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数组

合集下载

实验五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

实验五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

实验五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1 引言顺序量表的建立方法有两种,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的特点是一次性地将刺激全部呈现给被试,请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刺激排序。

主试将多个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

就能求出每一个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组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则是把所有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最后按每个刺激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作一个顺序量表。

在对偶比较法中,要注意同一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前后两次的呈现要再时间和空间位置上进行平衡。

所有的刺激对呈现的顺序也要按照台阶式或斜线式的方法进行安排。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5种图片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量表。

2 方法2.1被试等级排列法被试为5名21岁在校大学生,3女2男;对偶比较法被试为1名21岁男大学生。

2.2实验工具5种不同的图片2.3实验程序(一)等级排列法1 一次给被试呈现5张图片。

2 给被试如下的指导语:“请你做一个图片爱好的实验,这里有5张不同图画面的图片,请你按自己的喜爱程度给它们依次排序。

如果排好后你觉得不满意还可以再改,直到排出你满意的顺序为止。

这个实验无所谓对错,只要你按自己的爱好程度排序就行,现在就请开始。

”3 主试做好记录。

4 换下一名被试,按上述程序进行实验。

(二)对偶比较法1 按台阶式排除呈现5种图片的顺序。

2 给被试如下的指导语:“我每次给你看两张图片,请你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一张,最好能说明为什么喜欢这张。

”3 按预定的顺序呈现个对图片,每次都要将两张图片同时放到被试前得桌面固定位置上,一左一右。

被试的反应要记到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

做完10次后休息2min,然后再按照相反的顺序比较10次,这10次每张图片呈现的位置要和前面呈现时的左右位置调换一下。

给被试呈现图片顺序列表见表3.1:表3.1 对偶比较法图片呈现顺序列表A B C D EA * 20 19 13 12B 1 * 18 17 11C 2 3 * 16 15D 8 4 5 * 14E 9 10 6 7 *3 实验结果在实验一结果中发现,图片B的平均等级最小,即最受喜爱,图片E在总体中则是最不受喜爱的,不同被试对画面的喜爱程度没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即便是结果排在最后一位的E,也还是有被试把它排在第一位。

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简单的55个小实验

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简单的55个小实验

简单的55个小实验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数据库原理_实验五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_实验五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
实验指导书
实验五SQL Server 2000中数据库安全性设置
1. 实验的目的
1)熟悉通过SQL对数据进行安全性控制。

2)完成作业的上机练习。

2. 实验内容
要求:在SQLSERVER2000中利用SQL语句完成以下操作。

1)通过SQL对登入账号,用户的创建修改与删除。

2)通过SQL对角色管理,以及角色中添加用户。

3)对角色和用户数据的授权和权力回收
3. 实验步骤
1)复制生成xscj数据库的代码并运行。

2)创建登入账号和用户名s1,s2,t1,t2,l1,l2密码与账号相同默认登入访问xscj数据库。

3)创建角色student,teacher,leader。

4)为角色student授权student表、course表和SC表的select 权力,拒绝修改和删除这三个表的权力
5)为角色teacher授权student表、course表和SC表的select 权力,以及对SC表的修改,插入更新的权力, 拒绝修改student表和course表的权力
6)为角色leader授权student表、course表和SC表的select 权力,以及对student表、course 表修改,插入更新的权力,拒绝修改和删除表SC的权力
7)将s1,s2加入student角色
8)将t1,t2加入teacher角色
9)将l1,l2加入leader角色
10)分别以s1,t1,l1登入服务器验证对student表、course表和SC表相应权限的验证。

数据库实验5 多表查询及视图

数据库实验5 多表查询及视图

实验五:多表查询及视图一、实验目的1.掌握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查询条件表示方法;2.掌握数据表的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的使用方法。

3.掌握创建及管理视图的方法;二、实验学时2学时三、实验要求1.了解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格式和执行方法;2.掌握连接查询、嵌套查询和集合查询的语法规则;3.掌握使用界面方式和命令方式创建及管理视图;4.完成实验报告;四、实验内容1.以实验3数据库为基础,请使用T-SQL 语句实现进行以下操作:1)查询选修了‘数学’或者‘大学英语’的学生学号、姓名、所在院系、选修课程号及成绩;2)查询与‘张力’(假设姓名唯一)年龄不同的所有学生的信息;3)按照“学号,姓名,所在院系,已修学分”的顺序列出学生学分的获得情况。

其中已修学分为考试已经及格的课程学分之和;4)查找选修了至少一门和张力选修课程一样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及课程号;5)查询只被一名学生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6)使用嵌套查询出选修了“数据结构”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7)使用嵌套查询查询其它系中年龄小于CS系的某个学生的学生姓名、年龄和院系;8)使用ANY、ALL 查询,列出其他院系中比WM系所有学生年龄小的学生的姓名;9)使用集合查询查询选修1号课程同时选修2号课程的同学的学号与姓名;2.以实验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利用对象资源管理器创建以下视图:1)创建所有学生学号、姓名及年龄的信息视图v_stu_info2)创建CS系学生基本信息视图v_stu_cs3)创建选修课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的信息视图v_stu_80,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及成绩。

3. 以实验数据库为基础数据,请使用T-SQL语句完成以下内容,并将SQL语句写在实验报告册中:1) 创建v_CS视图,包括CS系各学生的学号、姓名及年龄,要求进行修改和插入操作时仍需保证该视图只有CS系的学生;2) 创建v_CS_age20视图,包括CS系学生年龄在20岁以上的基本信息;并保证对视图文本的修改都要符合年龄大于20这个条件。

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2)

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2)

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一、实验目的1、研究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2、正确理解运算电路中各组件参数之间的关系和“虚短”、“虚断”、“虚地”的概念。

二、设计要求1、设计反相比例运算电路,要求|A uf |=10,R i ≥10K Ω,确定外接电阻组件的值。

2、设计同相比例运算电路,要求|A uf |=11,确定外接电阻组件值。

3、设计加法运算电路,满足U 0=-(10U i1+5U i2)的运算关系。

4、设计差动放大电路(减法器),要求差模增益为10,R i >40K Ω。

5、应用Multisim8进行仿真,然后在实验设备上实现。

三、实验原理1、理想运算放大器特性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具有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当外部接入不同的元器件组成负反馈电路时,可以实现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等模拟运算电路。

理想运放,是将运放的各项技术指标理想化,满足下列条件的运算放大器称为理想运放。

开环电压增益 A ud =∞ 输入阻抗 r i =∞ 输出阻抗 r o =0 带宽f BW =∞失调与漂移均为零等。

理想运放在线性应用时的两个重要特性: (1)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之间满足关系式U O =A ud (U +-U -)由于A ud =∞,而U O 为有限值,因此,U +-U -≈0。

即U +≈U -,称为“虚短”。

(2)由于r i =∞,故流进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流可视为零,即I IB =0,称为“虚断”。

这说明运放对其前级吸取电流极小。

上述两个特性是分析理想运放应用电路的基本原则,可简化运放电路的计算。

2、基本运算电路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电路如图2.5.1所示。

对于理想运放,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为了减小输入级偏置电流引起的运算误差,在同相输入端应接入平衡电阻R 2=R 1//R F 。

图2.5.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图2.5.2反相加法运算电路(2) 反相加法电路i 1F O U R R U -=电路如图2.5.2所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U R RU R R (U i22F i11F O +-=R 3=R 1//R 2//R F (3)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图2.5.3(a)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它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i 1FO )U R R (1U +=R 2=R 1//R F 当R 1→∞时,U O =U i ,即得到如图2.5.3(b)所示的电压跟随器。

实验五(碱金属、碱土金属、锡、铅、锑、铋)

实验五(碱金属、碱土金属、锡、铅、锑、铋)

实验二十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实验摘要:同一主族中,金属活泼型由上至下逐渐增强,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本实验通过让钠、钾、镁分别和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来验证,发现钾与水反应最剧烈,铝和水的反应在加热条件下才可进行。

为比较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的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溶解性,分别向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钡、氯化铝、二氯化锡、硝酸铅、三氯化锑、硝酸铋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再向沉淀中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再向氯化镁和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氨水和氯化铵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现象,探究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生成条件。

碱金属、碱土金属和钙、钡的挥发性盐在氧化焰中灼烧时会发生焰色反应,根据火焰的颜色定性鉴别这些元素的存在。

锡、铅、锑、铋都能形成难溶于水的硫化物,硫化锡呈棕色,硫化铅呈黑色,硫化锑呈橘黄色,硫化铋呈棕黑色,二硫化锡呈黄色。

铅的+2氧化态较稳定,向硝酸铅溶液中分别加入稀盐酸、碘化钾、铬酸钾、硫酸钠溶液,观察沉淀特征,并探究沉淀性质。

关键词:碱金属碱金属金属性焰色反应氢氧化物的溶解性实验用品:烧杯试管小刀镊子坩埚坩埚钳实验内容:二.镁、钙、钡、铝、锡、铅、锑、铋的氢氧化物的溶解性三.ⅠA、ⅡA元素的焰色反应用洁净的镍丝分别蘸取1 mol·L-1LiCl、NaCl、KCl、CaCl2、SrCl2、BaCl2溶液在氧化焰中四.锡、铅、锑、铋的难溶盐结果及讨论:同族中,原子叙述递增,还原性增强;同周期碱金属比同周期碱土金属更活泼。

镁、钙、钡、铝、锡、锑、铅、铋氢氧化物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都溶于酸;镁、钙、钡、铋的氢氧化物不能溶于过量的碱;铝、锡、铅、锑的氢氧化物呈两性,能溶于过量的酸和碱。

通常原子处于稳定的状态,当受热汽化时,告诉运动的气态离子、电子相互碰撞获得了能量,使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电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会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显示不同颜色。

三年级科学实验操作5个

三年级科学实验操作5个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一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一、实验名称: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二、实验目的: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三、实验器材:相同烧杯2个、质量相同的食盐两份、搅拌棒等四、方法步骤:1.向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2.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同时倒入两杯水中。

3.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另一个烧杯始终不搅拌。

4.观察并记录。

5.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液体是否被搅拌有关。

搅拌能加快溶解。

五、整理器材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记录单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一、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二、实验目的:探究空气占据空间能否变化三、实验器材:两个完全相同的注射器、水等四、实验步骤:1.用两只注射器,分别吸入同样多的水和空气。

2.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观察并记录。

3.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上拉活塞,观察并记录。

4.完成实验记录单。

5.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可以反生变化。

五、整理器材空气能否被压缩实验单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三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一、实验名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三、实验器材:木板、木块(或铁架台)、小六棱柱(可用六棱柱铅笔代替)、立方体木块、小球等四、实验步骤:1.搭建合适的斜面。

2.先预测,然后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做两次。

3.先预测,然后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同一位置,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做两次。

4.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

5.完成实验记录单。

6.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

五、整理器材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四影子的变化与物体摆放的关系一、实验名称:影子的变化与物体摆放的关系二、实验目的:探究影子的变化与物体摆放的关系三、实验器材:手电筒、木圆柱等四、实验步骤:1.将木圆柱放在桌子上。

实验五 LPM乘法器模块设置调用

实验五   LPM乘法器模块设置调用

实验五LPM乘法器模块设置调用一、实验目的熟悉LPM模块,并学会调用流水线乘法器LPM模块。

二、实验原理8位乘法器MULT8是通过宏模块输入方式直接从元器库中调用,修改相应的参数,包括四个端口:clock是一个时钟端口,作用是接收给定的特定时序脉冲,当来一个上升沿脉冲时,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应逻辑运算;dataa、datab是两个8位标准逻辑位的输入端口,接收来自两个8位锁存器FF0的数据;result[15..0]是一个16位标准逻辑位的数据输出端。

三、实验仪器配套计算机及Quartus II 软件四、实验步骤与内容1.LPM_COUNTER计数器模块的调用(1)首先打开一个原理编辑窗,存盘取名为MULT8B, 然后将它创建成工程。

再次进入本工程的原理图后,单击左下的打开宏功能快调用管理器 MegaWizard Plug-In Mannager管理器按钮。

图1 从原理图编辑窗进入MegaWizard Plug-In Mannager管理器(2)单击Next->Arithmetic—>LPM-MULT并命名为MULT8B到下图图2 LPM宏观能块设定(3)单击next 并选择相应的东西得到如下图3图3(4)单击next 并选择相应的东西得到如下图4图4 选择有符号乘法模式,并用专用乘法器模块构建乘法器(5)单击next 并选择相应的东西得到如下图5图5 选择二级流水线乘法模式(6)单击next 并选择相应的东西得到如下图6图6(7)单击next 并选择相应的东西得到如下图7图7(8)点击finsih->project MULT8B得到MULT8B symbol如下图8图8 MULT8B symbol图(9) 综合运行,检查设计是否正确。

图9 全程编译无错后的报告信息(10) 建立波形编辑文件进行功能仿真,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0 MULT8B的仿真波形(11)查看RTL电路。

实验五 回归分析

实验五 回归分析

实验五回归分析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回归分析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形式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根据已知自变量来估计和预测因变量的总平均值。

本次实验根据已有的银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影响不良贷款的因素,进而控制并减少不良贷款,降低银行进一步的损失。

二.实验内容1.实验数据2010年该银行所属的25家分行的有关业务数据如下表所示。

某商业银行2010年的制药业务数据表分行编号不良贷款(亿元)y各项贷款余额(亿元)x1本年累计应收贷款(亿元)x2贷款项目个数(个)x3本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x41 1.2 70.6 7.7 6 54.72 1.4 114.6 20.7 17 93.83 5.1 176.3 8.6 18 76.64 3.5 83.9 8.1 11 18.55 8.2 202.8 17.5 20 66.36 2.9 19.5 3.4 2 4.97 1.9 110.7 11.7 17 23.68 12.7 188.9 27.9 18 46.99 1.3 99.6 2.6 11 56.110 2.9 76.1 10.1 16 67.611 0.6 67.8 3.1 12 45.912 4.3 135.6 12.1 25 79.813 1.1 67.7 6.9 16 25.914 3.8 177.9 13.6 27 120.115 10.5 266.6 16.5 35 149.916 3.3 82.6 9.8 16 32.717 0.5 17.9 1.5 4 45.618 0.7 76.7 6.8 13 28.619 1.3 27.8 5.9 6 16.820 7.1 143.1 8.1 29 67.821 11.9 371.6 17.7 34 167.222 1.9 99.2 4.7 12 47.823 1.5 112.9 11.2 16 70.224 7.5 199.8 16.7 18 43.125 3.6 105.7 12.9 12 100.22.实验过程分别绘制不良贷款与贷款余额、应收贷款、贷款项目数、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的散点图。

五因素正交试验表

五因素正交试验表

五因素正交试验表五因素正交试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的试验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因素进行组合,通过有限次数的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

而五因素正交试验表则是最常用的试验设计表之一。

下面对五因素正交试验表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一、五因素正交试验表的定义及构成五因素正交试验表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每个因素有两个水平,即"高"和"低",共有32组不同的组合方式。

而这32组组合方式被编排在一张32行5列的表格中,每一列分别代表了一个因素的两个水平,而每一行则代表了一组试验的具体组合方式。

二、五因素正交试验表的应用1.减少试验次数五因素正交试验表设计要求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都要试验一遍,而32组组合方式正好符合了这个要求。

因此该试验表可以大幅减少试验次数,节约时间和资源成本。

2.分析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由于每组试验方案的设计都是异质的,可以看出,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都是独立的。

因此可以借助五因素正交试验表进行因素分析,确定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和因素水平,有利于进行精准的优化。

3.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另外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观察各个试验组合的结果差异,从而评估结果的稳定性,有助于确定最优的工艺参数。

三、五因素正交试验表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案。

设计试验前需确定实验因素、水平、指标等因素,确定最小化误差的测试方案。

2.排除外界干扰。

进行试验时需注意排除任何可能对结果产生干扰的因素,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合理处理试验数据。

进行五因素正交试验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评估等处理方式,避免因处理数据不当而导致的结果误差。

总之,五因素正交试验表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优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保障。

以此为基础,通过科学的试验设计和合理的数据处理方式,可以实现更高效、准确、稳定的产品生产。

实验五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实验五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实验五⽔合硫酸铜结晶⽔的测定实验四五⽔合硫酸铜结晶⽔的测定⼀、实验⽬的1、了解结晶⽔合物中结晶⽔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法2、进⼀步熟悉分析天平的使⽤3、练习使⽤研钵、坩埚、⼲燥器等仪器4、掌握沙浴加热、恒重等基本操作⼆、实验原理结晶⽔合物受热时,可以脱去结晶⽔。

CuSO 4·5H 2O 在不同温度下按下列反应逐步脱⽔:CuSO 4·5H 2O CuSO 4·3H 2O + 2H 2O CuSO 4·3H 2O CuSO 4·H 2O + 2H 2OCuSO 4·H 2O CuSO 4 + H 2O加热CuSO 4·5H 2O 控制温度为260℃~280℃,CuSO 4·5H 2O 可以脱去全部结晶⽔。

精确称量CuSO 4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结晶⽔的含量。

三、基本操作1、热浴:当被加热物质需要受热均匀⼜不能超过⼀定温度时,可⽤特定热浴间接加热。

(1)⽔浴(⽔浴锅、⼤烧杯)当要求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温度不超过100℃时,使⽤⽔浴加热。

只需加热在80℃以下者,容器受热部分可浸⼊⽔中,但不接触浴底。

在80℃以上者,可利⽤蒸⽓加热。

⽔浴是⽤灯具把⽔浴中的⽔煮沸(⽔浴内盛⽔的量保持容量2/3左右的⽔量)⽤⽔蒸⽓来加热器⽫。

实验室常⽤⼤烧杯代替⽔浴锅加热。

(⽔量占烧杯容积的1/3)(2)⽢油浴(⽯蜡浴)当要求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温度⼜需⾼于100℃时,可使⽤油浴。

⽤油代替⽔浴中的⽔,即是油浴。

其中⽢油浴⽤于150℃以下的加热,⽯蜡浴⽤于200℃以下的加热。

(3)沙浴沙浴是⼀个铺有⼀层均匀的细沙的铁盘。

先加热铁盘,器⽫的被加热部位埋⼊细沙中,若要测量沙浴的温度,可把温度计⽔银球部分埋⼊靠近器⽫处的沙中(不要触及底部)。

⽤煤⽓灯或酒精喷灯加热沙盘。

其特点是升温⽐较缓慢,停⽌加热后,散热也⽐较缓慢。

218℃99℃ 48℃2、研钵的使⽤研钵是⽤来研磨硬度不⼤的固体及固体物质混合的仪器。

五个简单的数学实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个简单的数学实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个简单的数学实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筋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数学实验来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

本文将介绍五个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实验,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的奥秘。

实验一:奇妙的整数环材料:一张纸条、一支胶水、一只剪刀、一条胶带步骤:1. 将纸条剪成一根长长的带子,两端粘合起来形成一个环。

2. 将这个环的中心部位胶水粘起来,使其不能散开。

3. 将这个环贴在一张纸上,并用胶带固定住。

4. 让孩子用笔在纸上标记出整数的位置,比如0、1、2等。

5. 孩子沿着环转动,观察每个整数对应的位置。

实验二:妙不可言的乘法表材料:一个十字相交的纸板、十个绳子或者线、十块卡片步骤:1. 在纸板上画出10行10列的乘法表格。

2. 将绳子或者线切成足够长的长度,分别用于表示行和列。

3. 将绳子或者线固定在纸板上,使其与乘法表格中的行和列相对应。

4. 将卡片标记上1至10的数字,并分别夹在行和列的绳子上。

5. 让孩子将两个绳子交叉,通过观察卡片上的数字交点,找到对应的乘积。

实验三:神奇的数字树材料:一张白纸、彩色细线、彩色纸或者卡片、剪刀、胶水步骤:1. 将白纸剪成一个树的形状,并将其固定在桌子上。

2. 将彩色细线剪成不同长度的段落,每个段落代表一个数字。

3. 将彩色纸或者卡片剪成很多个小方块,每个方块上写一个数字。

4. 让孩子选择一个数字,然后将对应长度的彩色细线系在树枝上。

5. 让孩子选择另一个数字,将对应长度的彩色纸或者卡片贴在树枝上。

实验四:有趣的几何形状材料:一些彩色纸或者卡片、剪刀、胶水步骤:1. 将纸或者卡片剪成不同的几何形状,比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将这些几何形状放在桌子上,让孩子观察它们的属性和特点。

3. 让孩子用这些几何形状拼接出其他形状,比如正方形和长方形组合成一个长方体。

4. 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并观察不同组合的结果。

实验五 计数型循环结构

实验五   计数型循环结构
外循环1次,内循环2次;
外循环2次,内循环1次;
外循环19次,内循环3次;
外循环20次,内循环2次;
外循环21次,内循环3次。
(2)试修改程序,以便能知道控制表达式
i=1;j<=20;i++和j=1;j<3;j+=1各执行了多少次?
(3)内循环与外循环的控制表达式进行对换,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有无变化,并且观
for(i=1,i<=20,i++)
for(j=1;j<=3;j++)
sum=sum+(i+1)*(i+1)*(j+2)
printf(“sum is :%d\n”,sum);
}
2.实验步骤
(1)将上述程序中的和分别做什么样修改,能使程序按如下要求运行:
不循环;
外循环1次,不进入内循环;
外循环,内循环各1次;
n=I+1;
sum=sum+m*m*k;} Nhomakorabea}
printf(“sum is :%d\n”,sum);
}
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有无变化?
(6)在(5)的程序中,若将外循环控制表达式分别做如下修改:
j=1;j<3;j++
j=1;j=3;j++
j=1;j>=3;j++
j=1;j>3;j++
j=1;j<=3;j--
j=1;j>3;j--
j=1;j<3;j++
j=0;j<=3;j+=
j=0;j<3;j++

数据库实验五 表连接查询

数据库实验五 表连接查询

实验五表连接查询1.查找每一个供应商供应的商品的名称,要求显示供应商名称和商品名称。

select Sname,Cnamefrom supplier,commodity,supplyingwhere supplier.Sid=supplying.Sid and commodity.Cid=supplying.Cid2.使用连接查询查找与姓名为‘李云’的采购员签订采购单的供应商的名称。

select distinct(sname)from stock,Employee,supplierwhere stock.Eid=Employee.Eid and stock.Sid=supplier.Sid and Ename like'李云'3.使用关键字IN完成查询,要求查找与姓名为‘李云’的采购员签订采购单的供应商的名称。

select Snamefrom supplierwhere Sid in(select Sidfrom stockwhere Eid in(select Eidfrom Employeewhere Ename='李云'))4.使用左外连接完成如下查询:要求查找所有采购员签订的采购合同的详细信息。

select *from Employee left outer join stock on Employee.Eid=stock.Eid5.使用左外连接完成如下查询:查找所有客户购买的商品详细信息,要求显示客户名称,商品名称,销售数量,商品单价,没有购买商品的客户也要显示。

select CUname,Cname,SDnumber,SDpricefrom customer left outer join sale on customer.CUid=sale.CUidleft outer join saleDetail on sale.SAid=saleDetail.SAidleft outer join commodity on saleDetail.cid=commodity.cid6.请使用内连接完成如下查询:查找每一个供应商供应的商品的种类,要求显示供应商名称,供应的商品的种类。

实验五 伯努力方程实验

实验五 伯努力方程实验

实验五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恒定流条件下,通过管道水流的位置势能、压强势能和动能的沿程转化规律,加深理解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几何意义。

2.学习用比托管和体积法测量流速的技能。

3.学习使用测压管、总压管测水头的实验技能及绘制水头线的方法。

4.验证流体定常流的伯努利方程。

二、实验原理1、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欧拉方程)在恒定流、质量力仅有重力、流体不可压条件下有伯努利积分:(沿流线)。

2、伯努利积分的物理意义是:对于不可压理想流体的恒定流动,总水头(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和速度水头之和)或单位重量液体的总机械能(位置势能、压强势能和动能之和)沿流线是保持不变的。

3、伯努利积分可直接运用于恒定元流,重力场中,理想、不可压流体恒定元流的1-1、2-2两个断面上,总水头相等,即:。

4、毕托管利用测压管和总压管(测速管)测得总水头和测管水头之差–速度水头,可用来测量流场中某点的流速,即2=∆。

u g h图1毕托管测速原理5、在渐变流的过水断面上,惯性力的分量为零,质量力与压差力的分量在此平面上相互平衡,所以渐变流的过水断面上,压强分布规律与静水中是一样的,即测管水头为常数。

6、理想、不可压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为其中1-1、2-2两个过水断面应处于渐变流段中,分别是两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

若考虑实际(粘性)流体流动时的能量损失,则断面1-1是上游断面,断面2-2是下游断面,为断面1-1、2-2之间单位重量流体的能量损失,包括沿程和局部损失。

图2实验原理图7、定常总流能量方程的各项都是长度量纲,所以可将它们沿程变化的情况几何表示出来,称为水头线。

可分别画出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

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在自循环恒定管道流上串联变截面圆管和弯管。

在A,B,C,D四个断面管壁上的不同位置各接出四个毕托管,其中的测压管接在管壁上,总压管迎着来流方向放置在管轴处。

管中流速可用尾阀来调节,设置专用量水箱进行流量的量测。

上机实验五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一(带参考答案)

上机实验五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一(带参考答案)

上机实验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一)一.目的要求1.掌握while、do-while、for语句的语法规则、执行流程。

2.比较3种循环语句的异同。

3.按题目要求,完成代码。

二.实验内容思考问题:3种循环的异同点?能否相互转换?for循环控制单元的表达式与while循环中表达式是如何对应的?第1题、分别用while、do-while、for语句编程,求数列前20项之和:2/1,3/2,5/3,8/5,13/8······算法提示:1)定义实变量sum、term、a、b、c,整变量i2)初始化:sum=0,分子a=2,分母b=13)初始化:i(计数器)=14)计算第i项term =a/b5)累加sum=sum+term6)计算c=a+b,更新b= a,更新a=c7)计数器加1,i++8)重复4、5、6、7,直到i>209)输出2位精度的结果编写程序:方法一,用while语句:#include<stdio.h>void main(){float s=0, a=2,b=1,c;int i=1;while(i<=20){s=s+a/b;c=a+b;b=a;a=c;i++;}printf(“s=%.2f”,s);}方法二,用do-while语句:#include<stdio.h>void main(){float s=0,a=2,b=1,c;int i=1;do {s=s+a/b;c=a+b;b=a;a=c;i++;} while(i<=20);printf(“s=%.2f”,s);}方法三,用for语句:#include<stdio.h>void main(){float s=0,a=2,b=1,c;int i;for(i=1;i<=20;i++){s=s+a/b;c=a+b;b=a;a=c;}printf(“s=%.2f”,s);}第2题、计算多项式的值:s=1!+2!+3!+4!+ (20)算法提示:该多项式迭代公式为:term=term*i,sum=sum+term注意:哪些变量需要初始化?变量应采用什么类型?编写程序:#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i;double s=0,fact=1;for(i=1;i<=20;i++){fact*=i;s=s+fact;}printf(“s=%f”,s);}把每一次迭代结果输出,程序应做怎样的修改?第3题、输入x和n,计算并输出下式的值:s=x/1+x/3+……+x/n参考答案:#include <stdio.h>int main(){int n,i;float x,s=0;printf("请输入x,n,以,分隔");scanf("%f,%d",&x,&n);for(i=1;i<=n;i+=2){s+=(x/i);}printf("\ns=%f",s);}第4题、输入一批正整数,求出其中的偶数之和。

普昆实验五昆虫翅的类型与连锁

普昆实验五昆虫翅的类型与连锁
副脉:为纵脉的分支,其命名原则是在原脉的简写 后顺次附以小写的a, b, c等英文字母,如Cu1的分支 可写作Cu1a, Cu1b。 闰脉:相邻的两条纵脉间加插的一些较细的纵脉, 又可称作为加插脉或间插脉。加插脉最常见于蜉蝣 的翅。
系脉:两条以上的脉分段相连而成的一条脉,通常 用“+”相连各组成脉。如s+R2。
2. 通过对各类型翅的观察,掌握翅的基本构造 与类型;
3. 了解脉序的变化和翅的连锁方式。
二、实验要求
1)掌握假想脉序系统,了解脉序的变化; 2)理解昆虫翅的基本构造和变化类型。
三、实验材料
观察翅的类型的标本:示范(竹节虫)、石 蛾(浸泡)、棉蝗、蝽、蓟马(玻片)、菜 粉蝶、天蛾、金龟子、食蚜蝇、蜻蜓、蜜蜂、 蝉。
6条横脉依次为:
横脉名称 肩横脉(humeral crossvein) 径横脉(radial crossvein) 分横脉(sectorial crossvein)
径中横脉(radiomedial crossvein)
中横脉(medial crossvein ) 中肘横脉(mediocubital crossvein)
食蚜蝇
大蚊
翅的基本构造与类型
三缘内外前,三角顶臀肩, 三褶基臀轭,四区记不难。
腋区多柔软,臀前区多宽, 臀区易折下,轭区常简单。
蝇翅不一般,具有翅腋瓣, 翅瓣仅一个,腋瓣偶两片。
虫翅分九类,膜缨毛鳞半, 覆鞘半覆棒,至上九重天。
三、 翅的脉序及变化
翅脉:翅的两薄层间纵横分布的条纹, 由气管部 位加厚而成, 对翅表起着支架作用。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9月26 日星期 六上午3 时36分 13秒03 :36:132 0.9.26

实验五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五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五 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中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2) 掌握用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 直流稳压电源、数字逻辑实验箱 (2) 74LS00、74LS20、74LS151、74LS138 三、实验内容1、 路灯控制电路试用数据选择器设计一个路灯控制电路,要求在四个不同的地方都能独立的开灯和关灯。

2、 一位全减器试用3—8译码器74SL151设计一位全减器。

四、实验步骤1、(1)根据题意可知,奇数个开关置1,灯亮,反之,灯灭。

用A 、B 、C 、D 表示四个A B C D F A B C D F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1 1 0 0 1 0 0 0 1 0 1 1 0 1 0 0 0 0 1 1 0 1 0 1 1 1 0 1 0 0 1 1 1 0 0 0 0 1 0 1 0 1 1 0 1 1 0 1 1 0 0 1 1 1 0 1 0 1 1 1 1 1 1 1 1 0(2)由真值表画出F 的卡诺图,并求出在A 、B 、C 变量的各组取值下F 与D 的关系C\AB 0 D ⎺D D ⎺D 1⎺D D⎺D DF由图可得:F=(ABC)m (D,⎺D, ⎺D,D,⎺D,D,D,⎺D)T(3) 由F 的逻辑表达式,选择逻辑器件,画出电路图(4)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器件,测试、检验电路功能 00 1 1011 1 11 1 1 10 1 12、(1)列真值表。

全减器有三个输入变量:被减数A n、减数B n、低位向本位的借位C n;有两个输出变量:本位差D n、本位向高位的借位C n+1。

根据二进制数的减法运算规律列出真值表。

A nB n CnC n+1D n0 0 0 0 00 0 1 1 10 1 0 1 10 1 1 1 01 0 0 0 11 0 1 0 01 1 0 0 01 1 1 1 1(2)由真值表可以写出C n+1和D n的表达式C n+1=m1+m2+m3+m7=⎺Y1⋅⎺Y2⋅⎺Y3⋅⎺Y7D n=m1+m2+m4+m7=⎺Y1⋅⎺Y2⋅⎺Y4⋅⎺Y7(3)根据表达式,选择芯片,画出逻辑电路图:(4)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器件,测试功能五、思考题总结试用中规模组合逻辑器件设计逻辑电路的一般方法。

实验五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实验五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实验五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一、目的要求1.学习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的基本原理及方法2.了解电化学工作站及其使用二、试验原理循环伏安法(CV)是最重要的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之一。

在电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其设备价廉、操作简便、图谱解析直观,因而一般是电分析化学的首选方法。

CV方法是将循环变化的电压施加于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

这种方法也常称为三角波线性电位扫描方法。

图1中表明了施加电压的变化方式:起扫电位为+0.8V,反向/起扫电位为-0.2V,终点又回扫到+0.8V,扫描速度可从斜率反映出来,其值为50mV/s。

虚线表示的是第二次循环。

一台现代伏安仪具有多种功能,可方便地进行一次或多次循环,任意变换扫描电压范围和扫描速度。

当工作电极被施加的扫描电压激发时,其上将产生响应电流。

以该电流(纵坐标)对电位(横坐标)作图,称为循环伏安图。

典型的循环伏安图如图2所示。

该图是在1.0mol/L 的KNO3电解质溶液中,6×10-3mol/L 的K3Fe(CN)6在Pt工作电极上反应得到的结果。

从图可见,起始电位E i为+0.8V(a点),电位比较正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电极图 2 6×10–3 mol/L在1 mol/L的KNO3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扫描速度:50 mV/s 铂电极面积:2.54 mm2接通后Fe(CN)63–发生电解。

然后沿负的电位扫描(如箭头所指方向),当电位至Fe(CN)63–可还原时,即析出电位,将产生阴极电流(b点)。

其电极反应为:Fe(III)(CN)63– + e–——► Fe(II)(CN)64–随着电位的变负,阴极电流迅速增加(b g d),直至电极表面的Fe(CN)63-浓度趋近零,电流在d点达到最高峰。

然后迅速衰减(d g g),这是因为电极表面附近溶液中的Fe(CN)63-几乎全部因电解转变为Fe(CN)64-而耗尽,即所谓的贫乏效应。

实验五 集合近点的测定

实验五 集合近点的测定
பைடு நூலகம்
12
耐力 可以通过反复测量破裂/恢复4次来估计, 如果每次终点都很难重复,或越来距离越 大,我们认为其绝对集合的耐力较差。
13
屈光不正度对集合近点影响不大
融合功能差的患者,集合近点远移。
14
NPC: Xcm OD/OS OUT NPC--TTN (TO THE NOSE)
10
集合近点测定的意义
进行NPC测定,可以粗略地估计绝对集
合的 三种功能: 集合幅度 容易程度 耐久—持久程度
11
容易程度—Facility 可以通过病人恢复双眼注视的能力去估计, 例如,一般情况下应在 10 - 11cm 处或更近的 距离恢复双眼单视。假如病人恢复的距离超 过 11cm 。我们认为他的集合恢复较差,集合 灵活度差。
检查患者近用视力,选取患者最佳视力上 一行或两行的视标做为注视目标 将视力表平稳地由远到近向患者移近( 3—5厘米/秒),直至患者报告视标分离为 两个,出现复视..
7

记录近视力表杆上显示的距离(为集合近 点 记录为:NPC(破裂点): xxxcm
再将观察的视标远移,直到恢复为一个视 标,此距离为集合近点恢复点
4
集合近点的测定
教学任务:
测定被检者的集合近点
教学目的:
掌握集合近点的测定方法 ,初步估计患者集合能力的强弱
5
实验步骤

首先矫正患者的远用屈光度,并保证双眼视窗 完全打开。
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瞳距旋钮,使其符合患 者的近用瞳距。 打开近用照明灯,保证良好的照度
6

拉下近视力标杆,将近视力表置于40cm处
记录为:NPC(恢复点): xxxcm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数组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维数组与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及输入输出方法。

2.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

二、实验要求1.熟悉环境;2.按照编程风格要求正确写源程序3.能得到正确的程序运行结果4.本实验要求写实验报告。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计算机及软件四、基础实验1. 输入以下程序,查看输出结果。

#include <>void main(){int i,k=5,a[10],p[3];for(i=0;i<10;i++)a[i]=i;for(i=0;i<3;i++)p[i]=a[i*(i+1)];for(i=0;i<3;i++)k=k+p[i]*2;printf(“%d\n”,k);}输出:212. 输入以下程序,查看输出结果。

#include <>void main(){int a[2][3]={{1,2,3},{4,5,6}};int b[3][2],i,j;printf("矩阵a为:\n");for(i=0;i<2;i++){for(j=0;j<3;j++){printf("%5d",a[i][j]);b[j][i]=a[i][j];}printf("\n");}printf("矩阵b为:\n");for(i=0;i<3;i++){for(j=0;j<2;j++)printf("%5d",b[i][j]);printf("\n");}}输出:矩阵a为:1 2 34 5 6矩阵b为:1 22 53 6程序功能:输出一个二行三阶矩阵和一个三阶二行矩阵3. 程序改错设有4x4的方阵,其中的元素由键盘输入,求出主对角线上元素之和。

1 #include<>2 void main()3 {4 int a[4][4];5 int i,j,sum;6 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s:");7 for(i=0;i<=4;i++)8 for(j=0;j<=4;j++)9 scanf("%d",&a[i][j]);10 for(i=1;i<4;i++)11 {for(j=1;j<4;j++)12 printf("%d",&a[i][j]);13 printf(“\n”);14 }15 printf("\n");16 for(i=0;i<4;i++)17 for(j=0;j<4;j++)18 if(i=j) sum=sum+a[i][j];19 printf("sum=%d\n",sum);20 }(1)请填写出错情况:(2)修改后的程序及运行结果:#include <>void main(){int a[4][4];int i,j,sum=0;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s:");for(i=0;i<4;i++)for(j=0;j<4;j++)scanf("%d",&a[i][j]);for(i=0;i<4;i++){for(j=0;j<4;j++)printf("%5d",a[i][j]);printf("\n");}printf("\n");for(i=0;i<4;i++)for(j=0;j<4;j++)if(i==j) sum=sum+a[i][j];printf("sum=%d\n",sum);}输出: please input the number:48 79 48 16 47 49 28 49 78 49 13 15 16 17 19 1748 79 48 1647 49 28 4978 49 13 1516 17 19 17sum=1274.编程。

设有3x3的方阵,对其中的元素值进行初始化,求出方阵中最大的元素。

输出示例:#include<>void main(){int a[3][3],i,j,max=0;printf("input the numbers:");for(i=0;i<3;i++){for(j=0;j<3;j++)scanf("%d",&a[i][j]);}for(i=0;i<3;i++){for(j=0;j<3;j++)printf("%5d",a[i][j]);printf("\n");}for(i=0;i<3;i++){for(j=0;j<3;j++)if(a[i][j]>max) max=a[i][j]; }printf("max=%d\n",max);}五、拓展实验1. 输入以下程序,查看输出结果。

#include <>void main(){char s1[10]=”ABCDEFG”,S2[10]=”ABCEGFE”;int i=0,n;while((s1[i]==s2[i])&&(s1[i]!=’\0’))i++;n=s1[i]-s2[i];printf(“%d\n”,n);}输出:2.程序填空输出以下图案,要求使用二维数组及双重循环。

#include<>void main(){{{'*','*','*','*','*',' ',' ',' ',' '},{' ','*','*','*','*','*',' ',' ',' '},{' ',' ','*','*','*','*','*',' ',' '},{' ',' ',' ','*','*','*','*','*',' '},{' ',' ',' ',' ','*','*','*','*','*'}};Char[5][9] ={0}; 序填空。

从键盘上输入一个字符串,要求统计并输出该字符串中各位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空格和其他字符出现的次数。

输出示例:#include <>void main(){char str[100];int i,num=0,space=0,capital=0,lowercase=0,other=0;/*num表示数字,space表示空格,capital表示大写字母,lowercase表示小写字母,other表示其他字符*/printf("请输入字符串:");gets(str);for( i=0;str[i]!='\0';i++ )if( str[i]>='0'&&str[i]<='9' ) num++;else if( str[i]=’’) space++;else if( str[i]>='a'&&str[i]<='z' ) capital++;else if(str[i]>='a'&&str[i]<='z') lowercase++;else other++;printf("数字数量为:%d\n大写字母数量为:%d\n小写字母数量为:%d\n空格数量为:%d\n其他字符数量为:%d\n",num,capital,lowercase,space,other);}4.编程。

实现简单密码检测程序,对用户输入的密码进行检测,检测正确才能执行后续程序段,否则要求用户重新输入密码,输入三次错误密码后退出程序(假定正确的用户密码为1234)。

输出示例:#include <>void main(){int n,flage=0,count;for(count=1;count<=3;count++){printf("请输入第%d次密码:",count);scanf("%d",&n);if(n==1234){flage=1;break;}else printf("错误密码!按任意键继续!\n");}if(flage==1)printf("密码正确,欢迎登陆!\n");else printf("对不起,你已经三次错误,拜拜!\n");}六、综合实验1.输入多个学生某一科的成绩,计算出平均成绩、最高分,最低分,不及格人数。

程序输出示例:#include <>void main(){int a[100];int i,n,sum,count=0;float average,max,t;printf("输入多少个人的成绩(最多100人):\n"); scanf("%d",&n);printf("输入%d个成绩:\n",n);for(i=0;i<n;i++){scanf("%d",&a[i]);sum=0;max=a[0];t=a[0];}for(i=0;i<n;i++){sum=sum+a[i];if(a[i]<60)count++;if(a[i]>max)max=a[i];if(a[i]<t)t=a[i];}average=(float)sum/n;printf("本科目的平均分为:%.2f\n不及格人数为:%.2f\n最高分为:%.2f\n最低分为:%d\n",average,count,max,t);}2.用选择法对10个整数排序,并对排序结果进行输出,要求10个整数用scanf 函数输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