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鲜叶

合集下载

烟叶分级复习资料

烟叶分级复习资料

贵州大学农学院烟草专业烟叶分级考试复习题第一章概述一、烟叶分级的重要性:1、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和经济效益:大田烟叶素质各异,调制后质量也不相同,如果优劣混杂,使用价值必然降低,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效益降低。

2、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原烟经过多次加工,科学配方才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风格不同的卷烟。

科学配方是在烟叶分级的基础上完成的。

如高档烤烟型卷烟以中部叶为主。

3、有利于贯彻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不同质量的烟叶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通过烟叶分级可以使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得到正确贯彻。

4、有利于促进烟叶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优质优价政策有利于调动烟农生产优质烟叶的积极性,增加烟农的经济收入,同时分级和价格也为烟农指明了烟叶生产的方向。

5、有利于商业经营和对外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外贸部门可以发展对外贸易,出口创汇。

6、合理分级,有利于做好对烟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低质量烟叶及烟叶副产品合理的开发利用二、国标的组成1、文字标准:国标对每一个等级所做的文字规定。

C1F:中部叶、橘黄、成熟、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份多、色度浓、长度45cm、残伤≤10 %2、实物标准:实物标样3、名词术语:标准中所使用的一切概念、术语4、分组:13组=8主组(上部柠檬黄、上部橘黄、上部红棕、中部柠檬黄、中部橘黄、下部柠檬黄、下部橘黄、晚熟叶)+5个副组(中下部杂色、上部杂色、光滑叶、青黄色、微带青)5、分组因素及档次:成熟度(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叶片结构(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身份(中等、稍厚、厚、稍薄、薄)、油份(多、有、稍有、少)、色度(浓、强、中、弱、淡)6、验收规格:水分、纯度允差、砂土率、扎把等7、检验方法:抽取比例、水分、砂土率等有标准的检验方法8、烟叶的包装、运输、保管三、国标的作用1、质量导向作用2、对烟草农业生产定向栽培的引导作用3、对卷烟质量的规范作用4、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作用5、连接国际市场的纽带作用四、中国烟叶分级标准发展史(略)五、我国旧国标与国外国标差距:1、部位分得过于粗放:国际烤烟主产国分级标准一般划分4~5个部位,我国15级国家标准只是划分上、下两个部位。

制茶原料.ppt

制茶原料.ppt
从茶叶的概念可以看出,茶叶质量的高低, 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两个主要因素。 鲜叶是形成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因此, 把好鲜叶质量关,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学教研室
《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
一、鲜叶的化学组成
第二章
茶树同属于山茶科的一个种,其鲜叶化学成份组成 有一些共同特点:
(1)、鲜叶的干物质与水分之比约为1∶3。 (2)、在干物质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约占干物
提高鲜叶匀度的根本措施是加强采收和管 理二个方面。从长远观点看,实现茶园良 种化也是实现鲜叶理化性质基本接近,保 证鲜叶匀度的根本措施之一。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学教研室
《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
第二章
(四)鲜叶的净度
净度是指鲜叶含有茶类和非茶类夹杂物 的程度。
夹杂物轻则影响制茶品质,重则饮后对 人体的健康不利,因此必经引起高度重 视,努力提高鲜叶净度。
制茶原料(茶树鲜叶)
一、鲜叶的化学组成 二、鲜叶的质量标准 三、鲜叶的验收评级与贮存
第二章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学教研室
《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
第二章
制茶原料(茶树鲜叶)
鲜叶的概念:从茶树上及时采摘下来的芽 叶嫩梢,以供制茶,称为鲜叶,生产上又 称茶青、青叶等。鲜叶经过加工而成的产 品,可供人们饮用,称为茶叶。
扦样:一般每10件随机扦取1~2件,每件要上、中、 下取样,每件取样约1㎏,拌匀后,再对角线取样来进 行分析。
(2)青茶、黑茶则要求鲜叶具有一定的成 熟度,一般要求2~4片的新梢(新梢已形 成驻芽)。
(3)普通红、绿茶要求一芽二、三叶和同 等嫩度的对夹叶。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学教研室
《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
第二章
(二)鲜叶新鲜度

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植物从种子 萌发开始, 随着时间的 推移,在形 态、生理机 能等方面, 不断地起着 量和质的变 化,直至死 亡,这个过 程称为生物
学年龄。
1、合子
2、种子及插穗
3、幼苗期 4、幼年期
茶树生物学年龄
7、衰老期
5-6、成年期
11
茶树的适生环境
喜温怕寒、喜光怕晒、喜酸怕碱、喜湿怕涝 ——“四喜四怕”
1. 温度:喜温怕寒,N45°到S38°之间均可栽培。 最适温度20- 30℃,最高临界温度为45℃。
• 茶文化启蒙:东汉华佗《食经》 • 茶文化形成:《茶经》,是唐
“苦茶久食,益意思” 。
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把儒、
• 茶文化萌芽:两晋南北朝有识 之士提出“养廉”,孙皓对韦
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 中国茶道精神。
曜 “以茶代酒”。
• 茶文化兴盛:宋代“斗茶”、
元代“玩茶”、明清“撮泡
法” 。
20
二、茶在国内外的传播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灌木型、小乔 木型、乔木型一应俱全。生产红茶、 绿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我国 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 地之一 。
31
江南茶区
主要产区:是我国发展名优茶的适 宜区域,位于长江以南。
土壤肥沃:基本上是红壤,部分是 黄壤或黄棕壤。
气候宜人: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 年平均气温15-18℃,有伏旱或秋旱。
产的兴盛时期。
16茶叶制作的起源来自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
从蒸青到炒青:
“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
——《晋书》
至干…” 。
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茶疏》
“蒸茶制饼”:“晴,采之。蒸之, 捣之…。”——《茶经》

茶叶工艺学第二章鲜叶

茶叶工艺学第二章鲜叶
第二章 鲜叶
第二章
• 目的要求:
鲜叶
掌握鲜叶内含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组 成、含量、性质和鲜叶的形态特征与制茶品 质的关系。
• 本章重点:
鲜叶内含化学成分,鲜叶的质量标准, 鲜叶的适制性。
第二章 鲜叶
第一叶 顶芽
定义:指从茶树上采
摘的嫩梢,通常包
括顶芽、顶芽往下
的第 1-4 叶以及着生
嫩叶的梗。
第二叶
嫩度越高,含量越高:春茶早期>中期>晚期。 嫩梗氨基酸含量高于芽、叶。 绿茶品质中嫩梗香高味醇,可能与氨基酸含量
较多有关。
第二章 鲜叶
四、酶
茶树体内存在多种酶,在鲜叶内的酶,对茶叶品质 形成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水解酶和氧化酶。 水解酶:蛋白质酶、淀粉酶等。 氧化还原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 酶、抗坏血酸酶等。特别是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
制茶过程中较稳定 幼嫩叶>老叶、叶>梗 大叶种>小叶种 夏茶>春茶
第二章 鲜叶
第五节
鲜叶质量
鲜叶嫩度 匀净度 新鲜度
第二章 鲜叶
一、鲜叶嫩度 嫩 度 芽叶伸育的成熟度。
鲜叶嫩度
嫩度是评定鲜叶质量的主要依据,是衡量茶中品质的 重要因子,是鉴定茶叶等级的重要指标。 主要看芽叶数和伸育情况,看叶质的软硬,看叶色深 浅等项目。
第二章 鲜叶
三、新鲜度 新鲜度指采下来的鲜叶尽量保持其 原有性状,同时要求现采现制,贮存时 间不能超过16小时。
第二章 鲜叶
制作珍眉、红茶(不包括红碎茶)的鲜叶原料 以长形为最好,近圆形、近卵形做成的条茶不紧 结欠匀整。
珠茶外形圆形,其鲜叶原料也以长形为好。珠 茶必先成条,而后卷紧,方能成圆,否则成团块 茶。 片状茶(六安瓜片、特级龙井)、尖状(猴魁、 毛尖),其鲜叶原料以卵形为好。

茶叶分类——精选推荐

茶叶分类——精选推荐

茶叶分类第⼀章茶叶分类(1)绿茶分类⽅法品质特点:绿叶清汤;加⼯⼯艺:杀青—揉捻—⼲燥根据杀青⽅法不同分为蒸青(蒸汽杀青)和炒青,红外线杀青三种;再根据⼲燥的⽅法⼜分为炒⼲,烘⼲,晒⼲三种;然后依外形不同分为圆,长,针形,尖形,⽚形等。

(2)黄茶分类品质特点:黄叶黄汤;制法特点:闷黄⼯序根据闷黄的先后为:杀青后湿坯堆积闷黄:涔⼭⽑尖,台湾﹑苏联黄茶。

揉捻后湿坯堆积闷黄:黄⼤茶,黄⼩茶,君⼭银针。

(3)⿊茶类:品质特点:⽑茶⾊泽油⿊或暗褐,茶汤褐黄或褐红加⼯⼯艺:杀青—揉捻—渥堆—⼲燥根据渥堆法不同分:湿坯渥堆发酵:⼲坯渥堆发酵:成茶堆积再发酵:(4)⽩茶分类品质特点:茶芽满披⽩⾊茸⽑,汤⾊浅淡;加⼯⼯艺:萎凋—⼲燥根据萎凋程度分:全萎凋:1、芽茶:政和银针叶茶:政和⽩牡丹。

2、半萎凋:芽茶:⽩云雪芽﹑银针;叶茶:贡眉,寿眉(5)青茶分类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汤⾊⾦黄,⾹⾼味醇加⼯⼯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燥按做青程度和产地分:闽北青茶:代表武夷岩茶,⼤红袍,铁罗汉,单枞奇种。

闽南青茶:安溪铁观⾳,梅占,⾊种。

⼴东青茶:凤凰单枞,⽔仙。

台湾:乌龙⾊种(6)红茶分类品质特点:红⾊红汤加⼯⼯艺:萎凋—揉捻—发酵—⼲依制法、成茶外形和品质不同可分为:⼩种红茶(湿培熏蒸、⽑茶)、⼯夫红茶(叶茶、芽茶、⽚茶)、切细红茶(半叶茶、破叶茶、碎⽚)(7)再加⼯茶类花茶(如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桂花、乌龙茶等)紧压茶(如⿊砖、茯砖、⽅茶、饼茶、沱茶等)萃取茶(如速溶茶、浓缩茶汁等)茶饮料(如茶可乐、冰茶、茶汽⽔、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猕猴桃茶)第⼆章鲜叶1、鲜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鲜叶嫩度、匀净度和新鲜度三个⽅⾯。

其中嫩度和匀净度是鲜叶质量的主要指标。

2、各指标的含义及实质性(1)嫩度:指芽叶⽣育的成熟程度。

芽叶是从营养芽发育⽽来,并逐渐增⼤,伸展出叶⽚;随芽叶的⽣长,叶⽚逐渐增多,芽则相应的由粗⼤变为细⼩,最后终⽌为驻芽。

第二章 茶叶初加工工程 1

第二章 茶叶初加工工程 1
四萎凋风量计算与风机选配四萎凋风量计算与风机选配教材教材p48略略第三节第三节乌龙茶做青工程技术乌龙茶做青工程技术一乌龙茶一乌龙茶做青技术原理做青技术原理二乌龙茶二乌龙茶做青做青设备设备三乌龙茶三乌龙茶做青环境控制技术与设备做青环境控制技术与设备一乌龙茶一乌龙茶做青技术原理做青技术原理一做青工艺一做青工艺1做青工艺做青工艺形成乌龙茶香高味浓特有品质的关键其过程就是对萎凋叶采取反复形成乌龙茶香高味浓特有品质的关键其过程就是对萎凋叶采取反复交替的摇青与晒青的工艺过程
高温杀青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对茶香气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沸点的青草气物质大部分散失,从而使高沸点的芳香 物质显出香来。鲜叶中低沸点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青叶醇、青叶醛、 乙醛、异戊醛、丁醛、甲醛、乙酸、异丁酸、异戊酸等。其中占 鲜叶香气物质总量60%左右的是青叶醇,它有顺式和反式2种构 型,绝大多数是顺式,沸点为156-157℃,具有强烈的青草气, 经高温杀青,大部分挥发散失,有一部分可转为反式(具清香 气);其次是青叶醛,具更强烈的青草气,沸点为 138--140℃, 经高温杀青,也可大部分挥发散失;此外,一些低级醛和酸等 (有不悦气味),经高温杀青,也可基本散失。
4、失水率和失水速率 失水率是表征萎凋程度的物理参数,白茶失水率最大,其次是红茶 乌龙茶最小。P44
(二)萎凋的方式与特点 1.日光萎凋 即“晒青”,在晴天温度25-36摄氏度,相对湿度55-65%的条件为宜。 “弱光萎凋、摊叶均匀、嫩叶老凋、老叶嫩凋”的原则。
2.热风萎凋 将鲜叶置于萎凋房、萎凋槽或萎凋机内,摊叶厚度0.2m左右,利用 轴流风机吹送28-35度,相对湿度65-75%.
3.室内自然萎凋 将鲜叶置于萎凋架的萎凋帘或筛子上,摊叶量为0.5-0.75kg/m2
4.复式萎凋 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交替进行,反复三四次。花果香 明显,滋味醇和,品质好。

茶叶栽培与加工课程标准

茶叶栽培与加工课程标准

《茶叶栽培与加工》课程标准学时数:14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茶艺与茶营销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鲜叶、绿茶初制加工技术、黄茶初制加工技术、黑茶初制加工技术、白茶初制加工技术、青茶(乌龙茶)初制加工技术、红茶初制加工技术、再加工茶制造技术。

书后附有茶叶加工技术教学实验及茶叶加工技术教学实习。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教材注重实用性、针对性、简约性的原则,力求做到实用、新颖、宽广和浅显,既可作为中、高职涉茶专业及茶叶技工、农民工的培训教材,又可作为各类茶叶生产经营人员的参考读物。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培训属于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不同,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内容比较浓缩,实操课时较多。

・•••教学内容:一:绪论(4学时)一、发展茶叶加工业的意义(1学时).二、我国制茶技术的发展(1学时)三、茶叶的分类(1学时)四、我国茶叶产销概况(1学时)(二)基本要求:学生了解茶叶加工业的意义(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了解中国主要茶类及其基本品质特征第一章(一)教学内容:第一节鲜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与制茶品质的关系(4学时)一、水分(0.5学时)二、灰分(0.5学时)三、多酚类(0.5学时)四、蛋白质和氨基酸(0.5学时)五、酶(0.5学时)六、生物碱(0.5学时)七、糖类(0.5学时)八、芳香物质(0.5学时)第二节鲜叶的质量……(2学时)一、鲜叶的嫩度(0.5学时)二、鲜叶的匀度与净度(1学时)三、鲜叶的新鲜度(0.5学时)第三节鲜叶的保技术.(2学时)一、鲜叶变质的主要因素(0.5学时)二、鲜叶的保鲜技术措施(1.5学时)第四节鲜叶的适制性.(2学时)一、鲜叶的叶色类型与适制性(0.5学时)二、鲜叶的形态与适制性(0.5学时)三、鲜叶产地的地理条件与适制(1学时)(二)基本要求:学生了解茶叶加工业(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了解中国主要茶类及其基本品质特征第二章第二章绿茶初制加工技术.(10学时)一、眉茶品质特点(1学时)二、眉茶传统初制技术(1学时)三、眉茶初制连续化生产-技(1学时)第二节珠茶初制技术(1学时)一珠茶初制技术第三节烘青绿茶初一一术.(2学时)一、烘青绿茶品质特点(1学时)二、烘青绿茶初制技术(1学时)第四节特种绿茶初制技术•(4学时)一、西湖龙井(扁形绿茶)(0.25学时)二、六安瓜片(片形绿茶)(0.25学时)三、洞庭碧螺春(卷曲形绿茶)(0.25学时)四、黄山毛峰(条形绿茶)(0.25学时)五、太平猴魁(尖形绿茶)(0.25学时)六、南京雨花茶(针形绿茶)(0.25学时)七、涌溪火青(圆形绿茶)(0.25学时)八、婺源茗眉(条形半烘炒绿茶)(0.25学时)第五节绿茶初制加工原理(1学时)一、绿茶品质的形成(0.5学时)二、绿茶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0.5学时)(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了解绿茶类加工及其基本品质特征第三章黄茶初制加工技术(5学时)第一节…君山银针初制技术(15学时)一、品质特点(0.5学时)二、鲜叶要求(0.5学时)三、初制技术.(0.5学时)第二节鹿苑茶初制技术(1O学时)一、品质特点(0.5学时)三、初制技术(0.5学时)第三节蒙顶黄芽初制技术(1.0学时)一、品质特点(0.5学时)二、鲜叶要求(0.25学时)三、初制技术(0.25学时)第四节黄大茶初制技术(1o学时)一、品质特点(0.5学时)二、鲜叶要求(0.25学时)三、初制技术(0.25学时)第五节(0.5学时)一、杀青对黄茶品质的影响(0.25学时)二、闷黄对黄茶品质的影响(0.25学时)(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了解黄茶类加工及其基本品质特征第四章黑茶初制加工技术(10学时)第一节湖南黑茶初技术(2学时)第二节湖北老青茶初制技术(2学时)第三节四川边茶初制技术(2学时)一、南路边茶初制技术(1学时)二、西路边茶初制技术(1学时)第四节广西六堡茶初制技术(1学时)第五节普洱茶初制技术(1学时)第六节黑茶初制加工原理(2学时)一、黑茶品质的形成(1学时)...二、黑茶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1学时)(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了解黑茶类加工及其基本品质特征第五章白茶初制加工技术(8学时)第一节白毫银针初制技术(2学时)一、初制技术(2学时)第二节白牡丹初-制技(4学时)二、鲜叶要求(2学时)三、初制技术(2学时)茶叶加工技术第三节白茶初制加工原理(2学时)一、白茶品质的形成(2学时)二、(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了解白茶类加工及其基本品质特征第六章青茶(乌龙茶初技术)(12学时)第一节闽北青茶(武夷岩茶)初制(4学时)一、品质特点(1学时)二、鲜叶要求(1学时)三、初制技术(1学时)三、初制技术(1学时)第二节闽南青茶(安溪铁观音)初制技术(2学时)一、品质特点(1学时)二、鲜叶要求(1学时)第三节广东青茶(凤凰单丛)初制技术(2学时)一、品质特点(1学时)二、鲜叶要求(O o5学时)三、初制技术(O o5学时)第四节台湾青茶初制技术(2学时)二、鲜叶要求(1学时)三、初制技术(1学时)第五节青茶初制加工原理(2学时)一、青茶品质的形成(1学时)二、青茶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1学时)三、(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了解青茶类加工及其基本品质特征第七章红茶初制加工技术(8学时)第一节小种红茶初制技术(2学时)一、品质特点(1学时)二、初制技术(1学时)第二节工夫红茶初制技术(2学时)一、品质特点(1学时)二、初制技术(1学时)第三节红碎茶初制-技.术(2学时)一、品质特点(1学时)二、初制技术(1学时)第四节…红茶初制加工原理(2学时)一、红茶品质的形成(1学时)二、品质特点(1学时)(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了解红茶类加工及其基本品质特征第八章再加工茶制造技术(17学时)一、茶叶精制的目的和要求(1学时)二、眉茶精制(1学时)三、珠茶精制(1学时)四、工夫红茶精制(1学时)五、青茶精制(1学时)第二节花茶窖制(3学时)一、花茶窖制原料(1学时)二、几种主要花茶的窖(1学时)三、花茶窖制原理(1学时)第三节蒸压茶(5学时)一、湖南蒸压茶压制(1学时)二、湖北紧压茶压制(1学时).三、云南紧压茶制法(1学时)四、四川边茶压制(1学时)五、广西六堡茶压制(1学时)第四节速溶茶制造(2学时)一、速溶茶生产概况(1学时)二、速溶茶加工技术(1学时)第五节保健茶、低咖啡因茶、粉茶、浆茶和冷冻湿茶加工技术(1学时)二、低咖啡因茶(0.25学时)三、粉茶(0.25学时)四、浆茶(0.25学时)第六节茶叶饮料和茶叶食品加工(1学时)一、茶叶饮料和茶叶食品的简介(0.5学时)二、鲜茶汁的制取(0.5学时)五、教材与参考书、习题集茶叶加工技术/詹成业,汪松能主编■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4(2023.6重印)中等职业教育农业部规划教材ISBN978-7-109-15505-31.①茶…II.①詹…②汪…*#此①茶叶加工一中等专业学校一教材IV.①TS27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33702号茶叶加工技术教学实验(60学时)内容: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加工技术教学实验(60学时)茶叶加工技术教学实习实习一…绿茶初制技术和初制工艺指标测定(10学时)实习二…红茶初制技术和初制工艺指标测定(10学时)实习三…乌龙茶初制加工技术和初制工艺指标测定(10学时)实习四红茶、绿茶的毛茶精制(10学时)实习五名茶制造(10学时)实习六花茶鲁制(10学时).七、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成绩、期中及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作业、考勤、提问等)占课程总成绩的60%,期中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完整版)茶艺师教学大纲

(完整版)茶艺师教学大纲

茶艺师初级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茶艺即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它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学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艺师职业认证的推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为提高生活情趣,提升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以茶艺为主线,以茶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系统介绍国内外饮茶习俗以及饮料调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种茶叶泡饮方式,培养其相当高级茶艺师的技能。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知识方面:是在《茶艺学1》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安排在《茶艺学1》后学习的课程。

因此主要介绍国内外茶叶的主要泡饮方式以及饮料调制技术。

实验技能方面:掌握茶饮料调制有关技术。

3、课程教学改革是从茶文化学独立出来的课程,为新开课程。

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国内外饮茶习俗及主要茶艺介绍(6学时)第一节: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第二节:主要茶艺形式:中华茶艺(文人茶艺、宫廷茶艺、民俗茶艺、禅宗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本章的重点、难点:文人茶艺、日本茶道建议教学方法:此部分应与实验课有机结合思考题:各主要茶艺形式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饮料调制技术及调制茶介绍(2学时)第一节:饮料调制基本原理第二节:各种配料茶介绍:枸菊茶,擂茶,奶茶、冰茶,果味茶等第三节:花草茶介绍本章的重点、难点: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建议教学方法:透彻介绍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调制茶介绍。

思考题:1、饮料调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什么叫花草茶,主要有哪些类型?(二)课程实验教学本课程实验学时共24学时,设6个实验,分别如下:实验一观看茶艺表演录象(4学时)通过观看茶艺表演的录象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不同茶艺的表演方式。

实验二枸菊茶冲泡技艺训练(4学时)训练枸菊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三擂茶冲泡技艺训练(4学时)训练擂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实验四奶茶、冰茶冲泡技艺训练(4学时)训练奶茶、冰茶冲泡技艺,掌握其独特的冲泡方式。

茶叶的分类(DOC)

茶叶的分类(DOC)

第一章茶叶的分类茶叶命名方法:根据茶叶的形状、香味、产区、采摘时间制茶技术、茶树品种、销路、创始人来进行命名。

分类的理论依据: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的系统性,兼顾内含物变化的系统性。

再加工茶类应以毛茶为依据,结合再加工后成品茶的品质。

根据茶多酚的氧化程度:不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轻发酵茶(1)绿茶分类方法品质特点:绿叶清汤加工工艺:杀青—揉捻—干燥根据杀青方法不同分为蒸青(蒸汽杀青)和炒青,红外线杀青三种;再根据干燥的方法又分为炒干,烘干,晒干三种;然后依外形不同分为圆,长,针形,尖形,片形等。

2)黄茶分类品质特点:黄叶黄汤制法特点:闷黄工序根据闷黄的先后为:杀青后湿坯堆积闷黄:涔山毛尖,台湾﹑苏联黄茶。

揉捻后湿坯堆积闷黄:黄大茶,黄小茶,君山银针。

(3)黑茶类:品质特点:毛茶色泽油黑或暗褐,茶汤褐黄或褐红加工工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根据渥堆法不同分:湿坯渥堆发酵、干坯渥堆发酵、成茶堆积再发酵:(4)白茶分类品质特点:茶芽满披白色茸毛,汤色浅淡加工工艺:萎凋—干燥根据萎凋程度分:全萎凋:芽茶--政和银针,叶茶--政和白牡丹,半萎凋:芽茶--白云雪芽﹑银针,叶茶--贡眉,寿眉5)青茶分类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汤色金黄,香高味醇加工工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按做青程度和产地分:闽北青茶:代表武夷岩茶,大红袍,铁罗汉,单枞奇种。

闽南青茶:安溪铁观音,梅占,色种。

广东青茶:凤凰单枞,水仙。

台湾:乌龙色种(6)红茶分类品质特点:红色红汤加工工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依制法、成茶外形和品质不同可分为:小种红茶(湿培熏蒸、毛茶)、工夫红茶(叶茶、芽茶、片茶)、切细红茶(半叶茶、破叶茶、碎片)(7)再加工茶类花茶(如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桂花乌龙茶等)紧压茶(如黑砖、茯砖、方茶、饼茶、沱茶等);萃取茶(如速溶茶、浓缩茶汁等)茶饮料(如茶可乐、冰茶、茶汽水、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猕猴桃茶等)第二章鲜叶1 鲜叶是从茶树上及时采摘下来的嫩芽叶(又叫新梢),作为制作各种茶叶的原料。

第二章 烟叶调制的物理学基础

第二章  烟叶调制的物理学基础

第二章烟叶调制的物理学基础第一节烟叶干燥的基础理论•鲜烟叶含水量80%~90%,经调制加工后再吸潮水分含量一般为15%~17%。

•一、湿烟叶的物理学特性•烟叶属于多种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质组成的多微孔毛细管胶体物质,鲜烟叶是含有大量水分的湿物料,要通过加热不断将水分排除。

•(一)湿烟叶的水分状态•烟叶组织中水分分为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类•两种水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二)湿烟叶的主要热物理特性•1.烟叶的比热容•烟叶的比热容是指l kg烟叶在温度升高l℃时所需的热量。

•烟叶的比热容与烟叶含水量呈直线正相关•湿烟叶的比热容随烟叶含水量降低而逐渐变小,在3.975 4~1.83l2kJ/(kg·℃)之间,烟叶烘烤干筋后的比热容为1.83kJ/(kg·℃)。

2. 烟叶的导热性及导热系数•烟叶传导热量能力称为烟叶的导热性•导热性通常以导热系数表示。

•就单个烟叶来说,鲜烟叶比干烟叶传热快,即导热性能好,导热系数大。

3.烟叶的导温性•烟叶的导温性是衡量烟叶受热传导温度能力的参数,常用导温系数α表示。

•烟叶的导温系数与烟叶的导热系数λ、比热容c、密度ρ有如下关系:α=λ/cρ•烟叶的导温系数随烟叶导热系数增加而增加。

由于cρ(热容量)的大小与烟叶含水量关系密切,因而烟叶的导温性亦受制于烟叶含水量。

二、烟叶的干燥过程•(一)烟叶干燥过程中的热湿交换•在烟叶调制干燥过程中,空气作为工作介质,既是热的载体,又是湿的载体,可以把它看做烟叶的干燥剂。

•空气与烟叶之间,以及叶组织内部发生热交换和质(水分)交换,热交换是热量由空气传递给烟叶,质交换是将水分由烟叶传递给空气。

•热交换的动力以温度梯度为基础。

即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传递;•湿交换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水分蒸发引起的湿度差和压力差,交换的能力与烟叶和空气的温度、渗透压、含湿量和水蒸气分压力的差有关。

烤烟调制过程中的热湿交换的表现形式为:•烟叶从周围热空气中获得热能,部分热能用来提高烟叶温度,由表及里逐步加温;•部分热能被用于烟叶水分的汽化蒸发,烟叶在受热加温后,首先叶表面的吸附水开始汽化蒸发,并在叶表面形成一层蒸发层。

第二章_茶叶的分类与加工(4学时)

第二章_茶叶的分类与加工(4学时)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4学时)
第一节 茶叶的分类(2学时) 第二节 茶叶的加工与贮藏(2学时)
第二节 茶叶的加工与贮藏(2学时)
一、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 二、茶叶初制工艺 三、茶叶贮藏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一、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
茶叶加工:以鲜叶为原 虽然不同茶类其加工工 料,经过加工成为成品 艺不同,但它们具有基 茶的过程,分初制和精 本相同的工艺原理,即 制两个阶段。 失水、酶的抑制与促进, 以及叶组织细胞的破碎。 毛茶的初制加工对色、 香、味、形等茶叶品质 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萃取茶:以成品茶或半 成品茶为原料,用热水 萃取茶叶中的可溶物, 过滤后弃去茶渣,获得 的茶汁经浓缩、干燥而 制成的。 代表产品:罐装绿茶、 罐装乌龙茶、速溶红茶、 速溶奶茶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四)保健茶
保健茶:用茶叶和某些 中草药或食品拼合调配 后制成,使本来就有营 养保健作用的茶叶,更 加强它的某些防病治病 功效。 代表产品:杜仲茶、绞 股蓝茶、降压茶、减肥 茶、枸杞茶、富硒茶等。
洞庭碧螺春
六安瓜片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五)根据茶叶的香气、滋味
安徽舒城的“兰花茶”。 湖南江华的“苦茶”。 四川蒙顶的“甘露”。 福建漳州的“白芽奇 兰”,武夷山的“肉 桂”、“水仙”。
蒙顶甘露
白芽奇兰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六)根据茶叶加工工艺
根据杀青方式或烘干方 式而命名:“炒青”、 “蒸青”、“烘青”、 “晒青”等。 根据发酵程度而命名: “发酵茶”、“半发酵 茶”和“不发酵茶”等。 根据再加工方式而命名: “花茶”、“紧压茶”、 “速溶茶”、“罐装茶” 等。

《制茶学》

《制茶学》

《制茶学》教案讲授:陈康绪论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制茶工业的地位,我国制茶技术的发展,茶叶分类,茶叶产销概况具体要求知识方面识记:制茶工业的地位我国制茶技术的发展,茶叶分类,茶叶产销概况理解:茶叶分类方法本课共课时教学重点:茶叶分类方法一、制茶工业的地位(一)茶叶是健康的饮料1、我国是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2、茶叶的药用功效解毒、兴奋中枢神经、利尿、抗辐射、软化血管、抗衰老、抗癌、(二)畅销商品(三)多种经济的成分二、我国制茶技术的发展(一)制茶技术的起源由鲜叶晒干到蒸青团茶(二)制茶变革时期由蒸青团茶到蒸青散茶到炒青散茶(三)制茶发展时期1、由炒青散茶发展到各种茶类,花色增多2、制茶技术传播地域广大3、制茶手段不断走向现代化三、茶叶分类(一)茶叶分类的依据1、必须表明茶品质的系统性2、必须表明制法的系统性3、必须表明内含物质变化的系统性根据以上茶叶分类的依据按顺序将茶叶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乌龙)茶、红茶。

(二)茶叶分类方法1、绿茶类初制工序:杀青、揉捻、干燥初制关键:杀青品质特征:绿叶清汤分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

2、黄茶类初制工序: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初制关键:闷黄品质特征:黄叶黄汤3、黑茶类初制工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初制关键:渥堆品质特征:色泽油黑或暗褐,茶汤褐黄或褐红4、白茶类初制工序:萎凋、干燥初制关键:萎凋品质特征:白色茸毛多,汤色浅淡或浅杏黄白茶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

5、乌龙茶类初制工序: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初制关键:做青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汤色金黄、香高味醇。

乌龙茶分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

6、红茶类初制工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初制关键:揉捻品质特征:红叶红汤红茶分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第四节茶叶产销概况一、世界茶叶生产与贸易茶叶是一种世界性的饮料,茶业经济跨国、跨行业,近五十年来,世界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茶叶出口量有了很大的增长茶叶的花色的品种有了明显的增加茶叶的消费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茶叶科技和加工的技术及设备有显著的改善茶叶对人体的生理调节机能有了深入的研究茶叶生产,消费和销售都有大的发展世界上有58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茶叶,2001年世界茶叶产量304万吨,其中红茶占70%以上主要的几种消费方式和产品一是贷泡茶,占国际市场的50%以上二是速溶茶三是茶饮料四是香味茶五是去咖啡碱茶六是有机茶七是药茶二、国内茶叶产销情况1、全国茶叶产销情况生产稳步发展结构得到优化供需基本平衡效益不断提高2001年全国茶园面积达到171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332万亩茶叶总产量70.2万吨,茶叶总产值100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为15.5万吨,产值58亿元,分别占茶叶总产量的22.1%和总产值的58%2、国内茶叶产销发展趋势一是茶叶的种植将由种籽直播向无性系良种发展二是茶园的管理将由分散型、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茶园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将会得到提升三是茶叶的加工,特别是名优茶的加工将由手工制作为主向机制加工为主转变,大大提高茶叶的加工制作水平和效率四是茶叶生产由无标化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五是茶叶的产品由中低档为主将向名优化、品牌化、多样化方向发展,茶叶的整体质量将会得到提高六是茶叶的卫生质量将向无害化、有机化方向发展七是茶叶的包装由大包装、通用包装向小型化、礼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八是茶叶销售由地销、座销为主将转向推销和进入批发市场交易为主,有条件积极进入超市和进行网络交易九是茶叶消费方式将向多样化、方便化方向发展十是茶叶的经营将向民营化方向发展授课班级:授课时间:第一章鲜叶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鲜叶的主要化学成分、鲜叶的质量、鲜叶的保鲜技术和鲜叶的适制性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具体要求知识方面识记:水分、灰分、多酚类、蛋白质和氨基酸、酶、生物碱、糖类、芳香物质、色素、维生素、鲜叶的嫩度、鲜叶的匀度、新鲜度、鲜叶的适制性教学重点:鲜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本课共课时第一节鲜叶的主要化学成分鲜叶中的化学成分约有500种之多,可分为水分、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三部分。

【推荐】茶叶审评第二章三课——外形审评

【推荐】茶叶审评第二章三课——外形审评
色泽
色泽
色度/色泽类型
• 即茶叶颜色的类型及深浅程度,与加工方式和原料有关
色泽
有无黄片、红边、焦斑、爆点、破口等杂色 • 常用花杂来表示
破口
爆点
外形审评要素——净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外形审评中,茶叶的形状、色泽、整碎度、净度、匀度、芽毫和锋苗等要素综合 反映了茶叶的加工工艺、品质特征和存储条件,是评估茶叶品质的重要依据。
绿茶中的绿牡丹茶等
形状类型
类型
螺钉形
颗粒形 片形茶 圆形茶 砖形茶 碗形茶 饼形茶 枕形茶
……
特点
典型代表
茶条顶端扭曲成圆块状或芽菜形,基部翘起 如 螺丝钉状
青茶中的铁观音
紧卷成颗,略具棱角 完整的单片形 颗粒细紧滚圆,形似珍珠 毛茶复制后经蒸压造型的茶,形如砖块 毛茶复制后经蒸压造型的茶,形如碗臼 毛茶复制后经蒸压造型的茶,形如圆饼 毛茶复制后经蒸压造型的茶,形如枕头
外形审评要素——净度
茶样
形状
类型
嫩度
外形
色泽
色度 光泽度
整碎
净度
备注
· ·
··
· ·
··
··
··
>讨 论 :
• 外形形状与色泽的影响因素? • 外形审评要素
品 茗
吃去
茶审评基本要求
净度
外形审评要素——净度
> 茶类杂物 • 茶梗、茶果、茶籽、朴片、黄片、 粗老原料、茶末、毛衣
等均成为副茶。副茶多,品质差。 > 非茶类夹杂物
• 无意物夹杂物——茶叶采摘、加工、储藏、包装过程中无 意带进的物质,如泥沙、石子、竹片、炭头等
• 有意添加物——为了改善品质或是茶商为了增加利润而添 加的物质,如固定形状的胶、加滑石粉以增重等) 。

鲜叶管理制度

鲜叶管理制度

鲜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鲜叶管理,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鲜叶采摘、加工、存储和运输的人员和单位。

第三条鲜叶管理以安全、卫生、高效、节约为宗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管理。

第四条所有从业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并加强对鲜叶管理的认识和责任感。

第二章鲜叶采摘第五条采摘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熟悉鲜叶种植区域,了解采摘技术和注意事项。

第六条采摘过程中,严禁采摘未成熟或有病虫害的叶子,严禁使用任何有害化学物质。

第七条采摘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具,确保个人安全。

第八条采摘结束后,必须进行叶子的初步整理和清洗,切除叶子表面的杂质。

第九条采摘后的叶子必须及时送往加工厂进行二次处理。

第三章鲜叶加工第十条加工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熟悉鲜叶加工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加工过程中,严禁将未清洗干净的叶子进行加工处理,严禁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任何有害物质。

第十二条加工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三条加工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包装和储存方式,确保鲜叶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四条加工后的鲜叶必须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四章鲜叶存储第十五条存储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熟悉鲜叶的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六条鲜叶存储地点必须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干燥清洁。

第十七条存储过程中,必须定期检查叶子的质量,随时清理陈旧叶子和杂质。

第十八条存储环节必须做好防盗、防潮、防火等安全措施。

第五章鲜叶运输第十九条运输人员必须具备驾驶技能和相关文化素养,保持车辆清洁,保证鲜叶运输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十条运输途中,必须避免碰撞和挤压,采取适当的减震措施。

第二十一条运输过程中,必须保持通风通畅,避免叶子受到过高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二十二条单位必须配备专业的质量监督人员,对鲜叶的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第二十三条定期进行鲜叶质量检验和产品抽检,确保鲜叶的品质和安全。

茶业公司生产成本核算

茶业公司生产成本核算

茶叶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第一章总则为进一步加强我司成本核算工作,保障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祁红茶业所有部门。

第二章成本核算的内容、要求及核算方法的确定一、成本核算范围主要指企业包材、辅材、鲜叶、毛茶采购成本、茶园基地成本以及初制车间、精制车间、包装车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在成品的总成本和已经验收入库的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注:下列各项支出不得计入成本:1.资本性支出,即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对外投资的支出。

3.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4.违法经营罚款和被没收财产损失。

5.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6.灾害事故损失赔偿。

7.各种捐赠支出。

8.各种赞助支出。

9.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10.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二、成本核算要求:为进行成本核算,生产的各个车间应当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登记工作。

1、物流部仓库应当做好各项存货的出入库台账。

2、生产部应当按照班次建立投入产出台账,月底统计投入产出汇总表。

3、生产部应当建立领用低值易耗品台账,对已经耗费的低值易耗品及时填写报废单。

4、生产部门领料单等单据应当按照应当按照初制、精制、包装三个车间分别开出。

5、三个车间生产期间应当按月分别统计本车间工人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工资及福利费等,生产部经理及生产部后勤人员工资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6、基地部应当根据茶园的地块翻耕、农药、肥料等费用进行分开报销。

三、成本核算方法的确定产品成本计算,关键是选择适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的选择要根据生产特点、管理要求及工艺特点等。

结合祁门功夫红茶分步的生产特点,祁红茶业将按照比例系数法进行逐步结转,成本核算系数采用上一年的公司成品散茶生产成本为基础确定相应系数。

规定以三级价格作为系数“1”,其他等级价格除以三级价格得出倍数作为此产品的系数。

注:比例系数法:由于原料的质量和技术等客观原因导致产出的产品有不同的等级,为了保证产品有不同的毛利水平,可以按照系数比例法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采茶
⑵ 机械采茶 目前多采用双 人抬往返切割 式采茶机采茶。 如果操作熟练, 肥水管理跟上, 机械采茶对茶 树生 长发育和茶叶产量、质量并无影响,而且还能减少采茶劳动力,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机械采茶愈来愈受到茶农 的青睐,机采茶园的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
2. 采摘标准 茶叶采摘标准,主要是根据茶类对新梢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 素进行确定的,最终是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中国茶类丰富多彩,品质特征各具一格。因此,对茶叶采摘标准的 要求,差异很大,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 ⑴ 细嫩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
三、新鲜度:是指鲜叶保持原有理化性质的程度。鲜叶采下来脱离茶 三、新鲜度:是指鲜叶保持原有理化性质的程度。鲜叶采下来脱离茶 树后,就存在着内含物的转化。随着水分不断散失,鲜叶内的各种酶 的作用逐渐加强、内含物质不断分解和转化而消耗减少。一部分可溶 性物质转化为不溶性物质、水浸出物减少,使制出的茶叶香低味淡、 影响品质。而且这种转化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强。(见书39页表3影响品质。而且这种转化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强。(见书39页表3 7),内含有效物质消耗越多。环境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干物质消耗 越大。所以一般要求鲜叶现采现制,就是为了有效防止内含物消耗过 多,不利于茶叶品质的形成。 在生产上,鲜叶进厂为了保持新鲜,提高茶叶品质,一方面强调现采 现制;同时努力做好鲜叶贮放工作,避免在鲜叶堆放过程中出现劣变 现象,并尽力缩短摊放时间(最长不宜超过16小时),尽量减少损失。 现象,并尽力缩短摊放时间(最长不宜超过16小时),尽量减少损失。 判断鲜叶是否新鲜,主要是根据鲜叶色度,气味和发热情况。一看鲜 叶是否有红变叶、红梗等,二嗅气味;新鲜的鲜叶具有清香,如有浓 浊气味,说明新鲜度不好;如嗅到有酒气味或恶气或腐烂气味都表明 鲜叶已变质;三试叶温:采刚下来的鲜叶及时运送进厂,一般叶温不 高,如不及时送厂在竹蓝子里存放时间过长,叶温就会增高,鲜叶就 会劣变。
鲜叶匀净不仅反映嫩度一致,而且反映了柔软度、芽叶长度。色度新 鲜度、采摘时期、品种、气候的一致性以及鲜叶含杂多少。同一批鲜 叶、如果均匀一致,干净无杂,则说明匀净度好;如果同一批鲜叶遇 到下述几种情况,均说明匀净度差:1. 老嫩混杂;2. 品种混杂;3. 到下述几种情况,均说明匀净度差:1. 老嫩混杂;2. 品种混杂;3. 雨 水叶和非雨水叶混杂;4. 新鲜芽叶与劣变叶混杂;5. 水叶和非雨水叶混杂;4. 新鲜芽叶与劣变叶混杂;5. 夹带有茶果、隔 年老叶,泥土及其夹杂物。 影响鲜叶与净度因素很多,如采摘不合理、茶园品种混杂、鲜叶运送 和鲜叶管理不当等,都会造成老嫩叶混杂、雨露水叶与无表面水叶子 混杂、不同品种鲜叶混杂和进厂时间不同的叶子混杂,匀净度不高。 如同一批鲜叶老嫩不一,则内含成分不同,叶质柔软程度不同,就给 制茶技术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杀青中鲜叶老嫩不一,就会造成生熟不 一,在揉捻中就会造成嫩叶断碎、老叶不成条等不利制茶技术措施合 理的实施。因此解决鲜叶匀净度问题是制茶亟待要解决难题。目前生 产上,主要采取方法是加强采摘,避免人为混杂,防止老嫩一把抓; 加强鲜叶贮运管理和鲜叶验收工作,严格控制鲜叶的匀净度。 判断鲜叶匀净的方法,可以进行分析芽叶机械组成情况来进行。但在 生产上常采用的是凭感观判断。是结合嫩度评定一道进行的。
鲜叶嫩度的评定,作为客观评定鲜叶嫩度的方法是鲜叶机构组成分析 的方法。现在各个茶场都根据各自茶场生产的茶类特点制订了鲜叶分 级标准作为依据(见书表3 级标准作为依据(见书表3-3、3-4、P36),但生产上更多采用的是感 P36),但生产上更多采用的是感 观评定。如皖南茶区鲜叶感观评级经验总结出三条标准:一看芽头— 观评定。如皖南茶区鲜叶感观评级经验总结出三条标准:一看芽头— —大小、瘦肥、数量;二看叶张——开展程度;三看老叶、单片叶及1 大小、瘦肥、数量;二看叶张——开展程度;三看老叶、单片叶及1 芽3、4叶老化程度和数量。 二、匀净度:鲜叶匀净度是指同一批鲜叶质量的致性,即鲜叶老嫩是 二、匀净度:鲜叶匀净度是指同一批鲜叶质量的致性,即鲜叶老嫩是 否匀齐一致,它是反映鲜叶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制茶来说,无 论那种茶类都要求鲜叶匀净好,如匀度不好,老嫩混杂,制茶技术就 无法保证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尤其是特种名茶要求匀度非常高,否 则制不出名茶,所以鲜叶进厂后要投入很多的人力进行拣剔,来提高 匀净度。对于提高匀度方面有不少人在研究鲜叶分级机具,有风力原 理和筛分作用效果很不理想。
茶。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 雾等,对鲜叶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 芽二叶初展的新梢。前人称采“麦颗”、“旗枪”、“莲心”茶, 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采摘标准,花工夫,产量不多,季节性强, 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⑵ 适中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
第二章
鲜叶
茶叶是由鲜叶加工而成的,制茶就是以鲜叶为原料,通过初制加 工(鲜叶加工)制成毛茶、毛茶再毛茶加工(精制)制成成品茶(或称 精茶或商品茶),才能形成为人们所饮用的茶叶。在此一系列加工过程 中,鲜叶是基本原料,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茶叶品质的优劣。 鲜叶是从茶树上及时采摘下来的嫩芽叶(又叫新梢),作为制作 各种茶叶的原料,被称为鲜叶(也知茶青、茶料、青叶、生叶)。鲜叶 作为制作茶叶的基本原料,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基础。茶叶质量的高低, 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的合理程度。鲜叶质量是内在根据、制 茶技术则是外在条件。在制茶过程中,茶叶加工是通过鲜叶内含的化学 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形成各种茶叶形、质要求和品质 特征。同时六大茶类品质的形成对鲜叶质量的要求不同。因此要制出优 良品质的茶叶,就必须了解鲜叶内含化学成分及鲜叶质量与茶叶品质的 关系,才能有效地采取适当措施,制出优良品,不仅关系到茶叶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关 系到茶树的生长发育和经济寿命的长短,所以,在茶叶生产过程中, 茶叶采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采摘方法 茶叶采摘,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 ⑴ 手工采茶 这是传统的茶树采摘方法。采茶时,要实行提手采,
分朵采,切忌一把捋。这种采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标准划一, 容易掌握。缺点是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但目前细嫩 名优茶的采摘,由于采摘标准要求高,还不能实行机械采茶,仍用 手工采茶。
类。如内销和外销的眉茶、珠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要求鲜叶 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 这种采摘标准,茶叶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也不差,是 中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 ⑶ 成熟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割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
它为了适应边疆兄弟民族的特殊需要,茯砖茶原料采摘标准需等到 新梢快顶芽停止生长,下部基本成熟时,采去一芽四、五叶和对夹 三、四叶。南路边茶为适应藏族同胞熬煮掺和酥油的特殊饮茶习惯, 要求滋味醇和,回味甘润,所以,采摘标准需待新梢成熟,下部老 化时才用刀割去新枝基部一、二片成叶以上全部枝梢。这种采摘方 法,采摘批次少,化工并不多。茶树投产后,前期产量较高,但由于 对茶树生长有较大影响,容易衰老,经济有效年限不很长。
腾。茶叶采摘是目的,但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摘,决不可偏废。 若采得过多,留得太少,减少了茶树的叶面积,使光合效率降
低,影响了有机物质的积累,继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反之,采 得过少,留得过多,不仅消耗水分和养料,而且叶面积过大,树冠 郁闭,分枝少,发芽密度稀,同样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达不 到种茶目的。但茶树留叶数量应以茶树不同的生育年龄而异。一般 说来,幼年期茶树,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 采必须服从养。而当茶树进入成年期后,即进入投产后的茶树,应 以采为主,适度留养。留叶数量以能增强或维持茶树正常的旺盛生 长,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优的品质,又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限为 最理想。留叶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它是指茶树叶片总 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高产、高效、优质茶园的叶面积指数通常为 3-4。在生产实践中,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叶 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如实行机械采茶,那么,可根据 当年茶树留叶数量,实行提早封园,采取在秋季集中留养一批不采, 以加强茶树生长势的方法,加以实现。
品质优良的茶叶必须要有良好的鲜叶质量和优良的制茶技术。那么鲜叶质量究 竟是什么呢? 鲜叶质量主要包括鲜叶嫩度、匀净度和新鲜度三个方面。其中嫩度和匀净度是 鲜叶质量的主要指标。 一、嫩度:它是指芽叶伸育的成熟程度。根据茶树新陈代谢的特征和营养器官 一、嫩度:它是指芽叶伸育的成熟程度。根据茶树新陈代谢的特征和营养器官 形成及生长发育过程,芽叶是从营养芽伸育起来,并逐渐增大,伸展叶片;随 芽叶的成长,叶片逐渐增加,芽则相应逐渐变小,最后完成一个生长期形成驻 芽。这时叶片自展开到成熟,叶面积逐渐增大,叶肉组织厚度相应增厚,叶片 逐渐老化。所以芽比叶嫩,一芽一叶比一芽二叶嫩……正常叶对夹叶嫩,初展的 逐渐老化。所以芽比叶嫩,一芽一叶比一芽二叶嫩……正常叶对夹叶嫩,初展的 叶片比开展的叶片嫩。 从化学成分含量来看:多酚类化合物总量、蛋白质、水溶性灰分、咖啡硷等都 随鲜叶嫩度的下降而降低,而还原性糖、淀粉、纤维素、叶绿素,则鲜叶嫩度 的下降呈现增加;与品质关系极大的氨基酸、水浸生物都呈现的变化不明显。 所以致力于鲜叶化学成分的变化作为嫩度的指标,均未获成功。但不是说鲜叶 的内含化学成分含量与鲜叶质量无关。而是鲜叶嫩度与其内含化学成分间存在 着适量适比的关系,就是我们不能单纯地强调鲜叶内含某一种成分高低,而是 综合各种有效成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一般而言,鲜叶内含有效成分如多酚类 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硷、水浸出物等多,鲜叶质量好,也是幼嫩鲜叶 的内在表现,在正常情况下制出的茶叶形质较优;而纤维素则是鲜叶粗老的内 在表现,制出茶叶品质也是低次的。
⑷ 特种采
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造一些传统的
特种茶。如乌龙茶,它要求有独特的滋味和香气。采摘标准是茶 树新梢长到顶芽停止生长,顶叶尚未“开面”时采下三、四叶比 较适宜,俗称“开面采”或“三叶半采”。如采摘鲜叶太嫩,制 成的乌龙茶,色泽红褐灰暗,香低味涩;采摘鲜叶太老,外形显 得粗大,色泽干枯,滋味淡薄。据鲜叶内含成份分析表明,采摘 三叶中开面梢最适宜制乌龙茶。这种采摘标准,全年采摘批次不 多,产量一般。 3. 采摘技术 茶叶采摘技术内容很多,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⑴ 留叶数量 茶树叶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