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5.3《胃中“奇遇记”》教案
3《胃中奇遇记》(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
![3《胃中奇遇记》(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4328e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6.png)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胃中奇遇记》是四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的一节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重点是胃的作用和消化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食物在胃中的消化过程,以及胃的形态和功能。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胃的形态、功能和消化过程等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反馈:
1. 消化系统知识巩固:在批改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或PPT时,重点关注学生对胃的形态、功能和消化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如知识点遗漏、信息错误等,要及时指出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健康饮食习惯调查:在批改学生的调查报告时,重点关注学生对健康饮食习惯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对于存在的问题,如调查方法不科学、分析不准确等,要及时指出并给出改进建议。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胃的形态、功能和消化过程等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胃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态、功能和消化过程等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素养、健康素养和社会素养。
2020年秋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复习资料+单元练习(含答案)
![2020年秋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复习资料+单元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12a069240c844768eaee37.png)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准备单元 (3)食品保质期的研究 (3)第一单元运动 (7)1 物体的运动 (7)2 运动的快慢 (9)3 速度的测量 (12)4.运动的形式 (14)5 运动与能量 (16)第二单元岩石石与矿产 (18)1 玩石头 (18)2不一样的岩石 (20)3岩石的组成 (23)4岩石与生活 (25)5矿产资源 (27)第三单元冷与热 (29)1 乒乓球复原了 (29)2凹陷的保鲜膜 (35)3给水加热 (39)4 水去哪儿了 (44)5 小水珠从哪儿来 (49)第四单元人体的呼吸竒官 (53)1.我们需要呼吸 (53)2.我们的呼吸竒官 (56)3.肺是怎样呼吸的 (58)4 呼吸与运动 (60)5 保护呼吸竒官 (63)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竒官 (66)1 一次神奇的旅行 (66)2 口腔“历险记” (70)3 胃中奇遇记 (74)4 蜿蜒的旅行 (79)5 保护消化竒官 (82)反思单元 (86)伟大的命名者 (86)复习资料 (88)第一单元声音 (88)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 (92)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98)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练习 (101)准备单元食品保质期的研究【教学分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包装,利用统计图表记录、整理、呈现调查结果,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得出食品的保质期与食品的制作原料、包装方式之间的关系的结论,着重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食品保质期长短与包装类别、食品原料等因素有关。
2.经历对食品保质期的探究,着重培养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
3.在研究食品保质期的过程中,养成关注食品包装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利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处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多媒体课件等。
2024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5.3胃中“奇遇记”(教案)
![2024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5.3胃中“奇遇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f0982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1.png)
1.胃的上端与( )相连。
A.口腔B.食管C.小肠
2.胃会分泌酸酸的胃液,胃液能初步消化食物中的( )。
A.糖类B.蛋白质C.糖类、脂肪和淀粉
3.通过反复挤压塑料袋里的食物,可以模拟( )的功能。
A.口腔B.胃C.小肠
4.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 )的蠕动能够将食物揉成食糜送入小肠。
A.食管B.胃C.肝脏
大象版 四年级上册 《人体的消化器官》单元 3.胃中“奇遇记” 教学设计
单元
《人体的消化器官》
课题
3.胃中“奇遇记”
课时
1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及要求
5.5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3~4年级⑦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4.下节课“胶囊小导游”会带着我们来到下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小肠。
通过描述食物在胃中的变化情况,帮助学生理解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
五、练一练(预设5分钟)
一、判断题
1.胃是食物进行消化的重要场所。( )
2.胃分泌的胃液能消化所有食物。( )
3.吃东西时细嚼慢咽,可以减轻胃蠕动的负担,有利于更好地消化食物。( )
四、得出结论(预设10分钟)
任务四:总结
1.观察视频《胃的作用》,了解胃的工作过程。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胶囊小导游”胃中“奇遇记”》漫画,结合模拟实验和视频资料,分析、总结胃在消化过程的作用。
3.师总结: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进行消化的重要场所(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胃蠕动能够将食物变成食糜送入小肠。
2020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5.3胃中“奇遇记”练习题及答案
![2020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5.3胃中“奇遇记”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f2c3cfba1aa8114431d9ee.png)
5.胃通过蠕动就能把食物消化,它的工作很轻松。
( ×) 6.食物的养分是在胃里被吸收的。( × )
第五单元 人体的消化器官
3.胃中“奇遇记”
练习题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一、填空。
1.在模拟胃的蠕动时,将食物撕碎或捣碎倒入塑 料袋中,洒一些水,模拟( 胃液 )。 2.胃是人体的主要( 消化器官 )之一,是食物进 行( 消化 )的主要场所。
二、我会选。 1.胃的主要功能是( B )
A.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B.进一步磨碎和分解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 C.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
2.胃中酸酸的液体是( B )
A.食糜B.胃酸C.醋 Nhomakorabea3.食物是通过( B )运输到胃里的。
A.小肠
B.食管
C.口腔
三、判断对错。
1.胃只是储存食物,不消化食物。 2.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 ×) ( √)
3.吃得太多会增加胃的负担,但饿肚子不会影
响胃的健康。
( ×)
4.胃像一个装食物的口袋,食物在里面被加工成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胃中 “奇遇记”》教案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胃中 “奇遇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a27af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5.png)
《胃中“奇遇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进行消化的重要场所。
2.胃蠕动能够将食物变成食糜送入小肠。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阅读教材初步分析胃的功能。
2.利用实验材料合理的设计并进行模拟实验,搜集证据,从而形成对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三、科学态度目标
1.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2.愿意与他人分享食物在胃里消化过程的研究结果。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模拟胃的消化。
【教学准备】
面包片、塑料袋、水、皮筋、记录单、消化器官模型图。
【教学过程】。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5.3 胃中“奇遇记” 教学设计+反思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5.3 胃中“奇遇记” 教学设计+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bc8de424afe04a1b171de37.png)
3 胃中奇遇记【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先引领学生回到消化系统旅游的情境,通过“胶囊小导游”来到胃的实际经历,推测出胃进行消化吸收的作用,再根据对胃蠕动模拟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搜集更多实际证据,通过对证据运用分析、综合、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从而形成对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正确认识。
学生分析: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一次神奇的旅行》和《口腔“历险记”》两课,有了对“胶囊小导游”的认识,知道了人体的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简单了解各个器官的基本功能,能够按照顺序连接各个消化器官,并且知道了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
因此本课继续使用“胶囊小导游”引入,通过阅读《“胶囊小导游”胃中“奇遇记”》的连环画,提出“胃的功能是什么”这个探究主题,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形成对于胃功能的正确认识。
【教学目标】(1)借助文字、图片等资料和模拟实验活动,知道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进行消化的重要场所,胃蠕动能够将食物变成食糜送入小肠。
(2)在探究胃消化功能的过程中,学生能通过阅读教材和利用实验材料合理的设计并进行模拟实验,搜集证据,从而通过分析、综合、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从而形成对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3)学生在知道胃的消化功能后,能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4)初步感受到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面包片、塑料袋、一烧杯水、皮筋、记录单、板贴各消化器官模型图。
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回顾旧知进入情境师:(出示板贴:人体的消化系统)上一节课当中,我们跟随“胶囊小导游”认识了人体的消化系统,谁还记得在消化系统中有哪些主要的消化器官?生1:有口腔。
生2:小肠和大肠。
生3:胃。
生4:食管。
师:非常好,谁能按照食物进入身体的顺序再说一次?生:口腔,食管,胃,大肠和小肠。
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教案(共5课)(2022秋季)
![小学科学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教案(共5课)(2022秋季)](https://img.taocdn.com/s3/m/de68abc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7.png)
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1.一次神奇的旅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们讨论的话题“吃下去的食物去哪里了”为起点,聚焦到“人是如何消化食物的”这一问题,进而创设“胶囊小导游”游历人体消化道,讲述消化过程的情境。
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食物的消化过程,并利用图画与人体模型认识人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然后对照模型与自身,认识各器官在人体的位置。
[学生分析]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在上一单元学生认识了《人的呼吸器官》,通过阅读、分析、实验等学习活动,对呼吸器官的组成与作用有了认识。
学生通过“搜集证据”“计划组织”等内容的开展,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为继续学习人的消化器官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食物的消化过程。
(2)能借助简单的图形、文字和表格,记录、描述并整理信息。
(3)利用图画与人体半身模型认识人的消化器官,对照模型与自身,认识各器官在人体的位置。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人体的消化器官表现出探究兴趣。
(5)乐于为完成学习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学习手册、彩笔、画纸、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卡片等。
[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1.展示学生郊游中的照片。
照片包括野餐照片和其他游玩照片。
师:这是我们郊游时情境,你们玩得很开心,聚餐吃得也很高兴!你们在聚餐时是否意识到一些科学上的问题?生 1:我在想打开这些食物包装袋有什么便捷的方法?生 2:我在想这些食物太好吃了,工人是怎样把它们生产出来的?师:看来你们还是有意识地去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事物的。
很多的科学家都比较关心身边的一些事情,还会提出很多的科学问题。
这些习惯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帮助。
我们也可以像他们那样试着多留心一下身边的事物,多问问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生点头)师:咱们科学课的几个伙伴探探、究究他们四人也组织了一次郊游,准备了丰盛的食物。
5.3《胃中奇遇记》(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
![5.3《胃中奇遇记》(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1ba5a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8.png)
1.作业要求简洁明了,条理清晰。
2.请务必按时完成作业,并认真检查。
3.遇到问题时,可以与同学互相讨论,或请教老师和家长。
我将会在下次课堂上对大家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请大家放心,我会认真阅读每一份作业,并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我为大家布置了以下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旅行路径图。
2.简要描述胃的功能和结构,并举例说明胃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小肠和大Biblioteka 的主要功能,并思考它们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实验结束后,我们将继续探讨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其他器官。老师会分别介绍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引导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会不断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老师会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消化过程。
最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结,回顾今天学习的重点内容。老师会引导同学们总结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旅行过程,以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消化系统的了解还比较基础,对于一些复杂的消化过程和器官功能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深入地讲解相关知识,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过程。
其次,在实验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实验操作还不够熟悉,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今后,我需要在课堂上更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以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首先,我们来整体感知一下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食物是如何进入消化系统的?它在消化系统中经过了哪些器官?各个器官对食物有什么作用?
《胃中“奇遇记”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胃中“奇遇记”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ea69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0.png)
《胃中“奇遇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背景《胃中“奇遇记”》是一部以人体胃为背景的奇幻冒险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进入胃道后与不同细胞和器官展开一系列奇妙冒险的故事。
这部作品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适合用来进行跨学科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胃的结构和功能;2. 归纳不同细胞和器官的作用;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 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1. 人体胃的结构和功能;2. 胃道中的不同细胞和器官;3. 胃道健康知识;4. 创作《胃中“奇遇记”》故事。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介绍人体胃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胃是我们身体中一个重要的器官,了解它的作用和在消化系统中的位置。
2. 第二课时:介绍胃道中的不同细胞和器官,帮助学生认识胃黏膜细胞、胃蠕动肌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以及胃壁、幽门等不同的器官。
3. 第三课时:讲解胃道健康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胃道健康,让他们认识到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胃道健康的重要性。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创作《胃中“奇遇记”》故事,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在故事中融入他们对人体胃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人体胃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2. 合作探究: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胃道中不同细胞和器官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创作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胃道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定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胃中“奇遇记”》故事进行评阅,评定其创意和表达能力。
3. 总结评价:通过小结性评价,总结本次教学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借鉴。
七、拓展延伸1.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生讲解胃道健康知识,加深学生对胃道功能的理解。
2. 举办主题活动:组织胃道健康科普展览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加深对胃道健康知识的了解。
2020年秋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0年秋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340d766137ee06eff918ee.png)
第三单元 冷与热 ..........................................................28 1 乒乓球复原了 .......................................................28 2 凹陷的保鲜膜........................................................34 3 给水加热............................................................38 4 水去哪儿了 .........................................................43 5 小水珠从哪儿来 .....................................................48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5.2 口腔“历险记” 教学设计+反思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5.2 口腔“历险记” 教学设计+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c6b18b2856a561252d36fad.png)
2 口腔“历险记”【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承接上节课,先通过嚼馒头谈感受的活动,引发学生对口腔结构的关注,并思考口腔是如何粉碎食物的,再通过阅读学习资料认识人的口腔结构。
然后开展口腔消化模拟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口腔中各器官的功能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协同,认识口腔是人体的第一个消化器,知道它在消化食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分析: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消化器官的作用,但对于口腔的结构,如何粉碎食物认识得并不清晰。
在实验能力上学生们有一定的设计实验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和与同学协作交流的能力,这些为本节课探究口腔的消化作用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口腔的结构。
(2)借助简单的实验材料,模拟咀嚼食物的过程,认识口腔在消化食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在模拟活动中体会口腔中各器官之间的相互协同与配合,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4)乐于为完成学习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学习手册、瓷碗、馒头块(或其他事物)、擀面杖、木铲、塑料勺、水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奇妙旅行”情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消化器官秘密的兴趣(情境引入:延续“胶囊小导游”情境,开始“奇妙旅行”)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通过“胶囊小导游”了解了人体消化器官的概况。
这节课,我们将跟随“胶囊小导游”一同进入人体,开始我们的“奇妙旅行”。
你们做好准备了吗?(学生们表情不一,有的兴奋,有的激动)“胶囊小导游”:我们今天先到口腔中细致了解口腔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但是我刚才在口腔中被弄得头晕目眩难受极了,我要先休息一会儿。
第二环节:体验活动师:让它先休息一会儿,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补充一下体力。
我给大家每人准备了一小块馒头,看看它入口前是什么样子。
留一小块放在纸巾上,然后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至少要咀嚼50-70下。
细细感受一下在咀嚼的过程中,哪些器官参与了咀嚼,咀嚼时有怎样的感受。
新教材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5-3胃中“奇遇记” 教案及反思
![新教材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5-3胃中“奇遇记” 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84e85e25f0e7cd185253650.png)
(学生讨论)
师:谁能说说你们小组的猜想是什么?
生1:我们组认为,进入胃中的食物是通过在胃里的翻腾和左冲右撞,才慢慢地变成食糜的。
生1:我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使用塑料袋时要小心,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就是揉捏的力度要控制好。
生2:实验中如果袋子中的水洒出来了,你得用抹布及时清理桌面。
生3:放水的时候要小心翼翼,避免水洒了。
生4:我们在扎口的时候要把皮筋扎紧一点。
师:老师还想跟大家提示一下,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的材料是不能放入口中的,因为这些材料达不到足够的卫生标准。最后提示大家一点,在我们揉捏完150次以后,请你把塑料袋放回到白托盘里,剩下的时间总结你们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最后推想一下胃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每个小组有四五个人,进行模拟实验时将如何进行分工呢?现在每个小组开始设计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并设计方案)
师:我听到了很多组都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每个小组的方案都不太一样,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们的方案?你们组先说说好吗?
生:我们想用塑料袋来模拟胃,用水来模拟胃酸,用面包当作食物,把食物和水放在塑料袋中摇一摇。
师: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有的小组用塑料袋模拟胃,有的小组用烧杯模拟胃,哪个会更贴近我们真实的胃呢?
生:我觉得塑料袋更贴近我们的胃,因为烧杯是硬的,没办法蠕动。
师:同学们说的特别好,相对于塑料袋和烧杯,我们要选择一个柔软的,能够模拟肌肉的蠕动,更贴近于会收缩蠕动的胃,所以我们选择塑料袋效果会更好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的设计,老师这里也有跟同学们相似的方法,跟刚才两个组说到的很相像,我们用塑料袋去模拟胃,将食物和水倒进我们的塑料袋中,在摇晃前进行封口,但是为了更贴近于胃的蠕动,我们不用摇晃的方式,我们用揉和捏来进行,为了保证我们每一个组实验的效果是相同的,所以我们一起约定一共需要揉捏150次,应该会很累,所以建议大家中间休息两次,也就是每揉捏50次休息一会儿。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全单元全套精品 课件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全单元全套精品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8461af9b6648d7c0c7461a.png)
视频:大肠的作用
感受小肠的长度
裁剪旧报纸并卷成直径为2厘米左右的纸筒,用胶 带将这些纸筒连接起来,直到连成6米长的纸筒。
将纸筒展开,感受它的长度。
再将这些纸筒盘曲起来,不要 挤压,感受纸筒盘曲后的大小
设计制作:小肠模型
1.将长30厘米、宽15厘米的绒布卷 成筒状,使有绒毛的一面朝里。
2.用双面胶粘紧绒布接缝。
得出结论
人体的消化器官 好复杂,有袋子一 样的胃,还有团在 一起的肠......
我知道了,食物进 入胃里后,还要进
入肠道......
人体的消化 器官?
口腔 咽 食管
大肠
小肠 胃
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后,会经过咽、食管、胃、 小肠、大肠等一系列消化器官。在这些器官的消 化作用下,食物被分解成各种营养物质,并被吸 收进入人的血管内,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而 不能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则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小肠盘曲在腹腔内,上端连着胃,下端 通过盲肠和大肠连接,全长4---6米。
小肠是消化、吸收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 内表面有丰富的绒毛,使小肠与食物的接 触面积约有200平方米。绒毛上有很多毛细 血管,可以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视频:小肠的作用
大肠一端与小肠连接,另一端与 肛门连接,长约1.5米。大肠把食 物中的一部分水分和剩余的营养 物质吸收后,将残渣运送到直肠 经肛门排出。
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
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 是食物进行消化的重要场所 。 胃蠕动能够将食物变成食糜送 入小肠。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
4.蜿蜒的旅行
复习旧知 胃在食物消化过程的作用?
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 食物进行消化的重要场所 。胃蠕 动能够将食物变成食糜送入小肠。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全部课件(共5课时)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全部课件(共5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b9bc45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0.png)
我们的胃就像这个袋子,如果塞的食物 太多,胃就会发胀,蠕动变慢,消化 食物能力变差……
三、得出结论 根据我们的调查,总结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吃饭细嚼慢咽 少吃辛辣食物 饮食要规律 注意饮食卫生 乐观、不生闷气 ……
狼吞虎咽会造成消化不良,引起疾病 辛辣食物会剌激胃黏膜,可能会导致胃炎 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饭前便后洗手,尽量吃高温加热过的熟食 紧张或悲伤会抑制免疫功能,引起消化器官疾病 ……
四、总结
__良__好__的__饮__食__和__卫__生__习__惯__、_规__律__的__生__活___、 _健__康__的__心__态___、__适__量_的__运__动___等都是保护消化器 官的方法。
第五单元 人体的消化器官
1.一次神奇的旅行
一、猜想假设 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呢?
被消化吸收了。
都存在我们的 胃里了。
都变成粪便排 出体外了。
我们找“胶囊 小导游”问问吧 !
二、搜集证据 食物的消化过程图
在口腔里,食物被牙齿嚼 烂,并和唾液混合,其中 的一些淀粉被消化掉。
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
大肠
(1)大肠长约__1_._5_米__。 (2)大肠把食物中的___一__部__分_水__分____和 _剩__余__的__营__养__物__质___吸收后,将残渣运送 到直肠经肛门排出。
胃 小肠 大肠
二、活动
小组合作,裁剪旧报纸并卷成直径 为2厘米左右的纸筒,用胶带将这些纸筒 连接起来,直到连成6米长的纸筒。
食物慢慢地变成了像粥 一样黏黏糊糊的食糜, 我也被粘住了。
食物经过口腔内牙 齿咀嚼、舌头搅拌 与唾液混合,吞咽 进入胃后,胃壁肌 肉运动会把食物磨 得更细,并与胃液 充分混合,形成粥 一样半液体状的物 质,就是食糜。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胃中“奇遇记”》教学设计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胃中“奇遇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95dda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c.png)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胃中“奇遇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胃中“奇遇记”》是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人体消化系统中胃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消化系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之一。
胃作为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承担着储存、初步消化食物等重要功能。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对人体的消化系统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其他器官的功能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结构教材以一个充满趣味的故事——胃中“奇遇记”为线索,引导学生跟随食物的“脚步”进入胃中,了解胃的位置、形状、结构以及功能。
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引入故事:通过生动的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跟随食物一起进入胃中展开“奇遇”。
2.胃的位置和形状:介绍胃在人体中的位置以及大致的形状,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3.胃的结构:详细讲解胃的内部结构,包括胃壁的组成、胃黏膜的作用等。
4.胃的功能:阐述胃的主要功能,如储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等。
5.健康饮食与胃的保护:引导学生了解健康饮食对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胃。
二、教学目标依据2022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一)科学观念目标1.认识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了解胃的位置、形状、结构和功能。
2.理解食物在胃中的消化过程,知道胃对食物的初步消化作用。
3.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认识到保护胃的重要性。
(二)科学思维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理解胃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探究实践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模型等方式,认识胃的位置、形状和结构。
2.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探究食物在胃中的消化过程。
(四)态度责任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三、教学重点1.认识胃的位置、形状、结构和功能。
《胃中“奇遇记”》教案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胃中“奇遇记”》教案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74fab2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2.png)
提取信息
初步了解“胃”这个器官。
带着这4个问题去阅读“胶囊的奇遇”小故事。
胃长什么样?
胃中酸酸的液体是什么?
胃中的“地震”是怎么回事?
食物在胃中最终变成了什么样?
请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并播放相关视频。
使用电子课本,将故事和视频串起来。结合视频,使学生对胃有更全面的了解。
小把食物揉成食糜。
3.根据实验感受思考,胃平时在消化过程中会有什么感受?
拍照展示小组成果。
拓展提升
树立保护消化器官的意识
1.请同学们思考应该怎样对待消化器官?
2.播放视频,拓展保护消化器官的知识。
视频从生活习惯出发,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消化器官,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创意作业
将课堂所学知识运动到生活中。
2.教学过程中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将学生带回“胶囊小导游”消化系统旅游的情境中,带着已经磨碎的食物,一起来到了胃,通过阅读“胶囊小导游”的经历,提取重要信息,并通过模拟实验搜集更多的证据,从而通过分析、综合、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形成对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
3.课堂的展示环节,只让学生展示了实验成果,展示地不够全面,应将记录单的内容一并展示,从而让学生养成实验记录的习惯,并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胶囊”的故事,处理信息,知道胃是主要消化器官之一。
教学难点:能通过模拟实验详细地了解胃的功能。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活动(师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
进入情境
巩固旧知,引出新课题。
随机选人完成器官拼图小游戏,回顾消化器官在人体内的顺序。
《胃中奇遇记》教案
![《胃中奇遇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463f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e.png)
《胃中奇遇记》教案教案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食物在胃中的消化过程;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胃中奇遇记》的课文副本;2.准备一个PPT或者电子白板;3.学生作品的展示板。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文主题。
例如,“各位同学,你们知道食物是怎样消化的吗?它们在我们的身体中会经过哪些过程呢?”请学生发表他们的看法。
Step 2:阅读课文(15分钟)教师让学生读课文《胃中奇遇记》。
可以要求学生读课文前先浏览标题和插图,然后回答一些问题,以预测故事的发展。
Step 3:讨论课文(10分钟)1.教师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是怎么来到胃里的?-食物进入人的胃后会经过什么反应?-故事的结尾是怎样的?2.学生分组讨论:请学生就故事中的一段或一个情景进行讨论,然后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鼓励学生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理解。
Step 4:角色扮演(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可以由教师扮演讲述故事的角色,然后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对白进行表演。
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心情和想法。
例如,“你们在胃里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是如何克服它们的?”等。
Step 5:学生作品展示(15分钟)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可以用绘画、手工制作或写作的形式展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项目,如:绘制故事中的场景、设计新的故事情节等。
Step 6: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回顾故事中的重点。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研究人体消化系统的其他部分,如食道、小肠等,并制作报告或海报进行展示。
2.学生可以进一步探讨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它们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学生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模拟食物在胃中的消化过程。
2024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5.2口腔“历险记”(教案)
![2024年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5.2口腔“历险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1ddfb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1.png)
①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坚持饭后漱口、睡前刷牙,少吃糖类食物,不抽烟,不喝酒;
③注意预防龋齿、牙龈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出现疾病及时治疗;
④预防意外事故,避免前牙和颌骨外伤。
通过描述食物在口腔中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
六、拓展延伸(预设5分钟)
任务一:猜想假设
1.在上一节课中,我们通过“胶囊小导游”了解了人体消化器官的概况。哪位学生能来说一说上节课的收获?
2.这节课,我们将跟随“胶囊小导游”一同进入人体,开始我们的“奇妙旅行”。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站,今天我们先到口腔中细致了解口腔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胶囊小导游:我刚才在口腔中被弄得头晕目眩难受极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坚持饭后________、睡前________,少吃糖类食物,不抽烟、不喝酒。
二、判断题
1.乳牙会脱落,所以我们可以多吃糖,不用担心蛀牙。( )
2.吃了热的东西可以马上吃冷的东西,这样有利于锻炼我们的牙齿。( )
3.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 )
三、选择题
1.以下器官中,( )不是口腔中的器官。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想口腔的作用。
二、体验活动(预设8分钟)
任务二:馒头咀嚼体验活动
1.将一小块馒头放进口腔里,慢慢咀嚼,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验提示:
①将小块馒头一分为二,一块放在纸巾上留作对比,一块用来咀嚼。
②将其中一块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至少要咀嚼50-70下。
③在咀嚼的过程中,感受哪些器官参与了咀嚼,咀嚼时有怎样的感受。
大象版 四年级上册 《人体的消化器官》单元 2.口腔“历险记”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摇一摇之前还要再拿皮筋儿捆住口。
师:针对他们组的方案你有没有什么建议给他们?
生:实验中要观察面包在那里是否变成了食糜。
师:她提到了我们刚才提示的第二点,就是在实验中要重点去观察什么。还有没有其他小组想分享下自己的方案?
生:我们是想把烧杯当作胃,把面包撕成小块扔进胃里,然后再拿塑料袋把烧杯口套上,拿皮筋儿捆上,然后再摇它。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胃是怎样把食物变成食糜的。
2.通过模拟胃的蠕动,体会到胃的消化过程很辛苦。
3.掌握胃在消化过程的作用。
重、难点
知道并掌握胃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面包片、塑料袋、一烧杯水、皮筋、各消化器官模型图等,PP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进入情境
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对“胶囊小导游”的奇遇提取了一些它的经历,它给我们的信息,你能不能根据已有的这些信息进行一个猜想,猜想胃到底是怎样把食物最终变成食糜的。我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谁能说说你们小组的猜想是什么?
生1:我们组认为,进入胃中的食物是通过在胃里的翻腾和左冲右撞,才慢慢地变成食糜的。
生:胃的长度是25到30厘米,宽约12到14厘米。
师:胃像个大口袋,我们知道了它的长度和宽度,这个是胃的什么特点呢?
生:胃的大小。
师:我们从小导游的信息中首先知道了胃的大小,还有什么信息呢?
生:胃会分泌胃酸,它能让哪些被牙齿咀嚼得很小很小的食物变得更小,然后跟粥一样。胃酸有一种气味是特别难闻的。
师:也就是在我们的胃当中会分泌胃酸,细小的食物来到了我们的胃中,会变成粥状的食糜,还有其他信息吗?
第三:每个小组有四五个人,进行模拟实验时将如何进行分工呢?现在每个小组开始设计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并设计方案)
师:我听到了很多组都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每个小组的方案都不太一样,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们的方案?你们组先说说好吗?
生:我们想用塑料袋来模拟胃,用水来模拟胃酸,用面包当作食物,把食物和水放在塑料袋中摇一摇。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环节:设计一个模拟胃蠕动的实验
师:设计这个实验的时候,老师想对大家提出几点小小的提示。
第一:在设计实验时,我们最重要的当然是实验的方法,我们怎样做这个实验,用什么去模拟胃,用什么去模拟食物,什么模拟胃酸。
第二: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思考重点要观察什么,才能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生2:食物先进入胃中,然后胃酸会先将它“软化”,然后再开始蠕动,蠕动的时候能让它与胃酸更充分地结合,然后就变成食糜了。
生3:我们认为小块食物进入胃里之后,胃就分泌胃酸,然后胃就用肌肉蠕动,就好像勺子在那搅拌似的把食物和胃酸搅拌在一起。
师:但是这里没有勺子呀?
生:胃的肌肉好比是勺子。
师:那我有一个疑问了,那你可以怎样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解决一下吗?
师: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有的小组用塑料袋模拟胃,有的小组用烧杯模拟胃,哪个会更贴近我们真实的胃呢?
生:我觉得塑料袋更贴近我们的胃,因为烧杯是硬的,没办法蠕动。
师:同学们说的特别好,相对于塑料袋和烧杯,我们要选择一个柔软的,能够模拟肌肉的蠕动,更贴近于会收缩蠕动的胃,所以我们选择塑料袋效果会更好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的设计,老师这里也有跟同学们相似的方法,跟刚才两个组说到的很相像,我们用塑料袋去模拟胃,将食物和水倒进我们的塑料袋中,在摇晃前进行封口,但是为了更贴近于胃的蠕动,我们不用摇晃的方式,我们用揉和捏来进行,为了保证我们每一个组实验的效果是相同的,所以我们一起约定一共需要揉捏150次,应该会很累,所以建议大家中间休息两次,也就是每揉捏50次休息一会儿。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
生1:先用牙齿咀嚼,然后再用磨牙把大块的食物磨碎,然后再用舌头搅拌,最后咽进食管中。
师:非常好,简单来说,在口腔里我们已经把整块的食物变成了小碎块,它有一个切割、磨碎食物和初步消化的作用。食物在食管中,又有什么作用呢?
生:就是把食物运到胃里。
师:它就是一个运输食物的作用。这节课当中,“胶囊小导游”将带着我们跟随食物一起来到了下一个很重要的消化器官,它应该是哪儿?
师:上一节课当中,我们跟随“胶囊小导游”认识了人体的消化系统,谁还记得在消化系统中有哪些主要的消化器官?
生1:有口腔。
生2:小肠和大肠。
生3:胃。
生4:食管。
师:非常好,谁能按照食物进入身体的顺序再说一次?
生:口腔,食管,胃,大肠和小肠。
师:上节课“胶囊小导游”还和我们一起经历了一场“历险记”,它和食物一起进入了我们的身体当中,来到了口腔和食管里面,经过对食物变化的观察,发现了口腔和食管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谁来说一说口腔的消化作用是什么呢?
2020新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5.3《胃中“奇遇记”》教案
教学分析
本课教材先引领学生回到消化系统旅游的情境,通过“胶囊小导游”来到胃的实际经历,推测出胃进行消化吸收的作用,再根据对胃蠕动模拟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搜集更多实际证据,通过对证据运用分析、综合、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从而形成对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正确认识。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复习旧知。
了解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快的进入新知的学习。
第二环节: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并分析证据
师: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从“胶囊小导游”的奇遇中知道了什么?你说说好吗?
生:我知道了胃非常大,像个大口袋,它还有一种特殊的液体,能让食物变成像粥一样。
师:她说胃像个大口袋,能有多大呀?
生:胃。
师:今天我们来跟“胶囊小导游”看一看胃在我们消化食物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它在胃中有一番自己的奇遇记,那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阅读教材获取它所遇到的信息,请同学们注意一会儿阅读教材的时候要思考一个问题,(出示课件)你从“胶囊小导游”的经历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一会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可以吗?现在阅读教材获取信息。
生:我还知道了口腔里的食物被牙齿负责磨碎的,然后舌头搅拌与唾液混合。
师:这是上节课我们知道的,在图中的信息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大家再找一找。
生:食物进入胃以后会上下翻腾,
师:食物怎么就会自己翻腾起来了呢?
生:胃能蠕动。
师:胃的肌肉在不断地运动,这种运动使得进入它里面的食物出现了上下翻腾的现象,我们把胃的肌肉的这种运动叫做蠕动。
生:我们可以用模拟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呢?
生1:我们应该模拟胃的蠕动。
生2:我们要做一个胃的模型去模拟一下胃消化的真实过程,看看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那样。
生3.还要加入胃酸消化,然后去验证猜想。
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材料,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关于胃的认识。并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