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隔苇管灸治疗耳鸣180例_袁志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针灸杂志2009年2月第28卷第2期·103·

文章编号:1005-0957(2009)02-0103-01·临床报道·针刺加隔苇管灸治疗耳鸣180例

袁志太

(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山东 252000)

【关键词】针刺;灸法;耳鸣

【中图分类号】 R246.8 【文献标志码】 B

耳鸣是听觉异常的症状。我们采用针刺和隔苇管灸治疗耳鸣180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80例,均来自门诊,其中男104例,女7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最短7 d,最长3年,平均病程2年。所有病例均经过耳鼻喉科医师各种检查未发现其他症状。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

2.1.1 取穴主穴取翳风、听会、外关,实证加中渚、侠溪;肝胆火旺加太冲、丘墟;痰热郁结加丰隆、劳宫;虚证加肾俞、关元、太溪、足三里。

2.1.2 操作主穴翳风、听会、外关行平补平泻。实证泻中渚、侠溪,太冲,或者泻丰隆、劳宫;虚证补肾俞、关元、太溪、足三里。采用提插捻转补泻法。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隔10 min行针1次。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灸法

2.2.1 准备取长5 cm,直径约0.8 cm的底节苇管一段,一端用刀削成半个鸭嘴形。因为苇管本身干燥易燃而不能直接灸,故先用冷水将削好的苇管泡透,备用。

2.2.2 操作用时将苇管齐端对准外耳道口,四周用干棉花团围住外耳道口固定苇管,以免苇管掉下来,用优质艾绒做成黄豆粒大小的艾炷,放在苇管鸭嘴形的一端上,用线香点燃艾炷。泻法用嘴轻轻吹向外耳道方向,补法则让艾炷自然燃尽。皆使外耳道内有温热感为宜。艾炷燃灭为1壮,然后去掉艾灰更换艾炷再施灸,每次5~9壮。施灸过程中避免艾灰落到身上灼伤衣服或者皮肤。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痊愈经过治疗后耳鸣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好转耳鸣明显减轻。随访1年,症状虽有复发,但症状仅稍加重。

有效治疗后耳鸣减轻,或由持续性转变为间断性。随访1年,有部分病例复发,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加重。

无效经过2个疗程治疗,治疗前后耳鸣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本组180例,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12例,占62.2%;好转30例,占16.7%;有效22例,占12.2%;无效16例,占8.9%。总有效率为91.1%。1年后随访症状反复的有5例,加重的有8例,症状反复或加重的病例均经此法治疗后减轻。

4 体会

耳鸣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耳鸣的发生主要是耳窍闭塞所致,多因急性热病,反复感冒,导致邪热蒙窍,或因痰火、肝热上扰,以及体质久病,气血不能上濡耳窍。与肝、胆、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我们采用针刺局部穴位翳风、听会疏导少阳经气,疏通局部气血,通经活络,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能疏风清热,通调三焦经气。翳风穴邻近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浅部有耳大神经,深部有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听会在耳屏前方,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和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三支耳颞神经,都是治疗耳鸣的要穴。通过针刺可达到营养神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目的。再配合中渚、侠溪助疏导少阳经气。太冲、丘墟为肝经和胆经原穴,能清泻肝胆之火,为“上病下取,实则泻之”之意;配丰隆、劳宫穴,泻热豁痰以通清窍。配肾俞、关元、太溪,培肾固本,调补肾气,足三里健脾益气,加上手少阳翳风、足少阳听会以疏导少阳经气,使精气上输于耳窍。再用隔苇管灸能温经散寒,活血舒筋,直接改善耳内微循环。针刺加隔苇管灸共奏止鸣聪耳之功。

收稿日期2008-07-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