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创新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服装结构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摘要】笔者创新平面结构设计(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服装制作工艺合三为一的课程教学模式,新模式整合三门关联课程的共性并有机结合,从而解决了本课程的教学瓶颈难题。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平面裁剪;立体裁剪;创新;教学模式
引言
高职服装结构设计以往俗称“服装裁剪”,而服装裁剪又分为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两大方法体系,平面裁剪为主,立体裁剪为辅,通常院校把它们分为关联不大的两门课程,并把服装平面裁剪称为服装结构设计或狭服装结构制图,淡化了设计理念和实践性,纯理论性的数据公式生搬硬套的作用被放大,很少艺术思想性可言。

服装工艺作为服装结构设计的后续课程,是结构设计的实践环节。

传统的课程设置把服装平面结构设计、服装制作工艺、服装立体裁剪课程分开设置教学,撕裂了各门课程之间的关联,削弱了彼此之间的相辅相成的作用。

一、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常有师生及企业感叹现在的毕业生三年高等教育,不如旧时的三年学徒可以出师的专业学习效果。

显然,现在高职院校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亟待解决,而这种瓶颈问题是现在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逾越的。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在教与学
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对平面结构设计的理论数据、公式一知半解的情况,人体单、双曲面和服装结构线的关系处理不顺,放松量变化思路不清晰等教学难题,甚至毕业生从事好几年专业实践后仍然存在此类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实践环节与设计理论脱节的后果,而脱节的根源又是结构设计课程设置存在弊端导致的。

因此,改革和创新结构设计课程模式,尝试新的理实一体化模式是当务之急的事情。

二、新课程模式:立体裁剪、平面裁剪、制作工艺三课合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根据学习者学习新鲜事物的由简到繁,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依据任务驱动可以提高学习兴趣的经验,并针对以上一些问题设置新课程模式如下:按顺序把服装立体裁剪(坯布服装制作)、服装平面结构设计、服装制作工艺三门独立课程,设置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三个环节,成为新课程的三个子课程其中。

分三个阶段递进的循环教学。

课程分为四个环节,三个子课程。

课程基本设置流程环节如下图所示:
1、服装平面结构设计是理论为主的课程。

以理论原理知识为主,实践操作能力为辅,主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结构设计理论知识,例如公式、放松量、抽象的双曲面关系等等进行自由设计并绘制服装结构图并制作工业版样的能力。

2、服装立体裁剪是实践课程。

通过手工进行服装款式造型设计,
用坯布包裹模特,直接用手拿捏造型再用针暂时固定,并画出轮廓线的一种设计手段,是实践为主的课程。

其造型设计带有一定不确定性,但直观易懂,造型设计灵活、宽泛,易于上手。

3、服装制作工艺是实践课程。

是设计款式变成实物的实现手段的最终环节。

三、课程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点一:服装立体裁剪融入结构设计课程的选择
创新点之一就在于把单独设立的、并被设置在平面结构设计课程之外的立体裁剪课融入结构设计课程中,作为结构设计的体验环节,并先于结构设计课程学习。

众所周知,立体裁剪在高职院校通常作为服装造型设计辅助课程,是狭义理解,在日本服装教学中,以坯布为材料的结构设计研究广泛应用,是作为服装结构设计的前提。

立体裁剪是定制高档服装,服装结构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

立裁把结构设计中抽象原理性强的造型设计难题化繁为简。

现在一些服装设计和工艺大赛中已把立体裁剪当做结构设计的一个环节。

①课程设置符合学习者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初学者对实物的认知规律是先直观感官认识再到抽象思维理解的,简单直观的知识总是容易被接受和理解,而复杂抽象的知识总是需要反复学习和练习才能获得。

创新课程设置就是依据这个学习认知规律来设置的。

立体裁剪是直观、简单的环节,用布包裹模特
直接造型的过程,没有复杂的公式和收放量原理和费解的人体曲面关系,只是哪里多量就收,那里少量就放,用简单直观的手法达到结构造型的目的。

对于很合体的款式可以完全忠实于人体的特征。

但它的缺点就效率低费时长,成本高,大都不能应用到工业流水生产线中去,只能作为个性服装量体裁衣或结构设计造型研究用。

在平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此类问题,就是学生对服装结构图上的省、分割线、褶裥的作用、形状和量的分配很疑惑和费解,为什么这样处理就会和人体体型吻合?如何分配服装放松量的大小为宜?不能透彻理解这些造型手段和放松量与人体特征之间的关系。

而立体裁剪课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立体裁剪正好可以直观地逐步细致地呈现复杂款式中人体与服装之间的原理关系,这是立体裁剪的优点,也是平面裁剪的很好补充。

初学者直接学习平面结构设计课程,不能理解省、分割线、褶裥的作用和量的分配大小问题现象,理解各个服装部位如何对应的人体部位,各条平面结构线与人体之间的点线面关系,而在立体裁剪把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在一张平面的纸上,运用一定的数据和公式、设计原理就可以绘制出工业用版样,正好两门课程整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利用立体裁剪直观获得服装与人体原理之间的关系,再上升到平面结构设计的放松量、公式和原理的抽象层面,是一个课程的完美结合。

②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能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平面结构设计原理
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和不断保持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就成功了一半。

笔者创新设计的任务驱动的立体裁剪、平面裁剪、制作工艺三课合一的教学模式中的实践环节就可以牢固的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往往对实际操作性强、有具体任务,容易从可以看到实物效果的课程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有浓厚的持续的学习兴趣,所以立体裁剪和服装工艺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而理论性强、数据公式生硬的结构设计课程总是难以使学生的兴趣持续维持。

新课程模式把立体裁剪、平面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三课程揉和成一个密切配合教学的模块整体,进行互相衔接的互动教学的实训模式。

而以往立体裁剪是被孤立在服装结构设计之外,成为独立设置的选修课程。

2、创新点二:同一款式造型对比教学——立裁和平面结构设计款式效果对比
传统的结构设计课程没有立体裁剪和坯布服装制作这个环节,增加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直接立裁服装款式造型,并利用坯布制作出规定的服装款式,并且这种服装款式造型是忠实于人体的特征的。

平面结构设计出的同一款式造型是建立在服装结构原理知识基础上的,即是用公式和数据推导出来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性,并不能直观的认识款式的最后造型,学生不能真正直观
理解公式和数据与造型间的关系。

有了前期立裁同一款式造型的感性认识,并对比服装制作工艺制做出的真实服装,可以对比其之间的造型原理和造型的关系真正内涵关联所在。

对进一步深刻理解平面结构原理公式和造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立体裁剪、平面裁剪、制作工艺三课合一的课程教学模式才能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总之,高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模式改革创新的新模式“立、平、工”三课合一的教学模式,能解决中的教学瓶颈难题,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课程教学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志宇.高校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改革几点思考[j].纺织教育,2012(2).
[2]章国信.立体裁剪在时装企业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1(12).
[3]姜越.高职院校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改革刍议[j].学习月刊,2008(16).
[4]宋科新.服装结构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j].新西部(理论版),2011(9).
[5]纵瑞云.浅谈服装结构制图[j].魅力中国,2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