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
(完整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docx
高三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123456789101112131415号答案一、选择题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 2 题。
草原放牧区半湿润区旱地农业区400mm800mm湿润区水田农业区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 区域无大小之分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这说明()A.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C.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阅读材料,回答3~6 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
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3、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是在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A. 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4、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时期B.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初期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5、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6、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读图,回答7~ 8 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某区域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中县界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河流为分界线,是模糊的B.以湖泊为分界线,是模糊的C.以公路为分界线,是明确的D.以山脉为分界线,是明确的2.图示区域A.水稻田的空间形态呈面状B.森林公园、河流和湖泊均呈线状C.城镇呈线状,乡村呈点状D.公路呈线状,高速公路呈网格状3.关于英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B.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C.英国很早就是世界著名的海运国D.英国西部不适于粮食作物生长,乳畜业发达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状况图,完成下列各题。
4.下列选项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A.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荒地 B.①水田②旱地③草地④林地C.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D.①水田②林地③草地④荒地5.图中我国水田、旱地的大致分界与下列哪个选项吻合()A.秦岭─淮河一线 B.我国二、三两级阶梯分界C.400毫米等降水线 D.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大致分界6.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推断不正确的是()A.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B.土地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C.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D.水田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下图为中国各省(市、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7.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值区包括8.下列关于图示各分类区农业发展的方向,匹配正确的有A.较高值区应努力成为小麦、水稻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主要基地B.中等值区应着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C.较低值区应提高农业科技、管理以及产出能力D.低值区应努力成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草原生态经济区下图示意我国两个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吊脚楼建筑的特点形成,主要是因为当地A.房屋建筑技术高超B.凉爽、多雨的气候C.蚊虫、毒蛇、洪水多D.石材、木材取用便利10.居住在蒙古包的牧民在冬季转场放牧过程中A.加大了草场资源的压力B.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C.易受暴风雪等天气影响D.破坏了沿线森林植被11.目前图中两种特色民居在当地越来越少,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民居文化多元性减弱B.加剧了当地生态破坏C.有利于特色民居保护D.居民环境适应力降低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
地理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章第1节同步练习(2)及答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一)(一)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据此完成1~3题。
1.区域是()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2.区域具备的特征()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明确的边界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一定政治地位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__性。
()A.相差一致差异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C.差异整体D.地带非地带由于目的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来的区域类型也不同.据此完成4~7题.4.区域的划分,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指标,将世界划分为13个地理区域的指标属于()A.自然指标B.人文指标C.单一指标D.综合指标5.将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四个干湿区域的指标属于()①自然指标②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③人文指标④单一指标⑤距离海洋的远近⑥综合指标A.①②④B.①②⑤C.③⑤⑥D.②④⑤6.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政治文化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省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7.下列区域属于包含关系的是()A.东北地区、东北平原、松辽平原、松嫩平原B.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C.东亚文化区、华夏文化区、汗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D.热带、温带、亚热带、亚寒带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此完成8~12题.8.主要分布在辽南各地的农作物是()A.春小麦、玉米、高粱B.大豆、甜菜、棉花C.冬小麦、棉花、苹果D.春小麦、棉花、梨9.东北黑土的主要分布地区是()①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边②三江平原的西北③松嫩平原的中西部④三江平原的中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松嫩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气候资源优势B.动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11.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2.能够体现长江三角区域特征的是()①位于东部沿海南部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⑦⑧13.读上海市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上海两邻省A、B的名称:A___,B___.⑵图中E、F两条铁路是:E___,F___.⑶图中C、J两海域的名称是:C___,J___.⑷图中H、I是上海的两个重要工业区,它们的名称是:H___,I___.⑸岛屿D是______,河流G是________。
(word完整版)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草原放牧区半湿润区 旱地农业区400mm800mm湿润区 水田农业区高三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读图(图中 400mm 、800mm 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 1~2 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C.区域无大小之分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这说明()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阅读材料,回答 3~6 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
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3、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是在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A.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4、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A. 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时期B. 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初期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 5、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A. 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 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 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6、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A. 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 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读图,回答 7~8 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题(共4页)
人教版必修3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8分)1、有关地理区域差异含义的正确叙述是()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的点。
据此回答4~5题。
2、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A 平原广大B 太阳辐射强C 降水少D 冬季风力强3、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A 气候环境B 地形条件C 水文环境D 土壤特征读图,回答4~7题4、该地区城市所在的地形属于()A 冲积扇B 河流沿岸平原C 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5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 土壤酸化D 水资源遭受污染6、该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应是()A 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B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C 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D 改良土壤,发展水稻种植业7、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该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A 石化工业 B钢铁工业 C制糖工业 D纺织工业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8~10题。
8、本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A 交通方便B 资源丰富C 人才集中D 资金充足9、对本区生产建设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暴雨与洪涝 B 干旱与风沙 C 滑坡与泥石流 D 地震与地热10、图中城市的产业优势是()A 冶金工业B 特色旅游业发达C 国际贸易发达D 高新技术产业图示是世界地图上一阶段30O纬线的一段,P点以西为陆地,Q点以东为陆地,PQ之间海洋。
读图完成任务11~12题11、Z地所在国西部沿海最著名的工业是()A 海盐化学工业B 钢铁工业C 微电子工业D 石油工业12、X地所在国的最大河流上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所在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流水侵蚀下切B 流水的溶蚀作用C 冰川的侵蚀作用D 地壳断裂下沉作用13、图中所示的地形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A 水稻种植业,土壤贫瘠B 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C 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D 水稻种植业,光照不足某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A、B、C、D四地,根据图示信息,回答15~16题。
完整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
高三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123456789101112131415号答案一、选择题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 2 题。
草原放牧区半润湿区旱地农业区400mm800mm润湿区水田农业区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地区特点是()A. 地区拥有必定的面积、形状和界限B.地区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 地区无大小之分D.地区的界限是明确的2、草原被损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润湿地域、半润湿地域。
这说明()A. 地区内部表现出显然的相像性B.地区拥有必定的特点和功能C. 地区之间是互相联系的D.地区之间无界限可言阅读资料,回答3~6 题。
太湖平原天气平和润湿,水网浓密,土壤肥饶,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有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很多方面在全国以致全球都可谓独到,因此惹起旅行者的强烈兴趣。
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秀,特别是哈密瓜、葡萄著名中外。
3、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是在不一样的地区上,其根来源因是()A. 纬度差别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好多地形区D.整体情况差别显然4、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期间B.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期间,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早期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败期间,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5、两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要素是()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乏,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少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祸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6、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着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浇灌农业的发展读图,回答7~ 8 题。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地理第1章第1节第2课时达标习题及答案
[基础巩固](2016·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期末考试)太湖平原气候温暖湿润,水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据此完成1~3题。
1.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分属于两个不同区域,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2.两地农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降水稀少3.两地农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太湖平原突出农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的发展解析:第1题,太湖平原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农以水田为主;吐鲁番盆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农以绿洲农为主,故两地的整体状况差异明显,D项正确。
第2题,太湖平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旱涝等气象灾害多发,影响农生产;而吐鲁番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制约当地农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故D项正确。
第3题,吐鲁番盆地降水稀少,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农生产,故A项错误;太湖平原农生产技术先进,应注重发展外向型农,吐鲁番盆地水资缺乏,应立足于旱作农,故B项正确,项错误;太湖平原降水丰富,地表水资充足,应该因地制宜发展水田农,故D 项错误。
答案:1D 2D 3B下图为西安附近渭河某河段河道变迁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渭河某河段河道不断北迁的自然原因可能有( )①区域内地壳运动②南岸堆积物颗粒较大③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④泾河携带的泥沙较多A.①② B.②③.③④ D.①④5.西安市新区不向南拓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部交通条件差,居民出行不便B.南部水资严重不足,用水困难.南部地势平坦,易发生城市内涝D.保护古遗址等文化景观解析:第4题,该河道北迁的根本原因是南侧秦岭的抬升,即区域内存在地壳运动,且渭河南岸以洪积物为主,颗粒较大,起到顶推作用,使得渭河该河段河道不断北迁。
人教版地理必修3_第一章_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_单元l练习题
必修3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单元练习(选修班)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 .积温的多少B .年降水量的多少C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 .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2.有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 .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 .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D .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
据此,回答3~4题。
3.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 )A .气候、地貌B .气候、水文C .土壤、植被D .植被、自然带 4.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 .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 .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 .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读“长江三角洲卫星影像图”,回答5~6题。
5.获得长江三角洲卫星影像图的主要技术手段是 (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6.利用此项技术可直接 ( )A.分析水灾损失B.获取矿床露头信息C.分析矿产种类①干旱区 ②半干旱区 ③半湿润区 ④湿润区 青藏地区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东 部 区 风 季D.确定矿床露头位置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
据此完成7~8题。
7.该专题研究可能是()A.耕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C.商业分布和规划D.学校分布8.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①大气污染②区域规划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④水文地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练习
08级地理周练习(认识区域)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
完成1--2题。
1.湖泊b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其他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2.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a时,有人有意在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锹土的痕迹仍然保留着。
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 )A.生态系统非常稳定 B.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C.生态系统不易破坏 D.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极差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3--5题。
3.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4.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5.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际间的流动。
据此回答6--9题。
6.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为A.技术密集型产业B.资金密集则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能源密集型产业7.这些产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主要拥有( )A.资本和技术优势B.劳动力优势C.交通、服务优势D.能源优势8.这些产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特殊时期开始转移到我国,是因为我国A.采取了有效的产业政策,进行了体制改革,改善了投资环境B.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大量涌向东南沿海地区C.东南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D.东南沿海地区科技发达,法制健全9.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②这种产业转移也可以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③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④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海南岛为我国第二大岛,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2002年4月12日在博鳌成功地举办了亚洲经济论坛首次会议。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 含解析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 1 -第二节然资源及其利用................................................................................................ - 6 -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 12 -章末综合测验................................................................................................................ - 17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建议用时:40分钟)2018年2月2日~3日,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据此回答第1题。
1.材料中的环境的主体(中心事物)是( )A.人类B.生物C.地球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A[由题目可知本题所指的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能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生产活动是( )A.山区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C.在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D.过量抽取地下水C[A、B、D选项表述的生产活动都破坏了周围的环境,使得周围环境与人类对立起来;C选项表达的人类活动目的是防止风沙影响黄淮海平原农业的发展,使得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相协调。
]3.渔民出海捕捞是利用自然环境的( )A.供给服务B.调节服务C.文化服务D.支撑服务A[海洋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通过引力确定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的主要原因。
2. 经度是指连接地球两极的线,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以东为东经。
3. 本初子午线通过伦敦,英国位于0度经线上。
4. 纬度是指垂直于地轴的线,赤道位于0度纬线上。
5. 符合“六分之一”原则的世界时区分带,地球公转一周分为24个时区。
6. 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经度唯一,纬度也是唯一的。
7. 通过观察北极星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是极角测量法。
8. 屈曲于赤道两侧的纬线为副高纬线。
9. 地图的用途主要有定位、导航和分析等。
10. 副经线上纬度信号北面向南。
第二章:生产活动与区域联系1. 牧业适宜于气候湿润、草木茂盛的地区。
2. 水力资源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用于灌溉、水运等。
3. 中央商务区是城市中心,集中了大量的商业、金融等活动。
4. 就近原则是指工业企业就近选择和原材料、能源来源距离较近的地理位置。
5. 以农业、牧业为主的地区属于农业区。
6. 工业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
7. 我国重点发展的特色农业区包括川渝黔、长江中下游和福建等地。
8. 我国西南部地区适合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原因是山清水秀、风景秀丽。
9. 农产品的产地和市场之间不存在空间隔阂。
10. 我国东北地区适合发展森林工业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资源丰富。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分布的人口数量。
2. 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一般具有较发达的经济、交通和文化等条件。
3. 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自然增长等。
4. 由于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差异,城市人口流动呈现循环性。
5.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6. 中心城市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对周边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
7. 人口的流动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要形式。
8. 人口流动会造成就业压力、城市交通负荷等问题。
9. 垂直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扩张和发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一二节练习
1、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发展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2、下列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农业表现为面状②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状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关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B、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C、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D、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5、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其主要原因是()A、第二、第三产业不断衰退B、大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不断下降C、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老城区地价上涨D、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带动作用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之间的界线都不确定B、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C、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整体性D、区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7、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时,有人故意在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铲土的痕迹仍然保留着,这反应了青藏高原的()A、生态系统非常稳定B、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C、生态系统不易破坏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极差8、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所用的最主要的指标是()A、预期寿命B、教育程度C、国防开支比重D、国内生产总值9、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不包括()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人均国民收入C、对外贸易总额D、三大产业产值比重10、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上升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11、关于工业化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B、区域内相继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C、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平衡增长态势D、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低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12、关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比较高的水平13、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14、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叙述,错误的是()A、沿海、沿江和沿铁路线形成了主要经济带B、中心城市在区域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强C、区域社会经济呈现出均衡增长的态势D、经济发展核心区域不断增多15、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工业化尚未起步B、区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大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D、整个区域处于不均衡的发展状态16、昔日上海人称:“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完整word版)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单选题某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从如图中的甲地骑行到辛地,车上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为定位记录)。
假设车速仅受坡度影响,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该骑行线路中,主要为上坡路段的是A.甲―乙B.乙―丙C.丁―戊D.己―庚2.2014年8月19日11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卫星对地观测分辨率首次精确到1米,1米分辨率意味着卫星从600多千米的太空向地面观察,能看见1米大小物体的轮廓,绝对能分辨出地面汽车的大小。
“高分二号”卫星照片制作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及与以往地图制作相比的优点是()A. GIS、展现的范围扩大B. RS、便于市级土地规划C. GPS、所用比例尺变小D. RS、展现的细节增加北京市早已开始启用卫星监测雾霾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措施中能有效减缓雾霾的有()①机动车限行②加强个人防护③污染企业整改④提倡秸秆燃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区域借助GIS系统识别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一组图像资料。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中()A.甲地宜大规模种植水稻B.乙河自南向北,流速较快C.丙地的城镇化水平最低D.丁比戊路更宜建高速公路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示了很多数字城市技术的具体应用。
比如在国家电网馆,有通过手机短信就可以操控的洗衣机;在日本馆,人们通过双手就可以非触摸地在一个巨大的生活墙上实现看电视、整理相册、玩游戏等多种操作。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有关“数字城市”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与“数字地球”并列的两大信息系统B.能以数字的形式获取、存储和再现城市的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方面的信息C.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D.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地球村”早已不是新名词,身为小小地球的普通“村民”,饮食起居之间就可见商品、服务、资本、信息和技术的跨国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
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2题。
草原放牧区
半湿润区
旱地农业区
400mm 800mm
湿润区
水田农业区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无大小之分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这说明()
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阅读材料,回答3~6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
“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
烈兴趣。
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3、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是在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4、两地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农业都已经进入成熟时期
B.太湖平原的农业已经进入成熟时期,吐鲁番盆地处于发展初期
C.太湖平原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
D.太湖平原农业正在蓬勃发展,吐鲁番盆地正处于转型期
5、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6、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旱作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读图,回答7~8题。
7、①②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
A.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冲积平原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D.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8、有关①②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C.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D.①区域城市群目前发展迅速
9、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多雨,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
C.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农作物的生长期长
10、以下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的比较,错误的是( )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嫩平原发达 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完成11~13题。
3219.8七月平均气温(ºC )47.7一月平均气温(ºC )
681891海拔(米)
113ºE,28ºN 102ºE,25ºN 经纬度
乙甲地区
1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1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13、乙地所在的省( )
A.是我国主要的柑橘、香蕉生产基地
B.是我国主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C. 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D.有京九铁路纵贯南北
下图为某区城模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所示区域的数字序号与文化景观的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15、关于图3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碱化严重
二、非选择题
16、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途径之一。
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甲水稻油菜、棉花等
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高三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练习参考答案
1. 答案:B
2. 答案:C
3. 解析: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而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整体状况区别明显,故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
答案:D
4. 解析:分析两地的农业发展,可知两地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都已经进入成熟时期。
答案:A
5. 解析:太湖平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旱涝气象灾害多发,影响农业生产。
而吐鲁番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D
6. 解析:农业生产发展方向的确定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
答案:B
解析: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断①为德国,②为我国湖南省。
第7题,①区域北部平原为冰川侵蚀所致,区域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②区域西部和南部地势高,北部低,区域煤炭资源贫乏。
两区域降水丰富,河网稠密,水源充足。
第8题,①区域(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城市化水平已很高,城市群发展速度较慢;②区域(湖南)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为重要的粮棉产区,其南部电子工业不发达。
答案: 7.B 8.C
9. 答案:D
10. 答案:A
11. 解析:上游输沙量减少,沿海滩涂生长减缓;风暴潮频发,造成海浪侵蚀作用加大;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
答案:D
12.A
13.B
14. 解析:东经120°,北纬40°大概就是我们的祖国首都的位置,东经105°大概穿过东川地区,①是西北黄土高原西延,②是黄土高原,③是华北平原,④是西南,⑤是南方,⑥是东南沿海地区。
梯田层层稻花香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草原茫茫牧牛羊位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翠竹青青有人家位于我国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山歌阵阵采茶忙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答案:D
15. 解析:据上题判断,①区温带落叶阔叶林破坏严重;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⑥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③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答案:B
16. 解析:第(1)题,甲图中A代表了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B代表鄱阳湖平原;乙图中C代表松嫩平原,D代表三江平原,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就是自然条件的差异。
第(2)题,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特别是春秋季的低温霜冻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可采取的措施有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还可以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如灌水保温,放烟防冻等。
第(3)题,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优势区位条件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
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莱、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
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