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业科学研究所筹备处
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
标题: 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责任者作者: 郭沫若播发日期: 1954-01-28出处选自《新华月报》1954年第4号文献资料文献文件选自《新华月报》1954年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体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已经为科学研究有计划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为我国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对于中国科学院来说,今天也已经有可能从现有基础上出发,根据国家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要求,提出今后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中国科学院的大部分研究所是在原来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科学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52年以前,科学院主要进行了团结科学家和调整机构的工作,使过去机构重叠、人力分散和思想混乱的情况,得到了改善。
1952年接受了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所移交的东北科学研究所及其大连分所,并会同从上海、北京迁往东北的其他研究机构,组成东北分院,加强了科学院技术科学方面的力量。
随着革命事业在各个方面的胜利,特别是在各种社会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的胜利,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同样也起了根本的变化。
过去被反动的国民党政权当作装饰品的科学研究机构,已经转变为人民事业的一部分了。
绝大科学家都已经参加了“镇反”、“三反”、抗美援朝和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并热烈响应学习苏联先进科学的号召,部分科学家曾经参加“土改”、“五反”等社会改革运动,同时还参加了对自然资源调查、随军入藏和反对细菌战等工作,因而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
在科学研究工作本身,也完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题目。
1953年9月底的统计,科学院共有36个科学研究机构(25个研究所,4个独立的研究室,4个研究所的筹备处和天文台、仪器馆、菌种保藏委员会),其中15个在北京,13个在华东,8个在东北。
全院共有1725个专业的科学研究人员,其中副研究员以上的高级研究人员347人。
4年中,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有下面一些成绩:(1)在国家自然条件调查与资源勘察方面:配合地质部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质调查与勘探工作,扩大了某些矿区,提高了矿藏的估计储量,如内蒙、大冶的铁矿,东北、西北的煤矿,甘肃的有色金属矿等都有新的发现;与气象局合作改进了短期天气预报、提高了准确度,并开始中期天气预报,对国防、农田水利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又会同农、林等部门进行了植物、土壤与鱼类的调查。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科研部门
组织机构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拥有6个研究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监督检验 测试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联合实验室、1个开放实验室、2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中心、5个试验基 地(站)、2个挂靠学会。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形象标识
所徽研究所所徽是DNA形状的艺术图案构成,以象征生物技术的绿色为主色调,图案上的圆点为红色。 所徽内部绿色的环下方较宽,中间是研究所英文简称BRI。
精神文化
研究所精神:敬业执着、严谨探索、继承开拓
谢谢观看
研究所围绕作物和资源与环境两大学科集群,坚持植物和微生物的交叉与融合,在作物功能基因组、作物蛋 白质组与代谢工程、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微生物蛋白质工程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应用等 六个优势研究领域内确立重点研究方向,系统开展前沿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
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有在职职工1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所拥有6个研究室、 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拥于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研究所研究室:作物基因组与遗传改良研究室、植物分子与生物学研究室、作物分子育种研究室、微生物酶 工程研究室、分子微生物学研究室、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室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农业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用微生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基因资源与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中国——巴西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反应器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玉米功能基因与分子 改良研究中心
2005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了!
2005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了!2005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了!根据福建省⼈民政府闽政⽂[2005] 580号<<福建省⼈民政府关于颁发2005年度省科学技术奖的通报>>,授予2005年度省科学技术奖192项,其中⼀等奖8项,⼆等奖34项,三等奖150项。
对获奖的单位及主要科研⼈员给予奖励,并按规定分别发给证书和奖⾦。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2005年12⽉9⽇福建省2005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员和项⽬⽬录⼀等奖项⽬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员超级稻再⽣⾼产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福建省尤溪县农业技术推⼴站谢华安、卓传营、杨惠杰、张上守、姜照伟、郑荣和、李义珍、⽅⽂模、郑景⽣、李⼩萍⼥性尿失禁流⾏病学及治疗研究中国⼈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宋岩峰、何晓宇、黄惠娟、宋健、许波、张⽂举、何春妮、黄润瀚、庄蓉蓉肝⾖状核变性基因突变谱及其与蛋⽩功能、临床表型的关系和⼲预治疗研究福建医科⼤学附属第⼀医院、复旦⼤学吴志英、王柠、慕容慎⾏、余龙、林珉婷、⽅玲项⽬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员蔬菜中农药、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重⾦属残留的快速低成本检测仪器和⽅法研究福州⼤学、福建省测试技术研究所、厦门⼤学、福建农林⼤学植物保护学院陈国南、谢增鸿、黄⽂风、陈曦、庄峙厦、吴刚、蔡琪、黄敏、郭良洽、林旭聪预应⼒混凝⼟梁拱组合体系静动⼒性能研究福州⼤学房贞政、黄强、卓卫东、卓德姜、郑则群、傅⽊森、陈红媛、程浩德、龚光、陈⽇齐3S技术在多云地区⾏业应⽤的研究、开发及⽰范福州⼤学福建省空间信息⼯程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王钦敏、汪⼩钦、肖桂荣、陈芸芝、凌飞龙、兰樟仁、池天河、邱炳⽂、肖胜、卢毅敏新颖杂化功能材料的分⼦设计与性能研究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卢灿忠、戴劲草、吴传德、杨⽂斌、张建军、吴新涛、张全争、何翔、陈淑妹、傅志勇⽔稻草矮病毒基因组RNA1-6的分⼦⽣物学福建农林⼤学谢联辉、林奇英、林丽明、吴祖建、张春嵋、谢荔岩、⾦凤媚、林健清⼆等奖项⽬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员短低温桃品种引进筛选与利⽤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地热农业利⽤研究所余亚⽩、林斌、谢鸿根、胡雪珍、陈源、钱蕾茶园Bt增效剂及药肥技术开发研究福建农林⼤学、福建省宁德市植保站、中国农科院⽣防所关雄、徐⾦汉、邱思鑫、黄志鹏、黄⼩红、沙莉、张世平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筛选及其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福建省种⼦总站黄华康、张轼、潘廷国、陈双龙、陈少庭、郑旋、张卫清⼩型⽩⽻半番鸭母本选育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陈晖、陈岩锋、檀俊秩、郑丽祯、董晓宁、郑嫩珠、李学才福建多花⽔仙遗传资源与新品种选育的研究福建农林⼤学陈晓静、吕柳新、林⾦⽂、吴菁华、陈景渌、申艳红、林允信杉⽊⽣长与品质联合选择育种研究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林⽊种苗总站、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福建省国有来⾈林业试验场郑仁华、兰贺胜、邹绍荣、张纪卯、欧阳磊、谢国阳、赵世荣⼈⼯林考虑⽣态的⽊材采运配套技术福建农林⼤学周新年、张正雄、丁艺、邓盛梅、研究许少洪、林海明、冯建祥应⽤⾼新技术培育紫菜优良新品(种)系的研究集美⼤学陈昌⽣、纪德华、郑伟刚福建典型海⽔养殖区富营养化的⽣物修复技术研究厦门⼤学、福建海洋研究所、东⼭县环境监测站焦念志、梁红星、汤坤贤、钱鲁闽、⽅少华、徐永健、袁东星⽩介素10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及机制福建医科⼤学附属协和医院王⼩众、张莉娟、陈治新、陈运新、黄⽉红膜联蛋⽩家族新成员Anx B1的基因表达、结构、功能及药⽤活性研究中国⼈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国⼈民解放军第⼆军医⼤学孙树汉、杨湘越、郭瀛军、颜宏利、兰⼩鹏、胡振林、陈蕊雯记忆合⾦⽹球植⼊治疗成⼈股⾻头坏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国⼈民解放军第⼀七五医院、中国⼈民解放军总医院林斌、王岩、练克俭、郭延杰、郭林新、郭志民、刘庆军国⼈“活⾻”移植新供区的显微解剖学系列研究中国⼈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建医科⼤学第⼀附属医院、武汉⼤学医学院显微外科研究所、中国⼈民解放军第四五⼀医院郑和平、林建华、张发惠、陈振光、许卫红、洪发兰、钟桂午胃⾷管反流病及其并发Barrett⾷管、⾷管腺癌的机理研究中国⼈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王雯、李兆申、许国铭、于凤海、⽂晓冬、李达周、张晓兰“痛风宁”治疗痛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福建中医学院苏友新、许书亮、王和鸣、陈伟宏、王瑞国、郑良朴、吴符⽕4YF26垃圾压实机厦⼯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欧⽂兴、曾悬荣、谢剑雄、王阿东、张清道、林兴坡、肖永春Y10W6-108/281(110kV)Y10W6-216/562(220kV)⾦属氧化物避雷器闽清永久避雷器有限公司陈绍疆、严增容、陈⽂鍼、姚瑞灿、颜朝晖国⼈虚拟眼及其临床应⽤厦门⼤学、厦门强本科技有限公司王博亮、谢杰镇、吴世辉、鞠颖、黄晓阳、张业、黄⽴伟密集型波分复⽤器的研发和⽣产福州⾼意通讯有限公司(原福州康顺光通讯有限公司) 林斌、陈卫民、黄义梅、杨林聪、马福明多媒体⾼清晰数字液晶电视(LC-32D9/LC-42D9)厦门华侨电⼦股份有限公司黄晓雯、陈迎峰、黄庆敏、黄志强、叶⼩钢、赖⽊辉、李亮劲林业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研制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庄晨辉、陈铭潮、陈信旺、潘俊忠、李峥、张珍珠计算机犯罪取证勘察箱厦门市公安局、厦门美亚柏科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王军、滕达、刘祥南、⽥耕、⾼峰、付明德、张雪峰以客户为中⼼的新⼀代证券业务集约平台福建顶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雷世潘、赵林、郑元通、欧燊椿、余养成钨⼆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研究开发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黄长庚、杨⾦洪、赵来安、宋⾩、黄⽂璞、陈焕然、庄⽂⽣异形纤维(吸湿排汗)针织⾯料福建凤⽵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向真、阳明、张聪明、陈红江、杜⽅尧、孔明钢管与钢管混凝⼟复合拱桥新桥型研究福州⼤学陈宝春、陈友杰、韦建刚、陈斌、孙潮、彭桂瀚、陈昀明福建省⼲旱指标体系研究福建省⼈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福建省⽔利规划院、福建省⽔⽂⽔资源勘测局陈以确、丘汀萌、陈斌、池毓榕、董爱红、许⾦镜、郑⼩平取消钢衬超⾼竖井技术的研究福建省⽔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陈敏岩、谢德瑞、韦传恩、施志群、李煊明、陈荣辉、唐新华福建电⽹中抽⽔蓄能电站的作⽤及经济性研究福建省电⼒勘测设计院、福建省抽⽔蓄能电站⼯程筹备处林章岁、林峰、刘峻、李仪峰、唐⽥、蔡鸿贤、雷勇电⼒营销集合在线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福建省电⼒有限公司刘⽂彬、王凌、黄婷、王峰、黄⽂伟、卢群、叶勇福宁⾼速公路下⽩⽯特⼤桥7号墩墙式基础研究福建省宁德市福宁⾼速公路有限公司、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福建省⾼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清华⼤学航空航天学院刘光东、杨征宇、赵宣宪、缪荣辉、周军⽣、陈开良、曾贤光闽江⽔环境中有机污染状况与控制研究福建省环境监测中⼼站陈晓秋、边归国、俞是聃、傅彦斌、杨泉临界点理论与⾮线性问题的多解福建师范⼤学李永青、陈建清、陈少伟、黄丽容锯切过程中⾦刚⽯⼯具与岩⽯界⾯作⽤机理研究华侨⼤学徐西鹏、李远、于怡青、黄辉、曾伟民、沈剑云、戴秋莲三等奖项⽬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员⽢薯新品种龙薯1号选育推⼴及其利⽤龙岩市农科所杨⽴明、郭其茂、吴⽂明、何胜⽣、兰兴庆真姬菇优良菌株的选育和推⼴三明市真菌研究所上官⾈建、郭美英、黄书⽂、黄黎红⽢蔗新品种选育与⾼效育种技术研究福建农林⼤学、农业部⽢蔗⽣理⽣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张⽊清、陈如凯、邓祖湖、张华、罗俊作物线⾍病害诊治技术研究与应⽤福建农林⼤学植物保护学院张绍升、刘国坤糯⽟⽶新品种闽⽟糯 1 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福建省种⼦总站陈⼭虎、黄华康、翁定河、卢和顶、童川拉⽢薯青枯菌(瘟)及其粗毒素的研究与利⽤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耕作轮作研究所、福建省植保植检站卢同、种藏⽂、林时迟、谢世勇、李本⾦特早熟蜜柑稻叶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龙岩市新罗区经济作物技术推⼴站张琼英、余平溪、罗红梅、傅飞珊、王建丽药(⾷)⽤菌⼯程发酵茶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壤肥料研究所林新坚、陈济琛、郑永标、林戎斌、张⽅⾈灵芝等⼏种药⽤菌深加⼯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李开本、陈体强、朱培根、林衍铨、徐洁蚕⾖新品种“早⽣615”筛选与应⽤福建省农科院耕作轮作研究所郑开斌、李爱萍、滕振勇、池晓雯复合⽣态茶园建设模式研究与⽰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壤肥料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态农业研究中⼼、福州市长龙华侨农场、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林新坚、姚信恩、罗涛、刘长贵、黄东风珍稀⾷⽤菌反季节产业化⾼效栽培技术研究福建省农科院耕作轮作研究所陈君琛、沈恒胜、杨菁、汤葆莎、陈友飞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规模特⾊农业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学、漳州市农业资源区划委员会办公室、漳州市⽔⼟保持委员会办公室、漳州市农业技术推⼴站、漳浦县马坪镇⼈民政府朱鹤健、张⽂开、叶绿保、章牧、程炯龙眼⿁帚病⽣态防治技术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陈菁瑛、陈景耀、陈熹、范国成、姚⽂辉红⿇⾼效育种技术及优质、⾼产、多抗新品种选育福建农林⼤学祁建民、林荔辉、⽅平平、林培青、蔡⾦⽉枇杷、龙眼⽓调冷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应⽤福建农林⼤学、福建省农副产品保鲜技术开发基地王则⾦、陈兴煌、苏⼤庆、陈丽娇、郑明锋优质枇杷带⼯程建设莆⽥市龙眼科研中试基地、莆⽥市⽣物⼯程研究所⽅⾦强、林秀萍、吴德宜、徐祖进、黄茂炼猪瘟、猪⼝蹄疫抗体⾦标试纸条研究和应⽤福建省农业厅畜牧兽医总站、厦门⼤学⽣命科学院、厦门市出⼊境检验检疫局⾦颜辉、黄印尧、张长⼸、梁全顺、⽅莹外来危险性杂草假⾼粱及其近似种快速鉴定技术与其防除研究福建出⼊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郭琼霞、黄可辉、苏开敏、柯⽟琴、蒋德源新型⾼效消毒剂-复⽅溴氯海因的研制福建农林⼤学陈强、李清禄、黄志坚、李建⽣、江和基福建柏⼈⼯林测树经营系列数表及⽣长模型的研究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庄晨辉、江希钿、陈信旺、张惠光、程朝阳沿海沙地相思树种栽培试验及其在防护林中的应⽤研究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东⼭⾚⼭国有防护林场叶功富、陈胜、谭芳林、姚庆端、李永林闽西北丘陵地带马尾松林⽣态栽培技术研究福建省三明市国有林场管理处陈美⾼、吴载璋、魏永平、邱加荣、邹⽂魁果茶⽵蔬菜主要害⾍⽩僵菌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应⽤研究福建省森林病⾍害防治检疫总站、漳州市森林植物防治检疫站、福清市林业局⽩僵菌⼚蔡国贵、徐耀昌、林庆源、黄芙蓉、陈⾦标杉⽊间伐材压缩密化实⽊地板的研究福建农林⼤学陈瑞英、刘景宏、魏萍、谢拥群、胡国楠马尾松速⽣⾼产优良家系遗传测定及其应⽤的研究龙岩市林业种苗站江瑞荣、邱进清、季孔庶、廖柏林、何卫东乐昌含笑育苗及⼈⼯栽培技术研究福建省邵武市林业科技推⼴中⼼、福建农林⼤学、福建省林业科学技术推⼴总站来端、马祥庆、李建民、余元华、刘化桐拉⽒栲栽培⽣物学特性及⼈⼯造林技术研究福建农林⼤学莘⼝教学林场、福建省林业科学技术推⼴总站、福建农林⼤学刘春华、潘标志、刘爱琴、沈宝贵、陈德叶⽣态公益林功能性等级评价及其综合经营技术研究三明市林业科技推⼴中⼼、福建省林业科学技术推⼴总站潘标志、周东雄、廖国华、李⽂宣、钟国昌福建⿇⽵地理种源与优良农家品种选择研究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农林⼤学、漳州市林业局、永安市林业局郑蓉、郑维鹏、林丽娜、黄勇、郭华北免修半免修复层防⽕林带阻⽕机理与营建技术研究福建省长泰岩溪国有林场、福建省漳州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南京森林公安⾼等专科学校洪长福、姚庆端、张思⽟、齐清琳、黄龙杰马尾松-阔叶树复层混交林综合效益的研究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局、福建农林⼤学莘⼝教学林场、福建农林⼤学林学院苏兵强、刘春华、樊后保、林德喜、蒋宗垲乳源⽊莲种群⽣态与驯化技术研究及推⼴三明市林业科技推⼴中⼼、福建省速⽣丰产⽤材林基地办公室周东雄、谢芳、张任好、廖国华、陈东华海⽔养殖病害病原检测及防治的开发研究-对虾和⼤黄鱼等鱼类主要病原检测及防治的开发研究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学、集美⼤学陈新华、杨丰、徐洵、彭宣宪、关瑞章⽯斑鱼规模化⼈⼯育苗技术开发福建省⽔产研究所王涵⽣、⽅琼珊、郑乐云、林琪⾹鱼全⼈⼯批量育苗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福建省宁德市⽔产技术推⼴站、福建省宁德市⽔产技术推⼴站试验场刘家富、黄光亮、刘招坤、郑尧兰、周胜利鳢科(Channidae)鱼类⽣物技术育种与养殖研究闽侯县⽔产场、福州市⽔产科学研究所、福州市海洋⽣物⼯程研究开发中⼼、闽侯县闽⾹科技⽔产开发有限公司王斯清、赵建培、游曦、刘建明、杨⼩强海洋贝类常温保存技术及产品研究福建农林⼤学潘超然、傅学霖、⽅婷、陈锦权、郑声源养殖鳗鲡肠道正常菌群的分析福建省淡⽔⽔产研究所樊海平、曾占壮、林煜、钟全福、余培建活鱼运输船应⽤闭式循环技术的研究⽯狮市东兴船舶机械⼚、福建省⽔产研究所、福建省⽔产技术推⼴总站、全国⽔产技术推⼴总站邱国泉、朱健康、蔡明春、林美娇、⽥朝阳中华鲟移地⼈⼯养殖技术研究莆⽥市⽔产科学研究所、厦门⼤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林⾦忠、苏永全、肖懿哲、周永灿、林星条纹鲈全⼈⼯批量育苗技术研究泉州昌盛渔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淡⽔⽔产研究所董朝基、黄种持、陈启春、彭亮东、卢红领环境和遗传易感在长乐市胃癌发⽣过程中的作⽤研究福建省肿瘤医院、长乐市肿瘤防治研究所郑天荣、郑秋红、龚福⽣、陈增春、陈建顺恙⾍病东⽅体重组56kDa表⾯抗原的制备及恙⾍病东⽅体检测试剂盒的研制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邓艳琴、严延⽣、何似、翁育伟、陈亮福建省⾷品主要污染物监测系统与预报的研究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林昇清、蔡⼀新、马群飞、陈伟伟、赵道辉偶发分⽀杆菌感染病理组织学研究及临床意义福建省南平市第⼀医院、中国⼈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韩明其、黄⾦⽣、余英豪、吴建芝、陈明光肱⾻外髁的⽣物⼒学实验研究及其在中医⾻伤科的临床应⽤泉州市中医院、福建中医学院、福州⼤学⼟⽊建筑学院张建新、刘献祥、陈⽇齐、孙永耀、苏再发⼤肠肿瘤多项⽣物标志定量观察及判别模式的建⽴与预后的研究福建医科⼤学晋雯、林志武、杨代兴、⾼美钦cNOS mRNA、MMP-9、TIMP-1及CD44v6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福建医科⼤学附属第⼀医院、福建医科⼤学张声、林建银、李莉、林华⼼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在⼼胸⼿术中的应⽤中国⼈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陈龙、陈炜⽣、盛继红、王⽂睿、张娟胃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福建医科⼤学附属协和医院卢辉⼭、张建中、黄昌明、吴⼼愿、王川⾼⾎压⿇醉与⼼⾎管相关体液因⼦关系的系列研究福建医科⼤学附属第⼀医院林财珠、林健清、蔡宏达、池萍、林群异丙酚对脑缺⾎和脑⼿术创伤保护作⽤的研究福建医科⼤学附属第⼀医院、福建医科⼤学附属协和医院张良成、杨锡馨、林财珠、杨庆、林密迦碱性成纤维细胞⽣长因⼦保护脊髓组织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福建医科⼤学附属协和医院刘⽂⾰、宋建榕、林佳俊、王锋、陈敏肝门部胆管癌⼿术⽅式与预后的关系福建省⽴医院王耀东、邱福南、⽥毅峰、赖智德、周松强⾮体外循环下多⽀冠状动脉病变的旁路移植术福建医科⼤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良万、陈道中、邱罕凡、杨国锋、林峰糖性⽩内障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研究福建医科⼤学附属第⼀医院徐国兴、胡建章、王婷婷、张声、郑卫东⾻髓细胞梗死⼼肌内移植的实验研究福建医科⼤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林峰、廖崇先、叶韵斌、陈道中、黄雪珊⼼脏瓣膜置换⼿术及术后的临床研究福建省⽴医院韩涛、谢维泉、陈同、翁国星、陈瑜⼸形架辅助三柱截⾻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中国⼈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徐皓、陈宗雄、姚晓东、钟继平、张朝春氟伐他汀对⾎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的影响福建医科⼤学附属第⼀医院、中南⼤学湘雅医院、武汉⼤学⼈民医院谢良地、A.D. Hughes、林志鸿、孙明、李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系列实验研究中国⼈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国⼈民解放军第⼆军医⼤学第⼀附属医院徐向进、陈频、张家庆、冯修⾼、吴学贵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鉴别诊断与分型研究福建医科⼤学附属协和医院⾼上达、林礼务、薛恩⽣、何以敉、林晓东⼤黄单⽤或联合治疗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中国⼈民解放军第⼀⼋零医院黄以群、林珍辉、许正锯、纪树梅、王崇国动脉内膜损伤后阿托伐他汀对粥样斑块的影响及其作⽤机制研究福建省⽴医院,福建省⼼⾎管病研究所陈斌、邓⽟莲、郭薇、吴志勇、林亚洲脑膜脑炎的诊断与综合治疗的系列研究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民医院、福建省⽴医院、中国⼈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建医科⼤学附属第⼀医院吴成翰、严晓华、杨渤⽣、王华燕、陆曦镍钛合⾦⽀架置⼊术联合放射治疗晚中国⼈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程惠华、赖红斌、张志坚、林贵⼭、期⾷管癌临床研究院李东⽯尿液与脑脊液总蛋⽩测定⽅法研究中国⼈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胡望平、胡盈莹、黄兢姚、周长邵、兰⼩鹏⽀⽓管哮喘患者⾎浆内⽪素和肿瘤坏死因⼦含量及肺功能关系的研究福建医科⼤学附属协和医院林挺岩、李志鹰、刘青、陈晓东、陈丽敏维持性⾎液透析患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研究中国⼈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国⼈民解放军第⼆军医⼤学第⼀附属医院余毅、袁伟杰、孙淑清、孙莉静、洪佳平CD105、MMP-9、TIMP-1、VEGF、KDR、Ki-67和CD34在宫颈癌的表达及意义福建医科⼤学附属第⼀医院江忠清、朱凤川、曲军英、郑秀、张声慢性⼼⼒衰竭患者⾎清脑利钠肽变化的系列研究福建医科⼤学附属协和医院陈协兴、洪华⼭、王⼀波、江琼、陈良龙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福建省⽴医院陈刚、林丽⾹、郝云玲、庄维特、姚瑾COX-2及其抑制剂与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长转移关系的研究福建医科⼤学附属协和医院李建英、陈丰霖、王⼩众、陈治新、黄⽉红仙茅,满⼭红质量及质量控制⽅法的研究福建省药品检验所潘馨、郭素华⾃由调节式膝关节外固定⽀架的研制及其推⼴应⽤宁德市中医院林健、叶少萍、陈葵DNWQ-3200型程序控制切⽯机晋江市和盛机械有限公司苏友谊、黄敏纯、苏⽐赛、李键、李⾦明耐热聚酯/聚酰胺酰亚胺复合⾃润滑漆包线开发冠城⼤通股份有限公司郑启荣、林年福、肖⽟萍、张敬铨、郑颖SF950环保节能型复膜机福建农林⼤学、福建南平华鸿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曾任仁、郭智华、邱峻德、彭国兴、师延青V型多功能针织横机福建红旗股份有限公司杨德友、吴启亮、郑华、郑向阳、李岳平LHG0.08-0.4-W⾼效节能⽴式锅炉福建省政和县熊烽锅炉制造有限公司叶⼤伟、刘声红、叶森伟、林葆明、魏永忠基于⾼速宽带⽹的异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福州⼤学林锦贤、郭朝珍、邱仕坦、宋志刚、孙及园四引线⼤电流陶瓷外壳福建闽航电⼦有限公司许⼀帆、陈⼩红、郭炜、楚鹰、⽯荣三明环境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三明市环境信息中⼼、三明市环境罗建平、吴镜禄、岳建民、周杰、监测站严道清数字城市空间数据框架关键技术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州市勘测院、福州⼤学陈硕、⾼昭良、钱兆向、莫国明、曹有新超⾼亮LED 厦门华联电⼦有限公司郑智斌、柴储芬、李⼩红、陶海青、王素彬实达税控收款机打印机芯福建实达电脑设备有限公司张⼤荣、林艳青、匡晓雪、李升祥、郑辉飞Wig3000⽆线综合信息⽹关厦门实达电⼦信息有限公司邢维峰、何德江、林遍野、谢东、周友清柔性印刷电路板研究福建省莆⽥市德基电⼦有限公司林⽟辉、黄明辉、黄⽟堂、阮航、柯洪武外汇会计⽹络系统厦门东南融通系统⼯程有限公司黄⽂俊、郭⽂胜、林密、肖⽂顺、机器辅助汉英互译系统厦门⼤学李堂秋、史晓东、李绍滋、陈毅东、郑旭玲嵌⼊式多功能控制器的研究福州⼤学吴景东、郑继楚、戴敏数字等离⼦电视(PS-42D8/PS-42D8B/PH42D8/PH-50D8) 厦门华侨电⼦股份有限公司李峰攀、陈迎峰、熊焕勇、张勤、张建中福建省数字科技⽂献系统福建省⽣产⼒促进中⼼黄⼼正、李⾦算、郑崇民、王良熙、陈健科研档案多媒体管理系统福建省档案馆、福建省科技档案馆黄建峰、王寿宇、黄燕芳、洪源清、肖海婴可调光紧凑型荧光灯厦门通⼠达照明有限公司许⽂平、曾⽴强、林良东、黄璜、候龙⽂多功能⽆线射频(RF)信号采集和处理智能终端集美⼤学徐轶群、万隆君、蔡振雄、王春芳、李品芳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电视直播系统厦门电视台林晓尧、杨国和、刘军祥、刘荣、林飞鹏JQX-68F⼩型直流电磁继电器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谭忠华、陈志超、罗国志、张坤、邓⽴昌稀⼟三基⾊紧凑型⼤功率φ17全螺旋节能灯管漳州市科明电光源有限公司陈建军、蔡志民、黄保有、薛武、李江淮回归式反光膜的中试⽣产华侨⼤学、晋江联兴反光材料有限公司陈亦可、林建明、吴季怀、林煜、黄昀昉⾼光泽⾼抗冲电器专⽤聚苯⼄烯树脂泉州泉港海洋聚苯树脂有限公司洪怀懋、肖锡兰、段存成、蔡瀛、姜志卿基于模糊神经⽹络的微⽣物反应过程溶氧浓度优化控制及⾼效节能技术福州⼤学、浦城正⼤⽣化有限公司、福州昌晖⾃动化系统有限公司郭养浩、⽯贤爱、孟春、陈剑锋、王元琛环境友好⽆机复合超细活性阻燃填料福建省泰宁陶⾦峰化⼯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学吴良⽅、郑⽔林、王定芝、四季春、吴世荣6%耐海⽔氟蛋⽩抗溶泡沫灭⽕剂福建省晋江市维德福消防材料有限公司韩卫国、许成营、何祥产、杨孝友⼀步法熔炼ZrO2颗粒福建三祥冶⾦有限公司夏鹏、杨辉、叶旦旺、叶林清、1050H18新⼯艺PS版铝板板基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谢⾦辉、黄瑞银、司开⽥、李谢华、朱明志玫瑰花等13种⾷⽤花卉品质的研究及加⼯技术的开发福建农林⼤学郑宝东、张怡、曾绍校、许明、孟鹏聚酯废弃物改性铸造⽤植物油沥青粘结剂福州⼤学、沙县明丰化⼯⼚郑⽟婴、吴章宏、王良恩、董美斌、邓道明⽵材及其加⼯剩余物⾼得率爆破法制浆熟化福建农林⼤学、福建省泰宁县绿⼭⼤有纸业有限公司陈礼辉、黄祖泰、李平、李正红、陈进⾦埋地⽤⾦属内增强聚⼄烯(PE)螺旋波纹管厦门泓皓管业有限公司郑皓匀、何龙新、黄义⼭、张庆结、沈建展复合纳⽶抗菌卫⽣材料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杨增扬、张富⼭、赖开慧、⽢庆平、许爱民建筑物安全与抗震鉴定及其加固效果检验的应⽤技术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林信虎、陈艳丽、杨丹萍、浦沪军、陈颖城市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福建省建设信息中⼼、福州市城市规划信息中⼼、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徐友滨、林中、马振明、马腾、吴春华钢管⾼性能混凝⼟结构理论与设计应⽤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福州⼤学、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永盛钢构⼯程安装有限公司、福建华厦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韩林海、尧国皇、王⽂达、郑建岚、杨有福利⽤污泥、淤泥⽣产陶粒建材泉州市丰泽三⾓洲陶粒有限公司、华侨⼤学⼟⽊⼯程学院严捍东、吕振利、黄海华、萧朝晖、庄重明福建省建设科技⽰范⼯程-福建省防震减灾中⼼⼤楼中国建筑第七⼯程局第三建筑公司吴平春、王彬贵、林峰、张世奇、林志强建筑结构修复加固成套技术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张天宇、黄奕辉、吴志雄、李梁峰、王全凤福建省开发建设项⽬⽔⼟流失及其防福建省⽔⼟保持监督站、福建省农陈善沐、杨⽟盛、林⽂莲、李庭波、治研究林⼤学林学院徐⽟华周宁碾压混凝⼟重⼒坝次⾼温期温控技术研究与实践福建省⽔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林琳、张裕平、谢德瑞、施志群、朱岳明。
教育50年大事记(1949年至1959年)
教育50年大事记(1949年至1959年).txt老子忽悠孩子叫教育,孩子忽悠老子叫欺骗,互相忽悠叫代沟。
▲男人这花花世界,我要用什么颜色来吸引你。
教育50年大事记(1949年至1959年)一九四九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宣布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在知识分子中进行思想与政治教育,有计划、有步聚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新中国教育建设起步。
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举行成立典礼。
12月23日-31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
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
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的正确结合。
必须坚决正确地招待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
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全体会议代表。
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地军管会接收新解放区的各级公立学校,组织开学复课,对学校进行整顿改造,取消国民党反动训导制度和反动课程。
开设革命的政治课程和其他新课程。
一九五零年4月3日,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开学。
这是全国第一所工农速成中学。
此后全国各地相继举办工农速成中学。
5月1日,《人民教育》杂志创刊。
毛泽东为该刊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6月1日-9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讨论改造高等教育的方针和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建设方向。
毛泽东、周恩来等出席会议。
会议提出,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方法,培养国家高级建设人才。
6月6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上所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讲话中指出,有步聚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
首家外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北京
学 院学 报 ,0 0,6 ):6—1 . 20 1 (1 1 7
[ ] 苑 广武・ 6 实用化 学 分析 [ ・ 京 : 油工 业 出版 社 19 : M] 北 石 9 3
l8 9・ [ ] 上海化工学院成都工 学院教研 组, 7 成都工学 院分析 化学教研 组. 分析化学( )[ 下 M]. 京 : 民教育 出版社 ,17 7 北 人 9 9:4
中心 等 , 现 了 与 台 湾 高 级计 量技 术 机 构 的接 触 和交 流 。 实
计量学术交流 、 加强计量 检测 与校准技 术合作 、 行测量 不 进 确定度评 估合 作研 究 、 建立更广 阔的合作领域等达成 了进 一
步共识。 ( 华网) 新
首家 外资农 业 生物技 术研 究 中心落 户北 京
ABS TRACT T e meh d f rd tr n h o ie i trb o ee t e e e to e se t bifd h t o o ee mig c l r n wae y i n s l ci lc rd swa sa l e .T e s d u ctae — p 一 d v s h o i m i t r 0
a i .T ep tn ilv l e o e c lr e in a a u e y in mee .T e c ne to h o d so t i e r m h e lg r h c d h oe t au ft h o i o s w s me s rd b o o tr h o tn f lr ewa b an d f a h d c i o t e s mi a i — o t
农业部公告第1612号――关于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的公告
农业部公告第1612号――关于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1.07.15
•【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612号
•【施行日期】2011.07.1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科技
正文
农业部公告
(第1612号)
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2010年和2011年我部分两批组织开展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评审工作。
经过发布指南、申报、遴选、论证和公示等工作环节,确定了由33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183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251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组成的30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学科群”,现予以公布。
附件: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五日附件: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
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落户山东农业大学
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落户山东农业大学
佚名
【摘要】据《大众日报》消息:3月1日,农业部综合性实验室在山东农业大学挂牌成立。
作为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学科群建设的龙头,该实验室将带领全国相关研究单位在高产高效耕作制度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方向上开展攻关。
【期刊名称】《生命科学仪器》
【年(卷),期】2012(010)002
【总页数】1页(P57-57)
【关键词】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可持续发展理念;耕作制度;生理生态;学科群;作物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据《大众日报》消息:3月1日,农业部综合性实验室在山东农业大学挂牌成立。
作为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学科群建设的龙头,该实验室将带领全国相关研究单位在高产高效耕作制度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方向上开展攻关。
在全国构建学科群建设,意在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减少重复研究。
学科群按照学科领域、产业需求和区域特点进行规划布局,每个学科群包括一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几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若干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30个综合性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山农大是唯一的省属农业高校。
到2015年,全国将完成30个以
上的农业部综合性实验室建设、建设170个以上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建设200个以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装备良好的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2020年岗位招聘计划
藏药标准化与新药研发学科组
李玉林
天然药物化学或药理学
1
藏药药理及安全性评价学科组
魏立新
药理学或药物化学
1
高原动物生殖生物学学科组
杨其恩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或兽医学
1
药材GAP生产与质量标准研究学科组
马世震
药用植物学(药材GAP生产技术研究)
1
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与植被恢复学科组
周国英
植物生态学
1
周国英(赵晓辉)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2020年岗位招聘计划
1、科研岗位
学科组
学科组组长
研究方向
岗位数
应聘条件
退化草地恢复与生态畜牧业学科组
赵新全(赵亮)
大数据分析或遥感
1
1、具有博士学位,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特别优秀的人员,年龄可适当放宽到不超过40周岁;
2、具有较好的与招聘学科组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知识,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学科领域核心刊物上发表过2篇及以上学术论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SCI收录期刊;
3、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为高原生物学事业的奉献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学风正派,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赵新全(周华坤)
草地生态学或草业科学
1
小哺乳动物适应性进化与管理学科组
张堰铭
小哺乳动物宏基因组及微进化
1
农作物与牧草种质创新与育种学科组
陈志国(窦全文)
作物学
1
青藏高原生态经济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学科组
王洪伦
天然药物化学或药理学
药理学
1
藏药新药研究与Βιβλιοθήκη 发学科组陶燕铎药理学
1
生物资源与环境生态学科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研究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促进涉及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安全检查指南》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所转基因生物研究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我所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和进出口等活动的在职、在编职工、特聘人员、合作研究人员、客座人员、硕博研究生、博士后及联合培养学生等,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和微生物;(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三)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四)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分的种子、农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设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简称研究所转基因安全领导小组),由研究所第一负责人、科研管理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科研人员组成,全面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组长由研究所第一负责人担任。
第五条转基因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对相关申报材料的审核、定期对试验过程中有关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等。
第六条按照研究与试验的不同环境,由不同部门进行严格控制和把关:实验室环境由研究组负责,室内温室环境由研究组和温室管理者共同负责,大田环境(研究所所属的农场)由作物栽培与育种基地负责,研究所转基因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部门提出的需求进行协调。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教育部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2、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3、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4、农业部动物疫病诊断与免疫重点开放实验室5、农业部动物生理生化重点开放实验室6、农业部农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7、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8、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农业部)2、农业部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3、农业部转基因大豆检测与监测中心(南方)4、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京)(筹)5、农业部动物疫病防制技术创新中心6、农业部牛冷冻精液质量检测中心(南方)7、农业部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研发基地8、教育部资源节约型肥料工程研究中心9、教育部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平台10、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江苏省肉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东部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等)农业部研究所、室:1、大豆研究所2、细胞遗传研究所3、植物病原生物研究所4、农业昆虫研究所5、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6、蔬菜研究所7、农业经济研究所8、杂草研究室10、动物繁殖研究室11、家畜生理研究室12、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校级科研机构校级独立科研机构:1、中国新农村建设研究院2、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3、农业生物安全研究中心4、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中心5、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各学院(部门)科研机构农学院:1、大豆研究所2、棉花研究所3、水稻研究所4、细胞遗传研究所5、区域农业研究所6、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7、作物生理生态研究所8、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心9、应用生态研究所10、作物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植物保护学院:1、植物病原生物研究所2、农业昆虫研究所3、植物检疫研究室4、农药应用研究所5、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动物医学院:1、家畜生理研究所2、兽医寄生虫病研究室3、畜禽营养代谢病防治研究室4、鱼病鱼药研究室6、畜禽疫苗工程中心7、畜禽疾病检测中心8、兽药创制中心9、小动物疾病研究室10、兽药残留检测中心动物科技学院:1、动物胚胎工程技术中心2、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室3、消化道微生物研究室4、动物繁殖研究室5、南方草业研究所6、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所7、乳牛科学研究所食品科技学院:1、肉类研究室2、酶工程研究室3、食品微生物研究室4、绿色食品研究室5、肉类工程技术中心6、食品研究与开发工程技术中心7、食品与包装工程联合研究所生命科学学院:1、杂草研究室2、植物生理研究所3、环境能源工程研究所4、污染物生物治理工程技术中心5、农业微生物研究室理学院:1、农药创制中心2、理化分析中心3、应用化学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2、有机废弃物研究所3、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研究所4、海涂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农田污染检测分析中心6、肥料工程技术中心7、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工程中心园艺学院:1、果树研究所2、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3、中药材研究所4、设施园艺工程技术中心5、蔬菜研究所6、花卉研究所7、草坪研究与开发工程技术中心经济管理学院:1、江苏创业投资研究中心2、农业经济研究所3、南京现代企业管理咨询研究中心4、海峡两岸农业经济研究所5、中日经济文化中心6、电子商务研究中心7、财政金融研究所8、生产率及效率监测研究中心9、国际食品与农业经济研究中心10、农业园区研究中心11、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研究与发展中心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2、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外国语学院:1、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研究所2、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所公共管理学院1、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2、国际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3、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4、公共政策研究所5、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工学院1、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研究室2、农业工程研究室3、智能化研究所4、现代设计方法及车辆技术研究中心5、检测与控制研究室6、管理工程研究室7、工业工程研究室信息科技学院1、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图书馆1、情报研究所体育部1、体育与健康研究所科技处2006年10月19日。
中国农科院直属单位分布
1960 河南
茶叶研究所
1958 浙江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1948 黑龙江
兰州兽医研究所
1957 甘肃
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1958 甘肃
上海兽医研究所
1964 上海
草原研究所
1963 内蒙古
特产研究所
1956 吉林
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1979 天津
沼气科学研究所
1979 四川
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1957 江苏
院属各单位
成立
省份
作物科学研究所
2003 北京
植物保护研究所
1957 北京
蔬菜花卉研究所
1958 北京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001 北京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1957 北京
蜜蜂研究所
1958 北京
饲料研究所
1991 北京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北京
生物技术研究所
1986 北京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1958 北京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1957 北京
农业信息研究所
1957 北京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2003 北京
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北京
农田灌溉研究所
1959 河南
水稻研究所
1981 浙江
棉花研究所
1957 河南
油料作物研究所
1960 湖北
麻类研究所
1958 湖南
果树研究所
1958 辽宁
郑州果树研究所
北京
110
8
北京
98
9
北京
112
17
北京
148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抓紧开展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抓紧开展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5.28•【文号】农办计[2012]67号•【施行日期】2012.05.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抓紧开展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农办计[2012]67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厅(委、局),部属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改善科技创新条件”的要求,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我部在编制《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3-2017年)》的同时,拟于今年在部分省区先期启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定位与目标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是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力军,是凝聚和培养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组织行业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十二五”期间,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以及专业性、区域性重大农业科技问题,我部以“学科群”为组织单元,布局命名了一批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通过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科研设备先进、数据处理高效、资源共享程度高的综合性、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形成完备的农业科研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资源的共用共享和成果信息的有序流动,为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设布局及内容依据“十二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布局和正在编制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3-2017年)》,综合考虑学科布局、产业特点、区域特色和建设基础,2012年拟在农业环境学科群的1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6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14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先期开展建设试点。
具体名单详见附件1。
(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支持购置单台套20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及改造实验设备配套的用气、用水(纯净水)、动力电与通风装置等相关配套实验设施。
我国成立首家合资的农业生物技术研发机构
本刊讯近日,由北京未名凯拓农业生物技术公司暨国家作物分子设计中心和美国杜邦公司先锋海外公司共同组建的北京凯拓迪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成立。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说,这是我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的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将在我国高端基础农业生物技术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介绍,北京凯拓迪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将针对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水资源紧张、干旱和盐碱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等状况,致力于研究玉米、水稻、油菜、蔬菜等农作物的功能基因,通过高科技手段寻求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抗病性、水资源及营养我国成立首家合资的农业生物技术研发机构“2007创新北京论坛”举办本刊讯2007年11月2日,由北京市社科联和北京市科协主办的“2007创新北京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
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市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朱善璐出席论坛并讲话。
论坛上,来自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新经济研究院、北京创新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近十名专家,分别就如何提升首都自主创新能力、北京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振兴北京服务业的新发展方式等重要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和论证,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建议。
朱善璐强调,要加强对创新的非技术因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研究。
要开放式地进行创新研究,要向全国各省市开放,向国际开放。
本刊记者陈治光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研发中心运用企业化运作机制,以承接研发外包项目,转让研发成果、专利技术等为主要盈利模式。
北京未名凯拓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暨国家作物分子设计中心由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公司、北京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北京农林科学院于2000年组建。
杜邦公司先锋海外公司是世界著名植物种业公司,从事农作物和油料作物种子及其他与农业相关产品的分析、研究、开发、生产和营销业务,在70多个国家设有实验室及销售网点,具有丰富的基础研究、作物育种、产品开发和销售的系统经验。
再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
再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作者: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5年第09期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是当时学术界的一件盛事,标志着中央研究院国家学院体制的最终完成。
金陵大学农学院开中国四年制农业高等教育先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第一届院士农科中并没有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教授,但并不能就此贬低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成绩。
第一届院士中有多位曾在金陵大学任教过或是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毕业生,都是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校友,从选举结果也能解读出教会大学在学术界处于边缘的地位。
本文试从第一届院士选举的视角,来考察金陵大学农学院的发展,也借以透过这个窗口,来探究当时学界的文化生态和学术资源的群落分布。
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是当时学术界的一件盛事,各学科的顶尖学者大都名列榜单,它标志着中央研究院国家学院体制的最终完成,可谓开中国科学体制实行院士制度的先河。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金陵大学农学院,笔者试从第一届院士选举的视角予以考察,①因第一届院士选举涉及的人和事众多,笔者先仅就与本文主旨相关的第一届院士选举细节介绍于前。
中央研究院成立于1928年,成立之初,由于我国科学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科学人才比较匮乏,初期首先设置了一些研究所,逐步开展科学研究,以巩固基础。
到1935年中央研究院已设有10个研究所,“规模渐备,研究工作亦日形进展”,②在此基础上,于当年9月7日成立了第一届评议会,此后第一届评议会共举行过五次年会。
1940年3月,第五次年会选举成立了第二届评议会,在当时条件下,评议会实际上为院士制度之雏形,它弥补了中央研究院作为国家科学院尚无条件选举院士的体制缺憾。
抗战时期,中国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虽遭受重创,但还是得到了发展,中央研究院也由战前的10个研究所,发展到14个研究所(包括数学、医学、体质人类学研究所筹备处),学术研究确有长足进展,且经过10余年的国际交流,作为国家科学院渐获国际认可。
举行院士选举,完成国家学院体制的时机渐近成熟。
出科技成果创产业辉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科技成果,创产业辉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简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始建于1958年,经过4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具有良好科研基础与规模、较强科技开发实力的综合性国家科研机构。
一、组织机构设置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由研究系统、开发系统、管理系统和支撑系统组成。
其机构设置如下页图。
二、科研及科研成果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是一个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性研究所。
该所的方向任务是发掘生物资源、发展生物技术,为医药、环保、农业等部门提供生物资源信息及开发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并为政府部门在生物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其主要学科为资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两栖爬行动物学,重点发展学科为资源生物学与环境生物学。
经过三代科技工作者40年的不懈努力,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已在天然产物研究、生态环境工程研究、农业生物高新技术、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1、天然产物研究在天然药用植物活性成份研究方面,对数百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份进行研究,发现了包括新骨架化合物在内的百余种新天然化合物,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采用活性追踪方法对川西药用植物活性成份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系列具消炎、抗癌、抗老年痴呆及治疗心血管疾病活性的化学成份,现已申请专利6项,另有3项即将申请专利。
该所对薯蓣属植物的甾体皂甙成份大规模提取纯化工艺进行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进而研制成功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植物药———“地奥心血康”。
该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地奥心血康”畅销全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利用微生物进行结构改造和转化、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方面,先后完成了“微生物转化大力补”、“微生物法在高效皮质激素培他米松生产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其研究成果已用于生产。
研制成功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宁南霉素”以及生长调节剂“脱落酸”,其中“宁南霉素”已获临时农药登记证书,即将投入生产。
筹备期间职责
四川华橙酒业有限公司筹备期间各工作部门主要职责和任务(2012年7月20日筹备处会议通过)四川华橙酒业有限公司筹备期间设立筹备处,负责公司的各项筹备工作。
一、筹备处主要负责人公司投资人1、主持筹备处全面工作,决定或召集筹备处会议研究决定筹备工作中的重要事项;2、决定人、财、物、投资等方面处置方案;3、审查批准各种方案、计划、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公司重要文件。
二、筹备处负责人桑维超1、代表华橙酒业公司、华橙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负对上对外的联系协调工作;2、了解建立公司的规定和政策,负责办理建立注冊公司的一切手续。
3、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4、负责对公司员工的考核工作;5、完成筹备处主要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行政负责人文本兴1、受筹备处负责人委托负责处理筹备处的日常工作;2、组织协调各部门实施经批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3、根据负责人的要求,落实分配工作任务;4、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和协调,提高工作效率;5、召开筹备处会议研究处理有关工作;6、负责对各部门起草的方案、制度、规定进行初审;7、负责承办各部门向筹备处负责人请示、报告;8、完成筹备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生产技术部生产技术总负责人(总工程师)毛怀彬1、负责与设计单位共同拟定生产工艺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初审,将审查意见报经筹备处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后组织实施,确保生产产品达到设计标准;2、负责生产设备及其配套设备的选型考查、论证,经审批同意后负责采购、安装、调试和检修,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3、负责主持小试和中试,验证生产工艺方案,提出生产工艺的改进方案,确保成熟工艺投入生产;4、全面负责产品生产、开发、检验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5、负责起草产品企业标准,并报有关部门备案;6、收集、整理、分析生产过程的各类数据(日产、批产对应的产量、原材辅料消耗量、人工工量、水电用量等),计算生产直接成本,为决定产品价格、营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7、负责编制所管工作争取项目的资料报告;8、负责所辖人员的培训、管理和业务考核,对其他员工进行生产知识的普及培训;9、负责编制各期生产计划、设备检修计划、用人计划、质量计划、人员培训计划和进度安排,经审批同意后组织实施;10、提出产品开发和生产所需原材辅料的采购计划,并对其进行质量分析;11、负责制定各工序的劳动定额、消耗定额;12、负责编制生产车间设置方案,经审批同意后组织实施;13、起草公司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4、协助基建工程部建设生产车间;15、负责准备公司注册所需生产枝术方面的资料;16、完成筹备处交办的其他工作。
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企业信用报告-天眼查
二、股东信息
截止 2018 年 10 月 22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三、对外投资信息
企业名称
注册时间
注册资本
北京科恩百奥生物技术有 限公司
2002-11-19
5.5 行政处罚
截止 2018 年 10 月 22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5.6 严重违法
截止 2018 年 10 月 22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因使用该报告而产生的任何后果,天眼查概不负责。
2
一、企业背景
1.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
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工商注册号: /
统一信用代码: /
法定代表人: /
组织机构代码: /
企业类型:
/
所属行业:
/
经营状态:Βιβλιοθήκη /注册资本:/
注册时间:
5.3 法律诉讼
截止 2018 年 10 月 22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6
5.4 法院公告
截止 2018 年 10 月 22 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及天眼查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 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 考。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关于开展第一批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关于开展第一批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1.03•【文号】农科(执法)函〔2016〕第397号•【施行日期】2016.11.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关于开展第一批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农科(执法)函〔2016〕第397号各有关单位:为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转基因作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农科教发〔2016〕3号)精神,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的可追溯管理,提高试验基地的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提升农业转基因试验的源头监管能力,经研究,我司将于近期开展第一批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基地认定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定范围第一批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基地认定范围界定为在海南省南部的三亚市、陵水县、乐东县开展农业转基因作物试验的现有育制种基地。
二、申报条件符合《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通用要求试验基地》(农业部2406号公告-3-2016)要求,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设施条件。
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的隔离距离,隔离距离内无所试验转基因植物的野生近缘种;具有可控制人畜出入的围墙或永久性围栏;具有工具间、仓储间、工作间,必要时应具备网室、网罩、旱棚等附属设施;具有专用的播种、收获等机械设备和工具,非专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应有清洁设施;有控制人员和物品出入及防止转基因生物意外带出的设施;有24小时监控设施、气象记录的设施、排灌和排涝设施,生物的无害化处理、灭活或销毁设施;试验基地及其重要场所有明显标示。
(二)组织管理。
试验基地的依托单位为中国境内的法人机构,并具有10年以上的土地使用权;设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试验基地负责人熟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具备3年以上转基因研究或试验经历;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或试验对象、规模和研究内容等配备试验人员,试验人员具备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安全负责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张贴在醒目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籌備處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籌備處之研究定位著重於具前瞻性與創新性之農業生物科技系統的開發,因此本所以次序重要性的考量來開發應用性的重點目標,期能獲得有用的創新生技產品以及智慧財產專利,並發表有國際高水平之生技科學或技術學研究論文。
最後將盡力促成這些相關研究成果在產業界可有效應用,以回饋台灣農業之發展。
目前選定三項研究重點與方向:一、作物改良研究著重於抗逆境作物之基因體研究與新品系之培育,及重要基因轉殖系統之研發,以期未來可減少農作物因不良環境危害或病害所造成的損失,並進而提高農民/農業收益。
二、藥用植物研究主要發展系統性之體內及體外的細胞免疫測試系統來篩檢藥用植物萃取物或化合物。
利用cDNA基因微矩陣、蛋白質體、二次代謝物體及生物資訊技術系統以進行受藥草萃取物或化合物誘引或反應之癌細胞或免疫細胞內的基因,蛋白質及代謝物之表達圖譜研究,以建立新型藥草健康食品及中西草藥之研發基礎。
三、疫苗科技及工業酵素研究重於發展以基因及序列重組為基礎的疫苗技術,並將此技術應用在口蹄疫、SARS和禽流感等傳染病上。
此外本所也利用蛋白質工程的研究方式分析酵素或蛋白質的特性,並將之用於提高發展動物保健之生物技術。
一、作物改良研究(一) 抗非生物環境逆境方面1.透過對阿拉伯芥的一個microRNA (miR399)和其目標基因(ubiquitin-conjugating E2 enzyme)的研究,發現他們參與植物體內磷酸恒定的調控。
大量表現miR399的轉殖植物抑制了E2的表現並與喪失E2功能的突變株表現出磷酸過多的毒害性狀,適當且正確miR399的表現和E2表現的調控是維持植物體內磷酸恒定重要的一環。
miR399和E2基因的功能至少在以下三個層次來調控植物體內磷酸之恒定性:(1)根部對磷酸之吸收,(2)磷酸在根部與地上部之分配狀況,(3)在老化或缺磷時磷酸於不同葉片間的轉運。
此項發現顯示植物維持植物體內磷酸恒定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個進一步瞭解調控植物體內磷酸恒定的重要線索與新的研發方向。
這項研究成果即將在國際著名刊物Plant Cell發表。
2.已篩選到六個可耐嚴苛乾旱逆境之阿拉伯芥突變株,並已證實持續表達Methionin sulfoxide reductase (MsrB)基因可以使轉基因植株抵抗乾旱及鹽害逆境。
3.利用阿拉伯芥為材料,以植物功能性基因組學技術,陸續發現與植物抗高溫逆境耐性相關基因之功能的直接遺傳證據。
這些新獲得的遺傳材料將可提供詳細協助吾人解析植物如何可利用複雜的基因調控與蛋白質表達來抵抗環境中多變的逆境或不良因素。
4.從阿拉伯芥老化葉片之基因表現圖譜找到幾個與自然生長或高溫逆境表之新穎基因,目前正利用轉殖基因技術對其中特定基因進行功能性研究。
5.已發現植物中有許多蛋白質與銅親和。
藉由進一步分析,已找到六個新發現可與銅鍵結的motifs,將進一步研究這些motifs在與銅鍵結上之角色。
此外,已選殖到對鎘有專一鍵結之蛋白質,正評估其應用於去除重金屬污染的可能性。
(二)抗病方面1.利用農桿菌轉殖法,將抗病基因轉殖入文心蘭內,育成了抗軟腐病的文心蘭品種。
這項工作成果已經發表於國際期刊,同時也正在申請專利中。
同時亦利用抗菌胜肽基因轉殖技術,使得蕃茄具抗病菌的能力,尤其是抗青枯病菌及細菌性斑點病菌。
2.利用轉殖病毒鞘蛋白基因入蝴蝶蘭,已育成抗病毒的蝴蝶蘭品種。
3.針對極為複雜且全球發生嚴重的茄科作物青枯病,正利用DNA晶片、病毒誘發性基因靜默法(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及篩選變異植株(mutant screen)等研究策略,選殖可能參與茄科作物及阿拉伯芥抗青枯病的防禦/病菌誘導基因與啟動子,並研發在作物保護上之應用性。
4.已發現可同時被缺水及病原菌感染共同調控的番茄及阿拉伯芥基因,我們正進一步研究特定基因(尤其是轉錄調控蛋白)及基因啟動子在作物逆境反應之功能與特性及在作物保護上之應用性。
5.針對一株台灣特有的高毒力青枯病菌,目前已找到一群新穎病原性基因及具寄主專一性之新突變菌株等重要資訊與資源。
6.正評估利用轉殖抗菌胜肽以增加蕃茄具抗病原細菌的能力之可能性。
(三)其他農業生物技術之研發1.已建立可有效檢驗出各種重要基因改造作物或其相關商品之cDNA微陣列系統。
2.已成功利用水稻充當生物反應器生產出具抗病毒活性之人類用丙型干擾素。
3.已建立重要草藥紫錐菊之基因轉殖系统,並正申請相關專利。
4.已研究植株型(如甘藍)及種子型(如阿拉伯芥)在低溫誘導開花(春化作用)分子機制之差異,將進一步探討利用此機制來調控開花之可能性。
5.從番茄中找到幾個具織組特異性之基因,並已選殖到相關的啟動子序列。
目前正積極地進行相關的功能性研究。
6.從番茄中選殖到幾個類胡蘿蔔素生合成路徑之關鍵基因,目前正進行關鍵基因表現量與轉殖番茄胡蘿蔔素含量之相關分析。
7.發展出以SPR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為探測因子,將接受器蛋白質(receptor)固定來篩選中草藥中的功能性成份,此方法AFTIR(After Flowing Through Immobilized Receptor)可增加篩選的效率及精確性,目前這個系統正在申請專利。
(四)微陣列共同實驗室經由各研究室的收集,本所的微陣列共同實驗室已生產出第4代番茄基因晶片(Tom4),同一晶片上約有1萬3,000個點,代表超過7,000個基因。
另外,人類免疫相關基因約200多個,亦已點製成免疫晶片,製作之晶片提供各研究室使用。
二、藥用植物研究(一) 已建立植物代謝產物體學(metabolomics)之研究平台已成功建立了植物次級代謝產物體學(metabolomics)之一些重要研究技術系統之串聯,例如利用氣相色層分析質譜儀(GC/MS)或液相色層分析質譜儀(LC/MS/MS)技術系統並結合生物統計分析等工具,來有效建立特定藥用植物之具代表性化學指紋圖譜,並用來做為判定植物品種之有效分析平台與品質管制活性植物萃取物之重要參考依據。
已成功利用GC/MS 與metabolite clustering分析系統有效區別與鑑定紫錐菊之三種藥用品種。
我們並利用RP-HPLC、LC/MS與數種光譜分析法,建立活性紫錐菊萃取物之化學指紋圖譜與指標成分。
(二)應用細胞体外培養 (如樹突細胞(DC) 、T細胞等)或其類似體內培養及相關動物模式系統以評估中草藥之免疫調節功能1.應用一套動物活體實驗並融合基因槍技術,來篩檢藥用植物萃取物或其單一化合物對抗或促發炎有關之淋巴細胞激素的作用。
目前證實由數種草藥所得之三、四種純化物可專一性調節腫瘤壞死因子(TNFα)、IL-10、IL-6、NF-κB等基因之表達,此活性是作用在該基因上游特定的啟動子區域。
部份結果或可開發為各型內外服用的抗發炎之中草藥。
2.發現咸豐草糖苷類可以藉由控制T細胞分化及殺死T細胞,來避免第一型糖尿病之發生。
另外,這糖苷也可促進胰島細胞的胰島素分泌。
3. 利用自製的DNA微陣列晶片或 Affymatrix DNA microarray實驗系統,研究發現一些植物萃取物 (根、莖、葉等組織)具有影響人體血液中及老鼠骨髓的單核球分化成未成熟樹突狀細胞的能力。
目前正利用蛋白質體技術及生物資訊學來分析或註解這些植物有效成分在樹突免疫細胞之基因表達及訊息傳導。
4. 已積極開發利用固定細胞膜蛋白質接受體的技術,來創新中草藥的篩選技術,並已從申請專利AFTIR的技術,篩選到紫錐菊裡的Cynarin,具有特定免疫抑制的作用,其生物活性已証實而相關的結構及分子式正在研究中。
(三)利用癌細胞系統(如前列腺癌細胞、乳癌細胞等)、巨噬細胞或老鼠皮膚系統來評估中草藥之防癌或抗發炎生物活性1.評估與開發台灣常見菊科植物之抗發炎活性與藥理機制。
已由大花咸豐草分離出一咖啡酸衍生物,其具極顯著的調控環氧酵素-2(COX-2)與其他重要發炎因子如:PGE2與NFκB的活性,相關作用機制已進行深入的探討。
2.在疾病模式開發上,研究將人類前列腺癌(CWR22)細胞轉殖予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啟動子所調控之生物冷光報導基因,作為細胞級(體外)之藥效測試、快速篩選系統,透過冷光基因表現強度可觀察癌細胞對藥物處理之反應。
甚至將該前列腺癌冷光報導細胞同位移殖於裸鼠體內、得以生物冷光對腫瘤生長及癌轉移作活體影像觀察,作為活體動物模型實驗,以驗證在體外實驗之研究結果。
目前已利用該細胞級藥效測試系統鑑定出數個來自番茄與菊科植物之可能抑癌萃取物及植物化合物。
三、疫苗科技及工業酵素研究(一)口蹄疫疫苗研發平台1.比較口蹄疫病毒之整個外鞘前驅多肽P1以及外鞘蛋白VP1在DNA 疫苗接種後對抗口蹄疫病毒的策略研究。
結果顯示利用完整的外鞘前驅多肽,無須使用病毒獨特之蛋白酵素或其他基因即可產生良好之接種效果,安全性較佳,提供一方便的血清測試系統,未來可應用在口蹄疫相關疫苗研究或病毒性疾病之研究。
2.利用重組竹嵌紋病毒表現系統來表現VP1抗原片段(37個胺基酸)作為疫苗,結果顯示重組竹嵌紋病毒能引發中和抗體及細胞性免疫反應,可有效提供猪隻保護效果,因此重組竹嵌紋病毒具有潛力可發展成為新式口蹄疫疫苗,及應用到其他疫苗上。
3.利用蛋白質體技術比較宿主細胞及VP1作用的效果,找出一些蛋白質與細胞凋亡有關。
另外,也發現其他外鞘蛋白,如VP2、VP3對宿主細胞凋亡的影響。
(二)類病毒微粒(virus like particle, VLP)1.利用基因轉殖之哺乳類細胞株、與細胞培養系統,研發出可大量生產類SARS病毒之重組蛋白微粒之細胞系統。
完成對該類病毒微粒(VLP)之特性描述,如:蛋白質組成、蔗糖梯度離心沉降、與電子顯微影像。
2.VLP作為免疫抗原注射小鼠與馬,所產生之抗體會交叉辨認真正的SARS病毒。
3.VLP作為免疫抗原注射小鼠產生細胞媒介之免疫反應。
以上這些結果十分重要,已送重要學術論文及專利申請。
(三)探討CpG序列活化先天性免疫反應利用基因微矩陣、蛋白質體技術,找到一些被細菌含有CpG motif 免疫刺激劑誘發的基因/蛋白質,如 CpG-ODN可誘導表現耐熱蛋白與支配細胞激素的產生,並與細胞存活反應有關, ARF蛋白會調控CpG-ODN進入細胞,及TLR9引發的訊息傳遞及功能,並證實CpG-ODN誘發的蛋白質有保護腦神經的作用。
(四)研究影響T細胞功能之重要基因利用基因體學當工具,找到許多可能參與控制T細胞分化之基因。
其中,LZ基因為一種轉錄因子,能抑制細胞中干擾素(IFN-γ),但增加四號介白素(IL-4)表現。
透過T-bet與IFN-γ來抑制第一型控輔助T細胞並促進第二型控輔助T細胞之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