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因材施教
浅谈“因材施教”
浅议“因材施教”教育系应用心理学2009024119赵舒一浅议“因材施教”一、因材施教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等全新的教育思想,日益深人人心,并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中。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试图探索因材施教的地位和作用,以期引起人们对因材施教原则的高度重视,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自觉地、有效地、创造性地运用好因材施教原则。
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就是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又要顾及学生个性化特点。
因此,欲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认真反思,找出其不足之处。
学生成绩不佳,除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仍然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的智能发展等因素有关外,漠视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对“因材施教”原则贯彻不力,恐怕也是主要原因。
“因材施教”的原则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既受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艺术、教育手段的影响,也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刀切密切相关,还与受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的限制有联系。
因此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而改革的最好方法是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分层次教学能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的目的,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
同时创造条件,鼓励促进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的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办学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大力推进与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就要使全体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材施教正是这一过程的核心方法与原则。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怎样因材施教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怎样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阶段,而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个性化的重要方法。
怎样因材施教,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依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数量关系、空间几何、数据统计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学生掌握,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各自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因材施教。
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思想。
而对于掌握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加强基础巩固,梳理知识点,逐个讲解,让学生逐渐掌握,并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二、注重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水平,还需要注重差异化教学。
学生的差异在各个方面均存在,例如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兴趣、思维方式等,而差异化教学就是针对这些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取得良好的成绩。
例如,对于学习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说故事、情景模拟、游戏活动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意教学体验的个性化教学体验的个性化是小学数学教育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方面。
独立性、表现性、探索性是小学数学教育特点之一,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教学体验的个性化。
通过创建优质的教学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的、灵活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是简单的针对学生基础水平和学习差异设置教学目标,而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PPT、板书、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理解概念。
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项目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锻炼性质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浅谈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
实际上在有效地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更大。
因为能否充分的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
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的更快,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的实行培养。
所以,因材施教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因材施教必须认真“备学生”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关键。
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水准上决定于课前教师的备课。
因材施教更要做好因材备课。
因材施教的根本是“备学生”。
要想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教学,首先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如果不了解学生,教教师就没有备课权。
所以,备课前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并能深入地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就是关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将学生的体验、理想、情感、态度渗透到整个备课之中。
教和学是需要用心、用情来体验的,教师备课也是一样需要用心、用情参与的。
要因材施教,备课时就要了解学生的很多内容,一般包括:(1)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等,达到心中有学生;(2)要了解全班学生的一般情况,又要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以便区别对待;(3)根据每一课教材的备课情况,研究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能作出较为准确的预见等。
在了解学生的途径和方法上有:(1)、从学生的档案中了解学生,(2)、深入到学生之中通过与学生谈话来互相间实行了解;(3)、经常与老师交流,听取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对该班学生思想、纪律、学习等情况的介绍以达到深层处地了解学生;(4)、利用召开有各方面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上的意见和要求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学生;(5)、平时认真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教师只有这样从多方面并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把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
教案的因材施教原则
教案的因材施教原则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事业,而教案则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更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因材施教原则强调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教案的因材施教原则。
一、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因此,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学生。
因材施教原则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因材施教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
有些学生喜欢图表、图像的方式学习,而有些学生则更喜欢文字和文字记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为其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
2. 学习水平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都有所不同。
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一学科有较高的理解能力,而对另一学科则较为薄弱。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学习兴趣差异: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二、因材施教实践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因材施教原则。
以下是一些教育实践的例子,旨在说明因材施教的方法和效果。
1.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2. 差异化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
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语言表达,可以让他们完成一些书面作业;而有些学生可能更适合进行实践操作,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实践任务。
通过差异化任务的安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浅谈教师如何因材施教
【摘要】“因材施教”这个概念是宋代朱熹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出来的。
孔子一生的教学实践都贯穿着这个教学原则。
这一理论发展为今天的个性教育和个性教学,是一种有创意的教育方法,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从因材施教的概念、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要求等几方面加以分析,粗浅地论述了教师应该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施行因材施教.【关键词】教师施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古之所谓“材”是对一个人的整体概括,所谓“因材施教”是在认识某人适合于成为某种之“材"的前提下,用相应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促使学生向某个方向发展,以求人尽其“材”。
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作为理论指南,在教育实践中“教人各因其材",教授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同样学习诗书礼乐、文行忠信,但程度不同,能力各异;有的“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有的“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有的“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
同样身通六艺,却各有特长.史实表明,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和实践造就了门下诸多栋梁之材。
由于教学背景的变化,现代所谓“因材施教”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操作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仍在观念上包含上述意义外,有了更新的、更丰富的含义。
“材"增加了“才”的内涵,变成“因‘才'施教”,这个“才”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学生的发展水平在纵向上有高低之分;第二,学生的认知模式存在横向差异。
两相比较,古代“因材施教”是以不同之教法使学生成为不同之“材”,而现代“因材施教"是以不同之教法使学生具有相同之“才”。
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浅谈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浅谈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智力特点和学习需要来制定和实施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因此实施因材施教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首先,实施因材施教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和智力特点。
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如外向或内向、活跃或沉默等。
教师应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便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另外,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有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在语言方面较为出色,而在数学方面相对较弱,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短板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其次,实施因材施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学生在学习上有不同的需求,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而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掌握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他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取得进步。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置一些个性化的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最后,实施因材施教需要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组织和管理,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表达。
教师还可以提供合适的挑战和反馈,使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总之,实施因材施教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智力特点和学习需求,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只有真正实施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实现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浅谈因材施教抓住四个环节
浅谈因材施教抓住四个环节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
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等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学习
指导和管理,以达到学生个体发展和学业进步的目标。
抓住因材施教的四个环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育,让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1.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能力、学习方式等。
教师要根据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帮
助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 约定学习目标
教师要把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
解自己的目标,并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
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3. 个性化教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
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问答、小组合作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 评估学习效果
教师要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进
行更改和调整,以便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浅谈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引言一、了解学生的特点在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由于学习背景和文化程度的差异,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方法都有所不同。
有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学习积极,容易掌握知识,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缺乏兴趣,学习态度消极。
我们要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
二、因材施教的实施方法1.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方法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挑战性作业和课外拓展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采取更加细致的讲解和辅导,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三、应用案例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举例说明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经常会设置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和探究。
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这些学生往往能够更快地掌握知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热情。
2.针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我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上。
我会耐心地和他们进行个性化辅导,找出他们的学习问题,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提高数学成绩。
通过上述实例,我深刻认识到了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总结因材施教是中职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等具体实施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能力,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因材施教定能带来更大的教学成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教育。
因材施教教师角度作文
因材施教教师角度作文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因材施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培养。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因材施教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养,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学习方式,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表现、与学生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为因材施教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其次,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因材施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尝试和探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培养。
再次,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因材施教的核心是个性化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方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在作业布置和批改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内容和要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最后,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和激励引导。
因材施教不仅仅是在知识教育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上的要求。
教师要关心和理解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浅谈因材施教
浅谈因材施教摘要因材施教是一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教育理念。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材料,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本文将探讨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优势和挑战。
关键词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教学方法、教师角色1. 引言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能力和兴趣爱好。
因此,出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有些学生可能感到困难,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感到无聊。
因材施教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并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此外,因材施教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当学生认识到教师关心并适应他们的需求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因材施教的实施方法3.1 学生调查和评估在实施因材施教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他们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
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2 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项目学习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3 个性化教学材料教师在因材施教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和设计个性化教学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与学生兴趣相关的题材、多媒体资料以及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练习题等。
4. 因材施教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因材施教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浅谈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要求
因材施教要求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
在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的具体做法有很多,下面将给出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在课程设计上要注意因材施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灵活设置教学目标和选取教学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调整课程中的难度和教学方法。
比如,对于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可以适当加深难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教辅材料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采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第三,在评价与反馈上要注意因材施教。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同时,还应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分组合作、个别辅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分组合作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
个别辅导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
总之,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原则,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与反馈等多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
同时,学生也需要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和需求,与教师共同努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案的因材施教策略
教案的因材施教策略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它既指导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因此,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制定教案之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这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学生进行交流等方式进行获取。
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制定教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二、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掌握得快,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消化知识。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设置,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需求。
例如,可以设置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提高知识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逐层学习。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还可以运用情景模拟、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四、个性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个性化教学资源是指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选择适合的教材、参考书籍和电子资源。
通过个性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五、及时反馈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案。
例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深,可以进行额外的讲解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调整,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竞赛,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由于小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方面有的反应快理解快,有的则反省迟钝理解慢,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首先,我们要在数学练习上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
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反馈来确定,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就数学课而言,在教学准备阶段,不管是新授课还是习题课,教师应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数学认知能力,分析学生、研究学生,把学生大致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并要恰当把握。
具体过程中尽量减少由于分层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
所以,我们提出“隐形分层法”,即对学生分层的具体情况教师就要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针对某一节课,分层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在教学过程当中适时调整。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差异,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确定知识点的不同能力要求,设置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低起点、多层次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层次教学方案。
最后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精心设置支架,有效地调动各层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逐步升华为学习兴趣,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对课堂上随时出现的信息作出灵活处理,适时动态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还可以及时调整对学生的分层不当的情况。
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育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对每个学生来说,学习需要根据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个性差异的现状、原因以及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个性差异的现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各自独特的个性。
在教育领域,个性差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学习方式等都有所不同。
有些学生对某些学科非常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其他学科更加感兴趣。
有些学生擅长逻辑思维,有些学生则擅长表达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依然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对待所有学生,就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造成个性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从遗传因素来说,每个人的基因组成都是独特的,这直接影响了个体的身体特征和智力发展。
有些学生天生就对某些学科或者领域有着天赋,而对其他领域则相对薄弱。
环境因素也是造成个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都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一个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可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也比较开放,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比较自信,善于表达。
相反,另一个孩子可能在家庭环境中受到了一些不良的影响,这样的孩子可能比较内向,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三、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并且从兴趣出发,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些学生是视觉型的,有些学生是听觉型的,还有些学生是动手型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内向的学生多一些鼓励和支持,对外向的学生多一些引导和规范。
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通过聆听几位校长的讲话,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面对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也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面对学生,特别是面对所谓的“双差生”的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是因循守旧,仍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任其成为所谓的“双差生”;还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学有所成呢?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分析个性特征,重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
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就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地开展主体教育。
所谓主体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而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
孔子因材施教的第一步是了解学生。
他对学生的才能了如指掌,能够用精炼的语言相当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
孔子因材施教的第二步是分别激励。
他要求学生在正视自己的缺点后一心向学成功离不开激励,成功教育的手段之一便是适时、有效的激励。
激励是促使学生尝试成功的源泉,激励充满着争取成功的力量。
孔子因材施教的第三步是补偏救弊。
即针对同样的问题,对待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讲解和回答,也即是教学中针对个体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无论什么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尊重、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因材施教”这个概念是宋代朱熹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出来的。
孔子一生的教学实践都贯穿着这个教学原则。
这一理论发展为今天的个性教育和个性教学,是一种有创意的教育方法,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从因材施教的概念、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要求等几方面加以分析,粗浅地论述了教师应该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施行因材施教。
【关键词】教师施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古之所谓“材”是对一个人的整体概括,所谓“因材施教”是在认识某人适合于成为某种之“材”的前提下,用相应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促使学生向某个方向发展,以求人尽其“材”。
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作为理论指南,在教育实践中“教人各因其材”,教授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同样学习诗书礼乐、文行忠信,但程度不同,能力各异;有的“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有的“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有的“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
同样身通六艺,却各有特长。
史实表明,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和实践造就了门下诸多栋梁之材。
由于教学背景的变化,现代所谓“因材施教”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操作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仍在观念上包含上述意义外,有了更新的、更丰富的含义。
“材”增加了“才”的内涵,变成“因‘才’施教”,这个“才”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学生的发展水平在纵向上有高低之分;第二,学生的认知模式存在横向差异。
两相比较,古代“因材施教”是以不同之教法使学生成为不同之“材”,而现代“因材施教”是以不同之教法使学生具有相同之“才”。
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能灵活的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的原则
1.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
教师要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现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
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情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有什么特点,等等。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学生的特性。
2.对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因材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
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的,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
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
低的学生尤为重要。
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者的自尊心,则无异是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二、贯彻因材施教
1.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运用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
实际上在有效地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更大。
因为能否充分的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
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的更快,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到了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
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因而,承认学生的心理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出发点。
但一般人总片面地以为,学生的心理差异只是他们个体之间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往往没有考虑到性别的因素。
加之由于社会传统的性别偏见对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相比之下,许多教师对因性施教的教育原则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既然学生的心理差异必然应当包括其性别差异,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做到因性施教就没有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意思是说,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
在教育的实践工作中,让我们每一个教师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