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测试指标

合集下载

性能测试关注指标

性能测试关注指标

性能测试关注指标⼀、接⼝请求响应指标重点关注以下⼏个指标:需满⾜的并发数TPS(每秒处理事务的能⼒)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90%响应时间)错误率性能测试指标通过标准需满⾜的并发数(举例:每天8W⽤户访问,平均在线时长10分钟,1天⽤户24⼩时内使⽤系统)C = 80000 * 0.166/24=553注:0.166为10/60得出C = nL/TC^= C + 3*根号C其中C为平均并发⽤户数,n为login session的数量,L是login session的平均长度,T是值考察的时间长度C^为并发⽤户数峰值需满⾜的TPSTPS = (80000*80%)/(20%*8*60*60)=11/sec 据⼆⼋原则:20%常⽤时间,满⾜80%业务量TPS = n*80%/(20%*活跃时间*60*60)注:活跃时间⼀般为8⼩时响应时间根据在并发情况下的响应时间2/5/10原则,最长不能超过10s 错误率具体系统具体要求,⼀般⼩于万分之⼀缓存命中率具体系统具体要求,⼀般⼤于85%通过CPU占⽤率70% 好,85% 坏,90%+ 很差内存使⽤率⼀般⼩于80%通过⼆、服务器性能指标重点关注以下⼏个指标:线程对cpu占⽤(关注)对内存占⽤(关注)磁盘I/O⽹络情况性能项资源评价CPU占⽤率70%好85%坏90%+很差磁盘I/0<30%好<40%坏<50%+很差⽹络<30%带宽好运⾏队列<2*CPU数量好内存没有页交换好每个CPU每秒10个页交换坏更多的页交换很差更多的页交换很差使⽤命令查看CPU、内存变化情况:top -b -d 1 -p 27854 > 0904logp是进程号,d是1秒收集⼀次,要⽤root⽤户(sudo su -)查看进程号 ps ef |grep acs-job 若重启服务器后,pid会发⽣变化,必须重新获取三、SQLServer数据库查询慢语句(需数据库管理员权限) --总耗CPU最多的前20个SQL:SELECT TOP 20total_worker_time/1000 AS [总消耗CPU 时间(ms)],execution_count [运⾏次数],qs.total_worker_time/qs.execution_count/1000 AS [平均消耗CPU 时间(ms)],last_execution_time AS [最后⼀次执⾏时间],max_worker_time /1000 AS [最⼤执⾏时间(ms)], SUBSTRING(qt.text,qs.statement_start_offset/2+1,(CASE WHEN qs.statement_end_offset = -1THEN DATALENGTH(qt.text)ELSE qs.statement_end_offset END -qs.statement_start_offset)/2 + 1)AS [使⽤CPU的语法], qt.text [完整语法],qt.dbid, dbname=db_name(qt.dbid),qt.objectid,object_name(qt.objectid,qt.dbid) ObjectNameFROM sys.dm_exec_query_stats qs WITH(nolock)CROSS apply sys.dm_exec_sql_text(qs.sql_handle) AS qtWHERE execution_count>1ORDER BY total_worker_time DESC--平均耗CPU最多的前20个SQL:SELECT TOP 20total_worker_time/1000 AS [总消耗CPU 时间(ms)],execution_count [运⾏次数],qs.total_worker_time/qs.execution_count/1000 AS [平均消耗CPU 时间(ms)],last_execution_time AS [最后⼀次执⾏时间],min_worker_time /1000 AS [最⼩执⾏时间(ms)], max_worker_time /1000 AS [最⼤执⾏时间(ms)],SUBSTRING(qt.text,qs.statement_start_offset/2+1,(CASE WHEN qs.statement_end_offset = -1THEN DATALENGTH(qt.text)ELSE qs.statement_end_offset END -qs.statement_start_offset)/2 + 1)AS [使⽤CPU的语法], qt.text [完整语法],qt.dbid, dbname=db_name(qt.dbid),qt.objectid,object_name(qt.objectid,qt.dbid) ObjectNameFROM sys.dm_exec_query_stats qs WITH(nolock)CROSS apply sys.dm_exec_sql_text(qs.sql_handle) AS qtWHERE execution_count>1ORDER BY (qs.total_worker_time/qs.execution_count/1000) DESC四、mysql慢查询相关命令-- 检查慢查询命令是否开启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 查看慢查询命令select * from mysql.slow_log;。

性能测试常见指标

性能测试常见指标

性能测试常见指标最近在学习性能测试的东西,对于⼀些常见性能测试指标做些总结,保存在这⾥⽅便后期查阅,⽂中摘抄⾃某⼤神的博客,⽂末放原⽂链接,有需要的童鞋可以更深⼊了解!什么是性能测试?压⼒测试:强调极端暴⼒稳定性测试:在⼀定压⼒下,长时间运⾏的情况基准测试: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能测试负载测试:不同负载下的表现容量测试:最优容量概述不同⼈群关注的性能指标各有侧重。

后台服务接⼝的调⽤者⼀般只关⼼吞吐量、响应时间等外部指标。

后台服务的所有者不仅仅关注外部指标,还会关注CPU、内存、负载等内部指标。

拿某打车平台来说,它所关⼼的是智能提⽰的外部指标能不能抗住因⼤波优惠所导致的流量激增。

⽽对于智能提⽰服务的开发、运维、测试⼈员,不仅仅关注外部指标,还会关注CPU、内存、IO等内部指标,以及部署⽅式、服务器软硬件配置等运维相关事项。

外部指标从外部看,性能测试主要关注如下三个指标吞吐量: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的请求数、任务数。

响应时间:服务处理⼀个请求或⼀个任务的耗时。

错误率:⼀批请求中结果出错的请求所占⽐例。

响应时间的指标取决于具体的服务。

如智能提⽰⼀类的服务,返回的数据有效周期短(⽤户多输⼊⼀个字母就需要重新请求),对实时性要求⽐较⾼,响应时间的上限⼀般在100ms以内。

⽽导航⼀类的服务,由于返回结果的使⽤周期⽐较长(整个导航过程中),响应时间的上限⼀般在2-5s。

对于响应时间的统计,应从均值、.90、.99、分布等多个⾓度统计,⽽不仅仅是给出均值。

下图是响应时间统计的⼀个例⼦吞吐量的指标受到响应时间、服务器软硬件配置、⽹络状态等多⽅⾯因素影响。

吞吐量越⼤,响应时间越长。

服务器硬件配置越⾼,吞吐量越⼤。

⽹络越差,吞吐量越⼩。

在低吞吐量下的响应时间的均值、分布⽐较稳定,不会产⽣太⼤的波动。

在⾼吞吐量下,响应时间会随着吞吐量的增长⽽增长,增长的趋势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接近指数的。

当吞吐量接近系统的峰值时,响应时间会出现激增。

性能测试通常需要监控的指标

性能测试通常需要监控的指标

性能测试通常需要监控的指标在进行性能测试时,需要监控以下指标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1.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衡量系统响应请求的速度。

它是从发送请求到收到相应的时间间隔。

较短的响应时间表示系统运行速度快,用户获得结果的等待时间短。

2.吞吐量:吞吐量是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量。

它表示系统的处理能力,较高的吞吐量意味着系统能够同时处理更多的请求。

3.并发用户数:并发用户数指同时访问系统的用户数量。

它反映了系统能够同时支持的用户数量,较高的并发用户数表示系统能够处理更多的并发请求。

4.CPU使用率:CPU使用率表示当前系统的CPU利用率。

它反映了系统的负载情况,较高的CPU使用率可能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5.内存使用率:内存使用率表示当前系统的内存利用率。

它反映了系统内存的负载情况,较高的内存使用率可能导致系统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

6.网络延迟:网络延迟是从发送请求到接收到响应的时间间隔。

它反映了网络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较短的网络延迟表示网络传输速度快。

7.数据库响应时间:对于涉及数据库的系统,需要监控数据库的响应时间。

较短的数据库响应时间表示数据库访问效率高。

8.磁盘I/O:磁盘I/O是指磁盘的读写操作。

需要监控磁盘的读写速度和响应时间,较高的磁盘I/O可能影响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9.错误率:错误率表示系统处理请求时出现错误的比率。

较低的错误率表示系统稳定性高,较高的错误率可能表示系统存在问题。

10.带宽利用率:带宽利用率表示当前网络带宽的利用率。

较高的带宽利用率可能导致网络拥堵和传输速度下降。

11.日志记录:性能测试还需要监控系统的日志记录,以便分析和诊断问题。

需要记录系统的运行日志、错误日志和性能日志等。

通过监控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性能问题。

性能测试指标

性能测试指标

性能测试指标XXX系统性能指标包括以下内容:1、登陆时间≤5秒;2、页面间跳转时间≤3秒;3、精确查询(包括请求服务)响应时间≤1秒;4、模糊查询响应时间≤5秒;5、全文检索、综合查询响应时间≤3秒;6、简单事务处理(包含各类信息录入、修改、删除)≤4秒;7、各类固定统计报表形成时间≤60秒;8、各种比对、分析、布控等复杂事务处理≤120秒;9、支持静态用户(注册用户)在50000以上;10、支持动态用户(在线用户)在1500以上;11、支持并发数300以上;12、系统有效工作时间要求≥99.5%;13、系统故障平均间隔时间:≥30天;14、系统一年的故障停机时间不超过15分钟(停电等不可预测因素除外)。

15、避免出现以下情况:无故退出系统;出现系统不可控的故障提示;因系统故障导致操作系统或机器无法正常工作。

高性能服务接口必须符合平台技术规范,具备一定的性能扩展能力,具备一定的非法应用请求检测能力。

具体性能指标包括:并发响应能力高于500个;数据查询服务中精确查询响应时间小于0.3秒,其他查询响应时间小于0.5秒;小批量数据比对服务响应时间小于0.5秒;服务执行成功率大于99%,服务正常运行率大于99%。

性能测试流程:1.确定系统的并发用户数;2.设计性能测试用例,原则以在高峰时期并发情况较多的操作作为用例基础。

3。

硬件环境准备,这和性能测试的结果有直接关系。

做性能测试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知道我们的软件系统在特定的硬件环境下最多能承受多少并发用户,当然这要在多次调整各方面性能参数才能定下来。

4。

专业的测试工具嘛做大项目是需要的。

商业的有Loadrunner,QALoad(我常用的压力测试工具),免费的就更多了。

他们一般都可录制测试脚本,但这不算完。

我们需要监控服务器端的性能参数变化,比如Oracle数据库的缓存命中率.....Unix服务器。

windows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还要将录制脚本填写表单的数据做参数化,即商业测试工具所谓的数据池功能---目的是不要使数据重复(数据表中的主键等限制),而且可以真正的模拟不同用户作不同操作的情况。

性能测试参数指标值方案

性能测试参数指标值方案

性能测试参数指标值方案性能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性能测试参数指标值来衡量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性能测试参数指标值,并提供一种1200字以上的方案。

一、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响应时间是指用户发起请求后,系统响应请求所需的时间。

响应时间是评估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常用单位为毫秒(ms)。

可以设置不同的负载场景,通过监测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响应时间,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二、并发用户数(Concurrency)并发用户数是指系统同时能够处理请求的用户数量。

通过逐渐增加并发用户数,观察系统的性能表现。

常用的并发用户数指标值为100、500、1000等。

三、吞吐量(Throughput)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量。

吞吐量一般以每秒请求数(TPS)或每分钟或每小时请求数来衡量。

通过增加负载,观察系统的吞吐量,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通常,可将吞吐量的指标值设置为500、1000、2000等。

四、错误率(Error Rate)错误率是指系统在处理请求时产生错误的比例,常用百分比表示。

通过监测系统的错误率,可以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常,可将错误率设置为1%、2%或更低值。

五、CPU使用率(CPU Usage)CPU使用率是指系统在处理请求时使用的CPU资源占总CPU资源的比例。

通过监测系统的CPU使用率,可以评估系统的处理能力。

通常,可以将CPU使用率的指标值设置为50%、70%或更高值。

六、内存占用(Memory Consumption)内存占用是指系统在处理请求时使用的内存资源量。

通过监测系统的内存占用情况,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常,可以将内存占用的指标值设置为500MB、1GB或更高值。

七、网络延迟(Network Latency)网络延迟是指从用户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响应请求所需的时间。

通过监测系统的网络延迟,可以评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网络传输性能。

性能测试常用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TPS,QPS,并发数,点击数,资源利用率,错误率

性能测试常用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TPS,QPS,并发数,点击数,资源利用率,错误率

性能测试常⽤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TPS,QPS,并发数,点击数,资源利⽤率,错误率对于性能测试,以上性能指标必须要有清楚的理解,⾃⼰总结如下:1. 响应时间(RT) 是指系统对请求作出响应的时间。

这个指标与⼈对软件性能的主观感受是⼀致的,因为它完整地记录了整个计算机系统处理请求的时间。

由于⼀个系统通常会提供许多功能,⽽不同功能的处理逻辑也千差万别,因⽽不同功能的响应时间也不尽相同,甚⾄同⼀功能在不同输⼊数据的情况下响应时间也不相同。

所以,在讨论⼀个系统的响应时间时,⼈们通常是指该系统所有功能的平均时间或者所有功能的最⼤响应时间。

当然,往往也需要对每个或每组功能讨论其平均响应时间和最⼤响应时间。

对于单机的没有并发操作的应⽤系统⽽⾔,⼈们普遍认为响应时间是⼀个合理且准确的性能指标。

需要指出的是,响应时间的绝对值并不能直接反映软件的性能的⾼低,软件性能的⾼低实际上取决于⽤户对该响应时间的接受程度。

对于⼀个游戏软件来说,响应时间⼩于100毫秒应该是不错的,响应时间在1秒左右可能属于勉强可以接受,如果响应时间达到3秒就完全难以接受了。

⽽对于编译系统来说,完整编译⼀个较⼤规模软件的源代码可能需要⼏⼗分钟甚⾄更长时间,但这些响应时间对于⽤户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注意: 在性能测试中, 响应时间要做更细致划分2. 吞吐量(Throughput)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完成的客户端请求的数量, 直接体现软件系统的性能承载能⼒。

这是⽬前最常⽤的性能测试指标。

对于服务器来讲,吞吐量越⾼越好.吞吐量是⼀个很宽泛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请求数/秒”或者“页⾯数/秒”来衡量。

体现:1. 业务⾓度: 业务数/⼩时或访问⼈数/天等2. ⽹络流量: 字节数/⼩时或字节数/天等3. 服务器性能处理能⼒(重点): TPS(每秒事务数) 和 QPS(每秒查询数):对于⽆并发的应⽤系统⽽⾔,吞吐量与响应时间成严格的反⽐关系,实际上此时吞吐量就是响应时间的倒数。

性能测试报告里包含哪些关键的性能指标

性能测试报告里包含哪些关键的性能指标

性能测试报告里包含哪些关键的性能指标我们做性能测试的目标是,在大用户量、数据量的超负荷下,获得服务器运行时的相关数据,从而分析出系统瓶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而在一份性能测试报告里,会看到以下的这些关键的数据指标:最大并发用户数,HPS(点击率)、事务响应时间、每秒事务数、每秒点击量、吞吐量、CPU使用率、物理内存使用、网络流量使用等。

但性能测试的指标,前后端的性能测试关注点是不一样的。

前端需主要关注的点是:响应时间:用户从客户端发出请求,并得到响应,以及展示出来的整个过程的时间。

加载速度:通俗的理解为页面内容显示的快慢。

流量:所消耗的网络流量。

后端需主要关注的是:响应时间:接口从请求到响应、返回的时间。

并发用户数:同一时间点请求服务器的用户数,支持的最大并发数。

内存占用:也就是内存开销。

吞吐量(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 每秒事务数。

在没有遇到性能瓶颈时:TPS=并发用户数某事务数/响应时间。

错误率:失败的事务数/事务总数。

资源使用率:CPU占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网络I/O。

系统性能指标、资源性能指标、稳定性指标一、系统性能指标常见的可从如下几类进行参考:响应时间系统处理能力吞吐量并发用户数错误率1、响应时间简称RT,指的是客户发出请求到得到系统响应的整个过程的时间。

也就是用户从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整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

直观上看,这个指标与人对软件性能的主观感受是非常一致的,因为它完整地记录了整个计算机系统处理请求的时间。

2、系统处理能力指系统在利用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系统处理能力通过系统每秒钟能够处理的交易数量来评价,交易有两种理解:一是业务人员角度的一笔业务过程;二是系统角度的一次交易申请和响应过程。

前者称为业务交易过程,后者称为事务(事务是用户其中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两种交易指标都可以评价应用系统的处理能力。

性能测试指标TPS(TransactionperSecond)总结

性能测试指标TPS(TransactionperSecond)总结

性能测试指标TPS(TransactionperSecond)总结性能测试指标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总结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定义: tps是Transaction per Second的缩写,也就是事物数/秒。

它是软件测试结果的测量单位,⼀个事物是指⼀个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饭后服务器做出反应的过程。

客户机在发送请求时开始计时,收到服务器响应后结束计时,以此来计算使⽤时间和完成的事物数,最终利⽤这些信息来估计得分。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作⽤: 反映了系统在同⼀时间内处理业务的最⼤能⼒,这个数据越⾼,说明处理能⼒越强,描述(看到系统的TPS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变⼤,⽽在不到多少分钟的时候系统 每秒可以处理多少个事物。

这⾥的最⾼值并不⼀定代表系统的最⼤处理能⼒,TPS会受到负载的影响,也会随着负载增加⽽逐渐增加,当系统进⼊繁忙期后,TPS会有所下降。

) ⽽在⼏分钟以后开始出现少量的失败事物)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局限性: 1、tps是从客户端⾓度审视服务器处理能⼒,并不是说TPS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就能⽀持多少并发(例如:⼀个业务100个交易,另⼀个业务10个交易)。

2、TPS = 脚本运⾏期间所有事物总数 / 脚本运⾏时长,如果使⽤集合点策略,在脚本执⾏前的等待时间过程中,服务器没有处理事务,那么这个时候的TPS和理想中的结果不⼀致。

3、限制TPS的原因:服务器本⾝性能、代码结构、客户端施加的压⼒以及⽹卡等。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与响应时间的关系: 1、TPS和响应时间在理想状态下的额定值。

如果20个⼊⼝,并发数只有10的时候,TPS就是10,⽽响应时间始终都是1,说明并发不够,需要增加并发数达到TPS的峰值。

2、如果增加到100并发,则造成了线程等待,引起平均响应时间从 1 秒变成 3 秒,TPS也从20下降到9;TPS和响应时间都是单独计算出来的,两者不是互相计算出来的。

性能测试中的性能指标解析

性能测试中的性能指标解析

性能测试中的性能指标解析在软件开发和系统运维领域,性能测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性能测试,我们可以评估一个系统或应用程序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并找出潜在的性能瓶颈。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关键的性能指标,以便准确评估系统的性能表现。

本文将对性能测试中常见的性能指标进行解析。

一、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性能测试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它表示从用户发起请求到系统返回响应的时间间隔。

响应时间可以用来评估系统的交互速度和用户体验。

通常情况下,响应时间越短越好,因为用户希望尽快得到反馈。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我们可以通过监控响应时间来评估系统对并发请求的响应速度。

二、吞吐量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量。

它可以用来评估系统的处理能力和资源利用率。

吞吐量越高,表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请求数量越多,性能表现越好。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我们通常会逐步增加并发请求的数量,观察吞吐量的变化情况,找出系统的处理瓶颈。

三、并发用户数并发用户数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同时连接到系统的用户数量。

它可以用来评估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负载能力。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我们可以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观察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以及资源利用率的变化情况,找到系统的性能瓶颈。

四、错误率错误率是指在性能测试中出现的错误请求的比例。

它可以用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常情况下,错误率越低,表示系统的性能表现越好。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我们需要监控错误率,及时发现系统的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优和优化。

五、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如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磁盘读写速度等。

资源利用率可以用来评估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资源消耗情况。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我们需要监控系统的资源利用率,找到系统的瓶颈,进而进行性能调优和资源优化。

六、并发连接数并发连接数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与系统建立连接的数量。

它可以用来评估系统的连接处理能力和连接稳定性。

性能测试指标范文

性能测试指标范文

性能测试指标范文性能测试指标是用于衡量系统或应用程序在特定条件下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效率的参数。

它们对于评估系统的健康状况、容量规划和优化以及性能验证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性能测试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错误率和资源利用率等。

1.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响应时间是指系统从接收请求到返回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它是用户等待系统响应的主要指标,反映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通常以毫秒为单位衡量,较短的响应时间意味着系统响应更快。

2. 吞吐量(Throughput):吞吐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系统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

它通常用每秒请求数(TPS)表示,较高的吞吐量意味着系统能够更快地处理请求。

对于高负载的系统,吞吐量是评估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3. 并发用户数(Concurrency):并发用户数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量。

它是衡量系统能够同时处理的用户数量的指标。

当并发用户数增加时,系统的性能可能会下降,因此必须评估系统在不同并发用户数下的性能表现。

4. 错误率(Error Rate):错误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请求处理失败的比例。

它显示了系统处理请求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较低的错误率表示系统更可靠。

5. 资源利用率(Resource Utilization):资源利用率是指系统在执行任务期间使用的计算资源、内存、存储和带宽等的占用情况。

评估资源利用率可以帮助确定系统的性能瓶颈和优化需求。

6. 系统负载(System Load):系统负载指系统在执行任务期间的负载情况,主要包括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和网络流量等。

通过监控系统负载可以了解系统的负载情况,调整系统配置以提高性能。

7. 可伸缩性(Scalability):可伸缩性是指系统在增加负载时的性能表现。

一个可伸缩的系统应该能够通过增加硬件资源或分布式部署来应对更高的负载。

评估和测试系统的可伸缩性是重要的性能衡量指标。

APP性能测试指标

APP性能测试指标

APP性能测试指标在进行APP性能测试时,有一些重要的指标需要关注,以确保APP能够在用户使用时提供最佳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APP性能测试指标:1.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用户操作到系统给出响应的时间,通常由用户在APP上执行一个操作(比如点击按钮)开始,到系统给出反馈或结果的时间结束。

较低的响应时间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并增加用户对APP的满意度。

2.吞吐量:吞吐量是指系统可以处理的并发用户请求数量。

通过测试吞吐量,可以确定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较高的吞吐量意味着系统能够同时处理更多的用户请求,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可用性。

3.并发用户数:并发用户数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量。

测试并发用户数可以帮助确定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较高的并发用户数意味着系统能够处理更多的用户请求,并保持稳定的性能。

4.崩溃率:崩溃率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崩溃的概率。

通过测试崩溃率,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较低的崩溃率表示系统更加稳定,用户能够长时间地使用系统而不受到中断。

5.内存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占用的内存资源的比例。

测试内存利用率可以帮助确定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内存使用情况。

较低的内存利用率意味着系统对内存的需求较小,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6.CPU利用率:CPU利用率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占用的CPU资源的比例。

测试CPU利用率可以帮助确定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CPU使用情况。

较低的CPU利用率意味着系统对CPU的需求较小,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7.网络延迟:网络延迟是指数据在网络上传输过程中的时间延迟。

测试网络延迟可以帮助确定系统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较低的网络延迟意味着数据传输速度较快,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8.资源占用情况:资源占用情况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硬件资源的占用情况,包括内存、CPU、磁盘空间等。

测试资源占用情况可以帮助确定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性能测试指标

性能测试指标

性能测试指标记录下性能测试常⽤的⼏个指标。

1、TPSTPS的全称是Transaction Per Second,即每秒处理的事务数,那什么是事务呢?衡量⼀个系统性能的好坏,主要看的是单位时间内,系统可以处理多少业务量。

举个电商的例⼦: 1)假设要测试“下单”,那么“下单”业务就可看做是⼀个事务; 2)假设需要测试“添加购物车+下单”整体业务,那么“添加购物车”和“下单”这2个业务就组成了⼀个事务,此时TPS就是每秒处理“添加购物车+下单”这个⼀整个事务的数量。

2、QPSQPS的全称叫Request Per Second,字⾯意思⽐较好理解,就是每秒处理的请求数。

如果是测试单接⼝的情况下,TPS=QPS,例如上⾯电商例⼦中的第1)个场景。

3、TOP响应时间⼀个请求的响应时间由以下⼏部分时间构成。

响应时间=⽹络传输的总时间+各组件业务处理时间。

TOP响应时间是将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先从⼤到⼩进⾏排序,计算指定⽐例的请求都是⼩于某个时间。

该指标统计的是⼤多数请求的耗时。

⽤Jmeter进⾏测试通常看到下⾯⼏个数据: Top90(90%响应时间):90%的请求耗时都低于某个响应时间 Top95(95%响应时间):95%的请求耗时都低于某个响应时间 Top99(99%响应时间):99%的请求耗时都低于某个响应时间3、平均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所有请求的平均耗时=ART(Average Response Time)4、并发数/虚拟⽤户数压测⼯具中设置的并发线程/进程数量5、成功率请求的成功率,⼀般执⾏压测后我们会关注请求或者事务的成功率是多少,⼀般公司可能要求成功率在99.99%以上。

6、吞吐量⽹络中上⾏和下⾏的流量总和,吞吐量代表⽹络的流量,TPS越⾼,吞吐量越⼤。

注意:我们看到的jmeter聚合报告⼀般⼊下图,下表中的吞吐量实际是我们上⽂说的TPS或者QPS。

如果要计算吞吐量的话应该是接收+发送⽹络流量总和。

性能测试指标

性能测试指标

1、L R指标概念Transation Sunmmary(事务综述)对事务进行综合分析是性能分析的第一步,通过分析测试时间内用户事务的成功与失败情况,可以直接判断出系统是否运行正常。

Average Transaciton Response Time(事务平均响应时间)“事务平均响应时间”显示的是测试场景运行期间的每一秒内事务执行所用的平均时间,通过它可以分析测试场景运行期间应用系统的性能走向。

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通过事务数/TPS)“每秒通过事务数/TPS”显示在场景运行的每一秒钟,每个事务通过、失败以及停止的数量,使考查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过它可以确定系统在任何给定时刻的时间事务负载。

分析TPS 主要是看曲线的性能走向。

Total 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通过事务总数)“每秒通过事务总数”显示在场景运行时,在每一秒内通过的事务总数、失败的事务总署以及停止的事务总数。

Transaction Performance Sunmmary(事务性能摘要)“事务性能摘要”显示方案中所有事务的最小、最大和平均执行时间,可以直接判断响应时间是否符合用户的要求。

重点关注事务的平均和最大执行时间,如果其范围不在用户可以接受的时间范围内,需要进行原因分析。

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 Under Load(事务响应时间与负载)“事务响应时间与负载”是“正在运行的虚拟用户”图和“平均响应事务时间”图的组合,通过它可以看出在任一时间点事务响应时间与用户数目的关系,从而掌握系统在用户并发方面的性能数据,为扩展用户系统提供参考。

此图可以查看虚拟用户负载对执行时间的总体影响,对分析具有渐变负载的测试场景比较有用。

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Percentile)(事务响应时间(百分比))“事务响应时间(百分比)”是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而得到的综合分析图,也就是工具通过一些统计分析方法间接得到的图表。

软件测试性能指标

软件测试性能指标

软件测试性能指标性能指标是衡量软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了解软件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效率和资源消耗情况。

在软件测试中,性能测试是评估系统性能的过程。

下面将对性能指标进行详细说明。

1.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响应时间是指系统在接收到请求后,从开始处理到返回结果所需的时间。

响应时间是衡量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用户更关注系统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响应请求。

2. 吞吐量(Throughput):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或事务的数量。

吞吐量较高代表系统处理能力强,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请求。

3. 并发用户数(Concurrency):并发用户数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和支持的用户数量。

并发用户数越高,表示系统在负载下的承载能力越强。

4. 带宽(Bandwidth):带宽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对于网络应用程序来说,带宽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可以影响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延迟。

5. 资源利用率(Resource Utilization):资源利用率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硬件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处理器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等。

合理利用系统资源可以提高性能并减少资源浪费。

6. 可扩展性(Scalability):可扩展性是指在增加负载或用户数量的情况下,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

一个具有良好可扩展性的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服务器或资源,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7. 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个具有高可用性的系统可以持续提供服务并减少中断时间。

8. 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指系统在预定时间内保持正常的运行,不出现错误或故障。

一个具有高可靠性的系统可以减少用户产生不愉快的经历。

9. 容量(Capacity):容量是指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大用户数量或处理的最大数据量。

容量与性能相关,通常被用于评估系统的承载能力和资源需求。

性能测试指标:TPS,吞吐量,并发数,响应时间

性能测试指标:TPS,吞吐量,并发数,响应时间

性能测试指标:TPS,吞吐量,并发数,响应时间性能测试指标:TPS,吞吐量,并发数,响应时间常⽤的⽹站性能测试指标有:TPS、吞吐量、并发数、响应时间、性能计数器等。

并发数并发数是指系统同时能处理的请求数量,这个也是反应了系统的负载能⼒。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个系统最重要的指标之⼀,它的数值⼤⼩直接反应了系统的快慢。

响应时间是指执⾏⼀个请求从开始到最后收到响应数据所花费的总体时间。

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能处理的请求数量,体现系统处理请求的能⼒,这是⽬前最常⽤的性能测试指标。

QPS(每秒查询数)、TPS(每秒事务数)是吞吐量的常⽤量化指标,另外还有HPS(每秒HTTP请求数)。

跟吞吐量有关的⼏个重要是:并发数、响应时间。

QPS(TPS),并发数、响应时间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QPS(TPS)= 并发数/平均响应时间性能计数器性能计数器是描述服务器或操作系统性能的⼀些数据指标,如使⽤内存数、进程时间,在性能测试中发挥着“监控和分析”的作⽤,尤其是在分析统统可扩展性、进⾏新能瓶颈定位时有着⾮常关键的作⽤。

Linux中可以使⽤ top 或者 uptime 命令看到当前系统的负载及资源利⽤率情况。

资源利⽤率:指系统各种资源的使⽤情况,如cpu占⽤率为68%,内存占⽤率为55%,⼀般使⽤“资源实际使⽤/总的资源可⽤量”形成资源利⽤率。

$ toptop - 15:47:21 up 4 days, 19:57, 7 users, load average: 0.00, 0.00, 0.00Tasks: 109 total, 1 running, 108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Cpu(s): 0.5%us, 0.5%sy, 0.0%ni, 98.8%id, 0.0%wa, 0.0%hi, 0.2%si, 0.0%stMem: 1922368k total, 1845156k used, 77212k free, 163552k buffersSwap: 4128760k total, 22284k used, 4106476k free, 637292k cached所以,⼀个⽹站优化的⽬的即是,最⼤限度的利⽤好服务器硬件资源提升资源利⽤率,减少⽤户请求的响应时间,提⾼系统吞吐量,提⾼系统并发数。

7个常用的网络性能测试指标

7个常用的网络性能测试指标

7个常用的网络性能测试指标网络性能测试是网络运维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常用指标有很多种。

本文将介绍7个常用的网络性能测试指标,分别是延迟、丢包率、带宽、吞吐量、连接时延、传输速率和网络质量。

一、延迟延迟是指数据包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

它通常被分为三个部分:传输延迟、处理延迟和排队延迟。

传输延迟是指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处理延迟是指数据包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处理所需的时间,排队延迟是指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中等待传输的时间。

延迟是衡量网络响应速度的重要指标。

通常,越低的延迟意味着更快的网络响应速度。

延迟的单位是毫秒(ms)。

在游戏、视频会议等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中,延迟更低更好。

二、丢包率丢包率是指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在传输中未能成功到达接收端的比例。

通常,数据包丢失的原因包括网络拥堵、传输错误等。

丢包率通常借助ping命令进行测试。

在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中,丢包率过高会导致传输中间断,影响使用体验。

因此,较低的丢包率是更优秀的网络性能指标。

三、带宽带宽是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

通常,带宽以位/秒(bps)为单位,常见的有Mbps和Gbps。

带宽通常由网络设备的物理限制所决定,但如果网络中有其他设备共享相同的带宽,那么实际可用带宽可能会有所不同。

带宽是衡量网络能力的重要指标。

如果网络的带宽不足,导致的后果将是缓慢的网络速度,连接时延等问题。

四、吞吐量吞吐量是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

与带宽不同的是,吞吐量通常是指网络传输时间内的数据量。

在测量吞吐量时,通常会对网络流量进行控制,以便得出数据传输的准确速度并防止网络拥堵。

吞吐量是衡量网络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吞吐量意味着更快的网络传输速度和更高的数据利用率。

五、连接时延连接时延是指在建立TCP连接过程中所需的时间。

在TCP 连接建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握手过程,包括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等。

在时间对高实时性要求的应用场景中,连接时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APP性能测试指标

APP性能测试指标

1、响应2、内存3、CPU4、FPS(app使用的流畅度)5、GPU渲染6、电量7、流量一、响应响应时间和响应速度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度,进而影响到产品的日活、留存。

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包括安装、卸载、启动、切换各功能页面的耗时。

主要测试点:1.冷启动:首次启动app的时间间隔(只是启动时间,不包括页面加载)2、热启动:非首次启动app的时间间隔(只是启动时间,不包括页面加载)3、完全启动:从启动到首页完全加载出来的时间间隔在项目中,主要测试关注点是冷启动,热启动二.内存在Android系统中,每个APP进程除了同其他进程共享内存(Shareddirty)外,还独用私有内存(PriVatedirty),通常使用PSS(私有内存+比例分配共享内存)来衡量一个APP的内存开销。

移动设备的内存资源是非常有限,为每个APP进程分配的私有内存也是有限制,如果内存消耗过大就会造成应用卡顿或者闪退。

正常情况下,应用不应占用过多的内存资源,且能够及时释放内存,以免发生内存泄漏。

测试点:1.空闲状态:切换至后台或者启动后不做任]可操作,消耗内存最少2、中强度状态:时间偏长的操作应用3、高强度状态:高强度使用应用4、应用内存峰值5、应用内存泄露6、应用是否常驻内存7、压力测试后的内存使用三、CPU手机CPU,即中央处理器是手机最重要的硬件指标,它是整台手机的控制中枢系统。

应用程序占用的CPU大小直接影响了系统性能。

CPU测试,主要关注的是CPU的占用率。

CPU 使用率过高,导致手机发烫发热,手机响应变慢,用户体验就会很差。

测试点:1.在空闲时间(切换至后台)的消耗(CPU占用率0%)2、在运行一些应用的情况下,观察应用程序占用cpu的情况(cpu占用率50%)3、在高负荷的情况下看CPU的表现(CPU占用率80%以上)具体场景:1.应用空闲状态运行监测CPU占用率空闲状态:应用按Home键退到后台,不再占用系统的状态(通常是灭屏半分钟后)CPU占用率=0%2、应用中等规格运行监测CPU占用率中等规格:模拟用户最常见的使用场景CPU占用率≤30%3、应用满规格长时间正常运行监测CPU占用率CPU占用率≤30%4、应用正常运行期间监测CPU占用率峰值应用正常运行:打开应用进行基本操作CPU占用率≤50%四、FPS(应用的使用流畅度)FPS是图像领域中的定义,是指画面每秒传输帧数,通俗来讲就是指动画或视频的画面数。

网站的性能测试指标

网站的性能测试指标

网站的性能测试指标1.响应时间:网站响应时间是指用户发送请求到接收到网站响应所需的时间。

较低的响应时间意味着用户可以快速获得所需信息,提高用户体验。

2.并发用户数:并发用户数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访问网站的用户数量。

通过测试网站在不同并发用户数下的响应时间,可以评估网站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3.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处理的请求数量。

较高的吞吐量表明网站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请求,提高用户访问效率。

4.错误率:错误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错误请求占总请求数的比率。

较低的错误率表明网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

5.页面加载时间:页面加载时间是指网页从开始加载到完全加载所需的时间。

较低的页面加载时间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引擎排名。

6.网络延迟:网络延迟是指在传输数据时所需的时间。

较低的网络延迟可以加快网站响应速度。

7.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速度。

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提高网站的加载速度和用户体验。

8.内存占用:内存占用是指网站在运行过程中所占用的内存大小。

较低的内存占用可以提高网站的性能和稳定性。

9.CPU利用率:CPU利用率是指网站在运行过程中对CPU资源的利用率。

较低的CPU利用率可以提高网站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10.带宽利用率:带宽利用率是指网站在传输数据时对带宽资源的利用率。

较低的带宽利用率可以提高网站的加载速度和用户访问效率。

11.数据库查询时间:数据库查询时间是指网站在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所需的时间。

较低的数据库查询时间可以加快网站的响应速度。

12.缓存命中率:缓存命中率是指在访问网站时从缓存中获取数据的比率。

较高的缓存命中率可以减少对数据库和服务器的访问,提高网站的性能。

13.错误日志:错误日志是记录网站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和异常的记录。

通过分析错误日志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站的问题,提高网站的稳定性。

14.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是指用户对网站使用体验的满意程度。

APP性能测试指标

APP性能测试指标

APP性能测试指标1.响应时间:指用户在操作APP时,系统响应请求的时间。

较低的响应时间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较高的响应时间则可能导致用户流失。

2.吞吐量:表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量。

较大的吞吐量意味着系统具备处理大量请求的能力,能够满足高并发的需求。

3.并发用户数:表示系统能够同时处理的用户数量。

较高的并发用户数意味着系统具备处理多个用户并发访问的能力,能够提供稳定的性能。

4.资源利用率:指系统在执行任务时,所使用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利用率。

包括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存储利用率等。

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可能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5.容量:指系统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或用户数量。

较大的容量意味着系统能够处理更多的数据和用户,具备扩展性和可伸缩性。

6.稳定性:指系统在长时间运行或高压力环境下能否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

较高的稳定性意味着系统具备良好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7.安全性:指系统在处理数据和用户信息时,能否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

较高的安全性意味着系统具备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能力。

8.可维护性:指系统在出现问题时,能否方便地进行修复和维护的能力。

较高的可维护性意味着系统具备容易诊断和修复问题的特性。

9.可伸缩性:指系统在面临不同规模或负载的情况下能否有效地扩展。

较高的可伸缩性意味着系统具备弹性扩展的能力,能够满足未来的增长需求。

10.用户体验:指用户在使用APP时的主观感受和满意度。

用户体验包括界面友好性、操作简便性、反应速度等方面。

较好的用户体验能够提高用户粘性和再使用率。

综上所述,APP性能测试指标涵盖了系统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资源利用率、容量、稳定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伸缩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试和评估,可以发现并解决性能问题,提高APP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1.1 编写目的本文总结提炼性能测试相关项目实施经验,规范使用性能测试进行性能测试系统技术指标,规范技术测试结果评价,统一性能测试技术测试质量度量。

应用系统技术质量度量指标范围广泛,本文难以涵盖全部。

用常用指标来进行说明,其他未说明指标将在后续测试工作中继续补充和完善本指标体系。

1.2 适用对象和范围本指标适用于使用性能测试进行性能测试项目技术质量评价依据。

预期读者为测试管理人员、测试实施人员、技术支持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系统技术质量相关人员。

2 系统性能指标2.1 业务指标业务指标主要包括并发用户数、响应时间、处理能力,这三个指标有一定的关系的,具体可参照:《并发用户数与TPS关系》2.1.1 交易响应时间2.1.1.1 定义及解释响应时间指用户从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整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

在性能检测中一般以测试环境中压力发起端至服务器返回处理结果的时间为计量,单位一般为秒或毫秒,该时间不同于模拟真实环境的用户体验时间。

平均响应时间:指系统稳定运行时间段内,同一交易的平均响应时间。

一般而言,交易响应时间均指平均响应时间。

平均响应时间指标值应根据不同的交易分别设定,一般情况下,分为复杂交易响应时间、简单交易响应时间、特殊交易响应时间。

其中,特殊交易响应时间的设定必须明确该交易在响应时间方面的特殊性。

2.1.1.2 简称Response Time: RT2.1.1.3 标准不同行业不同业务可接受的响应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情况,对于在线实时交易:•互联网企业:500毫秒以下,例如淘宝业务10毫秒左右。

•金融企业:1秒以下为佳,部分复杂业务3秒以下。

•保险企业:3秒以下为佳。

•制造业:5秒以下为佳。

对于批量交易:•时间窗口:不同数据量结果是不一样的,大数据量的情况下,2小时内完成。

2.1.2 系统处理能力2.1.2.1 定义及解释系统处理能力是指系统在利用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系统处理能力通过系统每秒钟能够处理的交易数量来评价,交易有两种理解:一是业务人员角度的一笔业务过程;二是系统角度的一次交易申请和响应过程。

前者称为业务交易过程,后者称为事务。

两种交易指标都可以评价应用系统的处理能力。

一般的建议与系统交易日志保持一致,以便于统计业务量或者交易量。

系统处理能力指标是技术测试活动中重要指标。

2.1.2.2 简称一般情况下,用以下几个指标来度量:•HPS(Hits Per Second):每秒点击次数,单位是次/秒。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系统每秒处理交易数,单位是笔/秒。

•QPS(Query per Second):系统每秒处理查询次数,单位是次/秒。

对于互联网业务中,如果某些业务有且仅有一个请求连接,那么TPS=QPS=HPS,一般情况下用TPS来衡量整个业务流程,用QPS来衡量接口查询次数,用HPS来表示对服务器点击请求。

2.1.2.3 标准无论TPS、QPS、HPS,此指标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非常重要的指标,越大越好,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金融行业:1000TPS~9000TPS•保险行业:100TPS~1000TPS•制造行业:10TPS~50TPS•互联网电子商务:10000TPS~100000TPS,例如天猫5万TPS•互联网中型网站:100TPS~500TPS•互联网小型网站: 50TPS~100TPS2.1.3 并发用户数2.1.3.1 定义及解释并发用户数指在同一时刻内,登录系统并进行业务操作的用户数量。

并发用户数对于长连接系统来说最大并发用户数即是系统的并发接入能力。

对于短连接系统而言最大并发用户数并不等于系统的并发接入能力,而是与系统架构、系统处理能力等各种情况相关。

在测试中,采用虚拟用户来模拟现实中用户进行业务操作。

2.1.3.2 简称Virtual User: VU2.1.3.3 标准一般情况下,性能测试是将系统处理能力容量测出来,而不是测试并发用户数,除了服务器长连接可能影响并发用户数外,系统处理能力不受并发用户数影响,可以用最小的用户数将系统处理能力容量测试出来,也可以用更多的用户将系统处理能力容量测试出来。

2.1.4 错误率2.1.4.1 定义及解释错误率指系统在负载情况下,失败交易的概率。

错误率=(失败交易数/交易总数)*100%。

稳定性较好的系统,其错误率应该由超时引起,即为超时率。

2.1.4.2 简称Failure Ratio: FR2.1.4.3 标准不同系统对错误率的要求不同,但一般不超出千分之六,即成功率不低于99.4%2.2 资源指标2.2.1 CPU2.2.1.1 定义及解释中央处理器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Control Unit)。

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CPU Load: 系统正在干活的多少的度量,队列长度。

系统平均负载。

2.2.1.2 简称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2.2.1.3 标准CPU指标主要指的CPU利用率,包括用户态(user)、系统态(sys)、等待态(wait)、空闲态(idle)。

CPU 利用率要低于业界警戒值范围之内,即小于或者等于75%;CPU sys%小于或者等于30%, CPU wait%小于或者等于5%。

单核CPU也需遵循上述指标要求。

CPU Load要小于CPU 核数。

2.2.2 Memory2.2.2.1 定义及解释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

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

2.2.2.2 简称Memory就是内存的简称。

2.2.2.3 标准现代的操作系统为了最大利用内存,在内存中存放了缓存,因此内存利用率100%并不代表内存有瓶颈,衡量系统内有有瓶颈主要靠SWAP(与虚拟内存交换)交换空间利用率,一般情况下,SWAP交换空间利用率要低于70%,太多的交换将会引起系统性能低下。

2.2.3 磁盘吞吐量2.2.3.1 定义及解释磁盘吞吐量是指在无磁盘故障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磁盘的数据量。

2.2.3.2 简称Disk Throughput.2.2.3.3 标准磁盘指标主要有每秒读写多少兆,磁盘繁忙率,磁盘队列数,平均服务时间,平均等待时间,空间利用率。

其中磁盘繁忙率是直接反映磁盘是否有瓶颈的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磁盘繁忙率要低于70%。

2.2.4 网络吞吐量2.2.4.1 定义及解释网络吞吐量是指在无网络故障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网络的数据数量。

单位为Byte/s。

网络吞吐量指标用于衡量系统对于网络设备或链路传输能力的需求。

当网络吞吐量指标接近网络设备或链路最大传输能力时,则需要考虑升级网络设备。

2.2.4.2 简称Network Throughput2.2.4.3 标准网络吞吐量指标主要有每秒有多少兆流量进出,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设备或链路最大传输能力的70%。

2.2.5 内核参数操作系统内核参数主要包括信号量、进程、文件句柄,一般不要超过设置的参数值即可,具体如下:2.3 中间件指标2.3.1 定义及解释常用的中间件例如Tomcat、Weblogic等指标主要包括JVM, ThreadPool, JDBC,具体如下:2.3.2 标准•当前正在运行的线程数不能超过设定的最大值。

一般情况下系统性能较好的情况下,线程数最小值设置50和最大值设置200比较合适。

•当前运行的JDBC连接数不能超过设定的最大值。

一般情况下系统性能较好的情况下,JDBC最小值设置50和最大值设置200比较合适。

•GC频率不能频繁,特别是FULL GC更不能频繁,一般情况下系统性能较好的情况下,JVM最小堆大小和最大堆大小分别设置1024M比较合适。

2.4 数据库指标2.4.1 定义及解释常用的数据库例如MySQL指标主要包括SQL、吞吐量、缓存命中率、连接数等,具体如下:2.4.2 标准•SQL耗时越小越好,一般情况下微秒级别。

•命中率越高越好,一般情况下不能低于95%。

•锁等待次数越低越好,等待时间越短越好。

2.5 前端指标2.5.1 定义及解释前端指标主要包括页面展示和网络所花的时间,具体如下:2.5.2 标准•页面要尽可能小及压缩。

•页面展示和花费时间越短越好。

2.6 稳定性指标2.6.1 定义及解释最短稳定时间:系统按照最大容量的80%或标准压力(系统的预期日常压力)情况下运行,能够稳定运行的最短时间。

一般来说,对于正常工作日(8小时)运行的系统,至少应该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8小时以上。

对于7*24运行的系统,至少应该能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24小时以上。

如果系统不能稳定的运行,上线后,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和长时间运行,将会出现性能下降甚至崩溃的风险。

2.6.2 标准•TPS曲线稳定,没有大幅度的波动。

•各项资源指标没有泄露或异常情况。

2.7 批量处理指标2.7.1 定义及解释指批量处理程序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数量。

一般用每秒处理的数据量来衡量。

处理效率是估算批量处理时间窗口最重要的计算指标。

关于批量处理时间窗口,不同系统的批量处理时间窗口在起止时间上可以部分重叠。

另外,同一系统内部,也可能存在多个批量处理过程同时进行,其时间窗口相互叠加。

长时间批量处理将会对联机在线实时交易产生重大的性能影响。

2.7.2 标准•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批处理时间窗口时间越短越好。

•不能影响实时交易系统性能。

2.8 可扩展性指标2.8.1 定义及解释指应用软件或操作系统以群集方式部署,增加的硬件资源与增加的处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为:(增加性能/原始性能)/(增加资源/原始资源)*100%。

扩展能力应通过多轮测试获得扩展指标的变化趋势。

一般扩展能力你常好的应用系统,扩展指标应是线性或接近线性的,现在很多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的扩展能力非常好。

2.8.2 标准•理想的扩展能力是资源增加几倍,性能就提升几倍。

•扩展能力至少在70%以上。

2.9 可靠性指标2.9.1 双机热备对于将双机热备作为可靠性保障手段的系统,可衡量的指标如下:•节点切换是否成功及其消耗时间•双机切换是否有业务中断•节点回切是否成功及其耗时•双机回切是否有业务中断•节点回切过程中的数据丢失量在进行双机切换的同时,使用压力发生工具模拟实际业务发生情况,对应用保持一定的性能压力,保证测试结果符合生产实际情况。

2.9.2 集群对于使用集群方式的系统,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考量其集群可靠性:•集群中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系统是否有业务中断情况出现•在集群中新增一个节点时,是否需要重启系统•当故障节点恢复后,加入集群,是否需要重启系统•当故障节点恢复后,加入集群,系统是否有业务中断情况出现•节点切换需要多长时间在验证集群可靠性的同时,需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压力工具模拟实际业务发生相关情况,对应用保持一定的性能压力,确保测试结果符合生产实际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