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对中华武术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武术发展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武术发展有何特点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武术作为古代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古代的武术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特点。
一、武术起源与初期发展中国古代武术起源于远古时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和保护自己,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格斗技巧。
这些简单的技巧逐渐演变成了较为完整的武术系统。
在古代,武术多数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很少有文字记录。
二、朝代间的变革与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朝代的更迭,武术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融合。
在战国时期,各国争霸,武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此时期的武术注重实用性和杀伤力,技法较为粗犷。
而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帝国的统一,武术开始注重礼仪和文化内涵的培养,形成了一种以武术为基础的武术礼仪体系。
三、道家与儒家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礼仪、廉洁和道德品质。
武术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渐与礼仪、道德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文武合一的理念。
道家则强调自然和谐,通过锻炼身体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武术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更加注重内功和心境的修炼。
四、各派武术的形成与传承中国古代武术在地域上具有较强的特色和差异,形成了多个流派和门派。
北方武术注重力量、速度和直线性,以形如龙、虎等动物特征为主。
南方武术注重柔韧性和变化性,以鹤、蛇等为形象特征。
各派武术在传承上也各有特点,有些流派注重口传心授,有些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五、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也深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武术自古就与自然界的动植物形象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招式和动作。
中国武术注重内功修炼,追求以柔克刚、化敌为友的原则,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武术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起源于原始社会,经历了朝代间的变革和融合;深受道家、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多个流派和门派;受到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熏陶。
武术的哲学
武术的哲学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
它融合了道家的自然观、儒家的道德观和佛家的禅理,形成了独特的武术哲学体系。
本文将从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哲学的核心理念以及武术哲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狩猎和战争,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
从最初的实战技巧到后来的健身养生,武术始终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武术不断吸收道家、儒家、佛家等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武术哲学体系。
二、武术哲学的核心理念1.道家的自然观:武术强调“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武术修炼过程中,要求习练者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这种自然观体现在武术的动作设计上,如太极拳的阴阳调和、形意拳的五行生克等。
2.儒家的道德观:武术注重武德修养,强调“仁爱”、“忠诚”、“礼义”等道德品质。
在武术传承中,师傅会教导徒弟要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佛家的禅理:武术修炼过程中,要求习练者心境宁静、专注致志。
这种禅理体现在武术的内功修炼上,如气功、静坐等。
通过禅修,习练者可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三、武术哲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已经从单纯的实战技巧转变为一种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和文化传承。
在现代社会,武术哲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健身养生:武术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同时,武术哲学中的道家自然观和佛家禅理也有助于人们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2.道德教育:武术哲学中的儒家道德观可以为现代人提供道德教育的参考。
通过学习武术,人们可以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3.文化传承: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武术哲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古老的艺术。
中国古代的武术与武功传承
武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武术的国际化传播
武术进入国际健身市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国际武术比赛和交流活动的增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武术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武术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
影视作品中的武术传承:通过 影视作品传承武术文化,弘扬 中华武术精神
武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创新:结 合现代科技和创意,呈现新颖
的武术表现形式
第四章
武术与文化融合
武术与道家思想在理念上的融合, 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的哲学思想。
武术与道家思想
武术与道家思想的相互渗透,在道 家经典《道德经》中也有关于武术 的论述和理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注重内外 兼修、形神兼备,追求天人合一的 境界。
道家思想对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促进了武术技艺的提高和武术文化 的传承。
武术元素的应用:动作设计、 特效制作等方面展现武术的魅 力
武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国际影响 力:推动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播,
提升国际影响力
武术在体育赛事中的地位
武术成为奥运会特设项目
武术在全运会中的正式比 赛项目
武术世锦赛的举办和国际 影响力提升
武术进入校园,成为体育 课程的重要内容
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武术的起源
早期武术形式:早期的武术形式包 括拳击、摔跤、擒拿等,这些技能 在战争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起源背景:在战争和狩猎活动中,人 们为了生存和胜利,逐渐形成了武术 技巧和技能,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演 变,形成了现代的武术。
武术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 渐成为了一种文化和传统,通过家族 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武术技巧和 技能得以传承和发展。
道家哲学思想对武术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1、由道而术道与术,是传统武术中一对至关重要的概念。
或许是为了区别真正的术与人造的术,那些高深的武术家以及其他行业的能工巧匠们,常常把那理想的术直接称之为道,而不断地强调这种“道术”对实践的重要性。
在传统武术家们看来,真正的术,即是道在武术实践中的具体落实与表现形式。
从本质上讲,道是术。
作为一种人类实践形式的武术运动,自然固有道的存在;然而,这个由人来实施完成的武术运动,则是以术的形式来展开的。
术,乃是道在武术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道的智慧在武术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技巧。
武术家的一切创造,习武者的所有训练,都是为了体悟与把握这个神圣的道。
只有对道的体悟与把握,才可以使人获得最满意的实践技能,才可以掌握理想的术。
这是传统武术的一个基本信念。
当一个伟大的武术家,或者一个后学的习武者带着强烈的功利目的去体悟这个神圣的武术之道时,已经决定了武术的经验性质。
人们对这个道的体悟,甚至包括先贤们对道的存在的信仰,本来就是一种个体的经验感受。
对道的体悟与把握,是一种个体的经验感受。
自然,武术之术也就只能是一种感受经验了。
对得道的武术家来说,道就是术,术就是道。
在此,道与术完成了实质上的统一。
这是古代中国的独特“逻辑”。
或许,并非所有的习武者都认同“所有的武术之术的获得都是对武术之道的把握”这种观点,但是武术运动发展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几乎所有武术之术的产生,以及人们对武术之术的掌握,都要依靠人在实践中的感悟。
人们在实践中的感悟,绝不仅仅是对实然的认识,而主要是对方法的把握。
这其实正好就是悟道之思维方式的根本所在。
对传统武术来说,真正的术与人造的术是不一样的。
真正的术,就是道,也可以称其为“道术”。
传统武术的“道术”的性质,加上传统文化对逻辑语言的轻视,使古代的武术家们几乎没有办法把他们在实践中体悟到的“道术”清晰地表达出来。
“道可道,非常道”,能够表达清楚的,绝不会是道术,而只能是人造的术。
道术是不可能被完全准确地表达出来的,但是传统的武术家们还是做了多种努力,使自己的表达能够尽可能地接近它。
论道家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
!"#! 年创刊 业、学道和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强调了“ 德” 的重要作用。中华武术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哲学的 “ 武德 ”和 “ 武礼” 思想( 将 融为一体。 如国际武术联 合会规定的抱拳礼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 本着当代武术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 ( 抱拳礼被 赋予了新的含义“右手握拳( 寓意尚武” ,左手掩拳( 寓意崇德( 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 寓意四海武林团 结奋进屈左拇指 ( 寓意虚心求教( 永不自大;两臂屈 圆( 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能看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在其 发展过程中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武术理论 是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武术健身、 养生 以道家哲学思想与为理论指导, 并在其影响下形成了 顺应自然、动静相兼形神兼养的养生原则。导引、行 气等形式是道家思想影响武术养生的典范。天人合 一的整体观、 中华武术的武德也是与道家思想密不可 分。客观地认识道教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发展所起到 的调适、滋养和规范的作用( 为多视角、全方位的考 察中华武术发展提供参考。 * 参考文献 + * ! +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撰( 中国武术史 * , +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 * $ +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 武术理论基 础 * , + & 北京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 / + 王斌 & 道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 * 0 + & 北京 体育大学学报, $%%1( $. 2 ! 3 & * 1 + 许红霞 & 论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 * 4 + &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 5 !’ 5 !.& * 6 + 康春兰 & 传统武术发展战略探讨 * 0 + & 井冈 山学院学报, $%%6((/) & 【责任编辑: 徐凌志】
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摘要:中华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孕育成行到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形成了不同于现代西方体育项目的独特的东方人体文化表现形式#无论是从习武的过程,方法来看或者是从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来看,都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关键字:中华武术;传统文化;影响武术是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
过去一提到武术,人们很自然地想到散打格斗,或某拳种套路,或刀、剑、枪、棍等,从一招一式的攻防动作或者健身防身的功能作用来论断武术。
正如徐才同志所指出的,这只是武术的平面形象。
如果从武术深层的文化内涵去观察,人们将会看到一个高大的武术立体形象。
武术为什么会在华夏大地历经久远而衰?为什么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并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认识和喜爱?答案应该从武术所根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是历史人民不断创造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变化既受到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又受到哲学、宗教、民族精神、民族风俗、民族艺术、民族科学及伦理道德的渗透与影响。
其影响不仅表现为自然地接受传统文化环境的熏陶,还在于习武者自觉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规范品德操守及拳技礼仪。
1.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对武术的发展与变化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它的世界本源论“道论”、和“天人合一论”是武术与气功结合的“认识论”基础。
在道家文化中,“道”是哲学的最高范畴, 在说明世界万物的本源时, 老子用了一个“道”字, 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 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老子还认为“道”即是“无”。
他说“: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老子所说的“道”又是非常玄妙、不可捉摸的, 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的无形无声的超感知的东西。
中国传统武术之道
中国传统武术之道中国传统武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锻炼方式,更融入了道家、儒家等诸多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武术之道进行探析,旨在阐述其与道德、心理以及身心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武术与道德的关联中国传统武术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道”,即对于人生和世界最根本的认识和追求。
道家思想认为,武术的实践有助于人们悟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武术的修行过程中,通过锤炼身体和拳法,培养出人的品格和素质。
武术强调“德”,即道德修养。
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才能真正体现武术的价值与内涵。
二、武术与心理的关联武术是一门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力量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和忍耐力。
武术运动要求修炼者经常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因此能够培养人们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对抗,人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胆识,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
同时,武术还能够帮助人们培养冷静应对危机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三、武术与身心健康的关联武术作为一种身体锻炼方式,对于促进身心健康有着显著的作用。
通过武术的练习,可以增加肌肉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敏度。
武术注重身体的顺畅和力量的平衡,能够改善人的体态,增强人的体魄。
此外,武术练习还能够提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武术之道与道德、心理以及身心健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传统武术不仅是一种战斗技巧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通过武术的修行,人们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
武术所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在于让人们明白实践与思想的无缝连接,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武术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其在身心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仍然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浅谈道教文化对于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
浅谈道教文化对于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作者:张冰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12期[摘要]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并不亚于孔孟的儒家文化,道家以其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哲学思想对中华武术理论与实战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1世纪的今天,人们仍试图利用道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来不断发展和完善今天的现代武术文化体系。
[关键词]道教文化中华武术文化与理论影响[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120-02一、道教起源及其对中华武术的影响(一)道教起源及形成道家思想及其学派,由老子创立,而被庄子发扬光大。
道家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阶段;以秦汉新道家、魏晋玄学、隋唐道家为代表的前期封建社会阶段;以宋元时期的道家为代表的后期封建社会阶段。
(二)道教对中华传统武术的影响道教主张通过精气神的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武术文化,使其把技击卫身和养生长寿结合在一起。
这在深受道教影响的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中都很明显。
“太极拳论”中,明确提出“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武艺之末也”。
“我命在人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一千六百年前的武术家、内丹道家葛洪提出的这个口号,不只成为道教养生的追求,也成为武术家的追求。
八卦掌的溯源,有人就提到葛洪的“禹步”,而近世公认的董海川得自九华山道士传授“转掌”,或日“转天君”。
不管如何,皆与道家有关。
形意拳强调的三层功夫,更在拳论中明确指出得自道家。
所谓三层功夫,就是道家内丹术中的三步练法,是形意拳内功的根本法则。
形意拳之所以又称气功拳(或内功拳),也正是由此而来的。
二、道教与中华传统武德(一)道教天人合一思想对武德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武术文化对道教的推崇,无疑促进了武术技理以五行、八卦、阴阳、太极等这些道家奉为神圣的理论做指导。
理学奠基人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其理论渊源即是道家的内丹理论。
论武术文化的层次结构与道家思想
搏击武术科学2008年4月第5卷筇4期【武术文化研究】论武术文化的层次结构与道家思想房(枣庄学院体育系,斌山东枣庄277160)摘要: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其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中国武术文化思想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章通过道家思想对武术文化结构各层面的影响,探讨、研究、揭示武术文化及其结构与道家思想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武术文化道家思想层次结构哲学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4—001旷_02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活动的结晶,是某一社会里,人们共有的后天获得的各种现象价值的有机整体。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根植于华夏文化沃土之中的武术,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的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中国文化的派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武术方面的综合反映。
要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武术文化,就要把武术文化置于整个中国文化体系的背景之中,从中国传统文化各个子系统的不同角度来研究对武术文化的不同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剖析武术文化在产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次结构。
1武术文化的层次结构及其关系每一种文化都会凶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质和量、内容和结构的变化。
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结构的产生、发展的过程相一致,因为,中华武术的寄附性决定了武术文化的发展,另外,武术的文化构造层次与东方文化的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武术文化是在大文化的母系统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因此,武术文化的层次结构与文化的表现形式应是相一致的。
根据文化的表现形式,武术文化的层次结构可分为“物器技术层”、“制度习俗层”、“心理价值层”。
1.1物器技术层从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人选择文化,接受文化的传播.都带有一定的功利目的。
在武术文化中,也同样反映出了这一特定现象。
不同的社会人群以不同的目的选择武术,其原始动力就是建立在武术的多元化功能基础上,因此,在武术文化结构中,我们又称“物器技术层”为“功能层次”,这是武术文化结构体系中最基本的、外显的层次,是武术文化的表层,表现和展开的是一种“人物关系”,即人与武术多元化功能的关系。
试论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一)
试论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一)论文关键词:道家思想传统武术文化道论气论天人合一论论文摘要:中国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内部饱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和方法。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从道家思想中汲取了许多重要内容,对武术自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章从道家本体论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关系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传统武术文化蕴涵的道家思想进行了刹析。
1中国传统武术与道家思想的发展渊源1.1道家思想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老子、庄子的思想为代表并包括秦汉黄老、魏晋玄学等思想的总称,其哲学的最大特点是崇尚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从形成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曾为促进中国古代的政治、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四大国粹之一。
武术经历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继承与发展,到现在仍然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原因就在于它生长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受到深刻的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为中国传统武术理论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才使得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它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武术也不例外。
它的变化发展过程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尤其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的影响,这些不仅可以从武术的运动方式、技术理论、训练手段中可以看出,而且在武术精神及其运动理念中也都深刻的体现出来。
1.2道家思想是影响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核心思想温力先生认为:“武术的民族特色不仅表现为中华民族对武技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表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包括思维特点、欣赏习惯、感情意志、理想道德观等等,这些不仅影响到了中国武术技术的风格特点,并且影响到了武术技术体系的形成”。
所以要真正了解和领悟武术的精神,就必须深人的分析研究其内在包含的中国哲学思想文化内涵。
武术与道家思想武学之道的哲学思考
武术与道家思想武学之道的哲学思考武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体育运动,而成为一项蕴含着深刻哲学思想的综合艺术。
与之相对应的是道家思想,强调人的自然性和与宇宙的共通性。
本文将探讨武术与道家思想的关系及其启示。
一、武术与道家思想的内在融合武术作为一种身体技艺,其发展离不开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与思想影响。
而道家思想作为古代哲学中重要的一个流派,对于武术的发展与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武术的内在融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融入自然哲学:道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认为自然界是最高的道德准则。
武术修习者在实践中时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形态和力量,将自然的力量与人的身体结合起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2. 实践道德智慧:道家思想追求心性的至善,强调淡泊名利、宽容待人、养生保健等美德。
武术修习过程中要求自律、坚持训练、尊重他人,这些要素与道德修养密切相关。
通过武术修习,人们可以逐渐培养出自我约束、忍耐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悟出道家思想中的道德智慧。
3. 强调身心统一:武术修习注重身体的力量、敏捷和协调,这与道家思想中的身心统一十分相似。
武术修习者通过内外功的修炼,使身体和心灵达到无缝连接,达到身心统一的理想境界,进而发展出独特的自我表达和控制技巧。
二、武术与道家思想的共通之处武术与道家思想在某些重要方面有着共同的理念,这些共通之处不仅丰富了武术文化,也提供了道家思想的实践途径。
1. 追寻内在能量:武术修习者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内功修炼,挖掘和激发内在能量。
而道家思想中也强调追求内在的能量,崇尚虚无与内省的力量,通过修身养性达到身心顺畅、灵动自如的状态。
2. 坚持自然原则:武术修习强调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注重顺应自然规律,平衡体内的阴阳和五行;而道家思想也体现了顺应自然原则的智慧,让人们从繁杂的人事世界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本然的状态。
3. 追求心性上的自由:武术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心性上的自由与超越。
三教武魂贯千古——儒、道、释对中华武术的影响
搏击t武术科学2008年5J.{笫5趁第5期【武术发展研究】三教武魂贯千古——儒、道、释对中华武术的影响陈刚,蒋苏2‘(1.南京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93;2.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江苏南京210093)摘要:中华武术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儒、道、释三家对其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道、释三家影响了中华武术的内在思想、外在表现形式以及传承方式,使得中华武术超越了技击术的范畴,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载体。
关键词:中华武术文化现象文化载体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5—0003—021前言巾华武术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
在漫长的沧海桑田似的变化过程中,武术已经不再停留于御人防身的层面上,而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许多国家、民族对中华武术的接受,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把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而是把它作为一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看待,它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中华武术中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深受巾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文化,百家争鸣,其巾最有竞争力和影响力,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形成、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当属儒、道、释三家。
他们之间,一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另一方面又相互吸引、相互渗透。
很难说出他们具体对中华武术有何影响,闪为,本来他们之间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儒家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主十文化又被称为儒教,这种提法的出现是在魏晋以后,所谓儒教,是相对于佛教、道教而言。
儒、道、释被称为“i教几流”中的“三教”,而这里的教,其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
而是指教化。
从春秋战国时期以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便开始兴起。
其中,“仁”被作为儒家思想文化的核一C、,儒家讲究“f■”。
中华武术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
中华武术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起初是为了自卫和保护家园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技击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武术逐渐融合了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华武术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
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强调修身养性,追求道法自然。
通过练习武术,人们可以领悟到“拳不离线、气贯长虹”的哲学思想,培养内功修为,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从而提高自我修养和品德修养。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修德养性”等思想相契合,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其次,中华武术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礼仪和仁义道德。
武术强调尊师重道、礼貌和谦逊,要求练习者要尊重对手、尊重规章制度,注重仁义和忠信。
武林中盛行“义”字文化,注重忠孝仁爱,强调团结互助和和谐共处。
这与儒家的“仁爱”的思想密切相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互相帮助,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伦理观念。
此外,中华武术还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武术讲究刚柔相济、阴阳平衡,追求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的境界。
在武术练习中,人们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提高战斗力,更能够陶冶性情、磨练意志,培养豁达心态,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中庸”、“和谐”、“正气凛然”等传统价值观相契合,体现了中国人对于道德、修行和生活方式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紧密相连,它不仅是一种身体技艺,更是一种精神信仰和道德标准。
通过练习武术,人们可以体验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体味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丰富中国文化的内涵,更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当代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中华武术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芒。
中华武术的哲学思想与功夫精神
中华武术的哲学思想与功夫精神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功夫精神。
在这门综合性的艺术中,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命、自然以及人类与宇宙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呈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首先,中华武术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
道家注重顺应自然、养生强身,中华武术通过身体的锻炼以及对招式的领悟,体现了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体悟;儒家注重仁义礼智信,中华武术强调师徒传承、礼仪公正,传承了儒家的传统教育理念;佛家注重般若慧、空灭不二的思想,中华武术强调内功修炼、心静神凝,体现了佛家对于心灵修行的追求。
这些哲学思想相互融合,赋予中华武术独特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一门既注重身体锻炼又追求心灵升华的综合性艺术。
其次,中华武术具有独特的功夫精神。
功夫是武术修炼的核心,也是中华武术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功夫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心态和态度。
中华武术强调“练武如练笔”,注重细致入微、精益求精,要求修炼者经过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领悟其中的精髓。
这种坚持不懈、毫不懈怠的刻苦精神,反映了中华武术对于极致完美的追求和对于自身境界的探索。
中华武术的功夫精神还包括了沉着冷静、果断坚定和团结协作等特质。
修炼者在长期的训练中,通过不断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培养了与众不同的心理素质。
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中华武术的修炼者通常能够保持淡定、镇定,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胆识和沉着。
同时,中华武术注重师徒相传、团结合作,培养出了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这为广大修炼者提供了信念支持和向心力,形成了共同奋斗的武道家族。
综上所述,中华武术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功夫精神。
其思想内涵深邃广泛,涵盖了道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精华,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命、宇宙以及人类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其功夫精神坚韧不拔、坚毅不拔,注重精湛技艺、细致入微,培养了修炼者与众不同的心灵品质和人格魅力。
道家思想对武术技击的影响
天下功夫探源30首先,道家学说论证和深化了武术技击的哲学意义。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给出了“道”的特殊含义,这里论述的“道”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道(道路或道义),继而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道”是生成万物的本源。
道家思想上承《周易》的“天人合一”思想,讲“天道”,认为“道生万物”,道为万物之源。
武术借用道家的“道”,来形容纷繁芜杂的技击现象中所蕴含的最本质的规律。
从技击而言,多种多样的技击方法和形形色色的技击现象中必然蕴含着一个共通的普遍规律。
这个普遍规律,是哲学意义上的抽象的规律,从古至今,尚无人可以讲明此种“道”。
中华武术技击包含着“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技击思想,与道家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等言论不谋而合。
如太极拳追求“四两拔千斤”就是用“巧”、用“智”,道家思想对武术技击的影响文/唐黎标从而达到以弱胜强、以柔克刚。
道家“反者道之动”的思想还包含着“后发先至”的技击原则,这个原则应用于技击就是在临敌应变之时实施防守反击。
其次,道家学说在本源上指出了武术技击的本质要求。
气论“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可谓是中华武术技击的精髓,不仅精炼概括了武术技击的练习内容,也生动体现了武术技击注重“内外兼修”的法门。
道家认为支持天地、人体运行的是“气”。
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故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说: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庄子认为人的本质为“气”,气的聚散即生命的有无。
在此种思想的指引下,人们开始追求养气、护气之法。
“气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传统武术技击的内家拳派之中,如形意拳中要求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太极拳讲究“以意导气”“以意调息”等,通过“气”道家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武术技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哲学的角度出发,道家为武术技击理论和技击思想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其中,道家中道论、气论及“天人合一”思想对武术技击影响最深,成为武术技击功法和技术的理论核心。
论儒教、道教、佛教对武术的积极影响
摘
要: 宗教与武术 同是 中华 民族传统 文化 中两+i 系统文化。在长期 历史发展 过程 中 , 者之 间发 生 了千丝 万缕的联 系。 中国 f - 二
最具代表性的 宗教是儒 、 、 道 佛三大 宗教 , 它们 对武术的发展 都产生 了积极的影 响。这种 影响是 全面 的同时 又各有偏 重, 儒教 主要 表现在对武术精神和宏观道德价值取 向的影响 ; 道教则表现为对武术思 想、 击理论的影响 ; 技 佛教 则表现为对 武术的连 续性发展和
P —z0 P N Xa —b2 D N h —so UU hu ,A i o 0,O GZi hu
( . E Dp . ue U i rt W h n40 6 ;2 Dp . E, ue E uai ol e Wua 3 02 C i ) 1 P et o bi n e i fH v sy, ua 30 2 . e o t fP H bi dct nC lg , h n4 0 6 , hn o e a
Ⅱ n. ecut8 cnetnhsae l e e en e o C n m srpe n terii C n c n m,a, ud a t e a re- l t t one8 on i a t np c t e t t . h aS oters ti l o of i i To B d h o h em j l e h l c o k a bw h w i e a v eg n uas f r o ri i .t r ee p e to su xr psi f ec . h ec a be y gprc a r  ̄ n c h e e g e l o ui - g n h idvl m n t Wuh es oi e nune T ei unehs enl i a i lrt ¥ o ahw l bi vr l C n c n o e o e ta t i v l l f n an t u se e i n o a, f a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
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中国武术是中华文化版块上一个独特的文化客体,它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
从文化学角度来研究中国武术,我们不仅可以探明中国武术独特的文化特征,而且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武术形成和发展的深刻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
欢迎阅读!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一、中国武术文化源远流长纵观中国武术文化,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武术文化原始形态、准武术文化形态以及武术文化形态的最终形成三个阶段。
由于中国武术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于复杂的历史条件与社会背景之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生成、发展、心理、文化、艺术、道德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她具有了独特的魅力,获得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研究武术文化的原始形态,我们必须追溯到几万年前,甚至更为遥远的史前时代。
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原始人必须一方面依靠群体力量抵御猛兽的袭击,一方面发挥自己顽强的斗志和强捍的体魄去进行积极的自卫,这就造就了原始人勇健的性格和格斗的技艺。
这种原始社会中普遍形成的勇猛善斗的习性和技艺,构成了与武术的萌芽极其紧密的文化渊源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文化,最终导致了原始武术的形成。
准武术文化形态从时间跨度上看,是指先秦到汉唐时期的武术。
这一时期武术形式初步形成,武术意识逐渐出现。
独立的武术形式的形成是准武术文化形态的一大特征,意味着武术已开始从原始社会多位一体的状况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形式。
经过秦汉较长时间的相对安定,两晋南北朝的战乱动荡,武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与军事技术分离走向竞技,而且得到交流。
到了隋唐五代,随着社会的繁荣,武术得到蓬勃发展并出现了套路的雏形。
汉代出现了系统的武术理论著述,《汉书、艺文志》中就收有“剑道三十八篇”、“手博六篇”等论述。
自两晋到隋唐,武术意识更加成熟。
这一时期出现了口诀要术,说明人们已能用较精炼的语言把技击精华要点加以浓缩和概述。
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
科技信息
音 体 美
遒 家思 想 对 武 市硇 影 响
山 东师 范大学体 育学 院 民族传 统体 育 系 马 晓龙
[ 摘 要】 家思想是 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道 武术又是传统文化 中的瑰宝, 家思 想对武术的影响颇深, 道 本文采 用文献资料 法对道 家思想进行研 究发现, 道家思想中道生万物论 、 气论、 天人合 一论 、 防阳论辨证观 、 反者道之动对武术的影响极大。 [ 关键词 ] 家思想 武术 影响 道
故一切事物均应顺乎 自然, 自然, 不违 方能获得生存 与发展 , 即一切事 亦 物追求的最终 目标便是宇宙 、 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中国武术在长期实 践 中发现 , 武术运动的载体和客体——人体与宇宙, 二者有 着内在的紧 密联 系, 因而在武术实践 中必须使前者适应后 者, 顺乎后者, 从而达到二 者 的统一与一致, 方能圆满实现“ 天人合一” 。
老 、 思 想 还认 为 : 的 发 展应 顺 应 人 与 自然 的相 互 协 调 , 而形 成 庄 人 从
万物之母, 是万物之根 , 是宇宙生成 的最终根源[ 1 】 。其主要观点体现在两 句话上, “ 即: 道生 一, 生二 , 一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和 “ 天下 万物 生于有, 有 生于无” 在此老子认为“ 又是“ 。“ 是 老子提 出的, , 道” 无” 道” 道的含义有 二: 一是指法则 、 规律; 二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 本性 。 太极拳吸取 了此思想 生出了攻 防、 动静 、 、 刚柔 虚实种种相反相成 、 互为因果的千变万化, 即 实 “ 道生万物” 理论 的体现 。在事物的本源问题 上, 老子认 为“ 道者万物之 奥”“ , 似万物之宗” 太极拳基本理论 中的“ 。 无极 ” 一词, 也来 自《 老子》 王 。 宗岳《 太极拳论》 “ 说: 太极者, 无极而生, 之机 , 动静 阴阳之母也 。” 太极拳 原理是由无极而太极, 进而才有攻防 、 动静、 刚柔 、 虚实等变化, 拳技 的千 变万化之 中贯穿着一个“ , 理” 正如《 太极拳论》 中所 云: “ 虽变化万端, 而理 唯一贯也。” 实质上就是老子所谓的“ ” 道 。孙禄堂《 拳意述真》 “ 云:天道 者, 阴阳之根, 万物之体也 。 在物日理, 在拳术日内劲 。内家拳术, 有形意 、 太极 、 八卦三派 ,道 ’ ‘ 为拳术之根本。” 可见“ 道生万物 ” 对武术理论的影 响是显而易见的 。 22 _气论对武术中养气 、 练气的影 响 在武术理论中,气 ” “ 占有重要地位,气” “ 被视为武术 的原力 与根本 , 是武术生命的精微所在。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 的一位主要集大成者, 故 后人便 以老庄并称。庄子第 一次对“ 的范畴作 了诠释, 为“ 物” 认 凡有貌 相声色者, 皆物也 。 如此之物在庄子来说就是“ 。 ” 气” 他说:人之生, “ 气之 聚也 。 聚则为生, 散则为死。 若死生为徒, 吾又何患做 万物一也。 日: 故 通 天下 一气耳。” 物统一实际上就是“ ” 呖 气 的统一 。 武术的种种形态 、 神 韵、 绝技等均为“ 的演化与体现 著名武术家苌乃周的经典论著《 气” 。 苌 氏武技 书》 中有“ 中气论” “ 、过气论 ”“ 、行气论 ” “ 、 养气论” , 其拳法理论 即 以“ 气论” 为根本, 《 中气论》 “ 云:中气者, 即仙经所谓元阳, 医者所谓元气, 以其居人之正 中做 武备名 日中气 ……人 自有生 以来, 天之神 以化 禀先 气, 积气以化精……称天根, 号命门, 即易所谓太极是也 。真 阴真一 阳, 据 藏此中, 神之赖之。 此段话说明了“ ” ” 气 的本质, “ 此种 元气” 即易经的“ 太 极”亦即老庄的“ 。苌 氏以“ 作为武术的本质这个观点, , 道” 气” 清人宋茂 源在《 苌乃周先生二十四气拳谱序》 中分析道: “ 武之主于气也 , 而知 夫人 之矣 。 抑知气何 自流通飞舞而无滞乎? ……太极为二气之祖, 而千变万化 之消息也。 善武者, 必先会太极于胸中, 而后开合流动, 始能飞舞神化而不 测。”这段话表明苌家拳的元 气本体论与太极拳的太极本体论 是一致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中国武术——儒家、道家、墨家对中国武术的影响
发展 的今 天 , 也潜 移默 化地 保存 在 中华 民族 的精
① [ 收稿 日期]00— 3 2 21 0 —2
[ 作者简介] 宋兆铭(9 0一) 男, 18 一 , 安徽淮南人 , 四川警察学院讲 师, 研究方向: 警察体 育;
叶 菁 (9 1一), , 徽 芜 湖 人 , 川化 工职 业技 术学 院基 础 部 助 教 , 究方 向 : 学与 应 用数 学 : 18 女 安 四 研 数
1儒家 思想 与 中国武 术
1 1儒家学派创始人 对 中国武术 的影 响 . 由孔子所创 立 的儒 家 文化 , 不仅 成 为两 千 它 年来 中国封建社 会 的思想 主流 , 即使 在科 学 如此
“ 仁政” “ 、德治”但处于战乱频繁的春秋时代, , 孔
子深知 文 武兼 备 的 重 要性 。他 强 调 指 出 : 有 文 “ 事者 , 必也 武 备 ; 武 事 者 必也 文 备 。 他还 主 张 有 ” 治国应 “ 足食 以兵 ” “ 民以战” 、教 。从 文武兼 备的
“ 君子无所争 , 必也 , 射乎! 礼记 ・ ”《 射义》 “ : 孔 子 射于瞿相 之 圃, 盖观 者如 堵墙 。 均 表 明孔子 精 ”
通 于军事武艺 , 射御之 术 。由此 可知 , 孔子 自身对 武术 的热爱 与造 诣对武 术 的传播 和发展奠定 了稳 固的 自身 基 础。 作 为 教 育家 的孔 子 , 然 主 张 … 虽
[ 键词] 武 术 ; 统文化 ; 家; 家; 家 关 传 儒 道 墨 【 中图分类号 ] 82 [ G 5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08— 09 21 )3 06 0 10 85 (000 — 06— 4
武术是产生 于中国这块古老 土地上 的传统体 育项 目。它萌芽 于原 始社 会 的 生存 生活 , 孕育 在 中国古代 的战争 中 , 在 中 国几千 年 的封 建王 朝 并 中勃勃 发展 。在人类原始 文化形态 中 , 原始 宗教 、 教育 、 娱乐 等活动往往是交 织在一起 的 , 这些多 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道家思想传统武术文化道论气论天人合一论论文摘要:中国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内部饱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和方法。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从道家思想中汲取了许多重要内容,对武术自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章从道家本体论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关系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传统武术文化蕴涵的道家思想进行了分析。
一、中国传统武术与道家思想的发展渊源1、道家思想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老子、庄子的思想为代表并包括秦汉黄老、魏晋玄学等思想的总称,其哲学的最大特点是崇尚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从形成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曾为促进中国古代的政治、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四大国粹之一。
武术经历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继承与发展,到现在仍然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原因就在于它生长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受到深刻的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为中国传统武术理论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才使得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它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武术也不例外。
它的变化发展过程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尤其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的影响,这些不仅可以从武术的运动方式、技术理论、训练手段中可以看出,而且在武术精神及其运动理念中也都深刻的体现出来。
2、道家思想是影响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核心思想温力先生认为:“武术的民族特色不仅表现为中华民族对武技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表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包括思维特点、欣赏习惯、感情意志、理想道德观等等,这些不仅影响到了中国武术技术的风格特点,并且影响到了武术技术体系的形成”。
所以要真正了解和领悟武术的精神,就必须深入的分析研究其内在包含的中国哲学思想文化内涵。
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家、佛家和道家,但是从这三种哲学思想的地位来看,道家思想的地位是最重要的。
因此,可以说,道家思想是整个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是影响整个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也有过精辟的论述:“道家对大自然的思考与探究,奠定了中国古代科学基础”。
中国武术的各个方面都与道家哲学思想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道家思想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在各个发展时期的观点也不完全相同的,各个代表人物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不变的,这就是道家的本体论。
哲学中所说的本体论,主要是探讨何为万物之本源的问题,道家的本体论主要表现在道论、气论、天人合一论这三个方面,而这三方面是中国武术文化形成的主要理论基础。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武术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道家思想的核心作用。
二、道家本体论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渗透和影响1、道论与武术的关系道家的创始人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之本源。
中华武术吸收了这一思想,认为“道”也是武术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
道家认为,“道是万物之始,万物之宗”。
而武术理论中的“一招变万招、万招归一”的理论思想正是从“道”的思想中领悟而来。
“一招变万招、万招归一”的思想指的是武术的动作是从原始单一的进攻防守动作,按一定的路线演变成千万个技术动作,而千万个技术动作又通过长期演练最后达到形成一种形神合一。
这种形神合一就是武术训练阶段的至高境界。
“道”的观点首先是由老子提出的,老子关于“道”的学说是宇宙生成论,即“道”是世界万物的总根源,演化出了天地万物;同时又是本体论,即“道”是世界天地万物的总根据。
道生万物,万物归于道,拳术理论也是如此,武术种类虽然千变万化,而它们包含的道理是相通的。
这种思想将中国武学的理念推至了最高顶峰。
所谓武学最高境界实质也就是摆脱武术招式的束缚,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无招胜有招”。
追求武术的本质和“悟性”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过日积月累的实践、摸索才能“得道”。
“道”生成了万物,是万物存在的根据。
那么,“道”是怎样进行活动和遵循什么样的法则行事呢?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命题,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谓道法自然,就是不违背自然,一切顺应自然。
老子主张人们的思想行为应该像道一样“生而不有,为而不悖,长而不宰”,就是说道生养万物,哺育了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居功自恃,成长了万物却无意做主宰。
万物自相治理,不加任何干预。
从形式上看,道是无为的,自然而然的,这充分体现了“道法自然”。
2、气论与武术的关系在先秦时期,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比较模糊,道家学派虽然提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仍尚未能给道一个合适的命名。
道家为了表述本体观,用“气”字来代表万物的根本,来体现“道”。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气”是庄子对老子“道”的具体化。
庄子认为,构成宇宙的本体是阴阳之气,万物的生成,是阴阳之气的聚合,而万物的灭亡,则是阴阳之气的离散。
“气”在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气被看作是武术的根本,是武术的本体与精华所在。
气与养生更为密切,气是武术养生的重要理论基础。
庄子本人也非常注重养生,他的养生基本方法是,“合斋”与“坐忘”。
道家认为:气是构成、维持、充养人体和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
武术养生是以养气炼气为主旨。
武术养气皆不外通过静心平息,存养气息,以求全身内气凝聚充盈于丹田,太极拳的“气沉丹田”、形意拳的“聚气于丹田”、少林拳的“气贯丹田”等,将养气、炼气法融人站桩的“桩功”练习,以意念引导气息,配合劲力的聚蓄、运转、爆发的劲力练习等,都是武术内气炼法。
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故以精、气、神为修炼的基础,以宝精、固气、音神为修炼原则,从而达到精足、气充、神旺的目的。
道家的行气、吐纳、服气等养生术,实际上就是道家的“气功”,是道家以“气”为万物本源的认识论基础上创造的养生方法。
道家气功特别是“内丹功”被广泛融于武术体能和技能锻炼中。
道家气功同武术结合,是中国武术的一大变革和跃进。
3、天人合一论与武术的关系所谓“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
所谓“天”并不是指天上的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
所谓“天人合一”是说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世间一切人事,都应该顺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才能够获得生存与发展。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更认为天人本是合一的,《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因此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旨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武术是人体的运动,只有严格遵守自然的法则,顺应自然变化,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武术练功十分重视按自然界四季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方法,来达到相应的练功目的。
只有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才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道家强调要达到天人合一,就应该要遵从自然。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武术主张从大自然的生物与现象中获得灵感和启迪。
武术模仿各种飞禽走兽的形象、动作、攻防,创造出新的武术动作。
如大鹏展翅、白鹤亮翅、金鸡独立、野马分鬃、神龙摆尾等拳术术语。
又如五形拳是根据虎、蛇、猴等五种动物的攻防动作创出的。
形意拳更是依据道家“五行”之说立论,用“五行”与“五拳”相配,用“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劈、崩、钻、炮、横”五拳。
习武要与社会和谐相处,要先立德后学武。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中所主张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在武术中则表现为追求“人际关系和谐”。
武术非常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提倡武德,处理人际关系时强调宽厚、容忍。
习武与比武中点到为止,避免致人于死地;遵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理念,以门派规矩约束人的行为,维持武术内部的和谐平衡。
武术将人体视为心与身的统一,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和锻炼。
内外兼修、和谐发展,绝不是为了培养争勇斗狠、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
在此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武术的和谐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武术是人体的一种运动方式,要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练武一方面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效法自然,利用自然规律达到与宇宙自然的统一和谐;另一方面必须达到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以寻求人类自身的最大发展。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本体论的一种表现。
中国武术经过长期实践得出:武术实践中必须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才能更好的达到练习目的。
《峨嵋十二桩》中说:“象天法地,圆空法生;大小开合,唯妙于心。
”这四句揭示出功法的本源是“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
使人领悟到“圆”与“空”是大自然天地的基本特征,因而是动功的最佳方式与境界。
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滞,圆而又空则能做到活泼自如,变化无穷,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这些拳种悟自然的变化规律于拳法之中,最完满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促进了武术和谐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道法自然是武术最基本的指导方针,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武术强调效法自然。
武术的和谐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受着自然法则的制约,并遵循着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
人与天是一体的,天既包括宇宙、天地、万物和自然,与人也是感应的。
大自然的变化可以影响到人体这个小宇宙的变化,而人自身的变化也可以反映自然的运动规律,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守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现实意义来说,同样需要提倡武术的和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