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
识点归纳
1. 万物都有颜色(原理和例子)
- 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或吸收光线的特性决定的。
- 例如,植物叶子呈绿色是由于叶子中的叶绿素能吸收阳光中的蓝、绿光,反射出来的就是绿色光线。
2. 平面图的绘制和解读
- 平面图是指将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方向等信息转化为平面上的图形。
- 在平面图中,常用符号表示不同的物体、道路或建筑等。
3. 空气对物体的作用
- 空气对物体有浮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浮起来。
- 例如,气球在充满气体后会浮在空中。
4. 电的引入和体验
- 通过搓普通塑料薄膜或橡皮球,可以使它们带上静电。
- 静电可以使物体受到吸引或排斥。
5. 扑翼飞行器的设计及其原理
- 扑翼飞行器模仿了鸟类的飞行原理进行设计。
- 通过翅膀的上下摆动产生升力,使飞行器能够飞行。
6. 植物和动物的不同特征
- 植物有根、茎、叶等组成部分,而动物没有。
- 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动物不行。
7. 磁铁的使用和吸引力
- 磁铁具有吸引铁和钢等物质的性质。
- 小磁铁之间可以相互吸引或排斥。
8. 鸟类的种类和特点
- 鸟类可以根据嘴的形状和食物性进行分类。
- 不同种类的鸟类具有不同的外形和飞行特点。
以上是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知识点归纳。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声音》1.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人为和自然(包括动物和环境):人为:笑声、跑步声、拍手声、广播声、汽笛声、发动机声……动物:虫鸣声、鸟叫声、兽吼声、翅膀煽动声、动物奔跑声……自然环境:风声、雨声、水流声、雷鸣声、滚石声、落叶声……2.声音的特征:时高时低、时而沉闷、时而清脆,有强有弱、看不见也摸不着、可以被听到、存在一定的规律……3.拉伸、按压、揉搓或弯曲物体时,物体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拍打、敲击、拨动物体时,由于物体发生了振动,所以产生了声音。
4.向周围发出声波的振动系统称为声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5.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6.观察鼓面发声时,我们可以借助细沙或者小豆来感受鼓面的振动;观察音叉发声时,我们可以借助水面来感受音叉的振动。
7.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高,数字表示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如音叉上标有“C512”,“C”表示音高,“512”表示音叉每秒钟可以振动512次)。
8.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它们把声音传播到其它地方。
9.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且传播声音的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固体>液体>气体。
10.声音无法在真空环境中传播。
比如:①将放有闹钟的玻璃罩内的空气抽掉,发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弱;②月球的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表面,宇航员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11.人的耳朵可以听到声音。
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从外到内,依次有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觉神经等结构。
12.耳朵的结构:耳郭:收集空气中传来的声波;外耳道:将收集的声波传入内耳;鼓膜:声波会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耳蜗:把声波信号转化成神经信号;听觉神经: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动物的分类动物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有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无脊椎动物有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二、植物的分类植物可以分为有花的植物和无花的植物。
有花的植物可以再细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三、五大洲和世界地图地球上有五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再加上大洋洲和南极洲,一共是七大洲。
四、食物链食物链是描述动物之间食物关系的链条。
食物链有几个组成部分:生产者、消费者、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
五、太阳系太阳系是指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八个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六、四季变化四季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自转引起的。
春季温暖,万物复苏;夏季炎热,阳光强烈;秋季凉爽,果实成熟;冬季寒冷,大地休眠。
七、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不断循环利用的过程。
水通过蒸发、降水、地下水和河流湖泊等形式实现循环。
八、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许多化学物质。
例如:水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进行混合、溶解和热分解等反应。
九、地球的自然资源地球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资源等。
我们要珍惜这些资源,合理利用并保护地球的环境。
十、人类的健康与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人类的健康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勤洗手、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十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减少垃圾、植树造林等,为保护地球环境尽一份力量。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溶解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
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口。
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5、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7、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8、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3、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第二单元声音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弦的粗细。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1. 动物世界
-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 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特征- 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方式
- 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 植物世界
- 植物的种类:树、草、花
- 植物的外部特征:根、茎、叶、花
-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方式
- 植物的繁殖方式:种子繁殖、无性繁殖
3. 物体和材料
- 物体的分类: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体的性质:形状、颜色、重量、硬度、透明度
- 物体的变化:物体的形状、颜色、状态的改变
4. 认识土壤
- 土壤的来源和组成成分
- 土壤的性质:颜色、质地、透气性、保水性
- 土壤的种类:沙土、壤土、黏土
5. 水的性质和利用
- 水的存在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 水的重要性及其利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
6. 空气与风
- 空气的存在和性质:无色、无味、无形、占据空间
- 空气的运动:风的形成原因和风的影响
7. 乐器与声音
- 乐器的分类: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
- 声音的产生方式:振动产生声音
- 声音的传播方式:通过空气传播声音
以上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
1. 万有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如水往低处流、物体掉落等现象。
2. 流体压力:浮力和压力的概念,浮力可以使物体浮起来,压力可以使物体变形。
3. 太阳的照射: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光源,它的照射使地球变暖,提供光能。
4. 空气: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空气有质量和体积,可以被压缩。
5. 大气和水的循环:大气和水的运动是造成天气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蒸发、降水、云、风等。
6. 电能的转化:电能可以通过电线传输,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声能等。
7. 动植物的群落:对生物的栖息环境和相互关系进行观察和了解。
8. 四季的变化: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导致季节变化,包括春夏秋冬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9. 身体的健康: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运动、卫生习惯,了解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0. 地球村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关注和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
以上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声音第一课《听听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等特点。
3.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鹏乌叫声);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
4.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嘈杂)的声音。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弹拨)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3.(拨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4.吹竖笛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5.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2.在(真空)的环境中,声音(不能)传播。
3.我们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传播的。
4.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直至(听不见)。
5.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依靠它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
2.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3.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强)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大)。
4.外界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信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描述。
2.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和敲击鼓面)等,都可以说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描述,2.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全册整理复习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全册整理复习1. 动物世界- 动物的生活性和特征- 栖息地和食物性- 行动方式和身体特征- 哺乳动物- 门牙、犬齿、臼齿的特征- 不同哺乳动物的特点- 鸟类- 羽毛和翅膀的作用- 不同鸟类的特点和性- 爬行动物- 不同爬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性- 水生动物- 不同水生动物的特点和生活性2. 植物的奇妙世界- 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不同种类的种子和特征- 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 开花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繁殖方式- 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的植物的繁殖方式- 植物的生长需要- 光、水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植物的不同部分和功能- 根、茎、叶和花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作用3. 天气和季节- 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风和雪等天气现象- 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和气候变化- 天气和人类的影响- 天气对人类生活、农业和交通的影响4. 物质与变化- 物质的属性和分类-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物质的可溶性和燃烧性等属性-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溶解和凝固等变化- 不同物质的酸碱性和氧化性等性质- 环境对物质的影响- 温度、光线和湿度对物质的影响{...}这份文档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的内容,包括动物世界、植物的奇妙世界、天气和季节以及物质与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这份复习资料能帮助同学们全面复习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四年级小学上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小学上册科学知识点一、物质的属性与变化1. 物质的三个基本属性:颜色、形状和大小。
2. 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a)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
b) 液体:具有一定体积,能够流动,不具有一定形状。
c) 气体: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能够流动。
二、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改变,但化学组成没有改变。
a) 溶解:固体溶解在液体中形成溶液,可以再恢复原来的物质。
b) 熔化:物质由固体变成液体,可以再凝固回到原先的形态。
c) 蒸发:液体变为气体,可以再凝结成液体。
2. 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a) 燃烧:物质与氧气接触产生火焰、热和光,生成新的物质。
b) 酸碱反应:酸与碱混合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三、生物的特征与分类1. 植物的特征:a) 靠光合作用自己合成食物。
b) 生长的部位主要是地下的根和地上的茎、叶。
c) 水分的吸收通过根、茎和叶。
2. 动物的特征:a) 通过摄取其他物质获得能量。
b) 有体温恒定和体温不恒定两种。
c) 形态各异,多能运动。
3. 生物的分类:a) 植物根据生殖方式和特征分为纤维细胞、蕨类、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等。
b) 动物根据脊椎是否完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昆虫等。
四、环境与生物1. 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力等。
b) 土壤:影响植物根系的伸展和吸收营养。
c) 水源:适宜的水质和水量对动植物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 协同生活:动物和植物之间相互依存,互为食物链的组成部分。
b) 人的活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需要保护环境。
五、天体与地球1. 太阳系:a)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提供地球所需的光和热。
b) 行星:包括地球、木星、火星等,围绕太阳转动。
2. 地球的运动:a) 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白昼和黑夜的交替。
b) 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完成一年的时间。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1.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空中落到地面的量。
降水量可以用雨量计来测量。
2.雨量计是一种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它能够准确地测量出某个时间段内的降水量。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降水量。
3.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土地的湿度和植物的生长。
因此,了解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非常重要。
4.降水量的变化与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
在天气观察中,我们要把这些因素联系起来考虑,才能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5.通过观察和记录降水量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的降水季节、降水量的多少以及降水的规律,这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1.降水是天气的重要特征,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2.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降水量的装置,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气象学家制定了雨量等级表。
4.层云是一种靠近地表的扁平云层,通常呈灰色。
它们经常覆盖整个天空,当它们变厚时,会带来XXX、大雨或雪,因此也被称为雨层云。
5.积云看起来像棉花堆,通常与好天气联系在一起,但也可能发展成积雨云,导致雷阵雨。
6.卷云是一种纤细的羽状云,只能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形成,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7.经过观察和整理天气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气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对生活产生影响。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也在不断提高。
8.风速等级表包括13个等级,从烟垂直上升到暴力性破坏。
简化版的等级表只有3个等级。
9.降水量等级表包括6个等级,从XXX到特大暴雨,根据24小时内的降水量进行分类。
三、XXX。
1.有人说“天气就是气候”你认为对吗?为什么?答:不对。
天气和气候是不同的概念。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气象现象,如一天或几天的气温、降雨等情况;而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个地区的气象特征,如常年的气温、降雨等。
因此,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程度和时间尺度不同。
2.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注意些什么?答: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温度计是易碎品,需要轻拿轻放;二是应将温度计放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以获得准确的温度读数;三是读数时应保持视线和温度计液面水平,避免视觉误差。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P5)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 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 液体> 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科学知识点一: 生物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四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 脊椎动物的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 植物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征。
3. 人类的五官和感觉器官:
-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结构和功能;
- 皮肤上的感觉器官。
科学知识点二: 物质与能量
1. 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2. 温度和热量:
-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热量的传递方式和物质的热胀冷缩。
3. 风的形成和特征:
- 风的原因和风向。
科学知识点三: 地球与太阳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自转的影响;
- 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影响。
2. 太阳的位置和运动:
- 太阳的位置在东方和升起的方向;- 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
3. 四季的变化:
- 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 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景物特点。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食品保质期的研究1.食品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2.食品的保质期通常与食品的制作原料和加工方法、配料、防腐剂的使用、消毒方式、包装的材料等多种因素有关.3.相同包装的不同食品的保质期不同。
4.原料相同包装不同的食品保质期也不同。
第一单元知识点1.我们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一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2.一定时间里.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了。
3.像100米赛跑这样,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像跳远这样,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4.相同距离的比赛中,用时最少的是冠军。
5.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小时。
“来/秒”读作"米每秒" ,表示每秒物体移动了多少米。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6.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路程÷时间。
7.科学家把所有运动的事物(包括人)都称为运动的“物体"。
8.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摆动、振动、绕圈等。
9.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
比如飞出的箭能伤人.运动的汽车能造成交通事故。
10.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第二单元知识点1.钢针能刻动硬度较低,铜针刻不动、钢针能刻动表示硬度中等,钢针刻不动表示硬度较高。
2.我们周围的天然石头通常都是岩石,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是常见的岩石。
3.花岗岩花纹美丽,经常用作建筑材料。
花岗岩颗粒大且不均匀,杂色,很硬。
4.有的砂岩容易切制,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有的砂岩比较坚硬,可用来做磨削工具。
5.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
大理岩主要含有方解石、白云石等。
6.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
矿物的种类有很多,例如长石、石英、云母、方解石和白云石,以及做铅笔芯用的石墨、做粉笔用的石膏等,都是矿物。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一、知识点梳理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生长的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制造食物(能量)•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食物(能量),释放二氧化碳1.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生长的过程:卵、幼虫、蛹、成虫(部分动物如蝴蝶)•动物的繁殖:卵生与胎生•动物的生长过程:胚胎、幼体、成体1.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短时间与长时间的差别•天气的观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降水、云量等•气候的分类: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1.物质的变化•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变化的类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征:物质形态改变,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变化的特征:物质形态改变,化学性质改变1.电与磁•电的原理: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磁的原理:磁场的相互作用•电与磁的联系:电磁感应现象•安全用电常识: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二、重点概念掌握1.能识别和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
2.能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3.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动物生命周期的过程,理解动物生长和繁殖的基本特点。
4.能使用适当的方法观测天气,并记录天气信息。
5.能描述天气和气候的不同,理解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稳定性。
6.能理解物质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类型,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7.能了解电和磁的基本原理,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一、知识点梳理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水、阳光、土壤、空气(二氧化碳、氧气等)•植物的分类: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长时会朝向阳光生长的现象2.动物的生命周期•变态现象:某些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的特性(如蝴蝶、青蛙)•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昆虫等•昆虫的变态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如蝴蝶;不完全变态:如蝗虫)3.天气与气候•气象观测工具:温度计、湿度计、风向标、雨量器等•气象灾害:台风、暴雨、干旱、暴风雪等•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现象及其原因4.物质的变化•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如糖在水中溶解•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化学反应的标志:产生新的物质,如铁生锈、食物变质等4.电与磁•静电现象:如摩擦起电,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原理•电磁铁: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可控制磁力大小和极性•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如电灯、电视、电冰箱等如何利用电与磁工作•安全用电常识: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归
纳
本文旨在归纳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重点知识点,以便
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研究和复。
第一单元天空中的太阳、月亮、星星
* 太阳是我们的恒星,它出现在东方,落在西方。
* 月亮是一颗卫星,它有光的只有一个面,我们总是看到的是
同一面。
* 星星是在夜晚出现的亮点,有些星星会组成星座。
第二单元物体的长短、大小和重量
* 长短: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可以用尺子、卷尺等工具测量。
* 大小:可用种子或者水果将物体排列按照从大小排列。
* 重量:可利用天平或手感判断物品的重量。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机器
* 机器是利用人的意志和能力去创造的。
* 生活中用到的机器有很多,如梳子、铅笔、剪刀等。
第四单元眼睛的保护与护理
* 眼睛是我们看世界的窗户。
* 当我们感觉眼睛有不舒服的时候,可以通过休息、眨眼等方式进行护理和保护。
第五单元水的特性和用途
*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液体。
* 水可以喝、洗衣服、洗澡等多种用途。
第六单元季节的变化
* 季节的变化有四季,春夏秋冬分别为一季。
* 不同季节的气温、天气、植物和动物都会有不同的表现。
以上就是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重点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
纳汇总
1. 海洋与陆地
- 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
-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大部分,陆地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 海洋中有海水,陆地上有淡水和地下水。
2. 水的存在形态
- 水可以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态存在。
- 0°C以下的水是固体,称为冰。
- 0°C到100°C的水是液体。
- 100°C以上的水是气体,称为水蒸气。
3. 空气和水蒸气
- 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层,无色、无味、无形。
- 空气中有水蒸气,但我们看不见。
- 水蒸气是水在气体形态下的存在,可以变成云、雨等。
4. 太阳的作用
- 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
- 太阳的光线可以使我们看到东西,给我们光明。
- 太阳的热量可以使水变成水蒸气、云、雨等。
5. 月亮的特点
- 月亮是太阳照射下的一个天体。
- 月亮没有自己的光源,只能反射太阳的光线给我们看。
- 月亮有不同的形状,称为月相。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汇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复和掌握这些知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篇一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第三课:《温度与气温》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测量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
我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
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云;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一、填空题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第一单元《溶解》复习提纲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
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口。
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5、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7、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8、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3、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声音》单元复习提纲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弦的粗细。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4、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5、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小的。
6、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快的。
7、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概念: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位置是赫兹。
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7、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
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8、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9、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0、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第三单元《天气》复习提纲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4、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5、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6、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7、使用温度计前;先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把温度计的液泡放在手上约一分钟;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8、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10、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1、降水的开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3、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14、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5、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7、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8纤细的雨头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9、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复习提纲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身体能够做秀多工作;而且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4、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5、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平时多。
6、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7、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锪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被吸收。
9、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10、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11、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
肺活量增大;能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
12、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
13、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14、消化食物时;也会消耗氧气的。
15、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16、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17、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18、我们完成肢体运动;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
19、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一、电: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
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
高压电有5500V以上。
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
大树容易遭到雷击。
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
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
5500V 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电。
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4、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线也会很快坏掉。
6、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
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7、不能用我们实验室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8、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12、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13、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
14、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
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
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
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15、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1.5V;灯泡太亮会烧坏灯泡的。
二、新的生命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
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
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6、开花、结果;果实里面长有种子。
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7、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
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