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当代中国外交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中苏关系史纲》读书报告

政管学院颜佩恒学号:J201302029

摘要:几十年间,中苏关系由结盟到分歧分裂,到后来的抗衡,到现在的和平外交,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告诉我们,平等和尊重是两国外交的前提和基础。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苏联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巴黎和会不公正的判决后,中国青年把希望转寄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俄罗斯。于是,俄国人也开始把他们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中国来,“通过外交的手段与中国政府打交道,一面却又坚持着自己的意识形态信念,着手在中国各派激进势力当中寻找同盟者。他们不仅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形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选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发动者——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①。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国家之间的理解也十分有限,把一个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全照搬并不可行。因此,当时苏联对中国的指导常常脱离中国国情,出现偏差甚至错误,例如苏联在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消失。这就告诉我们,外交是交流而不是听命,学习苏联不是完全苏化,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

建国初期到整个五十年代,是新中国急需发展的时期,在这期间苏联的确为中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包括军事帮助和经济帮助。抗美援朝时,苏联空军投入战斗,屡屡击落美国战机,并不断为中国提供弹药,提供了很大帮助。在经济建设上,“苏联政府答应帮助中国援建恢复经济急需的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和军工部门的50个重点项目”②。在执行中,实际建设项目为47个。“这充分说明苏联援建的工程带有为工业化打基础和经济恢复的性质”③。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更是派了很多专家来支持和指导中国的建设。但是中苏双方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1949年,中方多次要求签订一个新的中苏条约,而苏联方面则一直不同意,最终让步同意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签署时间一拖再拖,还对条约多番精心设计,“其关键性原因就在于斯大林不愿放弃《雅尔塔协定》中有利于苏联的特权性规定”④。另外,在签署条约的同时,“还有一个秘密协定规定第三国人员不得进入中国的东北和新疆。而对中国国内建设‘三面红旗’的提法和做法,苏联方面也持不赞同和反对意见”⑤,这些都令中方十分不满。

这些矛盾和分歧逐渐显现,根本原因在于中苏关系中两国地位和实力不对称,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尽管中苏结盟新中国的政权巩固和国计民生都具有关键意义,但是从中国所处的被保护地位而言,中苏关系是不平等的,苏联没有尊重中国,中国也没法忍受这其中的屈辱,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也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到了6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更是急剧恶化,中苏之间的分歧也渐渐演变成了分裂。西藏叛乱,中印冲突中苏联实际支持印度,中苏两党的口诛笔伐,中苏边界冲突,伊犁叛乱大量人逃往苏联,中苏边界谈判等等都严重影响了

中苏关系。“备受瞩目的是,这一时期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进一步加深,尤其是苏联入侵捷克的‘布拉格之春’发生后,中国更是将苏联斥之为‘社会帝国主义’。直至1965年3月,苏联不顾中国的坚决反对召开国际共运会议,中苏两党分裂大势已趋。”⑥可见,不平等的两个国家无法保持良好的外交。

由于地位不对等,意识形态不同,双方没有互相尊重,中苏的结盟全面瓦解。苏联将在中国参与援建的专家撤回苏联,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也将“苏修”放在了主要地位。用邓小平的话讲“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

直到197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的期限已到,中苏之间解决了两国之间的“三大障碍”,创立了一个和平的环境,两方都渐渐成熟起来后,两国才实现了正常外交。

由中苏关系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国外交中,国家关系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国家关系中应该相互尊重、不干涉内政、不强加于他人,两国交往不应涉及意识形态,维护国家利益应成为发展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两国必须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只有实现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两国才能实现和平外交。

①引自本书第一卷“难以确定的对手”第3页

②引自本书第二卷“同志加兄弟”第123页

③引自本书第二卷“同志加兄弟”第123页

④引自本书“序”

⑤引自本书“序”

⑥引自本书“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