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现代建筑的奇迹香港的两国金融中心

现代建筑的奇迹香港的两国金融中心

现代建筑的奇迹香港的两国金融中心现代建筑的奇迹:香港的两国金融中心作为一个全球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香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经济而闻名于世。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建筑在香港的城市风景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香港的两座国际金融中心,即IFC(国际金融中心)和ICC(国际商业中心),探讨它们在现代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对香港的影响。

IFC位于香港岛中环地区,与维多利亚港隔水相望,是香港最知名的地标之一。

该建筑群由两座摩天大楼组成,分别为IFC一期和IFC二期。

IFC一期于2003年完工,IFC二期则于2011年竣工,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商务综合体。

IFC一期高415米,拥有88层,是亚洲最高的写字楼之一;IFC二期则高412米,拥有88层,同样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

IFC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高效的玻璃幕墙,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IFC还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发电等先进技术,为香港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IFC不仅为香港的金融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办公场所,还拥有丰富的商业设施和购物中心。

在IFC一期的商场内,各类国际品牌云集,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全方位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IFC也成为了香港高端生活的象征,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的零售品牌和高级餐厅入驻。

与IFC遥相呼应的是位于九龙的ICC,也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ICC是一座集办公楼、酒店和观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

该建筑由两座塔楼组成,分别是高494米的ICC一期和高490米的ICC二期,是香港乃至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ICC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大道至简,展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带有玻璃贴片的两根竖直线条,象征着中国书法的毛笔细节。

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使ICC成为了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外观,ICC还拥有多个观景平台,提供了壮丽的香港全景。

城市设计案例--香港西九龙文化区

城市设计案例--香港西九龙文化区
、街区 划分小、沿街小商业设施多样
永远都不缺人气——步行人流
• 背 景
• 福 斯 特 方 案
• 严 讯 奇 方 案
• OMA 方 案
严讯奇
oma
foster+partners
FOSTER+PARTNERS 城市 , 是由小巷 , 街道 , 公共空间, 公园, 还有平凡的 建筑群和好几颗公众的珠宝所交织而成 城市肌理和街道空间的断裂 高密度导致公共空间匮乏 “城市中的公园”
高密度 公共空间缺失 市民参与
“村落”“园林”“街道”
库哈斯的策略是将建筑群化整为零,分为三个独立区,即他所谓的三个“村落”, 中间以两片开阔绿地分隔开。三个“村落”分别叫“东艺”、“西演”、“中城墟”。
与九龙站有一定距离,保持交通通畅,同时放大视野,视线直达海景
交通联络
利用環保巴士, 無人自動駕駛列車與小輪連接到西九
無障礙行人通道連接地鐵和巴士
生态策略
生态策略
ROCCO 许李严 文化经脉的打通,最终为我们带来的,不单是瞬间的 灿烂,而是长远持久的活力。 巨型尺度带来的非人性化外部空间 充满生机的人文特征的缺失 “清明上河图” “城市活力”
将这块巨石放在面海的基地西北角以足够的场地来解决人车流集散减少对东部城区的冲击九龙站和圆方商场门户区域东西交接部位节点空间交通节点位置呈放射状向外联通同时广场给以人群一定缓冲高铁总站门户区域视野放大节点空间与九龙站有一定距离保持交通通畅同时放大视野视线直达海景交通联络利用環保巴士無障礙行人通道連接地鐵和巴士生态策略生态策略巨型尺度带来的非人性化外部空间充满生机的人文特征的缺失清明上河图城市活力rocco文化经脉的打通最终为我们带来的不单是瞬间的灿烂而是长远持久的活力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以巴黎拉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以巴黎拉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拉·德方斯区规划与实践刘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摘要拉·德方斯从50多年前的郊区住宅区演变成今日欧洲最大商务办公区之一,其城市设计及实施过程是一部从艰难曲折走向成功辉煌的史篇。

它阐明了新区规划不可能由一张规划蓝图确定,应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而不断更新调整,是一个逐渐生长互动的过程。

这对我们的城市设计,特别是CBD的规划和实践,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德方斯CBD 新区规划1拉·德方斯概况拉·德方斯从50多年前的郊区住宅区演变成今日欧洲最大商务办公区之一,其城市规划及实施过程是一部从艰难曲折走向成功辉煌的史篇。

德方斯位于法国巴黎西北塞纳河畔,距凯旋门5公里,与卢浮宫和星型广场在同一条东西轴线上。

出于改善巴黎老区住宅拥挤、交通不畅的现状,同时又必须完好地保护古城历史原貌这一考虑,在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和继任者蓬皮杜的倡议下兴建了拉·德方斯新区。

这个新区的规划可追溯到1932年,那时塞纳省会搞了一个“设计竞赛”,对从星型广场到拉·德方斯一带的道路进行整治美化,使历史上形成的城市东西轴线得以进一步加强。

在1958年成立了“德方斯公共规划机构”,提出要把德方斯建设成为工作、居住和游乐等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的商业事务区,以作为公元2000年巴黎的“橱窗”。

1963年通过了第一个总体规划,包括东部事务区和西部公园区。

1962~1965年制订的《大巴黎区规划和整顿指导方案》中,德方斯区被定为巴黎市中心周围的九个副中心之一;全区规划用地75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l 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

并在此后的40多年里不断完善,80年代初已经基本建成。

现今已成为欧洲大陆最大的、新兴国际性商务办公区,世界著名、最成熟的CBD,这里聚集了法国一半以上的大企业总部。

3拉·德方斯规划●第一轮规划德方斯规划为2个片区,即商务办公区130公顷,公园区620公顷,在进行德方斯开发规划的第一轮草图期间,EPAD就开展了实质性工作,购买3土地,确立德方斯边界范围,1956年10月制定的德方斯第一轮规划草图中明确了德方斯建筑的功能、高度、和每栋建筑的面积。

滨水区规划案例分析

滨水区规划案例分析
香港中环滨水区规划
9
10
11
中环:中环及上环区可说是港岛区的中心地带。上环是住宅区,中环区则为香港的商业、金融及银行中心,也是特区政府决策及权力中 心,特区政府总部及立法会大楼均坐落于此。
商业:中环是香港其中一个最著名的购物中心,中外多间名牌旗舰店林立在德辅道中及皇后大道中,还有大型商场如置地广场及太子大 厦等。近年云咸街及安兰街一带开设了一些新兴而又富有特色的时装商店。而区内售卖古董的荷李活道更刚被选为世界十大购物街之一。各类 型的店铺包罗万有。
26通过综合发展商务和住宅区滨海南将更加便利人们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生活和休闲在面积为215公顷的城市中心区域滨海南将成为中心商务区延伸出的绿野和生态友好型都市社区不仅为人们提供9000套住房更通过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的绿化美化交通模式建筑标准等基础设施为人们打造花园中的城市使之成为城市绿色空间的有机组成
地铁:港岛线
12
生活+工作/过境 历史/中间 公民
文化&艺术
水上乐园
遗产 水上娱乐
休闲
13
14
滨水项目
连云港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
15
关键节点设计
将在该市红线界限内进一:海滨城镇中心
• 节点二:旅游度假村
• 节点三:国际化码头
对于每一节点,将有更为详细的开发
交通方面,“滨海南”以快速轨道交通和步行与骑行为主,主路实现无机动车辆,区域内任意地点可以步行5分钟到达最近的公交节点。 步行网络的核心是经过景观美化的长800米、宽30米的步行街,两侧以绿色和开放空间为主,分地表和地下两层,是漫步路线和社区活动的主 要场所。此外,滨海南还将架设高架通道并进行空中绿化,专供行人来往于东西两侧的海岸线和滨海湾花园。

酒店建筑改造案例赏析:香港TheMurray酒店改造

酒店建筑改造案例赏析:香港TheMurray酒店改造

酒店建筑改造案例赏析:⾹港TheMurray酒店改造⾹港 The Murray 是⼀所拥有336个房间的奢侈酒店,位于中环南⾓,在这⾥可以观赏太平⼭顶风光,并⼀览南⾯公园全景。

酒店改建⾃前美利⼤厦,本次项⽬旨在重塑其独特的都市环境——利⽤地块侧⾯⼤⾯积的绿化带将东西⽅向联系起来,并将城市纹理拼接⼀体。

前美利⼤厦为前⾹港政府办公⼤楼,当初正好是在城市设计基于车辆交通的时期建成,因此整栋⼤楼位于⼀个类似孤岛的地块上,被道路所环绕,⽆法让⾏⼈⾃由进出。

这次改建项⽬的⽬标之⼀就是在地⾯层重新连接建筑与城市,⾯向花园路创造⼀个全新的门⾯,让⾸层空间更加通透开放,并让地⾯景观更加丰富,与⼀个公共的太极空间结合起来。

原⼤楼设计留下了⼀些特⾊的元素,底层部分由⼀系列四层⾼的拱门组成,还有⼀个平台层及车⾏坡道。

地块上⼀棵珍贵的巨⼤古树被保存下来,停车场平台为其留出⼀处通⾼的庭院,这棵古树成为⼤堂接待客⼈的亮点风景。

原建筑的设计与⾹港当地的⽓候特⾊有直接联系——窗户向内推进,并形成⾓度,巧妙地避开了亚热带阳光直射——1994年就获得低能耗建筑奖项。

福斯特的设计团队也向最初的公共部门建筑师 Ron Phillips 进⾏了咨询,以了解该⼤楼充满意义的建设历史。

福斯特提出的新⽅案保留了⽴⾯设计,同时对⼤楼的其他设施进⾏升级设计,通过加⼊适应城市新需求的功能,延续其⽣命活⼒——传承经典也展望未来。

⼤楼的特⾊之⼀是由⽩⾊⽴⾯⽅窗形成的独特韵律。

在处理⽴⾯与室内空间的关系时,由于原有的框架为酒店房间的设计形成模块,提供了⼀系列平⾯布置的可能性。

位于⾼层的总统套房,都以⼀个位于中⼼的起居空间为主题。

位于夹⾓处的奢侈套间更是得益于双⽴⾯视野,享有壮观的海港及⼭顶景观。

剖⾯图东⽴⾯图南⽴⾯图建筑师: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地址:中国,⾹港福斯特设计团队:Norman Foster, Luke Fox, Armstrong Yakubu, Colin Ward, Andy Lister, Stefano Cesario, Tim Dyer,Lawrence Wong, Won Suk Cho, Benjamin Stevenson, Carl Bonas,Amy Butler, Charlotte Gallen, Catt Godon, Manuela Guidarini, Tanja Heath,Abbie Labrum,Harry Twigg,Bong Yeung建筑⾯积:33750.0 平⽅⽶项⽬年份:2017摄影师: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Michael Weber。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汇总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汇总

地下一层
地面层
LOGO
中环-半山扶梯系统
中环广场屋顶花园
香港中环 —— 特色四:较高的空间聚集度
空间聚集度上可以看到,香港中环地区基本达到了每公顷一栋楼宇的密度(1栋/Ha)。
LOGO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一:融合自然环境及周边发展
较低的发展密度 合适的建筑 形态、高度和布局 (1)确定建筑物的界线 (2)打造远眺维港的景观廊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三:尊重文化历史脉络
1. 2. 3. 重视具有历史意义或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地点。 历史脉络和与历史建筑互相协调的环境均予以保留。 构建历史走廊,加强新旧海滨在历史意义上的连系。
1902年的中环
LOGO
中环文化历史点
20世纪初从维港望向香港的景观
皇后码头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香港中环 —— 特色一:突出的核心功能
香港本岛的核心区主要是指上环、中环、金钟、湾仔以及铜锣湾 地区。上环、中环是传统的商业中心,湾仔是新兴商业区,铜锣 湾至宵箕湾是过去工厂、仓库发展起来的新城区。 中环是香港的起源和核心,是香港的心脏地带、城市CBD,也是 香港的商业中心。以金融、行政、商务、高端商业功能为主。 东西向延伸则更多的商业、餐饮、居住功能;南北为山、海,观 光游憩功能突出。整个区域共同形成城市商业游憩区RBD。。

业 中环 金 融 文 化

政 商
务 办 公

休 闲
维多利亚港 金融、商业、办公
餐饮、休闲 (兰桂坊、荷南美食区)
LOGO
香港中环 —— 特色二:高度复合化的功能

以香港为例的城市中心空间设计

以香港为例的城市中心空间设计

以香港为例的城市中心空间设计浅析摘要:香港的铜锣湾商业中心区是世界上地价最高、建筑密度最大的城市商业中心之一;而位于同一地段的维多利亚公园则在这片高密度的混凝土森林中劈开一块绿洲,成为香港面积最大同时也最受市民欢迎的城市公园。

两个组团占地规模相当,无论在城市功能、还是空间形态等方面都完美地实现了互补,为城市高密度开发与人性化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空间、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铜锣湾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1高密度城市中心空间设计典范铜锣湾南靠山,北临海,外部空间的阻碍和限制使商业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被迫高密度垂直发展,由此形成了特殊的空间感受。

高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的核心城区商业地段,引发了人们密集的行为活动和紧张的生活节奏,激发出非同一般的效率和活力。

正如商业活动高效的特点一般,维多利亚公园利用率也显得如此之高,在承载了游憩、休闲、集会、交通等活动和履行城市景观职能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

这种开放式互补型的城市中心区单元的空间设计模式,体现了华人社区高密度和拥挤的基本特征,对于发展紧凑型的绿色城市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2铜锣湾空间模式的特征和启示1.2.1 黄金区位和便捷交通铜锣湾地处港岛北岸商业核心地带,临近中区海底隧道出口,并且公共交通极其发达。

城市交通的大集中, 造成了巨大的交通负荷,但是铜锣湾的繁华与活力非但没有带来严重的交通问题,反而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于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

通过政策与建设的引导,该地段目前90%以上的出行量都是由公共交通承担。

交通体系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土地开发等之间的紧密结合及高效的交通管理,维持了铜锣湾城市核心单元与其他地段的人流交换需求,使铜锣湾地段紧张的土地空间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并使该城市单元维持了高效有序的运转。

1.2.2 超高密度和容积率铜锣湾已成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几个城市中心区之一,突破10的超高建筑容积率即使在港岛城市核心地段中也名列前茅。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步行体系策略——以香港中环地区为例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步行体系策略——以香港中环地区为例

A s u y ont e Ho n n r Ca e St d h ng Ko g Ce tal

巍 / U We GO i

要:香港 中环地 区步}体 系呈层 叠状和 网络化 .是长期 以来城 市演变进 化和地 区迅猛发 展以及地 形条件 影响制 约的共 同结果 。 T
● 城 市 绿 地 系 统
U b e n Sp c Sy r anGr e a e  ̄em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步行体系策略—一 港中 区为 以香 环地 例
Pe s r s e Sta e e h g — e i wn o de ti Sy t m r t gis i t e Hi h d nst Do t wn an n y
t i t q i ee p et n tpgah n i ni uner r  ̄ I n cessn i  ̄ o g ds i s m i wt h a mo h e a uc dv l m a ad oorpy odt n ec h u  ̄mi s cs ̄adP k o c i f o l o gH aL u f s e er n yt p ta s e
tippr rps h te e f ss m ohg-es r ncn r h ae o oe apdsi yt f i dni u a et … s p st t ̄ e h y t b e s o l a o t h f l wi r t i : s b s e e n t o k hu dp t oo n s a g sE t lh d e l gt ee a i al l e r v- w
南 北方
1 ,尤其在中环开发较早的 ) 两旁大多是传统商贩 。在街道的4 种形
Absr c:Th e e ti tat ep d sr ̄ se i h Ho gK o gCe t tm nte n n n mli a ee s ewo k whihi o- onrs l o h i v ui sly rd a n t r . a c sa c - eu t ftec t e olt y oni ln na o g

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案例分析自世界第一个城市综合体诞生以来,人们就把城市综合体与庞大的建筑群、商业中心、城市地标、城市发展引擎联系在一起。

就像美国纽约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英国伦敦的金丝雀码头,日本的东京中城、六本木,香港的太古广场,中国深圳的万象城、北京的国贸,它们外在以摩天大楼的形式丰富着城市的天际线,内在以功能集约的聚合力量营造着城市新中心。

它们是展示城市鼎盛的符号,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动力旗舰,用钢筋铁骨般的巨桨把城市进程大步推向前进。

一、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一)洛克菲勒中心简介洛克菲勒中心位于美国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中部,是一个包括19幢大楼、占地22英亩集商业、娱乐和办公等城市功能的大型建筑群。

主要建筑始建于1931年,1940年完成。

建筑群区域涵盖第五大道至第六大道,以及第48大街至52大街之间,共占地45000平方米。

建筑群的主体是GE大厦,共有70层,高259米。

外观强调垂直线条,是板式高层建筑的雏形。

2007年12月10日,孩子们在“便士丰收的田野”开幕式上摆放硬币的情形,放置这1亿枚硬币区域长49.5米、宽9米,宽度相当于一条街道。

1932年起,每年圣诞节前夕,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都要竖立一棵纽约市最大的圣诞树,这里的圣诞夜景时来纽约的游客必看之处。

(二)案例启示洛克菲勒中心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先河,因此号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都市计划之一,整个建筑布局紧凑,密集有序。

这块区域占地22英亩,由19栋建筑围塑出来的活动区域,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新风貌,完整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中城继华尔街之后,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对都市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洛克菲勒中心在建筑师上最大的冲击是提供公共领域的使用,这种为普通大众设计的空间概念引发后来对于“市民空间”的重视,巧妙地利用大楼的大厅、广场、楼梯间、路冲设计成行人的休息区、消费区,彻底落实为广大中产阶级服务的目的。

城市商业与文化综合体案例分析-香港九龙联合广场new

城市商业与文化综合体案例分析-香港九龙联合广场new

Union Square
16座住宅大厦及2座混合用途大厦,
共提供约5866个住宅、一间豪华酒店 及约72472平方米服务式住宅; 一幢118层高的摩天大楼,包括约 231778平方米的写字楼及一间豪华酒 店,并附设观景台; 82750平方米购物中心; 1050平方米的幼稚园; 巴士、的士、及私家车交汇处; 约5600个车位; 广阔的公众及私人休憩绿化区; 各类康乐与社区设施
高端 住宅 商业 商务 酒店
漾日居
君临天下
凯旋门
擎天半岛
天玺(住宅部分)
圆方 ELEMENT W Hotel 港景汇
环球贸易广场 ICC
多家开发商联合,高端住宅先期启动,商业和商务使区域价值 脱胎换骨,新鸿基地产负责购物中心和酒店以及办公部分开发
综合体效应
物业 漾日居 擎天半岛 君临天下 凯旋门 时间 2000 2004 2003 2005 顶级购 物中心 国际级 豪宅 国际级 办公楼 档次 体量(万㎡) 容积率 13 4.8 16 10 9.3 住宅18.6 酒店5.3 26.2 5-6 5-7 5-7 5-6
香港九龙上盖物业作为均衡发展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体现了此类综合体开发的特点和规律: 需多个强势发展商合力打造,且发展商之间特点突
出,分工明确
占据城市顶端区位,具备成熟的商业、商务及休闲 娱乐氛围 多点开花的开发战略带来一定的开发风险,各类物
业对项目资源的需求不同,全面开发面临风险
香港联合广场项目缺点
超五星酒店和购物中心的有机联系
购物中心名品部分通过扶 梯与酒店和办公空间联接、 酒店大堂设置在103层,确 保丽思卡尔顿酒店的安静。
超五星酒店--丽思卡尔顿
酒店空中餐厅 酒店大堂里兹卡尔顿大堂103层 香港丽思卡尔顿酒店位处九龙环球贸易广场的102至118层,楼下是圆方购物商场 ,邻近地铁九龙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配备水疗中心、顶层室内游泳池 设施豪华

香港主要商业项目及住宅案例分析

香港主要商业项目及住宅案例分析

简介
香港IFC MALL是超大型复合商业地产项 目,集香港最高写字楼、顶级五星的四季酒 店、IFC MALL购物中心于一体,同时又有机 场快线香港站、地铁东涌线香港站、地铁港 岛线中环站、地铁荃湾线中环站、巴士站、 过海渡轮码头等交通站点。 在这种意义上来看,IFC MALL倒不像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而像一个市政交通枢纽, 公共功能的比重强于商业功能。
分布广泛
太古城广场——二层设置大型反斗城
分布广泛
休闲、娱乐、餐饮的各 个楼层分散布置,将人 气分散到各个楼层:
magabox——10-13层设置大娱乐、餐饮店、溜冰场
分布广泛
休闲、娱乐、餐饮的各 个楼层分散布置,将人 气分散到各个楼层:
朗豪坊——中庭两旁设置咖啡、面包店
巧妙融入
休闲、娱乐、餐饮的 设施灵活融入商业 MALL之中
超高挑高中庭,巨大的模型建筑,天幕电影, 对年轻客户有极强的吸引力
又一城
特色化的中庭是香港 商业mall一大特色, 也是吸引客户驻留的 商场的一大吸引点:
围绕圣诞为主题的大型模型,既增添了购物的气氛, 还汇集了人流
青衣城
特色化的中庭是香港 商业mall一大特色, 也是吸引客户驻留的 商场的一大吸引点:
整体设计
通过围合式的商业,将酒店、写字楼完美连接,形成大型的综合体, 还形成了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庭广场
完美的功能转换接驳
写字楼入口
写字楼专属扶梯
完美的功能转换接驳
酒店入口
建筑立面
大气、现代、时尚
简洁、大气、时尚的内部设计
天窗设计,增加商场 内部采光
大气、时尚的大堂
简洁、大气、时尚的内部设计
质感极强的内部设计
商场简介

中银大厦案例分析

中银大厦案例分析

中银⼤厦案例分析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案例分析—⾹港中银⼤厦中银⼤厦是中银⾹港的总部,由贝⾀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位于⾹港中西区⾦钟花园道1号。

在1989年竣⼯,1990年启⽤。

总建筑⾯积12.9万平⽅⽶,地上70层,楼⾼315⽶,加顶上两杆的⾼度共有367.4⽶。

建成时是⾹港最⾼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的摩天⼤厦。

结构采⽤4⾓12层⾼的巨形钢柱⽀撑,室内⽆⼀根柱⼦。

⼀:设计要求⼤厦基地⾯积约8400平⽅⽶,是⼀块四周被⾼架道路“缚绑”着的局促⼟地。

要满⾜楼地板⾯积需求,要在⾼楼林⽴的⾹港中环区“出⼈头地”,唯有向⾼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的主要原因之⼀。

楼⾼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寻常的解决⽅式。

最后贝⾀铭采纳了结构⼯程师罗伯森的建议采⽤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以之做为抗风⼒暨承重的主⼲,保证了⼤楼的抗风稳定性。

⼆:⼤厦的环境布局其基本组成包扩:绿化设施、道路交通、停车场所、建筑⼩品绿化设施:由于建筑基地⾯积有限,⼤厦周围的绿化⾯积不是很多,主要是绿化带,分布在道路两侧,隔离道路交通,同时起到美化环境的作⽤。

道路交通:建筑四周交通组织较复杂,除了两条主要交通⼲道,还有便于⼈流疏散⼩型道路。

此外建筑前⽅还设置了公交站台,更为了⼈们提供了交通便利。

停车场所:⼤厦的停车场设置在建筑前⾯车道的另⼀侧,不仅⽅便易,⽽且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与艺术系。

由于是⼀个地下停车场,所以节约了⽤地。

建筑⼩品:在建筑主要⼊⼝和东西两廊间的⼴场处分别设置了⽔池、假⼭和⼩型喷泉。

使室内外环境起伏有序、节奏分明,令⼈有避开闹市步⼊飘逸之境的感受。

三:内部交通组织公共建筑常以⼀个单体或⼀组空间组合⽽成,在设计时是三度空间的设计⾼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反映在交通组织上,是以垂直交通系统为主,这也是整个布局的关键。

四:⼈流的疏散每层基本2个电梯,2个楼梯组成。

还有2个防烟楼梯间组成。

梁志天案例分析

梁志天案例分析

《冬》

以独特的简约风格, 为不同的居停空间赋 予了全新的感觉
简约而有质量的概 念,和中国传统观 念中的中庸之道一 脉相承。
以恰到好处为做事原 则,用最适当的法, 达到最佳的效果。
不同的材料,帶出不同的感覺
以恰到好处为做事原则,用最适当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给年轻设计师的建议
梁志天觀瀾豪園案例分析

项目名称: 观澜豪园 简 欧风格样板房 坐落地点: 深圳宝安区观 澜湖 项目面积: 1000 平方米 设计公司: 梁志天设计公 司 主设计师: 梁志天 设计时间: 2007 项目性质: 别墅样板房
风格及设计概念



追求简约美,是因为天地本身就提供了两种最基本、最完美的设 计元素 ── 光影和空间。 能善用这些元素,再加上点点创意和对人的体贴,点到即止,就 能为生活的每个角落,营造舒适和谐。 设计风格于建筑设计方面,在衡量实际环境及楼宇用途的基本原 则下,梁氏往往能在符合经济和美学原则中取得平衡,尽量发挥 楼宇的独特个性。 概念不构思方面,梁氏的设计亦丌为传统观念所局限,以适应社 会和时代的趋势,创新合时的风格使楼宇流露出脱俗的气质及潇 洒的品位。 在室内设计方面,梁氏则能运用其建筑师的与业角度,认真处理 室内每个空间,致力彰显完美的空间运用和光线配合。 其室内设计一直以简约风格见称,善于融合亚洲文化及艺术于生 活之中。并以“以人为本”为首要的设计理念,活显屋主的独特 风格、个性、喜好及文化背景,为空间添上生命色彩之余,处处 缔造舒适和谐,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首先要对设计有热诚,另外就是要享 受生活,懂得享受生活,才能设计出让人享受的作品。要注 意的是,享受不等于奢侈,不等于要花钱,而是多留意身边 的事物,用心发挖生活中的乐趣。 正如之前所说,信息发达是这个年头的一桩好事,但当信息 太多的时候,我们要懂得从中找出合适的信息来汲收。另外, 我们要鼓励「原创」的风气,让年轻设计师晓得从思想中成 长,而不是埋首于复制和抄袭别人的设计,因为有原创的能 力,才不会落后于别人。 抄袭的人必定在原创的人后面,那种设计不会有出色,只有 能找出自己个性,做自己的创作,才可以成功。 至于品牌,必先要找出自己公司的独特之处,然后耐心去经 营、逐步在社会建立起品牌的信誉及鲜明的形象,才有可能 成功

金碧辉煌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筑壮丽

金碧辉煌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筑壮丽

金碧辉煌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筑壮丽金碧辉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筑壮丽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因为其建筑风格独特而壮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瞩目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筑特色和壮丽之处。

1. 中环地标:中银大厦中银大厦(Bank of China Tower)是香港中环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全球最高的银行大楼之一。

这座摩天大厦的建筑造型独特,由国际知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创新的结构设计,成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最为显眼的象征之一。

2. 东方瑰宝: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会议展览中心(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是亚洲最大的会议与展览场馆之一,位于维多利亚港畔,是香港城市天际线的一颗璀璨明珠。

该建筑于1988年设计完成,风格独特,结合了现代和传统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方瑰宝。

它作为世界级的会议中心,吸引了无数国际会议和展览活动。

3. 引领未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是香港岛上的一座超高层建筑群,由两座塔楼组成,高耸入云。

其中,国际金融中心二号楼(IFC Two)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达到415米,以其壮丽的外观和现代化的设施而闻名。

这座建筑不仅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也是全球金融界的重要标志之一。

4. 全球贸易中心:九龙半岛之星九龙半岛是香港的一个主要商业区,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在这个繁忙的地区,有许多充满活力的建筑物。

其中,九龙站(Kowloon Station)作为九龙半岛的地标性建筑,以其现代化的造型和空间设计,成为全球贸易中心的代表。

总结: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筑壮丽,代表了香港作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银大厦、会议展览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以及九龙半岛的建筑物,都展示了香港在建筑美学和创新设计方面的卓越表现。

香港太古城城市综合体案例调研分析

香港太古城城市综合体案例调研分析
大型商业
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成 熟社区的支持,太古城中 心引进高端品牌及香港第 一个真雪溜冰场等特色休 闲娱乐设施,成为港岛目 前最大的商场。
新兴商务区
太古城中心先后兴建3座甲 级写字楼,与相邻的太古 坊相连成为香港岛又一重 要的商务中心。
将太古城打造成
香港优质的综合性 社区
香港太古城功能布局
住宅区
维多利亚港
太古城最先启动的是较易操作的住宅项目。 首发楼盘为中档的翠湖台,由于实用率高且 品质优良,在销售当天即被一抢而空;此后 在地块内部陆续开发了其他5期中档楼盘
太古城中心三座
太古城中心四座
海景花园
海景花园
安盛台
金殿台
海天花园
星辉台
观海台
在聚集人气之后,太古城在临近海湾的地块
太古城中心二期
开发了海景花园和海天花园2个高档楼盘
成熟,太古城的主体是作为住宅区来开发的
住宅区分为8期进行开发,共兴建了61栋高层、提供12,698 套公寓;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占总开发体量的83%
商业区
随着住宅区的成熟加之交通条件的改善,太古城在1980年 代初期开始兴建太古城中心。太古城中心引入了近180家商 铺,其中包括了APITA、马莎等高端百货,玩具反斗城等大 卖场,大食代、UA中心戏院、冰上皇宫(香港最大的真雪 溜冰场)等20多家特色餐饮及娱乐设施
高品质的物业组合
太古城是香港首个设有园艺花园和绿化平台设计的大型私人住宅项目,实 用率高达84-95%且覆盖率仅为25%,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实属可贵。毗邻 的维多利亚港海景的太古城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怡人舒适的居住环境
太古城中心是香港岛目前最大的购物中心,为太古城提供了完备的配套服 务。加之后期开发的商务办公区,太古城为香港市民提供了一个完整便利 的工作生活社区,深得中产阶级的喜爱

香港IFC城市综合体案例分析

香港IFC城市综合体案例分析

中心商场、四季汇、四季酒店五个部分组成。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周边环境
办公大厦:恒生银行总行大厦、亚洲大厦、怡
和大厦、中保集团大厦、德亨大厦、永安集团大 厦 等。 酒店:香港文华东方酒店、香港九如坊酒店、 香港园景轩、香港怡庭酒店、香港万怡酒店、港 岛太平洋酒店等。 商场:太古广场、尖沙咀
立体化空间拓展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高架步道系统
景观立体系统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下空间的开
发商主要是与港铁相结合,连接 香港所有主要地区及往返国内的 主要铁路系统。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与城市直接 相接的高架步道系统,促进了金融 中心的人流分流,增加了步行量使 得空间得以拓展。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景观方面的, 除却常规的场地内的绿地设计,

IFC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位于香港的中央商务区。 不难看出周围的办公大厦和星级酒店是非常多 的,有一定的竞争。但国金二期作为香港的重 要地标,仍以420米的高度脱颖而出。周围的 大型购物商场只有太古广场和尖沙咀,尖沙咀 距离较远,所以太古广场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功能定位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IFC
单体建筑的功能定位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IFC
国际金融中心一期 (国金一期), 楼高210 米,属于办公室大厦。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国金二期), 楼高420 米,总楼面面积达 20万 平方米,也属于办公室大厦。
国际金融中心商场(IFC Mall)共地上4层,占地80万平方 呎,汇聚超过200间国际品牌商户。
香港IFC
城市综合体案例分析

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案例分析自世界第一个城市综合体诞生以来,人们就把城市综合体与庞大的建筑群、商业中心、城市地标、城市发展引擎联系在一起。

就像美国纽约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英国伦敦的金丝雀码头,日本的东京中城、六本木,香港的太古广场,中国深圳的万象城、北京的国贸,它们外在以摩天大楼的形式丰富着城市的天际线,内在以功能集约的聚合力量营造着城市新中心。

它们是展示城市鼎盛的符号,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动力旗舰,用钢筋铁骨般的巨桨把城市进程大步推向前进。

一、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一)洛克菲勒中心简介洛克菲勒中心位于美国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中部,是一个包括19幢大楼、占地22英亩集商业、娱乐和办公等城市功能的大型建筑群。

主要建筑始建于1931年,1940年完成。

建筑群区域涵盖第五大道至第六大道,以及第48大街至52大街之间,共占地45000平方米。

建筑群的主体是GE大厦,共有70层,高259米。

外观强调垂直线条,是板式高层建筑的雏形。

2007年12月10日,孩子们在“便士丰收的田野”开幕式上摆放硬币的情形,放置这1亿枚硬币区域长49.5米、宽9米,宽度相当于一条街道。

1932年起,每年圣诞节前夕,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都要竖立一棵纽约市最大的圣诞树,这里的圣诞夜景时来纽约的游客必看之处。

(二)案例启示洛克菲勒中心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先河,因此号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都市计划之一,整个建筑布局紧凑,密集有序。

这块区域占地22英亩,由19栋建筑围塑出来的活动区域,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开启了城市规划的新风貌,完整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中城继华尔街之后,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对都市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洛克菲勒中心在建筑师上最大的冲击是提供公共领域的使用,这种为普通大众设计的空间概念引发后来对于“市民空间”的重视,巧妙地利用大楼的大厅、广场、楼梯间、路冲设计成行人的休息区、消费区,彻底落实为广大中产阶级服务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高度将向海滨逐渐递减,以低至中层高建筑物为主,与现有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互相配合。
LOGO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一:融合自然环境及周边发展
2. 打造远眺维港的景观廊
六条主要的景观廊包括:
1号景观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OGO
景观廊
由国际金融中心平台至海港 2号景观廊: 沿毕打街和民祥街至海港 3号景观廊: 由皇后像广场至海港 4号景观廊: 由大会堂至海港 5号景观廊: 由添马舰至海港 6号景观廊: 由香港演艺学院扩建部分至海港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二:注入多元化用途和朝气活力
2. 设计走廊和特色区域,增添中环新海滨的朝气活力。
码头广场
露天剧场
LOGO
设计走廊及特色区域
特色广场
海滨活动广场
海滨活动广场
与海旁有关的休闲设施
3. 营造融和一体的海滨,使其成为中环新海滨的标记。 4. 通过休憩用地、绿化走廊和行人通道集结而成的网络,连接市中心与海滨长廊。
地下一层
地面层
LOGO
中环-半山扶梯系统
中环广场屋顶花园
香港中环 —— 特色四:较高的空间聚集度
空间聚集度上可以看到,香港中环地区基本达到了每公顷一栋楼宇的密度(1栋/Ha)。
LOGO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一:融合自然环境及周边发展
较低的发展密度 合适的建筑 形态、高度和布局 (1)确定建筑物的界线 (2)打造远眺维港的景观廊
1. 优化商业、零售、康乐、艺术、文化及旅游等公共空间。 各类优化公共空间包括:
LOGO
公共空间网络
• 文娱、文化及具纪念性:添马舰文 娱广场、旧天星码头钟楼展览廊、 爱丁堡广场及扩展部分和公众艺术 展览区等。
• 消闲及康乐:码头广场、海滨活动 广场、露天剧场、特色广场、起伏 有致的草坪及平坦的草坪等。 • 商业及旅游:与海旁有关的休闲、 饮食及娱乐设施等。
启示:
1. 作为滨海地区 巧妙处理“山-海-城”的景观关系,保证高看透度,达到城市景观资源
利用率最大化。
2. 作为旅游城市 激发城市活力,注入多元化城市功能,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3. 作为历史城市
承接文化、历史脉络,加深城市内涵。
LOGO
地铁站点 港澳码头直升机场 码头 快速路 电车线路
轮渡线路
香港中环 —— 特色三:优越的综合交通可达性
慢行系统 地下一层———设地下道连接地铁车站或停车场 地面层————组织公共交通换乘站及汽车通道,并与地铁出入口毗邻,以实现同层换乘 地上二层———将城市空中步道联系成网络;约7,000米的人行通道将区内40多个楼宇有机联 系起来;其中,中环-半山扶梯系统长约800米,攀升高度约250米,早6点至上午10点从山上 往下行,上午10点至午夜12点从山下往上行 屋顶平台———设计成城市花园或步行平台

业 中环 金 融 文 化

政 商
务 办 公

休 闲
维多利亚港 金融、商业、办公
餐饮、休闲 (兰桂坊、荷南美食区)
LOGO
香港中环 —— 特色二:高度复合化的功能
行政:香港政府、立法会等; 金融:中银大厦、东亚银行大厦、 汇丰总行大厦、美国银行中心、 花旗银行大厦、力宝中心等; 商业:太子大厦、中环毕打行、 嘉轩广场、太古广场、连卡佛百 货、置地广场,中环站沿皇后大 道中向西行,沿途多家品牌专卖 店等; 酒店:文华东方酒店、万豪酒店 等; 餐饮、休闲、文化:兰桂坊、荷 南美食区等。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香港中环 —— 特色一:突出的核心功能
香港本岛的核心区主要是指上环、中环、金钟、湾仔以及铜锣湾 地区。上环、中环是传统的商业中心,湾仔是新兴商业区,铜锣 湾至宵箕湾是过去工厂、仓库发展起来的新城区。 中环是香港的起源和核心,是香港的心脏地带、城市CBD,也是 香港的商业中心。以金融、行政、商务、高端商业功能为主。 东西向延伸则更多的商业、餐饮、居住功能;南北为山、海,观 光游憩功能突出。整个区域共同形成城市商业游憩区RBD。。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三:尊重文化历史脉络
1. 2. 3. 重视具有历史意义或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地点。 历史脉络和与历史建筑互相协调的环境均予以保留。 构建历史走廊,加强新旧海滨在历史意义上的连系。
1902年的中环
LOGO
中环文化历史点
20世纪初从维港望向香港的景观
皇后码头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控 制 策 略 保 护
山脊线
维港景观 海滨景致
LOGO
方 法
(3)强化园景及绿化走廊
伸延现有休憩用地及绿化 美化街景
效 果
形成更佳的看透度,与周边发展产生融和的视觉及实质连系,
使山-海-城的关系更加密切。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一:融合自然环境及周边发展
1. 建筑物界线-高度控制与天际线:
太子大厦 友邦金融中心 立法会 东亚银行大厦 遮打公园 中银大厦 美国银行中心 嘉轩广场 汇丰总行大厦 力宝中心 中区政府合署 高等法院 花旗银行大厦
警政大楼
万豪酒店 太古广场 香港公园 香格里拉酒店 英驻港总领事馆
香港中环 —— 特色三:优越的综合交通可达性
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快速路+轨道交通+航运+轮渡 快速路:4号干线 轨道交通:地铁线路放射状联系香港各个方向 航运:港澳码头直升机场 轮渡:中环天星码头(与尖沙嘴连通);中环2-10号码头(往来各离岛、新界西北区各新市镇及横越维多利亚港)
中 环
上环 中环 金钟 湾仔 铜锣湾
LOGO

香港中环 —— 特色二:高度复合化的功能
整个中环占地约1.5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到了400万平米以上, 道路占地比例是最大的一部分,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功能以 金融、行政、办公、商业及休闲为主,住宅用地很少,且功能不是 分隔布局,而是高度复合化。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一:融合自然环境及周边发展
3. 强化园景及绿化走廊 1-7号园景分别为:林荫渡口、缤纷长廊、鸟语花香园、奇花异草园、青翠海滨、烂漫洋紫荆径、 文化花卉园;8号为绿化走廊:翠绿林荫道
LOGO
园景策略图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二:注入多元化用途和朝气活力
海港政府大楼 四季酒店 连卡佛百货 行政 香港海事博物馆 金融 商业 酒店 餐饮 休闲娱乐 士丹顿街 威林顿街 威基商业中 兰芳园 心 欧陆贸易中心 大会堂纪念花园 文化 文化广场 展城馆维多利亚港 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大厦
伊利近街
LOGO
文华东方酒店 兰桂坊 环贸中心 美国领事馆
置地广场
抗日胜利纪念碑 香港政府总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