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 )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合集下载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一、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二、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中国。

(完整版)《近现代史纲要》目录

(完整版)《近现代史纲要》目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目录开篇的话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陈金龙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21四、基本历史线索:1840—1919年的中国第一章外国侵略与反侵略斗争刘苍劲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经济掠夺四、文化渗透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二、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孟庆顺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73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周 云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87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91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共和制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陈金龙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四、基本历史线索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吴九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二、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吴 炜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84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第三节总结历史经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二、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潘利红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三、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二、从片面抗战到消极抗战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及其地位五、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一、抗日战争的胜利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林雄辉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281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 )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 陈金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完善和发展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跨越四、基本历史线索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谭 毅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二、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三节走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四、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周全华第一节良好的开局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349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一、“大跃进”及其纠正355二、“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三、艰难的探索,深刻的教训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一、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基本建立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四、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王丽荣第一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转折一、解放思想,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二、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三、为全面打开新局面创造条件第二节改革开放的起步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一、改革开放的起步二、改革开放的初步展开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二、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继续前进简短的结语。

中国近代政治历史

中国近代政治历史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其二:1953年1月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时期。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在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与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 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 制度。
二、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意识到了 苏联这种社会主义模式的种种弊端,在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特别 是完成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开始总结国内外的经验,特别 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再次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 际的结合,力图摆脱苏联模式,寻找自 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如果我们深入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一、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一,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开
始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
第二,是中国人民进一步普遍认同马克 思主义,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 认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一、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 索、开辟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的历史。经过艰辛的探索,我们已经成 功地开辟了两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通过 这条道路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 ,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 们正沿着这条道路奋勇前进,不断创造 出人间奇迹。
从这些历史的成就,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
第一,新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全面的巨大进步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只要不存在偏见,每 一个人都应承认也都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的六十多年,是中国全面走向繁荣富 强的六十多年,是中华民族开始伟大复兴六十 多年,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立世界民族之 林的六十多年。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三、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市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相互关系: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理由:1)、——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2)、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3)、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首先与主要的)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示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使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乱不断的历史,国家基本统一,社会政治趋向稳定,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前提条件,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第二大历史任务——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史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

主要体现在:第一,在经济建设方面,把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建立了适合国情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在对外开放方面,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实现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为本国的发展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

第五,在国防建设方面,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和一支“打得赢、不变质”的人民军队,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的各‎种考验面前‎,不但能够励‎精图治,战胜困难,而且能够使‎新中国很快‎走上健康发‎展道路,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但能‎够破坏旧世‎界,还能够领导‎人民建设新‎世界。

从而使学生‎坚定对党的‎信念。

重点和难点‎:(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2)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所‎走过的艰辛‎历程;(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认识到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奋斗的结‎果,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科学道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一)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之选择题

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之选择题

近现代史纲要复习之选择题单选题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半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A)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D)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A.列强之间的矛盾B.国际舆论谴责列强侵略中国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的实力3.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B)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天演论》D.《盛世危言》5.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A.帝国主义的强大B.经济技术的落后C.社会制度的腐败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差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四洲志》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D)A.富国强兵B.均贫富、等贵贱C.维新变法D.中体西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A)A.资产阶级改革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D.工人运动4.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C)A.民用工业B.新式学堂C.军用工业D.新式农场5.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主张建立的政治制度是(B)A.封建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议会民主制6.提出“三纲四维之道不可变",ldquo;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的主张是nbsp; (B)A.维新派B.洋务派C.革命派D.立宪派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B)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中国国民党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五五宪草》C.《中华民国约法》D.《变法通议》3.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D)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4.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B)A.要不要向西方学习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5.标志着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C)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创立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 9 1 9—1 9 4 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1919—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A)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2.1919—1949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依旧占优势的是(C)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封建经济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3.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在哪方面开始的(B)A.交通业B.金融业C.农业D.工业4.在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建国方案是要(B)A.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D.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C)A.科学、进步B.独立、富强C.民主、科学D.自由、民主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B)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北伐战争3.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B)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4.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C)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B.中共“三大”的召开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5.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赞扬十月革命的是(D) A.陈独秀B.毛泽东C.李达D.李大钊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1927年4月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府所代表的阶级是(B)A.工人阶级B.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C.农民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2.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A.井冈山B.湘鄂西C.左右江D.鄂豫皖3.中国共产党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在(B)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4.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A)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百色起义5.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C)A.议会斗争B.经济斗争C.武装斗争D.文化斗争6.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的原因是(D) A.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B.创建了新型的人民军队C.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D.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A)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华北事变D.西安事变2.全国性抗战开始于(C)A.华北事变B.皖南事变C.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3.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B)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大捷D.阳明堡大捷4.中国共产党在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A)A.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B.斗争到底的原则C.实事求是的原则D.团结合作的原则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D)A.没收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B.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国家所有C.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D.减租减息6.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以图将来”的侵略方针,表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目的是(D) A.让东北三省独立出去,建立新的国家B.实现东三省自治C.更好地帮助东三省发展D.侵占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7.中共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政府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在于(C)A.要不要抗日B.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C.依靠哪些力量抗日D.采取哪种方法抗日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B)A.七七事变的爆发B.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C.红军改编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B)A.中共五大B.六届六中全会C.中共七大D.七届二中全会2.整风运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A)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3.提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的会议是(B)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4.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执政党建没问题的是(B)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D.中共七届四中全会5.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A)A.中原解放区B.山东解放区C.东北解放区D.西北解放区6.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指(B)A.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党的建设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C.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的建设D.群众路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性质是(D)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全国人民集中力量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中不包括(B)A.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B.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C.恢复国民经济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3.1951年底到1952年,党和政府开展了(A)A.“三反”、“五反”运动B.镇压反革命C.土地改革D.抗美援朝4.建国之初,新中国同苏联订立的中苏同盟条约是(D)A.《中苏北京条约》B.《中苏莫斯科条约》C.《中苏军事协议书》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5.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定位是(C)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矛盾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标志着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C)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3.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B)A.“四马分肥”B.定股定息C.加工订货、统购包销D.国家资本主义4.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A)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B.利用、限制、改造C.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D.鼓励、支持、扶助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A)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辩证统一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B)A.和平赎买B.国家资本主义C.利用、限制、改造D.互助合作7.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C)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全行业公私合营D.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A.解决敌我矛盾B.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解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A)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八字方针是(B)A.调整、改革、整顿、提高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调整、巩固、改革、提高D.调整、改革、充实、提高4.毛泽东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著作是(D)A.《反对本本主义》B.《论十大关系》C.《矛盾论》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5.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D)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消极影响C.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D.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完全弄清楚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新时期的标志是(C)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2.标志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任务的是(B)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1980年邓小平所作的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D.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3.下列会议中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D)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A.中共十四大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共十七大5.首次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文件是(B)注:答案确实是B,但原书上写的D,用哪个大家自己斟酌好了,感谢热心的同学发现问题。

10下编综述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年至今)

10下编综述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年至今)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年至今)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取得辉煌 成就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 展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历史。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

“在执行过程中一再‘加速’、 ‘加快’,以致几年的时间,就 完成了过渡,‘一化’的任务没 有完成,‘三改’的工作也做得 很粗‛。 “一化三改‛中的三大改造是加 速完成的,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 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底就完成 了。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推荐阅读: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人民 出版社1997年版。 2、R.麦克法考尔、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 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政治报告(1997年9月)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国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 范围的基本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长期的政 治衰败、国家分裂和社会动乱的局面。 建立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能够独立地行使国家 主权的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权。 使国家真正获得了自主进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和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新的问题是如何建设一个新社会,如何实现现代 化——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9)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9)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976—1978年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1978、12—— 目前,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取得的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 深圳经济特区
富裕农村的住宅小区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
香港回归典礼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来自(1949.10—1956年底)
(1)国民经济恢复阶段(1949.10—1952 年底) 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而中心工作是 恢复国民经济。 (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 度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1953— 1956年底)
2、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 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年底—1966)
(1)1956——1958年,正确探索阶段 (2)1958——1960年,建设方针失误阶段 (3)1960——1966年,国民经济调整阶段
3、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5—1976.10) 4、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1976.10至今)
主要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 特务、土匪 B、国民经济——面临崩溃,不法资 本家猖狂进攻 C、帝国主义 ——企图扼杀新中国 a 、政治上——不承认 b、经济上——封锁禁运 c、军事上——包围威胁

1、追歼残敌,解放全国领土
2、抗美援朝 建国初期 三大运动
3、土地改革运动
4、镇压反革命运动
5、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 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 业带来哪些影响?…………………………………………………………………………………8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9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 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By -Tell-------------------------------------------------------------

--------------------------------------------------Tell 视觉设计 QQ1095007554--------------------------------------------------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1、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4 2、 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15
�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6 2、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6 3、 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7

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
第一,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开始走向繁荣 富强的历史。 第二,这是中国人民进一步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 认同中国共产党、选择和认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 史。 第三,这是中共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
(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5
2.1956.12—1966.5,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这时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 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 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 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 现工业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这个时期党的工 作的主导方面。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 动的重大失误。虽对其进行了纠正,但不彻底,且在政 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最终导致了“文革”的发 动。 16
毛泽东概括为:“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
13
4.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主要抓的四项工作
(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追剿残敌,统一大陆,建立
各级人民政权,实行土改、镇反、涤荡旧社会的污泥浊水等。
(2)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稳定物价,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936年20%.
3.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 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 灾难的内乱。
但因党和人民对“文革”错误的抵制,国民经 济虽遭重大损失,而粮食生产、工业交通、基本建 设和科学技术等仍取得一些重要成就。若无“文 革”,可能更大。

下编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 共119页PPT资料

下编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 共119页PPT资料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 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 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 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战乱结束, 建设开始)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社会 主义方向)。
土地改革后,农 民分到了果木树, 生产热情大大提 高,这是广州一 位农民在采摘荔 枝。
“三反”运动(1951.12—1952.6)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加三反运动的人数约380万人,共查 出贪污分子和犯有贪污错误的人约120万人,其中贪污在1000元 以上者为105000人。约有900余人因贪污数额巨大,手段恶劣, 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或顽固不化,拒不坦白,受到了法律制裁。 约有40人,被判处死刑。
第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没收官僚资本 2、稳定物价的斗争 3、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工作
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的签订。 2、抗美援朝。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2、“五反”反动。(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 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五反”运动(1951.12—1952.6)
反对行贿 反对Βιβλιοθήκη 税漏税 反对偷工减料 反对盗骗国家财产 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国际环境: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2、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 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1953年7月 27日,美国被迫与朝中方面签订停战协定,朝鲜 战争结束。

下编综述.jsp

下编综述.jsp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 第一,结束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 中国人民的历史 ; • 第二,结束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 第三,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 史; • 第四,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开始树立起健康 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
•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 新生的人民政权。 •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 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 和安全。 • 第四,能不能经受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 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绩效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的表征
• 2.经济制度: •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要 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起来。 • ——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 量,劳动群众的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 • 3.文化制度: • ——初步确立起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和文 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 ——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和发展社 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中国共产 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 工作: •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 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的表征
1.政治制度: • 国家制度——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 根本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制度; • 国家结构形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在 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主要内容1、关于时间的划分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1840————1919——1949—1956——至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2、主要内容: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49)中国沦为“两半”社会,为改变此状况,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各自的探索和奋斗!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顺利(1919—1949)中国仍然是“两半社会”,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领导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新时期(1949—至今)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第一讲风云变换八十年(综述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二、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1、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大势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了解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的骄傲。

(2)中国由盛转衰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

清朝从“康雍乾”盛世到衰相尽显的根本原因:由封建制度自身所决定的,这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发展可能性的潜力已到尽头。

(请看书)政治上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

文化上的专制主义统治。

清朝统治危机四伏的具体表现:政治上的腐败A官僚机构的膨胀B吏治的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连绵不绝,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军事上A军制落后B军备废弛思想文化上奉行文化专制政策,导致思想僵化A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B 文字狱对外关系方面,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沿海限定通商,实行行商制度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资料]新编中国现代史及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资料]新编中国现代史及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2.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建国后的头三年,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镇压了反革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开展了打退资产阶级进攻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

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政治:1.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使全国领土基本解放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镇压反革命运动4."三反""五反"运动经济: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合理调整工商业4.政府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5.土地改革(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政治:1.中共八大2.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反右倾"斗争经济:1."大跃进"2.人民公社(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导火线走向结束:四五运动奠定群众基础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损失达5000亿元,但社会还是有缓慢发展“徘徊”: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指导思想没有改变,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前进”:教科文事业面貌一新,国民经济较快恢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教学目的: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和反思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积累的主要经验与实现的历史性跨越。

教学时间:1学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形势与任务(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各族人民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使领导和组织中国人民革命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担负起了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生活的重任,党的历史也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中国人民革命取得伟大胜利,这是当时形势的主流。

同时,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很多困难,面临着很多严峻考验。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在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虽已获得基本胜利,但还没有完全结束。

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西南、华南和沿海岛屿负隅顽抗。

在新解放地区,国民党在溃逃时遗留下大批残余力量,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

他们寄希望于帝国主义对中国内战的干涉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妄图卷土重来。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在经济上,新中国所继承的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生产萎缩,交通梗阻,民生困苦,失业众多。

特别是由于国民党政府长期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投机猖撅、市场混乱的既成局面。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 )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优质PPT]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    )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优质PPT]
第四,能不能经受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 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绩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 和中央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 作: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生产资料公有 制为主要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 起来。
——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 的领导力量,劳动群众的集体经济是社会主 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化制度:
——初步确立起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 领域和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主要教训——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一个时期内遭到破坏,党的领导人的错误后来 被极少数野心家、阴谋家所利用,给党、国家 和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 新。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 前进中的问题。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 时期(1949—)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目的: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取得的 辉煌成就,总结和反思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理 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发展中国”的道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信心。
3. 20年建设和探索的经验与教训
(1)经济建设——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 体系和工业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第一,生产力水平不高,发展很不平衡。
第二,文化发展落后,民主和法制建设刚刚
起步,国民整体素质不高。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处在初创时期,还很不 完善、很不巩固,许多具体制度还有待建立 和完善。
3. 20年建设和探索的经验与教训
(1)经济建设——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积累的主要经验与实现的
历史性跨越。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形势与任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第一,结束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



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 ; 第二,结束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第三,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 的历史 ; 第四,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开始树立起 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二)在曲折中前进的20年
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国家政权,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保证和根本前提。 第二,消灭了剥削制度,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 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 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实现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的优势,为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民 主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 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为新中国各项 事业的胜利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2.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生产资料公有
制为主要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 起来。 ——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 的领导力量,劳动群众的集体经济是社会主 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化制度: ——初步确立起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
领域和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 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
(5)执政党建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
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有了新的发展,使20 世纪50年代成为中国共产党党风和整个社会风 气最好的时期之一。20世纪60年代,在三年 严重经济困难的考验面前,全党大兴调查研究 之风,努力纠正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主要教训——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一个时期内遭到破坏,党的领导人的错误后来 被极少数野心家、阴谋家所利用,给党、国家 和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的表征 1.政治制度: 国家制度——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根本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 商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在单一制国 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
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 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 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 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 新时期(1949— )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目的: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取得的
辉煌成就,总结和反思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理 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发展中国”的道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信心。
(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稳定的关系。 (7)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 特色的精兵之路。 (8)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 华民族的凝聚力。 (9)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 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0)坚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 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进行有计划的 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期。 (二)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曲折前进的时期。其中,1956年到1966年5月, 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66年5月至 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三)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绩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


和中央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 作: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完善和发展
(3)文化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
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 体系,满足了当时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国防 尖端技术、电子技术等领域,依靠集体攻关,在一 些方面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社会风气和人的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主要教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断受 到“左”倾思想的干扰和阻碍,影响了科学文化事 业的繁荣发展。
设,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 体系和工业体系。 主要教训——没有始终一贯地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以至后来误入“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轨道。
(2)政治建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类型
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国家经济管理、社会 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一整套具体制度,在民主 与法制建设方面积累了初步经验。 主要教训——未能充分做到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一度遭到严重 破坏,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损害。
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性跨越
1.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2.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 4.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5.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四、基本历史线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验与启示
(1)坚持把又快又好发展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
发展的根本要求。 (2)坚持把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 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则。 (3)坚持把着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作为搞好宏观调控、 促进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式。 (4)坚持把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总量平衡 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5)坚持把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作为搞好宏观调控、 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6)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搞好 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理论建设——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
盾的学说,并据此提出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为主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 服务的总方针,初步形成基本适合当时情况的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事业的一整套具体的 方针、政策。 主要教训——不适当地改变了中共八大对国内 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逐渐脱离毛泽东思想的 科学轨道,致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 倾指导思想在一定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导致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 新。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 前进中的问题。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 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