三部D颈部壁细胞较多,有颈粘液细胞E底部主细胞较多2.吸收维生素B12所需的内因子来自?A主细胞B颈粘液细胞C胃小凹上皮细胞D壁细胞E胃内分泌细胞3.胃底腺壁细胞合成盐酸的部位是?A滑面内质网B吞饮小泡C细胞内分泌小管D粗面内质网E微管泡系统4.组成胃底腺的细胞有:A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B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干细胞C主细胞、潘氏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D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杯状细胞E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潘氏细胞5.关于壁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的?A、胞质呈嗜碱性B、胞质有丰富的线粒体C、胞质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D、胞质有细胞内分泌小管E、胞质有丰富的碳酸酐酶6.小肠环形皱壁由:A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B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向肠腔内突起形成C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D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E粘膜和肌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7.小肠绒毛是:A粘膜上皮向肠腔伸出的指状突起B粘膜下层及粘膜一起向肠腔。
组织学与胚胎学 名词解释
组织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法:又名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或粉红色。
PAS反应:又名过碘酸希夫反应。
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
糖被强氧化剂过碘酸氧化后,形成多醛,后者再与无色的品红硫酸复合物(即希夫试剂)结合,形成紫红色反应产物第二章上皮组织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微细指状突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积。
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粗而长的突起,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
纤毛可定向摆动,从而将粘附于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及有害物排出。
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所形成的许多内褶,内褶间含有与其平行的长杆状线粒体,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第三章结缔组织分子筛:由氨基聚糖与蛋白质共价键结合而成的聚合体。
大量蛋白多糖聚合体形成有许多微孔的筛状结构,称为分子筛。
小于微孔的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等可通过;而大于孔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等则被阻挡。
趋化性:当受细菌产物,炎症变性蛋白等物质刺激后,细胞伸出伪足,沿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朝浓度高的部分定向移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的部位。
这种特性称趋化性。
第四章血液血象:血象是检查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及血红蛋白数量的总称。
网织红细胞: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从骨髓进入血液。
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其数量代表骨髓的造血功能。
溶血: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称溶血。
第五章软骨和骨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心软骨细胞越成熟,体积渐大,圆形或椭圆形,成群分布(多为2~6个聚集)它们由同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称为同源细胞群。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_4
---------------------------------------------------------------最新资料推荐------------------------------------------------------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1、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三大体腔)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表面湿润光滑,可减少摩擦,利于内脏的运动。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
光镜下,其上一级神经元的末端膨大,形成扣状或球状勺与下一级效应器的接触点。
电镜下,可分为突触前成分(为神经元终末膨大,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出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主要为突触后膜,其膜上有特定受体) 肌节:指相邻两条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包括 1/2 I 带+A 带+1/2 I带,是骨骼肌收缩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肌节为两条相邻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由 1/2 I 带+A 带+1/2 I 带组成。
结构:细肌丝,一端附着于 Z 线,另一端插入粗肌丝间,并与之平行,末端游离。
粗肌丝位于暗带。
收缩时, A 带和肌丝长度不变, I 带和 H 带变窄,甚至消1 / 16失,肌节缩短。
滤过屏障:指血液流经肾小体时,血液从血管球毛细血管到达肾小囊腔所需通过的结构,由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构成,能限制不同大小分子物质的滤过。
排卵: 垂体释放大量 LH 使卵泡发生一系列变化,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外周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卵泡液从卵巢排出,该过程称排卵,约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 14 天左右。
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循环系统)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其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内皮细胞较薄,利于物质交换。
尼氏体:存在于神经元胞质内和树突,在 HE 染色切片中呈嗜碱性小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称尼氏体。
电镜下,尼氏体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因此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组织学与胚胎学》图谱详细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图谱第一章上皮组织图1-1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的表面观(肠系膜铺片镀银染色10×10)细胞为不规则的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核为浅色的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
图1-2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的表面观(肠系膜铺片镀银染色10×20)图1-3单层扁平上皮(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的切面HE染色10×20)血管内表面内呈一条红色细线,内皮细胞界限不清,核为扁椭圆形突向管腔。
图1-4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HE染色10×20)甲状腺滤泡腔内为红色胶质,滤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核为圆形,大小比较一致,排列整齐。
图1-5单层柱状上皮(胆囊HE染色10×20)胆囊皱襞的粘膜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为椭圆形,靠近细胞的基底部,上皮的基底部可见染成红色细线状的基膜。
图1-6单层柱状上皮(小肠HE染色10×40)上皮内的柱状细胞界限清楚,形态为高柱状,游离面可见纹状缘,上皮内可见轮廓清楚的呈高脚酒杯状的杯状细胞,顶端胞质染色浅为空泡状,基底部较细,可见较小的扁椭圆形细胞核。
图1-7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HE染色10×20)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高矮不等的纤毛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形细胞和锥形细胞组成,从切面上看细胞核排列为3~4层,好似复层上皮,实际上每细胞的基底部都长在基膜(↑)上,上皮的游离面可见明显的纤毛(↓)和空泡状的杯状细胞(←)。
图1-8复层扁平上皮(食管HE染色10×10)图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细胞为小的立方或矮柱状细胞,具有增生分裂能力,细胞核为圆形、排列密集、染色深、体积小,中间部分的细胞为较大的多边形,细胞轮廓较清楚,细胞核为较大的圆形,胞质染色较浅,表面的数层细胞为扁平形,细胞核为梭形,体积最小。
上皮的基底部与深部的结缔组织的连接处呈凹凸不平状。
图1-9变移上皮(膀胱HE染色10×40)又称移行上皮,上皮的细胞形态和排列层数随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发生变化。
组织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与胚胎学名词解释1.滤过膜:是肾小体的滤过结构,当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由于血管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时,血浆中的部分经有孔内皮、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滤过肾小囊腔内,血浆所经过的这三层结构。
2.髓襻:近端小管直部、细部和远端小管直部形成的一个“U”形襻。
3.球旁复合体:又称肾小球旁器,位于肾小球血管极所形成的三角区,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是调节血压、水分及电解质平衡的装置。
4.精子形成:由圆球形逐渐演变为蝌蚪状的精子。
5.卵泡: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包围在周围的多个卵泡细胞组成,在其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大致经过原始卵泡、生长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三个阶段。
6.放射冠:紧靠卵母细胞一层颗粒细胞增大呈柱状,呈放射状排列。
7.透明带:在初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一层均质状,折光性强,富含糖蛋白的嗜酸性膜。
8.卵丘:卵泡扩大,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及部分卵泡突向卵泡腔。
9.黄体: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伸入颗粒层,在LH的作用下,颗粒细胞和卵泡膜内层的膜细胞体积增大,逐渐演化成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呈黄色。
「塌陷--伸入--演化」10.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可减少器官的摩擦。
11.连接复合体:四种细胞连接中,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存在。
12.软骨囊:软骨隐窝周围有一层含硫酸软骨素较多的基质,染色呈强嗜碱性。
13.骨单位:又称哈费斯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长骨的主要支持结构。
14.血象:将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15.溶血:在病理状态下,红细胞破碎,血红蛋白逸出。
16.网织红细胞:新进入血液的红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时呈细网状,网织红细胞计数常作为判断骨髓生成红细胞能力的指标之一。
17.肌纤维:肌细胞呈细长纤维型。
18.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由½I带(明带)+A带(暗带)+½I带(明带)组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名称:《Histology and Embryolog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54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8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中《组织学》《Histology and Embryology》它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学科,隶属于医学的形态学范畴。
《胚胎学》(embryology)主要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制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关系、先天性畸形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科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在充分认识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过程和先天畸形发生及防治。
因此,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为后续的基础医学、临床专业等各门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全程贯彻素质教育、个性化发展等教学新理念思想。
2.教学内容设置上,学生除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思维和方法。
3.教学方法突出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灵活利用案例法教学、团队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现代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克服学习中困难。
4.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2个问题:(1)结构与功能关系人体所有的结构和功能都是密切相关的,有功能就需要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决定它能完成什么样功能。
使学生看到结构联想其功能,知道功能就明白需要什么结果。
(2)理论联系实际,明确学习目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结合临床工作的需要和实际应用,重要的知识点均有“临床病例”和提出相关问题,在每一章节都引入与本章知识密切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科研进展、医学史、医学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拓展”,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思考、讨论,同时,加深在专业课中培育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精神的理念。
第5章 血液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模拟试卷
第5章血液一、选择题(一)A型题1.关于血液(blood)哪项是错误..的A.血液是流动于心血管内的液态组织B.加入抗凝剂并静置后,血液可分出三层:上层为血浆,中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为红细胞C.白细胞分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D.加入抗凝剂并静置后,血液可分出三层:上层为血清,中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为红细胞E.最常用的血细胞染色方法是Wright或Giemsa染色2.关于红细胞(erythrocyte)哪项是错误..的A.成熟的红细胞已失去了细胞核 B.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C.细胞呈双突的圆盘状D.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E.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3.关于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哪项是正确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 B.细胞核多分为4-5叶C.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D.电镜下特殊颗粒为溶酶体E.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哪项是错误..的A.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酶B.能够释放芳基硫酸酯酶,杀灭寄生虫C.胞质中含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D.细胞核分2叶E.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5.关于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哪项是错误..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0%—1% B.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C.胞核呈不规则形D.颗粒中含组胺E.能够吞噬细菌和异物6.关于单核细胞(monocyte)哪项是正确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0.5%—3% B.体积与中性粒细胞相似C.细胞核呈不规则形或肾形,着色较浅D.进入结缔组织后形成巨核细胞E.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脱落后形成血小板7.关于淋巴细胞(lymphocyte)哪项是错误..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 B.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C.细胞核呈圆形,一侧常有浅凹D.T细胞来源于骨髓,参与体液免疫E.胞质呈蔚蓝色8.关于血小板(blood platelet)哪项是错误..的A.是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片B.呈双凸圆盘状C.胞质中无微管和微丝D.含有特殊颗粒E.在止血和凝血中起重要作用9.发生血细胞最早的部位是A.卵黄囊血岛B.骨髓C.肝D.淋巴结E.脾(二)X型题1.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细胞有A.红细胞B.血小板C.表皮的角化层细胞D.脂肪细胞E.巨核细胞2.网织红细胞含有A.核糖体B.细胞核C.血红蛋白D.线粒体E.溶酶体3.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肥大细胞D.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4.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的功能是A.吞噬细菌异物B.杀灭寄生虫C.减轻过敏反应D.特殊颗粒的内容物可使血管扩张E.增强过敏反应5.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的颗粒内含有A.肝素B.白三烯C.组胺D.组胺酶E.吞噬素6.单核细胞(monocyte)A.逸出血管后分化为巨噬细胞B.由淋巴组织发生C.含有许多嗜天青颗粒D.核可分叶E.大小与中性粒细胞相似7.血小板(blood platelet)A.体积最小,呈双凸圆盘状B.受刺激后呈多边形,聚集成群C.在止血和凝血中起重要作用D.胞核小E.有细胞核,无细胞器二、名词解释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数目、结构、功能)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数目、结构、功能)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数目、结构、功能)4.单核细胞(monocyte)(数目、结构、功能)三、问答题1.红细胞(erythrocyte)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考试重点内容
一.绪论组织分为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
人体组织的四大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 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二.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的基本特征:1。
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外基质2。
明显极性3。
有游离面和基底面4.大多无血管,有丰富神经末梢(选择、名解)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单扁内皮:心、血管、淋巴管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单立肾小管、甲状腺单柱胃、肠、胆囊、子宫假复呼吸管道复扁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角化:皮肤表皮复柱眼睑结膜、男性尿道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呼吸管道,含有柱状细胞(最多)、锥形细胞、梭形细胞、杯状细胞。
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矮柱状,增殖分化中间层—多边形细胞浅层—梭形或扁平细胞外分泌腺有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微绒毛和纤毛的区别: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上皮细胞侧面四种连接名称:紧密连接,缝隙连接,中间连接、桥粒. 基膜分基板和网板,基板靠近上皮,网板与结缔组织相连。
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1。
细胞少,种类多,无极性2。
细胞外基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3.起连接、支持、保护、储存营养和物质运输的作用4。
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结缔组织的分类:致密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组成:1。
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白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2.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3。
基质—蛋白多糖、纤维黏连蛋白、组织液。
纤维细胞是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
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主要位于病原微生物易于入侵的部位以及慢性炎症部位.功能:1.合成和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2.参与体液免疫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形态似纤维细胞,参与结缔组织和小血管修复.肥大细胞:易染,水溶。
《组织学与胚胎学》全套图谱 详细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图谱第一章上皮组织图1-1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的表面观(肠系膜铺片镀银染色10×10)细胞为不规则的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核为浅色的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
图1-2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的表面观(肠系膜铺片镀银染色10×20)图1-3单层扁平上皮(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的切面HE染色10×20)血管内表面内呈一条红色细线,内皮细胞界限不清,核为扁椭圆形突向管腔。
图1-4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HE染色10×20)甲状腺滤泡腔内为红色胶质,滤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核为圆形,大小比较一致,排列整齐。
图1-5单层柱状上皮(胆囊HE染色10×20)胆囊皱襞的粘膜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为椭圆形,靠近细胞的基底部,上皮的基底部可见染成红色细线状的基膜。
图1-6单层柱状上皮(小肠HE染色10×40)上皮内的柱状细胞界限清楚,形态为高柱状,游离面可见纹状缘,上皮内可见轮廓清楚的呈高脚酒杯状的杯状细胞,顶端胞质染色浅为空泡状,基底部较细,可见较小的扁椭圆形细胞核。
图1-7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HE染色10×20)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高矮不等的纤毛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形细胞和锥形细胞组成,从切面上看细胞核排列为3~4层,好似复层上皮,实际上每细胞的基底部都长在基膜(↑)上,上皮的游离面可见明显的纤毛(↓)和空泡状的杯状细胞(←)。
图1-8复层扁平上皮(食管HE染色10×10)图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细胞为小的立方或矮柱状细胞,具有增生分裂能力,细胞核为圆形、排列密集、染色深、体积小,中间部分的细胞为较大的多边形,细胞轮廓较清楚,细胞核为较大的圆形,胞质染色较浅,表面的数层细胞为扁平形,细胞核为梭形,体积最小。
上皮的基底部与深部的结缔组织的连接处呈凹凸不平状。
图1-9变移上皮(膀胱HE染色10×40)又称移行上皮,上皮的细胞形态和排列层数随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发生变化。
组织学与胚胎学血液作业
2011-2012(2)组织学与胚胎学平时作业-血液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卷面共有48题,总分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每小题标号后有小分)一、A选择题(22小题,共22分)[1分](1)在采集的血液中加抗凝剂,沉淀后可分三层,从上至下是()A、血浆、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 B、血清、白细胞与血小板、红细胞C、血浆、白细胞与血小板、红细胞 D、血清、血浆、血细胞E、白细胞与血小板、血浆、红细胞[1分](2)血像检查不包括的项目是()A、血细胞的形态B、血细胞数童C、血红蛋白含量D、血细胞百分比E、血浆蛋白含量[1分](3)下列血细胞的正常数值,错误的是()A、红细胞为(4.0~5.5)×1012/LB、单核细胞占白细胞的3%~8%C、白细胞为(4.0~10)×1012/LD、嗜碱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0~1%E、嗜酸性拉细胞占白细胞的0.5%~3%[1分](4)血红蛋白的正常数值是()A、男性为120~150g/L;女性为110~140g/LB、男性为110~140g/L;女性为120~150g/LC、男性为120~150g/mL;女性为110~140g/mLD、男性为110~140g/mL;女性为120~150g/mLE、男性为140~150g/L;女性为110~120g/L[1分](5)下列对网织红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B、仍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C、在血流中经过1天后完全成熟D、成人外周血内该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E、用Wright或Giernsa染色法可显示[1分](6)煌焦油蓝染色显示的网织红细胞内蓝色的细网或颗粒是()A、残留的粗面内质网B、残留的线粒体C、残留的核糖体D、残留的溶酶体E、残留的滑面内质网[1分](7)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的分类根据是胞质内()A、有无颗粒B、有无特殊颗粒C、有无嗜天青颖粒D、有无中性颗粒E、有无致密颗粒[1分](8)下列对中性粒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分叶越多越近衰老B、分叶之间有纤细的缩窄部相连C、细胞质中的颗粒大多为嗜天青颗粒D、在吞噬细菌后,自身死亡成为脓细胞.E、核左移提示体内有严重细菌感染[1分](9)中性粒细胞颗粒中不含()A、酸性磷酸酶B、髓过氧化物酶C、溶菌酶D、吞噬素E、组胺酶[1分](10)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浆细胞E、巨核细胞[1分](11)无趋化性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杜细胞D、肥大细胞E、巨噬细胞[1分](12)下列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胞质中的嗜酸性颗粒是一种溶酶体B、有变形运动和趋化性C、可进入结缔组织D、可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能灭活组胺和白三烯[1分](13)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A、0~1%B、3%~8%C、25%~30%D、50%~70%E、0.5%~3%[1分](14)不能产生淋巴细胞的部位是()A、骨健B、淋巴组织C、胸腺D、脾E、血液[1分](15)无吞噬功能的细胞是()A、破骨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小胶质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1分](16)胞质中不含溶酶体的细胞是()A、嗜酸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巨噬细胞[1分](17)血小板的正常数值是()A、(4~10)×109/LB、(4~10)×l012/LC、(100~300)×109/LD、(100~300)×1012/LE、(4~10)×1012/ml[1分](18)最早形成造血干细胞的部位是()A、肝B、骨髓C、脾D、卵黄囊E、胸腺[1分](19)下列对骨髓的描述,错误的是()A、胎儿和婴幼儿时期的骨髓都是红骨髓B、大约从1岁开始,骨髓腔出现黄骨髓C、黄骨髓内仍有少量造血干细胞D、B淋巴细胞来自骨髓E、NK细胞来自骨髓[1分](20)下列哪项不是造血干细胞的特性()A、有自我复制的能力B、有多向分化的能力C、有增殖的能力期D、能分化成不同的祖细胞E、多数细胞处于G1[1分](21)骨髓造血诱导微环境的基质细胞不包括A、网状细胞B、成纤维细胞C、血窦内皮细胞D、浆细胞E、巨噬细胞[1分](22)下列对B细胞和T细胞区别的描述,错误的是()A、分化形成的部位不同B、免疫功能不同C、在不同的周围性淋巴器官中增殖D、在周围性淋巴器官的不同部位增殖E、占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比例不同二、B选择题(3小题,共14分)[4分](1)A、T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1.参与细胞免疫()2.具有自然杀伤能力()3.有抗原呈递作用()4.机体受细菌感染时,其数量增多()[5分](2)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拉细胞D、血小板E、巨噬细胞1.含有吞噬素的是()2.含有芳基硫酸酯酶的是()3.含有白细胞介素I的是()4.含有5-羟色胺的是()5.含有白三烯的是()[5分](3)A、淋巴结 B、黄骨髓 C、卵黄囊血岛 D、红骨髓 E、胸腺1.最早形成血细胞的场所是()2.最先形成B细胞的场所是()3.最先形成T细胞的场所是()4. T、B细胞进一步分化发育的场所是()5.成人造血组织主要分布于()三、多选题(5小题,共10分)[2分](1)有趋化性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E、单核细胞[2分](2)血像测定内容包括()A、血细胞数量、比例B、血细胞形态C、血红蛋白含量D、血液容量E、出、凝血时间[2分](3)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血液中大部分为小淋巴细胞B、在骨髓中分化形成C、胞质内有大量游离核糖体D、胞核一侧常有浅凹E、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2分](4)下列对血小板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巨核细胞脱落的细胞质小片B、表面吸附有多种凝血因子C、致密小管是封闭的D、致密小管能收集钙离子和合成前列腺素E、含特殊颗粒和致密颗粒[2分](5)下列对嗜碱性粒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白细胞中数量最少B、细胞核不规则,染色浅C、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匀D、可引起变态反应E、含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四、名词解释(3小题,共9分)[3分](1)造血干细胞[3分](2)造血诱导微环境[3分](3)巨核细胞五、填空题(12小题,共28分)[3分](1)采集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沉淀后,可分为三层,上层()色的为();下层()色的为();中间薄层()色的为()。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是什么?①细胞数量多,排列紧密,形态规则,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组织的细胞有极性分为游离面(含有纤毛和微纤毛特化物)和基底面(借助基膜与深层结缔组织相连接)④无血管,有丰富神经末梢2.比较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的形态结构、分类、功能。
3.何谓腺上皮和腺?腺分为那两类?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腺:主要由腺上皮构成的器官分类: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区别主要在于:分泌腺无排泄管,分泌腺分泌的分泌物称激素,其分泌物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血管和淋巴;而外分泌腺有排泄管,称腺导管,其分泌物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
4.外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和分类如何?局浆分泌腺:胞吐分泌或小分子直接透出顶浆分泌腺:细胞膜连同少量细胞质形成泡裹住分泌物向外排出全浆分泌腺:分泌时整个细胞分解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由微丝组成,可以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的突起,能节律性定向摆动,电镜下可见纤毛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双联微管。
纤毛能节律性定向摆动,排出细菌,异物和分泌物。
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层薄膜,起支持作用,能进行物质交换,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和影响增殖分化。
皮:位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皮,可进行物质交换和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有利于脏的运动。
结缔组织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分类和分布。
○1大量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和纤维。
○2细胞种类较多,数量较少。
○3分散而无极性,含血管和神经。
○4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分类: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分布:分布广泛,形态多样。
如纤维性的肌腱、韧带、筋膜;流体状的血液;固体状的软骨和骨等。
在机体,结缔组织主要起支持、连接、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扫描 电镜
红细胞 男 4.5~5.5×1012/L 女 3.5~4.5×1012/L 形态:胞体双凹圆盘状;直径7-9µm; 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 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特点:1、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 2、细胞膜具有特殊的 ABO 血型抗原 功能: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嗜酸性粒细胞
有趋化性和变形运动的能力. 分泌物*抑制过敏反应,*杀伤寄生虫.
趋化作用
释放颗 粒内物质
变形运动 减弱过敏反应
杀伤寄生虫
嗜碱性粒CEM
Basophilic granulocyte
嗜碱性粒CLM
Basophilic granulocyte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ic granulocyte,B)
(和一氧化碳的结合力比和氧大1000倍,故易引起CO中毒)
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新生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入血后,细胞内 残留的部分核糖体经煌焦油蓝染成细网 状,称之为网织红细胞。
(了解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 与成熟红细胞对比:网织红细胞仍具有 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
白细胞 4~10×109/L
淋巴细胞
1)T细胞
来源于胸腺,又称胸腺依赖淋巴细胞,占血液 中淋巴细胞总数的75%,可分为 a.辅助性T细胞 扩大免疫应答 b.抑制性T细胞 减弱或抑制免疫应答 c.细胞毒性T细胞 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人T淋巴细胞电镜图
淋巴细胞
2)B细胞
*来源于骨髓,又称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占血液中淋巴细胞总数的10-15%; *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功能:免疫防御功能。
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6-8µm) 中淋巴细胞(9-12µm) 大淋巴细胞(13-20µm)
根据发育部位、形态特点和免疫功能不同,淋巴细 胞分三类:
即T细胞、B细胞、NK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细胞免疫. 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体液免疫. NK细胞:不需借助抗原刺激即能杀伤
某些靶细胞.
平滑肌收缩 血管通透性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
淋巴C (EM)
Lymphocyte
淋巴C (LM)
Lymphocyte
数量:20-30%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 结构:胞核呈圆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深;
胞质较少,嗜碱性,呈蔚蓝色
来源:骨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功能:活跃的变形运动、趋化性、吞噬功能,
为巨噬细胞的前身。
单核细胞
趋化性和变形运动. 分化为巨噬C—单核吞噬C系统.
趋化作用
巨噬C释颗 粒内物质
变形运动 吞噬异物 消灭病原微生物 消灭衰老病变C
血小板(EM)
Blood platelet 特殊颗粒
血小板(LM)
Blood platelet
(100~300)×109/L
参于止血和凝血
表面糖衣,凝血因子Ⅲ;颗粒内凝血物质. 凝血因子Ⅲ ↓
凝血酶原→凝血酶
↓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血细胞 血凝块
保护血管内皮,参与血管内皮修
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学习要求
.掌握血细胞的分类及结构特点、功能 和血液中所含成分的正常值;
淋巴细胞
3)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来源于骨髓; *占血液中淋巴细胞总数的10%; *能直接杀伤某些靶细胞。
单核C (EM)
Monocyte
单核C (LM)
Monocyte
微绒毛
数量:3-8%
单核细胞 (monocyte)
形态:球形 结构: L/M: 最大(14-20μm);
核呈卵圆形、肾形或马蹄形,常偏位,染色浅; 胞质较多,弱嗜碱性,浅灰蓝色,内含许多细 小的嗜天青颗粒。 E/M: 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和皱褶; 胞质内有吞噬泡、RER及线粒体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五章 血液
Blood
内容
1 血液的构成 2 各类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 血细胞发生(自学)
血液的组成
血浆(55%): 血清+纤维蛋白原
血细胞(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细胞外基质)
血清:淡黄色液体,水分占90%;其余为血浆
蛋白、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和无机盐。
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时,血液凝固。
血小板 (blood platelet)
形态:外形呈双凸扁盘状,大小不一
结构:L/M: 星形或多角形;无细胞核,但有细胞器; 每一血小板周围部分染成浅蓝色,称透 明区,中央部分有紫色颗粒,称颗粒区
E/M: 胞质内含小管系统、微丝、微管和线粒体 2种血小板颗粒:特殊颗粒和致密颗粒。
功能: 止血和凝血
血小板功能
分类依据:根据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 和颗粒的嗜色性。
中性粒细胞 50~70%
有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
无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20~30% 3~8%
中性粒C (EM)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中性粒C(LM)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形态:球形
数量:0.5-3%
结构:L/M: 核常分2叶; 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在 Wright染色中呈桔红色
E/M: 颗粒有膜包被,椭圆形,内含方形或长方形 结晶体。为特殊溶酶体,含组胺酶,芳基 硫酸酯酶,阳离子蛋白等。
功能:有趋化性;可减轻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 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时,E增多
中性粒细胞
功能: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趋化作用 变形运动
吞噬细菌
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 溶菌酶
杀死细菌
脓细胞
பைடு நூலகம்
嗜酸性粒C(EM)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嗜酸性粒C(LM)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致密结晶体
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E)
形态:球形
数量:0-1%
结构:L/M: 胞核分叶或呈S型,常被胞质内颗粒掩 盖; 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 不均,染成蓝紫色。
E/M: 颗粒有膜包被,其内含组胺、肝素、嗜酸 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胞质内含白三烯。
功能:与肥大细胞功能相似,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颗粒胞质内含物:*肝素,组胺,白三烯.
血细胞
血细胞
血细胞的正常值
红细胞: 男 4.5~5.5×1012/L
女 3.5~4.5×1012/L
(血红蛋白: 男120~150g/L 女110~140g/L)
白细胞: 4~10×109/L 血小板: (100~300) ×109/L
红C光镜(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RBC)
中性粒细胞
LM:细小分布均匀的浅 红色颗粒,核杆状或分25叶
EM:特殊颗粒:数量多, 电子密度较低,含吞噬素, 溶菌酶等,有杀菌作用; 嗜天青颗粒:溶酶体
核:分2-5叶,染色质粗 大。
作用:变形运动,吞噬细 菌和异物。
中性粒细胞
数量:50-70 %,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
结构:分叶状(2-5个核)。 核左移:1-2叶核增多-细菌感染。 核右移:4-5叶核增多--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