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明清时期美术(下))【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3单元 秦汉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3单元 秦汉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3单元秦汉时期美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1.秦汉美术有哪些重要发展?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简要论述。

答:(1)秦汉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我们民族艺术风格的确立与发展时期。

在春秋战国美术摆脱奴隶社会神秘气息并进行崭新创造的基础上,秦汉美术开创了新的局面。

(2)秦汉经济的发展给美术创作以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驱动之下,无数劳动工匠创作出一大批划时代的美术作品,他们所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又紧密地同秦汉时期大一统的政治伟业联系在一起,如秦始皇陵陪葬坑中的兵马俑揭示了秦代美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3)秦汉统治者运用美术夸耀其富有和权势,绘画中对出行车骑、宴饮、百戏、庖厨及各种生产活动的描绘,墓室放置大量的侍从、劳作、乐舞俑,塑造下层人物形象的绘画和雕型作品大量涌现。

(4)由于当时的美术创作者大多是地位卑下的工匠,因此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从中融入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不仅题材内容较前代扩大了,而且造型也生动具体,丰富感人。

(5)秦汉作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其疆域广阔,对外交流活跃,边地各民族在美术上的创造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光彩。

随着佛教入传中国,东汉后期,佛教美术已见端倪,为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简要说明秦陵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及历史价值。

答:(1)秦陵兵马俑出土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2)目前秦始皇陵区共发现共四个俑坑,总面积达25380平方米。

兵马俑坑原为土木结构,最大的一号坑面宽九间,四周围绕回廊,前有五个门道,总面积约12600平方米。

(3)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其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是秦王朝强盛国力的展现,是对秦始皇丰功伟业的赞颂。

(4)秦兵马俑形象多种多样,不仅真实地刻画了人物的外貌,精神气质也有成功的表现。

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穿战袍著铠甲,手按宝剑,面相刻画生动传神,脸盘饱满,剑眉隆鼻,双唇紧闭,神态威武刚毅;武官俑头戴单卷长冠,披铠甲,有的一手握武器,一手作指挥状,神态风度与将军俑类似;骑士俑戴圆形介帻,穿窄袖短袍,着齐腰铠甲,精神抖擞立于战马旁边;武士俑或戴帽,或挽髻,或披甲,或仅穿褐袍,或握弓执箭,身材魁梧,振奋昂扬,从外形可推想他们的不同年龄、性格和经历,不同人物、不同身份有着不同的装束打扮,少有雷同。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2.2 课后习题及详解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答:(1)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制成的器⽫、⽤器等。

青铜,古称⾦或吉⾦,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其铜锈呈青绿⾊,因⽽称青铜。

(2)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今⼈所不熟悉。

依其⽤途,⼤体可分为炊煮器、盛⾷器、酒器、⽔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

2.试述夏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答:(1)夏代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2)商代青铜器品种增多,以酒器和⾷器最为突出,已有⿍、⿀、甗、簋、爵、斝、觚、罍、尊、卣等诸多品种。

以铸⿍最为突出,⿍有⽅圆⼤⼩等不同的形制,⼤多庄重威严,具有⾮凡的⽓势。

装饰纹样图案多兽⾯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

商代青铜器有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期青铜器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底纹,风格简洁疏朗,以河南郑州⼆⾥冈和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的为代表。

后期青铜器形制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的特⾊,以河南安阳殷墟、安徽⾩南、湖南宁乡、江西新⼲⼤洋洲等地出⼟的为代表。

(3)周代青铜器器型进⼀步增多,⿍、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

纹饰流⾏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

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兽⾸作装饰,具有恐怖神秘⾊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

铭⽂开始逐渐增多。

从周穆王前后的西周中期起,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与簋多见。

⿍的柱⾜演变为蹄⾜,⿍腹呈长⽅扁形;簋多⿎腹有盖。

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

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答:(1)商周青铜器纹饰①商朝前期兽⾯纹主要是单层装饰。

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如饕餮、夔龙等纹样,如⼆⾥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浮雕的牺⾸装饰,所有的兽⾯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时期的特⾊。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7.2 课后习题及详解1.试将元代美术与宋代美术加以比较,扼要论述其发展和变化。

答:(1)宋代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职业画家活跃,宫廷绘画繁荣,士大夫绘画潮流涌起,题材风格多样化,画史和绘画著录取得新的成就。

(2)元代没有像宋代那样建立宫廷画院,社会上的职业画家也失去了宋时的活跃局面。

士大夫绘画在宋、金基础上有着明显的发展,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他们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注重笔墨性能的发挥,江浙一带成为文人画创作的活跃地区,宗教造像活动盛极一时,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最后一次高潮。

2.元代初年有哪些遗民画家?试结合作品论述他们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答:(1)蒙古人推翻宋室征服全国,在一些汉族文人的思想上引起极大的悲愤。

他们多以隐居的政治态度表现对故国的忠贞,成为前朝的遗民,并从书画中抒发自己的情怀,形成富有特色的“遗民画”,其代表画家有龚开、郑所南、钱选等人。

(2)三位遗民画家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分别是:①龚开,字圣予,号翠岩,淮阴人。

曾画瘦马、钟馗以及宋江等三十六人画像等,并于其上题诗以明志。

《中山出游图》画钟馗携带其妹出游,随从皆奇形怪状之鬼卒,此图却以幽默的手法画钟馗统领群鬼的情状,有的鬼怪被捕捉缚绑挑在竿上,似有借以表达驱除异族的观念。

②郑所南,字忆翁,号所南,福州人,擅作墨兰,画兰多不画根,更无坡地。

郑所南画兰完全是借物抒情言志,所画兰多疏花简叶,不求甚工,而自由挥洒,更觉天真烂漫,清气袭人。

③钱选,字舜举,号玉潭,别号霅溪翁,吴兴人。

作品有《柴桑翁图》《归去来辞图》等,表现陶渊明乘坐扁舟归隐田里的情景,以宁静的田园风光衬托诗人不甘同流合污的高雅情怀。

他的画具有生拙细致而雅洁的风格,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人物多画历史故事,陶渊明归田隐居是他常画的题材;他的山水继承唐宋山水画技巧而自出新意,笔墨苍秀而不过分追求形象真实,具有独特的风格。

3.赵孟頫在书画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如何?答:(1)赵孟頫在书画上提出的见解有:①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②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③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④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题)1.四羊方尊答: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方尊口沿外移,颈部高耸,四边各装饰有蕉叶纹、兽面纹及夔纹,尊肩四隅以高浮雕形式铸出四个羊首,极大地丰富了器表的层次以及造型的空间,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器皿和动物巧妙结合起来,整体庄重华丽,工艺高超精湛。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2.三大石窟答:三大石窟是指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11个朝代不断修造。

洞窟内保存大量精美的壁画、雕塑,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创建于文成帝和平元年,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5所,称为“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主体造像高大,体现君权、神权的统一,受凉州造像的影响,并反映中亚造像的特色。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书法史上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自古阳洞。

3.昭陵六骏答: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完美地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魄。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6.2 课后习题及详解1.结合历史发展概要叙述五代绘画发展的面貌。

答:五代时期处于分裂局面,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

中原战乱,但仍有不少画家从事绘画活动。

五代时期的肖像、人物道释、山水花鸟画都有所发展,反映城乡生活题材的风俗画开始抬头,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四川地区的宗教壁画在唐末五代中原战乱频仍之际,四川是比较安定的地区,经济和文化相当发达,于是中原灿烂的绘画艺术源源传播到四川。

成都大圣慈寺从唐代以来就是名人画迹集中的寺庙,当时的许多名画家都曾在此作画。

大圣慈寺的壁画除包括大量宏伟壮观的佛像外,还有描绘帝王官僚贵族肖像的“真堂”以及山水花竹等装饰屏壁,更多地渗入了生活情节和形象。

这些宗教壁画规模宏伟,丰富多彩。

(2)人物画五代表现贵族土大夫生活的绘画,在唐代的基础上有着相当发展,南唐周文矩、顾闳中、等人便是此中高手,他们的创作鲜明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上层人物的生活面貌,塑造形象也更为细腻传神,甚至能刻画出较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3)山水画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水墨或青绿在屏幛上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的基础上,一些画家师法大自然,创立了真实生动的雄伟北方峻岭和秀丽的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体系。

前者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后者则首推董源、巨然。

(4)花鸟画五代时期的花鸟画有着重要的发展和创造,特别是富庶安定而艺术活跃的西蜀及南唐地区的成就更为突出,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超越了唐代花鸟画水平。

(5)寺观壁画五代时期寺观壁画仍保持相当规模和水平,不少知名画家都擅长和从事壁画制作。

当时画家创作壁画非常普遍,山水画家荆浩也在开封双林院画宝陀山观世音菩萨一壁。

比较著名的有大云院壁画、莫高窟壁画和王处直墓壁画。

2.试结合作品分析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在山水画发展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答: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青绿或水墨青绿在屏障上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林木的基础上,一些画家深入大自然中进行创作。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8单元 明清时期美术(上))【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 第8单元 明清时期美术(上))【圣才出品】

第8单元明清时期美术(上)(公元1368年至1911年)1.简要论述明清美术发展的特点。

答:(1)明清时期的绘画①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绘画仍占有主导地位,画家众多,画派林立,盛况超过前代,绘画在社会上有了很大普及。

②民间绘画也非常活跃,年画和版画的成就十分突出。

③宫廷绘画创作虽不及宋代,但也曾一度表现出振兴的局面。

宫廷画家多是社会上职业画家中的高手,也有一些文人作为词臣供奉为皇帝作画。

④宫廷、民间和文人绘画艺术有一定的互相渗透和交流。

(2)明清时期的宗教美术①明清两代佛教和道教仍然受到统治集团的支持,但宗教艺术却明显地趋于衰落之势。

②案头陈设的小型雕塑特别得到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民间匠师。

(3)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①工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扩大刺激着工艺美术的发展。

②工艺美术品的样式丰富,品种繁多,技术上也有不少创新,其中以陶瓷、丝织、牙角雕刻、漆器、金属珐琅器尤为突出。

2.何谓浙派?有哪些代表性画家?试举出几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答:(1)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浙派绘画由于其开创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因此得名。

(2)其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人。

(3)我代表作品如戴进的《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和吴伟的《林和靖诗意图》《踏雪寻梅图》《松风高士图》等作品,这些作品在笔墨风格上崇尚马、夏,山水多用大斧劈皴,构图亦善于经营。

这些作品里都是山水兼人物,这在明代文人画家中是少见的。

3.明代宫廷绘画的活动状况如何?有哪些代表性画家?他们在艺术上有何成就?答:(1)明代政府为了鼓励宫廷画家的创作,采取了优礼画家的政策。

明初,特设仁智殿以处画士。

历朝的宫廷画家分别值仁智、武英、文华三殿。

朝廷根据每人的具体条件授予不同的官职,职业画家多授锦衣卫千户、百户、镇抚等职,所以形成了明代宫廷画风格多样的盛状。

(2)代表画家有刘俊、倪端、商喜等人。

(3)他们的宫廷画借历史故事描绘了理想的君臣关系和贤君良吏形象,为之后的宫廷画创作提供了模板,宫廷画中的人物画技巧由于承继了前几代的成就而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们在解决人物故实画的立意结构和人物衣冠制度、宫室规模、城郭山川形势的历史具体性等方面,是游刃有余的,这对后来人物画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明清时期美术(上))【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明清时期美术(上))【圣才出品】

8.2 课后习题及详解1.简要论述明清美术发展的特点。

答:(1)明清时期的绘画①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绘画仍占有主导地位,画家众多,画派林立,盛况超过前代,绘画在社会上有了很大普及。

②民间绘画也非常活跃,年画和版画的成就十分突出。

③宫廷绘画创作虽不及宋代,但也曾一度表现出振兴的局面。

宫廷画家多是社会上职业画家中的高手,也有一些文人作为词臣供奉为皇帝作画。

④宫廷、民间和文人绘画艺术有一定的互相渗透和交流。

(2)明清时期的宗教美术①明清两代佛教和道教仍然受到统治集团的支持,但宗教艺术却明显地趋于衰落之势。

②案头陈设的小型雕塑特别得到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民间匠师。

(3)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①工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扩大刺激着工艺美术的发展。

②工艺美术品的样式丰富,品种繁多,技术上也有不少创新,其中以陶瓷、丝织、牙角雕刻、漆器、金属珐琅器尤为突出。

2.何谓浙派?有哪些代表性画家?试举出几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答:(1)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浙派绘画由于其开创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因此得名。

(2)其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人。

(3)我代表作品如戴进的《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和吴伟的《林和靖诗意图》《踏雪寻梅图》《松风高士图》等作品,这些作品在笔墨风格上崇尚马、夏,山水多用大斧劈皴,构图亦善于经营。

这些作品里都是山水兼人物,这在明代文人画家中是少见的。

3.明代宫廷绘画的活动状况如何?有哪些代表性画家?他们在艺术上有何成就?答:(1)明代政府为了鼓励宫廷画家的创作,采取了优礼画家的政策。

明初,特设仁智殿以处画士。

历朝的宫廷画家分别值仁智、武英、文华三殿。

朝廷根据每人的具体条件授予不同的官职,职业画家多授锦衣卫千户、百户、镇抚等职,所以形成了明代宫廷画风格多样的盛状。

(2)代表画家有刘俊、倪端、商喜等人。

(3)他们的宫廷画借历史故事描绘了理想的君臣关系和贤君良吏形象,为之后的宫廷画创作提供了模板,宫廷画中的人物画技巧由于承继了前几代的成就而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们在解决人物故实画的立意结构和人物衣冠制度、宫室规模、城郭山川形势的历史具体性等方面,是游刃有余的,这对后来人物画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题)1.仰韶文化答: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广阔,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国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支主干,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最能代表仰韶文化的工艺水平的是制陶业,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2.司母戊方鼎答:司母戊方鼎亦称后母戊鼎,是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

鼎重达875公斤,腹面四周边框饰古代商周时期常见的兽面纹。

大鼎造型大方,精致,庄重肃穆,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商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产物,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司母戊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3.六书答: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4.“二王”答:“二王”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有《兰亭序》《官奴帖》《姨母帖》等。

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诗人。

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

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代表作有《鸭头丸帖》《洛神赋》等。

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7单元 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7单元 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第7单元元代美术(公元1271年至1368年)一、名词解释1.黄公望答:黄公望,元代画家,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

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

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

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

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2.富春山居图答: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作,长卷大轴。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法有湿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3.赵孟頫答: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元代画坛中心人物。

他标榜“古意”,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并且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入绘画。

代表作有《秋郊饮马图》、《人骑图》《幼舆丘壑图》《鹊华秋色图》《双松平远图》《水村图》《秀石疏林图》等。

二、作品分析题《鹊华秋色图》。

答:《鹊华秋色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为向好友周密描绘济南风光之美所作,被誉为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作。

此图采取平远法,画中长汀层叠,渔舟出没,林木村舍互为掩映,平原上鹊华两山造形朴拙,遥遥相对。

赵孟頫倡导以书法用笔入画,此图用精湛的提、按、顿、挫、转、折等笔法勾树支干,以中锋的荷叶皴、长披麻皴和略带侧锋的解索皴画出鹊、华两山以及汀岸、平原,或疏或密,或干或湿,或浓或淡,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显得简率而意蕴深厚。

而同时,画面上也不乏用细笔中锋勾画的芦苇水草、人物渔舟,线条尖利刚劲,平添了不少细秀婉约的情调。

画树叶则放弃宋画的“双钩”法,全部采用点叶法,并直接用笔蘸朱磦色点叶。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隋唐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隋唐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5.2 课后习题及详解1.唐代美术的发展有何特点?试结合其历史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答:唐代美术对中古时期美术的发展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世界美术史中写出辉煌灿烂的篇章。

(1)社会历史背景①历史背景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国家重新得到统一。

唐朝建国后对人民采取让步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长足的进步,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②社会背景南北统一,疆域广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各民族接触密切,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城市繁荣对精神生活进一步提出要求,促进了艺术的进步。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唐代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

(2)唐代美术的发展特色①壁画在绘画艺术中的壁画仍是画家一展才华的重要形式,宫廷殿堂和佛寺道观成为壁画创作的重要场合。

②人物画在唐代各种绘画门类中占据首位。

在表现重大政治事件、反映贵族生活情态、表现道释形象题材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描绘城乡风俗生活也开始为美术家所注意。

唐代绘画在南北朝基础上继续发展,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③寺观建筑和石窟造像规模巨大。

宗教美术发展得更为成熟,塑造形象和描绘宏伟场景等方面都展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审美趣味变化,宗教美术中日益显示出世俗化倾向,丰腴妩媚的菩萨、富有人情味的罗汉以及大量穿插生活场景的经变画,都表现出现实因素在不断增长。

④以山水、花鸟、鞍马为题材的绘画创作的活跃和众多山水、花鸟、鞍马画家的出现,表明美术的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及其审美功能的拓展。

绘画上逐渐形成细致的分科,对绘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⑤隋唐两代是雕塑艺术辉煌兴盛的年代,经济的富庶,国家的昌盛,给大型雕塑创作提供了优越条件。

⑥唐代文学艺术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对美术的创作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美术家从其他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以丰富自己的表现技巧。

王维既是诗人也是画家;郑虔被誉为诗书画三绝;诗人李贺的名句被画成屏风而脍炙人口;吴道子学书法于张旭,其绘画用笔自成一格,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有歌咏画家及画迹名篇。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元代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元代美术)【圣才出品】7.1 复习笔记一、概述1.社会背景(1)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各部,被尊为成吉思汗。

(2)公元1260年,铁木真之孙忽必烈自立为大汗,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

(3)公元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兵攻陷,恭帝投降。

(4)元朝结束了唐末以来形成的几个政权并立的对峙局面,政治上实现了空前的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5)元朝统治期间,其逐渐接受先进的汉族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出现了“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的现象。

2.元朝绘画综述(1)前期①元代前期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馆阁士大夫画家,如赵孟頫\(fǔ)、高克恭、李衎(kàn)、商琦等,都有很大影响;②还有一些宋朝遗民,如郑所南、龚开等,他们在绘画中寄托对先朝的怀念,并以曲折的方式表露自己的政治态度。

(2)中后期①元代中后期在画坛上显露才华的多是遭遇落魄、经历坎坷的文人,创作上以山水花鸟及墨竹、墨梅最为盛行,用画笔表现隐逸遁世或游乐闲适的生活态度。

②他们强调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趣味,重视笔墨性能的发挥,以诗文题画作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书法、文学与绘画结合为一体。

他们特别注重主观意趣抒发,作画“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不言“画”而名为“写”,以表现自己的特殊追求。

③汉族地主官僚集中的江浙一带成为文人画创作的活跃地区,并对明清文人画发展具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

3.元代美术发展的原因(1)元王朝对各种宗教都采取保护和支持态度,宗教美术在这个时期又得以发展,造像活动盛极一时,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的最后一次高潮;(2)元代政府成立了众多的官方手工业机构,承担奢侈的工艺美术品的制作。

元代的海外贸易规模超过前代,工艺品在出口的商品中占有重要比重;(3)汉族先进的文化对其他民族也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涌现出一批少数民族书画家;(4)元代版图广阔,中西交通畅通无阻,与欧亚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联系紧密。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6单元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6单元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6单元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公元907年至1279年)一、名词解释1.灵岩寺彩塑答:灵岩寺彩塑为中国古代寺庙著名彩绘泥塑,存于山东济南市长清灵岩寺千佛殿内,共有四十尊彩塑罗汉。

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像时,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重在体现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重在刻画出罗汉的内心世界,使之真实、生动,更接近于生活。

他们高与真人等,形貌上可看出不同年龄、阅历及性格特征,眉目神情生动入微,呼之欲出。

此外,人体与衣饰的关系处理也非常得当,线条的曲直、虚实与起伏,动作瞬间的衣褶变化,织物的质感,都表现的准确而生动,节奏感极强。

这些彩塑罗汉像体现了宋塑高度的写生水平,塑像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僧人形象而较少“佛性”,体现了宗教雕塑的世俗化倾向。

2.晋祠圣母殿彩塑答:晋祠圣母殿彩塑为塑造于宋代晋祠圣母殿内的彩绘泥塑,是为祭祀西周武王后、唐叔虞之母邑姜所建。

在圣母殿中塑圣母及四十二个侍从像,殿内正中帐内为圣母坐像:圣母坐木制方座,头戴凤冠,面部静谧慈祥,双腿盘坐,双手隐于袖中,一置胸前,一置腿上,蟒袍自两膝向下沿方座垂下,整个塑像呈稳定的三角形,形态显得特别端庄。

塑像既吸收了佛教造像的传统,又据不同题材有所变化。

座后屏风皆绘以水波纹装饰,也是宋代流行的手法。

侍从相中有侍女三十三尊,手中各持一物,各守职事。

她们面庞丰满,眉宇间细微的起伏都显露出少女的妩媚,且随年龄的长幼,各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和风度。

她们有的持巾俯首,有的持物而立,细致的身姿动态的处理,使人物富有生气,体现了宋代雕塑高超的写实技巧和塑造生活形象的高度水平。

衣纹的塑造也体现出雕塑家高超的技艺。

3.《李白行吟图》答:《李白行吟图》是南宋画家梁楷的作品。

原藏于圆明园,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此画采用减笔技法,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

《李白行吟图》体现了大胆的画风,虽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名校考研真题 第9单元 明清时期美术(下))【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名校考研真题 第9单元 明清时期美术(下))【圣才出品】

第9单元明清时期美术(下)(公元1368年至1911年)一、名词解释1.明式家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6年研]答:明代家具在继承宋、元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则标准,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被誉为“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艺术特色可概括为:简、厚、精、雅。

多用名贵硬木材料制造,以其坚硬细密的质地、典雅稳重的色调、变幻莫测的天然纹理、简洁优美的艺术造型,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作品内涵与外在美的协调统一。

2.掐丝珐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6年研]答:掐丝珐琅即景泰蓝的学名,它是明代著名的一种金属工艺品,尤以景泰年间制作最精。

景泰蓝的制作大体有七道工序:①制胎;②掐丝;③烧焊;④点蓝;⑤烧蓝;⑥磨光;⑦镀金。

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良好的造型、优美的装饰花纹、华丽的色彩和辉煌的光泽,是我国传统工艺中集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特种工艺品。

3.顾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5、2006年研]答:顾绣是明代名噪一时的刺绣类型,实际上是临摹字画的画绣,精巧生动,但又结合刺绣特点,富于装饰效果。

明嘉靖时,进士顾名世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

顾绣脱离生活实际,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欣赏性工艺。

二、简答题1.明式家具的艺术特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5、2006年研、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研]答:明代家具在继承宋、元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制造技术更加娴熟精湛,形体结构愈加科学合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则标准,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被誉为“明式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明式家具多用紫檀木、黄花梨木、鸡翅木、楠木等硬木材料。

制造的家具,以其坚硬细密的质地、典雅稳重的色调、变幻莫测的天然纹理、简洁优美的艺术造型,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作品内涵与外在美的协调统一,是明代家具的主流。

明式家具艺术特色可概括为:简、厚、精、雅。

表现为:(1)材质美。

即选材考究,充分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和本色,以坚而细的质感、美而雅的木纹,达到了稳定、调和的艺术要求。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名校考研真题 第8单元 明清时期美术(上))【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名校考研真题 第8单元 明清时期美术(上))【圣才出品】

第8单元明清时期美术(上)(公元1368年至1911年)一、名词解释1.山水画南北宗[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山水画南北宗是由明代画家董其昌所创的中国书画史上一种理论学说,出自董其昌的画论《画禅室随笔》。

董其昌推出了以纯化文人画为宗旨“南北宋论”,建筑了以南宗文人山水画为绘画高境界的理想模式,也即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

这一学说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深刻地影响了画家的创作活动及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

2.“清初四王”[厦门大学2009年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5年研;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答:“清初四王”是中国清代绘画史上一个著名的绘画流派,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称四王。

“四王”一派的画家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董其昌的影响。

技法功力较深,画风崇尚摹古,对古人的师承不遗余力,苦心精研宋元所谓南宗大家名迹。

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不少作品趁于程式化。

3.南北宗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8年研;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答:南北宗论是明末董其昌提出的绘画理论。

他以佛教禅宗分南北二宗为喻,推出了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认为唐以后的山水画分水墨与青绿两种风格流派。

强调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则是利家(指职业画家)画的代表,进而“崇南抑北”,标榜文人画。

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将文人水墨画推向高峰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样性发展和创造。

4.南陈北崔[山东大学艺术学院2007年研;四川大学2004年研]答:南陈北崔是指晚明人物画大家陈洪绶和崔子忠。

他俩的人物画题材多为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幻,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

5.浙派[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研]答:浙派是指明初活跃于浙江地区的绘画流派。

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代表画家戴进、吴伟,二人均曾为宫廷画家。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1单元 史前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1单元 史前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1单元史前时期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之前)一、名词解释1.颧鱼石斧图彩陶瓮答:颧鱼石斧图彩陶瓮,仰韶文化遗物,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

陶瓮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图像组合具有一种主题意念。

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

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2.黑陶答: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汉族制陶技艺,有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

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

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

3.岩画答: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东到黄海之滨,西至昆仑山口,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到西南边陲都有分布。

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等。

二、作品分析题1.人面鱼纹彩陶盆。

答:人面鱼纹彩陶盆,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

新石器时代前期,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

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出和典型代表。

泥质红陶烧成,盆内壁画人面纹和鱼纹各两个,相间排列,题材新颖,形象生动,反映了半坡类型彩陶常以鱼纹装饰陶器的特点。

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

2.C形玉雕龙。

答:C形玉雕龙,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属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玉龙通体呈墨绿色,身体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因此被命名为C形玉雕龙。

整个玉龙,是一块玉料的圆雕,细部运用浮雕、浅雕手法,通体琢磨,光洁圆润。

其形体塑造选取奔腾状动感和力度感极强的造型,使人感受到龙穿行于空间、无所不能的神奇力量。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一、名词解释1.失蜡法答:失蜡法又称蜡模法,是指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即先用蜡雕塑成所需器形后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的泥范铸铜器,可以获得精细的纹饰效果。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蟠虺纹铜尊盘是我国失蜡法铸件精品。

2.甲骨文答: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

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3.青铜礼器答:西周奴隶主,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由于礼制的加强,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这就是“藏礼于器”。

这类器物叫作“青铜礼器”,简称“礼器”,或称“彝器”。

先秦时期,青铜礼器占据突出的地位,成为王权和等级的一种特定标志和具体象征,其社会功能主要通过在祭祀和各种礼仪中的使用来体现,主要包括鼎、鬲、觚、爵、斝、簋等容器。

二、作品分析题1.《人物龙凤图》。

答:《人物龙凤图》,战国时期帛画,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质地为平纹绢,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描绘了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作合掌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引导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画中人物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是先秦时期绘画的代表作。

画面背景空白,构图突出龙凤飞升的形象。

龙凤造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装饰趣味。

2.莲鹤方壶。

答: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史前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史前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1.2 课后习题及详解1.石器制造与发展对我们理解美术的起源有哪些启示?答:研究石器的制造与发展对我们理解美术的起源有重大启示。

包括:(1)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人类对美的感悟源于对实践充分理解之后的丰富想象;(2)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艺术活动是人类的专有活动;(3)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艺术是建立在生存不受干扰之后对更高领域的追求上的;(4)石器制造与发展表明原始崇拜最开始是由于原始人对自然的认识不足,并将自然当作神明供奉,并由此衍生出艺术与宗教,所以原始崇拜是艺术的起源之一。

2.叙述新石器时代美术的主要门类及其艺术成就。

答:新石器时代美术出现的门类有陶器、绘画、雕塑和其他工艺制作等四大类。

(1)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陶器上的彩绘装饰和龙山文化的黑陶,表现出制陶工艺的成就。

如代表龙山文化的黑陶杯,造型比例适度,形态轻盈秀美,沿口外张,犹如开放的花朵,有的高足上加以镂空,实用与造型装饰达到完美的统一。

(2)彩陶上的装饰画、以及地画、岩画和其他画迹的大量出现,表现了绘画的成就。

如河南临汝出土的一件庙底沟类型彩陶缸,是表现鱼鸟形象最精彩的陶器,图像绘于陶缸的腹部,描绘一支高脚长喙的鹳鸟口中衔鱼,一侧画着一个竖直的石斧。

鹳鸟通身白羽,用白彩涂出而不勾轮廓,以褐色线画出炯炯有神的眼睛,鱼和石斧用线条勾出轮廓,内施白彩,形象质朴而生动。

(3)陶塑动物和陶、泥塑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玉石雕刻制作的兴盛,表现了雕塑的成就。

如陕西洛南出土一件人头形器口红陶壶格外惹人注目。

红陶壶通高23厘米,壶口塑成一微微昂首的女孩头像,嘴眼镂空,秀鼻翘起,纯净的面部掩不住稚气和乖俏之情。

(4)染织和骨器等的加工制作的进步则反映了其他工艺制作方面的成就。

如山东泰安出土的象牙梳、骨雕筒非常出色。

象牙梳是以平行三道条孔镂空成“S”形花纹,界框也由镂空条纹构成,下端有细密梳齿16个,相当规整细致。

3.列出原始彩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并分别叙述其时代年限、造型及装饰的特色。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4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4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4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公元220年至581年)一、名词解释1.《孝子画像石棺》答:《孝子画像石棺》于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洛阳城郊出土,后流落于海外。

线刻画刻在石棺的两帮外侧。

内容为孝子故事,表现舜、郭巨、董永、蔡顺、王琳等的行孝事迹。

每幅故事上方有一榜题。

两帮自前向后各有三组连续性画面。

每个画面表现一个孝子故事。

采用阴线刻画形象,象外减地的方法。

此棺线刻画在线的运用上十分成功。

精细绵密而又富有韧性的线条,赋予人物的肌肤以丰润的弹性质感。

山水背景的处理带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反映出北魏晚期绘画发展的面貌。

2.张家样答:张家样,南朝萧梁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的佛教人物画风格,被称为“张家样”。

张僧繇以善画佛道著称,亦兼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等。

在“张家样”中,张僧繇吸取天竺凹凸花之绘法,一改“顾陆”以来的“秀骨清像”人物造型,首创“面短而艳”的富于立体感的形象,人物形象具丰腴美,故唐代理论家评他“得其肉”,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

此“张家样”式,是张僧繇区别于其他人物画大家的明显标志。

3.娄叡墓壁画答:娄叡墓壁画为北齐墓室壁画。

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王郭村,1980~1982年发掘。

该墓是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的砖构单室墓。

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之子。

该壁画或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如出行图、回归图,或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境界等。

手法写实,线条洗练遒劲,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采和动态;晕染法运用纯熟,以淡红晕染,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实体和空间感。

布局延续了汉代帛画所流行的天上—人间—地下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外来艺术成分,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体现了单线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代表着北朝绘画的新水平。

4.顾陆答:顾陆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顾恺之、陆探微。

陆探微的人物画师法顾恺之,顾恺之、陆探微二人画风皆为笔迹周密的“密体”,因而并称“顾陆”。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第1单元史前时期美术(约公元前21世纪之前)一、名词解释1.彩陶[厦门大学2011年研;清华大学2006年研]答: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以仰韶文化(例“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例“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舞蹈彩陶盆[厦门大学2004、2005年研]答:彩陶舞蹈纹盆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犬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

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

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

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

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3.马家窑文化彩陶[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答: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晚于半坡类型。

装饰花纹以点和螺旋形花纹最为出色,点之外,围有螺旋纹,具有强烈的动感,内彩特别发达,从器口到器足,布满全体,有丰满繁缛之感。

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三个特点:①满,纹样满饰。

②内彩。

③点和螺旋纹。

因此马家窑文化彩陶具有旋动、流畅的美感。

4.马家窑文化[厦门大学2003年研]答: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个分支,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按时间先后,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彩陶纹饰各具特点,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 课后习题及详解1.简要介绍明代书籍版画的发展概况。

列举代表性作品说明小说戏曲插图方面的艺术成就。

答:(1)明代雕版印刷的范围和内容广泛,刻印技术精良,新老刻书中心各自形成独特的刻印风格。

书商注意利用精美的版画吸引读者,多数书中附有插图,绘刻相当讲究,形式风格多种多样,构图活泼巧妙,人物生动传神。

到明代万历年间,书籍版画出现群采纷呈的局面,涌现出不同的流派和众多技艺高超的优秀刻工,产生出不少优秀作品,并出现建阳版画、金陵版画、徽州版画以及武林版画等著名版画流派。

(2)如建阳版画中《水浒志传评林》与《西厢记》。

《水浒志传评林》万历年间由余象斗三台馆书林刻印,插图多达1300多幅,具有连环画性质。

《西厢记》由刘龙田乔山堂书肆刻印,随剧中场次每折一图,以表现人物情节为主,加强了神情性格的描绘,背景尽量简略,使主体形象突出,图上端有四字标题,两旁配以联语作说明。

变狭长式上图下文为整页大图,大大拓展了众多人物形象的铺排和复杂情节的刻画空间。

2.试述清代木版年画的发展面貌及其艺术特色。

答:清代年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有不少作品在表现社会生活面貌、反映群众思想感情和愿望以及结合群众新春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代表了这一时期年画艺术发展的新成就。

(1)驱邪纳福的神祇仍占一定比重,但内容已有变化和发展。

神祇在年画中迷信成分极重,但有的作品为适应群众要求而能突破其固定的内容和格式,其中以门画的表现比较显著,这些变化与发展给我们批判继承传统年画艺术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2)在明清人物画显著衰颓下,年画中的风俗画却展现了异常发达的局面。

清代年画较广泛地反映了市民、农民及各行各业的面貌,超过了宋以来年画中的货郎、婴戏、田家乐之类的题材。

(3)小说戏曲题材在年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小说戏曲年画适应群众的娱乐要求,更多地熔铸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审美判断。

反映出人们对争取自由幸福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美。

(4)美女、娃娃、风景、花鸟等作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赞美出现于年画,构成吉祥欢快的主题思想。

美女年画除古装人物外,时装仕女也占相当比重。

娃娃年画则大多与吉祥寓意相联系。

风景年画表现人们对家乡的热爱感情。

花卉则通过形象和寓意谐音等手法表现美好的生活理想。

(5)清末年画中出现了描绘时事新闻的年画,反映了人们对国家命运及时事的关切。

这些年画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有所表现。

(6)讽刺年画清末问世,反映了人们对腐败统治者的不满。

3.何谓书法中的台阁体?它在艺术风格上有何特色?答:(1)明代初期,有的皇帝对书法也有偏好,曾下诏求四方能书者书写皇家的制诰文书,这种为宫廷利用的书风被称为台阁体。

(2)台阁体大多有婉丽端庄秀雅的特色,但书写中不重抒发性情,缺少个性,后期形成刻板僵化或圆熟俗媚的流弊,缺少有水平的书家。

到成化弘治以后,书法家们开始有意识地摆脱台阁体的影响,书法风格才逐渐发生明显变化。

4.明代书法中的吴门三家都是谁?他们艺术上有何成就?答:(1)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宠在书法史上被称为“吴门三家”。

(2)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

弘治时举人,正德时授广东惠州兴宁县令,嘉靖元年迁南京应天府通判,有“祝京兆”之称。

他富文学修养,才华横溢,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他小楷取法钟繇、王羲之及虞世南、褚遂良诸家,具有晋唐书法的风范;狂草师怀素及黄庭坚,奇宕潇洒,奔放雄健。

(3)画家文徵明以书法著名于世。

他学书于李应祯、吴宽及沈周,勤奋钻研,终生从未辍笔,真隶行草俱长。

尤以小楷最为人称道大多师法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法度谨严,笔锋挺秀,清俊雅致,无一滞笔。

他的行书学赵孟頫,写得清新儒雅,体态雍容,大字则追法黄庭坚,用笔舒展。

(4)王宠,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富有才华,但科举屡试不利,只以诸生贡于南京国子监。

他书学王献之、虞世南而有变化,小楷疏宕潇洒而和谐巧妙,具有晋唐人的娴雅韵趣,形成神韵独超、疏拓秀娟的书风。

祝允明、文徵明和王宠体现着明代中期书法艺术的新成就。

他们从古代书法艺术中广泛吸收营养,彻底摆脱掉台阁体的流弊,各自形成独特的风貌和个性,具有相当的影响。

5.试述清代的书法中碑学的发展面貌,并举出代表性书法家及作品分析其艺术成就。

答:(1)发展面貌清代中期以来,先秦青铜器、秦汉碑片的不断发现,引发古文字学与金石学研究的高涨,也带动了书法艺术的变革。

特别是清代嘉庆、道光以后,碑学取代帖学成为主流,一时出现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局面,开创了清代书法的新风。

(2)代表性书法家①金农,以擅长隶书著称,其书法得力于《天发神谶碑》和龙门造像铭,创造出一种用笔方正、棱角分明的特殊风格。

所用笔皆将毫端剪平,书写时平铺如板刷,横粗竖细,点画浓重,因而称为“漆书”。

这种以拙为妍、以重为巧、苍古奇逸、魄力沉厚并带有金石味的书体,颇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作品有《节临西岳华山庙碑》。

②邓石如,书法篆刻兼长,书法中以篆书最为著称。

以隶书方法作篆书,用笔上提按起倒富于变化,打破了传统篆书中单纯追求匀称拘板、婉转圆润的意趣,转变为沉雄朴厚而又不失婉丽遒劲。

他的隶书则用篆籀之笔带行草意气,体方笔圆,神采飞扬,写来大气磅礴,极富特色。

③伊秉绶,早年曾临习《兰亭序》,学习颜字,钻研秦汉六朝碑刻。

最为擅长隶书,能融会秦篆及汉隶碑额中用笔结体之妙,并兼取颜真卿写楷书的方法,点画平直均匀,端庄整肃,气度恢宏而且越大越妙。

他的行楷学颜而又取篆隶用笔,亦能自出新意。

6.明清皇家陵墓雕刻有哪些重要遗存?它们在石刻内容、形象塑造及布局排列上有何特色?答:(1)陵墓建造一向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明清时期,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皇帝陵墓以空前壮丽的规模次第兴建起来。

重要遗存有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和清世祖顺治的孝陵。

(2)在明成祖长陵前7公里长的御道上,自碑亭以北至龙风门之南的1公里长的一段,以明宣德十年雕造的石望柱为行首,依次分列着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骏马各4躯,且每种石雕动物形象都是两蹲(或卧)两立,隔道相对,再次有武将4躯、文官像8躯,亦隔道两两相向而对。

这些石雕作风较为写实,但缺乏饱满精神和气势。

(3)清世祖顺治的孝陵御道两侧列有仪卫性石雕36躯,为清帝诸陵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者,其石雕题材、数目和布置方式,与明长陵相同,惟文官、武官雕像各为6躯。

这些庄重威武的文武官员雕刻形象和各有一定寓意的动物雕刻形象,均以其高大坚实的立体造型,等距离、左右对称地整齐排列,象征着墓主人的仁德睿智、泽被四海、思及域外以及文治武功业绩,有力地渲染出整个陵园建筑的政治主题。

7.明代寺庙雕塑有哪些重要遗存?举出两处代表性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成就。

答:(1)明代一些寺观中还有不少精美的壁塑留存至今,如陕西蓝田水陆庵,山西平遥双林寺、隰县小西天,四川新津观音寺等的壁塑,都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的艺术水平。

(2)明代佛教塑像中以双林寺的艺术水平最为突出。

双林寺位于山西平遥城西7公里的桥头村,约建于北齐,现有殿堂10座,满布大小彩塑2000多尊,多为明代遗物。

罗汉殿的十八罗汉形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性格特征,个性鲜明,手法洗练,有的衣纹近似唐宋雕像中的“曹衣出水”式样,起伏转折流畅自然,对人物造型起着很好的烘托作用。

千佛殿观音像旁的韦驮是一个英俊的青年将军形象,身披甲胄,紧锁眉宇,深沉的眼神中流露出刚毅果断的性格,具有外威内秀的神采气度,也是双林寺中艺术成就突出的塑像之一。

(3)陕西蓝田水陆庵大殿的南北山墙上亦布满彩色壁塑,内容为佛传及五百罗汉渡海故事,据统计人物多达3700多尊,形象生动,建筑伟丽,虽繁复而不失有序,场面十分宏大壮观,显示出民间匠师的丰富想象力和艺术创造性。

8.明清工艺美术有哪些重要的发展和创造?其艺术倾向如何?答:明清时代在工艺美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都直接影响和推进着工艺美术的发展。

(1)明清工艺美术中陶瓷艺术取得重要发展。

明清陶瓷艺术突出成就之一是色釉和画彩发展到高度水平。

盛行于元代的青花、釉里红此时取得独特的成就,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是此一时期创造的新品种,白釉和单色釉瓷器也有很大发展和提高。

明代单色釉瓷器色彩趋向鲜艳,有夺目的鲜红、宝石红,明快柔嫩的黄釉、翠青釉、鲜艳的孔雀绿釉等。

明初的晶莹细腻的甜白釉,代表了白瓷的新变化。

清代单色釉瓷器色彩进一步增多。

(2)随着明中叶及清代前期工商业的繁荣,丝织生产展现了空前的盛况。

工匠的分工细致,复杂的提花织机和多套色印染法在作坊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工艺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

明清锦缎花式繁多,质地优良。

刺绣流行于广大城乡,绣工们在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品种和多样针法,大大提高了刺绣的艺术表现力,而且地方风格也非常显著。

缂丝工艺继承了宋元的传统技术,并有所发展。

(3)到明代,随着手工业的发达和宫廷贵族及城市富有阶层的需求,传统漆工艺,趋于兴旺,技术精湛,花色品种繁多,官办作坊与私人制造的漆器都竞放异彩。

随着漆器工艺制造的兴旺发达,总结漆器经验的专著也应运而生。

隆庆前后的制漆名匠黄成所写的《髹饰录》是古代重要而完整的漆工专著。

(4)明清的金属工艺也展现了新风貌。

我国工匠将铜胎珐琅工艺与传统艺术风格相结合,融合了古代青铜工艺、金银镶嵌及陶瓷器的造型和装饰,创造了雍容华贵具有民族风格的掐丝珐琅工艺。

9.明清陶瓷艺术有哪些新的品种出现?试简述其发展和成就。

答:(1)随着时代的发展,明清两代的瓷器在胎釉质地和纹样色彩上有了相当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