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完整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完整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完整教案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科学课题1:我们身边的科学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身边的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身边的科学现象*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放大镜、显微镜等。

* 教学工具:PPT、视频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3. 讲解: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等。

4.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5. 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反思* 学生对身边的科学现象的关注程度如何?* 学生是否能理解并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课题2:简单机械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

* 教学工具:PPT、视频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简单机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3. 讲解: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

4.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简单机械的作用。

5. 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反思* 学生是否能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学生是否能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单元:地球与宇宙课题3:地球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地球的基本特征* 对地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磁铁》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磁铁》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磁铁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材简析】本课是《磁铁》单元的起始课,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由生活经验引入,先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发现磁铁虽形状各异但都可以吸在一定的物体上,引出本课的核心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猜测。

第二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的探索活动,从猜测到用实验的方法多次检测验证,并概括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第三部分利用磁铁辨认含铁的物质,通过分离木屑和回形针等活动进一步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最后进行拓展,科学家还通过研究发现磁铁能吸引金属镍和钴,让学生认识到“对某一个事物的探究,需要测试更多的材料、探索更多的方面,而我们的课堂探究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

本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去探究磁铁,根据经验提出猜测,并培养学生通过对具体现象的观察和比较收集相关证据,提高证据意识,进一步认识磁铁的探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更多的角度认识事物。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有接触过磁铁或玩过磁铁的经验,也了解“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磁铁与磁铁之间会吸在一起,也可能相互推开”,但对“磁铁是否能吸引含铁一类的物质”的意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会存在“磁铁能吸大部分金属”的错误前概念。

学生的这些模糊概念和争议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本课希望通过猜测、归纳论证、推理反证得出“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结论。

经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推理论证、充分研讨,让学生的动手有了科学思维发展的支撑,让学生的发展更丰富、更有效。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用磁铁吸引不同物体的实验,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具有磁性。

[科学思维]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简单的实验,并通过猜测、归纳、推理等方法判断物体中是否含有铁。

[态度责任]在生活中能够对磁铁产生研究兴趣,能够在探索实践中获取证据,如实讲述事实;愿意倾听他人想法,也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

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和性质。

- 掌握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 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和仪器。

-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了解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对其功能和用途的影响。

- 学习描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特征。

- 进行观察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颜色的变化。

第二单元:物体的性质- 探究物体的硬度、柔软度、重量等性质。

-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物体的性质。

- 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

第三单元:科学工具和仪器- 了解常用的科学工具和仪器,如显微镜、天平等。

- 学习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仪器的方法。

- 进行实践操作,探索物体的微观世界。

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和生物- 认识自然环境中的常见生物,如植物和动物。

- 学习观察和描述生物的特征。

- 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探究物体和生物的特征。

- 亲身体验法: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增加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评价- 综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实验记录和课堂参与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 口头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评价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材》- 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 科学实验器材和工具以上教案为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的大致内容和方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套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套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套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质课题1:我们周围的物质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常见物质的状态和特征。

-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特征:固体有形状、液体有形状但没有固定位置、气体没有形状和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物质状态的转化。

教学准备- 各种物质样本:冰、水、沙子、盐、糖、石蜡等。

-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物质,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的状态和特征。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三种状态和特征。

4. 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物质状态的转化。

作业设计- 观察家里的各种物质,记录它们的状态和特征。

课题2: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的性质。

-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质的基本性质:颜色、形状、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教学难点- 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准备- 各种物质样本:盐、糖、沙子、石蜡等。

- 实验器材:放大镜、温度计、滴管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思考物质的性质。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的性质。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基本性质和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4. 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根据物质的性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作业设计- 观察家里的各种物质,记录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科学课题3:我们身边的科学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

-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身边的科学现象:磁铁、浮力、杠杆等。

- 科学原理:磁铁的极性、浮力原理、杠杆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磁铁、浮标、杠杆等。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教案全本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教案全本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教案全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水的沸腾过程。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能够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水的三态变化第1课:水的液态1. 教学目标1.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水的液态特点。

1.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水的液态特点,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2.2 教学难点: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3. 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状态。

3.2 探究: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液态特点和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第2课:水的固态和气态1. 教学目标1.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水的固态和气态特点。

1.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水的固态和气态特点,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

2.2 教学难点: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3. 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冰和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状态变化。

3.2 探究: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

3.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固态和气态特点和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第二单元:磁铁第3课:磁铁的认识1. 教学目标1.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磁铁的基本性质。

1.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2.2 教学难点: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一、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多样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掌握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和观察技巧- 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和繁殖1. 第一课:植物的构造和功能2. 第二课:根的吸水和供养作用3. 第三课:茎的运输和支撑作用4. 第四课: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 第五课:花的结构和传粉过程6. 第六课:果实的结构和传播方式7. 第七课:植物的繁殖方式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和分类1. 第一课:动物的生长和变化2. 第二课: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特征3. 第三课: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特征4. 第四课:鱼类和昆虫的特征5. 第五课:无脊椎动物的分类6. 第六课:脊椎动物的分类第三单元:物体的特征和变化1. 第一课: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2. 第二课:物体的硬度和柔软程度3. 第三课:物体的透明和不透明性4. 第四课:物体的重量和轻重感5. 第五课:物体的冷热性和导热性6. 第六课:物体的溶解性和不溶性7. 第七课:物体的燃烧和不燃烧性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问题1. 第一课:生活中的观察和提问2. 第二课:科学实验的步骤和记录3. 第三课:科学实验的结果和分析4. 第四课:科学实验的总结和归纳5. 第五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6. 第六课: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 实验教学法: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小组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分析。

3.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磁极与方向》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磁极与方向》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磁极与方向》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磁极与方向》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磁极的概念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磁铁的性质,使学生能够掌握磁极的基本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磁铁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他们知道磁铁可以吸附铁、镍等金属,但他们对磁极的概念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了解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对磁极的概念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磁极的概念,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磁极的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磁铁、铁钉、塑料板、绳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磁铁,一张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磁极的概念,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磁极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的性质,验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引导小学二年级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下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生活与科学- 学习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了解周围的事物属于生物还是非生物- 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第二单元:动物世界- 学习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了解动物的分类和食物链- 探索动物的生存环境3. 第三单元:植物的奥秘- 学习不同植物的特征和种类-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探索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第四单元:物体的性质- 学习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性质- 了解物体的材质和用途- 探索物体的变化与运动5. 第五单元:天地人和科学- 学习地球的形状、运动和自然现象- 了解人类和科学的发展历程- 探索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探索科学问题。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思考过程,评价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制作相关的科学作品,如模型、图表等,展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互相合作、交流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材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实验器材和材料4.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以上是《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的概要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最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下册科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

2.培养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研究动力。

3.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其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力量1. 动手实践:探究力的作用2. 实例讲解:物体的位置和相互作用3. 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大小4. 综合应用:利用力量解决生活问题第二单元:动物世界1. 知识介绍: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分类2. 观察实践:探索动物的栖息地3. 实例分析:掌握动物的食性和食物链4. 活动探究:观察动物的繁殖方式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1. 设计实验:探究光对植物的影响2. 实例分析: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3. 观察实践: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环境4. 综合应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四单元:物体的性质1. 实践探究:了解物体的固、液、气态2. 实例演练:观察物体的颜色和透明度3. 知识应用: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4. 实验验证:探究物体的形状和重量第五单元:生活中的能量1. 活动体验:感受能量的存在2. 实例分析:认识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3. 实践探究:了解能量的来源和使用4. 综合应用:节约能源,保护地球三、教学方法1. 提倡探究性研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观察。

2.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评价标准,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核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促进互相研究和交流。

五、教学资源1.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用具和材料,如物体模型、显微镜等。

以上是《最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

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二年级下学生全面研究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2.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和变化3. 能量与物质的关系第二单元:生物的特征和分类1. 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2.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方法3.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2. 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征和变化3. 季节的变化和影响第四单元:天气和季节1. 不同天气的特征和变化2. 季节的特征和变化3. 天气与季节的关系第五单元:人体健康1. 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2. 良好的生活惯和健康饮食3.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第六单元:科学实验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 通过实验探究科学问题3. 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教学方法1. 通过故事、图片和实物等方式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运用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评价1.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

2. 鼓励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和科学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交流能力。

3.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给予个别指导和鼓励。

教学资源1.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材》2. 图书馆中的科学书籍和杂志3. 实验器材和模型教学安排根据学校的具体课程安排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和内容。

每个单元应包括知识讲解、实验活动、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等环节。

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估通过课堂观察、作业评价和实验成果等方式,对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程度、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辅导。

教学反思与改进每个单元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资料1. 《小学科学教学指导大纲》2.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与技巧》3.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集》以上为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的内容概述,具体教案请根据教学需求进行编写。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科学课题1:我们身边的物体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常见的物体,如球、正方体、圆柱等。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物体。

- 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物体。

- 白板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名称和特征。

2. 新课:介绍常见的物体,如球、正方体、圆柱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3.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描述物体特征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个物体,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并让家长签名。

课题2: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常见的植物,如花草、树木等。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植物。

- 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准确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植物。

- 白板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说出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2. 新课:介绍常见的植物,如花草、树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3.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植物,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描述植物特征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个植物,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并让家长签名。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课题3: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 培养学生爱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

-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地球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地球仪。

- 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地球仪和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特征。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磁铁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磁铁能吸引什么》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磁铁》第一课内容。

磁铁很常见,在一些玩具里就能发现磁铁的踪影,一些学生可能还接触过不同形状的磁铁。

对于磁铁,学生有正确的认识:“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磁铁与磁铁之间也会吸在一起,有时候会相互推开”。

但是,学生对磁铁只停留在“玩”的阶段,形成的相关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例如,很多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大部分金属”,这就需要我们组织主题明确、结构严谨、体验深刻的探究活动来转变其错误的前概念。

学生在本课先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再经历“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的探索活动,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最后利用磁铁辨认有铁的物质,进一步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几乎都见过磁铁,学生认识磁铁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

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

实验技能分析:多数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玩过磁铁,并拿着磁铁去吸引能一些物体。

通过将近一年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如小组分工合作等。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

(2)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2.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预测。

(2)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3)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3.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2)体会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

(4)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5)愿意跟同伴共同操作、交流研讨。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了解春天的特点,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2. 第2章《动物的秘密》:探索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存方式。

3. 第3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认识空气的重要性,了解空气的性质。

4. 第4章《力和运动》:探索力的作用,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然,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空气、力的概念。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变化。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植物的变化。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记录生长变化,并进行交流分享。

4.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空气实验,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特点:气温上升、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

2. 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生存环境等。

3.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占据空间、支持燃烧等。

4. 力的作用:推、拉、提、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观察家附近的植物,记录它们在春天的生长变化。

答案:学生需根据观察到的植物,描述其生长变化,如发芽、开花等。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三种动物的特点,并说明它们如何适应环境。

答案:学生需根据教材所学,举例说明动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观察其他季节的植物变化,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存环境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空气、力的概念。

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变化。

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

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

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塑料块等。

- 放大镜。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3. 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词汇。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强调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重要性。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2课:我们周围的物体(续)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塑料块等。

- 放大镜。

教学过程1. 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词汇描述。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3. 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词汇。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强调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重要性。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单元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并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指南(教科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指南(教科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指南(教科版)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科学第一课:奇妙的声音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让学生听声音并猜猜是什么声音,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情况。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并鼓励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理解程度。

第二课:生活中的机械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

-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杠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2. 滑轮: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引起学生对机械的兴趣。

2. 探究杠杆: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3. 探究滑轮: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杠杆和滑轮的原理和应用,并鼓励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机械设备。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学生对杠杆和滑轮的理解程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三课: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 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气候等特征。

2. 地球的保护: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图片,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指南(教科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指南(教科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指南(教科版)第一单元:观察物体课时1:认识物体- 目标: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不同的物体。

- 教学重点:观察不同的物体。

- 教学难点:描述物体的特征。

- 教学准备:不同的物体样本、图片、黑板、粉笔。

-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并让他们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 操作:让学生自行观察一些物体,并用语言描述其特征。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描述物体的要点。

4. 练: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观察并描述物体,然后展示给全班。

- 教学延伸: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观察不同的物体,拓展他们的观察能力。

课时2:物体的颜色- 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物体的颜色。

-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颜色。

-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颜色与光线的关系。

-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物体、光线、白纸、黑板、粉笔。

-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并让他们描述物体的颜色。

2. 实验:让学生用白纸遮住不同颜色的物体,观察遮住后的颜色变化。

3. 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遮住物体后颜色会变化,解释光线与物体颜色之间的关系。

4. 练: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不同物体的颜色变化情况,并总结规律。

- 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颜色的光线照射物体,观察颜色的变化。

课时3:物体的形状- 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物体的形状。

-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形状。

-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形状对其功能和用途的影响。

- 教学准备:不同形状的物体、白纸、黑板、粉笔。

-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让他们描述物体的形状。

2. 实验:让学生尝试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在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

3. 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形状对其浮沉情况的影响,解释形状与物体功能和用途的关系。

4. 练: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不同物体的形状对功能和用途的影响,并总结规律。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单元磁铁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目标】1.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2.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预测;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3.感受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愿意跟同伴共同操作、交流研讨。

4.知道在很多产品里含有磁铁,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的物品是用铁做的;认识到可以用工具来认识物体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发现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试验鉴别一个物体是否含铁。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钓鱼套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组: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珠、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塑料尺、橡皮、砖块、石,以及其他不同金属材质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硬币、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钓鱼套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1.给我看钓鱼工具包,问:谁想试试?邀请1-2个学生上台体验。

学生钓着鱼后在教室里绕一圈展示。

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抽出磁铁。

2.出示各种各样的有磁铁物品图片,学生随机说说这些物品的作用。

3.出示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引导概括: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4.揭示课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二、探索:磁铁能吸引什么?(默认为20分钟)1.小组讨论:磁铁能吸引什么组织反馈,老师和学生一起将大家提出的物体分类,根据磁铁是否能吸引分为两类,记录在黑板上(有争议的物体写在中间)。

2.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材料准备: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珠、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塑料尺、橡皮、砖块、石](1)说明实验步骤:1.编号;2.预测;3.实验;4.记录(2)每组测试设备按老师要求统一编号,并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中。

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课题1: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观察和描述周围物体的特征。

2. 能够通过比较和分类,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归类。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和珍惜。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周围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学准备实物教具、图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发学生对周围物体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物体的特征。

3. 课堂讲解:通过实物教具和图片,展示不同物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4. 课堂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观察和描述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观察和描述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周围物体的特征,并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题2:我们身边的材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识别和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2.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材料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关注和珍惜。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识别和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难点了解材料的性质。

教学准备实物教具、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材料,引发学生对材料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3. 课堂讲解:通过实物教具和实验,展示不同材料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认识各种通信懂得人们常用通信电报、电话进行联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单元第二课一、导入二、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观察三、学生分小组动手做四、展示作品五、布置作业1出示教具2检查学生自备学具情况。

1 用铅笔尖在纸盒一端的盒盖正中钻一小孔。

2 将橡皮筋的一端穿过小孔。

3 将穿过小孔的橡皮筋打一个结。

4 将盒盖盖紧。

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从小组做的作品中选出一、两个较好的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课后自己再制作一个纸音盒听一听它会发出声音吗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东西——镜子。

镜子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镜子么?2、镜子能帮我们打扮自己外它在不同环境中还会怎么样?出示教具。

检查学生自备情况。

1、师边示范边讲解。

2、请两位同学各拿一面镜子对照,使阳光成“Z”字形,这时你们会发现什么现象?3、观察、思考、讨论。

各自对面的墙上都会出现和自己手中拿的镜子形状一样的光景。

4、两个同学一组。

轮流做,看谁做得好。

5、三个或四个同学一组按方法进行观察它们是否都是同种现象。

有没有办法使终年不见阳光的地下室也能见到阳光?1、用镜子反射阳光做接力游戏要求每个人相互配合才能成功。

2、选用镜子最好要有支架这样镜子不易晃动。

做做阳光接力赛的游戏挂历纸书小刀笔橡皮钥匙教师、学生各备一份1、你们认识几种桥2、桥架在什么地方3、桥有什么作用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画了几种桥1、石拱桥2、木桥3、水泥桥4、铁索桥5、铁路、公路两用大桥6、立交桥7、人行天桥8、斜拉索桥1)再仔细看图各种桥有什么时候不同2)说说从课外书上找其他的桥。

3)简介。

铁索桥人行天桥斜拉索桥4)想一想、议一议。

桥架在什么地方?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1、两边各放几本书然后把纸放在书上。

2、放一块橡皮纸桥弯曲了。

3、将挂历纸弯成弓形放在书中间成一拱桥。

4、放上橡皮、小刀等。

5、指导学生上台演示自己设计一种纸桥。

第 6 课过程三、看谁投得准四、本课总结2、排序师:听了大家的猜测,都不大相同,那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咱们猜得对不对。

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磁铁教学设计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

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

(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过瘾,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三)活动二:哪些物体是铁做的?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3、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磁铁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磁铁能吸引什么》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磁铁》第一课内容。

磁铁很常见,在一些玩具里就能发现磁铁的踪影,一些学生可能还接触过不同形状的磁铁。

对于磁铁,学生有正确的认识:“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磁铁与磁铁之间也会吸在一起,有时候会相互推开”。

但是,学生对磁铁只停留在“玩”的阶段,形成的相关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例如,很多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大部分金属”,这就需要我们组织主题明确、结构严谨、体验深刻的探究活动来转变其错误的前概念。

学生在本课先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再经历“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的探索活动,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最后利用磁铁辨认有铁的物质,进一步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几乎都见过磁铁,学生认识磁铁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

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

实验技能分析:多数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玩过磁铁,并拿着磁铁去吸引能一些物体。

通过将近一年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如小组分工合作等。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

(2)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2.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预测。

(2)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3)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3.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2)体会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

(4)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5)愿意跟同伴共同操作、交流研讨。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在很多产品里含有磁铁,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2)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的物品是用铁做的。

(3)认识到可以用工具来认识物体的特征。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磁铁能吸引铁的这一特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铁钉、铜钥匙、橡皮擦、木条、塑料杯、纸杯、铝片、玻璃球、布、铁夹子、铁片、螺丝钉、条形磁铁、实验记录单。

教师材料:2枚1元硬币、硬纸板、方形磁铁、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球形磁铁、橄榄形磁铁、心形磁铁、平板电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材料准备:2枚1元硬币、方形磁铁、硬纸板】1.出示2枚硬币,想办法让两枚硬币立着堆叠,并立在硬纸板上。

2.学生上来尝试。

3.教师演示:在硬纸板背面放方形磁铁,硬币立起来了。

4.思考:为什么老师可以做到?有什么秘密武器?5.揭示课题:磁铁能吸引什么设计意图:教学开始,创设类似魔术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

两枚硬币怎么可以立在硬纸板上呢?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利的引出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探索(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材料准备:铁钉、铜钥匙、橡皮擦、木条、塑料杯、纸杯、铝片、玻璃球、布、回形针、铁球、螺丝钉、水笔】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2.介绍各种形状的磁铁,并将它们吸在黑板上展示。

3.说一说: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4.介绍实验材料5.猜一猜: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并说明你为什么这样猜测。

6.互动讨论预测结果。

7.小组讨论:如何做这个实验?追问:看到什么现象认为能吸引?8.实验中,我们应当注意什么?(讨论后出示PPT:温馨提示)(1)检测3次;;(2)磁铁易碎,轻拿轻放;(3)注意锋利的材料。

9.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10.记录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材料。

11.汇报交流并提问:这些能被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12.出示金手链、银手镯:磁铁能吸引它们吗?13.小结:磁铁能吸引的物体都是铁做的或者含有铁的。

14.提问:除了铁,磁铁还能吸引什么?讲解:磁铁还能吸引镍和钴。

镍和钴也是金属,在我们一元硬币中就含有镍。

设计意图:科学的魅力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探究过程,是本环节的立足之点。

在了解学生前概念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证明,就要花一定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引导学生在大量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

(二)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1.交流讨论;教室里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2.检测:学生提到的物品,指导学生用磁铁一一检测。

(提醒注意人生安全和物品安全)3.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教室里很多物体都能被磁铁吸引,说明它们含有铁、镍、钴,或者其中的一种。

(指导学生课后继续寻找)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探究和应用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三、学以致用1.过渡:平时科学课堂上我们都说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又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设置情景:老师家刚装修完,发现木匠师傅干完活后,把铁钉混在了垃圾木屑中,我想着倒掉又浪费。

请你们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把木屑中的铁钉找出来。

3.小组讨论。

4.小组分享办法,其他同学评价是否可行。

5.学生演示取出铁钉,学生评价这种方法的效果。

6.小结:磁铁能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设计意图:学习科学的关键是为了用科学,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

四、课后延伸找一找,家里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温馨提示不能用磁铁去吸引手机、磁卡、电脑屏幕等,不然这些物品被损坏)。

设计意图: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应该只止步于课堂教学,应延伸至课外,进行新的探究。

【板书设计】1.磁铁能吸引什么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磁铁橄榄形磁铁能吸引铁、镍、钴球形磁铁心形磁铁……【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和一些物体对铁产生吸引作用。

2.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运用推力、拉力和磁力,让小车动起来。

3.在教师指导下,能简单讲述探究过程,并与同学交流研讨。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小车实验观察磁力的存在。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自于方法的不断进步,感受和描述磁力的特点。

【教学准备】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

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设计意图】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开始,创设“小魔术”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

“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这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

“小魔术”、“小实验”等是孩子最喜欢看的,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

(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过瘾,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设计意图】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是本课的立足点之一,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

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各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教师提供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作好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

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入进行。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研究身边的科学,即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二)活动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

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

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地悬着喜欢的物体进行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活动三:哪些物体是铁做的?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3、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用磁铁来辨别一些铁制成的物体,这是从探究和应用方面来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这一科学概念;同时也教育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2、现在老师也遇到一个难题:老师不小心将一枚回形针掉进了装满水的塑料杯子里,要想不碰到水,该怎么办才能把回形针取出来?(学生汇报并演示:用磁铁紧贴着杯壁往上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