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必看:那些令人叫绝的心理效应
十大著名心理效应
十大著名心理效应1、蘑菇定律蘑菇定律的说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国外的一批年轻电脑程序员总结出来的。
它的原意是:长在阴暗角落的蘑菇,因为得不到阳光又没有肥料,常面临着自生自灭的状况,只有长到足够高、足够壮的时候,才被人们关注。
蘑菇定律被用来指初入世者,常常会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或打杂跑腿,接受各种无端的批评、指责、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处于自生自灭过程中。
但是,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肯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这就是蘑菇定律,或叫萌发定律。
2、安泰效应安泰效应是,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
因此,要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
寓意就是没有群众的支持,都是软弱无力的。
水失鱼,犹为水;鱼无水,不成鱼。
也就是常言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才能开大船」。
3、杜根定律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
自信并勤于实践,让你永远手握坐票。
换句话说,你若仅仅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常常也就是最好的,只要你有自信。
一个人胜任一件事,85%取决于态度,15%取决于智力。
所以一个人的成败,取决于他是否自信。
假如这个人是自卑的,那自卑就会扼杀他的聪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
4、比伦定律比伦定律是指,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记载,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和应该把握的机会。
万象世界,成败相依。
比伦定律辩证地认知「失败」,把失败看做是成功的前奏,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机会无处不在。
但机会又是稍纵即逝的,你不可能在做好所有的准备后再去把握。
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试错精神。
即使最后证明自己错了,也不会后悔。
因为你把握了机会,而且至少知道了,你先前把握机会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一笔财富,正是此意。
5、鲁尼恩定律赛跑时不一定快的赢,打架时不一定弱的输。
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发展快自然不是一件坏事,但没有质量的快,肯定是一件坏事。
竞争是一项长距离的赛跑,一时的领先,并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阴沟里翻船的事并没少发生。
关于消费心理学的一些著名
15个消费心理学理论1.模糊效应(Ambiguity effect):人们倾向于避免选择未知的选项,似乎每个人都喜欢确定的选项。
比如,一个用户不明白你的产品,或者某个特定的功能,他将不会选择它。
2.沉锚效应(Anchoring effect):人们在对某物/人做判断的时候,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次获得的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比如,某消费者第一次看到某产品的价格,那么这个第一印象的价格,将对该消费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3.注意力偏见(Attentional bias):我们的看法,受我们重复的认识所影响。
所以我们常常有这个结论,一个消费者越频繁地看见你的广告、消息,他越有可能从你这里产生购买。
比如,我们使用“访客找回”技术在互联网上投广告;让CTA按钮贯穿整个引导页面;在线上线下特定区域内,轰炸广告。
4.可利用性法则(Availability heuristic):在很多时候,人们只是简单地根据事情已有的信息,包括回忆、简单的计算、简单的总结来确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5.可利用性叠加(Availability cascade):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大部分人主动或者被动相信一个信念、事情,那么这个信念、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合理。
一句话说就是,只要长时间重复一件事,这件事就会变成事实。
6.逆火效应(Backfire effect):当一个错误的信息被更正后,如果正确的信息与原本的看法相违背,它反而会加深人们对原本错误信息的信任,最终导致,把自己的看法认为成理所当然。
当大脑接受一个信息后,便会本能的捍卫它不被其他与之相斥的信息侵犯。
7.基础概率谬论(Base rate fallacy):人们要么总是忽略事物的基础信息,要么总是忽略事物的特别信息。
推广产品,一定不要仅仅展示一堆无聊的信息(型号、数据、功能等),还要展示你的产品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如何特别工作的,运用案例说明也好,运用用户评论也好。
十大心理效应
启示之三是: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 炸、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 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沉迷于现状、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被时代所淘 汰,也会有面临失业的危险! 启示之四是:我们不要单纯的,只能面对 突如其来的危险,而忽视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 微的危险,因为,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 险,才是最可怕的!
今天的企业,其命运同样受“蝴蝶效应” 的影响。消费者越来越相信感觉,所以品牌消 费、购物环境、服务态度……这些无形的价值 都会成为他们选择的因素。所以只要稍加留意, 我们就不难看到,一些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 公司在他们的公司理念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在你的统计中,对待100名客户里,只有 一位不满意,因此你可以骄傲称只有1%的不合 格,但对于该客户而言,他得到的却是100%的 不满意。” “你一朝对客户不善,公司就需要10倍甚至 更多的努力去补救。” “在客户眼里,你代表公司”。
十大心理学效应
目录
1、【蝴蝶效应】 2、【青蛙现象】 3、【破窗理论】 4、【手表定律】 5、【二八定律】 6、【木桶理论】 7、【马太效应】 8、【帕金森定律】 9、【责任分散效应】 10、【鲶鱼效应】
1、【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 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 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 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 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 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 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企业来说是很重 要的,就不能糊涂。
3、【破窗理论】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 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 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 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 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 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 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 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 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 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 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 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 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10个不得不知的心理学效应汇总
10个不得不知的心理学效应汇总1.鲜明性效应:人们更容易记住或注意到与周围环境不同的事物,而容易忽视相似的事物。
这一效应可以应用于广告和产品设计中,通过让产品与竞争对手有着鲜明的差异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2.惯性效应: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往往会受到之前类似情况的影响,循规蹈矩地做出相似的决策。
这一效应提醒我们要警惕自己受到过去经验的约束,从而保持开放的思维。
3.社会认同效应:人们往往会受到他人的意见和行为的影响,更倾向于采取与他人一致的观点和行为。
这一效应可以解释为何大多数人会在众多人群中跟随他人的行为。
4.权威性效应:人们往往会对那些有权威的人或机构发表的观点更为信任,而忽视其他人的观点。
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何公众常常会盲目地相信权威人士的意见。
5.可得性启发:人们根据信息的可获得程度来判断该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
如果其中一种信息容易获取或回忆,人们更容易相信这种信息,并据此做出判断。
7.压力效应:压力往往会对人的决策和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
当人们感到压力时,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或表现出冲动的行为。
8.情感传染效应:人们往往会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来感受和体验相似的情绪。
这一效应可以解释为何在人群中情绪会传播,以及为何看电影或听音乐时会被情绪所影响。
9.群体思维效应:当人们处于群体中时,往往会放弃个人的独立裁决,而采纳群体的观点或意见。
这一效应可以导致集体决策的失误和群体性偏见的产生。
10.异常反应效应:与前景效应相对应,人们在面对异常或突发事件时往往会做出过度的反应。
这一效应可以解释为何一些新闻报道和广告常常利用恐惧和紧急感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十个经典的心理学效应,每一个都受益终身2024
引言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科学领域,而心理学效应是指在特定情境下,由于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效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十个经典的心理学效应,这些效应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还能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们受益终身。
正文内容:一、珍宝效应(Endowment Effect)1.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物品的价值会高估,容易产生珍惜之情。
2.了解珍宝效应有助于避免流于物质主义,能够更好地享受和珍惜拥有的东西。
二、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1.人们往往更容易相信一些笼统而普遍的陈述是针对自己个人的。
2.认识到巴纳姆效应可以帮助我们警惕个人知觉的主观性,确保更加客观地判断。
三、特权效应(Halo Effect)1.人们对他人的积极品质进行评价时,可能会由于某个特殊特征而给予整体较高的评价。
2.了解特权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评价他人,减少因片面评价而带来的错误决策。
四、选择支持(Choice Supportive Bias)1.人们在做出选择之后,往往会更加支持自己的选择,无论这种选择是否正确。
2.认识到选择支持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陷入固执己见的状态,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五、两难困境(Dilemma Paralysis)1.面对两个各有利弊的选择,人们往往会感到困扰和犹豫不决。
2.了解两难困境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决策的方法和策略,避免陷入无休止的犹豫。
六、情感传染(Emotional Contagion)1.人们的情绪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传染,产生共情和情感互动。
2.认识情感传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绪变化,提高沟通和人际关系能力。
七、喧宾夺主(Primacy Effect)1.人们对于一系列信息中的初期信息更容易记忆和影响。
2.了解喧宾夺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信息传递的顺序,提高信息传播和学习效果。
八、特定再现(Peak-end Effect)1.人们对经历中的高峰和结束阶段的记忆更加深刻和影响深远。
大脑一直在欺骗你!10个常见的心里效应
大脑一直在欺骗你!10个常见的心里效应1. 锚定效应 (Anchoring Effect)我们在进行决策时,会过度偏重最先取得的第一手资讯(称为锚点),以快速做出决定。
比方说,当你看到一件商品要价300元时,你不见得会立刻决定买它。
但是当你看到它的原价是1000元时,你会认为错失捡便宜的机会很可惜,便提升了购买的欲望。
这是商家常用的行销手法,虽然那些「原价」很可能都是凭空捏造的,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吸引买气方式相当有效。
2. 偏差结果论 (Deflection to the Result)我们容易以最后的结果来评断某项决定的好坏,而非去检视其中的过程。
商业广告很常利用这点引导我们把视野集中在结果上(例如要我们购买某样东西)。
因此如果你正在使用一部全新的iPhone,其实你并不能证明你花钱买它是正确的决定。
3. 选择的吊诡 (The Paradox of Choice)有时候「更多反而更少」,大量的选择反而使我们心中一片茫然,我们能做的选择越多,我们对自己最后做出的选择越不满意。
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当你买了某样东西时,你马上后悔了,因为你原本可以趁特价时再买,或买另一样类似的东西。
即便你所做出的选择是最好的选择,你依然感到不愉快,因为总是有更多可能性。
4. 聚类错觉 (Clustering Illusion)打麻将时一定遇过:运气不好时,就是不上牌,运气来了,连胡好几把都没问题。
那是因为我们倾向从随机的事件当中找出有迹可循的系统,这样的思维常见于沉迷赌博的人,以及对命理特别执著的人。
5. 出丑效应 (Pratfall Effect)想像一对情侣走在路上,其中一人突然撞上电线杆。
这时另一人不太可能出现「这白痴!」的想法,相反的,他会觉得对方很可爱。
那是因为过于完美的事物会让人心生抗拒,无伤大雅的错误是迷人的,谁不会犯错?让我们身而为人的,就是那些错误。
下次如果在你喜欢的人面前出丑了,真的不用太沮丧!6. 库勒雪夫效应 (The Kuleshov Effect)这是常见的电影蒙太奇手法,当观众看见两段无关联的影像时,会下意识将两者连接起来,为零碎的影像赋予逻辑性,这就是库勒雪夫效应。
心理学十大效应定律
心理学十大效应定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精神活动的科学,其研究成果常常被应用于管理、广告、营销等领域。
在心理学中,有诸多的效应定律,这些定律对人类的思维和决策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心理学十大效应定律展开讲述。
一、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又称为雨林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含糊不清的描述往往会误认为描述符合自己的情况。
传媒广告业往往利用这个特点,通过使用带有语义模糊的话语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如“这款产品能够改善你的生活质量”。
二、选择支配效应选择支配效应,是指当人们被面临多个选择时,往往会选择其中最常见的选项。
广告商常常利用这种心理,通过标榜“热卖”、“畅销”等词汇来鼓励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三、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指人们在进行决策时,会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决策更加协调,以维持心里平衡。
例如,当你花了大笔的钱购买了一件衣服,你会告诉自己这是值得的,否则你会感到内疚和懊悔。
四、约束性思维约束性思维是指人们受制于固有的认知框架,很难接受与之相反的概念。
例如,传统观念认为女性不适合从事某些职业,即使实际上女性能够很好地胜任这些职业,我们仍会对他们产生偏见。
五、验证偏差验证偏差是指人们往往会更容易相信与自己想法一致的信息,忽略或忽视与之相反的信息。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只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
六、群体影响力群体影响力是指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往往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
例如,当一个人加入到一个新的群体中,他往往会逐渐接受这个群体的文化和价值观。
七、割舍成本割舍成本是指在面临决策时需要付出的代价,例如金钱、时间、精力等。
当这些成本越高时,人们就越难舍弃,他们会更倾向于将资源继续投入到这个领域里。
八、创造性计划偏误创造性计划偏误是指人们往往错误地估计自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这种偏误在项目管理中尤为常见,造成了计划与实际结果的不符。
九、暗示效应暗示效应是指当人们被暗示某个事情时,他们会更倾向于相信这个事情的真实性。
让你的营销一鸣惊人的十大心理效应
①人类习惯于用获得一件东西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它的珍贵程度,一件 东西越难获得,它的价值往捆往绑也损失就原可则 能越高,因此,短缺性会刺激我 们对其奋力争取。
“拒绝——退让”这个策略是一个很高明的策略,这 个策略其实是互惠原则的延伸:如果第一个要求和第二个要 求提得恰当,那么对方会认为第二个要求是你做出的让步, 因而觉得自己有义务做出相应的让步。
二,互惠效应
比如:如果你想买套房子,对方出价为150万,你的心理价位 是120万,那么你绝不能出120万。基本上在谈判中,彼此都会预设 一个空间,如果你的第一出价是120万,那么对方会认为你的底线在 130万或更多。这个时候,如果死咬住120万,那么很可能谈判就会 告吹。所以合适的做法是,先出个100万,看看对方的反应,然后慢 慢让步。
电子版加印刷版,也就是可以在电脑上阅读的同时,还拥有 实物杂志,每年100美元。
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个?艾瑞里教授在校园里,对100个学 生进行实验,有68个学生选择了电子版,另外的32个学生选 择了印刷版加电子版。
总销售额6600美元。
四、诱饵效应
后来,艾瑞里教授在已有的两个选项基础上,加了一个 选项:你可以只买印刷版,也就是实物杂志,每年100美元。 即: 电子版:50美元。 印刷版:100美元。 印刷版+电子版:100美元。 在这一模式下,销售额达到 9200美元。增长39%。
八、预期效应
我们对事物已有的印象,会蒙蔽自己观察问题的视线。 而对一件事物的预期,会影响到我们对其的态度和体验。如 果我们事先相信某种东西好,那么它一般就会好,反之亦然。
七大心理效应—呼叫中心外包人员必备
当前,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知识被应用到客户服务中。
所以,如果客服能够多懂一些心理学相关的效应和原理,试着用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客户。
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抓住客户心理、了解客户意图,更好的理解客户,服务客户。
为此,小编整理了7种客服需要掌握的心理学效应,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一、|首因效应——前30秒,决定服务发成败心理学中有一种心理效应叫做‘’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
具体是指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的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式,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
简单来说,客服人员给客户留下的第一印象,会直接影响客服接下来的服务。
所以对于客服来说,当接听到一通电话,你首先必须做到:(1)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
如,熟背话术等。
(2)微笑服务,语气平稳,语言简洁陈恳。
二、|斯坦纳定理——有时沉默,便是最好的沟通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指出: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学会倾听对客服的好处(1)倾听能够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在表达自己意见之前,通过倾听掌握对方的心理,就更容易解决问题。
(2)能够让客户吐露心声,宣泄他的情绪尤其是客服在接待客户投诉、处理矛盾冲突时,倾听往往是和解的开始,让对方把不满的话统统讲出来,你就可以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到矛盾的症结。
(3)能够深入了解客户的要求,获得准确的信息如果能在对方的倾诉中真正听懂了对方的诉求,那么你随后的劝说意见哪怕再简短,也能直指人心,说到点子上,胜过千言万语。
对于客服来说,适当的沉默,善于倾听,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
最有价值的客服,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但一定懂得倾听。
三、|野马结局——控制不住情绪,将会招致可怕的恶果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
每当这时,有一些野马不以为然,但有一部分野马会暴怒地狂奔。
最后,这些蝙蝠们吸饱了血离开,而很多的野马却暴毙而亡。
经过动物学家研究发现,这些野马的真正死因是:暴怒和狂奔。
产品经理学习资料产品运营之运营人不可不知的10种心理效应
产品经理学习资料产品运营之运营人不可不知的10种心理效应一、羊群效应羊群是一个懒散混乱的组织,平时横冲直撞,但如果有一只羊发现了一片草地,开始欢快地啃食青草,不一会儿整个羊群就会冲向那片草地,一哄而上,疯狂抢食。
既不会判断其他地方是否也有肥沃的草地,也不会在意其他的危险。
听到这里,你会不会说“切~,我早知道了,羊群效应又叫从众效应,不仅我知道,身边的好多人都知道”。
确实,哪怕不做运营的伙伴都知道的羊群效应,但是你确定知道如何运用么?羊群效应要想起作用,我们应该分析出它的3个关键点:1.它必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场2.领头羊要么有影响力,要么群体够一定数量。
其实本质上就是要具备吸引羊群注意力的能力3.领头羊得真的吃到草,且被羊群感知到现在我们反思一下,有多少社群的小伙伴只是具备了第一个关键点,剩下的两个都是随缘。
你社群里的领头羊够有影响力么?最先行动的那批羊数量够么?行动结束的领头羊吃到草了么?他们吃到草这个效果有被羊群感知到么?除此之外,换个角色,用户有羊群效应,难道我们自己的团队就没有么?尤其是销售团队,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有多少管理者思考过如何激发这个效应呢?如果我们辅导的人没有拿到高绩效,不就是“领头羊没有吃到草”么,那么就自然产生不了集体的疯狂。
所以,我说:每一个人都值得为羊群效应重新设计自己的管理、执行动作,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能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二、首因效应链家的房产中介永远都是西装革履,笑在脸上。
有规模的酒店都是大厅气派,前台宽敞。
相亲的女士总会穿上美丽的裙子,化上得体的妆,头发可能还得卷一下小波浪。
面试官总是青睐候选人的言行举止,落落大方。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涉及到交往,首因效应就无可避免。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直接决定了接下来对方愿意花费在你身上的时间。
运营人的首因效应,不应该只停留在人的维度上,而应该是多维度的。
比如:用户进入社群的5秒钟,你用什么样的话术来互动?私聊中的第一次互动,你想给对方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网站页面的曝光位,你是设计一个红色的特价图案,还是设置一个黑金的站长推荐?打开APP的第一眼,我们是想表达专业,还是想表达门类更全?我们产品的slogan是走高逼格,还是接地气?人、产品、流程等一切的接触的第一次,都要明确我们自己想要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1.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人们倾向于接受模糊、普遍的个性描述,认为这些描述适用于自己。
2. 多米诺效应(Domino Effect):一件事情的发生会引起一系列相关事件。
3. 达尼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低水平的表现者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高水平的表现者则往往低估自己。
4. 比较效应(Comparison Effect):人们更容易在相对的情境中做决策,而不是绝对的情境。
5. 暗示效应(Priming Effect):前一刺激对后续刺激的影响。
6. 福克斯效应(Focusing Effect):人们往往过度强调一个决策中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重要因素。
7.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人们在被研究的意识到自己受到关注时,表现出的行为变化。
8. 碎片效应(Zeigarnik Effect):未完成的任务比已完成的任务更容易记住。
9. 光环效应(Halo Effect):人们对一个特征的积极印象会波及到其他特征。
10. 洛克效应(Locke Effect):人们更容易接受自己提出的建议,而不是他人的建议。
11. 百日孤独效应(Hundredth Monkey Effect):当足够多的个体学会一种新行为时,这种行为将在整个群体中迅速传播。
12. 罗森汉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表现。
13. 谢尔皮效应(Sherif Effect):个体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倾向于与群体保持一致。
14. 行为金字塔效应(Pygmalion Effect):高期望会导致更好的表现。
15. 波恩胡特效应(Boomerang Effect):试图改变他人观点时,反而加强了他们的原有观点。
16. 卡斯普效应(Casper Effect):人们在被监视时表现出更好的行为。
17. 高斯特纳效应(Gestalt Effect):人们在组合信息时更倾向于看到整体,而不是单个部分。
销售心理学15种心理学效应
销售心理学15种心理学效应1、七秒钟色彩理论七秒钟色彩理论,指对一个人或一件商品的认识,可以在七秒钟之内以色彩的形态留在人们的印象里。
据国外相关机构的研究表明:一种产品瞬间进入消费者视野并留下印象的时间是6.7秒,色彩的作用达到了67%。
有很多消费者根据第一印象决定购买选择,而色彩是第一印象中的首要关键因素。
因此,通过合适的色彩营销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根据国际流行色协会调查表明,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颜色可以给产品带来10~25%的附加值,为企业和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
2、暗示效应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暗示效应应用得非常普遍,每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暗示来影响着我们的思维。
例如:一道新菜上来,你提起筷子尝了一尝,发现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但等服务员详细介绍之后,你再一次品尝时却渐渐体会到了菜的味道,脑子中会想起服务员说起的美味。
在商场购物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发现有一款衣服上市,虽然在你看来这款衣服跟和其他的款式没有什么区别,衣服布料也相差无几,但是经销售员详细介绍后,你再看这款衣服就觉得它确实有与众不同之处,价位反而上涨价位,让你感觉到物有所值,这就是所谓的暗示效应。
3、场化效应在群体心理学中,人们把群体心理场所产生的效应,称之为场化效应。
一个个体本来并不具有某些个性特征,但一旦进入这一群体后就会被这一群体所产生的心理场所磁化,从而产生某些不具有的个性特征行为与情绪,这种现象犹如物理中的磁场,铁本身不具有磁性,被磁石磁化后铁也具有了较强的磁性了。
这种场化效应,日常生活中也是常见的。
当很多人对一个产品高度评价时,往往会引起更多的购买行为。
4、潘多拉魔盒效应古希腊神话中的大神宙斯,一次派侍女潘多拉传递魔盒。
所有人都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所有人都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1、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3、责任分散效应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
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产品心理学:蔡格尼克效应(产品人必看)
产品心理学:蔡格尼克效应(产品人必看)大促系列的完成周期很长,产品小伙伴们要求也同时输出一些产品内容,那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奇妙的产品心理学现象。
说是产品心理学,其实这些心理学现象对于运营、营销和增长都同样适用。
基于人类的心理学、行为学,比如消费心理,来设计打法,促成期望行为(如下单、复访、时间投入、完成流程等),或者传递更好的体验。
根据频度和效果,总结了常用的一系列心理学现象,跟大家陆续做些分享。
1产品心理学首先来谈谈什么是产品心理学。
好产品,就是用户喜欢、愿意推荐、愿意为之买单的产品。
也包括用户觉得讨厌,但用起来就是停不下来的产品。
好产品绝不只是功能强大、界面美观,而是让用户在心理上可以“爽到”。
最终,好产品给用户的是体验,而不是功能。
张小龙是公认的中国产品经理教父,听他的每一次微信公开课,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产品的思考总是在心理学和人性层面进行,甚至上升到进化论的高度,去研究人们的心理起源,思考方式,产品背后的人性,以及如何基于心理洞察对产品功能进行取舍。
在张小龙的严格把控下,微信精准命中人性的“懒惰、怕孤独、爱炫耀”,同时在产品哲学上做到强大和极简的平衡,进取和克制的平衡,这是微信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背后就是对人性和心理的洞察。
产品心理学历史悠久,在各类工业产品、服务产品和互联网产品中被广泛应用。
比如“简单、极致”,就是一个常见的产品心理学,在一个点上进行突击,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进而获得用户喜爱和商业成功。
谷歌的崛起,除了商业模式上的革新,极简就是又一个重要原因。
1999年的搜索引擎龙头Altavista1999年的Google在互联网产品或者运营、营销策略中可以用到很多不同的心理学,主要包括让用户爱上产品的产品心理学、让消费者买单的消费心理学、从吸引到决策的消费者行为学、或者引爆流行促发传播的影响力缔造。
商业世界里,心理学“套路”无处不在。
“套路”听上去像是一个贬义词,但所有的商品最终销售的就是体验,如果套路能带来良好的体验、美好的感觉和回忆,这就是有价值的套路。
有哪些令人叫绝的心理学效应
有哪些令人叫绝的心理学效应?1、贝勃定律。
原本20块的外卖,免费配送。
当配送费突然变成5块的时候,你一定觉得没办法接受,但是当配送费从5块变成6块的时候,你的反应就小多了。
这是因为,当人第一次经历某种强烈的刺激后,情绪会波动很大;再受到类似的刺激时,情绪反应往往要小很多,因为第一次的刺激已经冲淡了第二次刺激的感受。
2、巴纳姆效应。
比如,闺蜜被渣了,你安慰她:感性的女孩就是非常善良,容易被骗。
她绝对相信,心情也会好一些。
另外,还有:你表面上看着文静,其实内心也有狂野的一面。
你跟不熟悉的人聊天会觉得没有话题,但跟熟悉的朋友就侃侃而谈。
来来,我们对号入座一下,符合的朋友留个言哈哈~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模糊的性格预测,而不管这个预测是不是真的准确。
某些特别灵验的算命大师是此中高手。
3、三明治效应把批评的内容夹在表扬之中,更能让人接受,而且对批评的印象更深刻。
比如:今天这个汤真好喝!(表扬)就是有点咸!(批评)要是下次清淡点,我能喝三碗!(表扬)这样的话女朋友就容易接受多了,下次煲汤时也会少放点盐~4、鸟笼效应假如某个人无意间得到一只空鸟笼,他一般会为了用这只笼子,再买一只鸟回来,而不直接把笼子丢掉。
这个效应,指人们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物品的基础上,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添加更多自己原本不需要的东西。
我想我大概知道,为啥之前元旦送领导一条名牌领带后,几天后他穿着同品牌的衬衣和西装来上班的原因了。
5、破窗效应一座房子的窗户破了,如果没有人去修补,要不了多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被人砸破。
这说明,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你因为有一天太累了,之前坚持了80来天的健身,想着今天先休息一下,明天再补回来……接下来几天一直保持这个心态,大概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八块腹肌和马甲线,因为从休息那天之后你就没有锻炼了。
6、宜家效应让客户投入体力劳动组装家具,有一个看不见的好处:客户对自己组装的家具会产生一种非理性的喜爱,紧接着高估这件家具的价值,因为不想让带着自己浸润劳动的物品属于别人。
5个心理效应,提升产品运营效益
产品运营做活动需要洞察人性。
只有充分了解用户,知道用户的痛点、爽点、痒点,用户才愿意使用你的产品,并为之分享,形成用户推荐巨轮。
本篇想给大家分享5个关于人的心理学效应,通过研究心理学知识洞察用户,进而更好的运营你的产品和用户。
一、五个实用的心理学效应1. 首因效应很多人都听说过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即给人的第一印象,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第一印象很重要,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往后的看法和留存。
举个例子:你觉得XX手机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用户A:设计美、交互流畅、资源多、流氓、push多用户B:流氓、push多、设计美、交互流畅、资源多同样的5个词,大家对一款产品的看法就天壤之别。
用户A觉得这是一款比较完美的产品,符合预期。
除了偶尔强制升级软件行为比较流氓、push比较多,整体体验还是很棒的;用户B则觉得这是一款很流氓的产品,经常强制升级,监控手机本地信息,push多,即使产品设计和交互都比较完美,资源也多,但整体体验还是比较差。
这是因为首因效应导致的产品体验偏差。
如果想让产品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在产品第一次公诸于众的时候,产品视觉和交互要多花心思,软件升级&push消息则要克制,尽量保证产品大部分功能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是极佳的。
相反,如果产品第一次跟用户见面时整体比较平淡无奇,就无法给用户带来很好的第一印象,用户容易对产品产生冷淡的感觉。
2. 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我们的脑海中会存留很长时间,甚至影响到我们对对方的判定。
举个常见的例子:你一直都特别喜欢你家楼下转角的那家西餐厅,菜式丰富、东西好吃、价格厚道、服务也好。
而在最近一次用餐过程中,你发现菜里有一只很大的蟑螂,你严重怀疑整家店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并从那以后对整家店的好感度下降到0。
这典型的因为近因效应导致的对整家店态度360°转变。
近因效应还容易引起连锁反应。
一个用户说一家店不好,他会迅速宣传给身边的亲朋好友,最后他社交圈子中的148个好友可能后面都不会再来光顾这家西餐厅了,这也是著名的“邓巴数字”(邓巴定律指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产品经理产品设计-产品必看那些令人叫绝的心理效应
产品必看那些令人叫绝的心理效应奥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瓦拉赫是图灵奖获得者,他的异国情调成功整个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到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专修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班里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绝大部分体育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同学认为正直做事一丝不苟,具备扎实推进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绚烂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虽说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在我看来:学生的智能产业发展是不均衡的,甚至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桂冠点,而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申请加入了较低层次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高水平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澳大利亚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后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极多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之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他们这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第三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情神色,并受到宠信和青睐。
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稍差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致产生颓废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 1901 年至 1982 年先后出现了25 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
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致产生颓废情绪。
5.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
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对决策中收集正确的情报加以分析而言,这种效应是不利的。
无论第一印象是好或是坏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分析。
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
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比较偏颇。
如果在招聘考试和考察员工绩效时,只凭第一印象,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
首因效应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
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应聘者容易赢得主考官的好感;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
因此在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6.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
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断,使得决策信息失真。
7.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它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对信息的评价,要克服晕轮效应就必须坚持客观,不掺杂主观成分。
8.蝴蝶效应1960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出现了疑难问题:她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数据模拟天气的演变,原本是想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心理情绪也是如此,有一组漫画显示,一个人在单位被领导训了一顿,心里很恼火,回家冲妻子发起了脾气,妻子无来由地被训,也很生气,就摔门而去。
走在街上,一条宠物狗拦住了去路,“汪汪”狂吠,妻子更生气啦,就一脚踢过去,小狗受到踢打,狂奔路过一个老人面前,把老人吓了一跳。
正巧这位老人有心脏病,被突然冲出的小狗一吓,当场心脏病发作,不治身亡。
洛伦兹发现了微小差异导致的巨大反差,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动翅膀,它煽动起来的小小漩涡与其他气流汇合,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
9.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 3 名学生共 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 18 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智商很高。
”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 18 名学生的确表现超常。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我想早点听到你成功的消息。
”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
10.贝尔效应布道家兼学者贝尔的天赋极高,曾经不止一个人预计说,如果他毕业后进行晶体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一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
但是,贝尔却心甘情愿地走了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
贝尔效应的启示: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内心形成;有了成功的信心,成功就有了一半把握。
所以成功其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他有时需要的仅仅是你的勇气,这正是一般人所缺乏的!11.鲶鱼效应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
后来,人们发现这条船的鱼槽内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
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类”后,也会因紧张而加速游动。
如此一来,沙丁鱼便延长了寿命。
这就是“鲶鱼效应”。
运用鲶鱼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
目前,一些机关单位实行的公开招考和竞争上岗,就是很好的典型。
这种方法能够使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好地工作。
12.海潮效应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
此乃海潮效应。
人才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也是这样。
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
对于一个单位来说,要通过调节对人才的待遇,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大本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
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13.名片效应有一位求职青年,应聘几家单位都被拒之门外,感到十分沮丧。
最后,他又抱着一线希望到一家公司应聘,在此之前,他先打听该公司老总的历史,通过了解,他发现这个公司老总以前也有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于是他如获珍宝,在应聘时,他就与老总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果然,这一席话博得了老总的赏识和同情,最终他被录用为业务经理。
这就是所谓的名片效应。
也即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但要使”心理名片”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善于捕捉对方的信息,把握真实的态度,寻找其积极的、你可以接受的观点,”制作”一张有效的”心理名片”。
其次,寻找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出示”你的”心理名片”,这样,你就可以达到目标。
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记忆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14.异性效应李女士是某公司公关部经理。
她联系颇广,出师必胜,为公司立下赫赫战功。
公司的原料奇缺,材料科的同志四处奔走,却连连碰壁,而李女士外出联系,不久问题便迎刃而解。
公司资金周转严重失灵,急需贷款,急得总经理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又是李女士风尘仆仆,周旋于银行之间,竟获得贷款上百万元。
李女士因此备受领导器重,工资、奖金一加再加。
有人试图总结李女士成功的秘诀,发现她除了具有清醒的头脑,敏捷的口才,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接物待人灵活之外,和她端庄的容貌、娴雅的仪表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男营业员接待女顾客,一般要比接待男顾客热情些。
上述李女士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如今的社会还是一个男性占很大优势的社会,外出办事多数要和男性打交道,由女性出面较为顺利,这便是心理学上所谓“异性效应”。
这种现象是建立在异性相吸引的基础上的。
人们一般对异性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对外表讨人喜欢、言谈举止得体的异性感兴趣,这点女性也不例外,只不过不如男性对女性那么明显。
有时为了引起异性注意,男性还特别喜欢在女性面前表现自己,这也是”异性效应”在起作用。
不过”异性效应”不能滥用。
女性外表漂亮,讨人喜欢,如果再加上交往得当,在异性面前办事容易,这是正常的;反之,若为达到某一目的,用色相去引诱别人那就不道德了。
男性对异性,尤其是年轻漂亮的异性热情些,客气些也无可非议,但把异性当作刺激,想入非非,让人感到”色迷迷”的,就超过限度了,因此,与异性接触要把握”度”。
15.责任分散效应1964 年 3 月 13 日夜 3 时 20 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喊叫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
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 38 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件时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
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6.詹森效应有一名运动员叫詹森,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
人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名列前茅、实力雄厚”与”赛场失误”共生的惟一解释只能是心理素质问题,主要原因是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
有些人平时”战绩累累”,卓然出众,众星捧月,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加之赛场的特殊性,社会、国家、家庭等各方面寄予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剧,心理包袱过重,如此强烈的心理得失困扰自己,怎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呢!?另外,自信心缺乏会导致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
如何走出”詹森效应”的怪圈呢?首先,要认清”赛场”的目的,克服恐惧感,赛场并不可怕,只是比平常正规一些而已。
其次,要平心静气地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不贪求成功,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