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分类本体结构和技术指标

合集下载

工业机器人组成及工作原理

工业机器人组成及工作原理
(1)工作空间(Work space) 工作空间是指机器人臂杆的特定部位在一定 条件下所能到达空间的位置集合。工作空间的性状和大小反映了机器人工作能力 的大小。理解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2)有效负载(Payload) 有效负载是指机器人操作机在工作时臂端可能搬运 的物体重量或所能承受的力或力矩,用以表示操作机的负荷能力。
控制信息
• 顺序信息:各种动作单元(包括机械手和外围设备) 按动作先后顺序的设定、检测等。
• 位置信息:作业之间各点的坐标值,包括手爪在该 点上的姿态,通常总称为位姿(POSE)。
• 时间信息:各顺序动作所需时间,即机器人完成各 个动作的速度。
二、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参数
表示机器人特性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主要有工作空间、自由度、有效负载、 运动精度、运动特性、动态特性等。
例:电装(DENSO)机械手
• 系统组成感知系统1感受系统由内部传感器4
模块和外部传感器模块
组成, 用以获取内部和
外部环境状态中有意义
的信息。
2
智能传感器的使用提高
了机器人的机动性、适
应性和智能化的水准。
3
智能传感器的使用提高了
机器人的机动性、适应性
和智能化的水准。
对于一些特殊的信息, 传 感器比人类的感受系统 更有效。
“自主控制”方式:是机器人控制中最高级、最复杂的控制方 式,它要求机器人在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中具有识别环境和自 主决策能力,也就是要具有人的某些智能行为。
示教再现
– 示教-再现 即分为示教-存储-再现-操作四步进行。 • 示教:方式有两种:(1) 直接示教-手把手; (2) 间接示教-示教盒控制。 • 存储:保存示教信息。 • 再现:根据需要,读出存储的示教信息向机器人发 出重复动作的命令。

机器人的组成结构(PPT52页)

机器人的组成结构(PPT52页)
• 感受系统 它由内部传感器模块和外部传感器模块组成,获 取内部和外部环境状态中有意义的信息.智能传感器的使 用提高了机器人的机动性、适应性和智能化的水准.人类 的感受系统对感知外部世界信息是极其灵巧的,然而,对 于一些特殊的信息,传感器比人类的感受系统更有效.
• 机器人一环境交互系统 机器人一环境交互系统是实现机器人与外部环境中的设备相 互联系和协调的系统.机器人与外部设备集成为一个功能单 元,如加工制造单元、焊接单元、装配单元等
度,即重复度。
培训专用
工作空间(Working space):机器人手腕 参考点或末端操作器安装点(不包括末端 操作器)所能到达的所有空间区域,一般 不包括末端操作器本身所能到达的区域。
培训专用
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
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本体类似于具备上肢机能的机械手 ,由 手部、腕部、臂、机身(有的包括行走机构)组成。
培训专用
• 正弦波电动机(交流无刷伺 服电动机):顾名思义,它 是由正弦波电流驱动的。对 三相情况,电流相位差 120。,而且这三相电流是 随转子位置不同而不同的, 也就是说,转子的位置检测 需更精确,驱动电路也比梯 形波电动机的更复杂,但却 代表着无刷电动机最高水平, 因为它能保持恒定转矩输出
培训专用
加入速度反馈。一般直流电动机和位置反馈、速度反馈形成 一个整体,即通常所说的直流伺服电机。由于采用闭环伺 服控制,所以能实现平滑的控制和产生大的力矩
• 当今大部分机器人都采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机器人的各个关节, 但它们也有一些缺点,如转速不能太高
• 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无刷直(交)流伺服电动机克服了 上述缺点,并保留了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优点,因此无刷电 动机逐渐取代了直流伺服电动机
培训专用
相关术语及性能指标

工业机器人分类及应用2讲课文档

工业机器人分类及应用2讲课文档

现在二页,总共四十一页。
章节目录
2.1 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组成
2.1.1 操作机 2.1.2 控制器 2.1.3 示教器
2.2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指标
学习目标 导入案例 课堂认知 扩展与提高 本章小结
2.3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2.3.1 机器人运动学问题 2.3.2 机器人的点位运动 … 2.3.3 机器人的位置控制
【 度以及较长的寿命,回差精度稳定,高精度机器人传动多采用 RV 减速器。


针齿

知 】
2 级减速
1 级减速 行星轮
太阳轮
Z2
Z4
输出
Z3
Z1
输入
摆线轮
转臂
输出轴
针齿壳
RV 减速器原理图
现在三十三页,总共四十一页。
2.1 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组成

处 控制器


———
机器人控制器是根据指令以及传感信息控制机器人完成一定动作或作
工业机器人分类及应用
现在一页,总共四十一页。
按机器人结构坐标系特点方式通分过类沿三个互相垂
直的轴线的移动来
1)直角坐标型机器人
实现机器人手部空
间位置的改变
2)圆柱坐标型机器人 3)极坐标型机器人 4)关节型机器人
通过两个移动和 一个转动实现位 置的改变
运动由一个直线运动和 两个转动组成
运动由前后的俯仰 及立柱的回转组成
置 统。分布式系统中常采用两级控制方式,由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
维修方便,液 体对温度变化 敏感,油液泄 漏易着火
可高速,冲击较 严重,精确定位 维修简单,能 困难。气体压缩 在高温、粉尘 性大,阻尼效果 等恶劣环境中 差,低速不易控 使用,泄露无 制,不易与 CPU 连 影响 接

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本体设计分析

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本体设计分析

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本体设计分析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机器人结构设计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是指针对特定任务和工作环境,对机器人的外形、连接方式、关节结构等进行设计和优化的过程。

合理的机器人结构设计能够提高机器人的功能性、灵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

下面将从机器人的外形设计、连接方式设计以及关节结构设计三个方面详细论述机器人结构设计相关内容。

(一)外形设计1、外形尺寸设计:机器人的外形尺寸设计需要考虑到工作空间的限制以及任务的需求。

合理的外形尺寸设计可以使机器人在狭小的空间内自由移动,并且能够达到所需的工作范围。

2、外形材料选择:机器人的外形材料选择应考虑到机器人的使用环境和任务特点。

例如,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的机器人可以选择防水材料,而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机器人则需要选择耐高温材料。

3、外形形状设计:机器人的外形形状设计既要满足机器人的运动需求,又要符合人类对机器人的认知和接受。

因此,外形形状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动态特性和人机交互的需求。

(二)连接方式设计1、运动连接方式设计:机器人的运动连接方式包括传动装置、连接结构等。

传动装置的设计应满足机器人的工作要求,如速度、精度、承载能力等。

连接结构的设计应具有稳定性和刚度,以确保机器人在高速和大力矩下不发生松动或变形。

2、电气连接方式设计:机器人的电气连接方式包括电缆布线、接插件等。

电缆布线的设计应考虑到机器人的自由度和运动范围,并保证电缆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接插件的选择和布局应方便维护和更换。

3、通讯连接方式设计:机器人的通讯连接方式包括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之间的通讯方式。

合理的通讯连接方式可以提高机器人的响应速度和数据传输效率,从而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三)关节结构设计1、关节类型选择:关节是机器人身体各部分连接起来并实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第2版-课件--第1章-工业机器人概论-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第2版-课件--第1章-工业机器人概论-

实际作业tact time最大缩 监视ROBOT的姿势、负荷, 设置面积A4尺寸,重量约

短15%幅度。附加功能:附 依据实际调整伺服增益/滤
加轴控制、追踪机能、
波。
8kg的新设计小型控制器。 搭载独自开发的5节闭连结
点 Ethernet等提升目标。
冲突检知机能,支持原点 机构及64bitCPU;
参 最大合成速度:5.5m/s 数 最大可搬重量:3.5kg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也在积极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 “十三.五”以来,国家出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对机器人产业进行了全面 规划,要求行业、企业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积极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第1章 工业机器人概论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第1章 工业机器人概论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发展概况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应走什么道路,如何建立自己的发展模式,确实值得探讨。中国工程院在 2003年12月完成并公开的《我国制造业焊接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总结报告》中认为,我国应 从“美国模式”着手,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向“日本模式”靠近。
目前,我国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运动学和轨迹规划等技术, 形成了机器人部分关键元器件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一些公司开发出的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 已经在多家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也已广泛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总体来 看,在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迅猛。由此可见,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依托汽车产业,并迅速向各行业延伸。对于
机器人行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工业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本体结构

工业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本体结构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项目三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系统任务二机器人的本体结构导入●什么是机器人的本体结构?●机器人的本体结构在哪里?目录学习目标知识准备任务实施主题讨论12学习目标机器人基座、腰部结构机器人上、下臂结构知识目标机器人基座、腰部及上、下臂结构一、机器人基座、腰部结构1. 基座及腰部结构基座7是整个机器人的基础件,机器人通过基座与地基或者其它工作平台固定,同时机器人的电缆、气管等也是通过基座上的连接插座进入机器人的。

腰体6位于基座和下臂之间,可以带动下臂及以上部分在基座上回转。

腰体上凸耳,凸耳一侧通过下臂安装端面5与下臂连接,另一侧安装下臂驱动电机。

一、机器人基座、腰部结构视频:基座及腰部结构二、机器人的上、下臂结构1. 下臂结构下臂安装在腰部和上臂之间,可以带动上臂及以后部分一同摆动。

下臂断面呈U形结构,用于布置各种电缆及管线。

二、机器人的上、下臂结构视频下臂结构二、机器人的上、下臂结构2. 上臂后段结构上臂后段是连接下臂和上臂前段的中间体,可带动上臂前段及手腕部分一起,相对于下臂旋转。

上臂后段为箱体结构,上方箱体内安装R轴(J4)回转电机(对于前驱RBR 结构)。

二、机器人的上、下臂结构视频上臂后段结构二、机器人的上、下臂结构3. R 轴传动结构谐波减速器的刚轮3.1与电机1的外壳、电机座2一起,固定在上臂后段6的壳体中;谐波减速器的柔轮3.3与过渡轴5的后端面、径向轴承4的里圈连接,轴承4的外圈安装在上臂后段6的壳体中作为支撑;过渡轴5的前端与上臂前段8、CRB轴承的里圈连接,轴承外圈固定在上臂后段6的前端面上作为支撑。

电机1的输出轴与谐波减速器的谐波发生器3.2连接,动力传递给柔轮,通过柔轮带动过渡轴5旋转,进而带动上臂后段8作手腕回转运动(J4轴)。

二、机器人的上、下臂结构视频R轴传动结构任务实施学习视频,完成工作页内容主题讨论讨论问题◆基座、腰部及上、下臂由哪些部分组成?◆基座、腰部及上、下臂结构的特点?小结完成本任务学习后,掌握了机器人基座、腰部及上、下臂结构,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工业机器人系统组成

工业机器人系统组成
(3)传动精度高。这是因为谐波齿轮传动中同时啮合的齿数多,误差平均化,即多齿 啮合对误差有相互补偿作用,故传动精度高。在齿轮精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传动误 差只有普通圆柱齿轮传动的1/4左右。同时可采用微量改变波发生器的半径来增加柔轮 的变形使齿隙很小,甚至能做到无侧隙啮合,故谐波齿轮减速器传动空行程小,适用 于反向转动。
2.3 机器人本体
2.3.1. 谐波减速器
3.谐波减速器特点 ➢ 缺点: (1)柔轮周期性地发生变形,因而产生交变应力,使之易于产生疲劳破坏。
(2)转动惯量和起动力矩大,不宜用于小功率的跟踪传动。
(3)不能用于传动速比小于35的场合。
(4)采用滚子波发生器(自由变形波)的谐波传动,其瞬时传动比不是常数。
用于弧焊
3. Spot Tool
用于点焊
4. Dispense Tool
用于涂胶
5. Paint Tool
用于油漆
6. Laser Tool
用于激光焊接和切割
2.2 应用工具软件
2.2.1. 设定系统
应用工具软件具有机器人系统操作所需的,为进行各类设定的接口。通过应用 工具,可以对机械手、遥控装置等外部设备进行操作。有关与机械手等外围设备之 间的I/O、坐标系、通信、自动运转的设定,需要事先进行设定。
图 2-1 机器人系统
图 2-2 机器人组成
2.1 机器人单元组成
1. 应用工具软件 应用工具软件是内嵌于机器人控制装置的各类机器人作业专用的软件包。 通过
使用示教器选择所需的菜单和指令,即可 进行不同种类的作业。应用工具中安装有 用来控制机器人、机械手、遥控装置等外围设备的指令。 此外,还可对附加轴、控 制装置和其他外围设备的输入/输出(I/O)进行控制。其他外围设备,是指单元控制 装置和传感器 等

工业机器人PPT

工业机器人PPT

及时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这
个反馈信息在发出调整动作的信号,使
执行机构进一步动作,从而使执行系统
一一定的精度到达规定的位置和姿势。
三、工业种类
焊接机器人 喷漆机器人 装配机器人 采矿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食品工业机器人
①零件供给器
零件供给器的作用是保证机器人能逐个正确地抓取待 装配零件,保证装配作业正常进行。
❖给料器 用振动或回转机构把零件排齐,并逐个送到指 定位置。
❖托 盘 大零件或易磕碰划伤的零件加工完毕后一般应 码放在称为"托盘"的容器中运输,托盘装置能按一定精度 要求把零件送到给定位置,然后再由机器人一个一个取出。
人工智能系统赋予工业机器人五种感觉功能,以 实现机器人对工件的自动识别和适应性操作。具有自 适应性的智能化的机械系统也是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 的发展方向,模糊计算机的应用虽然处于这一步的初 级阶段,但真正具有自适应性的智能化系统必将总这 里突破。
4、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主要用来检测自己的执行
系统所处的位置、姿势,并将这些情况
二、精密装配机器人
(1)装配机器人(装配单元、装配线)
水平多关节型机器人是装配机器人的典型代表。 它共有4个自由度:两个回转关节,上下移动以及手腕的转 动。 最近开始在一些机器人上配备各种可换手,以增加通用性
手爪主要有电动手爪和气动手爪两种形式
气动手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价格便宜, 因而在一些要求不太高的场合用得比较多。
机器人举例(视频)








机 器 恐 龙
器 人 走 迷 宫
工业机器人应用
第一节 工业机器人概述
一、工业机器人的含义 二、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三、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四、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五、工业机器人发展简况及趋向

工业机器人技术3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

工业机器人技术3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
二、工业机器人主要技术参数
1.主要技术参数
以FANUC机器人LR Mate 200iD为例,其主要技术参数 表如表所示。
表1-3-1LR Mate 200iD 主要技术参数
知识准备
二、工业机器人主要技术参数
1.主要技术参数
1.2.作业空间和安装要求
由于垂直串联等结构的机器人工 作范围是三维空间的不规则球体,为 了便于说明,产品样本中一般需要提 供如图 所示的详细作业空间图。

运动速度影响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运动周期,它与机器人所提取的重力和位置精度均有密切的关系。运
动速度提高,机器人所承受的动载荷增大,必将承受着加减速时较大的惯性力,从而影响机器人的工作平稳性
和位置精度。

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通用机器人的最大直线运动速度大多在1000mm/s以下,最大回转速度一般不
超过120°/s。
讨论问题
工业机器人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
小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介绍了工业 机器人的重要基本参数,为机器人的本体结构和手部结构
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谢谢观看
知识准备
二、工业机器人主要技术参数
3.自由度
3.1机器人的关节
在机器人机构中,两相邻的连杆之间有一个公共
的轴线,两杆之同允许沿该轴线相对移动或绕该轴
线相对转动,构成一个关节。
机器人关节的种类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自由度,
转动关节、移动关节、球面关节和虎克铰关节是机
器人机构中经常使用的关节类型。
球这面种虎这关关克种节 节铰 关转做移对:具关节动相动移S有节有关对,关动:23节转允节,个个T:动许:移,自自R,两P动允由由,表转连距许度度它示角杆离两。允,为之为个许它θ间d连,两允,有杆这相许这3之种邻种两种间关连独相关有节杆立邻节2有绕的连有种1着相杆1相个个关对沿对自自节转关移由由轴动节动度度线,轴,。。线做相

工业机器人PPT_图文

工业机器人PPT_图文

机械手 机器人走迷宫
机器人举例(视频)
机器爬虫
机器恐龙
工业机器人应用
第一节 工业机器人概述
一、工业机器人的含义 二、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三、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四、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五、工业机器人发展简况及趋向
一、工业机器人的含义
工业机器人是能模仿人体某些器官的功能( 主要是动作功能)、有独立的控制系统、可以改 变工作程序和编程的多用途自动操作装置。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 、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 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 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 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 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按照結构坐標系來分,可以分為 :直角坐標型 、圓柱坐標型、球坐標型、全關節型。
二、焊接机器人的优點
穩定和提高焊接質量,保証其均勻性。 提高勞動生產率,一天可24小時連續生產。 改善工人勞動條件,可在有害環境下工作。 降低對工人操作技術的要求。 縮短產品改型換代的准備周期,減少相應的設
、大型结构件等喷漆生产线,以保证产
品的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轻操
作人员劳动强度。
二、特点
喷涂机器人在使用环境和动作要求上有 如下的特点:
① 工作环境包含易爆的喷涂剂蒸气; ② 沿轨迹高速运动,途经各点均为作
业点; ③ 多数和被喷涂件都搭载在传送带上
,边移动边喷涂,所以它需要一些特殊 性能。
2、机械本体
(1)机械本体的作用 机械本体用来支承手部、腕部和臂部,驱动装置及
其他装置也固定在机械本体上。 (2)行走机构
对用可以行走的工业机器人,它的机械本体是可以 移动的;否则,机械本体直接固定在基座上。行走机 构用来移动工业机器人。有的行走机构是模仿人的双 腿,有的只不过是轨道和车轮机构而已。 (3)驱动系统

机器人的组成系统

机器人的组成系统

一.工业机器人组成系统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腰部、肩部、肘部和手腕部,其中手腕部有3个运动自由度。

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

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按执行机构运动的控制机能,又可分点位型和连续轨迹型。

点位型只控制执行机构由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适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一般搬运、装卸等作业;连续轨迹型可控制执行机构按给定轨迹运动,适用于连续焊接和涂装等作业。

工业机器人按程序输入方式区分有编程输入型和示教输入型两类。

编程输入型是将计算机上已编好的作业程序文件,通过RS232串口或者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传送到机器人控制柜。

示教输入型的示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操作者用手动控制器(示教操纵盒),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系统,使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另一种是由操作者直接领动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

在示教过程的同时,工作程序的信息即自动存入程序存储器中在机器人自动工作时,控制系统从程序存储器中检出相应信息,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机构,使执行机构再现示教的各种动作。

示教输入程序的工业机器人称为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

几个问题:(1)巨轮机器人JLRB20KG机器人是点位型还是连续轨迹型?(2)能不能编写一个简单程序,使机器人能够的末端能够走一个圆?(3)能不能控制机器人中每一个电机的输出功率或扭矩?(4)机器人每一个关节从驱动电机到执行机构的传递效率有没有?二.工业机器人的主体机器人本体由机座、腰部、大臂、小臂、手腕、末端执行器和驱动装置组成。

共有六个自由度,依次为腰部回转、大臂俯仰、小臂俯仰、手腕回转、手腕俯仰、手腕侧摆。

机器人采用电机驱动,电机分为步进电机或直流伺服电机。

直流伺服电机能构成闭环控制、精度高、额定转速高、但价格较高,而步进电机驱动具有成本低、控制系统简单。

工业机器人组成及工作原理

工业机器人组成及工作原理

例:库卡工业机器人控制器KRC4
KRC4性能参数:
全部采用总线形式 处理器库卡(工业)PC(2.6GHZ ) 操作系统微软WINDOWS XP 控制轴数8个 AC伺服马达驱动 与外围设备通讯接口: Profinet, Profibus,Interbus,EtherCAT, Ethernet 编程及控制库卡SmartPAD
机器人关节

机器人控制器
控制器是根据指令以及传感器信息控制机器人完成一定动作或作业任务的 装置,是决定机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主要因素,也是机器人系统中更新和发展 最快的部分。 其基本功能有:示教、记忆、位置伺服、坐标设定。 开发程度:封闭型、开放性和混合型。
【目前基本上都是封闭型系统(如日系)或混合型系统(如欧系)】 控制方式: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
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地说,机器人的原理 就是模仿人的各种肢体动作、思维方式和控制决策能力。从控制的角 度,机器人可以通过如下四种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
“示教再现”方式:它通过“示教盒”或人“手把手”两种方 式教机械手如何动作,控制器将示教过程记忆下来,然后机器 人就按照记忆周而复始地重复示教动作,如喷涂机器人。
• 存储:保存示教信息。 • 再现:根据需要,读出存储的示教信息向机器人发出重复动作
的命令。
控制信息
• 顺序信息:各种动作单元(包括机械手和外围设备)按动作先 后顺序的设定、检测等。
• 位置信息:作业之间各点的坐标值,包括手爪在该点上的姿态, 通常总称为位姿(POSE)。
• 时间信息:各顺序动作所需时间,即机器人完成各个动作的速 度。
二、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参数
表示机器人特性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主要有工作空间、自由度、有效负载、 运动精度、运动特性、动态特性等。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与技术参数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与技术参数

55°至205°
280(°)/s
Axis4 手腕 Axis5 弯曲
230°至230° 120°至125°
560(°)/s 420(°)/s
Axis6 翻转
400°至400°
750(°)/s
工业机器人基础
人机交互系统是使操作人员参与机器人控制并与机器人进行联系的装置,如计算机的标 准终端、信息显示板、指令控制台、危险信号报警器等。该系统归纳起来可分为指令给定 装置和信息显示装置两大类。
2)控制系统
通过对工业机器人驱动系统的控制,使执行机构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工 作。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计算机和伺服控制器组成。控制计算 机不仅发出指令,协调各关节驱动之间的运动,同时要完成编程示教及再现, 在其他环境状态(传感器信息)、工艺要求、外部相关设备(如电焊机)之 间传递信息和协调工作。伺服控制器控制各个关节的驱动器,使各杆按一定 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置要求进行运动。
(2)说明书上提供的工作范围往往要小于运动学意义上的最大空间。
(3)实际应用中的工业机器人还可能由于受到机械结构的限制,在工 作范围的内部也存在着臂端不能到达的区域,这类区域称为空洞或空腔。
2.自由度
自由度是指机器人操作机在空间运动所需的变量数,用以表示机器人动作灵活 程度的参数,一般是以沿轴线移动和绕轴线转动的独立运动的数目来表示。
4.运动速度
运动速度影响工业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运动周期,它与工业机器人所提取的重力和位 置精度均有密切的关系。运动速度提高,工业机器人所承受的动载荷会增大,所承受的 加减速时的惯性力也会增大,这会影响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平稳性和位置精度。以目前的 技术水平而言,一般工业机器人的最大直线运动速度大多在1 000 mm/s以下,最大回转速 度一般不超过120(°)/s。

工业机器人技术第3章

工业机器人技术第3章

3.1
垂直串联机器人
图3.1-5 RV减速器
3.1Biblioteka 垂直串联机器人3.1.2 机身结构与传动系统
2.传动系统 (1)腰回转S轴。采用RV减速器的垂直串联机器人腰回转轴S的传动系统 参考结构如图3.1-6所示。 (2)上/下臂摆动L/U轴。采用RV减速器的垂直串联机器人上/下臂摆动轴 L/U的传动系统参考结构如图3.1-7所示。
3.1
垂直串联机器人
图3.1-6 S轴传动系统 1—基座 2—CRB轴承 3—腰体 4—驱动电机 5—RV减速器
图3.1-7 L/S轴机械传动系统结构 1—支承部件 2—RV减速器 3—驱动电机 4—回转部件 5—减速器壳体(针轮) 6—减速器输出轴 7—减速器输入轴
3.1
垂直串联机器人
3.1.3 手腕的基本形式
3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
3.1
垂直串联机器人
3.1.1 本体基本结构
1.基本结构 垂直串联结构是工业机器人最常见的结构形态,它被广泛用于加工、搬 运、装配、包装等场合。虽然垂直串联工业机器人的形式多样,但是总体 而言,它都是由关节和连杆依次串联而成的,而每一关节都由一台伺服电 机驱动,因此,如将机器人分解,它便是由若干台伺服电机经减速器减速 后,驱动运动部件的机械运动机构的叠加和组合。 常用的小规格、轻量6轴垂直串联机器人的外观和参考结构如图3.1-1所示。
3.1
垂直串联机器人
图3.1-9 谐波减速器
3.1
垂直串联机器人
3.1.3 手腕的基本形式
2.手腕结构形式 垂直串联机器人的手腕结构形式主要有图3.1-10所示的3种。图中的回转 轴(Roll)能够在4象限进行360°或接近360°的回转,称R型轴;摆动轴 (Bend)一般只能在3象限以下进行小于270°的回转,称B型轴。

机器人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机器人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机器人技术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

机器人分类:按开发内容与应用分为工业机器人,操纵型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按发展程度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机器人;按性能指标分为超大型,大型。

中型。

小型和超小型机器人;按结构形式分为直角坐标型机器人,圆柱坐标型机器人,球坐标型机器人和关节坐标型机器人;按控制方式分为点位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按驱动方式分为气力驱动式,液力驱动式和电力驱动式。

按机座可动分类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2.机器人的组成:驱动系统,机械系统,感知系统,控制系统,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

3.机器人的技术参数:自由度:是指机器人所具有的独立坐标轴的数目;精度:主要依存于机械误差,控制算法误差与分辨率系统误差;重复定位精度;是关于精度的统计数据;工作范围:指的是机器人手臂末端或手腕中心所能达到的所有店的集合;最大工作速度:不同厂家定义不同,通常在技术参数中加以说明;承载能力:指的是机器人在工作范围内的任何位姿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质量。

第二章:机器人本体结构1.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传动部件,机身及行走机构,臂部,腕部,手部.2。

机器人本体材料的选择:强度高,弹性模量大,质量轻,阻尼大,经济性好. 3。

机身设计要注意的问题:刚度和强度大;动灵活,导套不宜过短,避免卡死;驱动方式适宜;结构布置合理。

4.臂部的基本形式:机器人的手臂由大臂,小臂所组成,手臂的驱动方式主要有液压驱动,气动驱动和电动驱动几种形式,其中电动驱动最为通用;臂部的典型机构有臂部伸缩机构,手臂俯仰运动机构,手臂回转与升降机构。

5。

臂部设计需要的注意的问题: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高;导向性能好,运动迅速,灵活,平稳,定位精度高;重量轻,转动惯性小;合理设计与腕部和机身的连接部位。

6。

机器人的平稳性和臂杆平衡方法:机身和臂部的运动较多,质量较大,如果运动速度和负载游较大,当运动状态变化时,将产生冲击和振动。

这将仅影响机器人的精确定位,甚至会使其不能正常运转。

工业机器人技术第2章

工业机器人技术第2章

2.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与特点
2.1.2 工业机器人的特点
(3)驱动系统。工业机器人需要灵活改变位姿,绝大多数运动轴都需要 有任意位置定位功能,需要使用伺服驱动系统;在无人搬运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等输送机器人上,还需要配备相应的行走机构及相应 的驱动系统。而辅助机械手的安装位置、定位点和动作次序样板都是固定 不变的,大多数运动部件只需要控制起点和终点,故较多地采用气动、液 压驱动系统。
2.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与特点
2.1.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3)驱动器。驱动器实际上是用于控制器的插补脉冲功率放大的装置, 实现驱动电机位置、速度、转矩控制,驱动器通常安装在控制柜内。驱动 器的形式决定于驱动电机的类型,伺服电机需要配套伺服驱动器、步进电 机则需要使用步进驱动器。机器人目前常用的驱动器以交流伺服驱动器为 主,它有集成式、模块式和独立型3种基本结构形式。
2.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与特点
2.1.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2.机器人本体 机器人本体又称操作机,它是用来完成各种作业的执行机构,包括机械 部件及安装在机械部件上的驱动电机、传感器等。 机器人本体的形态各异,但绝大多数由若干关节(Joint)和连杆(Link) 连接而成。以常用的6轴垂直串联型(Vertical Articulated)工业机器人为例, 其运动主要包括整体回转(腰关节)、下臂摆动(肩关节)、上臂摆动 (肘关节)、腕回转和弯曲(腕关节)等。本体的典型结构如图2.1-2所示, 其主要组成部件包括手部、腕部、上臂、下臂、腰部、基座等。
2.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与特点
2.1.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集成式驱动器的全部驱动模块集成一体,电源模块可以独立或集成,这 种驱动器的结构紧凑、生产成本低,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结构形式。模 块式驱动器的电源模块为公用,驱动模块独立,驱动器需要统一安装。集 成式、模块式驱动器不同控制轴间的关联性强,调试、维修和更换相对比 较麻烦。独立型驱动器的电源和驱动电路集成一体,每一轴的驱动器可独 立安装和使用,因此,其安装使用灵活、通用性好,其调试、维修和更换 也较方便。

工业机器人组成及工作原理.. 共43页

工业机器人组成及工作原理.. 共43页

“可编程控制”方式:工作人员事先根据机器人的工作任务和运 动轨迹编制控制程序,然后将控制程序输入给机器人的控制器, 起动控制程序,机器人就按照程序所规定的动作一步一步地去 完成,如果任务变更,只要修改或重新编写控制程序,非常灵 活方便。大多数工业机器人都是按照前两种方式工作的。
“遥控”方式:由人用有线或无线遥控器控制机器人在人难以 到达或危险的场所完成某项任务。如防暴排险机器人、军用机 器人、在有核辐射和化学污染环境工作的机器人等。
(3)运动精度(Accurucy) 机器人机械系统的精度主要涉及位姿精度、重复 位姿精度、轨迹精度、重复轨迹精度等。
(4)运动特性(Sped) 速度和加速度是表明机器人运动特性的主要指标。
(5)动态特性 结构动态参数主要包括质量、惯性矩、刚度、阻尼系数、固 有频率和振动模态。
定位精度(Positioning accuracy):指 机器人末端参考点实际到达的位置与 所需要到达的理想位置之间的差距。
(1)工作空间(Work space) 工作空间是指机器人臂杆的特定部位在一定 条件下所能到达空间的位置集合。工作空间的性状和大小反映了机器人工作能力 的大小。理解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2)有效负载(Payload) 有效负载是指机器人操作机在工作时臂端可能搬运 的物体重量或所能承受的力或力矩,用以表示操作机的负荷能力。
机械结构简图
●S 轴(回旋) ●L 轴(下臂倾动) ●U 轴(上臂倾动) ●R 轴(手臂横摆) ●B 轴(手腕俯仰) ●T 轴(手腕回旋)
机器人关节

机器人控制器
控制器是根据指令以及传感器信息控制机器人完成一定动作或作业任务的 装置,是决定机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主要因素,也是机器人系统中更新和发展 最快的部分。 其基本功能有:示教、记忆、位置伺服、坐标设定。 开发程度:封闭型、开放性和混合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机器人分类、本体结构和技术指标“工业机器人”专项技能培训——杜宇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博士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CEO主要内容一、常用运动学构型二、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三、机器人常用材料四、机器人主要结构五、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一、常用运动学构形1、笛卡尔操作臂优点:很容易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容易达到高精度。

缺点:妨碍工作, 且占地面积大, 运动速度低, 密封性不好。

①焊接、搬运、上下料、包装、码垛、拆垛、检测、探伤、分类、装配、贴标、喷码、打码、(软仿型)喷涂、目标跟随、排爆等一系列工作。

②特别适用于多品种,便批量的柔性化作业,对于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铰链型操作臂(关节型)关节机器人的关节全都是旋转的, 类似于人的手臂,工业机器人中最常见的结构。

它的工作范围较为复杂。

①汽车零配件、模具、钣金件、塑料制品、运动器材、玻璃制品、陶瓷、航空等的快速检测及产品开发。

②车身装配、通用机械装配等制造质量控制等的三坐标测量及误差检测。

③古董、艺术品、雕塑、卡通人物造型、人像制品等的快速原型制作。

④汽车整车现场测量和检测。

⑤人体形状测量、骨骼等医疗器材制作、人体外形制作、医学整容等。

3、SCARA操作臂SCARA机器人常用于装配作业, 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们在x-y平面上的运动具有较大的柔性, 而沿z轴具有很强的刚性, 所以, 它具有选择性的柔性。

这种机器人在装配作业中获得了较好的应用。

①大量用于装配印刷电路板和电子零部件②搬动和取放物件,如集成电路板等③广泛应用于塑料工业、汽车工业、电子产品工业、药品工业和食品工业等领域.④搬取零件和装配工作。

4、球面坐标型操作臂特点:中心支架附近的工作范围大,两个转动驱动装置容易密封,覆盖工作空间较大。

但该坐标复杂, 难于控制,且直线驱动装置存在密封的问题。

5、圆柱面坐标型操作臂优点:且计算简单;直线部分可采用液压驱动,可输出较大的动力;能够伸入型腔式机器内部。

缺点:它的手臂可以到达的空间受到限制, 不能到达近立柱或近地面的空间;直线驱动部分难以密封、防尘;后臂工作时, 手臂后端会碰到工作范围内的其它物体。

6、冗余机构通常空间定位需要6个自由度,利用附加的关节可以帮助机构避开奇异位形。

下图为7自由度操作臂位形7、闭环结构闭环结构可以提高机构刚度,但会减小关节运动范围,工作空间有一定减小。

①运动模拟器;②并联机床;③微操作机器人;④力传感器;⑤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细胞操作机器人、可实现细胞的注射和分割;⑥微外科手术机器人;⑦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姿态调整装置;⑧混联装备等,如SMT公司的Tricept混联机械手模块是基于并联机构单元的模块化设计的成功典范。

工业机器人的几种常用结构形式(图)二、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机器人的技术参数反映了机器人可胜任的工作、具有的最高操作性能等情况,是设计、应用机器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有自由度、分辨率、工作空间、工作速度、工作载荷等。

1、自由度.机器人具有的独立坐标轴运动的数目。

.机器人的自由度是指确定机器人手部在空间的位置和姿态时所需要的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

.手指的开、合,以及手指关节的自由度一般不包括在内。

.机器人的自由度数一般等于关节数目。

.机器人常用的自由度数一般不超过5~6个。

2、关节(Joint):即运动副,允许机器人手臂各零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的机构。

3、工作空间机器人手臂或手部安装点所能达到的所有空间区域。

其形状取决于机器人的自由度数和各运动关节的类型与配置。

机器人的工作空间通常用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方法进行表示。

4、工作速度机器人在工作载荷条件下、匀速运动过程中,机械接口中心或工具中心点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或转动的角度。

5、工作载荷指机器人在工作范围内任何位置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一般用质量、力矩、惯性矩表示。

还和运行速度和加速度大小方向有关,一般规定高速运行时所能抓取的工件重量作为承载能力指标。

6、分辨率能够实现的最小移动距离或最小转动角度7、精度重复性或重复定位精度:指机器人重复到达某一目标位置的差异程度。

或在相同的位置指令下,机器人连续重复若干次其位置的分散情况。

它是衡量一列误差值的密集程度,即重复度。

1)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这类材料强度好,特别是合金结构钢,其强度增大了4~5倍,弹性模量E大,抗变形能力强,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

2)铝、铝合金及其他轻合金材料这类材料的共同特点是重量轻,弹性模量E并不大,但是材料密度小,故E/ρ之比仍可与钢材相比。

有些稀贵铝合金的品质得到了更明显的改善,例如添加3.2%(重量百分比)锂的铝合金,弹性模量增加了14%,E/ρ比增加了16%。

3)纤维增强合金这类合金如硼纤维增强铝合金、石墨纤维增强镁合金等,其E/ρ比分别达到11.4×107和8.9×107。

这种纤维增强金属材料具有非常高的E/ρ比,但价格昂贵。

4)陶瓷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品质,但是脆性大,不易加工,日本已经试制了在小型高精度机器人上使用的陶瓷机器人臂样品。

5)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这类材料具有极好的E/ρ比,而且还具有十分突出的大阻尼的优点。

传统金属材料不可能具有这么大的阻尼,所以在高速机器人上应用复合材料的实例越来越多。

6)粘弹性大阻尼材料增大机器人连杆件的阻尼是改善机器人动态特性的有效方法。

目前有许多方法用来增加结构件材料的阻尼,其中最适合机器人采用的一种方法是用粘弹性大阻尼材料对原构件进行约束层阻尼处理。

㈠、机器人驱动装置概念:要使机器人运行起来, 需给各个关节即每个运动自由度安置传动装置作用:提供机器人各部位、各关节动作的原动力驱动系统:可以是液压传动、气动传动、电动传动, 或者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的综合系统; 可以是直接驱动或者是通过同步带、链条、轮系、谐波齿轮等机械传动机构进行间接驱动。

1、电动驱动装置电动驱动装置的能源简单,速度变化范围大,效率高,速度和位置精度都很高。

但它们多与减速装置相联,直接驱动比较困难。

电动驱动装置又可分为直流(DC)、交流(AC)伺服电机驱动和步进电机驱动。

直流伺服电机电刷易磨损,且易形成火花。

无刷直流电机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步进电机驱动多为开环控制,控制简单但功率不大,多用于低精度小功率机器人系统。

电动上电运行前要作如下检查:1)电源电压是否合适(过压很可能造成驱动模块的损坏);对于直流输入的+/-极性一定不能接错,驱动控制器上的电机型号或电流设定值是否合适(开始时不要太大);2)控制信号线接牢靠,工业现场最好要考虑屏蔽问题(如采用双绞线);3)不要开始时就把需要接的线全接上,只连成最基本的系统,运行良好后,再逐步连接。

4)一定要搞清楚接地方法,还是采用浮空不接。

5)开始运行的半小时内要密切观察电机的状态,如运动是否正常,声音和温升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机调整。

2、液压驱动.通过高精度的缸体和活塞来完成,通过缸体和活塞杆的相对运动实现直线运动。

.优点:功率大,可省去减速装置直接与被驱动的杆件相连,结构紧凑,刚度好,响应快,伺服驱动具有较高的精度。

.缺点:需要增设液压源,易产生液体泄漏,不适合高、低温场合,故液压驱动目前多用于特大功率的机器人系统。

.选择适合的液压油。

.防止固体杂质混入液压系统.防止空气和水入侵液压系统.机械作业要柔和平顺机械作业应避免粗暴,否则必然产生冲击负荷,使机械故障频发,大大缩短使用寿命。

.要注意气蚀和溢流噪声。

作业中要时刻注意液压泵和溢流阀的声音,如果液压泵出现“气蚀”噪声,经排气后不能消除,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使用。

.保持适宜的油温。

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一般控制在30~80℃之间为宜3、气压驱动.气压驱动的结构简单,清洁,动作灵敏,具有缓冲作用。

.但与液压驱动装置相比,功率较小,刚度差,噪音大,速度不易控制,所以多用于精度不高的点位控制机器人。

(1)具有速度快、系统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低等特点。

适于在中、小负荷的机器人中采用。

但因难于实现伺服控制,多用于程序控制的机械人中,如在上、下料和冲压机器人中应用较多。

(2)在多数情况下是用于实现两位式的或有限点位控制的中、小机器人中的。

(3)控制装置目前多数选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器)。

在易燃、易爆场合下可采用气动逻辑元件组成控制装置。

机器人驱动装置㈡、直线传动机构。

传动装置是连接动力源和运动连杆的关键部分,根据关节形式,常用的传动机构形式有直线传动和旋转传动机构。

.直线传动方式可用于直角坐标机器人的X、Y、Z向驱动,圆柱坐标结构的径向驱动和垂直升降驱动,以及球坐标结构的径向伸缩驱动。

.直线运动可以通过齿轮齿条、丝杠螺母等传动元件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也可以有直线驱动电机驱动,也可以直接由气缸或液压缸的活塞产生。

1、齿轮齿条装置.通常齿条是固定的。

齿轮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托板的直线运动。

.优点:结构简单。

.缺点:回差较大2、滚珠丝杠.在丝杠和螺母的螺旋槽内嵌入滚珠,并通过螺母中的导向槽使滚珠能连续循环。

.优点:摩擦力小,传动效率高,无爬行,精度高.缺点:制造成本高,结构复杂。

.自锁问题:理论上滚珠丝杠副也可以自锁,但是实际应用上没有使用这个自锁的,原因主要是:1-可靠性很差;2-加工成本很高(因为直径与导程比非常大).一般都是再加一套蜗轮蜗杆之类的自锁装置.㈢、旋转传动机构.采用旋转传动机构的目的是将电机的驱动源输出的较高转速转换成较低转速,并获得较大的力矩。

机器人中应用较多的旋转传动机构有齿轮链、同步皮带和谐波齿轮。

1、齿轮链:(1)转速关系:(2)力矩关系:2、同步皮带.同步带是具有许多型齿的皮带,它与同样具有型齿的同步皮带轮相啮合。

工作时相当于柔软的齿轮。

.优点:无滑动,柔性好,价格便宜,重复定位精度高。

.缺点: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

3、谐波齿轮谐波齿轮由刚性齿轮、谐波发生器和柔性齿轮三个主要零件组成,一般刚性齿轮固定,谐波发生器驱动柔性齿轮旋转。

主要特点(1)、传动比大,单级为50—300。

(2)、传动平稳,承载能力高。

(3)、传动效率高,可达70%—90%。

(4)、传动精度高,比普通齿轮传动高3—4倍。

(5)、回差小,可小于3’。

(6)、不能获得中间输出,柔轮刚度较低。

.谐波传动装置在机器人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仅就日本来说,机器人驱动装置的60%都采用了谐波传动。

.美国送到月球上的机器人,其各个关节部位都采用谐波传动装置,其中一只上臂就用了30个谐波传动机构。

.前苏联送入月球的移动式机器人“登月者”,其成对安装的8个轮子均是用密闭谐波传动机构单独驱动的。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研制的ROHREN、GEROT R30型机器人和法国雷诺公司研制的VERTICAL 80型机器人等都采用了谐波传动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