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条约大全及方法
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
![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https://img.taocdn.com/s3/m/d80c2f026c85ec3a87c2c548.png)
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8月2、地点:南京3、代表:耆英璞鼎查4、内容及其影响(1)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岛变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货物转运站和海军基地。
(2)赔款2100万银元——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使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大开。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使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记忆方法:割香港、赔银元、五口通商开口岸、协定关税最关键。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
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的记忆。
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
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
方法2,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二、《南京条约》附件1、时间:1843年10月2、内容(1)《五口通商章程》a、低关税率5%——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
近代以来我国签订的条约内容与特点
![近代以来我国签订的条约内容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97d91a227916888486d757.png)
1.《南京条约》(中英)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
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5、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是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
它是英国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结果。
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
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
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危害:1、破坏中国主权,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2、是对中国人民的无耻掠夺,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先例;3、打开了我国东南沿海门户,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4、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5、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虎门条约》(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中英)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这使得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中国丧失了下列重要权利:1.关税自主权。
双方将海关税则以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朝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
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及其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及其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44ce55077232f60ddcca123.png)
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及其主要内容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英舰“汉华丽”号)中英《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4.取消旧的公行制度,英商在通商口岸自由交易5.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通称《五口通商章程》)内容:1.压低关税,进口货物的税率定为5%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低税率的国家之一,海关从此也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2.领事裁判权,英国侨民在中国犯刑事罪时,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处理中国的司法权遭到破坏,外国人可在中国为非作歹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简称《虎门条约》《中英善后条约》)1.片面最惠国待遇。
今后中国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新的权益时,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2.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八)中美《望厦条约》美获得了扩大的领事裁判权,规定不但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华发生的一切诉讼,“中国官员不得过问”。
并扩大了关税协定权,规定中国要变更关税税则,必须取得美国的同意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法国专使刺萼尼,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持号)中法《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
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1846年2月(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清政府被迫宣布解除1724年(雍正二年)公布的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教的禁令。
中国近代一系列正当条约汇总
![中国近代一系列正当条约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92b033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c.png)
中国近代一系列正当条约汇总中国近代历经多次战争和外交斗争,与多个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正当条约。
这些条约在保护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条约:1. 《南京条约》(1842年)- 签订国家:中国和英国- 内容:结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确认香港割让给英国,开放五个港口贸易,并规定了英国在中国的司法管辖权。
2. 《天津条约》(1858年)- 签订国家:中国和英法联军- 内容:结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更多港口贸易,承认外国驻华领事审判权,允许教传教士在中国活动。
3. 《辛丑条约》(1895年)- 签订国家:中国和日本- 内容:作为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支付巨额赔款,并将若干港口开放给日本贸易。
4. 《辛丑和约》(1901年)- 签订国家:中国和八国联军(英、美、法、德、俄、日、意、奥)- 内容:苏州起义后,中国与八国联军签订这一条约,承认中国政府赔偿八国军队的损失,并同意对八国军队实行一定程度的司法管辖。
5. 《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 签订国家:中国和日本- 内容:结束了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再次割让多个港口给日本,并允许日本在中国进行工程建设。
6. 《辛丑和约增补条约》(1902年)- 签订国家:中国和英国- 内容:英国获取对中国更多地区的租界,同时中国承认英国在中国的闭关锁港特权。
这些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在当时外交和贸易中的劣势,也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这些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国家向国际社会开放,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近代条约整理表格
![中国近代条约整理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f70be1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d.png)
《辛丑条约》
中国清朝与十一国(包括英、美、德、法、俄、日、意、奥、荷、比、西)
赔款4.5亿两白银,各国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允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沿线。
1901年
《辛丑条约续议》
中国清朝与十一国(包括英、美、德、法、俄、日、意、奥、荷、比、西)
赔款4.5亿两白银,各国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允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沿线。
1945年
《波茨坦公告》
美国、英国、苏联与中国国民党政府
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1946年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美国与中国国民党政府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和航运特权。
中国近代条约整理表格
时间
条约名称
签订国家/地区
主要内容
1842年
《南京条约》
中国清朝与英国
割让香港岛,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承认英国对华贸易的优先权。
1858年
《天津条约》
中国清朝与英法美俄等国
增开十个通商口岸,赔款40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两白银,允许外国公使驻京,允许传教士在内地传教。
1860年
《北京条约》
中国清朝与英法等国
1902年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中国清朝与英国
确认英国对西藏的保护权,开放亚东为商埠。
1903年
《中英会议藏印续约》
中国清朝与英国
确认英国对西藏的保护权,开放江孜、噶大克为商埠。
1904年
《中英会议藏印续约附款》
中国清朝与英国
确认英国对西藏的保护权,开放亚东为商埠。
1907年
《中英会议藏印续约附款二》
割让九龙半岛,增开十个通商口岸,赔款8000万两白银,允许外国公使驻京,允许传教士在内地传教。
中国近代一系列合理条约汇总
![中国近代一系列合理条约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c7ff74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7.png)
中国近代一系列合理条约汇总
1. 《南京条约》(1842年)
- 签约时间:1842年8月29日
- 缔约国家:中国清朝、英国
- 签订地点:南京
- 主要内容:结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割让香港岛,开设五个通商口岸,英国在中国享有特权地位。
2. 《天津条约》(1856年)
- 签约时间:1856年6月26日
- 缔约国家:中国清朝、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
- 签订地点:天津
- 主要内容:结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开设更多通商口岸,增加了对外贸易的自由,赔偿外国损失,允许外国驻军驻扎在中国。
3. 《辛丑条约》(1895年)
- 签约时间:1895年12月23日
- 缔约国家:中国清朝、日本
- 签订地点:辛丑
- 主要内容:结束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巨额战争赔款。
4. 《马关条约》(1895年)
- 签约时间:1895年12月25日
- 缔约国家:中国清朝、日本
- 签订地点:马关
- 主要内容:中国承认朝鲜独立,禁止中国在朝鲜设立军事驻扎,开放三个朝鲜港口给日本,赔偿额外战争赔款。
5. 《辛丑和约》(1901年)
- 签约时间:1901年9月7日
- 缔约国家:中国清朝、八国联军(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 签订地点:北京
- 主要内容:结束了义和团运动,中国同意向八国联军支付巨额赔款,允许联军在华驻军,增加了对外贸易自由。
以上是近代中国一系列合理条约的汇总,这些条约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中国的领土、贸易、主权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注意:本文档基于可确认的信息编写,准确性有待考证。
*。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总结(1)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1383a9fe551810a6f52486a7.png)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1、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外国列强通过清政府的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放通商口岸: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1、新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设厂:
4、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条约名称: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基本情况:
签订时间:
1860年10月24
签订国:
中国清政府与英国、法国
意义:
1、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主要内容
内容:①
影响: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1、使第二此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加为11个。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中日《马关条约》
条约名称:
中日《马关条约》
基本情况:
签订时间:
1895年4月17日
签订国:
中国清政府与日本
签订地点:
日本马关
签订国代表:
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
意义:
1、该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该条约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求。
1、“使馆界”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2、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便于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部门:
3、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1、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便于列强“以华制华”。
军事:
4、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要地。
1、便于侵略者的入侵。
初中历史2024届中考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汇总(含练习)
![初中历史2024届中考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汇总(含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46b57b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9.png)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简介】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订了《虎门条约》,主要规定了五口通商的详细事宜。
2.《望厦条约》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简介】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中国和美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影响】成为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3.《黄埔条约》1844年10月24日中法签订【简介】是中国和法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法国能获得和美国一样的权益。
【影响】为外国侵略者利用传教权利进行公开的侵华活动埋下了第一块基石。
4.《瑗珲条约》1858年5月28日中俄签订【简介】又称瑷珲(ài huī)城和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大量领土。
【内容】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罗斯,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影响】使得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丧失了对东北地区统治的权利。
5.《天津条约》1858年6月中分别与俄、美、英、法签订【简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使得英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扩展到了华南、长江流域和东北,更加靠近出口货物的产地和进口货物的行销地。
6.《北京条约》1860年10-11月中分别与英、法、俄签订【简介】是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 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 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d73386e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2.png)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西方列强通过武力威胁和政治讹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以下是中国近代主要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2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望厦条约》:1844 年,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
美国除了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中取得的各项特权外,还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进一步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黄埔条约》:同年,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
法国获得了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等特权。
《天津条约》:1858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
主要内容包括: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 200 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
其中,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 万两白银。
俄国趁火打劫,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马关条约》: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近代中国五大不平等条约
![近代中国五大不平等条约](https://img.taocdn.com/s3/m/56ce53c79ec3d5bbfd0a74c8.png)
(一)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5、中国海关关税应与英国商定。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7、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
南京条约的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
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
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
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
1858年(咸丰八年)6月13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
共十二款。
主要内容:(1)俄国得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近代中国签订的条约及内容
![近代中国签订的条约及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811f45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b.png)
近代中国签订的条约及内容近代中国签订的重要条约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842年至1949年的近代化时期和1949年以后的新中国时期。
以下是近代中国签订的一些重要条约及其内容:1. 《南京条约》(1842年):这是第一份中西文明冲突后签订的条约。
内容包括: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二千五百万银元,对外国商人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等。
2. 《北京条约》(1860年):此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
内容包括:中国割让淮河以北的地区给俄法英美四国,赔偿八千万两白银,允许宣教士活动等。
3. 《辛丑条约》(1895年):此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
内容包括:中国于日本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赔偿两亿两白银,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给予日本在中国各地的不平等待遇。
4. 《中俄密约》(1896年):此条约由清朝政府与俄罗斯帝国签订,内容包括允许俄罗斯在新疆地区建立领事馆、开采矿产资源等。
5. 《辛丑和约》(1901年):此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
内容包括:中国赔偿各国三亿两白银,允许各国在中国开设商埠、修筑铁路、开采矿产等。
6.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此条约是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
内容包括: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三亿两白银,开放多个通商口岸等。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条约》(1978年):此条约是中日恢复邦交后签订。
内容包括:双方决定恢复邦交,日本同意支付赔偿金,互相放宽贸易和旅游等。
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了领土割让、经济剥削等不平等条约的形成,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尊严。
同时,这些条约也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反映了中国与外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冲突。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及巧计方法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及巧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939f4d626fff705cc170a27.png)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的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高考常考的重点。
但这些条约的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
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
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的记忆。
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
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
方法2,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 万两白银。
高考历史:中国近代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及影响,必考!
![高考历史:中国近代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及影响,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2bb5134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e.png)
高考历史:中国近代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及影响,必考!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到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
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中国人民永远不能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历史!当然中国历史上不平等条约签订时间和内容也是各位出题老师的宠儿,中国历史上不平等条约都有哪些你需要了解一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①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主要内容是:1.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2.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唯一一个赔款以“银元”为单位的不平等条约)。
3.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4.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5.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6.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②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五月十八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美国代表顾盛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通商章程》。
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五条:美国享有英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自由出入中国通商口岸;美国可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中国变的更好,需与美国领事商议;扩大领事裁判权。
③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九月十三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法国代表拉萼尼在广州黄埔的法国战舰上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二条:法国享有英国、美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法国可在五口租地建立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近代不平等条约总结
![近代不平等条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4ba752accbff121dd36832e.png)
一、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42)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58)(1860)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1895)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1901)注意:1、割地:英国:《南京条约》:香港岛。
《北京条约》:九龙司。
日本:《马关条约》:台湾、澎湖列岛。
2、赔款:《南京条约》:2100万元。
《天津条约》:600万两。
《北京条约》:增至800万两。
《马关条约》:2亿两(实际为2.3亿)。
《辛丑条约》:4.5亿两(本息合计9.8亿)。
3、口岸:《南京条约》:长江口——洙江口的沿海(5个)。
《天津条约》:整个沿海地区、深入长江中游(汉口)、台湾也有两个。
《北京条约》:天津。
《马关条约》:深入长江上游(重庆)。
都有割地、赔款、口岸的条约:《南》、《北》、《马》4、宗教: 《天津条约》:在内地自由传教。
5、关税:《南京条约》:协定关税。
6、司法:《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1843—1943,整整100年)二、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几种记忆方法(一)、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采用歌诀记忆:五口通商割香港,二千一百万元量。
口岸设置领事馆,英商关税要协商。
注:割香港是指割香港岛,协商关税是指协商关税税率。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天津条约》采用数字式概括记忆:“二项赔款,二条船,四种人,十口通商口岸”。
即赔偿英国商费和英法军费;外国军舰和商船;外国公使、商人、游人和传教士;汉口、九江等十个通商口岸。
(具体内容略)2、《天津条约》开放通商口岸采用组合记忆法(就是将相对孤立的人名、地名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字重新组成一句话,形成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记忆):“汉九南头镇,烟台淡州营”即汉口、九江、南京、汕头、镇江、烟台、台湾、淡水、琼州、营口。
3、《北京条约》采用数字概括记忆:“华工出国八九天”“华工出国”指准许华工出国。
“八”是指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完整版)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
![(完整版)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https://img.taocdn.com/s3/m/e270d1cc69eae009591bec0d.png)
条约名称:
《天津条约》
基本情况:
签订时间:
1858年6月
签订国:
中国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
意义:
1、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主要内容
内容:①
影响: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牛庄(营口)、淡水、南京、汉口、等10个通商口岸。
1、中国的门户进一步被打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范围扩大,从沿海深入内地,从南方扩展到北方
1、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争先在中国设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主要内容: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设厂免税”。割地(辽、台、澎)、赔款(军费2亿两)、开口岸(沙、重、苏、杭)、设厂免税(口岸设厂,内销免税)
签订国
中国清政府与英国(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意义:
1、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主要内容
内容:
影响:
1.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
1、中国司法主权被破坏。
2.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1、成为以后各国窃夺侵略特权的重要手段。
2、还使英国享有在美国与法国在中国通过条约取得的特权。
3.英国取得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特权。
3、规定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
4、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界或割让他国。
5、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①主要内容:
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内东顾问焊警械、舅舅不让借钢铁”。解释:“内东”──承认日本在内蒙东部、东北南部的特权,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顾问”──聘日本人为军、政、财顾问;“焊警械”──中日合办汉(焊)冶萍公司、警政及军械厂;“不让借”──中国沿海的港湾、岛屿不租借或割让他国;“舅舅钢铁”──“舅舅”谐“99年”,“钢”谐“港”,“铁”指“铁路”,即日本延长两港口(旅顺、大连)两铁路(安奉、南满)的租期为99年。
中国近代一系列合法条约汇总
![中国近代一系列合法条约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0fb17f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1.png)
中国近代一系列合法条约汇总导言本文档旨在汇总中国近代时期签订的一系列合法条约,介绍其内容和影响。
内容1. 南京条约(1842年)- 簽訂方:中国清朝与英国- 内容:开辟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个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影响:开启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交流的大门,震动清朝政府,划清中国与西方的界限2. 天津条约(1858年)- 簽訂方:中国清朝与英国、法国、俄国和美国- 内容:开辟天津为商埠,宽限教传教士,准许西方国家驻华领事和外交代表,扩大对外贸易等- 影响:进一步扩大西方国家在中国的特权,使中国更加分裂和割据3. 北京条约(1860年)- 簽訂方:中国清朝与英国、法国和俄国- 内容:将中国的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法国和俄国在北京设立使馆和领事馆- 影响:中国吞啜了更多的领土损失,外国在中国的影响力继续扩大4. 辛丑条约(1901年)- 簽訂方:中国清朝与八国联军(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和奥地利匈牙利)- 内容:中国需要支付巨额赔款,外国军队可在中国境内驻扎,西方国家获得更多权益,中国处境更加困难- 影响:对中国国民造成深远的伤害,引发了中国民族主义和反帝运动的兴起5. 周恩来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会谈联合公报(1972年)- 簽訂方:中国与美国- 内容:双方同意恢复并发展中美两国的正常关系,加强互利合作,推动世界和平稳定- 影响:标志着中美关系的突破,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结论这些近代合法条约的签订和影响,展示了中国在历史上与外国交往中的起伏和挣扎。
这些条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有些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也有些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剥削。
对于理解中国现代历史和当前国际关系,了解这些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至关重要。
中国近现代史各条约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各条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b6fbb965ce0508763213d8.png)
俄国
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
军事侵略·侵占领土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伊犁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增加天津为通商口岸
经济掠夺·剥夺关税自主权
《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
俄国
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军事侵略·侵占领土
《改订伊犁条约》
军事侵略·勒索赔款
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
经济掠夺·商品倾销
《辛丑条约》
1901
八国联军
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
军事侵略·侵占领土
中国应支付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
军事侵略·勒索赔款
这种赔款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的公开掠夺。
强迫清政府做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他们的组织。
1881
俄国
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军事侵略·侵占领土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1887
葡萄牙
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
军事侵略·侵占领土
《马关条约》
1895
日本
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军事侵略·侵占领土
强迫中国赔2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费”3000万两、威海卫日军“守备费”150万两
美国公使在北京可以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政治控制·控制内政、外交
再开放十个通商口岸
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可以在各通商口岸转口,其商品不需重新课税(只需交2.5%的子口税)
经济掠夺·剥夺关税自主权
《北京条约》1860
英国
中国近代条约一览表
![中国近代条约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06a0fa0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3.png)
中国近代史条约一览表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评价(影响)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鸦片战争期间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货物税款经双方协议。
1843年《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1844年《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美法享受英国在华的各种特权。
中国丧失了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被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1858年《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军舰可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随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增加。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和领土,西方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沙俄侵占中国东北、西北大量领土,是侵略中国最多的国家。
中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改订条约》等,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日本马关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辛丑条约》 1901年 1900年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占领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俄、德、美、日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当时中国人口4.5亿,人均1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保证禁止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表格汇总
![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表格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62b1e0b58fb770bf78a5591.png)
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给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中美《望厦条约》
1844
除割地赔款外《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的所有条款;扩大领事裁判权;美国兵船可在各港口自由航行;五口可租地建立教堂、医院。
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
内容
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
1842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虎门条约》
1843
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可在五口租地建屋。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大大的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
1901
(1)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
6)修订商约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的损害了中国人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
3、签订国 俄 美 英法 与清政府
4、内容及影响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2)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游地区)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列强不仅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
(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苏杭杀虫)
(4)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记忆方法:割地赔款开口岸,开设工厂最关键。
★ 割地赔款开口岸,南京北京加马关。
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每次战争后清政府都同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复习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一、《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时间:1842年8月
2、地点:南京
3、代表:耆英 璞鼎查
4、内容及其影响
(1)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岛变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货物转运站和海军基地。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改设外务部,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修订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便利了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记忆方法:赔 划 拆 惩 改 修
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高考常考的重点。但这些条约的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800 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认天约、开天津、割九龙、准华工、增赔款”。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使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大开。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使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记忆方法:割香港、赔银元、五口通商开口岸、协定关税最关键。
二、《南京条约》附件
1、时间:1843年10月
2、内容
(1)《五口通商章程》
a、低关税率5%——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
b、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虎门条约》
a、片面最惠国待遇——“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七、《北京条约》
1、时间:1860年
2、签订国:清政府与英法 俄
3、内容与影响
(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并威胁北京的安全。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使英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
(4)准许华工出国——掠买中国人口,开发海外殖民地。
3、内容: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记忆方法:美《望》特权法有数,通商口岸传天主。
修完教堂建坟地,地方清官无偿护。
五、《天津条约》
1、时间:1858年6月
2、地点:天津
(5)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进一步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记忆方法:承认天约仍有效,其它特权另外要。
割地赔款开商埠,华工出国最可恶。
八、《中法新约》
1、时间:1885年
2、地点:天津
3、代表:李鸿章 巴德诺
4、内容
(1)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
(2)在中越边界开辟商埠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方法2,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赔款 、划界 、拆炮兵
、惩官民、改总理、修商约”。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修使馆赔炮兵,改总理惩官民”。解释:“修”——修订商约;“使馆”——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赔”——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炮兵”——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改总理”——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惩官民”——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的记忆。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中国近代条约大全
识记《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五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中法战争 1883——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
★十处通商口岸记忆法: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南镇和九汉。
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
六、《瑷珲条约》
1、时间:1858年
2、内容: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记忆方法:割地最多是瑷珲,失去岭南与江北。
咸丰皇帝很倒霉,此时正好他在位。
俄国侵占我国领土
十、《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9月
2、签订国 11个 英 俄 美 法 德 日 意 奥 比 荷 西
3、内容及影响
(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b、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为以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
★记忆方法:附件新增领事权,最惠国待遇很片面,租地赁房永没完。
三、《望厦条约》
1、时间:1844年7月
2、地点:澳门附近的望厦村
3、代表:耆英 顾盛
4、内容及影响
(1)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
五、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5)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便于外国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惩办反帝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他们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四、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辽、台、澎)、赔款(军费2亿两)、开口岸(沙、重、苏、杭)、设厂免税(口岸设厂,内销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