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医院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4)设立隔离标识。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

三、个人防护装备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2.隔离衣。

(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

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

4.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

五、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2.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六、环境病房环境表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应经常清洁消毒,每班至少1次。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全版.pptx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全版.pptx
查、手术室等。 • 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1.2m。
.精品课件.
37
三、建筑与布局隔离要求
➢隔离要求 • 应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疑似
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 各诊室内应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
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 急诊观察室应按病房要求进行管理。
.精品课件.
门诊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急诊科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精品课件.
25
三、建筑与布局隔离要求
❖1、建筑分区与隔离要求
➢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 • 低危险区: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
务区等。 • 中等危险区: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 • 高危险区: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 • 极高危险区:手术室、ICU、器官移植病房等。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精品课件.
23
三、建筑与布局隔离要求
.精品课件.
24
三、建筑与布局隔离要求
主要内容
建筑分区与隔离要求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负压病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滤效率和 无皮肤刺激性,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 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
.精品课件.
14
一、术语和定义
❖清洁区
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 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 区域。 ➢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室、男女更 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精品课件.
28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一)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如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艰难梭菌、诺如病毒和其它肠道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

(二)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二至七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二)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三)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不少于1米,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预防,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4、设立隔离标识。

三、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

四、个人防护装备(一)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二)隔离衣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

五、患者转运(一)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二)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三)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

(四)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

六、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一)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二)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用。

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七、环境措施病房环境表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应经常清洁消毒,每日至少二次。

接触隔离

接触隔离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源,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值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米,并拉上病床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4)设立隔离标识。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割室。

三、个人防护装备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2、隔离衣(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

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附录C 、附录D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 、附录F 和附录G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301 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李六亿、邵丽丽、刘玉村、巩玉秀、王力红、吴安华、胡必杰、魏华、李卫光、贾会学、张桂花、曹红谊。

S/T 31 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感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传播途径modes of lransmission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3 易感人群susceptible ?hosts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3.4 标准预防staodard precaotion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接触隔离的定义。

接触隔离是指在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或清洁时,必须切断设备的电源、气源、液压源等能源,以及采取其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防止意外伤害和设备损坏的一项操作。

二、接触隔离的操作流程。

1.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接触隔离操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同时,需要准备好相应的隔离工具和安全防护用具,如隔离开关、锁具、安全标识、绝缘手套等。

2. 切断能源。

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切断设备的电源、气源、液压源等能源,并进行相应的标识和锁定,以防止误操作和意外启动。

3. 接触设备。

在确认设备已经完全切断能源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接触设备,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或清洁等操作。

在接触设备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4. 恢复能源。

在完成维修、更换零部件或清洁等操作后,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操作无误后,再恢复设备的电源、气源、液压源等能源,并解除隔离状态。

5. 完成记录。

在操作完成后,需要对接触隔离的操作进行记录,包括隔离时间、隔离人员、隔离设备等信息,以备日后查阅和追溯。

三、接触隔离的注意事项。

1.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在进行接触隔离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不得擅自更改或省略任何环节。

3.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设备的状态,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4. 在恢复能源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操作无误后再进行恢复能源的操作。

5. 在接触隔离操作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确保没有遗留的工具和材料,防止造成安全隐患。

通过严格遵守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保障生产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每位操作人员都应该严格遵守接触隔离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可靠。

医院感染隔离技术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隔离技术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隔离技术操作规程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重要措施。

正确的隔离技术指导,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

特制定以下操作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医院所有区域。

1.标准预防措施(1)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

(2)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

(3)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

2.接触传播预防措施:主要用于预防通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以及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1)接到微生物实验室和/或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多重耐药菌报告或电话后,做好床头/病历夹/一览表接触隔离蓝色标识,床尾备快速手消毒剂,生活垃圾当感染性废物处理,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消毒隔离措施,对患者及家属的实施健康宣教,并记录。

(2)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条件不允许时,选择床旁隔离,尽可能靠近窗户,与非多重耐药菌患者床单元拉开距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做好接触隔离标识。

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连续2次培养阴性解除隔离。

(3)科室应有书面及口头交接班制度,及时告知全科医务人员和病人及家属。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完成操作之后、离开病人房间或床旁时,脱去手套、隔离衣并应洗手。

(6)加强环境物表的清洁和消毒工作:1)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仪器(如X光机、心电图机)及物品(如轮椅、担架)每次使用后及时用消毒湿巾纸、75%酒精或含有效氯进行擦拭消毒。

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接触隔离、飞沫隔离与空气隔离的标准操作规程在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隔离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方法。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隔离技术规范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重要措施;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一、标准预防措施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能具有传染性,具体要求:1.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2.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3.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者面罩;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主要用于预防多重耐药菌如MRSA、VRE、PDR-AB、艰难梭菌的传播,要求如下:1.房间或床旁挂蓝色“接触隔离”标志,病历夹贴蓝色隔离标志;2.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3.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患者时须戴手套;4.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5.离开患者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6.脱手套、隔离衣后,须用皂液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7.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8.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9.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10.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11.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向探视者宣教手卫生制度和正确洗手方法;12.连续2次标本每次间隔>24h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13.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进行彻底终末消毒;三、飞沫传播预防措施在接触隔离的基础上,做好以下措施:1.病历夹贴粉色“飞沫隔离”标志;2.隔离于单间,也可与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共居一室,室内空气必须直接排出室外;3.给患者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飞沫溅出;4.在患者的房门挂上警告牌;5.工作人员进入隔离房间,应戴手套和医用防护口罩;6.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戴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制度;7.患者出院或转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彻底终末消毒;四、空气传播预防控制措施在飞沫传播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点:1.病历夹贴黄色“空气隔离”标志;2.有负压病房的应安置于负压病房;五、保护性隔离是保护易感人员如肿瘤化疗、烧伤、粒细胞缺乏等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免受感染的防护措施;1.患者安置在保护性房间内;注意口腔卫生,建议采用洗必泰漱口,每天至少4次;尽量不与其他无关人员接触;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穿戴口罩、帽子、隔离衣接触患者面为清洁面;患感染性疾病期间,不得进入隔离室;无关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室;治疗、护理应有计划地集中进行,减少进出次数;3.家属及访客尽量不进入隔离室内探视;必要时,应戴口罩、做好手卫生;疑患感染时,不得探视;不得携带鲜花、宠物入室;4.环境管理定期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目的: 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无菌区域及无菌伤口,防止感染或交叉感染。

2、医院隔离技术标准2023版

2、医院隔离技术标准2023版

ICS11.020CCS C 05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311—2023代替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标准Standard for isolation technique in hospitals2023-08-20发布2024-02-01实施WS/T 311—2023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隔离的管理要求 (5)5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5)6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8)7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预防原则与措施 (10)附录A(规范性)口罩的戴摘方法 (13)附录B(规范性)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 (15)附录C(规范性)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戴脱方法 (16)附录D(资料性)隔离衣与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穿脱方法 (18)附录E(规范性)标准预防措施 (21)附录F(资料性)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流程 (23)附录G(资料性)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24)附录H(资料性)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 (26)WS/T 311—2023前 言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替代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与WS/T 311—2009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在“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增加了需引用的标准(见第2章);——在“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隔离患者”、“适合性检验”、“佩戴气密性检查”(见3.8.3、3.16、3.17、3.18、3.19),修改了“标准预防”、“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护面屏)”、“隔离衣”、“防护服”、“负压病区(室)”的定 义(见3.4、3.8.1、3.8.2、3.8.4、3.8.5、3.8.7、3.8.8、3.15,2009年版的3.4、3.9.2、3.9.3、3.9.4、3.9.5、3.9.7、3.9.8、3.16),删除了“感染链”、“纱布口罩”、“床单位消毒”、“终末消毒”的定义(见2009年版的3.8、3.9.1、3.17、3.18);——修改了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即提炼了通用要求,经接触传播疾 病、经飞沫传播疾病、经空气传播疾病、负压隔离病区(室)均统一纳入本节内容 (见5.3,2009年版的5.4);——修改了门诊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包括建筑布局、候诊方式、预检分诊、隔离要 求等(见5.4,2009年版的5.6);——修改了口罩的使用要求(见6.2.2,2009年版的6.2);——修改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使用指征(见6.5.3,2009年版的6.5.3);——修改了隔离预防基本原则,提炼通用要求(见7.1,2009年版的7.1);——修改了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要求(见7.2.2,2009年版的7.2.1);——修改了经飞沫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要求(见7.3.2,2009年版的7.4.1);——修改了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要求(见7.4.2,2009年版的7.3.1);——修改了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要求(见附录A.3.4,2009年版的附录A.3.4);——增加了摘医用防护口罩方法(见附录A.5);——修改了附录的作用(见附录D,2009年版的附录D);——增加了标准预防措施(见附录E)。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1、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一、储存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

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为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宜使用开放式的物架。

3、物品放置应固定,设置标识。

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4、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5、有效期:(1)无菌物品存放区达到相应环境标准时(相对湿度<70%,温度<24℃),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天;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天。

(2)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无纺布、纸塑袋以及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二、发放1、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2、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不得发出散包、湿包、落地包、不洁包、失效及标识不明确、灭菌不合格的包。

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3、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2、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一、准备1、操作者:穿工作服,做好手卫生。

2、用物:物品发放清单、无菌物品下送车、快速手消毒剂。

二、操作1、操作过程中,应遵守手卫生操作规程。

2、检查无菌物品质量,核对领用科室及无菌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等,发现不合格的物品及时更换。

核对完毕将无菌物品放至无菌物品下送车,按下送顺序合理放置。

3、无菌物品下送车不得进入污染电梯及污染区域,运输过程中保持下送车的密闭性。

到达科室后卫生手消毒,与科室护士核对无菌物品质量、名称、规格、数量等,并双方签名备查。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3、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一、建筑布局1、应设单独出入口、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建议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引用文件包括:GB 区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本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包括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标准预防、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感染链、个人防护用品和纱布口罩等。

标准预防是一组预防感染措施,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

包括手卫生、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以及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安全注射等。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空气传播是通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在空气中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飞沫传播是通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接触传播是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感染链是指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个人防护用品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纱布口罩是其中一种个人防护用品。

在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需要设置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的小室,作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

同时,在新建、改建和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具备隔离预防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

在隔离实施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和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源,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诸如病毒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1.各位置放蓝色“接触隔离”标识。

2.尽量将患者安置于单间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病床距应>1米,并拉上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要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3.门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

三、个人防护1.严格执行手卫生.2.不论是否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戴手套;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3.进入隔离病房,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执行手卫生,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户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3.工作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

五、环境与仪器1.病房环境表面(如床栏杆、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与医疗仪器和一般诊疗用品(如监护仪、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止血带)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5 、患者出院所带物品应消毒处理。
五、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适用:适用于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 建设布局: 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
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 入、出口和入、出院处理室。 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
感染性疾病病区的与隔离要求:
四、压病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病室送风和排风管理上宜设置压力开关型 的定风量阀,使病室的送风量、排风量不 受风管压办波动的影响。
• 负压病室内应设置独立卫生间,有流动水 洗手和卫浴设施。配备室内对讲设备。
负压病室的隔离要求:
1、 送风应经过初、中效过滤,排风应经过高效过 滤处理,每h换气6次以上。
遵循严格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 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隔离原则。
国内现状
• 在该领域尚无一个科学、全面、实用的 规范。
• 通常是针对确诊传染病患者后采取隔离 预防,标准预防观念差。
• 对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尤其是多重耐 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认识不足。
国内现状
• 各医院采取的隔离预防措施多种多样,有 些措施缺乏科学依据。
帽子的使用
1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2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
应戴帽子。 3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4、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5 、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 的隔离与预防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技术是针对患者诊疗、护理的隔 离预防,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基于疾 病传播方式(主要为空气、飞沫和接触) 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医院里隔离技术要求规范》

《医院里隔离技术要求规范》

.~《医院隔断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断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断要求、医务人员防范用品的使用和不同样流传路子疾病的隔断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种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全部的更正 ( 不包括勘误内容 ) 或校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可是,激励依照本标准完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范服技术要求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感染源 source of infection病原体自然生计、生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流传路子 modes of lransmission病原体从感染源流传到易感者的路子。

3. 3易感人群susceptible hosts对某种疾病或传生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3.4标准预防staodard precaotion针对医院全部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依照预期可能的裸露采用手套、隔断衣、口罩、护目镜或防范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衣着合适的防范用品办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 不包括汗液 ) 、非完满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5空气流传airborne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 ≤ 5 μm) 经过空气流动以致的疾病流传。

3.6飞沫流传droplet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 5μm) ,在空气中短距离 (l m 内) 搬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以致的流传。

3.7 接触流传 contact transmission病原体经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以致的流传。

医院消毒隔离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隔离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隔离操作规程1. 目的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医院内的消毒隔离工作能够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需要进行消毒隔离的场所和设备。

3. 安全措施- 所有进行消毒隔离工作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正确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消毒隔离工作,不能随意变动或省略任何环节。

- 操作人员在进行消毒隔离工作时必须保持专注,并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

- 所有用于消毒的化学物品必须储存在指定的地方,并按照规定的方法使用和处置。

- 所有消毒隔离工作完成后,必须彻底清洁和消毒所用工具和设备,并妥善保存。

4. 操作流程4.1 消毒隔离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所需消毒的场所或设备是否已经清洁干净,并确认是否需要移除可移动的物品。

- 验证所需消毒的场所或设备是否已经空置,并做好相应的标记提示。

- 收集所需的消毒工具和化学物品,并确认其有效期和适用范围。

4.2 消毒隔离操作- 根据消毒工具和化学物品的说明,按照正确的比例和方法制备消毒液。

- 使用适当的工具将消毒液均匀地涂抹或喷洒在消毒场所或设备的表面。

- 根据消毒液的要求,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确保消毒效果。

- 使用清洁的抹布或纸巾擦拭干净消毒场所或设备的表面。

- 在消毒完成后,将消毒液残留物和使用过的工具放入指定的,并进行安全处置。

4.3 操作记录和监督- 每一次消毒隔离操作必须有专人记录,包括操作人员、消毒时间和使用的化学物品等信息。

- 操作记录必须妥善保存,并定期汇总和审查。

- 相关部门或监督人员有权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对操作规范性进行评估和改进。

5. 应急处置在发生紧急情况或疫情爆发时,医院应制定相关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消毒隔离工作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进行,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6. 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消毒隔离操作的培训和教育,包括正确使用消毒工具和化学物品、个人防护装备的佩戴和使用等内容。

ICU院感操作规程

ICU院感操作规程

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的HAP高位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2.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约30度。

3.鼓励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 AP)。

6.提倡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7.对于使用呼吸机患者还应考虑一下几点:(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德气管插管。

(3)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 cmH2O以上。

(4)吸痰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好手卫生。

(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时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每天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8.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一、手术前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

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若无禁忌证,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术中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

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

医院消毒隔离规章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规章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环境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由医院院感科负责,具
体操作人员由院感科委派。

第三条:医院各科室每天均需对设备、器械、用具
等进行定期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第四条:医院定期组织对病区、手术室、诊疗室等
进行大规模消毒,严格遵守消毒程序。

第五条:医院人员接触患者、实施手术等操作前,
必须依据规定进行手部消毒。

第六条:医院各科室需定期进行物品清点,对过期、损坏的物品及时淘汰并做好记录。

第七条:医院病人隔离观察间需保持干净整洁,每
日进行消毒,确保无交叉感染。

第八条:医院院感科每年对医院进行一次大规模消
毒检查,对不合格科室进行整顿。

第九条:医院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应定期进行调整和
完善,保证医院环境卫生工作的持续顺畅进行。

第十条:医院消毒隔离规章制度由医院院感科负责
解释和具体执行,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将做出相应处理。

第十一条:医院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做到严格执行,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安全。

第十二条:对于医院环境卫生不达标的情况,应当
立即报告院感科,进行相关处罚和整改。

总结:医院消毒隔离规章制度是医院环境卫生和患
者安全的重要保障,医务人员必须认真执行,确保医院环境卫生无可挑剔。

希望医务人员们能够严格遵守,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医院的环境卫生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医院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原,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第六项的预防措施。

二、患者安置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4)设立隔离标识。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安置于检查室或分隔间。

三、个人防护装备
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2、隔离衣。

(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

四、患者转运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

4、转运到达目的地后,医务人员再穿戴干净的个人防护装备处置患者。

五、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2、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医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六、环境
病房环境表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应经常清洁消毒,每班至少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