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四年级上语文 17 长城(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长城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盘旋、屯兵、堡垒、崇山峻岭”等词语。

2.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等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并尝试在今后习作中加以运用。

2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上个单元的课文我们对作家笔下的小动物有了深刻的认识,亲密的接触,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进入下一单元的课文。

1.学生齐读本组课文的“导读”,初步了解本组课文的内容,加深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和了解。

2.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象怎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要从内心深处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长城]

二、初步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积累字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多音字:

词语解释: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崇,高;峻,高而陡。

蜿蜒盘旋:本课形容远望长城的样子。蜿蜒,像蛇爬行的样子;盘旋,回绕曲折,长而曲折的延伸。

堡垒:在重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比喻难以攻破的事物或顽固不化的人。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2.仔细看图,说说你从课本中的两幅图上分别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长城的远景图;长城的近观图。

3.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明确:长城的远景图对应的是第1自然段,长城近观图对应是第2自然段,第3、4自然段是写作者展开的联想及对长城的赞美。

4.根据图片找到其对应的自然段后,试着划分课文段落结构。

明确:本课的结构模式:总——分——总。

观察顺序为:由远及近。

段落结构剖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作者采取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顺序,详细描述长

城的构造,突出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作者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劳动和聪明才智。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5.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中心与主题。

本文描写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表现了长城的雄伟气魄,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整体感知

(出示相关的图片)

1.指名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说说长城远看的样子。(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远看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突出了长城的“长”。

[板书:长]

补充资料:出示地图,长城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体会到长城的长。

2.作者把长城比喻成长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明确: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列出具体数字使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1自然段,试着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高大坚固]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可让几个学生手牵手来感受长城的宽度)。

(3)城台: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城台,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4)根据课文的描述,让学生动手画画长城城墙的简易结构图。

教师示例:

4.指名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1)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明确: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明确:古时候没有机械可操作,全靠人力。

(3)思考: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相关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教师引导: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的外貌穿着,他们的神情动作……

(4)思考:假如此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教师引导:围绕修筑工具,巧妙设计、工程难度展开,表达对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赞美。

5.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地发出什么感慨?

明确: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思考:“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学到这里,你明白了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教师点拨:“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长城;联系前文,从长城的长,高大坚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来谈。

6.再次朗读全文,学生试着体会长城的气魄与雄伟,读出自己心中的赞叹。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长城的气魄与雄伟,接下来我们继续进行探究学习。

二、质疑探究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了长城曲折回环、气势雄伟的特点。

2.课文第1自然段对长城的介绍先从什么角度入手,写法上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明确:先概括地介绍,写法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这句话点明了长城的什么特点?指出长城建筑材料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明确:“高大坚固”的特点;条石和城砖是长城的建筑材料。

4.“城墙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句描述有何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明确: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对比,使读者的认识更清楚、明了。

5.“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连用几个动词,有何妙处?在内容上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站”“踏”“扶”三个动词连用,点明作者身临其境,“很自然地想起”表明作者被长城的气魄震撼,内容由长城自然地过渡到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6.“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中连用的两个“没有”有何作用?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明确:连用两个“没有”点明修筑之艰难,“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长城的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为什么说万里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明确:在“崇山峻岭”之中修筑长城,而且一块条石就有“两三千斤重”,只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怎能不流血流汗?而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和城台等结构,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