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小说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学小说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课文的解读,忽视学生的感悟

在小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设计精彩纷呈,精练的导入,对作家生平及文章背景的介绍有板有眼,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主题思想的提炼,严丝入扣的环节衔接,学生的回答经过教师反复的点拨,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发展,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教参中的介绍,源源不断地生硬地灌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取代了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冷静而客观的讲解使课文变得索然无味。这样学生不是自己去品味去赏析一篇文章,而是听教师灌输一篇文章,作为小说阅读主体的学生无法体会阅读过程中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和

审美愉悦,自然就会使课本中小说的魅力因此消失殆尽,在课堂上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的对文章的感悟,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品味文章,他们就不会对小说产生浓郁的兴趣。那么,学完《智取生辰纲》,听到学生说课堂内的水浒没有课外的水浒精彩,也就不足为奇了。

2.注重答案的同一性,轻视多元化的思考

小说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学参考中归纳的主题代替丰富的小说意蕴,用传统的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来解读所有的小说人物,用长期教学中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去梳理多元化结构的小说情节,并依据教材完全解读或教参,对每班学生作出完全一致的指导,而不去注重学生思维的多样化,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化,文章的时代特性与学生的理解难度,僵硬地把答案弄得整齐划一,把学生对作品的理

解导向僵化及误区。

例如,一次在听一位教师讲解《范进中举》,他在归纳主题时提到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深刻地体现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不只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应该还有其他人,比如乡邻,他们并不是知识分子,但在小说中他们对范进的态度前后不一样,范进中举前,他的母亲饿得眼睛都快看不见了,也不见有乡邻来帮助,而当范进中举后他们却主动拿米拿钱,帮着干着干那,还有胡屠夫,前面女婿借钱时,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屁,也不借他钱,当听说女婿中举后,又说他早知道女婿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他和他的女儿早就有眼光,这些小市民态度的变化也体现出了科举制度使他们中毒至深。这个学生发言完以后,教师说这个问题我们下来再进行探讨,也许是教师在预设答案时,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也许这个看法没有出现在教材解读上,当最后教师在做课堂小结时,还是没有提到这个学生的说法。这也许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注重学生多元化的思考,讲求答案的一致性吧。

3.沿袭程式化的模式,遏制创新式的思辨

部分学校教师的小说教学流于公式化、简单化、概念化、标签化。教师上课先介绍写作背景与作者,再指导学生阅读,然后归纳小说主题,按照预设好的答案去分析人物形象,把这一切一股脑儿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种教学模式只会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的厌倦和冷漠,一成不变的课堂气氛严重地窒息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遏

制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措施

小说的教学要改变,理念更新是基础,回归小说本体是关键。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1.重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去思考、去探求,在头脑中形成属于自己认知中的问题,这样会激发他们自己的求知欲,在与同学交流或得到老师点拨的过程中得到自己的见解,而不是被动地去听老师设计的问题与答案,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自然也就对小说喜欢了。

我们也知道,小说的精彩往往在文中的细微之处体现,若不加强对课文本身的阅读,如何能品味到文章的妙处呢?况且小说大多数篇幅较长,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提到文中所有的亮点或关键点,而这恰恰要学生自己在反复的阅读中去寻找、去探求,这样才能多角度地去挖掘文本的精妙之处。

2.注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文学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他不同的解读,读者的年龄层次、出发点、侧重点及生活境遇的不同,都会使他们对同一文章的体悟不同,这样一来,不同的见解会直接导致答案的不唯一,较之教师罗列出的答案,将会显得异彩纷呈。教师答案预设的多元化,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使课堂的趣味性增多,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小说。

3.化僵化为灵动

许多教师往往一讲小说,就会使用固定的步骤,不论古今中外,一律用一种模式去设计每堂课的内容,先干什么,再做什么,丝毫也不变化,时间久了,容易让学生疲倦。有些教师课还没上,学生就能眯着眼背出他上课的流程,这样的课堂自然不会吸引学生的眼球。

每篇小说都有它的独到之美,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找到其合适的切入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每节课都感受到新意,而不是一成不变地套用同一种模式,这样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本就是不断探索前进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理念及方法,这样才能使中学的小说教学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王团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