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概论

合集下载

牙周病学 :绪论

牙周病学 :绪论

3. 影响龈沟液量的因素
机械刺激:刷牙、咀嚼、 吹干、放滤纸条等 取样方法:放滤纸条深浅、其他采样方法 性激素:排卵期、妊娠、口服避孕药(血管通透性) 牙周手术和创伤(破坏上皮屏障) 龈沟(袋)的深度
4. 龈沟液的内容物(1)
含有约40 ~ 95种成分(molecular components) pH为7.54-7.89, 有炎症时偏酸性 电解质:Ca, P, Mg, Na, K, F 等 * 有炎症时钙↑,易使牙面吸附粘蛋白,牙石量↑ * 氟接近血清浓度,有利于牙颈部釉质再矿化
14.1
————————————————————————————————
海淀区1374名3~5岁幼儿园儿童中,95%有探诊后出血(牙龈有炎症),人均患牙数5.79个。
(2007年)
龋和牙周病何者患病率高?
拔牙原因的分析
12%
31%
57%
1953年
15% 41%
44%
1986年
龋病
牙周病 n=11433
• 防御:PMN吞噬可在数分钟内发生;还有溶酶体酶、抗体、补体等 • 使游离龈紧贴牙面 • 提供DAT细胞的营养,也提供细菌的营养 • 有利于釉质再矿化,也有利于牙石的矿化 • 有些药物在龈沟液中的浓度高于血清浓度
• 研究和诊断的手段:疾病程度、治疗效果、预测疾病进展 的markers 。
思考题:龈牙结合部的防御机制
牙周组织的特殊性(上皮、结缔组织、矿化 组织 ),生物学特性和代谢率差异大; 唾液和龈沟液从不同渠道参与病理过程
始动因子:口腔和菌斑生物膜中有500+种微生 物 ,具体的特异致病菌(群)尚不明确
宿主反应是发病与否和严重程度的决定因素。
(仅10%-15%人患重度牙周炎)

口腔医学牙周病学牙周炎课件-2024鲜版

口腔医学牙周病学牙周炎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8
分类方法及各类特点介绍
慢性牙周炎
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病程较长,症 状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 出血、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如糖尿病型牙周炎、掌跖角化-牙周破 坏综合征等,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 相关。
侵袭性牙周炎
一种具有家族聚集性的牙周炎,病程 进展迅速,早期即出现牙齿松动和移 位。
2024/3/27
24
使用牙线和漱口水等辅助工具推荐
牙线使用
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可以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使用时将牙线轻轻压入牙缝,紧贴牙面上下 滑动,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牙龈。
漱口水选择
选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漱口水,可以在刷牙后使用,每次含漱1-2分钟,有助于抑制口腔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
危险因素
吸烟、精神压力、遗传因素、免 疫系统异常等均可增加患牙周病 的风险。
5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2024/3/27
临床表现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牙龈出血、红肿、疼痛,牙齿松动、 移位,咀嚼无力等。严重者可出现牙周脓肿、牙齿脱落等并 发症。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口腔检查(如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 等)以及X线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牙周病的诊断 。同时,还需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以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对 口腔健康的影响。
对于牙周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并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应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 导,加强口腔清洁和护理。
牙齿敏感处理
对于牙齿敏感症状,可采用脱敏治疗或激光治疗等方法进行缓解。同时,建议患者使用抗 过敏牙膏和软毛牙刷进行口腔清洁。
牙槽骨吸收处理
对于牙槽骨吸收严重的患者,可采用植骨术或引导组织再生术等方法进行修复。同时,应 加强对患者的口腔保健指导,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

牙周病学牙周病各论PPT课件全文完整版

牙周病学牙周病各论PPT课件全文完整版

手术治疗
牙龈切除术
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 织,恢复牙龈正常形态

牙龈翻瓣术
翻开牙龈瓣,清除牙周 袋内病变组织,促进牙
周组织修复。
骨修整术
修整牙槽骨形态,消除 骨性突起,利于牙周组
织恢复。
引导组织再生术
利用生物膜等材料,引 导牙周组织再生,促进 牙周附着丧失的恢复。
预防措施及患者教育
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 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牙周
牙周病学牙周病各论 PPT课件全文完整版
目 录
• 牙周病学概述 • 常见牙周病类型及特点 • 牙周病治疗原则与方法 • 各论:不同类型牙周病详解 • 诊断技巧与辅助检查方法 • 治疗策略选择及效果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牙周病学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牙周病学是研究牙周组织疾病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 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
曲面断层片
展示全口牙齿和牙周情况,评估牙 槽骨高度和密度。
CT检查
提供更详细的牙槽骨和牙周组织三 维信息,有助于复杂病例的诊断和 治疗计划制定。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解读
血常规检查
评估患者全身健康状况,排除系 统性疾病对牙周病的影响。
凝血功能检查
了解患者凝血机制是否正常,为 牙周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血清学检查
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辅助诊 断某些与牙周病相关的全身性疾
病。
06
治疗策略选择及效果评估
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01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 别、全身状况等因素
02
针对不同牙周病类型及 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治 疗方案

牙周病学件课件PPT

牙周病学件课件PPT
牙周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洁治、刮治、 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和正畸治疗等。
牙周病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还可能对 全身健康产生影响,如增加患心脏病 、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预防牙周病的关键是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控制牙菌 斑和牙结石的生长。
02 牙周病的病因和预防
牙周病的病因
牙菌斑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它是一种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 菌生物膜,能引起牙龈炎和牙周 炎。
牙周病与消化道疾病
预防和治疗建议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治疗,控制 牙周病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其他疾病 的风险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牙周病患者的口腔感染可以影响消化 道健康,如胃食管反流病、胃炎等。
05 牙周病治疗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牙周病治疗面临的挑战
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过程需要长期、持续的管理和维护,但患者 往往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导致治疗依从性差。
牙周病学件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牙周病概述 • 牙周病的病因和预防 •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 • 牙周病治疗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01 牙周病概述
牙周病的定义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 织(牙周组织)的一类疾病, 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等。
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 一,也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 的主要原因之一。
管疾病的风险。
牙周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02
牙周病患者的口腔感染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
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和治疗建议
03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治疗,控制牙周病的发展,有助于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牙周病与糖尿病

牙周病学ppt课件

牙周病学ppt课件

牙周病病因及危险因素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病因,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口腔卫生习 惯、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等 。
牙周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牙周病临床表现包括牙龈红肿 、出血、牙齿松动等。诊断方 法包括口腔检查、X线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等。
牙周病治疗原则与方法
牙周病治疗原则包括去除牙菌 斑、控制感染、恢复牙周组织 功能等。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 疗(如口腔卫生指导、洁治、 刮治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 疗等。
牙周炎症可能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循环 ,引发全身性感染。
05
现代科技在牙周病学中 应用
数字化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应用
数字化成像技术
如CBCT、口腔内扫描仪等,提供 高精度、三维的牙周组织影像, 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 。
机器人辅助手术
利用机器人技术进行牙周手术,提 高手术精度和效率,减少患者痛苦 和恢复时间。
新型治疗方法和技术展望
1 2 3
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具有抗炎、杀菌、促进口腔黏膜修复的 作用,可望成为牙周病治疗的新手段。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具有促进牙 周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为牙周病治疗提供了 新的思路。
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
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牙周组 织再生和修复提供了可能,未来可望应用于临床 。
生长因子和生物活性物质
03
应用生长因子、生物活性物质等,调控牙周组织再生和修复过
程。
人工智能在牙周病学中前景展望
智能诊断和治疗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 、智能化的牙周病诊断和治疗,
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患者管理和随访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进行管 理和随访,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

牙周病学概论ppt课件

牙周病学概论ppt课件

治 疗
《黄帝内经》针刺治牙。 唐代和中世纪阿拉伯医书中器械刮除牙 石的描述,其他方法有药物和手术。 Pierre Fauchard (1728) 现代牙科之 父 出版《外科牙医学》,详细描述牙周 治疗工具及方法
2.现代牙周医学的发展
Znamensky(1902) 牙槽脓漏—病理解 剖及其根治 ler(1980) 《人类口腔中的微生 物》,提出细菌引起牙周病。 Gottlieb,尸检和动物实验建立了基本的组 织病理学观点
病 因
口腔不洁,牙面食物堆积为主因。 王焘(752 AD)《外台秘要》,牙石及菌 斑的描述。 荷兰Leeuwenhoek(1683)用简陋显微镜 观察到牙垢中的微生物。 宋代医书中 “肾衰则齿豁”。 东汉(150~219AD)张仲岳将牙周病分为 肾虚和胃火两类。
预 防
晨起及饭后漱口 唐代盐水漱口或揩齿、按摩、叩齿。 嚼柳枝从印度传到我国。 三国时代金制牙签,至今1750余年。 辽代(959AD)二排八孔植毛牙刷。 我国宋代医书已有关于马尾牙刷损伤牙 龈的记载,而欧洲在1722年才谈到马尾 牙刷的危害。
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位置
牙周组织疾病与全身疾病(专门章节)
牙周炎与糖尿病:有学者提出将牙周炎作为 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 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胃炎
牙周病学概论
主要内容
一、牙周病学的基本内容
二、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
三、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位置
牙周病学的基本内容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s)是指发 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 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主要包括牙 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
牙周病学的基本内容
Periodontology
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的学科

口腔医学:牙周病学

口腔医学:牙周病学
牙周炎的发展过程包括始发期、急性期、慢性期和静止期,各期都有其特征性病理变化。
牙周炎的病因和病理
通过口腔检查、X线检查、血液检查等手段,判断牙周炎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诊断
以消除炎症、控制感染、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为目标,采取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洁治、刮治、调整咬合、药物治疗等。
牙龈炎的诊断通常通过口腔检查和牙周探针来进行。口腔检查可以观察到牙龈的颜色、质地和出血情况,而牙周探针则可以测量牙周袋的深度和牙龈与牙齿之间的间隙。
诊断
治疗牙龈炎的方法包括口腔卫生指导、牙石清除(洁治)和局部药物治疗。口腔卫生指导包括教患者如何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以减少口腔中的细菌数量。牙石清除是通过手工或超声波设备去除牙齿和牙龈上的牙石。局部药物治疗可能包括抗菌药物或其他减轻炎症的药物。如果牙龈炎严重或慢性化,可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治疗,如牙龈切除术或牙周刮治术。
牙龈炎与牙周炎
研究如何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生物材料等的研究和应用。
牙周组织再生
研究牙周微生物的种类、分布、生态以及与牙周疾病的关系,为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牙周微生物学
研究牙槽骨吸收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促进牙槽骨再生的方法,为解决牙周组织缺损提供理论依据。
治疗
牙龈炎的诊断和治疗
03
牙周炎
牙周炎
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涉及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等牙周组织的炎症、破坏和吸收。
分类
根据病程和严重程度,可分为急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
牙周炎的定义和分类
病因
牙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合创伤等局部刺激因素,以及遗传、吸烟、糖尿病等全身因素。
病理

牙周病学PPT幻灯片

牙周病学PPT幻灯片
牙周病学PPT幻灯片
contents
目录
• 牙周病学概述 • 牙周组织结构与功能 • 牙周病微生物学基础 • 牙周病免疫学原理 • 牙周病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 牙周病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 • 牙周健康维护与预防策略
01
牙周病学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牙周病学是研究牙周组织疾病及 其防治的口腔医学分支学科。
牙龈沟
上皮与牙齿结合处形成 的沟隙,易积聚食物残
渣和细菌
牙周膜组成及作用
01
02
03
04
主纤维
承担牙齿咀嚼压力,分散到牙 槽骨
基质
含多种细胞和化学成分,维持 牙周膜代谢
血管和神经
供应牙周膜营养和感觉
淋巴管
引流牙周膜淋巴液,参与免疫 反应
牙槽骨形态与改建过程
形态
呈蜂窝状,有水平和垂直骨板交织而 成
周破坏严重。
妊娠期牙周炎
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激素水平变 化,原有的牙龈炎症加重,牙龈肿 胀或形成龈瘤样的改变。
糖尿病型牙周炎
糖尿病患者易患牙周病,表现为牙 龈红肿、出血、溢脓等,且病情较 重。
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思路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牙周探诊、X线检 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
VS
鉴别诊断思路
高危人群筛查
针对吸烟、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加强筛查和预防措施。
牙周病早期干预
对早期牙周病患者进行及时干预,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口腔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保健意识。
全身健康因素考虑
糖尿病与牙周病关系
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加强血糖 控制以预防牙周病。
妊娠期牙周病预防

口腔医学牙周病学概论

口腔医学牙周病学概论
口腔医学牙周病学概 论
目录
• 牙周病学简介 • 牙周病的病因与病理 • 牙周病的诊断与治疗 • 牙周病的预防与保健 • 牙周病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牙周病学简介
牙周病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牙周组织的健康、疾病和治疗。 牙周组织的健康对于维护整个口腔乃至全身的健康至关重要。
牙周病发病机制研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 牙周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 要进展,为预防和治疗牙周病提 供了理论基础。
牙周病诊断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生物标志物 的应用,牙周病的诊断技术得到 了显著提高,能够更早、更准确 地发现牙周病。
牙周病治疗方法
除了传统的机械治疗外,药物治 疗、激光治疗和再生治疗等新型 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提高了牙周病的治疗效 果。
牙周病的未来展望
1 2
预防与控制
未来将更加注重牙周病的预防与控制,通过普及 口腔健康知识、提高口腔保健意识,降低牙周病 的发病率。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牙周病的治疗将更加个性 化,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3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关系的研究
未来将进一步研究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探 索牙周病对其他系统疾病的潜在影响。
牙周病的病理过程
初期病变
牙龈炎症,血管扩张,轻度水肿。
中期病变
牙槽骨吸收,牙周膜炎症,牙齿松动。
晚期病变
牙周袋形成,牙齿脱落。
牙周病的病理变化
01
02
03
牙龈炎症
牙龈红肿、出血、溢脓等。
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的硬度和高度降低, 牙齿松动。
牙周膜炎症

口腔内科-牙周病学概述

口腔内科-牙周病学概述

口腔内科-牙周病学概述第一单元概述一、牙周疾病的病因学(一)始动因子——牙菌斑牙周微生物致病过程:牙周定植、存活和繁殖;入侵宿主组织;抑制或逃避宿主防御机能;损害宿主牙周组织。

牙周微生物致病物质:毒素、致病酶、各种有机酸、硫化氢、吲哚、氨、毒胺等。

(二)牙周防御机制牙周组织的防御机制:上皮屏障、吞噬细胞、龈沟液、唾液。

上皮附着的封闭作用、结合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和修复能力,唾液的冲洗、凝集素和IgA的保护作用,龈沟液的冲洗、调理和IgG;补体的免疫作用,以及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作用等,构成了牙周组织的多重防御机制。

(三)菌斑分类菌斑分类接触组织优势菌致病龈上菌斑釉质或龈缘处G+需氧菌和兼性菌龋病、龈炎、龈上牙石附着性龈下菌斑暴露在牙周袋内的根面牙骨质G+兼性菌和厌氧菌根面龋、根吸收、牙周炎非附着性龈下菌斑龈沟上皮、结合上皮、袋内上皮G-厌氧菌和能动菌牙周炎、牙槽骨快速破坏牙周病类型致病菌种类慢性龈炎黏性放线菌(Av)、黄褐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内氏放线菌(An)、牙龈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微小微单胞菌妊娠期龈炎中间普氏菌(Pi)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具核梭杆菌(Fn)、中间普氏菌(Pi)、齿垢密螺旋体(Td)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福赛坦菌(Tf)、直肠弯曲杆菌(Cr)具核梭杆菌(Fn)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伴放线聚集杆菌(Aa)(原称伴放线放线杆菌)(四)局部和全身促进因素1.局部促进因素:牙石;解剖因素;牙齿位置异常、拥挤和错(牙合)畸形;(牙合)创伤;食物嵌塞;不良习惯;其他诱病因素。

1)解剖因素:①根分叉。

②根面凹陷。

③颈部釉突和釉珠。

④腭侧沟。

⑤牙根形态异常:如牙根过短或过细、锥形牙根、磨牙牙根融合等均使这些牙对(牙合)力的承受能力降低,疾病进展快。

⑥冠根比例失调。

⑦骨开裂或骨开窗。

⑧唇颊系带附着位置过高。

⑨附着龈宽度。

2)食物嵌塞可引发牙龈和牙周的炎症,出现下列表征和症状:①两牙间发胀或有深隐痛;②牙龈发炎出血,局部有臭味;③龈乳头退缩;④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严重者可发生牙周脓肿;⑤牙周膜可有轻度炎症,导致牙齿咬合不适或叩诊不适;⑥根面龋。

牙周病学 :概述

牙周病学 :概述
牙周状况与急性心梗有明显的相关性 牙周状况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其它危险因素:年龄、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病损中的微生物: 幽门螺杆菌 巨细胞病毒 肺炎衣原体 牙周微生物(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牙密螺旋体)
肝脏
Matilla K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dental health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MJ.1989,298: 779-782.
Case-control study (100 patients, 102 controls)
Associations between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risk for 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n Periodontol. 2003 Dec;8(1):38-53.
The era of focal infection as a primary causes of systemic diseases came to an
1989年后 end. O’Reilly & Claffey 2000
牙周感染可能是某些系统疾病的风险因素
1989年
“一个新时代”
Matilla KJ et al. 1989 Association between dental health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牙周病和全身健康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关系和影响
广泛型中重度牙周炎:与龈下菌斑微生物直接接触

牙周病学总结--北医 (1)

牙周病学总结--北医 (1)

牙周总结1-19by 王娜一、定义Periodontology 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的学科Periodontics 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学科Periodontium 牙周组织的总称二、牙周病包括: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s)、牙周炎(periodontitis)、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病、与口腔医学其他学科相关的问题。

三、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特殊的感染性疾病:慢性(chronic)、多因素(multi-factorial)、感染性(infectious)、破坏性(destructive)四、牙周组织牙龈:部分外露,部分与牙面密贴和结合。

上皮覆盖,结缔组织中有丰富的细胞、血管等,再生能力强。

牙周膜:封闭。

丰富的细胞、血管、神经等,细胞有分化功能(成纤维、成骨、成牙骨质、干细胞)。

牙槽骨:随牙齿萌出/脱落而消长。

人体中代谢最活跃的骨质。

再生能力强牙骨质:无血管、神经、无生理性吸收和改建,再生能力弱。

牙周病学的内容和任务掌握: 定义、主要的名词及概念;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社会的影响及预防牙周病的重要性。

牙龈上皮组织gingival epithelium口腔上皮或牙龈表面上皮oral epithelium、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牙龈表面上皮oral epithelium覆盖游离龈和附着龈,角化或不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以半桥粒体和基底膜与结缔组织相连接,上皮下方的毛细血管网,牙龈表面有点彩。

●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龈沟(袋)的上皮衬里,薄而无角化,有钉突为半透膜,沟通内外环境。

●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领圈状包绕牙颈部,无角化、无钉突,由龈沟底向根方逐渐变薄为1-2列细胞,亦称上皮附着(epithelial attachment)。

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 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封闭了软硬组织的交界。

牙周病学概论

牙周病学概论
循环进入龈沟 • Egelberg (1966)用组织学方法阐明龈沟液形成的机制
2. GCF的形成
• GCF来源于龈牙结合部的衬里上皮下方的血管丛
• 血浆成分进入细胞间质,通过结合上皮和沟内上 皮(为半渗透膜)的细胞间隙进入龈沟
• GCF是来自血液、组织液、龈下菌斑内各种成分 的混合物
争议的焦点
4.结合上皮的结构特点
• 附着于不脱落的、无血管的坚硬牙面 (釉质或牙骨质)
• 细胞体积相对较大 • 细胞之间连接较松,细胞间隙占上皮总
体积的18%,牙龈表面上皮则仅占12% • 桥粒体数目少 • 易被穿透、撕裂 • 白细胞最容易移出的途径
结合上皮的更新
• 结合上皮比牙龈表面上皮快约一倍 • 牙龈表面上皮 约8-10天 • 结合上皮 约4-6天
牙周膜:封闭。丰富的细胞、血管、神经等,细胞有 分化功能(成纤维、成骨、成牙骨质)
牙槽骨:随牙齿萌出/脱落而消长。人体中代谢 最活跃的骨质。再生能力强
牙骨质:无血管、神经、无生理性吸收和改建, 再生能力弱
牙龈炎(gingivitis)
特点:1)局限于牙龈 2)原因明确,疗效良好 3)病变可逆
重要性:1)极普遍,治疗工作量大 2)易复发,但是可预防
• 以半桥粒体和基底膜与结缔组 织相连接
沟内上皮 sulcular epithelium
• 龈沟(袋)的上皮衬里 • 薄而无角化,有钉突 • 为半透膜,沟通内外环境
结合上皮 junctional epithelium, JE
• 领圈状包绕牙颈部
• 无角化、无钉突
• 由沟底向根方渐变薄为3-4列细胞
4. 龈沟液的内容物(4)
• 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
前列腺素、白介素、TNF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结合上皮附着的位置
主动萌出
被动萌出
随年龄和萌出的不同阶段而变化
* 生物学宽度 biological width
从龈沟底到牙槽嵴顶的距离=A 生物学宽度A= 结合上皮C +
牙槽嵴上方的结缔组织D
A = C + D ≌ 2mm
B = 龈沟深度
4.结合上皮的结构特点
附着于不脱落的、无血管的坚硬牙面 (釉质或牙骨质) 细胞体积相对较大 细胞之间连接较松,细胞间隙占上皮总 体积的18%,牙龈表面上皮则仅占12%
牙周病 (periodontal
牙龈病 (gingival diseases)
牙周炎(periodontitis)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病 与口腔医学其他学科相关的问题
diseases)
牙周炎是特殊的感染性疾病
慢性(chronic) 多因素(multi-factorial) 感染性(infectious) 破坏性(destructive)
桥粒体数目少
易被穿透、撕裂 白细胞最容易移出的途径
结合上皮的更新
结合上皮比牙龈表面上皮快约一倍 牙龈表面上皮 约8-10天 结合上皮 约4-6天
结合上皮的重建
附着被剥离后,从根方向冠方重建,约5~7天

JE被切除后,再生来源于口腔上皮,约12天
重建后的 JE 结构和附着方式与原始者一样
JE细胞必定有特殊的表型
• 内基底板(internal basal lamina)与外基底膜 (basal membrane)的形态相似,但它们的生化 结构有很大不同 • 内基底板是由DAT细胞在不接触结缔组织的 条件下合成的,其中缺少基底膜的某些成分. 因此JE细胞与牙面和结缔组织之间的连接机 制是不相同的 • 半桥粒体在附着上起关键作用,对基因表 达、细胞增殖及分化起着信号传递的作用
辽代(959年)出土植毛牙刷柄
中东(3000 B.C.)金质牙签
唐代 用盐揩齿防牙周病
2. 现代牙周病学的发展
• Pierre Fauchard (1728) 现代牙科之父 出版《外科牙医学》,详细描述牙周治疗工具及方法 • Willoughby ler (1889) 出版 《人类口腔中的微生物》,提出细菌引起牙周病 • Gottlieb, Orban等(20世纪初期) 主要根据病理学、临床现象来对病因进行推论 • Glickman等(20世纪中期)开展实验病理学
性别间无区别,随年龄而增加。 下颌重于上颌
曾祥龙(2004)
1. 牙周病流调的特点和难点
多个患牙,多个位点(site)
应包括prevalence, extent, severity
受检牙的选择(全口、代表区段、代表牙、代表位点) 患病率越低,误差越大 疾病多类型,诊断标准欠统一 设定指标不统一(患牙数、骨吸收、失牙数、附着丧失等)
牙 周 病 学
概 论
曹采方
2006年2月
一、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 二、牙周病学的基本内容 三、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一)龈牙结合部
(二)龈沟液
四、 牙周病的流行病学
一、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
1. 牙周病是古老的疾病
6000余年前宝鸡出土颅骨多有牙周破坏,42.3%(人),11.4%(牙)
古埃及木乃伊有牙周炎 黄帝内经(2500B.C.) 风牙、牙疳等 印度妙闻氏(500B.C.) 牙松动 《诸病源候论》(610A.D.) 描述牙周病症状
牙龈:部分外露,部分与牙面密贴和结合。丰 富的细胞、血管等,再生能力强 牙周膜:封闭。丰富的细胞、血管、神经等,细胞有 分化功能(成纤维、成骨、成牙骨质) 牙槽骨:随牙齿萌出/脱落而消长。人体中代谢 最活跃的骨质。再生能力强 牙骨质:无血管、神经、无生理性吸收和改建, 再生能力弱
牙龈炎(gingivitis)
思考题:龈牙结合部的防御机制 • 上皮 • 龈沟液 • 牙龈结缔组织 • 唾液
牙龈的表面解剖
四、牙周病的流行病学
目的: • 描述性:疾病分布状态 • 分析性: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 为制定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
古代人类牙周炎患病率
夏代(2070 B.C.) 出土头颅骨中牙周炎患病
率按人计算为42.86%,按牙计算为19.8%
2. 结合上皮的附着方式
Gottlieb (1921) 有机结合,沟底在JE的最冠方
Waerhaug (1952) 仅为贴合,沟底在JE的最根方
Listgarten 等(1971) TEM观察表明JE与牙齿的界面
结构类似上皮与结缔组织的界面
要在两个极不相同的组织之间连接并适应外界环境,
• 实验性龈炎对象,随着炎症加重,GCF量增加 • 大量文献证明:炎症时GCF量增加,其成分也 改变,成为炎性渗出物
• 牙周治疗后炎症消退,GCF量也减少
resting GCF volume和gingival fluid flow
状态
健康 中等袋 深袋
静止液量(μl) 龈沟液流(μl/h) 充盈时间(分)
2. GCF的形成
• GCF来源于龈牙结合部的衬里上皮下方的血管丛 • 血浆成分进入细胞间质,通过结合上皮和沟内上 皮(为半渗透膜)的细胞间隙进入龈沟
• GCF是来自血液、组织液、龈下菌斑内各种成分 的混合物
争议的焦点
龈沟液是漏出液(transudate) 还是渗出液(exudate) ? 在完全健康的龈沟内有没有龈沟液?
龈沟 / 袋的深度
4. 龈沟液的内容物
pH为7.54-7.89, 有炎症时偏酸性
(1)
含有约95种分子成分(molecular components)
电解质:Ca, P, Mg, Na, K, F 等
*
有炎症时钙↑,易使牙面吸附粘蛋白,牙石量↑
*
氟接近血清浓度,有利于牙颈部釉质再矿化
4.龈沟液的内容物
1.牙龈上皮组织 gingival epithelium
口腔上皮或牙龈表面上皮 oral epithelium 沟内上皮 sulcular epithelium 结合上皮 junctional epithelium
牙龈表面上皮 oral epithelium
覆盖游离龈和附着龈 角化或不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以半桥粒体和基底膜与结缔组 织相连接
三、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一)龈牙结合部 dentogingival junction (二) 龈沟液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 G.V.Black (1899)观察到龈沟内有液体 • Waerhaug (1952)发现碳粒和细菌能从龈沟内被清除 • Brill & Krasse (1958) 在犬的后腿静脉注射荧光素钠, 1分半钟后龈沟内的滤纸条上即有荧光,而它处黏膜则无 • 以后相继证明同位素、白蛋白、碳粒、药物等均能从血 循环进入龈沟 • Egelberg (1966)用组织学方法阐明龈沟液形成的机制
4. 龈沟液的内容物(6)
药物
* 通过全身或局部给药 * 一次口服四环素后,GCF中药物浓度为血清 的2-7倍,16小时后仍为血清中的10倍 * 口服螺旋霉素后,GCF中浓度高于血清浓度
5. 龈沟液的意义
• 机械“ 冲洗”未附着的细菌和毒素、代谢产物等 • 防御:PMN吞噬可在数分钟内发生;还有溶酶体酶、 抗体、补体等 • 使游离龈紧贴牙面 • 提供DAT细胞的营养,也提供细菌的营养 • 有利于釉质再矿化,牙石的矿化 • 临床科研和诊断的手段
健康人十项标准的第8条 :
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 牙龈颜色正常、不流血 ------世界卫生组织(1984)
三、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一)龈牙结合部 dentogingival junction (二) 龈沟液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龈牙结合部 dentogingival junction
牙龈组织藉结合上 皮与牙面连接,封闭了 与外界环境的交通
1. 结合上皮 (JE) 2. 沟内上皮
3. 口腔上皮
龈牙结合部 dentogingival junction
坚硬不脱落的牙面不仅有利于结 合上皮的附着,也利于菌斑的附 着,直接或间接地 引发炎症和 免疫过程 是宿主与微生物“交战” 处, 牙周病始发于此
细胞
* * 细菌 脱落的上皮细胞
(2)
*
*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占90+%,其中75%-80%有活力)
红细胞
4. 龈沟液的内容物
有机成分
(3)
* 蛋白质:健康处低于血清,炎症处与血清相似
* 葡萄糖:与血糖水平正相关 * 酶:来源于宿主和/或细菌(胶原酶、天冬氨酸转氨
酶、弹力蛋白酶、髓过氧化酶、硷性磷酸酶、β葡
0.05 0.4 1.5 3 - 8 20 44 -137 1 1.2 2
所有龈沟液都流到唾液中,唾液中的白细胞90%以上来自龈沟液
3. 影响龈沟液量的因素
机械刺激:刷牙、咀嚼、 吹干、放滤纸条等 取样方法:放滤纸条深浅、其他采样方法 性激素:排卵期、妊娠、口服避孕药(血管通透性) 牙周手术和创伤(破坏上皮屏障)
萄糖醛酸酶等)
4. 龈沟液的内容物(4)
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
前列腺素、白介素、TNFα等
代谢产物
内毒素、尿素、有机酸(丁酸、丙酸等)
4. 龈沟液的内容物(5)
抗体
* 来源于血清和牙龈组织内的浆细胞
* 以IgG为主, 亦有IgA, IgM
* 针对细菌的特异性抗体IgG与感染程度、
细菌数量及治疗效果相关联 * 抗体的亲和性、生物效应不同
特点:1)局限于牙龈 2)原因明确,疗效良好 3)病变可逆 重要性:1)极普遍,治疗工作量大 2)易复发,但是可预防 3)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牙周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