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儒释道文化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儒释道文化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传统文化概论作业儒释道文化对唐代诗歌的影响———以李白诗歌为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年级10级中文系姓名李彦丽学号2104051917儒释道文化对唐代诗歌的影响——以李白诗歌为例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各自独的基本格局。

儒释道三家文化鼎足而立、互融互补,在相互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对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唐代李白诗歌为例,介绍了唐代儒释道三家的发展概况,并简要分析了儒释道文化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关键字儒释道李白诗歌影响儒释道三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

儒、释、道三家文化在相互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在保持各自的基本立场的同时有具各自的特色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融合精神,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唐代儒释道三家的发展概况(一)儒学儒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官方之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曾一度衰落,但到唐代,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而又得以迅速恢复并进一步发展。

唐代继承了隋代统一经学南学、北学的成果,积极予以扶持。

不过,儒学在唐代思想界没有处于独尊的地位。

到了唐代中期《五经正义》的影响逐渐衰微。

但是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儒学也不断的自我改造。

儒学在唐代的发展趋势是,在保存儒家基本思想的同时,一方面不断积极的吸收外来文化,另一方面与自然科学相渗透。

(二)佛教在唐代,佛教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唐太宗在统一全国之后,下令在全国“交兵之处”建立佛寺,给予出家人许多特权。

武则天在争权的时候也利用佛教为自己创造舆论,在全国修建了大量的佛寺。

唐中期以后,由于寺院经济的高度发展,触犯了世俗地主和贵族的利益,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才有历史上著名的“会昌法难”,佛教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但此后不久,统治者又扶植和利用佛教,佛教又得以继续发展。

大量的翻译典籍和佛教宗派的创立标志着佛教进入了成熟鼎盛时期。

(三)道家唐朝时道家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由于唐朝皇帝认为自己是道教始祖李耳的后裔,一再表示要优先尊崇道教(实际上是三教并重)。

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

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

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
在儒释道背景下,唐代诗歌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唐代诗歌中交融,对诗人的审美追求和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在唐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诗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抒发忧国忧民、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怀。

例如,杜甫的诗歌以儒家仁爱精神贯穿始终,关注人民疾苦,批判社会不公,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其次,佛教思想也对唐代诗歌产生了影响。

唐代许多诗人深受佛教思想熏陶,他们在诗歌中表达对佛理的领悟,抒发超脱生死、心境宁静的境界。

例如,王维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禅意,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越,表现出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

最后,道家思想在唐代诗歌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道家强调自然无为、回归自然,这种思想在唐代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许多诗人崇尚自然,向往山水田园生活,他们在诗歌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例如,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豪放不羁的精神,体现出道家思想的自由与豁达。

总之,在儒释道背景下,唐代诗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交融,为唐代诗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使诗歌在情感表达、审美追求和创作风格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深化。

简述道家思想对李白一生的影响

简述道家思想对李白一生的影响

簡述道家思想對xx一生的影響“儒、仙、俠實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為氣,又自白始也。

”清人龔自珍先生的《最錄李白集》對詩人李白的評價,一刀切中了詩人李白性格的複雜性。

一方面,在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影響下,李白有強烈的建功立業的抱負:“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他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一文中常以姜尚、管子、樂毅、張良、孔明、謝安等自比,希望能像他們一樣成為輔佐君王安天下的棟樑。

另一方面,李白受道家思想極深,服食丹藥、夢想飛仙。

他的隱居學道,在奉詔入京前,是他養望待時,建功立業的手段;放還歸隱後,是他傲世自高、鄙薄官場,排遣憤懣的方式。

道家思想對李白的影響也不小。

他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以及一生死、齊萬物,遁世頹放的消極思想,都有道家尤其是莊子思想的鮮明印記。

這裡我著重來分析道家思想對李白詩歌創作的影響。

首先為什麼道家思想貫及李白一生?近代,郭沫若先生曾經指出青年時期李白在政治上的鬱鬱不得志,是其沉湎求仙問道的最主要的原因。

在我看來,人的價值觀影響應該分為內外兩個方面來分析:外部原因——李白從小在家鄉江油青蓮讀書、習劍時就開始接觸道教著作,特別是他生活的具體環境使他更多地接受道家思想的陶冶,孕育了李白骨子裡的道教思想。

內在原因——李白最初是希望用對道教飛仙的癡迷來彌補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缺憾,以達到一種精神上阿Q,一種自我解脫。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與領悟,其對道學造詣有了如“飛仙”一般的提升。

自此之後(天寶三年,即西元744年),李白自謂神仙,而世人也稱他為“詩仙”,這個中原因不難找到。

日本著名學者,漢學大師松浦友久先生對李白的詩歌創作進行研究後發現“李白的詩歌除了通過飛仙來解脫以外,也對道家的求仙行為進行了較為理性的批判,他認為“道教的思考,其在詩歌中易於題材化的遊仙、求仙的思考,具有專指‘私’的、個人的、對自己的幸福追求的意義”。

李 白的诗歌创作受到哪些文化传统的影响

李 白的诗歌创作受到哪些文化传统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创作受到哪些文化传统的影响李白,这位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其诗歌创作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天空。

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而李白诗歌创作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离不开多种文化传统的深远影响。

首先,道家文化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由,倡导人们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逍遥与自在。

李白一生都渴望摆脱尘世的羁绊,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这种对自由的向往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将游历名山视为追求自由与超脱的方式,体现了道家对自然和自由的尊崇。

又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鲜明地表达了他不愿为权贵低头,坚守自我、追求自由的决心。

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也在李白的诗作中有所体现,他对政治的失望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都反映出道家文化对其内心世界的深刻塑造。

其次,儒家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创作。

儒家强调积极入世、关心社会,追求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秩序。

李白虽一生大多时间处于漫游状态,但他心中仍怀有济世报国的理想和抱负。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展现了他渴望入朝为官、一展宏图的壮志豪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表达了他在困境中依然坚定信念,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实现理想,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尽管李白在仕途上遭遇了诸多挫折,但儒家的积极进取精神始终在他的诗歌中闪烁光芒。

再者,纵横家文化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纵横家以智谋和口才纵横捭阖,追求功名和成就。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个人才华和能力的自信,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充分展示了他对自身才华的高度自信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他渴望像纵横家那样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世间闯荡,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这种自信和豪迈的气概,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儒释道三家中唐代诗人李白受什么思想影响最大

儒释道三家中唐代诗人李白受什么思想影响最大

儒释道三家中唐代诗人李白受什么思想影响最大
李白一生受道家思想影响最深,其中儒、道文化精神造就了李白独特的个性与对人生的追求。

李白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傲岸不羁性格: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李白虽然向往功名,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必须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否则,他宁愿放弃,也决不接受“嗟来之食”。

这是道家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的思想在李白身上的影响。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

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

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

李白诗歌中的宗教意蕴

李白诗歌中的宗教意蕴

李白诗歌中的宗教意蕴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奔放豪迈、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

在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宗教意蕴的存在。

本文将从佛教、道教和儒家三个方面来分析李白诗歌中的宗教意蕴。

首先,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佛教的影响。

佛教是中国古代三大宗教之一,对于李白这样的文人来说,佛教的思想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静夜思》中,李白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但其中的“低头思故乡”一句,暗示了人们在世间的离愁别绪,具有佛教中“生死离别皆是常态”的思想。

其次,道教也在李白的诗歌中有所体现。

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例如,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李白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首诗以金陵凤凰台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道教中“顺应自然”的思想。

最后,儒家思想在李白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

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个人修养。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表达了对友谊和人情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在《送友人》中,李白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首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离别的痛苦,体现了儒家中“仁爱”和“知行合一”的思想。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中存在着丰富的宗教意蕴。

佛教、道教和儒家三种宗教思想在他的诗歌中都有所体现。

通过对李白诗歌中宗教意蕴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宗教思想。

李白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窗口。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李白身上的完美融合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李白身上的完美融合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李白身上的完美融合李白既积极入世,主张“佐君王,安社稷”,穷尽一生,历尽坎坷;又崇尚隐逸山林,对现实进行强烈的批判,渴望出世。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能共同存在于李白一人身上,乃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两者的完美融合。

李白的一生,是坎坷曲折大起大落的一生,是“入世”与“出世”、“有为”和“无为”矛盾统一、互相融合的一生。

在李白的思想中,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共同影响,“功成身退”是他最理想的人生设计。

即能“治国平天下”,又可隐逸山林,自我保全。

唐代社会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开放,这样的环境给了文人们充分的自信。

李白和其他文人一样,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开元十三年,年青气盛的李白就只身离开蜀地,开启了他的远游,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南到洞庭湘江,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进而实现政治抱负。

唐代文人入仕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只有科举,而李白,以隐求荐是他的主要方式之一。

唐统治者为“野无遗贤”,礼遇隐士。

唐太宗时重视隐士,“若有鸿才乙等,留滞末班;哲人奇士,沉沦屠钓,宜精加搜访,进以书礼。

”武则天也对隐士“明加采访,务尽才杰,州县以礼发遣”。

唐玄宗下诏“有嘉遁幽栖,养高不仕者,州牧各以名闻。

”统治者如此看重隐士,文人们纷纷采用这种方式以达到辅佐君王的目的。

李白一生共有四次隐居生活。

一隐是“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二隐是与孔巢父、韩准、裴政等人隐于徂徕山;三隐是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四隐是与元丹丘在颖阳、嵩山隐居过一段时间。

李白并非真正的隐士,他和众多文人们一样,是想通过隐居获得称誉,继而得到天子的重用。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安能餐君紫霞,映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很明确地表现了他的政治意图。

“李白在出世与入世的问题上观点很明确,出世不忘入世,入世之后仍不忘出世。

总的看法,入世思想还是占主导地位。

李白的宗教思想对其诗歌的影响

李白的宗教思想对其诗歌的影响

李白的宗教思想对其诗歌的影响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于世。

然而,除了他的文学才华,李白的宗教思想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李白的宗教信仰、宇宙观、人生观以及诗歌创作中的表现等方面,对他的宗教思想与诗歌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首先,李白的宗教信仰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李白生活在唐代,当时佛教、道教和儒教并存,而他自己则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他曾多次表达对佛教的崇拜和追求,如《渡荆门送别》中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诗中,他将自然景观与佛教的禅意相结合,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此外,李白还曾在诗中表达对道教的崇拜,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道教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可以说,李白的宗教信仰为他的诗歌提供了灵感和创作题材,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宗教色彩。

其次,李白的宇宙观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对宇宙的观察和思考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如山水、星辰等,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对宇宙的思考,他表达了对宇宙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诗中,他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宇宙奇妙景象的赞美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可以说,李白的宇宙观为他的诗歌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深邃的宇宙意境。

此外,李白的宗教思想还对他的人生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表达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崇尚豪放不羁的个性,这与佛教和道教的解脱与超脱有着一定的契合。

例如,《行路难》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在当时得到广泛的赞誉,更成为了后世文学领域的重要遗产。

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儒家、道家和佛家这三大思想文化对他的影响都十分深刻。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儒道释三家对李白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对李白的诗歌创作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李白在创作诗歌时,常常从儒家的人文精神方面汲取灵感。

他注重诗歌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关注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现实。

例如,“将进酒”这首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反映了李白崇尚快乐、追求自由的精神与儒家“尊儒重道”的思想相契合。

另外,李白把儒家思想中的“道”和自己的“胸怀”相融合,致力于追求独特的自我个性和自由创新的精神。

其次,道家思想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道家的思想特色,他注重诗歌表达的笔墨之道与神秘力量。

例如,“庐山谣”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表达了他对大自然与人的渊源性关联的深刻洞察。

此外,李白借鉴了道家思想的超然情趣,如“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亲友和世俗的超然态度和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最后,佛家思想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佛家思想的“慈悲为怀”、“春风化雨”的精神,反映在李白的诗歌中。

例如“将死未死”,表达了对死亡的慈悲和通透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爱惜的态度。

此外,在“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中,“疑是地上霜”表达了佛家思想的“无定相”、“化身成影”的哲学观念,体现了佛家的无为、随遇而安的境界。

综上所述,儒道释三家对李白的诗歌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是相互交融和综合的,不可能单一地表现出来。

李白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融汇各种思想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这也成为了他的诗歌魅力的根源。

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论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唐朝是一个信奉道教的朝代,道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唐代尤其是盛唐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个体来看,诗人置身于这样一个时代氛围中,接受道家思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李白,因为他的个性气质与道家思想的契合,他的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很明显地打上了道家思想的烙印。

现在,把李白放在崇道风气盛行的时代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下,研究李白与道家思想的关系,为我们理解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成就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角度。

道家在春秋时期由老子创立,至汉武帝时在政治上一度失势,东汉末与道教结合,自此与儒、释两大思想体系并列为三而得以广泛传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及文学艺术的三大精神支柱。

唐代,道教最初是作为一种政治工具而得到尊崇的。

因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姓李,李唐皇朝为了提高自己的门阀地位,就攀附老子为同宗,尊他为“圣主”,自称是他的“圣裔”,虚拟了老子显灵等神话在蒙蔽臣民,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在唐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中,道教始终得到扶持和崇奉。

唐玄宗更是对《老子》一书推崇备至,尊之为《道德经》,不仅亲自注疏,而且颁之全国,令士庶家藏一本,劝令习读。

玄宗把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作为治国之策,也确实为他实现“开元盛世”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是在玄宗的倡导之下,朝野上下弥漫着浓厚的崇道风气。

文人与道士交游成风。

李白来往甚密的好友当中,司马承祯、吴筠、元丹丘等都是身兼文人与道教徒双重身份。

道家思想通过对诗人意识的渗透进入到他们的创作之中,影响了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这里的“道”,既有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又有以葛洪为代表的仙道理论。

无论是老庄还是仙道,对李白的影响甚深。

本文从政治理想方面论述道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李白一生对游仙学道、炼丹服药的确一往情深,还多次隐居,那他是不是主张消极出世呢?笔者认为,李白确有消极出世的一面,尤其是政治上失意之后,但积极入世仍是主流。

他的理想在而立之年早已确立:“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doc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doc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doc
李白作为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极其独特,深受儒、道、释三家思想
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清正,道家思想的超脱和释家思想的慈悲,都在李白的诗歌中得到了
体现。

首先,儒家思想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重视人伦,讲究社会秩序。

在李白的诗歌中,儒家的思想随处可见。

例如,他在《将进酒》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句话虽然表现了人生短暂,生命可贵的思想,但李白也表达了
对享受人生的追求。

这也是儒家所倡导的“知足常乐”和“适度”的思想。

又如他在《将
进酒》中所写:“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表现出了李白对社会道德的关注,也突
显了儒家思想的伦理观点。

其次,道家思想也对李白的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家提倡自然、超脱,李白的诗歌
中也充斥着这样的意境。

例如,他在《庐山谣》中写道:“日之落,桂林之山水;天之涯,武陵之峨嵋。

”这表现了李白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符合道家的“自然归真”思想。

又如
他在《将进酒》中所写:“非关戎骑卷平原,但看王师受尽勇。

”这句话描写了壮士的英
雄气概和超脱人世的精神,也体现了道家思想的超脱境界。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谈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源、缘[摘要]儒、道、释三家历来有“三教”之说,自魏晋以来逐渐打破儒家一统天下,形成“三教”合一的文化现象,大大影响了古代文人的思想与创作。

“诗仙”李白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作气魄,继屈原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遗风,将我国诗歌创作推上了浪漫主义创作的巅峰。

首先,儒教济时用世的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创作起了主导作用。

李白的许多诗篇,总是畅意地表达出其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

而道教更以其土生土长的优势,使李白的更多诗歌打上了求仙问道、羽化成仙的烙印。

以释济道、释道并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又渗透着浓厚的佛性禅趣。

总之,儒、道、释三家在李白的体系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成就了李白的浪漫、豪放之名。

所以,本文通过对李白诗歌创作的简要分析,谈谈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儒道释李白诗歌创作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谈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源、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历来有“三教”之说,乃指“‘儒’、‘释’、‘道’”三家而言。

南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书》云:“大抵学术有虚有实,儒者有儒者之说,老者有老者之说,释者有释者之说,天下之学术众矣,而大别此三家。

”又如近人陈寅恪先生在审阅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下卷的报告中说“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

李唐之世,遂成为固定制度,如国家有庆典,则召集三教之学士讲论于殿廷,是其一例。

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

”一、儒教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中国想入世的知识分子,只有习儒进仕这一条路了。

儒家济时用世的精神,深深的积淀在文人士子的心灵深处已悠悠两千年。

这两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所以文人士子在未入仕之前或刚刚登上仕途之初,个个意气昂扬,以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以期实现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李白诗中充满了英雄主义艺术追求。

《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以为士生而桑弧逢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道教思想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道教思想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摘要:道教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影响,道教思想影响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形成,影响李白对执着人生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影响了李白诗歌想象奇特、绚丽多彩、瞬息万变的浪漫诗风。

关键词:道教;李白;诗歌创作;浪漫主义在唐代重要诗人中,受道教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李白。

开元十二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峨嵋山到荆门,游洞庭。

又到金陵、广陵、会稽等地,不久西上至湖北安阳。

当时著名道士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大鹏赋序》)。

出蜀之后,由于仕途的失意,对道教的信仰愈来愈认真、急切,对神仙生活是愈来愈追求、向往。

天宝元年(742)四月李白应诏入京,供奉翰林这一段时间,求仙访道的愿望有所冲淡,但并未断绝。

“赐金放还”之后,他的道教信仰愈加强烈,以致干脆履行了正式入教的仪式,在齐州紫极宫入道。

道教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一、道教思想与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与屈原吸收楚文化的原始神话养料而滋润了他创作的浪漫主义相仿,李白亦在道教追求个性自由与道教神话传说的陶染下更好地发挥了他的英雄任侠个性,使他的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他一方面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而入仕的常规道路,而希望一举成就大业;一方面又虔诚的求仙学道,致使他的行囊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独孤及《送李白之曹南序》)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入世的。

“志留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

”(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李白的人生理想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苟无济世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可见,他志在兼济天下,而不是独善其身;要在乱世之中断然解纷,一举成功。

诗中时时流露着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而功成之后并不贪恋名位富贵,“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旁。

”(《玉而是去实现他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去品味清净无为的快乐:真公主别馆苦雨》)“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酌”(《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到了晚年,仍念念不忘“终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试论儒、道、侠思想对李白个性的影响

试论儒、道、侠思想对李白个性的影响

这些思想在李白的生活和创作中融为一体,共同塑造了他的独特个性。在研 究李白时,我们不仅要他的诗歌创作和文学成就,更要深入探讨这些思想对他的 个性产生的深远影响。只有全面了解李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才能更好地理 解他的诗歌创作和人生历程。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作品,如《将进酒》、 《庐山谣》、《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 也展现了他独特而复杂的思想。本次演示将从李白的政治观、人生观、宗教观和 文学观四个方面探讨其思想的复杂性。
一、政治观
李白的政治观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一方面表现出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另一方 面又对现实中的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感到厌倦和无奈。在长安的三年中,他亲身 经历了宫廷的权力斗争,对政治的黑暗面有了深刻的认识。《行路难》、《古风》 等诗作中,他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同时,他的游侠经历也让他对社 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有了深切的感受,这种矛盾的政治观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 的体现。
侠思:
侠客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代表着一种任侠尚义、 赴汤蹈火的精神。李白从小就有着浓厚的侠客情结,这种情结在他的诗歌中也有 所表现。
首先,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侠客的赞美和歌颂。他笔下的侠客不仅有武艺 高强的一面,更有重情重义的一面,这种赞美和歌颂反映了李白对侠客精神的崇 敬和向往,如《侠客行》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总之,林语堂论儒、释、道与中国文化为我们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儒、释、道三家思想,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 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基本内容
体育作为一种广泛普及的活动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体育的内涵并不仅仅局限于身体锻炼和竞技比赛,更深层次的,它还与文 化、哲学、道德等层面密切相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对于体 育精神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启示。

儒道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儒道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儒道思想对李白的影响
李白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其浪漫、抒情的诗歌被称为“诗仙”,他的作品以朴实无华但又极致完美而著称。

他的诗歌多以形象精致、意象新颖、语言优美,反映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他大量采用儒家的思想来创作,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

李白的诗作大量采用儒家的思想,他强调道德、智慧和个人健康。

他认为作为一个好的诗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方向,以致于他可以崇尚君子自负、自励、节操和谦虚,由此而可以获得高尚的境界。

此外,他还信奉儒家“尊人通行,尊俗则异”的思想,认为古往今来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应当得到传承,却不可违背生活的节奏,而当传统与现代社会有冲突时,也要努力去取舍、平衡,以养分德行。

此外,他深受儒家的宇宙观的影响,认为天地环绕,山水依存,人物相联,时空融合,他注重审美,追求人物复原、精神深刻,他敏锐地把握上天下、下天地、人物本质的和谐之道。

因此,可以看出,李白的创作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他的作品强调道德和智慧,反映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李白的诗文与文化传统的关联

李白的诗文与文化传统的关联

李白的诗文与文化传统的关联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星,他的诗文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心得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李白的诗歌主题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李白的诗歌与佛教文化的关系、李白的诗歌与道教文化的关系。

首先,李白的诗歌主题与儒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李白的一些作品正是以此为主题。

例如,他的《将进酒》中表达了对个人追求卓越和壮志豪情的向往,体现了儒家追求道德修养和个人成就的精神。

此外,李白的《行路难》中也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这与儒家强调社会公正的价值观相契合。

其次,李白的诗歌与佛教文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教强调超脱尘世的境界和追求内心的宁静,而李白的一些作品正是表达了对超越尘世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例如,他的《静夜思》中表现了对清静寂寞的夜晚的感悟,这与佛教追求内心宁静的理念相呼应。

此外,李白的《蜀道难》中也展现了对生死和轮回的思考,这与佛教对生死观的重视相契合。

最后,李白的诗歌与道教文化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道教强调顺应自然、修炼身心的境界,李白的一些作品正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例如,他的《望庐山瀑布》中表现了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的赞美,这与道教崇尚自然的理念相符。

此外,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与道教强调修炼身心和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相契合。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文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更是融入了儒家、佛教和道教等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对李白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品味李白的诗歌之美。

李白的诗歌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李白的诗歌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李白的诗歌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而著称。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心得是,他的诗歌与儒家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首先,李白的诗歌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表达出对人民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

例如,他的《将进酒》中写道:“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句诗表达了对别离的痛苦和对他人疾苦的同情之情,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

其次,李白的诗歌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自由个性追求。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强调个体的自由发展和追求。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表达出对自由的向往和个性的追求。

例如,他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个性追求的一面。

此外,李白的诗歌中还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念。

儒家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例如,他的《望庐山瀑布》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观念。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的诗歌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自由个性追求和天人合一观念。

通过对李白诗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在古代文学中的影响和体现。

同时,李白的诗歌也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情感,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李白的诗歌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歌作品,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李白的儒家与道家思想影响

李白的儒家与道家思想影响

李白的儒家与道家思想影响李白,唐代杰出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体现了他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影响。

李白的诗歌中融入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元素,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并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人的思想观念。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儒家的仁爱之道。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子,他对于仁爱、孝道、礼仪等儒家价值观念的表达可谓是深入人心。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于仁爱之道的歌颂和向往,如《蜀道难》中的一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表达了他对于仁义道德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李白的诗歌中还经常出现儒家思想中关于功名富贵的讨论。

儒家注重的是培养人的德行和修身养性,而功名富贵则是一种外在的荣誉。

李白在其作品中不时表达对于功名富贵的渴望,如《将进酒》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及《玉台新咏》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些作品中展现了他对功名富贵的追求,对于儒家思想中追求荣誉和地位的表达。

然而,虽然李白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儒家思想的元素,但他对于道家思想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自然和超越世俗的追求。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之美、个体自由的歌咏。

例如,他的诗作《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展现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故乡思念的表达。

此外,李白的诗歌中还经常出现了对超越世俗的追求的描绘,这与道家强调追求无为而治、超然物外的思想相呼应。

比如,他的《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更上一层楼”被解读为对超越尘世的追求,与道家追求超然物外的理念相契合。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中融入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精华。

他的诗作中不仅表达了对儒家价值观念如仁爱、孝道、功名富贵的赞美和追求,也展现了对道家思想如自然之美、个体自由和超越世俗的追求的描绘。

浅淡儒释道三教影响下的唐代诗人之李白

浅淡儒释道三教影响下的唐代诗人之李白

浅淡儒释道三教影响下的唐代诗人之李白2015-11-22 12:02 | 豆瓣:一·儒释道三教《三教图》——明·丁云鹏在故宫博物院曾看过一幅十分有趣的画作——《三教图》,画面上红衣罗汉法相庄严,端坐于绿柏与菩提树下,孔子与老子各坐一侧,正是儒释道三家一起讨论玄学。

画作虽属想象范畴,但不难看出,在当时儒释道并存,甚至三教合一已代表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儒释道,听着遥不可及,可一细想,又是如此的熟悉。

每年寒暑假必播剧目《西游记》,真是集大成者。

唐三藏西天取经,为的是弘扬佛法,但行的却是君臣之道。

书中第十三回写到这样一个场景。

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

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

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

一代名僧愿江山稳固、国泰民安,可见心中是有君臣之道的。

元延佑三年建造的黄岩常寂寺门前,写着“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

记得上学时,老师教导我们,孙悟空是反封建反礼教的代表,现在看来亦不免偏颇。

唐三藏的种种教诲,言传身教,甚至紧箍咒约束,都是为了让孙悟空恪守礼教;孙悟空表现出来的诸多良好品质,如竭尽全力保护照顾师父,嫉恶如仇,也符合儒家“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品行。

再说《西游记》中琳琅满目的神仙,出场最为频繁的如来、观音、玉帝、王母、太上老君、真是佛道云集、蔚为大观。

儒释道三家的融合思想,在历史上有个学称叫“宋明理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一下,此处不展开赘述。

且不说,儒术上升为宗教思想,与佛教、道教并行有何历史渊源;也不说儒、释、道在中国几千年的人文艺术与社会发展中起到何等重要作用;今天先从简单易理解的唐诗入手,看看这三家思想是怎样影响着唐诗的。

唐朝是个才人辈出的时代,但若论最负盛名的三位诗人,无疑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佛王维。

李白诗歌中的儒释道思想

李白诗歌中的儒释道思想

李白诗歌中的儒释道思想
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思想上也蕴含着丰富的儒释道思想。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心得如下。

首先,李白的诗歌中展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的
维护,而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这种价值观的追求。

他的诗中经常描绘忠孝节义等儒家经典价值观,并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例如,在《将进酒》中,李白以豪情壮志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员荣耀与责任的追求,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之风。

其次,李白的诗歌中融入了佛教思想的元素。

佛教强调超脱尘世的修行和追求
解脱,而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展现出对于人生苦难和世俗纷扰的反思。

他的诗中常常描绘山水、僧侣等佛教意象,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以寥寥数语,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和对寂静境界的向往,这与佛教追求超脱的思想相契合。

最后,李白的诗歌中也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痕迹。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而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他的诗中常常描绘山水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由奔放的向往。

例如,在《登金陵凤凰台》中,他以豪放的笔调,表达了对自然山川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观念。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中融入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元素。

他的诗作不仅在艺术
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思想上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研究李白的诗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于人们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谈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源、缘[摘要]儒、道、释三家历来有“三教”之说,自魏晋以来逐渐打破儒家一统天下,形成“三教”合一的文化现象,大大影响了古代文人的思想与创作。

“诗仙”李白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作气魄,继屈原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遗风,将我国诗歌创作推上了浪漫主义创作的巅峰。

首先,儒教济时用世的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创作起了主导作用。

李白的许多诗篇,总是畅意地表达出其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

而道教更以其土生土长的优势,使李白的更多诗歌打上了求仙问道、羽化成仙的烙印。

以释济道、释道并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又渗透着浓厚的佛性禅趣。

总之,儒、道、释三家在李白的体系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成就了李白的浪漫、豪放之名。

所以,本文通过对李白诗歌创作的简要分析,谈谈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儒道释李白诗歌创作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谈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源、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历来有“三教”之说,乃指“‘儒’、‘释’、‘道’”三家而言。

南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书》云:“大抵学术有虚有实,儒者有儒者之说,老者有老者之说,释者有释者之说,天下之学术众矣,而大别此三家。

”又如近人陈寅恪先生在审阅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下卷的报告中说“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

李唐之世,遂成为固定制度,如国家有庆典,则召集三教之学士讲论于殿廷,是其一例。

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

”一、儒教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中国想入世的知识分子,只有习儒进仕这一条路了。

儒家济时用世的精神,深深的积淀在文人士子的心灵深处已悠悠两千年。

这两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所以文人士子在未入仕之前或刚刚登上仕途之初,个个意气昂扬,以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以期实现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李白诗中充满了英雄主义艺术追求。

《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以为士生而桑弧逢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又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表示当时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是在人生坎坷,仕途不展的时候,也时时表现出强烈的追求功业的愿望:“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诧,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九十颂古文。

不然拔剑起,沙漠收奇勋。

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赠何七判官昌浩》)更有家喻户晓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仅李白如此,就连“诗佛”王维也不例外。

在他们骨子深处,仍是儒家精神起主导:“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何等雄浑壮阔!“暮云空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塞上》)何等粗犷豪爽!“拔剑已断天骄臂,归案共饮月支头。

”(《燕支行》)何等气概非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从军行》之四、六、)又是何等壮伟昂扬!时时不忘报效国家,时时不忘建功立业,这是古代文人所共有的精神品质,这在唐代以杜甫、白居易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身上表现的更为执着。

二、道教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比较而言,唐代中前期更是道教和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

据唐人《封氏闻见记》云:“国朝以李氏出自老子,故崇道教。

”从唐高祖起即以老子为祖先,武则天又追封老子母为先天太后。

将道教置于三教之首位。

这是因为道教不仅为李唐王朝提供了一个借以抬高门第出身的祖先—李耳,同时,道教形体不灭的理论又可以刺激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正因为它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它的地位排在佛教之上,且在唐代前期就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

和佛教相反,道教是我们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

它给人们描绘了一个长生不死、超凡脱俗、快乐无比的神仙世界,并教给人们一整套养生修性、羽化升仙的修炼方法。

道教虽是有宗教的一般特性,但它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思想上,它从道家、儒家、墨家等流派及星象家、医方家、谶纬家那里吸收资料,兼容并蓄;在神仙世界的构造上,更以古老中国尤其是楚文化中的种种神话人物为本源;在教旨上以长生成仙为目标,讲求归本返朴,归根复命的养气健身术;炼丹服丹术及劾治恶鬼、躲避死亡的种种迷信手段,甚至法术;它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全力关注“人死后如何”不同,而关心的是“人如何不死”。

所以,它也深受中国文人百姓的青睐。

在唐代重要诗人中,受道教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李白了。

他从小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末曾歇”(《感兴八首》之五)。

开元十二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峨嵋山到荆门,游洞庭。

又到金陵、广陵、会稽等地,不久西上至湖北安阳。

当时著名道士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大鹏赋序》)。

出蜀之后,由于仕途的失意,对道教的信仰愈来愈认真、急切,对神仙生活是愈来愈追求、向往。

天宝元年(742)四月李白应诏入京,供奉翰林这一段时间,求仙访道的愿望有所冲淡,但并未断绝。

到“赐金放还”之后,他的道教信仰愈加强烈,以致干脆履行了正式入教的仪式,在齐州紫极宫入道。

此后炼丹服药也认真对待。

这些在他的《草创大还赠柳官迪》《拟古十二首》等诗中都有表现。

道教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其主要表现有:首先是赋予了李白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精神,将匡世济世的理想与追求个性的自由旷达统一起来。

与屈原吸收楚文化的原始神话养料而滋润了他创作的浪漫主义相仿,李白亦在道教追求个性自由与道教神话传说的陶染下更好地发挥了他的英雄任侠个性,使他的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他一方面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而入仕的常规道路,而希望一举成就大业;一方面又虔诚的求仙学道,致使他的行囊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独孤及《送李白之曹南序》)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入世的。

“志留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

”(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李白的人生理想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苟无济世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

酒酣舞长剑,仓促解汉纷。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可见,他志在兼济天下,而不是独善其身;要在乱世之中断然解纷,一举成功。

诗中时时流露着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而功成之后并不贪恋名位富贵,而是去实现他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去品味清净无为的快乐:“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旁。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酌”(《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到了晚年,仍念念不忘“终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可见儒家之积极用世与道家享受人生的思想构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也造就了他耿介狂捐的个性:“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设避邪鼓吹雉子斑曲辞》)“我以为一箭书,能取聊城功。

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

”这种狂傲不驯的人格力量、英雄主义的品质,敢于大胆蔑视权贵的平等要求,在诗中时时流露出来:“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朗赠辛判官》)“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等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特别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毒,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家喻户晓的名句,更是他傲岸不羁、毫不屈服的人格光芒。

第二是道教思想影响着李白对人生的执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使“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强烈的人生之恋”(复旦大学《中国文学史》)他的诗往往于狂放中洋溢着童贞般的情趣。

如《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又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渺云汉。

”李白在一生几次漫游中,领略了祖国山河的无限秀丽与壮美,写出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恋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浮去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子夜吴歌》)等等清澈明净融情入景的优美诗句;更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擗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流。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崇高壮美,寄寓诗人豪情壮思的磅礴画图。

无论是秀丽澄澈的还是雄奇伟岸的自然风光,都融入了诗人热爱人生、珍惜友情的情怀和不甘寂寞、傲岸不凡的英雄气质,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

这与道教的乐生重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其三,道教神仙故事的丰富想象力,使李白的诗在艺术上充满了瞬息万变的神奇想象、宏丽多彩的浪漫风格,构成一幅幅绚烂瑰丽的理想图画。

比如在《游泰山》六首中,他写他如何登泰山而想象神仙世界在眼前幻现,“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门罗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他是那样认真的相信这一幻觉的出现,而当幻觉过后,便又回到现实中来,“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六首之六,开始是写:“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但很快便进入想象中的仙境:“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飘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而进入仙境之后又必然回到现实中来:“明晨坐相关,但见五云飞。

”好像是一个个电影的闪回,绮丽多姿。

对现实的不满愤懑,更使得诗人向往那种神奇莫测的神仙世界。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那“列缺霹雳,云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清明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林。

”景象是何等真切,何等绚丽,何等令人神往!可惜,梦醒时眼前却“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这样美好的世界在召唤着诗人谁还能再留恋眼前的黑暗现实呢?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之后,决心“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去寄情山水、寄情美好的大自然,享受美好的大自然,享受人生,享受那山水之乐。

最后发出了内心无限向往自由的一声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对这种美好仙境的描述与向往,又是与现实的愤懑与抨击紧密结合,使得理想与现实形成巨大反差,从而产生出对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