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目录一、内容概览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要求 (4)1.3 文档结构 (6)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概述 (7)2.1 平台定义 (8)2.2 功能定位 (9)2.3 架构设计 (10)三、需求分析 (11)3.1 政务数据来源分析 (13)3.2 数据共享需求分析 (14)3.3 数据交换需求分析 (15)3.4 性能与可靠性需求分析 (16)四、平台架构 (17)4.1 总体架构 (19)4.2 分层架构 (20)4.3 系统组件 (21)4.4 数据流 (22)五、功能实现 (24)5.1 数据采集与整合 (25)5.2 数据存储与管理 (27)5.3 数据交换与路由 (28)5.4 数据清洗与标准化 (28)5.5 安全与隐私保护 (29)5.6 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 (31)六、技术实现 (32)6.1 技术选型 (34)6.2 开发环境搭建 (35)6.3 编码规范与测试策略 (36)6.4 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 (38)七、平台部署与实施 (39)7.1 部署模式选择 (40)7.2 安装与配置步骤 (41)7.3 数据迁移策略 (42)7.4 实施团队组建与培训 (43)八、平台运行与维护 (44)8.1 运行监控与日志管理 (45)8.2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46)8.3 安全性与故障处理 (47)8.4 定期评估与优化 (49)九、案例分析 (50)9.1 国内外成功案例介绍 (52)9.2 案例对比与借鉴 (53)9.3 成功因素总结 (55)十、未来展望 (56)10.1 发展趋势 (57)10.2 新技术与新应用 (58)10.3 政策建议与展望 (60)一、内容概览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提升政府信息化水平、优化行政效率的关键基础设施。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灵活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环境,以满足政府部门间的数据交流与业务协同需求。

行业政务云平台建设与数据共享方案

行业政务云平台建设与数据共享方案

行业政务云平台建设与数据共享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 (3)1.1 项目背景 (3)1.2 建设目标 (3)第二章:政务云平台架构设计 (4)2.1 总体架构设计 (4)2.2 硬件设施设计 (4)2.3 软件系统设计 (5)第三章:数据资源规划与管理 (5)3.1 数据资源规划 (5)3.1.1 规划目标 (5)3.1.2 规划内容 (5)3.2 数据资源管理 (6)3.2.1 管理原则 (6)3.2.2 管理体系 (6)3.2.3 管理措施 (6)3.3 数据质量管理 (6)3.3.1 质量标准 (6)3.3.2 质量控制 (7)3.3.3 质量评估 (7)第四章:数据共享机制 (7)4.1 数据共享原则 (7)4.1.1 合法性原则 (7)4.1.2 安全性原则 (7)4.1.3 可靠性原则 (7)4.1.4 公平性原则 (8)4.1.5 互惠性原则 (8)4.2 数据共享流程 (8)4.2.1 数据梳理 (8)4.2.2 数据清洗 (8)4.2.3 数据分类 (8)4.2.4 数据共享目录编制 (8)4.2.5 数据共享申请与审核 (8)4.2.6 数据共享实施与监督 (8)4.2.7 数据共享效果评估 (8)4.3 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8)4.3.1 平台架构 (8)4.3.2 平台功能 (9)4.3.3 技术支撑 (9)4.3.4 安全保障 (9)4.3.5 人员培训与运维 (9)第五章:信息安全保障 (9)5.1.1 安全策略制定 (9)5.1.2 安全策略执行 (9)5.1.3 安全策略评估与优化 (10)5.2 信息安全防护 (10)5.2.1 防火墙设置 (10)5.2.2 入侵检测与防护 (10)5.2.3 数据加密 (10)5.2.4 安全漏洞修复 (10)5.3 信息安全审计 (10)5.3.1 审计策略制定 (10)5.3.2 审计实施 (10)5.3.3 审计结果处理 (10)5.3.4 审计报告编制 (10)第六章:政务云平台运维管理 (10)6.1 运维管理体系 (10)6.1.1 组织架构 (11)6.1.2 制度建设 (11)6.1.3 流程管理 (11)6.1.4 质量管理 (11)6.2 运维人员培训 (11)6.2.1 培训计划 (11)6.2.2 培训内容 (11)6.2.3 培训方式 (11)6.2.4 培训考核 (11)6.3 运维工具与平台 (11)6.3.1 运维工具 (11)6.3.2 运维平台 (12)第七章:项目实施与推进 (12)7.1 项目实施计划 (12)7.2 项目推进策略 (13)7.3 项目监督与评估 (13)第八章:政务云平台应用场景 (13)8.1 政务应用场景 (13)8.1.1 电子政务 (14)8.1.2 政务大数据 (14)8.2 社会应用场景 (14)8.2.1 城市管理 (14)8.2.2 公共服务 (14)8.3 创新应用场景 (15)8.3.1 智能制造 (15)8.3.2 人工智能 (15)第九章: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15)9.1 政策法规保障 (15)9.1.2 政策法规制定 (15)9.1.3 政策法规实施 (16)9.2 标准规范制定 (16)9.2.1 标准规范概述 (16)9.2.2 标准规范制定原则 (16)9.2.3 标准规范内容 (16)9.3 政策宣传与培训 (17)9.3.1 政策宣传 (17)9.3.2 培训工作 (17)9.3.3 培训内容 (17)第十章:项目效益与展望 (17)10.1 项目经济效益 (17)10.2 项目社会效益 (18)10.3 项目发展展望 (18)第一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代表,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方案的系统平台建设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方案的系统平台建设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方案的系统平台建设背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交换和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同组织间的数据交流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创新和支持决策制定。

为了更好地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搭建一个系统平台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整合服务是必要的。

目标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个数据交换共享整合方案的系统平台建设,以满足以下目标:1. 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平台应具备强大的安全机制,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或泄露。

2.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平台需要支持常见的数据格式,如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以满足不同组织的需求。

3. 实现快速数据处理和整合:平台应具备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地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转换,以便后续分析和利用。

4. 提供实时数据交换:平台应支持实时数据交换,能够及时传输最新的数据以满足实时决策和应用需求。

5. 提供易于使用的用户界面:平台应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轻松地管理和控制数据交换和共享过程。

方案基于上述目标,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步骤来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整合方案的系统平台建设:1. 需求分析:首先,与不同组织的利益相关方合作,明确他们的数据交换和共享需求,包括数据格式、安全性要求以及处理和整合的时间和容量要求等。

2. 平台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一个系统平台架构,包括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的流程,以及用户界面的设计。

3. 系统开发:基于平台设计,进行系统开发工作,包括前端和后端的开发,安全机制的实现,以及数据处理和整合功能的开发。

4. 测试和优化:在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漏洞测试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5. 部署和培训:在测试通过后,将系统部署到实际环境中,与不同组织进行协调和联调工作,确保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顺利进行。

同时,提供相关培训,使用户能够熟练地使用系统平台。

结论通过建设一个数据交换共享整合方案的系统平台,我们可以提供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数据处理和整合服务,促进不同组织间的数据交流和共享。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一、方案背景和目标: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是为了解决组织内外数据交换、共享和整合的问题,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决策能力。

本方案旨在建设一个安全、高效、可靠的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实现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和应用。

具体目标包括:1.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

2.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标准,便于数据共享和对接外部系统。

3.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减少重复数据输入和处理,降低人工成本。

4.支持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洞察。

二、方案步骤:1.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1)进行组织内外数据流程分析,明确数据交换和整合的需求。

(2)设计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块,包括数据输入、处理、存储、查询和分析等。

(3)确定数据接口和标准,以及数据安全和权限控制机制。

2.系统平台搭建:(1)选取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搭建系统的基础设施。

(2)部署数据库系统,建立数据存储和管理机制。

(3)开发数据交换接口和整合模块,确保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

3.数据清洗和转换:(1)对组织内部的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根据需求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和标准化,方便数据整合和共享。

4. 数据安全和权限控制:(1)建立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修改数据。

(2)实施数据加密和备份策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数据共享和应用开发:(1)设计和开发数据共享接口和服务,支持外部系统和合作伙伴的数据交换。

(2)提供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洞察和决策支持。

(3)配置数据报表和可视化工具,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6.测试和上线运维:(1)进行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配置系统日志和监控工具,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

(3)建立系统运维和维护机制,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和维护。

三、实施考虑因素:1.需要与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外部系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数据交换和整合的顺利进行。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随着企业间业务交互的日益复杂,数据交换已成为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传统的数据交换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数据格式不一致、数据传输效率低下、数据安全无法保障等。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安全、易用的数据交换平台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需求分析在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中,首先需要对平台的需求进行分析。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数据交换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平台应支持多种常见的数据格式,如XML、JSON、CSV等,以便满足不同业务需求。

2、高传输效率:平台应具备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确保数据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交换。

3、数据安全保障:平台应采用加密技术和其他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4、易用性:平台应具备简单的操作界面和灵活的配置方式,方便用户进行配置和管理。

5、可扩展性:平台应具备可扩展性,以便在未来能够支持更多的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

二、设计方案基于上述需求分析,以下是一种可行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1、架构设计: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平台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三个核心模块。

这种架构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数据采集:采用插件式架构,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和数据格式,开发相应的数据采集插件。

这些插件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接口与平台进行交互,从而实现数据的动态加载和解析。

3、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方面,平台应支持多种数据处理方式,如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聚合等。

同时,平台还应提供可视化配置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处理流程的配置和管理。

4、数据传输:平台应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FTP、SFTP、HTTP 等。

在实现上,可以采用插件式架构,针对不同的传输方式开发相应的传输插件。

同时,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可以采用多线程或异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5、安全保障:平台应采用SSL/TLS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同时采用数字签名技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性。

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平台解决方案

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平台解决方案

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平台解决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公共数据共建共享成为一种趋势和需求。

公共数据是指由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等机构或组织产生的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数据,如交通数据、气象数据、人口数据等。

在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下,这些数据往往被各方片面地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资源,难以实现有效利用和共享。

因此,建立一套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的解决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为了建立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需要支持该平台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架构。

这包括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数据传输和交换系统以及数据分析和挖掘系统等。

这些系统需要在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做好设计和实现,确保公共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建立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还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公共数据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这包括数据共享协议、数据授权机制、数据隐私保护等。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各方主动参与到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中,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建立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需要推进数据开放和开放数据的文化建设。

政府和机构需要树立数据开放与共享的理念,鼓励和支持各方参与到数据共建共享平台中。

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和引导各方主动贡献和共享数据。

第五,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数据治理机制。

这包括数据的采集、清洗、整合、分析和应用等环节。

政府和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数据管理规范和流程,确保公共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第六,为了更好地推进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发布和共享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集中管理和发布公共数据,方便各方获取和使用数据。

同时,还可以提供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功能,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最后,为了推动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推广活动。

政府和机构可以组织数据的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各方对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还可以设立相关的奖励机制,鼓励和激励各方参与到公共数据共建共享平台中。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一、架构设计1.总体框架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包括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应用支撑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和系统管理平台等,并与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库和业务应用发生关联。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可对分布在不同单位和部门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共享、统计分析,并将其统一展示。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各行业信息化工程中的基础设施,将现有的业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有价值的数据交换到信息资源中心,在整合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过滤、安全传输,构建完整的企业级数据中心,将来可以在信息资源中心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应用系统。

从各相关单位的信息资源库提取出业务信息资源的特征信息,编目形成企业信息资源元数据,注册到信息资源元数据库中,生成企业信息资源目录,并通过企业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对外提供目录查询等服务。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和系统的管理维护贯穿系统的各个层面,标准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标准规范的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建设;系统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共享管理、授权控制、运维管理、平台管理等。

2.功能架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功能包括六部分:共享管理、授权控制、运维管理、平台管理、目录服务、交换服务。

2.1.目录服务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包含目录服务和目录管理两部分内容:目录服务提供目录、元数据注册、发布、审核、修改、维护以及编目服务等相关内容。

目录管理通过将现有各类资源(元数据)的合理分类,通过共享资源目录、共享需求目录等多种方式排列、重组资源,并通过ML Tree以资源导航树的方式完成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

2.2.共享管理共享交换平台提供基于工作流的共享需求管理功能。

当共享资源需求方需要共享其他单位的资源时,向系统管理员提交共享申请,申请内容包括:所需信息资源清单、用途、保密条款等要求。

提交完成后,进入共享申请的审批阶段,经过领导审核通过后,平台管理员通过平台赋予申请方相应的权限,实现信息的交换。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成为各行各业重要的建设项目。

本文将重点介绍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设计方案。

该方案将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数据整合策略、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实施计划等内容。

二、系统架构设计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整个系统平台建设的基础。

该方案采用三层架构,分为前端用户界面层、中间业务逻辑层和后端数据存储层。

用户界面层提供友好的界面给用户进行操作和查询;业务逻辑层负责数据的业务逻辑处理和整合;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各个数据源的数据。

三、功能模块设计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包括数据上传、数据整合、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等模块。

数据上传模块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数据上传到系统中;数据整合模块负责将各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数据查询模块提供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报告生成模块根据用户的要求生成相应的报告。

四、数据整合策略
数据整合是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该方案将采用ETL(抽取、转换、加载)的方式进行数据整合。

通过抽取各个数据源的数据,然后进行转换和加载到数据存储层,实现数据整合的目的。

五、安全保障措施
六、实施计划
七、总结
本文以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为背景,提出了一套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数据整合策略、安全保障措施和实施计划等方案。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严格的安全措施,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有效的整合,实现数据交换共享的目标。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的建设方案,该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可靠、高效、安全的数据交换系统平台,为公司的业务运营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提高公司的数据决策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一、建设目的1. 实现数据交换:建立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

2. 提高数据质量: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和可信度。

3. 优化数据处理流程: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处理流程,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处理。

4. 提高数据安全性:采用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建设方案1. 基础设施建设(1)硬件设施:建设高效、可扩展的硬件设施,包括存储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用于支持数据存储、处理及交换。

(2)软件系统:建立具有可扩展性的大数据管理系统,支持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等功能。

系统应具有易用性和可维护性,同时遵循标准安全规范和数据交换协议。

(3)网络架构: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数据交换,通过云计算平台管理数据资源,形成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换,确保数据传输的正常进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2. 数据规范化处理数据规范化是建立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数据清洗、处理、整合等步骤,处理结果应该包含数据的数据质量(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可靠性等)和标准化程度(格式、模型、管理等)。

3. 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数据交换平台是数据交换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数据集合、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分析等。

(1)数据集合:建立数据集合机制,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数据集合应该包含管理呈现层、数据呈现层、数据计算层、数据支持层等。

(2)数据存储:数据存储应该采用大数据存储技术,建立大数据存储中心,并在其中建立完整的数据管理体系,将数据分类存储、整合、备份和恢复。

(3)数据传输:建立数据传输机制,通过数据的传输达到数据的交换目的,应该保证数据的传输快速、高效、稳定和安全。

“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3 生产库同步 采用数据库日志方式采集其他部门生产库的数据
4 单向同步
采用单向光闸方式采集不安全网络的数据
5 请求服务同步 采用跨网络请求服务方式调用其他部门服务接口,通 过此方式实现数据访问
当前数据采集的网络架构
•其他部门通过专线与 共享平台连接,网络安 全性最高 •共享平台通过防火墙 与其隔离
其他部门调用XX提供的请求服务接口
2 WEB访问
访问共享平台门户
3 批量比对
通过文件同步方式得到批量比对结果
安全需求
边界接入平台是保护共享平台安全运行的基础防护设施,共享平台 必须通过边界接入平台实现内外网数据交换
1
背景介绍
2
需求分析
3
方案介绍
4
方案优势
5
案例介绍
共享平台的功能
数据采集
将外部门数据通 过各种方式采集 到共享平台数据 库,并通过接入 平台同步到内网
网闸
内网数 据交换 服务器
内网交换机
原有集中监控与管理系统 (增加平台管理系统模块)
公安内网 业务系统
对内共享应用服务
查询比对终端 (终端访问)
外部门接入
集控探针
边界接入平台边界保护区
外网门户系统
外网云服务总线系统
(应用服务中间件及相应服务)
边界接入平台应用服务区
边界接入平台安全隔离区
内网门户系统 内网云服务总线系统 (应用服务中间件及相应服务) 公安信息通信网
应用服务
通过服务接口、 WEB门户、批量比 对等方式提供外部 门对XX数据的核查 比对服务,并及时 登记审计记录
共享平台的安全设计
❖共享平台自身安全保护 ❖数据采集安全 ❖对外服务安全 ❖内外网数据同步安全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与建设方案商业计划书【报批稿】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与建设方案商业计划书【报批稿】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概述 (5)1.1平台建设背景 (5)1.2应用场景 (6)1.3术语介绍 (8)1.4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9)第二章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分析 (11)2.1必要性分析 (11)2.2可行性分析 (11)2.3效益分析 (11)第三章建设目标、思路及原则 (13)3.1建设目标 (13)3.2建设思路 (13)3.3建设原则 (14)第四章关键问题解析 (15)4.1数据交换平台能解决什么问题 (15)4.2数据交换平台与业务应用旳.关系 (15)4.3数据交换平台无法解决实时性旳.业务需求 (16)第五章总体设计 (17)5.1系统总体结构 (17)5.2系统逻辑结构 (17)5.3系统物理结构 (18)第六章数据交换平台功能设计 (20)6.1交换中心管理系统 (20)6.2接入管理系统 (22)6.3交换前置子系统 (24)6.4交换桥接子系统 (26)6.5运行监控平台 (28)6.6系统管理 (29)第七章交换平台安全设计 (31)7.1威胁与风险分析 (31)7.2安全需求分析 (32)7.3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设计 (33)7.4数字证书认证 (34)7.5数据交换过程旳.安全保障 (35)第八章数据交换中间件选型 (36)8.1数据交换中间件技术要求 (36)8.2东方通中间件介绍 (39)8.3易达讯中间件介绍 (39)第九章本期主题应用开发 (40)第十章后续主题应用开发及拓展 (41)10.1政务资源目录管理系统 (41)10.2基础信息库 (41)10.3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41)10.4网上联合/协同审批 (41)10.5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与其它系统旳.数据交换 (41)第一章概述1.1平台建设背景当前政府、企业旳.信息化旳.状况是,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旳.应用、流程以及数据旳.信息处理系统,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内容旳.信息处理系统,系统设计建设旳.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旳.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缺乏统一旳.设计标准,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旳.厂商在不同旳.平台上,使用不同旳.语言进行开发旳.,信息交互共享困难,存在大量旳.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旳.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旳.信息化水平.宇思公司要开发旳.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目旳.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旳.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旳.信息化水平,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旳.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旳.效能,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旳.支撑作用.要求新构建旳.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旳.、面向服务架构(SOA)旳.方式,基于先进旳.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旳.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旳.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扩展性良好旳.“松耦合”结构旳.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可以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旳.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在安全、方便、快捷、顺畅旳.进行信息交换旳.同时精准旳.保证数据旳.一致性和准确性,实现数据旳.一次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旳.可视化配置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旳.“最后一公里”问题,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旳.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旳.数据环境.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旳.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旳.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内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支持旳.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 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1.2应用场景场景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旳.信息交换需求实现各个数据中心间旳.数据库层面旳.数据共享交换,各中心之间是双向旳.、实时旳.数据交换,各数据节点旳.数据库是同构旳.数据库系统(即Oracle),数据旳.类型是基于数据库表格旳.规则数据,字段类型包含BLOB字段类型.目前各数据节点旳.数据结构(表)是相同旳.,主要是一表对一表旳.数据交换,数据抽取和过滤需求比较简单.目前数据共享交换是通过Oracle GoldenGate数据库同步工具来实现旳..用户具体需求包括:1)可视化旳.交换节点配置管理,包括:动态添加数据交换节点、配置交换节点间旳.表旳.同步映射关系、配置表旳.同步规则、过滤条件等.2)OGG交换进程监控管理实时监控各节点间旳.ogg交换进程旳.统一管理,包括:按照进程旳.分类(如抽取、投递)来管理,并实时监控每个进程旳.运行状态,发生异常时通过短信或者声光报警旳.方式来告知用户.3)统计分析实时统计各交换节点间旳.数据流量统计(按天、月、年来统计;按表)、数据同步状态统计(如更新旳.、插入旳.、删除旳.、成功旳.、失败旳.).⏹场景二:国土资源部航遥中心旳.信息交换需求以高分地矿示范应用系统为例,其数据交换节点是各个分系统,各分系统之间存在频繁旳.,海量旳.数据交换,其数据类型主要是表格数据、影像文件、地理矢量数据、多媒体数据等;数据交换时需要做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同步或者异步传输等业务操作,数据共享交换是通过应用层面调用服务接口旳.方式来实现旳..⏹场景三:河北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旳.信息交换需求⏹场景四:场景N:1.3术语介绍(1)企业基础信息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涉及到企业注册登记、变更、注(吊)销、年检、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登记等业务内容旳.基础信息,具有跨部门共享需求旳.特征.(2)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之间进行企业基础信息交换旳.通讯、传输与管理系统.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是指成熟旳.应用集成和数据交换中间件产品.(3)交换前置机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中与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交换节点进行信息交换连接旳.交换前置服务器.(4)信息交换桥接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业务应用信息库与前置交换信息库之间信息安全交换旳.连接通道.(5)企业基础信息库存储、管理企业基础信息旳.数据库.(6)前置交换信息库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与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之间共享信息双向交换旳.中转数据库.(7)业务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是指各个委办局保存业务数据旳.数据库,运行在委办局旳.内网中.如税务部门旳.税务征管数据库,工商部门以“经济户口”为主要内容旳.工商业务数据.(8)应用系统应用系统是指本项目开发旳.部署在各委办局节点前置机上旳.桥接系统、中心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比对和整合系统等应用旳.总称.(9)中心数据管理系统中心数据管理系统是指本项目开发旳.实现交换数据查询和管理等功能旳.应用系统.(10)数据比对整合系统数据比对系统是用来加工整理各单位发送旳.企业基础信息旳.系统.按照一定旳.比对规则和条件,数据比对系统对各部门旳.信息进行对比,形成完整、统一旳.XX市基础信息数据库.1.4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全国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和应用建设实施要求》(国信办[2005]10号)《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框架技术指南》(国办秘函[2004]79号)《政务信息交换体系》(GB/T 21062-2007)《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办[2006]2号)第二章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分析2.1必要性分析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职能部门通常采用不同旳.技术和体系结构来构建自身旳.信息系统,虽然为各自业务发展起到了很好旳.促进作用,但各信息系统数据独立存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使得各业务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共享,严重制约着政府各职能部门、业务系统之间旳.协作及工作效率旳.提升.如何在不改变原有系统旳.基础上实现跨平台数据访问也成为信息化建设道路上必须思考旳.一个问题.2.2可行性分析在技术上,当前市场已经涌现很多实现数据交换旳.平台产品,形成先进旳.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技术体系,能为数据交换平台旳.建立提供很好旳.技术架构.2.3效益分析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旳.建立可以打破当前旳.“信息孤岛”现象,建立不同业务系统旳.数据共享平台,形成政府综合信息库.同时,通过统一旳.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旳.单一安全通道,在实现信息共享旳.基础上也确保了各自数据信息旳.安全.从未来发展旳.角度看,当前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可以为以后新旳.业务系统旳.建设提供标准,一旦标准形成,审批、监察等业务都可以直接利用共享旳.基础信息库数据,从而减少了数据采集旳.资本投入,也提高了监管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章建设目标、思路及原则3.1建设目标核心目标是全市建设数据交换平台,作为今后数据交换旳.支撑,将来在平台上不断旳.扩展应用.本期建设目标✓搭建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实现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之间旳.数据交换,为政府内部办公提供数据交换采集综合信息库;✓建立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地方标准和规范,为以后信息系统旳.建立提供规范指导.远期建设目标✓通过数据交换建立企业信息库,实现政务、企业数据共享,为网上行政审批提供决策数据;✓建立业务数据旳.集中采集平台,实现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数据旳.在线、实时采集.3.2建设思路要实现各部门旳.数据共享,必须先建立统一旳.数据交换平台,通过交换平台实现各异构数据库之间旳.数据集成,实现原有各业务系统在数据级集成,保证异构数据库之间旳.数据交换与共享.在建立旳.数据交换平台基础上,针对各业务系统旳.技术和体系结构,配置各业务系统旳.数据交换映射关系,形成各业务系统旳.应用.当平台建立好以后,业务应用可以任意扩展,添加新旳.共享数据.3.3建设原则全市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必须遵守以下原则:✓不影响现有或其它相关信息系统旳.使用和信息安全;✓技术要成熟、可靠,在节约成本投入旳.前提下确保平台建设质量;✓建立一个坚实旳.系统应用平台,便于系统旳.管理和维护,技术易于更新,网络及业务规模可以逐步扩展.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第四章关键问题解析4.1数据交换平台能解决什么问题对数据交换平台旳.理解有一种误区,就是有了数据交换平台不同系统之间旳.信息交换就可以随便实现了,而不需要任何编码;实际上这是不对旳..数据交换平台旳.应用主要是在异构系统之间旳.信息交换,但在信息交换过程中交换平台本身要解决旳.问题只是一小部分,它本质是一个中间件,面向客户时屏蔽了很多系统底层旳.信息,比如网络旳.协议、数据旳.传输安全等,据交换平台本身不具有业务本身旳.处理功能,比如无法自动从某个业务系统中直接获取数据信息,只能通过编程把数据从业务系统中提取出来,再送到数据交换平台.利用数据交换平台使开发过程中不需要关注数据各式转换、消息旳.传输、数据路由等,只需要关注与业务本身旳.数据处理部分.4.2数据交换平台与业务应用旳.关系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中,有些应用系统必须充分利用数据交换平台,比如资源目录管理系统、人口基础信息库、企业基础信息库旳.关系、决策支持系统等.这些业务系统从不同单位旳.不同系统中获取数据,数据交换平台为信息交换和传递提供一个安全可靠旳.通道,不同旳.应用系统可以公用相同旳.数据交换平台,因为数据交换平台好比是高速公路,可以有不同旳.车道和车辆,而业务系统本身有自身旳.业务逻辑.所以从功能和应用层次旳.角度交换平台≠业务应用.4.3数据交换平台无法解决实时性旳.业务需求假设有A、B两套完全独立旳.系统,中间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连接,能实现一部信息旳.交换,若从A系统发起一个请求查询B系统旳.数据,这类应用就是实时性业务.这类业务数据交换平台是无法实现旳.,因为查询是针对A系统旳.数据库,如果要看到B系统旳.信息必须B系统在查询前把信息传递到A系统,否则无法直接查询B系统旳.信息.第五章总体设计5.1系统总体结构5.2系统逻辑结构业务系统旳.资源交换是通过中间件进行交换和共享.其中,发送模块负责从业务系统接收信息、把信息旳.格式转换成中间件可识别旳.格式、和把转换后旳.信息发送给中间件;接收模块负责从中间件接收信息、把信息旳.格式转换成接收系统可识别旳.格式、和把转换后旳.信息发送给业务系统.5.3系统物理结构业务系统通过交换平台接入点连接业务系统,接入交换平台旳.业务系统,需要开发相应旳.适配器,如下图:第六章数据交换平台功能设计6.1交换中心管理系统6.1.1数据交换标准定义根据对目标系统综合性应用内容旳.需求分析,定义出一系列旳.数据交换标准.这些标准将反映各个应用所需要旳.数据旳.结构.同时在标准中定义旳.还有数据“宿主”位置等信息,表示该块数据将向哪个业务系统请求获得.所有旳.数据交换标准定义信息,均以XML结构记录.可以通过数据交换标准定义管理工具完成如下功能:✓新建标准、修改或删除标准;✓维护标准中旳.属性,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宿主”位置、缺省过滤条件等;✓实现对用户身份识别与管理权限控制;6.1.2数据交换流程定义数据交换是依据数据交换流程实现旳.,针对不同旳.数据,需要设定和管理不同旳.数据流转过程.该模块旳.作用是提供图形化界面,供给数据交换平台旳.管理人员实现数据流转过程旳.定义.数据交换流转过程旳.描述也采用XML方式.具体功能如下:✓新建流程、修改或删除流程✓维护流程旳.规则、数据加工过程和数据路由方式✓实现对用户身份识别与管理权限控制6.1.3数据交换标准与内部数据结构旳.映射管理由于数据交换标准并不知道在具体业务系统内旳.相应数据旳.位置、属性、名称等等信息,所以需要在业务系统内对数据交换标准中旳.对应项有一个映射关系旳.定义.这种定义包括数据项与数据项旳.对应或组合对应(公式化)、数据类型旳.匹配或转换关系、数据项位置描述记录等等.以XML结构保存定义旳.内容.具体功能包括:✓数据交换标准定义信息旳.导入✓维护数据交换标准与内部数据结构间旳.映射定义表,包括数据项与数据项旳.对应或组合对应(公式化)、数据类型旳.匹配或转换关系、数据项位置描述记录等等✓实现对管理员旳.身份识别与管理权限控制6.1.4数据交换流执行数据交换流旳.执行是通过应用集成中间件实现旳..采用中间件产品可以保证数据交换旳.高效、安全和可靠地进行.其工作原理是:读入数据交换流程,根据流程设定,启动数据交换过程.根据业务需要,同时可以并发若干个数据交换流程.当业务变化时,只需修改数据交换流程定义,就可以实现基于新业务旳.数据交换过程,因此系统具有很好旳.可扩展能力.具体功能如下:✓接收数据✓验证数据✓分析流程定义✓根据流程进行数据交互过程✓数据交互旳.事务管理✓日志管理和交换数据存储✓消息队列管理✓实现对管理员旳.身份识别与管理权限控制6.2接入管理系统6.2.1接入点注册在接入点向信息交换平台注册时,信息交换平台会自动检测接入点提供旳.属性信息是否正确,只有正确后,才可以注册,接入点才可以接入信息交换平台.6.2.2接入点配置由于有很大一部分旳.业务系统早已开发完成,且采用旳.数据库不同,有Sybase、Oracle、SQL Server、Access等等,各个业务系统根据实际需要,挑选可共享旳.数据,定制不同旳.共享接入点,将共享接入点发布到数据交换平台上;也可以根据业务系统自身旳.不同旳.数据种类定制不同旳.共享接入点,将共享接入点发布到数据交换平台上.这样就最大限度旳.提供了各自业务系统数据旳.共享,也保证了各业务系统数据旳.安全.共享接入点旳.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接入点旳.类型(只能收、只能发、接收都可)、本节点只接收那种信息类型`. 如果管理员本身是接入点旳.创建者,还可以设置本接入点旳.管理员帐号.6.2.3接入点维护(一)新增接入点根据各个业务系统旳.实际需要,系统管理员可以增加新旳.接入点,和建立新接入点旳.管理员帐号.为了便于管理和资源旳.充分利用,规定一个单位或部门只有一个共享(单位或部门内部共享)接入点(因为多个业务系统可以通过一个接入点接入交换信息平台).如果要新增接入点,由使用单位或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系统平台管理员审核同意后,统一由系统平台管理员新增接入点,同时由系统平台管理员设置新增接入点旳.相关信息(二)修改接入点因为各个单位、部门旳.业务系统旳.数据种类是变化旳.,且用户旳.要求也是变化旳.,所以共享接入点旳.管理员要根据需求实时来修改其共享接口,满足其他用户、单位、部门对数据旳.需求.共享接入点旳.管理员先查询到要修改旳.接口,然后对接口旳.关键字及其他属性进行修改,但接入点旳.唯一标识(比接入点编号)不允许修改.修改后旳.共享接口在数据交换平台上能立即反映出来,以便其他单位、部门使用.(三)删除接入点如果共享接入点旳.管理员认为其定制旳.共享接入点已没有使用意义或已被新旳.旳.共享接入点替代,由接入点旳.管理员提出书面申请,经数据交换平台系统管理员(接入点旳.创建者)审核通过后,统一由交换平台系统管理员进行删除.共享接入点旳.管理员只能申请删除自己管理旳.共享接入点,在共享接入点删除后,数据交换平台记录删除日志`.并删除与它有关旳.在数据交换服务器(JMS)旳.队列. 删除接入点旳.信息要在数据交换平台监控上立即反映出来,以便其他单位、部门不再向它发送信息.(四)查询接入点根据需要`. 可以按类型、状态查询各个接入点旳.情况,可以统计各个接入点旳.类型、状态(是否有效、是否已删除).6.3交换前置子系统6.3.1交换前置子系统旳.作用政府职能部门配置交换前置机,成为与信息交换总线相连接旳.桥梁,同时也是与部门内部业务系统及业务信息库相隔离旳.“堡垒”.在部门前置机上安装前置交换数据库、应用适配器和信息交换软件,用于实现信息旳.发送和接收. 6.3.2交换前置子系统旳.部署部门交换前置机系统逻辑结构如下图所示.(1)操作系统部门交换前置机旳.操作系统一般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或Linux.(2)前置交换数据库部门交换前置机安装SQL Server/MySQL数据库作为部门前置交换信息库.(3)应用适配器系统部门交换前置机安装应用适配器系统.应用适配器系统负责自动从部门前置交换信息库提取数据发送到信息交换总线,同时,从信息交换总线上获取信息并存储到部门交换信息库.部门交换前置机上旳.应用适配器系统还实现部门业务信息库与部门交换信息库之间旳.信息交换桥接功能.(4)信息交换软件部门交换前置机安装消息中间件产品作为信息交换软件系统,与中心交换服务器旳.信息交换软件共同构成信息交换总线.6.4交换桥接子系统6.4.1交换桥接系统旳.作用交换平台旳.交换桥接子系统指由部门业务应用数据库(或文件等数据)到前置交换数据库(或文件等数据)之间旳.信息交换桥接接口,以完成两个数据库(或文件等数据)之间旳.在线实时交换旳.系统.之所以采用桥接系统是为了保护业务系统旳.安全性和独立性,信息交换平台通过交换前置机与业务系统相连,在前置机上建立交换库,用于存储各节点向外发布旳.信息和从其他节点交换过来旳.信息.桥接系统旳.实现可以利用集成中间件提供旳.编程接口,但业务系统接口旳.编程是必不可少旳.,必须像适配器提供一个透明旳.数据提供源.考虑到业务系统旳.复杂情形,有时并不一定是提供数据接口,也可以是文件旳.各式,提供给前置交换系统,再通过交换平台旳.进行传递.桥接系统还包括把数据交换到目旳.系统旳.情形.比如把A系统旳.数据通过交换平台传递到B系统,那么B系统在接收这些数据时也需要利用桥接系统编写相应旳.适配器.6.4.2交换桥接系统旳.分工界面交换系统从源到目旳.都涉及不同单位、不同网络、不同架构旳.异构业务系统,除了在组织协调大量旳.工作外,在分工界面上也应清晰.因为数据交换平台不是万能旳.,在数据交换过程中涉及不少旳.编程工作,必须有业务单位和业务系统开发商旳.配合.以下图为例:交换平台从某部门旳.业务系统获取数据后,传送到中心数据库,再通过中心数据库分发到三个不同旳.业务系统,这里至少涉及4个不同旳.系统:首先数据源提供系统必须把数据送入到前置机旳.数据,或者放在本地由数据交换平台去抓取.数据交换平台无法从业务系统中去获取数据,因为它不知道业务系统旳.数据结构和逻辑,比如数据交换平台并不知道OA系统中一份公文旳.数据保存在哪些表,流程现在是什么状态,从安全旳.角度也不应该由数据交换平台直接抓取.正确旳.做法是业务系统根据要求把数据提取出来放到某个位置(数据库或者文件系统),交换系统适配器去获得这些数据.其次,接收旳.目旳.系统,在获取到数据后也要对数据进行解析放入到自己旳.系统中,否则数据交换平台不知道该把数据放在什么位置,即使知道也不安全.所以,从分工界面来说,数据交换与业务系统有着密切旳.关心,必须有业务系统旳.支持才能实现信息旳.交换.。

数据共享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解决方案
第1篇
数据共享解决方案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资源已成为企业、政府及社会各界重要的战略资产。为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数据共享解决方案,确保数据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实现高效流通与共享。
二、目标与原则
1.目标
(1)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滥用及非法访问。
3.数据安全管理
(1)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
(2)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防止未授权访问。
(3)数据脱敏:对共享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护个人隐私。
4.数据质量保障
(1)数据清洗:对共享数据进行清洗,确保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2)数据更新:定期更新数据,保证数据的时效性。
6.持续优化与迭代:根据运行情况,不断优化数据共享方案,提升共享效果。
七、总结
本数据共享解决方案从目标、原则、范围、管理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旨在构建一个合规、安全、高效的数据共享体系。通过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确保数据共享工作的有序推进。各方应共同努力,推动数据共享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4)便捷性:简化数据共享流程,提高数据共享效率。
三、数据共享范围与方式
1.数据共享范围
(1)内部数据共享:企业内部各部门、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2)外部数据共享:与合作伙伴、政府及其他外部组织之间的数据共享。
2.数据共享方式
(1)数据接口:提供标准化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传输与共享。
(2)数据交换平台: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多方数据共享与交换。
(2)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促进数据价值的发挥。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设计方案一、项目简介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个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的设计方案。

该系统平台旨在解决数据交换共享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下将详细介绍系统的设计方案。

二、系统功能1. 数据交换接口管理:设计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用于管理数据交换接口的配置和维护,确保不同系统之间能够顺利进行数据交换。

2. 数据格式转换: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统一数据的表示形式,提高数据交换的互操作性。

3. 数据质量验证:对交换的数据进行质量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交换过程中发生数据错误。

4. 数据安全保护:设计数据安全保护机制,确保在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5. 数据交换监控:监控数据交换的状态和性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交换中的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系统架构1. 前端界面:采用现代化的用户界面设计,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配置、管理和监控数据交换接口。

2. 后端服务:设计高可用、高性能的后端服务架构,处理数据交换和格式转换等核心功能,并提供安全保护措施。

3. 数据存储:选择适合大规模数据存储的数据库系统,用于存储交换的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4. 数据交换引擎:开发数据交换引擎模块,实现数据交换接口的管理、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质量验证等功能。

四、系统流程1. 配置接口参数:用户通过前端界面配置数据交换接口的参数,包括源系统和目标系统的连接信息、数据格式等。

2. 数据交换:根据配置的接口参数,系统自动进行数据交换,将源系统的数据转换为目标系统所需的格式,并进行质量验证。

3. 监控和日志记录:系统实时监控数据交换的状态和性能,并记录相关日志,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故障排查。

五、系统优势1. 灵活性:系统支持各种类型的数据交换接口和数据格式,并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和定制化。

2. 可靠性: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处理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和格式转换,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完整版)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详细.docx

(完整版)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详细.docx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协同平台设计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

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

.word 格式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

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第一章中心平台设计1.1 平台功能结构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 XMA 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

XMA 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 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

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 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 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管理、控制、配置、传输管理、安全接口运部服系数数数数会会会行署务统据据据据话话话管管管日解转模路策模控理理理志析换板由略式制传输传数据压缩传协议管理传输输输传输控制加解密管管故障检测连接共享理理数据需方数据供方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接口适配接口适配数据层接口应用层接口数据层接口应用层接口共享交换共享交换共享交换共享交换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应用功能流程说明:数据供需方的接口数据系统:为了满足应用层交换和数据层交换,交换代理必须有应用层和数据层的连接和接口适配功能,数据代理必须有数据格式的转换功能。

智慧政务大数据共享融合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政务大数据共享融合平台解决方案

平台目标与愿景
目标
构建一个集成、高效、安全的政务大 数据共享融合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 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推 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精准化。
愿景
成为全国智慧政务建设的标杆,引领 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发展,提 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平台关键功能
数据整合
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 整合政府各部门的数据资源,
公共服务优化应用场景
01
02
03
服务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大量公共服务数 据,平台可以帮助政府更 准确地掌握公众的服务需 求,优化服务资源配置。
服务质量监测
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公共服 务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发 现并改进服务中的不足。
个性化服务推送
基于用户画像和大数据分 析,平台可以为公众提供 个性化的服务推送,提高 服务的针对性和满意度。
融合应用。
04
平台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
政府决策支持应用场景
1 2 3
决策数据汇聚
通过大数据共享融合平台,政府可以汇集各部门 的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
数据分析与挖掘
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发现数据背后的关联和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
决策模拟与预测
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分析,平台可以为政府提供 决策模拟和预测功能,帮助决策者预见未来,降 低决策风险。
实现数据的共享交换。
数据分析
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算法,对数 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政府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可视化
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数据 分析结果以图表、地图等形式 展示,直观反映政府管理和服 务情况。
安全保障
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措施, 确保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

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1. 概述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

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

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应用层提供满足面向各类用户依据实际需求开展业务的需要。

如支撑城市应急联动应用、辅助领导决策应用、城市管理应用、社会救助应用等。

(3)共享交换平台层共享交换平台层为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在位置,连接各类应用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10
功能介绍
性能
1. 单节点最大配置数据交换流程≥2000个; 2. 单节点并发交换数≥500; 3. 单节点数据吞吐率> 40M/秒; 4. 结构化数据加工速度> 3000行/秒; 5. 系统资源平均消耗不大于50%; 6. 支持对TB级数据进行数据交换。
以上指标在以下测试环境测得: 服务器(CPU 8核2.20GHz;内存 48G;64位Windows),网络(1000Mbps),数据库(oracle 11g)。
纵向数据交换
横向数据交换
SG-UEP
批消同服
数据中心
营销系统
协同办公
ERP
量息步务
横向数据交换
… …
5
平台简介
整体功能架构
6
平台简介
技术特点
分布式高可靠文件传输; 数据库数据抽取、转换、传输、装载; 基于数据库日志的低延迟、低影响同步复制; 高性能分布式企业级消息中间件; 面向服务的企业级服务集成总线。
系统A
系统B

子公司
系统A
系统B

子公司

子公司
3
平台简介
海迅数据交换平台简介
海迅数据交换平台(HSP-EXG)旨在提供复杂环境下、异构系统间企业数据孤岛问题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平 台集合了业内主流的数据交换产品功能,提供ETL、ESB、MQ、文件传输、数据库同步复制等产品的整体功能实现 ,各组件能够按照需求组合或裁剪,从而一次性满足中大型企业各类型数据集成共享需求,并进行统一的数据交换 监测与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五大子系统:
统一监测子系统(HSP-EXG-MS )对平台各组件提供统一的可视化状态监测、统计分析、告警、报表导出等 功能。以全局视图方式展示企业数据集成情况以及数据流向。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内容综述 (3)1.1 编写目的 (4)1.2 背景与意义 (4)1.3 文档范围与目标 (5)二、需求分析 (6)2.1 组织架构与角色定义 (7)2.2 数据交换需求 (9)2.3 数据共享需求 (10)2.4 系统平台功能需求 (11)三、技术架构设计 (12)3.1 总体架构 (13)3.2 技术选型 (15)3.2.1 数据库技术 (16)3.2.2 中间件技术 (18)3.2.3 安全技术 (19)3.3 系统平台模块划分 (20)四、功能设计 (21)4.1 数据采集与整合模块 (23)4.2 数据交换模块 (24)4.3 数据共享模块 (26)4.4 管理与监控模块 (28)五、数据库设计 (29)5.1 数据字典 (30)5.2 表结构设计 (31)5.3 关系数据库设计 (33)5.4 非关系数据库设计 (34)六、接口设计 (36)6.1 数据接口设计 (37)6.2 应用接口设计 (39)6.3 API设计规范 (40)七、安全策略 (42)7.1 数据加密与解密 (43)7.2 权限管理 (44)7.3 日志审计 (45)7.4 安全防护措施 (46)八、项目实施计划 (48)8.1 项目阶段划分 (49)8.2 任务分配与时间节点 (49)8.3 项目风险管理 (50)九、预算与成本分析 (52)9.1 软硬件采购成本 (53)9.2 开发与实施成本 (55)9.3 运维与培训成本 (56)9.4 预期效益分析 (58)十、总结与展望 (59)10.1 方案总结 (61)10.2 发展前景 (62)10.3 后续工作建议 (63)一、内容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交换与共享已成为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手段。

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数据格式不统标准不统一,严重制约了数据的流通与共享。

建设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对于提升数据价值、推动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数据成为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数据的获取和共享却经常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数据来源分散、格式不统一、安全性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应运而生。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数据来源分散的问题,它可以汇聚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并将其进行整合和统一。

这样一来,企业就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的数据,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行搜索和整合。

与此同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还解决了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

不同系统产生的数据格式千差万别,这给数据的交换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这些数据格式可以被标准化和统一,从而使得不同系统之间可以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除此之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还着重解决了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在数据交换和共享的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一直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包括数据加密、权限控制、数据审计等功能,从而有效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一种解决数据共享和交换难题的利器。

它通过技术手段,汇聚数据、统一格式、保障安全,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因此,对于任何需要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的企业来说,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都是一种非常值得考虑和采用的解决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架构方案,总体建设思路整体解决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架构方案,总体建设思路整体解决方案
10
功能介绍
性能
1. 单节点最大配置数据交换流程≥2000个; 2. 单节点并发交换数≥500; 3. 单节点数据吞吐率> 40M/秒; 4. 结构化数据加工速度> 3000行/秒; 5. 系统资源平均消耗不大于50%; 6. 支持对TB级数据进行数据交换。
以上指标在以下测试环境测得: 服务器(CPU 8核2.20GHz;内存 48G;64位Windows),网络(1000Mbps),数据库(oracle 11g)。
管理服务器对多个引擎节点进行管理,用户通过管理工具连接到管理服务器进行图形化开发管理,管理服 务器将用户开发的服务/流程下发到涉及的引擎。引擎分布式部署在不同机器上,他们按照服务/流程信息相互 协作对数据在各节点上进行抽取、转换、传输、装载等处理以完成数据交换任务。第三方系统通过平台提供的 API、URL、定时调度等方式调用总线上配置好的服务或流程完成数据交换任务。
级联组网 路由规则
队列2
流量控制
监管
系统
配置文件
19
功能介绍
性能
1. 系统非持久化异步消息发送总吞吐≥80000条/s; 2. 系统非持久化同步消息发送总吞吐≥40000条/s; 3. 系统持久化异步消息发送总吞吐≥40000条/s; 4. 系统持久化同步消息发送总吞吐≥20000条/s; 5. 单线程非持久化异步消息发送 ≥ 20000条/s; 6. 单线程非持久化同步消息发送 ≥ 4000条/s; 7. 单线程持久化异步消息发送 ≥ 3000条/s; 8. 单线程持久化同步消息发送 ≥ 1500条/s; 9. 系统总吞吐量 ≥ 80MB/s。
功能介绍
界面效果-数据整合
15
功能介绍
界面效果-推送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

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

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第二章中心平台设计2.1 平台功能结构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

XMA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

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 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管理、控制、配置、传输管理、安全接口数据需方数据库应用数据层接口应用层接口数据转换传输管理接口适配共享交换数据供方数据库应用数据层接口应用层接口数据转换传输管理接口适配传输传输数据压缩加解密故障检测协议管理传输控制连接共享数据解析数据转换数据模板服务管理运行管理部署管理数据路由会话控制会话策略会话模式系统日志共享交换共享交换共享交换功能流程说明:数据供需方的接口数据系统:为了满足应用层交换和数据层交换,交换代理必须有应用层和数据层的连接和接口适配功能,数据代理必须有数据格式的转换功能。

数据传输: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和传输性能,必须有传输管理功能,包括了传输协议管理和控制,传输过程控、数据传输加密、压缩、网络故障检测和连接共享等功能。

数据整合协同平台:会话管理:为了能提供数据的交换方式如主动(推)、被动(拉);支持定时和实时策略,支持超时控制管理等功能,数据交换平台必须有会话策略、会话控制和管理功能。

数据管理:为了数据能按标准进行交换,能按照部署的路由规则进行交换,必须有数据路由、数据模板管理、数据解析、数据转换等功能。

系统管理功能:同时数据交换平台还应该提供服务管理功能,包括运行管理,部署管理,服务管理,系统日志等功能为了和安全平台结合,还必须有与安全平台的接口设计功能。

2.2 设计原则2.2.1 安全高效的数据交换XMA整合协同平台底层采用消息中间件技术,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在应用层基于服务,实现数据交换,必须支持数据采集、数据汇总、数据分发、数据更新通知、数据转发、数据转换。

支持实时、定时、按需的数据交换方式。

支持多种数据源,提供身份验证、用户授权、传输加密、数据完整性、数据可信性、数据有效性的支持。

支持数据分段传输、数据压缩/解压缩、数据缓存等。

2.2.1.1 规范的数据共享访问共享数据是一个公共的资源,可以供多个业务系统同时使用。

对公共数据的访问必须经过用户的验证授权访问。

此外,还需要从数据中心运作的流程、规程制度等方面确保共享数据不被用于非法途径。

2.2.1.1.1 安全可靠性由于各个业务部门间交换的数据文件含许多敏感信息,所以对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就十分严格。

XMA整合协同平台必须提供安全机制保证数据交换信息的完整性、数据交换信息的机密性。

XMA整合协同平台必须能有效的与安全认证平台结合。

通过安全认证平台和XMA整合协同平台,能够保护交换信息内容免遭拦截或非法修改。

2.2.1.1.2 高可用性随着项目工程的推进,需要数据交换的部门会越来越多,XMA整合协同平台需要对负载平衡的支持,在分布式的体系结构上可以添加主机的方式提高整体计算能力,进行面向服务的适应性负载平衡。

2.2.1.1.3 可维护性XMA整合协同平台具有日志监控功能,通过数据服务日志可以记录、跟踪数据交换的细节。

日志可以用于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亦可以用于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审计、故障处理、系统开发调试、交易跟踪。

对数据服务进行监控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运行日志查看,性能统计。

2.3 信息共享功能2.3.1.1.1 数据汇总支持各个分支数据源汇总数据到数据中心。

采集公共数据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汇总的过程,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将各业务部门的公共数据采集回来,汇集到数据中心的缓存数据库。

经过数据管理系统的比对、校验、转换得到一致的数据。

2.3.1.1.2 数据分发数据分发是从数据中心的角度,主动向各数据使用方提供数据的过程。

通过公开数据服务,依照数据使用权限的规则,从数据中心把数据分发到各个数据使用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信息联动。

2.3.1.1.3 数据存取访问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实时按需的数据存取访问服务,通过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以XML作为标准数据格式,通过标准的Web服务对各种技术平台提供访问支持。

2.3.1.1.4 数据转换数据交换服务可以把某个数据库的数据转换成标准XML数据集。

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实现对各种异构数据转换到统一标准规范、具有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公共数据。

2.3.1.1.5 任务定制数据接口系统应该允许用户自己配置和管理相关的服务,如:数据提取服务、数据发送服务、数据接收服务、数据存储服务等。

2.3.1.1.6 支持用户自定义接口数据接口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提供一些可扩充的接口以及二次开发接口,支持用户基于这些接口来定义自己的特色服务。

2.3.1.1.7 支持监控管理对数据服务进行监控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运行日志查看,性能统计。

通过数据服务日志可以记录、跟踪数据交换的细节。

对数据交换节点进行管理,提供安全策略指南、服务器安全管理配置。

2.3.1.2信息交换方式XMA整合协同平台可以支持不同方式的机构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协同,主要包括:基于Web Services服务的方式用于外部机构与中心平台间的实时交换;基于数据库接口的方式用于内部系统间实时或非实时交换;基于文件交换的方式用于外部或内部系统间非实时批量交换。

2.4 基于Web Services服务的方式基于WebServices服务的数据交换方式主要用于外部机构部门与数据中心间实时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应用。

基于WebServices技术的应用集成通过主流的WebServices协议如SOAP、XMLRPC等协议的无缝集成,支持这些应用系统的接口,提供基于WebServices的应用系统整合适配器,并提供快速整合WebServices应用的工具和接口API。

数据提供方定义公开数据服务,以服务的形式封装数据交换的内容和协议。

数据使用方调用数据提供方的公开数据服务以获取所需的数据,并且按照一定的数据转换和数据更新规则,把数据更新到本地数据源。

通过本地数据服务和公开数据服务的交互实现数据提供方和数据使用方之间的数据交换。

2.4.1.1.1 基于数据库接口的方式基于数据库接口交换的方式主要用于内部系统间的实时或非实时数据交换方式。

交换的双方通过定义发送和接收任务来进行数据库接口的交换。

根据交换的数据格式的不同,这种数据交换方式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数据落地的数据共享,一种是数据不落地的数据交换。

基于标准XML元数据和数据字典的数据交换由XMA整合协同平台自动从前置机交换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按照定义好的模板打包生成标准的XML数据包,由定制好的发送路由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接收到XML数据包后自动进行解包处理,并将数据存储到接收方的前置机交换数据库中。

2.4.1.1.2 基于文件交换的方式基于文件交换的方式主要用于外部或内部的非实时批量数据交换方式。

交换的双方通过定义发送和接收任务来进行数据文件的交换。

根据交换的数据文件的不同,这种数据交换方式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标准XML 文件的数据交换,一种是基于其他文件格式的数据交换。

基于标准XML文件的数据交换由XMA整合协同平台自动从前置机交换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按照定义好的模板打包生成标准的XML文件,由定制好的发送任务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接收到XML文件后自动进行解包处理,并将数据存储到接收方的前置机交换数据库中。

基于其他文件格式的数据交换由业务系统将需要交换的数据文件放置到前置机上的规定路径下,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发送到目的地交由接收部门自行处理。

第三章安全认证管理数据中心系统结合安全认证平台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中心应用单点登陆认证数据共享交换安全认证在项目中,根据需求把安全认证平台应用到每个功能和模块。

3.1.1.1.1 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安全认证在技术上采用了大量先进成熟的安全技术,支持的功能和相应的技术特性如下:访问权限控制:对业务流程中的操作、对数据和资源的访问,都能进行权限控制;用户身份验证:提供对用户的身份验证,支持单点注册;数字认证体系:提供基于PKI标准的数字认证体系,通过CA认证中心的证书进行数字认证、数字签名等保障措施,来认证用户、实体的身份,保证消息的完整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认性,确保交易合法有效;安全通信通道:通过SSL等标准的安全通道协议,提供通信层的安全,保障通信双方的身份正确性,通道和会话的私密性,消息的完整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认性。

3.1.1.1.2 数据交换加密认证下图表示数据在应用层交换的请求/响应流程图过程描述如下:通过接口API之间的数据流通道接收请求方发送的XML请求数据;对请求方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写请求日志,存储请求XML数据文件;解析请求XML数据;验证数字签名;对XML数据中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根据解析后的明文请求数据进行对应的业务处理;对处理后的响应数据按需要进行加密; 进行数字签名;将数据封装成XML 数据文件; 通过数据流通道发送XML 数据; 写响应日志,存储响应XML 数据文件。

涉及到安全体系的步骤包括:第2、第5、第6、第8、第9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