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明清时期美术(下))【圣才出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 课后习题及详解

1.简要介绍明代书籍版画的发展概况。列举代表性作品说明小说戏曲插图方面的艺术成就。

答:(1)明代雕版印刷的范围和内容广泛,刻印技术精良,新老刻书中心各自形成独特的刻印风格。书商注意利用精美的版画吸引读者,多数书中附有插图,绘刻相当讲究,形式风格多种多样,构图活泼巧妙,人物生动传神。到明代万历年间,书籍版画出现群采纷呈的局面,涌现出不同的流派和众多技艺高超的优秀刻工,产生出不少优秀作品,并出现建阳版画、金陵版画、徽州版画以及武林版画等著名版画流派。

(2)如建阳版画中《水浒志传评林》与《西厢记》。《水浒志传评林》万历年间由余象斗三台馆书林刻印,插图多达1300多幅,具有连环画性质。《西厢记》由刘龙田乔山堂书肆刻印,随剧中场次每折一图,以表现人物情节为主,加强了神情性格的描绘,背景尽量简略,使主体形象突出,图上端有四字标题,两旁配以联语作说明。变狭长式上图下文为整页大图,大大拓展了众多人物形象的铺排和复杂情节的刻画空间。

2.试述清代木版年画的发展面貌及其艺术特色。

答:清代年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有不少作品在表现社会生活面貌、反映群众思想感情和愿望以及结合群众新春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代表了这一时期年画艺术发展的新成就。

(1)驱邪纳福的神祇仍占一定比重,但内容已有变化和发展。神祇在年画中迷信成分极重,但有的作品为适应群众要求而能突破其固定的内容和格式,其中以门画的表现比较显著,这些变化与发展给我们批判继承传统年画艺术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2)在明清人物画显著衰颓下,年画中的风俗画却展现了异常发达的局面。清代年画较广泛地反映了市民、农民及各行各业的面貌,超过了宋以来年画中的货郎、婴戏、田家乐之类的题材。

(3)小说戏曲题材在年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小说戏曲年画适应群众的娱乐要求,更多地熔铸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审美判断。反映出人们对争取自由幸福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美。

(4)美女、娃娃、风景、花鸟等作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赞美出现于年画,构成吉祥欢快的主题思想。美女年画除古装人物外,时装仕女也占相当比重。娃娃年画则大多与吉祥寓意相联系。风景年画表现人们对家乡的热爱感情。花卉则通过形象和寓意谐音等手法表现美好的生活理想。

(5)清末年画中出现了描绘时事新闻的年画,反映了人们对国家命运及时事的关切。这些年画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有所表现。

(6)讽刺年画清末问世,反映了人们对腐败统治者的不满。

3.何谓书法中的台阁体?它在艺术风格上有何特色?

答:(1)明代初期,有的皇帝对书法也有偏好,曾下诏求四方能书者书写皇家的制诰文书,这种为宫廷利用的书风被称为台阁体。

(2)台阁体大多有婉丽端庄秀雅的特色,但书写中不重抒发性情,缺少个性,后期形成刻板僵化或圆熟俗媚的流弊,缺少有水平的书家。到成化弘治以后,书法家们开始有意识地摆脱台阁体的影响,书法风格才逐渐发生明显变化。

4.明代书法中的吴门三家都是谁?他们艺术上有何成就?

答:(1)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宠在书法史上被称为“吴门三家”。

(2)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弘治时举人,正德时授广东惠州兴宁县令,嘉靖元年迁南京应天府通判,有“祝京兆”之称。他富文学修养,才华横溢,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他小楷取法钟繇、王羲之及虞世南、褚遂良诸家,具有晋唐书法的风范;狂草师怀素及黄庭坚,奇宕潇洒,奔放雄健。

(3)画家文徵明以书法著名于世。他学书于李应祯、吴宽及沈周,勤奋钻研,终生从未辍笔,真隶行草俱长。尤以小楷最为人称道大多师法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法度谨严,笔锋挺秀,清俊雅致,无一滞笔。他的行书学赵孟頫,写得清新儒雅,体态雍容,大字则追法黄庭坚,用笔舒展。

(4)王宠,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富有才华,但科举屡试不利,只以诸生贡于南京国子监。他书学王献之、虞世南而有变化,小楷疏宕潇洒而和谐巧妙,具有晋唐人的娴雅韵趣,形成神韵独超、疏拓秀娟的书风。

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宠体现着明代中期书法艺术的新成就。他们从古代书法艺术中广泛吸收营养,彻底摆脱掉台阁体的流弊,各自形成独特的风貌和个性,具有相当的影响。

5.试述清代的书法中碑学的发展面貌,并举出代表性书法家及作品分析其艺术成就。

答:(1)发展面貌

清代中期以来,先秦青铜器、秦汉碑片的不断发现,引发古文字学与金石学研究的高涨,也带动了书法艺术的变革。特别是清代嘉庆、道光以后,碑学取代帖学成为主流,一时出现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局面,开创了清代书法的新风。

(2)代表性书法家

①金农,以擅长隶书著称,其书法得力于《天发神谶碑》和龙门造像铭,创造出一种用笔方正、棱角分明的特殊风格。所用笔皆将毫端剪平,书写时平铺如板刷,横粗竖细,点画浓重,因而称为“漆书”。这种以拙为妍、以重为巧、苍古奇逸、魄力沉厚并带有金石味的书体,颇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作品有《节临西岳华山庙碑》。

②邓石如,书法篆刻兼长,书法中以篆书最为著称。以隶书方法作篆书,用笔上提按起倒富于变化,打破了传统篆书中单纯追求匀称拘板、婉转圆润的意趣,转变为沉雄朴厚而又不失婉丽遒劲。他的隶书则用篆籀之笔带行草意气,体方笔圆,神采飞扬,写来大气磅礴,极富特色。

③伊秉绶,早年曾临习《兰亭序》,学习颜字,钻研秦汉六朝碑刻。最为擅长隶书,能融会秦篆及汉隶碑额中用笔结体之妙,并兼取颜真卿写楷书的方法,点画平直均匀,端庄整肃,气度恢宏而且越大越妙。他的行楷学颜而又取篆隶用笔,亦能自出新意。

6.明清皇家陵墓雕刻有哪些重要遗存?它们在石刻内容、形象塑造及布局排列上有何特色?

答:(1)陵墓建造一向为统治阶级所重视。明清时期,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皇帝陵墓以空前壮丽的规模次第兴建起来。重要遗存有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和清世祖顺治的孝陵。

(2)在明成祖长陵前7公里长的御道上,自碑亭以北至龙风门之南的1公里长的一段,以明宣德十年雕造的石望柱为行首,依次分列着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骏马各4躯,且每种石雕动物形象都是两蹲(或卧)两立,隔道相对,再次有武将4躯、文官像8躯,亦隔道两两相向而对。这些石雕作风较为写实,但缺乏饱满精神和气势。

(3)清世祖顺治的孝陵御道两侧列有仪卫性石雕36躯,为清帝诸陵中规模最大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