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点培养方案_-_通信与信息系统_1_

合集下载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目录电子科技大学修订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1)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编号、课程分级及研究生获取课程学分计算说明 (4)电子科技大学博、硕士授权点一览表(2011.10) (6)应用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金融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金融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政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政治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心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0810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0810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0810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国家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才智的优秀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

要求学生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理论基础、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了解并关注最新技术发展动态。

同时还要求掌握必要的科研手段与技能,注重能力的提高,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工作及生产实践中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士。

本专业还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论文撰写能力。

二、研究方向1、网络通信技术研究内容主要是IP网络、多媒体通信网以及宽带接入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技术实现及应用开发,如VOIP、IP传真及电子商务、VPN等。

2、多媒体通信及应用多媒体通信的基础研究包括多媒体信息的编码技术、多媒体通信中的信息安全和保密通信;应用研究包括无线宽带多媒体的接入、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等。

3、通信器件本方向涉及光纤通信中的光电子器件、无源光器件及光波分器件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声表面波器件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在我系有着深厚基础的、是国内高校独有的研究方向。

三、招生对象大学本科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四、学习年限两年半五、课程设置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2学分英语4学分B类:现代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类)3学分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3学分C类:通信系统工程3学分网络通信 3学分多媒体通信 3学分现代通信新技术 3学分D类:信息安全 3学分电子学进展3学分材料电子学2学分近代电子学4学分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网络4学分DSP与微控制器3学分模式识别3学分雷达成像3学分第二外语六、培养方式1、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入学后第一学年完成A类、B类和大部分C类、D类课程的学习,第三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作开题报告。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并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能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为一年,论文研究工作二年),提前修完规定的课程并提前完成硕士论文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延期毕业的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1. 数字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2. 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 3. 嵌入式通信系统(嵌入式无线通信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宽带传输技术)四、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根据本培养指导方案及研究方向的需要为每个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课程总学分数不低于28学分,培养环节学分4学分。

其中学位课和专业课不低于15学分。

对于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补齐相应的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至少三门,课程成绩要记录在案,不计学分。

教学方式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紧密结合,重视能力培养。

五、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生应在课程学习阶段结束后,按照学院和导师的安排,参加专题讨论,并至少提交一篇学术报告;每学期至少参加四次学术活动;必须助研,即参加导师组织领导的科研工作。

可以选择助教、和助管工作:助教即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或助教其他教学环节;助管是协助学院研究生科、教学科等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

硕士论文开题一般在研二的上学期进行,开题条件是修满规定课程学分,并且在导师指导下形成明确的论文题目,系统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

选题可以是导师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由研究生根据生产实际和科研任务提出。

研究生应先撰写出开题报告,再向学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开题申请。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0810)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解析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0810)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解析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0810)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适用专业: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一、学科专业培养目标
应掌握通信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并掌握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和技术。

具有从事通信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和教学工作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1、光通信系统理论与无线通信技术
2、信号检测与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
3、通信网络及信息安全技术
4、数字视频与图像处理技术
三、课程设置
四、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1、参与科研,具有根据研究课题总体方案确定子系统的研究方案的能力。

2、参与课题系统实验,具有设计局部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3、参与承担的研究课题能够取得阶段性结果,成为整个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4、具有独立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和科技论文的能力。

学位论文经改写后能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五、学位论文要求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

六、其他要求
1、同等学历和跨专业考生需补修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补修课程不单独设课,不计学分,在第二学期末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下者不允许进行硕士论文开题。

2、可根据导师具体的研究方向自行设定补修课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通信与信息系统”隶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本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及信息控制等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

我校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陕西省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涵盖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等单位,并以信息产业部部级重点实验室----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为支撑,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师资雄厚,实验设备先进。

本学科于2003年获得硕士授予权,目前有硕士生导师20名。

近十五年以来,本学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包括宽带无线通信、现代通信网、光通信、图像与视频通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量子通信、通信安全与信息对抗等。

二、培养目标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学校现阶段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要求,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路线,培养符合以下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一般理论与技术和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位获得者应达到下列要求:1、在信息与通信工程方面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某些方向的专业知识,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好的协同工作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用该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4、德业双修,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研究现代通信中的信源与信道最佳编译码的理论与技术;数字调制解调的理论与技术;检错与纠错编码的理论与技术;信号复用与多址的理论与技术;同步与数字复接的理论与技术;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加密、解密的理论与技术;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干扰的机理及先进的抗干扰技术;现代无线通信“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同时研究这些技术在现代各种通信系统中的典型应用。

2、高速网络系统与信息安全研究高速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与协议、网络管理与智能控制、网络仿真建模与路由优化、网络性能测量与预测、网络服务质量(QoS)、网络安全与信息对抗、电子商务与远程教育等网络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研究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压缩、存储、识别、理解、表示、及信息的集成与复用;在多媒体通信协议与标准基础上,研究宽带网络和无线通信中多媒体信息的实时通信、接入、交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基于多媒体通信协议的多媒体信息可视化与人机界面交互技术;研究基于内容的图像、音频、视频的检索与管理技术。

4、卫星通信研究卫星通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卫星星上信号的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卫星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以及卫星通信与GPS相结合的应用与开发;研究卫星通信与其它通信方式兼容的理论与方法。

5、嵌入式信息系统研究嵌入式信息系统的设计理论及平台;研究应用于无线通信、汽车电子、信息家电等领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软件、硬件模块(含ASIC、DSP芯片)的设计、验证、制作与测试新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专门人才,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坚实的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网、多媒体信号处理和信息编码、无线电波理论与移动通信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地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独立在该领域从事创造性的研究;至少能用一种外语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有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政府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信息编码方法及其应用;(2)无线通信新技术;(3)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4)图象处理;(5)计算机通信网;(6)非线性自适应信号处理;(7)无线CDMA通信技术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五年制培养相关条例的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七、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要求博士研究生答辩前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或接纳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其他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 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参考书目1、现代数学引论,杜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现代信号处理,张贤达,清华大学出版社3、数字信号处理(下册),吴兆熊,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4、Java Network Programming, Merlin Hughes等,国防工业出版社5、Java网络程序设计,黄嘉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6、下一代Internet的网络技术,李津生,洪佩琳,人民邮电出版社7、计算机网络,张光昭等著8、Computer Networks, A. S. Tanenbaum9、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net, D. E. Comer10、A TM: The New Paradigm for Internet, Intranet& Residential Broadband Services& Applictions11、电子系统集成设计技术12、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13、基于DSP的现代电子系统设计14、V HDL数字系统设计15、数据仓库技术与联机分析处理,王珊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816、P rincipl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2nd Edition), G. Stuber,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200117、I S-95 CDMA and CDMA2000 Cellular/PCS Systems Implementation, Vijay K. Garg18、W 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 Practice, Theodore S. Pappaport etc.(中译本:蔡涛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19、C DMA Systems Engineering Handbook, Jhong Sam Lee etc.(中译本:人民邮电出版社,许希斌等译,2001)20、宽带无线数字通信,许希斌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1、光电子技术基础,彭江得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2、O 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3rd Edition), Gerd Keriser (中译本:李玉权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3、J. H. Van Lint, Introduction to coding theory, Springer-Verlag, 198224、S. Roman, Coding and Information theory, Springer-Verlag, 1992重要期刊:电子学报,通信学报,自动化学报,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IEEE的相关刊物,IEE的相关刊物。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00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

研究生需掌握扎实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熟悉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包括英语、政治、数学等,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等,为研究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3.专业选修课程:现代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安全、与大数据等,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领域。

4.实践课程:通信系统仿真、通信设备调试、项目管理与实施等,培养研究生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科研能力培养1.课题研究:研究生需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

3.科研成果: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提升科研素养。

四、实践能力培养1.实习:安排研究生在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了解行业现状,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实验室实践: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通信系统实验、信息处理实验等,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3.项目管理: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培养研究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国际视野培养1.国际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访学项目,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2.国际合作: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

3.国际实习:安排研究生在国际知名企业实习,了解国际通信行业发展趋势。

六、素质拓展1.课外活动:举办各类学术讲座、竞赛、文体活动,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

2.社会实践:组织研究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3.创新创业:鼓励研究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这个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较高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科研、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

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

三、研究方向本学科设置以下3个研究方向:1、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2、现代通信技术3、视频处理与通信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课程总学分为34或以上。

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分为23学分或以上;非学位课学分为9学分或以上;实践环节为必修课,含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2学分。

(一)学位课八门(共23学分或以上)包括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二)非学位课六至七门(9学分或以上)非学位课由导师和硕士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硕士生原有的基础、特长和爱好共同确定,给硕士生留有充分的选修灵活性,鼓励硕士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硕士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

导师应布置60篇以上的中、外文文献资料让硕士生阅读,且外文资料比例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

(三)实践环节硕士生应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

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代码:081001 专业简介: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在信息化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有力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本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专门技术和应用系统,包括信号处理、信息编码与传输、现代通信、数字电视、多媒体通信、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等。

采用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一、培养目标《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能够胜任科研和工程技术及高等学校教师等工作。

具体要求是:1、能够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通信与信息系统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及必要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并撰写论文摘要。

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通信系统2、多媒体通信与无线传输3、微波通信4、现代电视系统5、图像处理与通信三、学制脱产硕士生学制为三年。

前一年至一年半以课程学习为主,其余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实验和撰写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答辩在此培养年限内安排。

在职硕士生学习年限相应延长一年。

在职硕士生一般不得提前毕业。

硕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

硕士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必须累计学满29.5学分,其中必修的学位课程至少18.5学分,非学位课程至少10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学位课程经考试及格(60分以上),非学位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及格(60分以上)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四、培养方式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科研团队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确保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职业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教学和培养计划。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建议,以创建评分最高的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培养方案中应该包含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实习、实验、项目实践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实际应用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2. 课程设置要全面、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至关重要。

课程设置要全面、系统,涵盖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例如电子学、通信学、计算机科学、网络工程等。

同时,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3. 增加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践机会: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践机会对于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培养方案中应该增加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践机会,例如实验室实践、产学研项目、毕业设计等。

4.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创新。

因此,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例如开展创新思维训练、科技竞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5. 建立导师组制度: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导师组的积极参与和指导。

因此,培养方案中应该建立导师组制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导师组应该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同职称的学者,以及行业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6.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例如,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7. 定期评估培养方案的有效性: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需要定期评估其有效性,以确保培养质量和职业发展。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娴熟的实验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通信与信息系统人才。

基本要求是:1、必须努力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

2、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系统学习数学基础理论、通信基础理论和现代信号处理理论,通过学位论文阶段工作,本专业学科的毕业研究生能够牢固地掌握信息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跟踪国内外本学科最新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具备从事通信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能力。

注重严谨求实与创新开拓并举,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并重,系统设计与核心技术并发,硬件能力与程序开发并行,适应社会对通信与信息专业人才的要求,有很强的专业应变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很好地运用其阅读本专业书刊资料、撰写毕业论文摘要,并能进行基本的学术交流活动。

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4、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光通信技术2、智能信息处理三、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3年。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对于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完不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结构与学分配置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含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非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0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跨专业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代码:081001)一、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能运用一门外语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具有实际运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听说和写作能力,了解国内外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的现代试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3、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2、多媒体通信与宽带网络3、智能信息系统与传感网络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四、培养方式前一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学位论文为主,可参与联合培养单位的项目研究。

1、课堂讲授和课堂研讨相结合。

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发挥研究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倡启发式,反对填鸭式。

2、课程学习和阅读自学相结合。

任课教师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和参考文献,指导研究生查阅资料,广泛阅读文献,撰写读书报告和学术综述,使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熟悉学术规范、发展动态和前沿课题。

3、课题研究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指导教师应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并提供适合研究生参与的研究课题,具体指导他们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知识,增长才干,追求创新。

五、学位论文及答辩硕士研究生修满应修课程和学分,经中期综合考核合格者,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做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末)。

开题报告通过后,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8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9学分(公共课程、一级学科通用课程及两门基础课必修),研究型学分不得低于14学分。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10所含二级学科: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一、学科简介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一级学科,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

本专业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专业,涉及无线通信、多媒体和图像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和卫星移动通信等高技术领域。

本专业依托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现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江西省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为江西省示范硕士点,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为江西省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一批能力强,职称、年龄结构合理,责任心强,指导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该工程领域现有博导3人、硕导22人、企业外聘硕导5人,其中教授10人、省学科带头人4人、省百千万人才5人、省骨干教师4人。

近五年来,获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其中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国防预研和航空科学基金10余项,省级科研课题30余万元。

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或ISTP检索100余篇。

二、培养目标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硕士生应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具有从事本学科研究和教学或独立担负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智能计算理论及应用、智能化信息处理、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3、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三、主要研究方向1、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2、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应用3、航空数据通信技术4、图像处理及应用5、进化计算理论及应用6、人工神经网络及应用7、机载信号测试与故障诊断四、培养方式培养方式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一般为2.5年。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学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信息与通信领域从事高级工程技术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并提供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深入掌握和实际应用。

二、培养时间和课程安排1.必修课:-信息与通信工程导论-信息系统原理与设计-通信系统原理与设计-高级通信原理与技术-信号处理与分析-网络技术与应用-现代通信网络与协议2.选修课:-数字图像处理-无线通信与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应用-通信电子线路设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系统实时仿真技术-智能传感器与网络-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3.研究方向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指导,学生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研究方向课程进行深入学习。

三、论文要求和科研项目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科研项目和撰写学术论文。

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调研和实验研究,深入掌握所选研究方向的理论和技术,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撰写的重点是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四、实践环节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2.工程实践:学生需要参与一定的工程实践项目,能够独立或者与团队合作完成实践任务,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实习或实地考察:学生需要参与一定的实习或实地考察活动,并根据实践活动撰写一份实习报告或实地考察报告。

五、科研能力培养1.指导教师制:每位研究生都有一位导师进行指导,导师负责对学生的研究项目进行指导,并提供科研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版)一、培养目标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和健康的体魄,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思想,系统地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运用。

二、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1.学习年限:3年。

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在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 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阶段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4.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18个月。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总学分应不低于32学分。

其中必修课按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必修课学分应不低于18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2)第一外国语:100学时,3学分;(3)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2.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考试实行重修重考制度,成绩合格获得相应学分,在提请答辩前必须获得全部学分。

3. 补修课程是针对跨专业招收的研究生补学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而设置的,须考试通过,但不计入学分。

四、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内,依照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的制定既要保证研究生具备本领域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有利于研究生个性的发挥。

培养计划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存档备案,中途如需调整,需要到院研究生办公室办理变更手续。

五、文献阅读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是硕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中、外文献的阅读数量要求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在完成阅读后写出阅读报告,经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合格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与信息系统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081001)●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硕士应达到的要求:(1)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

(2)具有项目组织综合能力和团队工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4)广泛获取各类相关知识,对科技发展具有敏感性。

(5)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流利阅读专业文献,有较好的听说写译综合技能。

5、本专业主要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科学领域应用的基础知识、通信新技术和信息处理新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科研能力。

使学生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制造和运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担任开发、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也可从事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和研究。

(二)主要研究方向1、自适应信息处理与无线通信Adap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wirelesscommunication研究自适应处理、统计信号处理、智能信息处理在无线通信系统传输特性、信道的时频域建模中的应用技术; 编码与调制技术、无线资源管理优化在改善无线通信系统带宽及容量方面的基础理论。

主要导师:李莉、张静、董建萍、王沛、武向农2、图像、语音处理与多媒体通信 Image, Speech processing and multimediaCommunication研究视音频信号压缩和处理、图像及视频中的信息隐藏、网络安全流媒体产权保护软件技术、仿生语音信号的收集、处理和输出的机器实现、声音和图像信息传输与组网技术、生物信息图像处理等。

主要导师:王沛、殷业、陈胜、应骏、李莉3、嵌入式技术与通信控制系统 Embedded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结合嵌入式系统的技术发展,依托本学科的“数字社区与智能家居”联合实验室,研究PC 平台、FPGA平台、DSP平台以及SIMD并行处理阵列多媒体处理优化方法,开展平台针对性的新算法研究、理论探索。

主要导师:顾美康、应骏、张自强、方祖华(三)学制三年(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两种。

必修课包括:学位公共课(研究生政治课、研究生外语课等)、学位基础课(按一级学科)、学位专业课(按二级学科)。

研究生实行学分制。

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

1、必修课程:(1)学位公共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2学分)科学技术哲学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学分)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English)(2学分)(2)学位基础课:高等工程数学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hematics(3学分)现代信号处理 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3学分)智能系统与信息融合Intelligent system and information amalgamation(3学分)数字通信Digital communications(3学分)【注】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研究方向需选择其中3门课程。

(3)学位专业课(除专业外语外,每门课程3学分)专业外语 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 (2学分)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3学分)控错编码理论 Error control coding theory(3学分)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3学分)现代声学技术Modern acoustic technology(3学分)嵌入式系统 Embedded systems(3学分)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3学分)【注】专业外语为必选课程,由导师负责,不占学时;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研究方向还需选择其他3门或3门以上的课程。

2、选修课程:(1)公共选修课英语口语(2学分)计算机基础(2学分)(2)专业选修课(每门课程2学分)通信信号处理新技术 Signal processing advances in communications(2学分)多媒体数据压缩 Multimedia data compression(2学分)视频信息处理 Video information procession(2学分)信号检测与估值 Signal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2学分)信息隐藏技术 Information hiding technology(2学分)算法分析和设计 Algorithm analysis and design(2学分)FPGA系统设计与实践 FPGA system design and practise(2学分)无线电抗干扰通信 Wireless Anti-interference communications(2学分)【注】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研究方向需选择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

(3)讨论班与论文选读(是否开课由导师决定)论文选读Selected Topic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1学分)讨论班 Discussion Session (0学分)3. 补修课程: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要补修3门有关的大学本科基础课程;➢信号与系统 Signal and system➢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通信原理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生根据专业需要可适当补修本学科的本科生课程(补修课程由导师确定,不计学分)。

【注】学生可根据导师安排选修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并按专业选修课计算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硕士生培养方式: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少数内容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轮流报告。

专业选修课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报告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报告为主,逐步减少教师的讲授内容。

从二年级开始,根据各研究方向,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查阅和报告有关文献,开展专题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毕业论文题目,并围绕该题目进行研究,最后完成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1. 课程学习与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分考试与考查两种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

必修课程原则上都要进行笔试。

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也可以分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不及格五等;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

撰写论文,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算成绩。

2.实践及其考核方式硕士生实践活动(1学分)。

包括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任选一项。

实践活动的工作量应不少于30日,可以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使用。

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安排在一年级暑期或第三学期为宜。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的进展,要求学生在学期间听取三次以上的学术讲座并写出讲座笔记或心得。

本专业定期开展学术讨论会,要求学生参加三次以上的学术讨论会,并且在讨论会上作一次以上的学术报告,写出报告提纲和报告内容。

3.中期考核及学位论文(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1、开题报告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酝酿学位论文选题。

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性。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最迟第四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文献阅读量不少于20篇。

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写出开题报告,并经学位点有关专家论证。

开题报告需包含:论题;论文的基本构思或大纲;论题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已阅读过的和准备阅读的资料;疑点和难点等。

2、撰写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可以多样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

学位论文格式规范见研究生处网页上的“上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规范”文件。

3、论文送审与答辩(1)论文送审,硕士学位论文至少校内外各1位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评阅:如果参加盲检,论文还需各聘请1名校内与校外专家评阅;否则,只需请1名校内专家评阅(由学位点安排)。

第六学期中期(3月中旬-4月初)经导师同意由研究生登陆指定网站查看自己是否参加盲审。

(2)盲审结束后无异议则进入答辩阶段(每年的5月下旬进行)。

(3)答辩委员会由3-5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

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辩主席。

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4、学位授予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教学大纲☆高等工程数学(Advanced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掌握矩阵分析和随机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要求掌握矩阵分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了解矩阵函数的性质和应用;掌握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熟悉几种重要的随机过程及其应用,了解各态历经性与谱分解。

(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矩阵分析第一章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1.1 线性空间的概念§1.2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1.3 子空间与维数定理§1.4 线性空间的同构§1.5 线性变换的概念§1.6 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1.7 不变子空间第二章内积空间§2.1 内积空间的概念§2.2 正交基及子空间的正交关系§2.3 内积空间的同构§2.4 正交变换§2.5 点到子空间的距离与最小二乘法§2.6 复内积空间§2.7 正规矩阵§2.8 二次型第三章矩阵的标准形与若干分解形式§3.1 矩阵的相似对角形§3.2 矩阵的约当标准形§3.3 哈密顿-开莱定理及矩阵的最小多项式§3.4 多项式矩阵与史密斯标准形§3.5 多项式矩阵的互质性与既约性§3.6 有理分式矩阵的标准形及其仿分式分解§3.7 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3.8 舒尔定理及矩阵的分解§3.9 矩阵的奇异值分解第四章矩阵函数及其应用§4.1 向量范数§4.2 矩阵范数§4.3 向量和矩阵的极限§4.4 矩阵幂级数§4.5 矩阵函数§4.6 矩阵的微分与积分§4.7 常用矩阵函数的性质§4.8 矩阵函数在微分方程组中的应用§4.9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第五章特征值的估计与广义逆矩阵§5.1 特征值的界的估计§5.2 圆盘定理§5.3 谱半径的估计§5.4 广义逆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的解§5.5 广义逆矩阵A+第六章勒贝格积分简介§6.1 集合及其基数§6.2 测度理论§6.3 可测函数§6.4 勒贝格积分第二部分随机过程第一章概率论补充知识§1.1 概率空间§1.2 随机变量§1.3 特征函数§1.4 多元正态分布§1.5 随机变量序列的收敛性§1.6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1.7 条件数学期望第二章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2.1 随机过程的定义§2.2 随机过程的分布及其数字特征§2.3 复随机过程§2.3 几种重要的随机过程类型§2.4 Wiener过程§2.5 Poisson过程第三章二阶矩过程的均方微积分§3.1 随机变量序列的均方极限§3.2 随机过程的均方连续§3.3 随机过程的均方导数§3.4 随机过程的均方积分§3.5 均方随机微分过程§3.6 正态过程的均方微积分第四章平稳过程§4.1 平稳过程的定义§4.2 平稳过程相关函数的性质§4.3 平稳过程的功率谱密度§4.4 线性过程中的平稳过程§4.5 平稳过程的谱分解§4.6 平稳过程的各态历经性第五章马尔可夫过程§5.1 马尔可夫过程的定义§5.2 马氏链的转移概率§5.3 马氏链的状态分类§5.4 转移概率的极限与平稳分布§5.5 连续时间马氏过程的转移概率§5.6 马氏过程的遍历性和平稳分布§5.7 应用举例第六章更新过程与马尔可夫更新过程§6.1 更新过程的定义§6.2 更新方程与极限定理§6.3 剩余寿命与现时寿命§6.4 延迟与终止过程§6.5 马尔可夫更新过程的定义§6.6 状态分类与极限概率§6.7 马尔可夫更新方程§6.8 再生过程与报酬过程§6.9 广义半马氏过程简介第七章非平稳随机过程§7.1 随机过程的高阶统计量的定义和性质§7.2 非平稳过程的Wigner-Ville时频谱分析§7.3 循环平稳过程§7.4 二阶循环平稳过程的循环相关函数与循环谱§7.5 高阶循环平稳过程的循环累积量与循环谱(三)主要参考资料《矩阵分析引论》罗家洪.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随机过程》毛用才,胡奇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工程随机过程》彭秀艳.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应用随机过程》钱敏平龚光鲁.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随机信号分析》朱华等.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Probability, Random Variables, and Stochastic Processes》 Papoulis A.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1984(四)任课教师:迟洪钦(五)总时数:72学时(六)考核方式:开卷或闭卷☆现代信号处理(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研究生能系统地掌握现代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