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合集下载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门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主导法律部门,它是中国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不仅反映中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基本原则,而且确立各项法律的基本原则。

最基本的规范体现在宪法中。

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行为方面的法律,民族区域自治方面的法律,特别行政区方面的基本法律,保障和规范公民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以及有关国家领域、国家主权、国家象征、国籍等方面的法律。

2、民法商法。

民法商法是规范社会民事和商事活动的基础性法律。

中国采取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

它包括自然人制度、法人制度、代理制度、时效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人身权制度、亲属和继承制度等,如民法通则、婚姻法、合同法等。

商法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之间的商事关系,主要包括公司、破产、证券、期货、保险、票据、海商等方面的法律。

3、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有关行政管理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察与监督以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行政法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国防、外交、人事、民政、公安、国家安全、民族、宗教、侨务、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卫生、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等。

4、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因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管理或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经济法大体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主要是有关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方面的法律;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是有关财政、税务、金融、审计、统计、物价、技术监督、工商管理、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法律。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时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该部分主要包括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和各部门法律的具体内容。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

七个法律部门分别是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和程序法。

我们先来看一下宪法。

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部门,它是关于我国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构成及活动原则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总和。

宪法相关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法律:1.有关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的法律。

主要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等。

这些法律确立了国家机关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基本体制、职责权限、运作方式、工作原则以及议事程序等。

2.有关国家结构形式的法律。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表现一国的整体与组成部门之间、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形式,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与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方面。

如《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有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象征及国籍等方面的法律。

如《国防法》、《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等。

4.有关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扩大基层民主的法律。

主要有《选举法》、《集会游行示威法》、《戒严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

民商法部门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我国采取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

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民商法部门主要由《民法总则》和一些单行民商事法律文件所包含的规范组成。

其他单行民事法律是民法部门的特别法,包括《合同法》、《担保法》、《物权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侵权责任法》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在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中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是经过全民讨论,于1982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的部分内容作了修改。

中国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国现行宪法在保持稳定的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及时将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经验、原则和制度写入宪法,充分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

中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法规体系的组成

法规体系的组成

法规体系的组成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组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和司法判例,构建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本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1.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又称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现行有效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2.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治实施体系与法律实施密切相关,但其形式和内涵要比法律实施体系更加丰富。

法治实施体系着重强调的是执法、司法、守法等宪法、法律实施工作的体制机制,与法律规范体系、法治监督体系和法治保障体系相对应,具有特定的内容。

法治实施体系的构成具有三个方面的明显特征:一是法治实施体系是法律实施体系的重要体现,是对法律实施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要求,以法律规范体系为基础,与法律规范体系化要求相适应;二是法治实施体系的构成没有囊括法律实施工作的所有方面,立法、法律监督和法律保障等法律实施没有涵盖进来,主要是针对执法、司法、守法等宪法、法律实施提出的体制机制建设要求;三是法治实施体系是对宪法、法律实施的工作体制机制提出的制度化和体系化的要求,目的在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执法、司法和守法体制机制,保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3.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治意义上的监督,也涵盖了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由特定监督主体依据法定授权对特定的被监督对象履行监督职责所进行的法律意义上的监督。

法治监督体系立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事业,不仅仅停留在法律监督体系的层面,也就是说,法治监督体系的内涵和外延要远远大于法律监督体系,不完全局限于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法治监督体系,由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构成。

法律体系的概念,主要由这7个法律部门构成!

法律体系的概念,主要由这7个法律部门构成!

法律体系法律体系,又称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法律体系是由一个国家全部的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所构成的整体。

它不包括历史上废止的已经不再有效的法律规范,一般也不包括尚待制定、还没有生效的法律规范。

它只包括现行的国家法和被本国承认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构成法律体系的要素是法律部门而不是规范性文件,法律部门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而不是法律条文。

这就决定特定国家的法律体系与特定国家的规范性文件体系不是同一个概念。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构成:(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作为部门法的宪法主要调整的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它划分了国家的权力、义务与公民的权利、义务之间的界限。

(2)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公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宪法的实施,是宪法的动态部分。

(3)民商法。

民商法部门由民法和商法两部分构成。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4)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社会法。

社会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劳动法。

它调整的对象是劳动关系即劳资关系,是基于劳动合同产生,因此具有私法性质。

但是劳动法中又包含了大量的由公共当局强加给雇主的规范,这些规范不仅仅是具有私法意义的强制性规范,而且也是严格意义上的公法性质的规范。

因此劳动法也是既具有私法性质也具有公法性质的法律。

(6)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之一,也是国家对严重破坏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定罪量刑的根据。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指调整因诉讼活动和以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这方面的法律是公民权利实现的最重要保障,其目的在于保证实体法的公正实施。

中国的法律和司法制度

中国的法律和司法制度

中国的法律和司法制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庞大人口的国家,也是一个拥有独特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国家。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法律和司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法律体系中国法律体系是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等构成。

在这个体系之下,还有很多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例如刑法、民法、商法、劳动法等等。

这些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的制定和修订都需要经过国家立法机关的审议和通过,以保证法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二、法院制度中国的法院制度主要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四级。

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国的最高司法机关,负责解释法律和监督审判工作。

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负责审判各类案件,其中基层人民法院是最基层的法院,也是中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法官制度中国的法官制度是一种专业化、职业化的制度,在案件审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法官制度分为职业法官和人民陪审员两种类型。

职业法官主要是指通过司法考试和资格审查合格,经常接受培训和考核的专业法官。

人民陪审员是由社区居民等随机选出的人员,参与审理案件,向法官提供意见和建议。

四、司法改革中国的司法改革是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维护法治和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司法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加强法官培训和考核、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等等,都是司法改革的成果。

五、社会治安维护中国的法律和司法制度不仅保障了人民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社会治安的维护。

中国通过打击各类犯罪、整治社会乱点、维护社会稳定等措施,保证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例如,在近年来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严厉打击了黑恶势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中国的法律和司法制度是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我国的法律体系

我国的法律体系

我国的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律体系是指中国的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的总体框架,它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石。

法律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和领域的法律组成,涵盖了国家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等各个方面。

一、宪法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国家法律具有最高的约束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职权划分,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

中国的宪法自1954年首次颁布以来,经历了多次修订,至今已经成为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石。

二、法律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

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都属于法律范畴。

法律起着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通过明确与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和责任,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对行政管理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

行政法规是法律的补充和细化,用于具体规范行政机关的管理行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行政法规有关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裁决等方面的规定。

四、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并发布的对法律适用和解释的具体规定。

司法解释对于案件审理和法律适用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统一判决标准。

司法解释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次于宪法和法律的法律效力,为各级人民法院参考执行。

五、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

地方性法规主要用于规范地方行政管理事务,如地方税收、城市管理、交通安全等方面。

地方性法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属于辅助地位,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六、特别行政区法律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根据《基本法》自行制定和实施的法律体系,具有一定的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法律在法律效力上属于次于宪法和法律的地位,但仍然拥有相对独立的法律规定和法治体系。

中国的法律体系

中国的法律体系

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国的法律体系是指由法律规范、法律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等构成的整体体系。

在中国,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目前已初具规模,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法律规范的层次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指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职权和人民的基本权利。

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针对各个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规范。

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用于对行政活动进行管理。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政府根据法律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法规。

二、法律行政机关的职责法律行政机关是指主管法律事务的行政机关,负责法律事务的管理和执行。

中国的法律行政机关主要包括司法部、公安部、检察院等。

司法部负责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司法行政工作,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律权益。

公安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检察院负责检察刑事案件,保护公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三、司法机关的作用司法机关是维护法律权益的重要力量,负责审判和执行法律。

中国的司法机关主要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国的最高审判机关,负责监督和指导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工作。

高级人民法院是地区性的中级法院,审理重大刑事和民事案件。

基层人民法院是县级以下的法院,审理普通刑事和民事案件。

四、法律服务机构的作用法律服务机构是为公民和法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机构等。

律师事务所是专门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的机构,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代理。

法律咨询机构为公民提供法律咨询和解答。

五、法律体系的发展现状中国的法律体系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法律体系的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适应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司法公正和司法执行力度仍需要加强,确保法律的公平实施和维护社会秩序。

看中国的法律体系

看中国的法律体系

看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国的法律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国际交往的加深,中国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从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法律的层级结构和功能、法律实施与监督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宪法、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构成。

其中,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各种权利。

法律法规则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和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则是由国家各个部门制定的,用于具体指导和管理各个领域的工作。

地方性法规则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适用于特定的地区。

二、法律的层级结构和功能中国的法律体系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和经济法等不同层次的法律体系。

其中,宪法是最高级别的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各种权利。

民法是保障个人权益和财产权益的法律,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

刑法是惩治犯罪行为的法律,包括盗窃、抢劫、杀人等罪行的规定和处罚。

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经济法是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保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不同层级的法律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宪法是最高法律,它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范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各级政府的职责。

民法则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财产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刑法则是保护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

行政法则是规范行政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经济法则是规范市场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法律实施与监督中国的法律实施主要分为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环节。

立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和行政法规,通过立法过程将法律法规确定下来。

执法是由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执行具体的行政行为,确保法律的实施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司法是由法院依照法律和法律程序解决争议,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为了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监督,中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和法律责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在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中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是经过全民讨论,于1982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的部分内容作了修改。

中国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国现行宪法在保持稳定的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及时将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经验、原则和制度写入宪法,充分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

中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中国的法律体系

中国的法律体系

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一个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自治规章等法律法规的综合体系,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规范经济活动。

作为一个国家的法律框架,它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宪法中国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最高法律文件,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确立了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中国宪法于1982年通过,并多次修订,现行宪法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核心制度。

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所有法律法规都必须与宪法相一致。

二、法律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规,它是中国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层级。

法律分为三类:宪法法律、行为法律和管理法律。

宪法法律是对宪法进行实质性的法律规定和详细说明,例如《刑法》、《民法典》等。

行为法律是对特定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例如《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管理法律是对行政机关、法律机构、行业协会等的组织、运作和管理进行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人民法院组织法》等。

法律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表决通过,并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法律具有强制性,适用于全国范围内。

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发布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规,用于规范行政管理和行政行为。

行政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两种形式。

行政法规主要包括《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用于规范政府部门的权力运行和行政行为。

政府规章是由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发布的行政法规,适用于特定的行政管理领域。

行政法规权力的行使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它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规,用于地方性事务的管理和规范。

地方性法规适用于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行政区域,自治条例适用于一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地方行政区域。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Ⅰ. 引言当前,法律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国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其构成要素及其在保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公正与公平等方面的作用。

Ⅱ. 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法律法规构成的。

其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是行政机关和地方政府为了落实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规章。

Ⅲ. 法律体系的作用与功能(一)保护社会稳定法律体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中国的法律体系通过规范行为、维护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例如,刑法的实施使得犯罪的行为受到严惩,有效维护社会秩序。

行政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障了政府的公正公平,保护了市民的合法权益。

(二)促进经济发展法律体系对于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法律体系提供了一系列市场规则和法律保护,为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例如,公司法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同时,知识产权法的实施也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法律支持。

(三)维护公正与公平法律体系作为社会公正和公平的基石,对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中国的法律体系通过司法机构的独立和公正审判,保障了公众的合法权益。

例如,民法典的制定明确了财产权和人身权的界限和保护范围,确保了个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Ⅳ. 法律体系的不足与挑战虽然中国的法律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不足和挑战。

(一)法律实施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力、执法不公、司法不独立等问题,导致法律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这需要加强法律执行力度,提高司法公正性和独立性,以保证法律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二)法律应用与社会发展脱节一些法律在制定时未能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导致法律规定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因此,法律的制定需要更加注重对社会变革的反应和预测,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中国和印度的法律体系有何不同?

中国和印度的法律体系有何不同?

中国和印度的法律体系有何不同?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在其法律体系方面各有千秋。

虽然两国均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受到影响,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两国的法律体系以不同的路径发展,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法律文化和制度。

本文将分别介绍中国和印度的法律体系,并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

一、中国法律体系1.制度体系中国法律体系由五个层级构成,分别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在这个层级结构中,宪法是最高法律,对所有其他法律具有指导作用。

而法律则负责对社会管理和规范各种权利和义务事项。

2.法律文化中国的法律文化始终注重正义和公平,并且尽可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法律文化更加关注人民权益、公正裁决等方面。

3.立法方式中国法律常采用立法法定的原则,即任何行为都应当依据法定的规定来执行。

这种规定是通过国家立法机构在法律上进行的。

不仅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也保证了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法律实施在法律实施方面,中国法律体系注重确保司法公正性和合法性。

因此,法律实施过程通常需要经过多种相关机构的参与,从而确保决策过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二、印度法律体系1.制度体系印度的法律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即宪法、法律和规章。

与中国不同的是,印度法律体系中最高层次不是宪法,而是司法判决。

这意味着印度法律体系是基于法律判决的基础上发展的。

2.法律文化印度法律文化的特点是体现了印度的宗教、社会和文化背景。

在印度,法律更注重个人的责任和正义,而不是集体权益和福利。

3.立法方式印度立法通常是通过议会进行的。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的制定过程受政治力量的干扰比中国更多。

因此,有时法律的质量和连续性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4.法律实施印度法律往往不如中国那么严格执行,司法公正性和合法性也不如中国强。

在印度,往往需要小额裁判法院、中等额裁判法院和高等额裁判法院来分别审理不同类型和金额的案件。

结论中国和印度的法律文化和制度有许多不同之处。

中国法律体系构成

中国法律体系构成

中国法律体系构成中国法律体系构成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法律体系的构成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改革,逐步形成了当前的模式。

本文将对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进行概述及分析。

一、民法典民法典是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法律,也是最基本的法律规范,专门用于调整个人、家庭、财产、债务及合同等民事关系。

中国历史上的《大明律》、《清代典章》和《中华民国民法典》都是我国民法典的前身,后来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律的实施时间是2021年1月1日。

二、刑法刑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另一大基础法律,它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人身自由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中国历史上有《大明律》、《大清律例》等刑法规定,后来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该法律最新修订版本实施于2021年3月1日。

三、行政法行政法是制定行政行为和管理制度的法律规范。

中国历史上先后推出了很多行政法律规定,如《大明律》、《大清律例》、《中华民国行政法》等。

后来,经过多次修改和改革,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该法律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管辖范围、程序要求、行政行为和问题解决机制等,并在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诉讼制度。

四、司法法司法法规定了我国司法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上有《大明律》、《大清律例》等刑法规定,后来也曾推出过《中华民国司法法》,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法》于1996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实施,明确了我国司法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并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

五、宪法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它规定了国家政治机构和各级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能、权利和义务,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责任。

中国宪法共经历了5次修改,最新修订于2018年3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3月15日正式生效。

它强调了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保障人民基本权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

中国法律体系

中国法律体系

中国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呈3个层次,含7大部门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呈现3个层次,涵盖7大部门,宪法加上7大法律部门共239部法律,构成了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三大层次第一层次:宪法第二层次:法律第三层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宪法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统帅。

1982年《宪法》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章程。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建设纳入到宪法范围内,使之成为一部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

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一次提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2004年《宪法》修正案人权保护、私有财产保护和社会保障制度入宪,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虽然我国以前的宪法都有这方面的具体规则,但是把它们提高到宪法原则的高度,还是第一次。

注:本版法律所标注的时间均为通过时间,非施行时间宪法相关法法律数量:38件宪法相关法部门是保证宪法实施的。

比如大家知道的,人大代表通过什么法产生呢?是通过《选举法》产生。

要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大家可能还记得2005年我们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

主要法律: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把我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把我国20多年来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政策主张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

这部法律的制定有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有助于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010年修改《选举法》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这表明,我国首次实现了城乡选举“同票同权”。

民法商法法律数量:33件民法商法是规范民事和商事活动的基础性法律,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一个复杂而且庞大的体系,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相关的法律文件。

它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

首先,中国的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最高法律。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

它包括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新闻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等。

其次,中国的法律体系由法律和法规组成。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而法规则是由国务院及其各部委或地方政府制定的。

法律和法规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行为有具体的规定,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商法等。

中国的刑法是对犯罪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体系。

刑法规定了各种罪行的种类和性质,并规定了不同罪行的刑罚。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安宁。

民法是对民事关系进行规范的法律体系。

民法规定了个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合同法、物权法等。

民法的目的是保护个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行政法是对政府与个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的法律体系。

行政法规定了政府的权力范围和行使方式,以及个体对政府行为的申诉和救济途径。

行政法的目的是保障政府的公正行使权力,保护个体的合法权益。

商法是对商事活动进行规范的法律体系。

它规定了商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

商法的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司法解释是对法律和法规的具体适用进行解释的法律文件。

它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司法解释在具体案件审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保证了法律的公正适用。

中国的法律体系还包括了相关的法律文件,如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条例等。

这些文件在法律体系中具有相对的次要地位,但仍然对特定领域或特定地区的行为具有约束力。

总体而言,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一个完备而复杂的体系,为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提供了保障。

它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公民提供了基本的权利保障和法律救济途径。

简述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简述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简述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20分)参考答案一:包括以下法律部门:⑴宪法。

(2)实体法律部门。

包括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3)程序法律部门。

参考答案二:中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形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确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国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完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宪法比其他法律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内容方面.宪法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因此,宪法是国家法律当之无愧的“家长在宪法的统帅下,形成了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修改宪法(二)监督宪法的实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参考答案三: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宪法部门、民法商法部门、行政法部门、经济法部门、社会法部门、刑法部门、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部门共七个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参考答案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其相关法部门、民商法部门、行政法部门、经济法部门、社会法部门、刑法部门以及程序法部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而形成的。

该法律体系是中国法制建设的宝贵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一、宪法法律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是由宪法及其解释、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地方性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构成的综合性法律体系。

其中,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框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国家法律制度的最高权威和基本准则。

二、法律的层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层级性,法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宪法位于法律体系的顶端,是最高权威的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遵循宪法原则和精神。

法律的下位分别是全国性法律、地方性法律和行政法规。

全国性法律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法规;地方性法律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和地方政府颁布的规章。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对特定行政管理范围具体规定的法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被解释权利的较少。

三、司法解释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司法解释是衔接法律层级关系的重要纽带。

司法解释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解释、指导性意见等文件,是法律解释和适用的重要依据和规范。

司法解释具有国家立法的效力和法律解释的权威性,对下级法院和检察机关具有约束力。

四、国际法律的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际法律也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根据自身国情逐步加入并执行国际法律,包括国际公约、协议、国际惯例以及来自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法律文件。

国际法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五、法律制定和完善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依靠一套科学完整的法律制定和完善机制。

我国的法律体系构成

我国的法律体系构成

我国的法律体系构成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体系是维护国家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的法律体系由多个层级、多个部门和多个法律形式构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与特点。

一、宪法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最高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审查制度、基本权利和自由等内容,具有最高的司法效力。

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我国其他法律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作用。

二、法律法律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主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法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是指导国家、社会和公民行为的重要法规。

我国法律主要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它们对各个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规,用于规范和约束国家行政机关的行为。

行政法规在实际操作中充当着对具体情况下的法律规范的补充和细化。

四、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制定的法规,用于规范和约束地方行政机关的行为。

地方性法规相对于上级法规来说,具有较为局部性和特定性。

五、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司法解释,用于解释法律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问题。

司法解释对于法律的实际操作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党内法规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党内规则,用于规范和约束党的组织机构和党员干部的行为。

党内法规在党的建设、党的纪律和党的领导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法律体系构成复杂,法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各个法律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规范了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行为,旨在维护国家制度的稳定、社会秩序的正常和公民权益的平等。

有效运行的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说说中国的法律体系

说说中国的法律体系

说说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由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司法机构组成的,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并促进国家的发展。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的法律体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一、宪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石中国宪法是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权利。

自1949年第一部宪法颁布以来,中国已经修改了四次宪法,以适应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中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领导体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政府机构的职责等内容,为中国法律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和指导。

二、法律的层次结构中国的法律体系按层次结构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

宪法是最高法律,是其他法律和法规的根本准则;法律则是具体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文件,包括刑法、民法、劳动法等领域的法律;而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主要用于规范行政管理和地方事务。

此外,法律体系还包括司法解释、合同、条约和习惯法等。

三、司法机构及其作用中国的司法体系由最高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组成。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对重大案件进行审理和审判监督;各级人民法院则负责对一般案件进行审理;人民检察院则负责检察工作,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这些司法机构在中国法律体系中起到了维护法律权威和公正正义的重要角色。

四、法律运行的特点和挑战中国法律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特点和挑战。

首先,中国法律的强制力相对较弱,部分法律遇到执行难的问题。

其次,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人民对司法机构的信任度有待提高。

另外,中国的法律制度还需要更好地适应国内外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交流。

因此,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司法公正性等方面的工作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总结起来,中国的法律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它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然而,中国的法律体系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17.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
18.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的批复通知
1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
7完善形成编辑本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以后,大量的立法工作不是制定新的法律,而是修改法律,修改法律时就要涉及与其他法律的衔接问题。”郑淑娜说,将来人大常委会可能会更多地采用“包裹立法”形式。比如在修改法律时,如果涉及与其他多件相关法律的衔接,就将建议以“打包”方式一并修改。
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
2民商介绍编辑本段
1.民法
2.所有权及相关财产权
3.知识产权
4.债权
5.婚姻家庭继承
6.市场经济主体
7.证券、期货、债券
8.海商
9.保险
10.票据
11.租赁
3行政信息编辑本段
1.外交外事
2.民政
3.司法
4.公安
5.人事、公务员制度
6.纪检
7.监察
8.档案
9.民族事务
10.宗教
11.侨务
12.港澳事务
13.台湾事务
14.教育
15.科技
16.文化
17.新闻出版
18.广播电影电视
19.体育
20.医药卫生
21.人口与计划生育
22.城乡建设
23.环境保护
24.海关
25.旅游
26.气象
27.地震与地质灾害
28.测绘
4刑法信息编辑本段
法律制度与体系
18.物价管理
19.市场中介机构
20.对外经济合作与三资企业
21.对外贸易
6其他介绍编辑本段
法律体系
1社会保障法类(社会法)
1.劳动
2.社会保障
2诉讼及非诉讼程序
1.民事诉讼
2.刑事诉讼
3.行政诉讼
4.知识产权诉讼
5.海事诉讼
6.告诉申诉
7.仲裁
3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刑法综合规定与解释
2.犯罪和刑事责任
3.刑罚
4.量刑
5.自首
6.数罪并罚
7.缓刑
8.减刑

10.危害国家安全罪
11.危害公共安全罪
12.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13.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14.侵犯财产罪
1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16.妨害婚姻家庭罪
17.危害国防利益罪
18.贪污贿赂罪
中文名称
中国法律体系
外文名称
China legal system
目标
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拼音
zhōng guó fǎ lǜ tǐ xì
1宪法相关
2民商介绍
3行政信息
4刑法信息
5经济介绍
6其他介绍
7完善形成
1宪法相关
2民商介绍
3行政信息
4刑法信息
5经济介绍
6其他介绍
7完善形成
1宪法相关编辑本段
19.渎职罪
20.军人违反职责罪
21.反革命罪(废)
5经济介绍编辑本段
经济法
1.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2.计划、投资
3.财政
4.税收
5.金融
6.基本建设
7.标准化、计量
8.质量管理
9.统计
10.资源与资源利用
11.能源与能源工业
12.交通运输
13.邮政电讯
14.农牧业
15.工业
16.商贸物资仓储
17.工商管理
中国法律体系
中国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新华社发 换届后的十届全国人大提出,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的目标是“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重点将是“提高立法质量”。法工委有关负责人称,基本形成即在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将每个法律部门中支架性的、现实亟须的、条件成熟的法律制定和修改完成。
基本信息
中国法律体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9.外交部发布《对外使用国徽图案的办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